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他林合行为矫正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儿童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 利他林 行为矫正 联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神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儿童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汤新晶 《中国疗养医学》 2025年第4期27-31,共5页
目的 观察定神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ADHD儿童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 目的 观察定神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ADHD儿童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定神针刺法干预。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指标、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中国修订版韦氏儿童智力测验(C-WISC)评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估量表(SNAP-Ⅳ)评分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脑电图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β波、感觉运动节律(SMR)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β波、SM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θ波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θ波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C-WISC评分、SNAP-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IQ评分、VIQ评分、FI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C-W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多动/冲动症状评分、注意力缺陷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SNAP-Ⅳ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侧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定神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ADHD可改善脑电图和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减轻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神针刺法 认知行为疗法 注意缺陷伴多障碍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患儿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3
作者 卞新华 霍艳飞 +1 位作者 赵永红 韩晓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48-550,共3页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患儿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1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患儿202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患儿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1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患儿2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99例)和观察组(103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rTMS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WISC-Ⅳ)]、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及对立违抗评分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WISC-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治疗对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患儿临床疗效具有提升效果,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且调节BDNF、NSE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注意缺陷伴多障碍 临床疗效 认知功能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醋甲酯治疗癫痫共病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有效性和癫痫发作风险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晨 周惠至 +6 位作者 王少华 杨润许 张婕 刘瑞湘 丁凯景 刘璐 康传媛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69-872,共4页
癫痫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hyperactivity,ADHD)常起病于童年,对个体的学业、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意识发展产生重大负面影响[1].约1%的儿童罹患癫痫[2], 研究表明癫痫与ADHD的共病率为20%~50%[36],对患儿的... 癫痫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hyperactivity,ADHD)常起病于童年,对个体的学业、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意识发展产生重大负面影响[1].约1%的儿童罹患癫痫[2], 研究表明癫痫与ADHD的共病率为20%~50%[36],对患儿的社交能力、学习产生更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治疗癫痫共病ADHD是有必要的[78].哌醋甲酯是经典的ADHD治疗药物,它属于中枢兴奋剂,通过抑制中枢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来增加突触间隙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进而增加儿茶酚胺能突触传递[9].哌醋甲酯已被应用于癫痫儿童共病ADHD[10]的治疗,但长期以来认为哌醋甲酯可降低癫痫发作阈值[1112]的观点限制了该药的应用[1315].然而,也有研究报道在癫痫控制良好同时伴ADHD的患儿中使用哌醋甲酯是安全的[1617],但尚无文献对这一问题作出明确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发作 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 哌醋甲酯 治疗药物 系统综述 共病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 有效性
原文传递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小儿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的疗效及合适疗程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光陵 伏洁 +6 位作者 夏正坤 高远赋 付元凤 樊忠民 张连丰 任献国 高春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2期1853-1855,共3页
目的 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诊断治疗仪(A620)对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合适的疗程。方法 对242例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 目的 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诊断治疗仪(A620)对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合适的疗程。方法 对242例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患儿用脑电生物反馈诊断治疗仪进行诊断和训练治疗,逐渐增加16—21Hz的B波,抑制4—8Hz的θ波,并观察θ/β比值的变化;结合有关神经心理测试量表对其ADHD表现的症状行为进行测评,主要通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TRS)及美国简化康奈尔儿童行为量表(简称康氏表)进行评定,结果 242例ADHD儿童经1~4个疗程治疗后,各疗程与治疗前相比。脑电θ/β值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2个疗程以上,CBCL、TRS及康氏袁评定分值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4个疗程后这3种量表评分值与治疗1个疗程时相比,也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诊断治疗仪所测得的θ/β值对ADHD患儿有辅助诊断价值,但在临床应用中不要过于强调θ/β值,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各种量表。以减少漏诊;经脑电生物反馈诊断治疗仪治疗后患儿的注意力、行为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治疗4个疗程及以上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伴多障碍 脑电生物反馈 治疗 行为问题 θ/β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症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珏 魏娜 +2 位作者 张彤 兰海 姚凯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92-394,共3页
关键词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 ADHD 儿童 精神疾病 心理行为 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的智力结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吕娜 刘丽君 +4 位作者 刘智慧 荆彦芬 王欣 崔海静 李杏色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8期683-684,共2页
关键词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 智力测验 注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与不伴学习困难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脑α波竞争图特点 被引量:4
8
作者 孙黎 王玉凤 +1 位作者 何华 陈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0-525,共6页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学习困难(L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脑α波竞争图特点及其神经生理机制。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并按照性别、年龄及ADHD亚型配对的单纯ADHD患者、ADHD共患LD患者...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学习困难(L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脑α波竞争图特点及其神经生理机制。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并按照性别、年龄及ADHD亚型配对的单纯ADHD患者、ADHD共患LD患者及正常儿童各6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采集并分析处理三组儿童的脑电信号α波特点。结果:(1)单纯ADHD组:8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25.84%±14.81%)高于正常儿童(16.50%±11.42%,P=0.000),主频是10Hz,但α波能量分布均分散、低平。(2)ADHD共患LD组:8、13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分别为25.11%±11.88%,1.14%±1.14%)均高于正常儿童(分别为16.50%±11.42%,0.74%±0.97%,P值分别为0.000,0.009);10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27.80%±13.28%)低于正常儿童(36.06%±17.21%,P=0.011);主频是9Hz,α波能量分布均分散、低平;患者右脑及左侧顶、颞、枕部的熵值高于正常儿童,右侧颞、枕部的熵值高于单纯ADHD组(P均<0.05)。结论:伴与不伴LD的两组ADHD儿童具有不同的神经病理机制:单纯ADHD儿童脑发育迟缓;共患LD儿童脑波发育偏离正常,认知参量10Hz成分减少,脑有序度差,脑处于低功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 学习障碍 Α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脑α波竞争图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孙黎 王玉凤 +1 位作者 何华 陈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脑α波竞争图特点及其神经生理机制。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并按照性别、年龄及ADHD亚型配对的单纯ADHD、ADHD共患ODD...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脑α波竞争图特点及其神经生理机制。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并按照性别、年龄及ADHD亚型配对的单纯ADHD、ADHD共患ODD及正常儿童各4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采集并分析处理三组儿童的脑电信号α波。结果:(1)单纯ADHD儿童8 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28.07%±15.57%)明显高于正常儿童(18.72%±1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ADHD共患ODD组8 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24.78%±13.31%)与单纯ADHD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HD共患ODD组在右额、右中央、双侧枕部的熵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ADHD儿童脑发育迟缓,ADHD共患ODD儿童右脑有序度差,提示两组儿童可能具有不同的神经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Α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个性和行为特点与其家庭环境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韦华 罗学荣 +1 位作者 韦臻 朱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4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的行为和个性特点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于2004/05按照DSM-Ⅳ的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诊断标准调查长沙市某学校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共1320名学生,筛查出由儿童精神病学主治医师组确诊的51名... 目的:分析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的行为和个性特点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于2004/05按照DSM-Ⅳ的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诊断标准调查长沙市某学校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共1320名学生,筛查出由儿童精神病学主治医师组确诊的51名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作为注,对照组为其同班级、同性别、同年龄段(相差<1岁)的正常儿童51名。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调查儿童的行为与个性特点,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调查儿童家庭环境特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分为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两部分。社会能力由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校情况3个分量表组成;行为问题分为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8个分量表,并分别计算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总分。其中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注意问题4个分量表构成了内化性行为问题;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两个分量表构成外化性行为问题。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有内外倾向、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和掩饰倾向4个分量表。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等10个维度。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由同学带回家由父母填写,1周后收回,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由儿童仔细填写。结果:102名儿童完成全部测评,进入结果分析。①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组儿童社交情况、学校情况、焦虑抑郁、社交、思维及注意问题评分和社会能力总分和行为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966~8.253,P<0.001)。②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个性在内外倾向得分较对照组低(34.61±5.66,42.31±6.42,t=-6.429,P<0.001),而情绪稳定性及精神质得分较对照组高(34.31±6.29,30.90±5.11,t=3.008,P<0.05);(27.27±3.19,22.88±4.02,t=6.111,P<0.001)。③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的家庭环境中其亲密度程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组织性得分低于正常组(t=-7.801~-2.139,P<0.05或0.001),而矛盾性、控制性得分高于正常组(t=3.099,3.246,P<0.05)。④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的行为和个性特征与家庭环境无明显相关,取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的思维问题、社交问题、注意问题、内外向性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各因子分做典型相关分析,并得到第一典型相关系数(λ1=0.679,P>0.05);取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内外倾向、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3个维度与家庭环境各因子分做典型相关分析,求得典型相关系数(λ1=0.610,P>0.05)。结论: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具有突出的行为问题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损害。家庭环境对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与正常儿童相比,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呈现了注意缺陷、攻击和违纪行为的独特个性特征和异常的家庭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 个性 家庭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伴学习障碍患儿血清BDNF水平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翟杰 张华东 +2 位作者 徐淑祝 刘晓军 薛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55,共2页
对4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学习障碍(LD)患儿的智商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进行测定,发现患儿血清BDNF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智商组和边缘智商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智商组和边缘... 对4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学习障碍(LD)患儿的智商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进行测定,发现患儿血清BDNF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智商组和边缘智商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智商组和边缘智商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ADHD伴LD患儿血清BD-NF浓度升高可能与其脑功能病理改变相关性大,与智商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 学习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铅中毒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神经心理及行为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建安 静进 +3 位作者 俞红 梁小红 刘勇 陈学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3313-3315,共3页
目的:了解伴铅中毒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认知和行为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09/2005-06在佛山、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和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童心理科确诊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102例。根据患儿血铅水平及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分为非铅... 目的:了解伴铅中毒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认知和行为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09/2005-06在佛山、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和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童心理科确诊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102例。根据患儿血铅水平及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分为非铅中毒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简称单纯组)52例和铅中毒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简称合并组)50例。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划销测验、节律测验、连线测验(甲式)、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及Achenbach教师报告量表,对两组患儿的智力、记忆力、注意力、计划功能和学业行为情况进行测评。结果:102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韦氏记忆量表测试中,合并组患儿全量表智商、注意/不分心及长时记忆分显著低于单纯组(97±10,101±9;96±10,101±10;38±9,42±7,P<0.05)。②在数字划销、节律、连线测试中,合并组患儿数字划消净分显著低于单纯组(158.21±32.92,182.12±45.09);而连线测试得分合并组显著高于单纯组(33.08±15.02,27.19±11.02,P<0.05),而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分类测试中,合并组患儿持续性错误数则显著高于单纯组(21.82±11.18,14.85±8.06,P<0.05)。③在Achenbach教师报告量表评定中,合并组患儿学业情况显著差于单纯组(2.11±1.01,2.52±0.92,P<0.05),同时,注意问题、违纪问题、攻击性行为及外化性行为、行为问题总分则显著高于单纯组(10.02±3.01,8.29±2.91;7.21±3.11,6.01±2.59;13.82±5.88,10.62±6.11;19.69±8.84,16.08±8.14;55.14±20.98,46.09±21.29,P<0.05)。④相关分析表明:血铅水平与注意问题和攻击性行为得分显著正相关(r=0.201,0.181,P<0.05)。结论:伴铅中毒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认知和行为受损更广泛和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 铅中毒 认知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外泌体微RNA-126-5p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章素芬 田甜 胡幼芳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547-1551,I0001,共6页
目的探究血浆外泌体微RNA-126-5p(miR-126-5p)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确诊的ADHD病儿70例为ADHD组,同时纳入同期江苏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70例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血浆外泌体微RNA-126-5p(miR-126-5p)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确诊的ADHD病儿70例为ADHD组,同时纳入同期江苏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第4版(WISC-Ⅳ)和家长评定行为量表(SNAP-Ⅳ)评估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采用miRNA测序绘制研究对象的差异miRNA表达谱后寻找关键的miRNA,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iRNA诊断ADHD的价值,分析miRNA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同时分析miRNA的生物学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HD病儿WISC-Ⅳ的计算言语理解指数(VCI)[(76.99±6.93)分比(95.30±5.94)分]、知觉推理指数(PRI)[(75.38±4.49)分比(94.69±6.33)分]、工作记忆指数(WMI)[(76.35±7.01)分比(94.11±5.87)分]、加工速度指数(PSI)[(81.36±6.90)分比(89.49±6.20)分]以及总智商(FSIQ)[(79.18±9.30)分比(90.19±5.22)分]的分值显著降低,而SNAP-Ⅳ中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评分明显增高。同时miRNA测序筛选出11个差异miRNAs,其中miR-126-5p在ADHD病儿的血浆外泌体表达升高,并与病儿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且ROC曲线显示miR-126-5p的AUC为0.817,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91.4%。此外miR-126-5p主要涉及突触囊泡循环、轴突导向、炎症介质以及长时程增强等生物学功能有关。结论ADHD病儿血浆外泌体miR-126-5p升高,具有诊断ADHD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具有调控突触可塑性和炎症介质参与ADHD的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 微RNA-126-5p 外泌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护理指导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儿童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瑾 娄春燕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媒体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BBB-1A对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的疗效及有效的护理指导方法。方法 60例ADH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多媒体大... 目的探讨多媒体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BBB-1A对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的疗效及有效的护理指导方法。方法 60例ADH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多媒体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BBB-1A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专业护理指导:治疗前通过自制教育资料向患儿讲解,通过直观的图片让患儿更易理解治疗目的及注意事项,在治疗时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增强ADHD儿童与屏幕中画面的互动反馈,治疗结束后根据电脑配置的评估系统相应给予实物奖励。首次治疗及疗程结束后,通过电脑配置的评估系统获得2组θ波/β波比值,并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评分记录多动指数平均分。结果 2组患儿多动指数平均分及θ波/β波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1)。结论 ADHD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诊断治疗仪治疗,注意力、行为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脑电生物反馈是一种干预措施,配合其他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伴多障碍 脑电生物反馈 心理特征 θ波/β波比值 多动指数平均分 健康教育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伴感觉统合失调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全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419-3420,共2页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感觉统合失调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测定智力正常,临床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ADHD诊断标准...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感觉统合失调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测定智力正常,临床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ADHD诊断标准,同时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测定为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的患儿179例,由专职治疗医师指导,采用以滑板、圆筒、平衡台、吊缆为主的游戏运动训练疗法,训练时间为6个月。评价感觉统合训练前和训练6个月后测定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多动得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79例ADHD患儿感觉统合训练治疗6个月后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中前庭平衡、触觉防御、本体感觉、学习能力和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多动得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是治疗ADHD的有效辅助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 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与铅、镁及智商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蔚 万惠香 +1 位作者 杨志孝 郝希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6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与铅、镁及智商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1/2004-06就诊于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的6~12岁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患儿65例为病例组,并选择按年龄、性别1∶1匹配的正常儿童65例。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和韦克斯...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与铅、镁及智商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1/2004-06就诊于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的6~12岁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患儿65例为病例组,并选择按年龄、性别1∶1匹配的正常儿童65例。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和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测定儿童的行为及智力。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法、火焰法测定血铅、血镁。测定发铅、发镁。结果:所纳入的65例患儿及65例健康儿童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两组儿童的元素含量及智商比较: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组血铅高于对照组[(220.38±25.43),(121.17±19.20)μg/L],血镁、发镁低于对照组[(28.35±3.67),(42.15±3.99)mg/L,(14.54±4.39),(22.50±4.78)μg/g],总智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低于对照组(100±12,111±13;19±3,22±5;20±4,24±4)。②血、发元素含量、智商及行为量Pearson相关分析:血铅与行为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01),血镁、总智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与行为量表得分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r=-0.32~0.46,P﹤0.05~0.001)。③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铅为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发病的危险因素,血镁与智商为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与血铅、镁有关,降低体内铅含量、适当补镁或防止低镁可能有助于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 病例对照研究 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氟西汀并心理行为校正儿童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症的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康玲 蒙华庆 付一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氟西汀合并心理行为干预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效果,以期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2002-01/2003-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北碚医院门诊就诊的儿童多动症患儿50例进行12周盐酸氟西汀合并心理行为干预,并通过儿童行为量表和48... 目的:探讨盐酸氟西汀合并心理行为干预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效果,以期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2002-01/2003-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北碚医院门诊就诊的儿童多动症患儿50例进行12周盐酸氟西汀合并心理行为干预,并通过儿童行为量表和48项儿童行为问卷观察,及脑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儿童行为量表中抑郁焦虑、社交退缩、躯体主诉、思维问题、注意缺陷、社交问题,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治疗前后48项儿童行为问卷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指数、纠正总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后脑电图的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盐酸氟西汀胶囊合并心理行为干预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凤玲 马士薇 +1 位作者 史静敏 刘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74-775,共2页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为ADHD儿童的行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就诊的ADHD儿童均进行智力筛查,用Achenbach进行行为问卷筛查,感觉统合能力测评,并对行为因子与相关因数行卡方检验。结果行为问题的检出率...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为ADHD儿童的行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就诊的ADHD儿童均进行智力筛查,用Achenbach进行行为问卷筛查,感觉统合能力测评,并对行为因子与相关因数行卡方检验。结果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67.61%,行为问题的发生在不同ADHD的型别及感觉统合能力间有非常显著相关性(P<0.01,0.05)。结论治疗ADHD应遵循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 儿童 行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空间忽视与听觉P300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蒋春明 沈芳 +3 位作者 李光乾 林忠东 李伟 焦颖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05-907,共3页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空间忽视与听觉P300的关系。方法对32例ADHD和32例健康儿童进行划星试验、线等分试验及普通非忽视测试,并以听觉靶和非靶刺激为诱发事件检测前额区(Fz)、中央区(Cz)、顶区(Pz)、左中央区(C3)、右中央...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空间忽视与听觉P300的关系。方法对32例ADHD和32例健康儿童进行划星试验、线等分试验及普通非忽视测试,并以听觉靶和非靶刺激为诱发事件检测前额区(Fz)、中央区(Cz)、顶区(Pz)、左中央区(C3)、右中央区(C4)、左前额(F3)、右前额(F4)7个点的听觉P300潜伏期、波幅、脑电地形图,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ADHD患儿线等分测试结果(-9.37±6.57)与对照组(-5.46±4.6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侧划星试验成绩(11.44±5.55)差于对照组(16.34±4.82)(P<0.01),且左侧较右侧(17.13±6.36)差(P<0.01);2.二组线等分测试成绩均偏向零值的右侧(P<0.01),两侧划星测试成绩也较期望值27/27差(P<0.01);3.ADHD患儿Pz、C4、F4P300波幅、潜伏期较健康儿童组长,有显著差异(Pa<0.05);4.二组P300脑电地形图叠加后,健康儿童组P300呈同心圆状均匀扩散,左右对称,而ADHD患儿电位存在左侧脑区偏移;5.ADHD患儿划线测试结果或左侧划星测试成绩与P300电位在Fz、Pz、C4和F4的潜伏期与波幅具有线性关系(P<0.05)。结论ADHD患儿可能存在偏侧空间忽视和注意认知功能损害,且左侧空间忽视发生及程度与大脑右半球相应脑区电生理的不对称损害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 空间忽视 诱发电位 听觉 P300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服用单剂量哌甲酯后脑电α波的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黎 王玉凤 +1 位作者 何华 陈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84-589,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服用单剂量哌甲酯后其脑电α波的变化,及其用药后是否达到正常水平,探讨ADHD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所有ADHD儿童来自于北京... 目的:通过观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服用单剂量哌甲酯后其脑电α波的变化,及其用药后是否达到正常水平,探讨ADHD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所有ADHD儿童来自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门诊,正常儿童来自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附近学校,各110例。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技术(encephaloflutuographtechnology,ET),对符合DSM-Ⅳ中ADHD诊断的患儿在服用哌甲酯前及服药后(10mg)2h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的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用药后:主频明显变快[(8.97±0.94)Hz vs.(9.40±0.99)Hz,P=0.000];各导联8Hz优势几率明显下降[(27.08±13.04)% vs.(23.50±13.66)%,P<0.05];全脑10Hz平均优势几率呈上升趋势[(28.83±14.90)% vs.(30.64±16.66)%,P=0.06];全脑11Hz平均优势几率明显上升[(12.35±10.50)% vs.(13.90±12.73),P=0.047];全脑平均熵值(Qm)明显降低[(0.72±0.11) vs.(0.69±0.12),P<0.001]。(2)用药后,主频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9.40±0.99)Hz vs.(9.67±0.92)Hz,P<0.001],8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仍高于健康对照[(23.50±13.66)% vs.(18.19±12.27)%,P<0.001],10Hz各脑区平均优势几率与健康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64±16.66)% vs.(34.24±17.13),P>0.05],总熵值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0.69±0.12)vs.(0.65±0.11),P<0.05]。结论:通过观察ADHD患儿单次服用哌甲酯前后两种状态脑功能的变化,提示单剂量哌甲酯可使ADHD患儿脑电图趋向正常,可使其脑有序度提高、低功效状态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甲酯 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 Α节律 自身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