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吡柔比星和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安雪青 吕健东 +1 位作者 苏锋 赵建勋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吡柔比星和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1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50 mg/m^... 目的探讨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吡柔比星和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1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50 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同时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注射液,75 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3周,连续治疗12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薄芝糖肽注射液,8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连续治疗1周,然后停药2周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新生血管指标、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CBR)分别为46.00%、78.00%,均分别明显低于治疗组的68.63%、94.1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VEGFB均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卡氏评分(KPS)明显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0%,显著高于治疗组患者的13.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吡柔比星和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患者疗效显著,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与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芝糖肽注射 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 多西他赛注射 乳腺癌 临床疗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吡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血清AFP、CA19-9和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田振华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5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患者入...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病历号末尾奇偶数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肿瘤中注射40 mg/m2的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两组均间隔3周行第2次和第3次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FP、CA19-9和VEGF水平。随访比较两组的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15%(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FP、CA19-9及VEGF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AFP、CA19-9及VEG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治疗肝癌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降低血清AFP、CA19-9及VEGF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 注射用奥沙利铂 注射用氟尿嘧啶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糖类抗原19-9
原文传递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TAC方案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韩建庚 关勇 张洁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TAC方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联合多柔比星)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治疗的105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住院病历号末尾奇偶数分为对照组(49例)和... 目的探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TAC方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联合多柔比星)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治疗的105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住院病历号末尾奇偶数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TAC化疗方案: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注射液,75mg/m^(2),静脉注射注射用环磷酰胺,500 mg/m^(2)加生理盐水20~30 mL;静脉注射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60 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 m L溶解。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榄香烯注射液,0.4~0.6 g/次,1次/d。每个化疗周期为21 d,两组患者持续6个化疗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免疫功能、毒性反应、生存质量和预后。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44.64%)明显高于对照组(26.53%)(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PF)、认知功能(CF)、总健康状况(Q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PF、CF、Q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IgG、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毒性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4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10个月),治疗组总生存时间(22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17个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注射液联合TAC方案治疗中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注射 TAC方案 多西他赛注射 注射用环磷酰胺 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 乳腺癌 免疫功能 毒性反应 生存质量 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 总生存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