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流体成矿系统》评介
1
作者 杜乐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9-639,648,共2页
关键词 成矿系统 深部流体 大规模成矿作用 矿床学 《深部流体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阿希金矿浊沸石化与古地热成矿流体系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鲍景新 陈衍景 +2 位作者 张增杰 陈华勇 刘玉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2-259,共8页
通过野外考察、显微镜下薄片鉴定、X射线物相分析和矿物红外光谱等研究 ,确定了阿希金矿浊沸石化的普遍存在 ;根据浊沸石化发生的规律及其与矿床形成的关系 ,确定浊沸石化主要见于矿体的上部和外围 ,发育在地热流体系统的边缘和演化晚... 通过野外考察、显微镜下薄片鉴定、X射线物相分析和矿物红外光谱等研究 ,确定了阿希金矿浊沸石化的普遍存在 ;根据浊沸石化发生的规律及其与矿床形成的关系 ,确定浊沸石化主要见于矿体的上部和外围 ,发育在地热流体系统的边缘和演化晚期 ,可作为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标志之一。导致阿希金矿浊沸石化的流体性质与热泉型金矿成矿流体和现代地热田类似 ,流体作用发生在石炭纪 ,证明西天山地区具有良好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形成和保存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希金矿 浊沸石化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古地热流体成矿系统 西天山 矿床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流体-成矿系统及其动力学的理论格架与方法体系 被引量:54
3
作者 邓军 杨立强 +2 位作者 翟裕生 孙忠实 陈学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78,共8页
综述了构造流体与成矿系统及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趋势 ,初步提出构造 -流体 -成矿系统及其动力学的理论格架与方法体系 .突出构造和流体在成矿中的关键作用 ,强调多种组成与多重作用过程耦合和套合的整体性及其综合效应 ,并以这一理论... 综述了构造流体与成矿系统及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趋势 ,初步提出构造 -流体 -成矿系统及其动力学的理论格架与方法体系 .突出构造和流体在成矿中的关键作用 ,强调多种组成与多重作用过程耦合和套合的整体性及其综合效应 ,并以这一理论为指导 ,提出将构造-流体 -成矿系统及其动力学作为一个整体 ,从流体与岩石 -构造环境相互作用及构造 -流体演化的角度探讨成矿系统的形成过程和动力学特征 ,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序渐进原则 ,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以宏观整体性认识为指导 ,深入解析代表性典型中观成矿系统时 -空轨迹的规律性特色本质 ,具体指导微观成矿作用过程及机理的研究 ,实现研究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定量化 ,从更广、更深层次上认识构造 -流体 -成矿系统时 -空结构及本质属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流体-成矿系统 动力学 理论格架 方法体系 层次-整体性 时-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 被引量:19
4
作者 邓军 王庆飞 +2 位作者 黄定华 孙忠实 张大权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铜陵矿集区的成矿作用与印支—燕山期特定构造背景控制下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地壳浅部成矿岩浆运移侵位过程和主成矿期构造变形机制是建立区域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的两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区域重磁异常、遥感影像的线性解译结果和... 铜陵矿集区的成矿作用与印支—燕山期特定构造背景控制下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地壳浅部成矿岩浆运移侵位过程和主成矿期构造变形机制是建立区域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的两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区域重磁异常、遥感影像的线性解译结果和区域变形变质作用的分析 ,确定了在区域中部存在一浅层隐伏岩体 ,从而进一步查清了浅部成矿岩浆运移侵位过程 ;引入复杂性科学的思维 ,对基础地质资料进行了重新分析 ,提出铜陵矿集区在印支—燕山期经历了“先剪后压”的递进变形这一新认识。在此基础上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 ,总结了铜陵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 ,即 :(1 )印支期初始 ,在华北、华夏板块的挤压下 ,下扬子地块内部发育了系列岩石圈断裂与地壳断裂 ,使其裂解为很多与铜陵矿集区类似的次级地质单元 ;同时断裂的深切割作用引发了下地壳—上地幔的岩浆活动 ,岩浆沿深断裂上侵 ,分别在 2 0km和 1 0km左右形成深部和中部的岩浆房 ;(2 )印支中期开始 ,相对独立的铜陵矿集区在周围地质单元的夹持和围限下 ,经历了挤压 -剪切的递进变形 ,形成了 3套主要构造形迹 (包括北东向“S”型褶皱、北东向顺层滑脱断层和北西向左型走滑断裂 ) ,其组成了盖层的导流控矿网络 ;同时由于剪切作用导致的区域中部拉伸减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矿集区 构造-流体-成矿系统 岩浆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9
5
作者 邓军 高帮飞 +1 位作者 王庆飞 杨立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4,共6页
成矿流体可以划分为地表流体与内部流体,后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原生流体和再生流体两类。原生流体、再生流体与地表流体三者起因不一,成矿作用各异,输运方式、活动范围、化学性质也有差异。重大地质事件(板块俯冲或地幔柱上涌等)引发的盆... 成矿流体可以划分为地表流体与内部流体,后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原生流体和再生流体两类。原生流体、再生流体与地表流体三者起因不一,成矿作用各异,输运方式、活动范围、化学性质也有差异。重大地质事件(板块俯冲或地幔柱上涌等)引发的盆-山转换、地壳变形、岩浆侵入等系列事件,促使了原生流体与再生流体的产生,为大规模成矿流体系统提供了能量支持与活动空间。在大型成矿流体系统中,原生流体、再生流体与地表流体相互间不同程度地混合,共同参与成矿作用,形成了超大型矿床或成矿区带。流体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构造—流体耦合作用、成矿流体超临界、不混溶、流体混合等独特的物理化学作用是成矿元素聚集与沉淀的重要基础。由于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物理—化学作用耦合的复杂过程,所以其研究亦是复杂性科学与地球科学多学科交叉、定性概括和定量模拟及物理模拟多手段并用的综合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系统 流体演化 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Cu-Au(Ag)成矿区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和亚系统的识别 被引量:53
6
作者 邓晋福 戴圣潜 +1 位作者 赵海玲 杜建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7-322,共6页
文章讨论了铜陵Cu_Au(Ag)成矿区岩浆_流体_成矿系统和亚系统的识别标志 ,划分出 9个亚系统 ,其中的 5个为已知的中型以上矿床的分布地段 ,4个为该文预测的可能找到中型以上矿床的亚系统。在此基础上概略地识别出 8个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 文章讨论了铜陵Cu_Au(Ag)成矿区岩浆_流体_成矿系统和亚系统的识别标志 ,划分出 9个亚系统 ,其中的 5个为已知的中型以上矿床的分布地段 ,4个为该文预测的可能找到中型以上矿床的亚系统。在此基础上概略地识别出 8个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的岩浆_流体_成矿系统 ,提出火成岩构造组合的类型和性质制约矿床 (田 )内优势矿种的发育。壳底岩浆房和壳内岩浆房分别控制系统和亚系统的形成及其分布。提出对系统、亚系统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识别、结构、成因、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岩浆-流体-成矿系统 系统 铜银成矿 铜金成矿 长江中下游 铜铁成矿 成因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条件及机理 被引量:61
7
作者 周涛发 岳书仓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97-707,共11页
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金属成矿带之一。成矿流体系统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对比研究表明 ,赋存于石炭系中的层状铜、金矿床是海西期拉张背景下热卤水沿同生断裂经喷流作用形成的海底喷流 (热水 )沉积... 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金属成矿带之一。成矿流体系统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对比研究表明 ,赋存于石炭系中的层状铜、金矿床是海西期拉张背景下热卤水沿同生断裂经喷流作用形成的海底喷流 (热水 )沉积矿床 ;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铜、金矿床是在上地幔隆起、张性或向张性过渡背景下形成的 ,是中酸性岩浆经熔体 流体分离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混合 ,经水 岩作用等复杂的输运和化学反应耦合过程的动力学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系统 矿床成因 金矿床 长江 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巍山—永平碰撞造山带走滑拉分盆地铜金多金属矿成矿流体系统:稳定同位素特征及热液来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勇 侯增谦 +3 位作者 莫宣学 董方浏 毕先梅 曾普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70,共11页
云南巍山—永平矿集区位于兰坪走滑拉分盆地南段,有铜金多金属中、小型矿床及矿化点140余处,盆地发育和成矿作用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密切相关。为了探索该矿集区成矿热液的来源,研究了该区成矿流体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区内成矿流体系统... 云南巍山—永平矿集区位于兰坪走滑拉分盆地南段,有铜金多金属中、小型矿床及矿化点140余处,盆地发育和成矿作用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密切相关。为了探索该矿集区成矿热液的来源,研究了该区成矿流体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区内成矿流体系统可分为紫金山子系统与公郎弧子系统。公郎弧子系统内铜钴矿床成矿流体的δD为-83.8‰^-69‰,δ18O为4.17‰~10.45‰,δ13C为-13.6‰~3.7‰,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及地层水。紫金山子系统内金、铅锌、铁矿床成矿流体的δD为-117.4‰^-76‰,δ18O为5.32‰~9.56‰,δ13C为-10.07‰^-1.5‰;锑矿成矿流体的δD为-95‰^-78‰,δ18O为4.5‰~32.3‰,δ13C为-26.4‰^-1.9‰,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层水以及岩浆水。受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在该盆地内,成矿流体自南西向北东大规模迁移过程中,先形成温度、盐度较高的公郎弧子系统,随着流体向北东推进,温度、盐度逐渐降低,流体成分发生变化,演变为紫金山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系统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碰撞造山 巍山-永平矿集区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香炉山钨矿床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浅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凯 李峰 范敦宾 《中国钨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对香炉山钨矿床的构造及流体进行剖析,研究了其构造-流体-成矿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旨在加深对其成矿的过程认识,并为今后矿山的研究及找矿工作提供思路。香炉山夕卡岩型白钨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隐伏岩体顶面接触带构造为最重要的控... 通过对香炉山钨矿床的构造及流体进行剖析,研究了其构造-流体-成矿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旨在加深对其成矿的过程认识,并为今后矿山的研究及找矿工作提供思路。香炉山夕卡岩型白钨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隐伏岩体顶面接触带构造为最重要的控矿构造,褶皱控岩,为成矿物质的来源提供保障,裂隙及层间破碎带不仅为成矿物质的运移提供运移通道,也是较重要的储矿场所,但后期发育的裂隙具破矿性;流体与该矿床的形成息息相关,其中的石英-白钨矿阶段及石英-硫化物-白钨矿阶段为矿床的主要成矿期;香炉山夕卡岩型白钨矿床的构造-流体-成矿三者之间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及关联性,对形成香炉山大型白钨矿床极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夕卡岩 构造-流体-成矿系统 香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成矿流体系统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小久 匡耀求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87-91,共5页
提出了盆地成矿流体系统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某一地质时期,在沉积盆地内部,受动力驱动的流体从发生、发展到终止的整个演化过程中,流体流场、温度场和地球化学场构成的整体。并根据流体运动的驱动力将其划分为压实、重力和热动力流... 提出了盆地成矿流体系统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某一地质时期,在沉积盆地内部,受动力驱动的流体从发生、发展到终止的整个演化过程中,流体流场、温度场和地球化学场构成的整体。并根据流体运动的驱动力将其划分为压实、重力和热动力流体系统。论述了三类流体系统的流场和温度场基本特征。在建立盆地二维地质模型基础上,利用Bethke(1985)推导的描述压实流体的流动方程、热传导方程和介质连续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粤北盆地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压实流体流场和温度场。从流体散聚规律探讨了区域成矿规律和矿床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流体 沉积盆地 成矿流体系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紫金山铜金矿床超临界成矿流体系统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少怀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6年第B10期5-9,共5页
紫金山矿床是我国东南沿海发现的大型金铜矿床。在分析超临界成矿流体系统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研究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超临界成矿流体系统形成的动力学条件,提出该系统的成矿机理:与燕山晚期酸性火山-侵入岩浆有关的金铜... 紫金山矿床是我国东南沿海发现的大型金铜矿床。在分析超临界成矿流体系统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研究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超临界成矿流体系统形成的动力学条件,提出该系统的成矿机理:与燕山晚期酸性火山-侵入岩浆有关的金铜矿床是在上地幔隆起、张性或向张性过渡背景下形成的,酸性岩浆经熔体-流体分离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混合,经水-岩作用等复杂的输运和化学反应耦合过程的动力学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机理 动力学 超临界成矿流体系统 紫金山铜金矿床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盆地晚古生代流体系统及其成矿效应
12
作者 邓军 杨立强 +4 位作者 王建平 孙忠实 陈学明 周应华 韦延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9-719,共1页
本文以粤北盆地晚古生代成矿流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系统研究,通过成矿元素分布趋势及盆地演化各阶段流体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模拟与分析,揭示了盆地成矿流体系统的时空演化规律,... 本文以粤北盆地晚古生代成矿流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系统研究,通过成矿元素分布趋势及盆地演化各阶段流体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模拟与分析,揭示了盆地成矿流体系统的时空演化规律,探讨了其成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粤北盆地晚古生代成矿流体系统包括4种基本类型:①海底火山喷流系统,发生在中、晚泥盆世早期盆地快速拉张-走滑阶段,作用范围在大宝山一带,形成大宝山式Cu-Pb-Zn-Fe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系统 盆地演化 成矿效应 晚古生代 粤北 同位素地球化学 时空演化规律 喷流沉积矿床 海底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凤太矿集区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构造控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义天 陈绍聪 +3 位作者 胡乔青 张娟 刘协鲁 黄诗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59-1976,共18页
陕西凤县-太白(简称凤太)矿集区铅、锌、金、银、铜多金属资源丰富,已发现二十余个大中小型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凤太矿集区位于南秦岭造山带北缘,紧邻商丹缝合带。以往的工作缺乏对矿集区整体的构造研究,本次工作通过比较系统的构... 陕西凤县-太白(简称凤太)矿集区铅、锌、金、银、铜多金属资源丰富,已发现二十余个大中小型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凤太矿集区位于南秦岭造山带北缘,紧邻商丹缝合带。以往的工作缺乏对矿集区整体的构造研究,本次工作通过比较系统的构造测量和解析,提出在南秦岭晚三叠世碰撞造山过程中,凤太矿集区南北两条边界断裂带的左行走滑运动导致在区内衍生了NNE向主压应力场,从而形成了NWW向复式褶皱、脆韧性剪切带、断裂和节理(纵向破裂)、B型线理,以及NNE向断裂和节理(横向破裂)、劈理、张裂隙等一系列构造组合,所有构造形迹都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下随着构造层次不断抬升,脆韧性和脆性递进变形叠加的产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大型压扭性走滑双重构造变形系统。在构造几何学上,凤太矿集区整体上表现为一个隔档式复式褶皱,由一组NWW向紧闭复背斜和一组相对宽缓复向斜组成。区内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岩浆活动、动力变质变形作用的同位素年龄数据集中于230~190Ma。综合地质演化和成矿作用的研究成果,提出在南秦岭碰撞造山过程中引发的动力变质变形作用和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元素和成矿流体,在温压梯度以及浮力效应的驱动下向上运移至走滑双重构造变形系统中的有利扩容空间中发生充填型和交代型矿化,即凤太矿集区多金属矿床是区域大规模变形变质-岩浆活动-流体作用的产物,是在构造作用这一主导因素控制下形成的一个多金属后生热液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制 多金属成矿作用 走滑双重构造 后生热液 构造-岩浆-流体成矿系统 凤太矿集区 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93
14
作者 周涛发 范裕 袁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65-1678,共14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最主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由鄂东南、九瑞、安庆—贵池、铜陵、庐枞和宁芜等位于断隆区、断凹区和隆凹过渡区的多个矿集区组成,成矿带形成经历了中生代转换复合的构造体制、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等复杂的大...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最主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由鄂东南、九瑞、安庆—贵池、铜陵、庐枞和宁芜等位于断隆区、断凹区和隆凹过渡区的多个矿集区组成,成矿带形成经历了中生代转换复合的构造体制、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等复杂的大陆动力学过程,具有爆发式的多阶段岩浆活动、大规模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和多类型的复杂成矿系统演化,以及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等特点,是开展陆内动力学过程与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的不可多得的天然实验室。本文从成岩成矿构造背景、地球动力学过程、时空格架以及成矿流体系统演化等方面,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作一初步归纳,并简要分析了下一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动力学 成岩成矿作用 成矿流体系统 铜铁金多金属矿床 长江中下游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区域成矿体系与成矿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杜建国 常丹燕 +1 位作者 戴圣潜 孙先如 《安徽地质》 2001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在大别山主要金属矿床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地质背景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燕山期岩浆岩、金属矿床形成的物源—流体的综合研究,在大别山初步建立了两个燕山期岩浆—物源—流体—成矿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就区域矿床的形成规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物源-岩浆-流体-成矿系统 成矿规律 燕山期 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庐枞火山盆地铀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邵飞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6期555-561,共7页
庐枞火山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中生代燕山期强烈的火山-潜火山岩浆作用孕育了盆地内的铀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表明,盆地内铀成矿是潜火山岩侵位后的地质事件,潜火山岩浆活动对铀成矿起主导作用。潜火山岩浆演化晩期的残余相富... 庐枞火山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中生代燕山期强烈的火山-潜火山岩浆作用孕育了盆地内的铀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表明,盆地内铀成矿是潜火山岩侵位后的地质事件,潜火山岩浆活动对铀成矿起主导作用。潜火山岩浆演化晩期的残余相富铀,在石英正长岩中形成晶质铀矿等高温矿物。结合岩石铀含量分析结果,笔者认为石英正长岩可构成铀源体,潜火山岩浆期后热液与铀源体相互作用,促成了成矿流体演化。早期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成矿期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成矿流体性质由碱性向酸性演化。温度降低及流体的混合作用,促使矿质在成矿有利空间卸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化特征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流体系统 矿质卸载 庐枞火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两个系列铜、金矿床及其成矿流体系统的氢、氧、硫、铅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61
17
作者 周涛发 岳书仓 +2 位作者 袁峰 刘晓东 赵勇 《中国科学(D辑)》 CSCD 2000年第B12期122-128,共7页
基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氢、氧、硫、铅同位素研究,认 为两个系列铜、金矿床是不同动力学背景、不同时代的两个成矿流体系统演化的产物: 层状矿床组成的系列Ⅰ铜、金矿床形成于海西期拉张构造背景下,由热卤水沿同... 基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氢、氧、硫、铅同位素研究,认 为两个系列铜、金矿床是不同动力学背景、不同时代的两个成矿流体系统演化的产物: 层状矿床组成的系列Ⅰ铜、金矿床形成于海西期拉张构造背景下,由热卤水沿同生断裂上升,经海底喷流(气)和热水沉积作用形成;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系列Ⅱ铜、金矿床形成于燕山期特提斯构造域和古太平洋构造域复合及与之相关联的地幔隆起和地壳减薄等深部过程耦合作用背景下的造山作用挤压-伸展转变期,是岩浆热液与部分大气降水混合形成的热液流体经复杂的水-岩作用和输运-化学耦合过程形成的.叠加 作用是区内大型矿床的重要形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系统 同位素 铜矿床 金矿床 长江中下游
全文增补中
安徽月山矿田夕卡岩型矿床形成的水岩作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周涛发 袁峰 +2 位作者 岳书仓 刘晓东 赵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共9页
文章分析了安徽月山矿田夕卡岩型矿床形成过程中水岩作用的类型和特征。估算和讨论了水岩作用过程中的质量_体积变化和动力学问题。结论认为 :水岩作用对流体成矿系统中夕卡岩和蚀变矿化作用的发生、发展 ,成矿流体的形成 ,成矿物质的富... 文章分析了安徽月山矿田夕卡岩型矿床形成过程中水岩作用的类型和特征。估算和讨论了水岩作用过程中的质量_体积变化和动力学问题。结论认为 :水岩作用对流体成矿系统中夕卡岩和蚀变矿化作用的发生、发展 ,成矿流体的形成 ,成矿物质的富集 ,矿床定位等具有重要意义 ;水岩作用的水岩比值 (W/R)小于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夕卡岩型矿床 水岩作用 流体成矿系统 动力学 安徽 成矿物质 铜矿床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