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9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析梁楷《泼墨仙人图》的笔法艺术及历史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凯丽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3期45-47,共3页
梁楷《泼墨仙人图》以泼墨的形式,打破了中国画的纯线表现形式,作品中恣纵放达、淋漓酣畅的“减笔”画法,对明清诸多画家的风格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的“减笔”风格绘画,也已然发展为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泼墨写意绘画形式。从构图... 梁楷《泼墨仙人图》以泼墨的形式,打破了中国画的纯线表现形式,作品中恣纵放达、淋漓酣畅的“减笔”画法,对明清诸多画家的风格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的“减笔”风格绘画,也已然发展为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泼墨写意绘画形式。从构图用笔、笔墨以及精神追求三个方面分析梁楷《泼墨仙人图》中的笔法艺术,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并讨论该作品对后世中国绘画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楷 泼墨仙人图》 “减笔” 笔法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墨淋漓入化机——薛志耘泼墨写意花鸟画风格浅析
2
作者 颛孙恩扬 《中国书画》 2024年第10期128-129,共2页
自19世纪末西方文艺观念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画一直处于文化碰撞中,如何理解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如何在交流语境中保持中国画审美特征与个性一直是个难题。从古典主义的学院派艺术到探索艺术的现代性与表现性,艺术家边争论边探索,试图从理... 自19世纪末西方文艺观念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画一直处于文化碰撞中,如何理解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如何在交流语境中保持中国画审美特征与个性一直是个难题。从古典主义的学院派艺术到探索艺术的现代性与表现性,艺术家边争论边探索,试图从理性判断到实践创作都能得到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花鸟画 传统与创新 文化碰撞 文艺观念 理性判断 泼墨 交流语境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顾况史料看《历代名画记》对泼墨画的偏见
3
作者 颛孙恩扬 《中国美术》 2024年第5期38-41,共4页
泼墨画出现于中唐时期,流行于江南吴越地区,王洽和顾况为始创者。晚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泼墨画的评价很低,认为其“不谓之画”“流俗也好”。从艺术发展的整体脉络来看,张彦远的评价有失偏颇。笔者认为这种偏见反映了品评艺术... 泼墨画出现于中唐时期,流行于江南吴越地区,王洽和顾况为始创者。晚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泼墨画的评价很低,认为其“不谓之画”“流俗也好”。从艺术发展的整体脉络来看,张彦远的评价有失偏颇。笔者认为这种偏见反映了品评艺术价值的标准往往受个人文化立场与研究视野的影响,个人对艺术价值的评判准则与艺术创造力之间存在时间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墨 顾况 《历代名画记》 逸品 写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泼墨仙人图》的“神秀”之美
4
作者 魏雪婷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4期30-32,共3页
梁楷以独特的绘画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其代表作品《泼墨仙人图》是减笔画中的经典之作。画家以类似草书的豪迈用笔入画,寥寥几笔描绘出一位憨态可掬的仙人形象,表现出其超越现实、回归自然的内心境界。该文将王国维诗词品评标... 梁楷以独特的绘画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其代表作品《泼墨仙人图》是减笔画中的经典之作。画家以类似草书的豪迈用笔入画,寥寥几笔描绘出一位憨态可掬的仙人形象,表现出其超越现实、回归自然的内心境界。该文将王国维诗词品评标准之一的“神秀”用于绘画,从形象塑造、墨色运用、意境表达三方面分析“神秀”之美在《泼墨仙人图》中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 笔墨 意境 泼墨仙人图 神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泼墨似水染云间
5
作者 左湖里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5期1-1,共1页
在中国画的浩瀚世界里,笔墨被视为其灵魂和精髓,一笔一墨都承载着画家的情感与哲思。泼墨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始于唐代王洽。相传他喜豪饮,醉后以墨泼纸素,脚蹴手抹,根据笔墨的形态画出山石、林泉、云雨,画作浑然一体,宛自天开,俯视却... 在中国画的浩瀚世界里,笔墨被视为其灵魂和精髓,一笔一墨都承载着画家的情感与哲思。泼墨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始于唐代王洽。相传他喜豪饮,醉后以墨泼纸素,脚蹴手抹,根据笔墨的形态画出山石、林泉、云雨,画作浑然一体,宛自天开,俯视却不见墨污之迹,时人称其为“王泼墨”。后世画家笔酣墨饱,或吹或点,使水墨淋漓,飘逸挥洒,谓之“泼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墨 中国画 笔墨 水墨淋漓 宛自天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泼墨技法于陶瓷绘画的应用
6
作者 张梦亭 《陶瓷》 CAS 2024年第11期27-29,共3页
笔者着重探讨了泼墨山水在陶瓷绘画中的应用,泼墨山水亦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一,其特点是自由、奔放、富有表现力。将泼墨山水应用于陶瓷绘画中,可以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独特性。通过介绍泼墨山水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分析泼墨山水在陶瓷绘... 笔者着重探讨了泼墨山水在陶瓷绘画中的应用,泼墨山水亦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一,其特点是自由、奔放、富有表现力。将泼墨山水应用于陶瓷绘画中,可以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独特性。通过介绍泼墨山水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分析泼墨山水在陶瓷绘画中所具备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探讨了泼墨山水在陶瓷绘画领域中的重要影响,及其在文化传承与艺术表达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绘画 泼墨山水 开拓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加索对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风格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常庆利 谢竞仪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18-20,共3页
纵观中国现代绘画史的进程,张大千无疑是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徐悲鸿曾以“五百年来一大千”盛赞他的艺术成就。该文以1956年张大千在法国与毕加索会面为节点,分析张大千在与毕加索会面前后的绘画风格转变,并借由对张大千赴法前毕加索... 纵观中国现代绘画史的进程,张大千无疑是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徐悲鸿曾以“五百年来一大千”盛赞他的艺术成就。该文以1956年张大千在法国与毕加索会面为节点,分析张大千在与毕加索会面前后的绘画风格转变,并借由对张大千赴法前毕加索在中国的影响力分析和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论证毕加索对张大千艺术风格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泼墨泼彩绘画 毕加索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梁楷写意人物画中的禅宗美学--以《泼墨仙人图》为例
8
作者 景雨菡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12期49-51,共3页
南宋时期,写意人物画发展迅速,其中,梁楷对此变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其作品《泼墨仙人图》以大写意的形式,推翻了以往精工细作的表现形式,酣畅淋漓的笔墨技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梁楷减笔画风格之溯源、禅宗美学之发展过... 南宋时期,写意人物画发展迅速,其中,梁楷对此变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其作品《泼墨仙人图》以大写意的形式,推翻了以往精工细作的表现形式,酣畅淋漓的笔墨技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梁楷减笔画风格之溯源、禅宗美学之发展过程、《泼墨仙人图》的构图和用笔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出发,分析梁楷禅宗美学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楷 泼墨仙人图》 禅宗美学 写意人物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形式中的隐喻与象征
9
作者 陈重霖 《天工》 2024年第29期64-66,共3页
对张大千泼墨泼彩技法的演进及其在此领域的艺术成就进行概述。深入分析文化隐喻在张大千艺术创作中的转化机制及不同象征元素的意象表达。通过解读艺术手法与情感的交融及形式与内容的互动关系,揭示了张大千作品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 对张大千泼墨泼彩技法的演进及其在此领域的艺术成就进行概述。深入分析文化隐喻在张大千艺术创作中的转化机制及不同象征元素的意象表达。通过解读艺术手法与情感的交融及形式与内容的互动关系,揭示了张大千作品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阐释了张大千泼墨泼彩作品中隐喻与象征的多层次性及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泼墨泼彩 文化隐喻 象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色互补 虚实互融——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风格探究
10
作者 丁若兰 《书画世界》 2024年第3期91-92,共2页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绘画理念的输入,在创作中,山水画家不再一味追求“淡、柔、静、寂”[1]等审美趣味,而以“师法造化,自以为法”[2]为宗旨,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落笔浓重”的自然风貌。其中,张大千便是代表人物之一。张大千的艺术...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绘画理念的输入,在创作中,山水画家不再一味追求“淡、柔、静、寂”[1]等审美趣味,而以“师法造化,自以为法”[2]为宗旨,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落笔浓重”的自然风貌。其中,张大千便是代表人物之一。张大千的艺术创作,一直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基础。在晚年,他大胆地尝试将水墨与色彩结合,使二者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体验,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泼墨泼彩绘画风格。这不仅是其个人绘画的拓展创新,也是对传统山水画技法的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泼墨泼彩 张大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唐泼墨画尚“奇”求“怪”之风的审美意蕴
11
作者 侯占莉 王陶峰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12期9-12,共4页
兴起于中唐,盛于晚唐、五代的泼墨画风是由张璪、王墨、顾况等失意群体在水墨画的作画方式、水墨语言方面尚“奇”求“怪”,追寻新奇中形成的与世俗流行相异的一种风格。他们用墨直接在绢上挥洒书写或用手、头发蘸墨作画,形成了画风狂... 兴起于中唐,盛于晚唐、五代的泼墨画风是由张璪、王墨、顾况等失意群体在水墨画的作画方式、水墨语言方面尚“奇”求“怪”,追寻新奇中形成的与世俗流行相异的一种风格。他们用墨直接在绢上挥洒书写或用手、头发蘸墨作画,形成了画风狂放、追求怪诞、不拘常规的泼墨画风。这源于失意士人群体在佛教思想影响下的失落心境和悲愤心理的宣泄,显现出士人仕途不遇时的狂傲个性和抗争精神,在宗教和艺术中寻求精神慰藉和安顿的心理诉求,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具有独创性和前卫性的艺术。中晚唐失意士人群体的泼墨实践拓宽了水墨语言的艺术表现技术维度和写意抒情的精神世界,成为北宋中期文人画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墨 尚奇求怪 审美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泼墨石斛高位芽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1
12
作者 龚建英 王华新 +3 位作者 陈宝玲 唐遒冥 蒙芳 苏莉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目的】建立泼墨石斛(Dendrobium Enobi Purple‘Splashi’)高位芽组培快繁体系,为减少其无菌播种引起的子代植株花色性状分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泼墨石斛侧芽、高位芽和花梗为外植体,分析不同消毒时间对其不定芽诱导率的影响;... 【目的】建立泼墨石斛(Dendrobium Enobi Purple‘Splashi’)高位芽组培快繁体系,为减少其无菌播种引起的子代植株花色性状分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泼墨石斛侧芽、高位芽和花梗为外植体,分析不同消毒时间对其不定芽诱导率的影响;以高位芽为外植体,分析不同激素组合对其不定芽诱导、丛生芽增殖及生根壮苗效果的影响。【结果】泼墨石斛高位芽的不定芽诱导效果优于侧芽和花梗,其中以0.1%HgCl2消毒2.5 min时的不定芽诱导率最高;以高位芽进行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0 mg/L6-苄氨基嘌呤(6-BA)+0.50 mg/Lα-萘乙酸(NAA)+30.0 g/L蔗糖+5.0 g/L琼脂+2.0 g/L蛋白胨+0.5 g/L活性炭+100.0 m L/L椰汁,诱导率达73.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4.00 mg/L NAA+0.20 mg/L 6-BA+30.0 g/L蔗糖+5.0 g/L琼脂+2.0 g/L蛋白胨+0.5 g/L活性碳+100.0 g/L土豆泥,增殖倍数达5.0倍;最佳生根壮苗培养基为MS+0.50 mg/LNAA+0.10 mg/L6-BA+30.0 g/L蔗糖+5.0 g/L琼脂+2.0 g/L蛋白胨+0.5 g/L活性碳+50.0 g/L香蕉泥+30.0 g/L土豆泥,平均株高7.30 cm,茎粗0.990 cm,生根数16条,根长6.10 cm,根粗0.140 cm;生根苗用水苔包裹根部后移栽至穴盘中,成活率达100.0%;以高位芽进行诱导获得的泼墨石斛再生植株,可保持其品种的典型泼墨花色特征。【结论】以高位芽为外植体建立的泼墨石斛组培快繁体系能同时实现种苗快繁和保持品种优良花色性状,可用于其种苗工厂化育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墨石斛 外植体 高位芽 消毒时间 组培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形成的内在逻辑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小波 李开能 《美术大观》 2011年第6期56-57,共2页
从中国画泼墨泼彩技法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了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形成的中国画内在的艺术语言逻辑;结合现代中国画变革中的泼墨泼彩技法运用,论述了时代创新精神与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形成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泼墨泼彩 历史逻辑 革新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墨·破墨·泼墨——杨立青《荒漠暮色》中的几种管弦乐配器技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龚华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77,共10页
杨立青于1998年完成的管弦乐《荒漠暮色》是以音画的形式写成。积墨、破墨与泼墨是中国画中的三种常用技法。文章借用了积墨、破墨、泼墨三个名词来阐释《荒漠暮色》中的几种管弦乐配器技法。
关键词 杨立青 《荒漠暮色》 积墨 破墨 泼墨 管弦乐配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形成的原因及其艺术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开能 王小波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1年第8期23-26,共4页
张大千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大画家之一,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绘画题材,展示了他全面的艺术修养。作为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全面、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在其所开创的与前半生截然不同的泼墨泼彩山水画艺术的形成过程中,画家所处... 张大千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大画家之一,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绘画题材,展示了他全面的艺术修养。作为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全面、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在其所开创的与前半生截然不同的泼墨泼彩山水画艺术的形成过程中,画家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和艺术中求变创新的勇气与精神足以引起我们研究探讨的兴趣,而泼墨泼彩作品的时代精神则召示了一种全新的山水画时代的来临,其作品的艺术品格与美学价值给我们探索求新以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泼墨泼彩 山水画 原因 艺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时间的修辞:温德青《泼墨Ⅱ》的音乐语言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旭青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7-25,31,共10页
书画意象、洛书数列与复合音是温德青弦乐四重奏《泼墨Ⅱ》音乐创作中的重要表征。该文基于西方音乐修辞理论视角,将作曲家的艺术表达与音乐修辞手法及策略相关联,以此探究作品《泼墨Ⅱ》内在结构的连接机制、音乐语言特征及其意义等问题。
关键词 温德青 泼墨Ⅱ》 音乐修辞 洛书数列 复合音 瞬间转换 通感 夸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海粟泼墨泼彩荷花形成的原因及其印象派油画特征的表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宗良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102,共4页
刘海粟是20世纪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画家。他的中国画以泼墨泼彩山水闻名海内外,他的花鸟画特别是他的泼墨泼彩荷花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其画风独具特色。他的荷花在色彩表现上,采用了泼墨泼彩的手法,在中国画传统的青绿泼色的方法上,大量... 刘海粟是20世纪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画家。他的中国画以泼墨泼彩山水闻名海内外,他的花鸟画特别是他的泼墨泼彩荷花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其画风独具特色。他的荷花在色彩表现上,采用了泼墨泼彩的手法,在中国画传统的青绿泼色的方法上,大量加入了西方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表现,带有浓厚的西方现代油画的特征,而他这种泼墨泼彩荷花的形成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本文主要论述其形成的原因及其荷花作品中所具有的印象派油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海粟 泼墨泼彩荷花 印象派 油画特征 色彩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形式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内在关联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小兵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2-95,共4页
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的形成虽然主要基于他对传统笔墨、色彩技术的掌握和熟练运用,但在形成过程中,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艺术为其提供了视觉形式的参照甚至是较为直接的经验借鉴。大千生活在这样一个极具绘画思潮变革的时代里,耳濡目染,... 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的形成虽然主要基于他对传统笔墨、色彩技术的掌握和熟练运用,但在形成过程中,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艺术为其提供了视觉形式的参照甚至是较为直接的经验借鉴。大千生活在这样一个极具绘画思潮变革的时代里,耳濡目染,学习、借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实现自我绘画风格图变的重要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墨泼彩 抽象表现主义 关联
原文传递
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中的肌理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昌平 《美术大观》 2016年第10期64-65,共2页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绘画,其视觉呈示方式突破传统笔墨形式,以自然肌理美胜于笔法形式美。张大千的泼墨泼彩肌理形式,继承传统又突破传统,对国画革新及东西方艺术的交融有一定启示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泼墨 泼彩 肌理 情感 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中的肌理形态探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陶昌平 《美术教育研究》 2019年第10期10-12,共3页
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中的肌理,不仅是对画面局部细节的凸显,而且是把肌理作为主要绘画语言的艺术表现。肌理绘画语言在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中的价值与意义和传统绘画中笔墨的价值与意义同等重要。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肌理不再是绘画形体的... 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中的肌理,不仅是对画面局部细节的凸显,而且是把肌理作为主要绘画语言的艺术表现。肌理绘画语言在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中的价值与意义和传统绘画中笔墨的价值与意义同等重要。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肌理不再是绘画形体的装饰和附庸,肌理自身就是形体,就是生命情感的显现,在画面中取得了更为独立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墨泼彩 肌理 形态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