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5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细胞水平高通量测序的土壤水分对活性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马馨怡 高威 +4 位作者 李颜 郭晓彬 贾仲君 吴金水 王连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160-7171,共12页
细胞水平高通量测序技术是从复杂土壤微生物群落中鉴定活性微生物的有力工具。针对我国东北典型水稻土,采用微宇宙控制试验,设置空白对照、湿润(60%田间持水量)和淹水(100%田间持水量)三种处理,通过土壤微生物细胞提取和高通量测序等技... 细胞水平高通量测序技术是从复杂土壤微生物群落中鉴定活性微生物的有力工具。针对我国东北典型水稻土,采用微宇宙控制试验,设置空白对照、湿润(60%田间持水量)和淹水(100%田间持水量)三种处理,通过土壤微生物细胞提取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研究了土壤水分对土壤活性微生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呼吸活性,淹水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是湿润土壤的87.1%。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土壤DNA和细胞DNA两种水平均能较好地表征土壤优势的活性微生物类群,湿润和淹水土壤优势的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而优势的属主要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然而,不同水分状况下土壤活性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分异。土壤水分增加显著增加了微生物数量,但降低了活性微生物多样性,优势的活性Pseudomonas在湿润状况下微生物丰度(6.7%)显著低于淹水土壤(11.6%)。微生物共存网络分析表明,高水分状况增加了土壤活性微生物间的负相关关系,进而强化了微生物间的竞争关系。湿润土壤正向网络关联度占比高达86.2%,显著高于淹水土壤(61.4%)。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生物固氮和硫相关的微生物代谢过程影响显著,且土壤总微生物水平和活性微生物水平上变化趋势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增加通过强化微生物群落间的竞争关系进而影响微生物区系及其功能。因此,适当的减少稻田土壤水分的管理方式对东北水稻土微生物功能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水分 活性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细胞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活性微生物基因编辑与转录调控技术的应用
2
作者 刘萍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4期10-12,共3页
电活性微生物能够通过代谢过程直接与电极进行电子交换,在可持续能源生产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具有潜力。基因编辑和转录调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活性微生物的性能产生了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电子转移效率、生物能源产量和污染物处理能力的... 电活性微生物能够通过代谢过程直接与电极进行电子交换,在可持续能源生产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具有潜力。基因编辑和转录调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活性微生物的性能产生了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电子转移效率、生物能源产量和污染物处理能力的提高。因此,文章旨在探讨电活性微生物基因编辑与转录调控技术的应用,以期为更好地利用电活性微生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微生物 基因编辑 转录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微生物菌肥在大庆苏打盐碱地造林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3
作者 宋玉珍 安志刚 +2 位作者 张玉红 崔晓阳 李玉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19,共3页
对活性微生物菌肥在盐碱土壤造林上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尝试。对比分析了施用活性微生物菌肥与不施用肥料的盐碱土上种植的乔木、灌木等绿化树种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施用活性微生物菌肥的乔木、灌木在成活率、保存率、生物量、乔木胸径... 对活性微生物菌肥在盐碱土壤造林上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尝试。对比分析了施用活性微生物菌肥与不施用肥料的盐碱土上种植的乔木、灌木等绿化树种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施用活性微生物菌肥的乔木、灌木在成活率、保存率、生物量、乔木胸径、新梢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根系发育和生长势等各个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树木。可以推广活性微生物菌肥在盐碱地造林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碱土 活性微生物菌肥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微生物与农药的降解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永杰 李顺鹏 严淑玲 《中国沼气》 1999年第4期10-13,共4页
本文讨论了农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农药分子结构。
关键词 活性微生物 农药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活性微生物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逸驰 蒋昭泓 刘颖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5-163,共9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电化学活性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物的同时产生电能的新型产能装置。阳极电化学活性微生物特征及催化活性是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应用于阳极上的电化学活性微生物的富集、来源、菌种...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电化学活性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物的同时产生电能的新型产能装置。阳极电化学活性微生物特征及催化活性是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应用于阳极上的电化学活性微生物的富集、来源、菌种的生理生化特征及产电能力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化学活性微生物 异化铁还原菌 阳极呼吸菌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益活性微生物在对虾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卓佳 陈康德 +1 位作者 张庆 杨莺莺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健康养殖 有益活性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微生物、pH值、温度对淡水白鲳主要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章宝 郑曙明 +2 位作者 丁健康 万顺东 周晓扬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B09期106-111,共6页
经测定,淡水白鲳淀粉酶、蛋白酶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50℃和450℃;最适pH值分别为6.4和2.6。在最适温度、pH值条件下,不同组织淀粉酶活力大小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蛋白酶活力大小顺序为:胃>肠>肝胰脏。分别用酵母菌、光合细菌... 经测定,淡水白鲳淀粉酶、蛋白酶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50℃和450℃;最适pH值分别为6.4和2.6。在最适温度、pH值条件下,不同组织淀粉酶活力大小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蛋白酶活力大小顺序为:胃>肠>肝胰脏。分别用酵母菌、光合细菌作饲料添加剂拌喂淡水白鲳,结果表明:酵母菌、光合细菌对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胃、肠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及提高肝胰脏淀粉酶的活性,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白鲳 消化酶 活性 活性微生物 温度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微生物制剂在饲料生产中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贵平 余永鹏 +1 位作者 周秀蓉 彭万强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1995年第1期2-3,5,共3页
活性微生物制剂在饲料生产中的研究应用王贵平,余永鹏,周秀蓉,彭万强(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广州510640)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作为这一支柱的饲料工业也突飞猛进,而在饲料中的药物添加剂一直被人们普遍使用... 活性微生物制剂在饲料生产中的研究应用王贵平,余永鹏,周秀蓉,彭万强(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广州510640)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作为这一支柱的饲料工业也突飞猛进,而在饲料中的药物添加剂一直被人们普遍使用。由于科学水平的提高,国内外越来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活性微生物制剂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明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33-35,共3页
活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安徽农业大学牧医系(230036)周明人们知道,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长期大量地被使用,能破坏畜禽消化道的正常微生物区系,不但不能提高畜禽生产性能,而且使动物机体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一些抗生素还可... 活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安徽农业大学牧医系(230036)周明人们知道,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长期大量地被使用,能破坏畜禽消化道的正常微生物区系,不但不能提高畜禽生产性能,而且使动物机体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一些抗生素还可通过动物性食品(肉、蛋、乳等)向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微生物 饲料添加剂 作用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微生物菌剂对食用玫瑰产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玉 任建青 王艺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55-57,共3页
为探明活性微生物菌剂对食用玫瑰的增产效果,以金边玫瑰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浓度的活性微生物菌剂灌根处理,研究其对食用玫瑰产量和光合作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活性微生物菌剂可明显促进食用玫瑰的生长发育,经T_1、T_2和T_3... 为探明活性微生物菌剂对食用玫瑰的增产效果,以金边玫瑰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浓度的活性微生物菌剂灌根处理,研究其对食用玫瑰产量和光合作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活性微生物菌剂可明显促进食用玫瑰的生长发育,经T_1、T_2和T_3处理的食用玫瑰在产量、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和株高等指标上均高于对照(CK)处理。各处理相比,以T_3(400倍稀释液)综合效果最佳,产量提高10%,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126%,叶绿素含量和株高提高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玫瑰 活性微生物菌剂 产量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研究——活性微生物肥料对改善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戴丽 《环境科学导刊》 2014年第4期45-48,共4页
土壤微生物种群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土壤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农田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农药,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特别是有益微生物大量减少,影响了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本试验研究选取三... 土壤微生物种群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生物量是土壤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农田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农药,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特别是有益微生物大量减少,影响了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本试验研究选取三种富含活性微生物的有机肥作为试验对象,研究活性微生物有机肥与常规施肥处理下,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微生物肥料 农田 改善 土壤微生物区系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微生物蛋白饲料饲喂仔猪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国范 孟昌仁 张晓杰 《饲料博览》 1997年第5期24-24,共1页
活性微生物蛋白饲料饲喂仔猪效果张国范(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佳木斯154007)孟昌仁张晓杰(黑龙江省三江食品公司饲料厂1试验目的活性微生物蛋白饲料是黑龙江省农垦畜牧兽医技术开发中心以组织蛋白、大豆粕、大麦芽、玉米粕等为... 活性微生物蛋白饲料饲喂仔猪效果张国范(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佳木斯154007)孟昌仁张晓杰(黑龙江省三江食品公司饲料厂1试验目的活性微生物蛋白饲料是黑龙江省农垦畜牧兽医技术开发中心以组织蛋白、大豆粕、大麦芽、玉米粕等为原料,并接种酵母菌等复合菌种经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活性微生物 蛋白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凝结活性微生物在农业害虫防治上的应用简介
13
作者 崔铁军 管良华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44-344,共1页
冰凝结活性微生物在农业害虫防治上的应用简介崔铁军,管良华(天津动植物检疫局300457)冰凝结(或称冰核)活性微生物是指一些能够在液体的液态──固态转化过程中起冰凝结作用的微生物类群。包括水在内的许多液体在其凝固点温... 冰凝结活性微生物在农业害虫防治上的应用简介崔铁军,管良华(天津动植物检疫局300457)冰凝结(或称冰核)活性微生物是指一些能够在液体的液态──固态转化过程中起冰凝结作用的微生物类群。包括水在内的许多液体在其凝固点温度下不会凝结成固体,一般是在低于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核活性微生物 农业 害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核活性微生物对昆虫耐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巨法 胡国文 程家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5-38,共4页
冰核活性微生物对昆虫耐寒性的影响马巨法,胡国文程家安(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浙江农业大学)Angell在1982年报道,纯净小水滴在—10~—20℃不能结冰,有时在—39℃时亦不结冰。Franks(198... 冰核活性微生物对昆虫耐寒性的影响马巨法,胡国文程家安(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浙江农业大学)Angell在1982年报道,纯净小水滴在—10~—20℃不能结冰,有时在—39℃时亦不结冰。Franks(1985)认为在生物体中常有异源催化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核活性微生物 昆虫 耐寒性
全文增补中
EM活性微生物水产专用肥的应用试验初报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满洋 白维东 +2 位作者 刘根奇 范金成 王春凤 《宁夏农林科技》 2002年第3期15-17,共3页
在池塘养殖中 ,施用EM活性微生物水产专用肥的试验塘同对照塘相比 ,单位面积净产量鱼种池提高 17.8%,成鱼池提高 14.4%,D .O分别提高了 2 3.5 %和 11.2 %,NH4 + -N +NH3 -N降解效果十分显著 ,同比分别降低 2 4%和 5 3.8%。从而使养殖水... 在池塘养殖中 ,施用EM活性微生物水产专用肥的试验塘同对照塘相比 ,单位面积净产量鱼种池提高 17.8%,成鱼池提高 14.4%,D .O分别提高了 2 3.5 %和 11.2 %,NH4 + -N +NH3 -N降解效果十分显著 ,同比分别降低 2 4%和 5 3.8%。从而使养殖水质达到了肥、活、嫩、爽 ,营养齐全 ,促进了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增殖 ,为鱼类健康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活性微生物水产专用肥 应用试验 活性微生物 降解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转录组学技术解析工业豇豆泡菜发酵过程中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魏雯丽 宫尾茂雄 +1 位作者 吴正云 张文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0-65,共6页
利用宏转录组学技术解析了工业豇豆泡菜在发酵过程中活性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并进行了功能基因注释。结果表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Starmerella、片球菌属(Pedi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Millerozyma和Sugiyamaella是工... 利用宏转录组学技术解析了工业豇豆泡菜在发酵过程中活性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并进行了功能基因注释。结果表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Starmerella、片球菌属(Pedi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Millerozyma和Sugiyamaella是工业豇豆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主要活性菌属。其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发酵前中期起主导作用,随着发酵进行,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而Starmerella的相对丰度上升,成为发酵后期的绝对优势活菌属。在KEGG功能注释方面,整体上,发酵过程中有关代谢的基因表达量最高,其中以碳水化合物代谢为主。研究结果揭示了工业豇豆泡菜发酵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活性菌群组成,为工业泡菜发酵机理解析及发酵过程控制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泡菜 活性微生物 宏转录组学技术 微生物多样性 KEGG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肉鸽生产性能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笑筠 冯开容 +1 位作者 邹永新 肖智远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9-60,共2页
为探究活性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肉鸽生产性能的影响效果,选用3 000对种鸽产出的乳鸽,在日粮中添加5%活性微生物发酵饲料进行对比试验,试验时间为30 d。结果:在日粮中添加5%活性微生物发酵饲料组(Ⅱ组)乳鸽7、15、20、25、28、30日龄平均日... 为探究活性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肉鸽生产性能的影响效果,选用3 000对种鸽产出的乳鸽,在日粮中添加5%活性微生物发酵饲料进行对比试验,试验时间为30 d。结果:在日粮中添加5%活性微生物发酵饲料组(Ⅱ组)乳鸽7、15、20、25、28、30日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Ⅰ组)分别提高3.50%(P<0.05)、4.00%(P<0.05)、3.56%(P<0.05)、3.57%(P<0.05)、62.96%(P<0.01)、12.20%(P<0.01);料重比分别为3.52∶1、3.75∶1,Ⅱ组乳鸽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显著优于Ⅰ组(P<0.05),且乳鸽肤色、毛色较红润和光亮,鸽群整体健康状态良好,均匀度较好,残次率下降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微生物发酵饲料 肉鸽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微生物药肥——百奥根友
18
作者 石卓文 《农业知识》 2003年第16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活性微生物 药肥 根结线虫 生物肥料 解钾 生物 解磷 国家科学院 改良土壤 生物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转录组学技术解析浓香型酒醅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胡晓龙 田瑞杰 +5 位作者 李保坤 张勇 迟雷 何培新 魏涛 朱文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132,共9页
利用宏转录组学技术解析浓香型白酒主发酵期过程中(3、7、25 d)酒醅活性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演替及差异转录基因。结果表明,酒醅活性生物群落由6个界、124个门、195个纲、2824个属及部分未知和不可鉴定的种属组成,其中可鉴定生物主要由... 利用宏转录组学技术解析浓香型白酒主发酵期过程中(3、7、25 d)酒醅活性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演替及差异转录基因。结果表明,酒醅活性生物群落由6个界、124个门、195个纲、2824个属及部分未知和不可鉴定的种属组成,其中可鉴定生物主要由细菌和真菌组成。随着发酵时间延长,真菌相对含量由42.8%降至0.01%,细菌相对含量由17.7%增至56.3%,其中厚壁菌门和子囊菌门分别是驱动细菌和真菌组成变化的主要菌门。3个发酵节点的酒醅生物差异表达基因数分别为6895(3 d vs 7 d)、2640(7 d vs 25 d)和6124(3 d vs 25 d)。发酵过程中,下调差异基因数量明显多于上调差异基因数量。发酵3~7 d,酒醅微生物上调的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到与糖和醇类化合物代谢的功能条目,而在整个主发酵期,下调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与细胞组分或与其相关的生物过程条目中。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浓香型酒醅复杂生态体系中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和功能,为深入揭示浓香型白酒固态酿造机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酒醅 宏转录组 活性微生物 群落结构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活性微生物基因编辑与转录调控技术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雅如 曹英秀 宋浩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6期1281-1299,共19页
电活性微生物通过胞外电子传递通路与胞外电子受体/供体进行双向电子交换,产生或吞噬电流。电活性微生物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电化学技术领域,涵盖了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与电能生产、生物传感、微生物冶金以及化... 电活性微生物通过胞外电子传递通路与胞外电子受体/供体进行双向电子交换,产生或吞噬电流。电活性微生物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电化学技术领域,涵盖了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与电能生产、生物传感、微生物冶金以及化学品的微生物电合成等多个领域,成为全球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研究热点。然而,这些微生物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较大局限,如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密度存在一定的上限、微生物电合成技术中的CO_(2)还原速率尚未达到理想水平等。为了克服这些限制性因素,需要通过高效的基因编辑和转录调控策略来改变电活性微生物的遗传特性,提高其双向电子传递效率。本文首先总结了模式电活性微生物(希瓦氏菌和地杆菌)和其他代表性电活性微生物的基因编辑方法和利用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技术实现转录调控的策略。在基因编辑方面,涵盖了(CRISPR辅助的)同源重组、碱基编辑等方法;而在转录调控方面,包括了CRISPR介导的抑制和激活。此外,对于多基因编辑和调控的策略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次,综述了这些技术在环境、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染物生物处理和修复等。最后,讨论了目前电活性微生物工程改造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微生物 基因编辑 转录调控 CRISPR 胞外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