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水开发油田进行注气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郭平 罗玉琼 +3 位作者 何建华 王仲林 李闽 刘建仪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7-40,共4页
注水是油田开发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开采方式 ,但水驱采收率一般不高 ,探索水驱后如何提高采收率一直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注气是一种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在水驱后油田注气潜力如何还不清楚。在此分析了国内外油田水驱后注气项... 注水是油田开发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开采方式 ,但水驱采收率一般不高 ,探索水驱后如何提高采收率一直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注气是一种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在水驱后油田注气潜力如何还不清楚。在此分析了国内外油田水驱后注气项目实施情况 ,并对我国一些油田实例进行了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注气开发 可行性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底水对后续注水注气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秀美 侯吉瑞 +2 位作者 郑泽宇 罗旻 高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115,共5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开发后,通常存在较强底水能量。底水在后续开发中持续影响剩余油驱出,充分认识较强底水对后续注水注气开发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利用可视化物理模型进行水驱、气驱模拟实验,直观展示强底水与后续注入水...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开发后,通常存在较强底水能量。底水在后续开发中持续影响剩余油驱出,充分认识较强底水对后续注水注气开发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利用可视化物理模型进行水驱、气驱模拟实验,直观展示强底水与后续注入水、注入气的相互作用,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较强底水对后续剩余油开发有促进作用;底水和注入水、注入气的相互作用原理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另外,底水强度、缝洞组合和重力作用等因素均会影响这一相互作用。研究成果为后续水驱气驱提高采收率方案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注入水、注入气与底水的定量适配应作为后续深化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 可视化模型 底水影响 开发 注气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注气开发的基本条件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中春 高振环 夏惠芬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8-42,共5页
分析了注气驱油条件下,气液两相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气驱对消除毛管力、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论述了注入气与原油的化学组份决定气液混相方式的机理。借鉴国外矿场应用的经验,从影响因素入手,研究了注气开发的基本条件,其中包括:... 分析了注气驱油条件下,气液两相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气驱对消除毛管力、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论述了注入气与原油的化学组份决定气液混相方式的机理。借鉴国外矿场应用的经验,从影响因素入手,研究了注气开发的基本条件,其中包括:油藏地质结构、油层特征参数、油藏流体性质、油层压力及气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开发 混相 非混相 驱油机理 基本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注气开发的探讨 被引量:28
4
作者 何秋轩 王志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8-40,共3页
介绍了低渗透油田注气开发的适用条件、注气方式和干气非混相驱开发的生产特征 ;阐述了在注气开发中 ,地层压力第一平稳阶段是注气开发的主要见效阶段 ;分析了注气开发和注水开发在流体突破前后的生产特点 ,并指出不论是注气开发还是注... 介绍了低渗透油田注气开发的适用条件、注气方式和干气非混相驱开发的生产特征 ;阐述了在注气开发中 ,地层压力第一平稳阶段是注气开发的主要见效阶段 ;分析了注气开发和注水开发在流体突破前后的生产特点 ,并指出不论是注气开发还是注水开发 ,地层压力是影响油井产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注气开发 混相驱 混相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河1石炭系具稠油垫油藏注气开发数值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邵光强 卞万江 +4 位作者 王开宇 樊瑾 陶正武 旷曦域 范坤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3-480,共8页
针对东河1石炭系油藏泡点压力低、油藏底部带稠油垫、构造幅度大、夹层发育等特点,建立等效数值模型模拟该油藏注水开发后转注气开发调整机理,分析不同时间点转换为组分模型误差,确定合理转换时间点,提高模型运算效率和精度。通过对比... 针对东河1石炭系油藏泡点压力低、油藏底部带稠油垫、构造幅度大、夹层发育等特点,建立等效数值模型模拟该油藏注水开发后转注气开发调整机理,分析不同时间点转换为组分模型误差,确定合理转换时间点,提高模型运算效率和精度。通过对比顺层网格和混合网格划分法处理稠油垫的差异,合理描述稠油垫形态,分析其对生产动态的影响,提高历史拟合精度。利用等效模型快速模拟油藏注水开发后转注气开发的过程,对比不同注入介质和不同注入方式的差异,为油藏实际模型的建立和注气开发机理研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等效模型可大幅提高研究效率;混合网格划分法在描述稠油垫形态和垂向属性方面更准确;在注水开发历史拟合结束由油水两相或三相黑油模型转为组分模型,可节省约90%的拟合时间,误差在可控范围,主要指标相对误差小于1%.机理研究表明,油藏注水转注气开发,夹层对气窜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受重力影响,随着气油水三相垂向动态平衡,可能在次生气顶底部形成新的油环层;气油比超过200 m3/m3时,需要通过控制产气量增加注气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河1石炭系油藏 泡点压力 稠油垫 夹层 数值模拟 混合网格 注气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上油田注气开发潜力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保振 张健 +2 位作者 李相方 康晓东 张贤松 《天然气与石油》 2016年第1期58-62,11,共5页
针对中国海上天然气资源丰富与低渗储量逐年增加的情况,对海上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潜力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海上油田注气项目的实施情况与特点的基础上,归纳了海上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性、优缺点及关键技术,并阐述了... 针对中国海上天然气资源丰富与低渗储量逐年增加的情况,对海上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潜力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海上油田注气项目的实施情况与特点的基础上,归纳了海上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性、优缺点及关键技术,并阐述了对中国海上油田注气技术发展的启示;同时对海上油田注CO_2提高采收率与埋存的前景进行了展望。该研究对中国海上天然气资源的高效利用、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及温室气体埋存等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注气开发 提高采收率 减排 潜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长10油藏注气开发方式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右安 李涛 何小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21-124,6+5,共4页
安塞油田长10油藏是近年发现的新层系油藏,其天然能量不足,自然能量开发递减大,室内水驱油实验评价注水补充能量开发效果不理想,现场注水开发试验过程中暴露出注水井注入压力高,部分注水井注不进的问题。根据长10油藏特征,通过室内试验... 安塞油田长10油藏是近年发现的新层系油藏,其天然能量不足,自然能量开发递减大,室内水驱油实验评价注水补充能量开发效果不理想,现场注水开发试验过程中暴露出注水井注入压力高,部分注水井注不进的问题。根据长10油藏特征,通过室内试验、油藏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研究,优化出安塞油田长10特低渗透油藏注干气合理的注气方式、气水交替驱段塞尺寸、注入时机等技术政策,指导了长10油藏注气开发试验,积极探索了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透油藏补充能量开发的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长10油藏 注气开发 水交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气开发驱替前沿的离散渗流模型 被引量:5
8
作者 彭小龙 杜志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69,84,共4页
注气开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驱替前沿是一个气油交替的突变界面,在数学上是一个间断界面。常规的Muskat分相渗流模型只适用于连续介质的油藏,根据气驱毛细管中的驱替现象,将通过前沿界面的产气量分解为2部分,即气驱油和气驱气产生的流量,... 注气开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驱替前沿是一个气油交替的突变界面,在数学上是一个间断界面。常规的Muskat分相渗流模型只适用于连续介质的油藏,根据气驱毛细管中的驱替现象,将通过前沿界面的产气量分解为2部分,即气驱油和气驱气产生的流量,以渗流微元为对象,建立了离散形式的渗流模型。通过实例可以发现,分相驱替加权法模型预测的注气饱和度的分布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开发 驱替前沿 间断 渗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注气开发煤层气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世跃 郭勇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61-363,共3页
依据扩散渗透理论和多组分吸附平衡理论论述了注气开发煤层气提高抽放速率和抽出率作用机理 ,并指出了今后研究方向。
关键词 煤层 扩散渗透 注气开发 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涝坝凝析气藏注气开发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晓辉 李相方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18期101-102,共2页
大涝坝凝析气藏地层流体相态特征复杂,地露压差小,低于露点压力生产时反凝析严重,造成油、气产量下降速度快,开发效果差,鉴于目前采出气分离后浪费严重的事实,采取将分离气回注地层,部分保持压力,提高凝析油的采收率。通过研究储层特征... 大涝坝凝析气藏地层流体相态特征复杂,地露压差小,低于露点压力生产时反凝析严重,造成油、气产量下降速度快,开发效果差,鉴于目前采出气分离后浪费严重的事实,采取将分离气回注地层,部分保持压力,提高凝析油的采收率。通过研究储层特征和地层流体注气相态特征,进行优选注气介质、注采比和注气时机对地层流体相态变化规律的影响,为注气开发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大涝坝气藏储层和流体特征适合循环注气,选择注入甲烷+乙烷混合流体,在0.5的注采比下,采用早期注气的开发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凝析油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相态特征 注气开发 参数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候选油藏注气开发适宜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云川 佘军 +2 位作者 熊钰 孙雷 赵立强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4年第2期42-46,19,共6页
在注气提高采收率项目实施之前 ,对油藏进行注气适宜度评价可提高注气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对注气机理和影响注气效果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给出了这些指标的量化方法。在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求得了同一油藏各评价... 在注气提高采收率项目实施之前 ,对油藏进行注气适宜度评价可提高注气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对注气机理和影响注气效果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给出了这些指标的量化方法。在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求得了同一油藏各评价参数权重的基础上 ,建立了适用于某一具体油藏进行注气适宜度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实例证明 ,该方法可在注气工程启动之前 ,对油藏进行正确的注气适宜度评价 ,以提高注气工程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注气开发工艺 采收率 EOR 渗透率 压力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董凤龙 《云南化工》 CAS 2019年第10期161-162,共2页
对储层物性较差、敏感性较强的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开发效果较差。而注气开发具有注入能力强、储层伤害小等技术优势,可有效改善和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注气开发实施前需开展相关室内实验研究,明确气驱开发机... 对储层物性较差、敏感性较强的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开发效果较差。而注气开发具有注入能力强、储层伤害小等技术优势,可有效改善和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注气开发实施前需开展相关室内实验研究,明确气驱开发机理,指导注气开发方案编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注气开发 室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特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凤龙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第3期51-52,共2页
国内外调研表明,注气开发技术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与传统的注水开发相比,具有注入能力高、储层伤害小、波及体积大,驱油效率高等技术优势,可以解决低渗透油藏因储层物性差、敏感性强造成的常规注水开发注不进难以建立... 国内外调研表明,注气开发技术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与传统的注水开发相比,具有注入能力高、储层伤害小、波及体积大,驱油效率高等技术优势,可以解决低渗透油藏因储层物性差、敏感性强造成的常规注水开发注不进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的问题。本文依托试验区块,综合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现场试注等多方面论证区块实施注气开发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注气开发 驱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注气开发气油比上升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冬青 刘小岑 +6 位作者 郑伟涛 赵彬 姜许健 林清金 王俊芳 姚杰 旷曦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58,共8页
自开展注气开发试验以来,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整体呈现出地层压力升、日产油量升、自然递减降、综合含水率降的"两升两降"开发特征。但与此同时,随着油藏向气藏转变、低压向高压转变,注气受效井气油比逐渐上升。为... 自开展注气开发试验以来,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整体呈现出地层压力升、日产油量升、自然递减降、综合含水率降的"两升两降"开发特征。但与此同时,随着油藏向气藏转变、低压向高压转变,注气受效井气油比逐渐上升。为了解决气油比上升引发的诸多问题,基于注气开发机理研究,立足现场试验和应用,从工艺流程、采油方式和注采关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主要对策为:优化地面工艺流程、强化参数监测,保证井控和地面安全;转变采油方式,明确气举采油为注气受效井从机采到自喷生产必要的过渡阶段,解决了机采不适问题,保证油井开井率和生产时率;完善注采井网,部署实现平面和纵向三环接替模式,严格控制注气受效井产气量和气油比,有效减缓气窜的发生。研究成果为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注气提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 注气开发 油比 举采油 井网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参数对油藏注气开发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丽娟 陈小凡 徐海棠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6年第4期95-97,共3页
油藏注气开发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地层参数是影响注气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大量文献调研及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一系列的油藏注气开发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关键词 注气开发 效果 地层参数 影响因素 地质结构 储层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古潜山油藏注气开发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薇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5年第19期115-117,共3页
兴古潜山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存在地层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快以及采收率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开发方式,确定了注气开发为该油藏的最优开发方式。综合考虑不同注入气体的性质以及气源能实际条件的限制,选取烃类气体作为注气开... 兴古潜山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存在地层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快以及采收率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开发方式,确定了注气开发为该油藏的最优开发方式。综合考虑不同注入气体的性质以及气源能实际条件的限制,选取烃类气体作为注气开发的注入介质。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注气开发方式下的注采参数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优注采参数为:注入时机为2014年1月、注采比1∶1、单井注入量91.6万方、采油速度1.5%~2.0%。所得结果可对现场注气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藏 注气开发 入介质 驱油机理 采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挥发性油藏注气开发气油比变化规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迎春 杨莉 +4 位作者 顾文欢 杨宝泉 苑志旺 康博韬 郜益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112,共6页
西非深海AKPO油田挥发性M油藏为浊积复合朵叶体沉积,流体纵向上存在明显的组分梯度特征;基于流体性质及油气两相渗流规律,研究了注入气突破前后气油比的变化规律。注入气突破前,生产井气油比变化规律与原始溶解气油比变化规律一致,呈缓... 西非深海AKPO油田挥发性M油藏为浊积复合朵叶体沉积,流体纵向上存在明显的组分梯度特征;基于流体性质及油气两相渗流规律,研究了注入气突破前后气油比的变化规律。注入气突破前,生产井气油比变化规律与原始溶解气油比变化规律一致,呈缓慢上升趋势;注入气突破后,从油气两相渗流规律和物质平衡出发,结合出口端含气饱和度和平均含气饱和度的关系,建立了注气开发油藏气驱特征曲线,推导得到了气油比与采出程度、气油比上升率与采出程度的指数型关系式,并绘制了气油比、气油比上升率与采出程度图版用于表征气油比变化规律。M油藏应用表明,本文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际油藏气油比变化规律吻合,所提出以“扩大注气波及”为核心的注气井工作制度调整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单井气油比上升速度,延缓产量递减,稳油控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 西非AKPO油田 挥发性油藏 注气开发 组分梯度 油比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浊积储层注气开发油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剩余油挖潜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筱 肖鹏 +3 位作者 段瑞凯 吕文睿 张昕 陈国宁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3期103-111,共9页
为了明确深水浊积储层注气开发油藏流动单元分布及剩余油挖潜方向,以A油田K油藏浊积朵叶为例,综合分析沉积相、构造、断裂、储层构型、隔夹层、储层品质、开发方式以及井型井网等动静态资料,探讨了朵叶注气开发油藏的流动单元划分及剩... 为了明确深水浊积储层注气开发油藏流动单元分布及剩余油挖潜方向,以A油田K油藏浊积朵叶为例,综合分析沉积相、构造、断裂、储层构型、隔夹层、储层品质、开发方式以及井型井网等动静态资料,探讨了朵叶注气开发油藏的流动单元划分及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1)浊积朵叶横向连片分布,纵向叠置连通,储层品质及连通性较好;2)将靶区划分为8个流动单元(2个受断层和井网控制,4个受到断层和相带的控制,2个受相带及动态影响),整体上东部以断层控制为主,西部以相带及井网控制为主;3)研究区剩余油富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单元5和单元7、西部单元2和单元8,东部剩余油潜力整体优于西部;4)单元7为一级潜力目标,剩余油地质储量大于10百万桶,是部署调整井的优选目标;单元5为二级潜力目标,剩余油地质储量为5~10百万桶,可考虑作为调整井接替目标;单元2和单元8为三级潜力目标,剩余地质储量小于5百万桶,可考虑邻近单元联合部署调整井、邻井侧钻方式提高区域开发效果。以上成果认识,对浊积朵叶注气油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浊积朵叶 挥发性油藏 注气开发 流动单元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拟方法在超低渗油藏注气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珊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第16期88-88,共1页
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十分困难、井况比较差、油井产量很低。注气开发是国内外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最为有效的开采方法之一。本文探讨了超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适应性以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发展现状。
关键词 超低渗油藏 注气开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高强 《化工管理》 2014年第11期129-129,共1页
特低渗透油藏分布范围广、储量丰度低,但是由于储量品位低,开发动用难度大。为此对特低渗透油藏低孔、特低渗透的特点开展了渗流机理研究,进行了包括单相油、单相水、油水两相、油气两相的启动压力试验和油水相渗规律试验、压力敏感性... 特低渗透油藏分布范围广、储量丰度低,但是由于储量品位低,开发动用难度大。为此对特低渗透油藏低孔、特低渗透的特点开展了渗流机理研究,进行了包括单相油、单相水、油水两相、油气两相的启动压力试验和油水相渗规律试验、压力敏感性试验等,根据试验结果,利用油藏工程方法推导得到了弹性驱、水驱、二氧化碳驱等各种开发方式井网井距的计算方法,初步确定了特低渗透油藏各种开发方式的渗透率界限,在此基础上对水平井分段压裂和二氧化碳驱技术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有利地指导了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动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 注气开发 二氧化碳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