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力学流动技术在照相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春艳 《感光材料》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6-29,共4页
许多化学反应进行得非常快,不能用普通的物理化学方法研究它们的反应动力学。利用动力学流动技术,可将反应半衰期在一分钟内的动力学研究扩展到半衰期为几毫秒的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流动法也是研究试剂不能预先混合的快反应的最好方法。... 许多化学反应进行得非常快,不能用普通的物理化学方法研究它们的反应动力学。利用动力学流动技术,可将反应半衰期在一分钟内的动力学研究扩展到半衰期为几毫秒的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流动法也是研究试剂不能预先混合的快反应的最好方法。英国科学工作者在1923年发展了一项试验技术,借助于这项技术可在毫秒级范围内进行动力学研究。这就是最早的“流动仪”,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相 动力学 流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选择性电极-流动技术测定锅炉软水中硬度 被引量:4
2
作者 范玲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流动技术对锅炉软化水中硬度的测定进行了在线分析研究。选择管长100-150cm,内径3mm,流速1mL/s,该法简单、快速,变异系数0.3%,与传统的络合滴定法比较。
关键词 离子选择性电极 流动技术 软化水 硬度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停流动技术的甲苯热解实验与动力学模型研究
3
作者 段佳 罗永浩 《工业加热》 CAS 2009年第5期39-42,46,共5页
建立了一套停流动技术与紫外光吸收监测相偶合的实验装置,可研究生物质焦油的热解反应机理。该装置有效地应用于研究高温快速反应,监测活性反应中间体。甲苯是固态燃料热解焦油的主要成分,已作为焦油模型化合物用于研究焦油还原NOX的反... 建立了一套停流动技术与紫外光吸收监测相偶合的实验装置,可研究生物质焦油的热解反应机理。该装置有效地应用于研究高温快速反应,监测活性反应中间体。甲苯是固态燃料热解焦油的主要成分,已作为焦油模型化合物用于研究焦油还原NOX的反应。利用停流动实验装置,进行了在973.15~1273.15K温度范围内的甲苯裂解主要反应途径:C6H5CH3—→C6H5CH2+H(1)的研究。通过监测苄基(C6H5CH2)在266.11mm处紫外吸收的变化,结合甲苯热解化学动力学模型计算苄基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反应(1)的一阶速率表达式为k1=1.88×1016exp(-363.012/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技术 紫外光谱 实验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动技术的病变红细胞流变特性的体外实验模拟
4
作者 陈凌峰 宋辉 李芬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8-904,共7页
【目的】高血压、疟疾等疾病可引起血液中红细胞膜的刚性增加,其形态结构和流变特征也会发生改变,研究红细胞变形能力和其流动特征对这些疾病的临床诊断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一系列浓度的固定液处理红细胞以改... 【目的】高血压、疟疾等疾病可引起血液中红细胞膜的刚性增加,其形态结构和流变特征也会发生改变,研究红细胞变形能力和其流动特征对这些疾病的临床诊断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一系列浓度的固定液处理红细胞以改变其变形能力获得病变红细胞流变特征,借助微流控芯片、注射泵、荧光倒置显微镜、高速摄像机等装置体外模拟病变红细胞在微血管中的流动特征,探索红细胞变形性能改变与无细胞层厚度、流动速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固定液处理后的红细胞直径会增大;无细胞层厚度和流动速度会降低。这说明病变后的红细胞刚性增强,变形能力降低,其流动特征也会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流动变形 流动技术 无细胞层 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双向流动技术在电视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5
作者 冒捷 《西部广播电视》 2003年第1期9-14,共6页
关键词 数据双向流动技术 电视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人员流动与团队双元创新:知识互补与替代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王嘉杰 王焘 孙建军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7,共13页
技术人员流动及其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技术人员的知识如何通过流动与新团队知识网络进行耦合,进而影响新团队的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水平,学界对此鲜有研究。本文以从欧洲专利局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中提取的... 技术人员流动及其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技术人员的知识如何通过流动与新团队知识网络进行耦合,进而影响新团队的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水平,学界对此鲜有研究。本文以从欧洲专利局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中提取的108468条技术人员流动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知识耦合角度测度技术人员与新团队之间的知识互补与知识替代水平,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技术人员与新团队的知识互补和知识替代对团队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水平的影响机制,探究团队知识广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技术人员与新团队间的知识互补与团队探索式创新呈正相关,而与团队利用式创新呈负相关;(2)知识替代与团队利用式创新呈正相关,与团队探索式创新呈负相关;(3)团队知识广度能够减弱知识替代对团队利用式创新的正向关系,增强其他相关影响。本文在理论上加深了人才流动研究关于知识转移驱动创新机制的理解。在实践层面,本文为人才流动、团队创新协作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见解,可为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员流动 知识耦合 知识互补 知识替代 团队双元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能权交易促进能源技术知识流动
7
作者 全鑫 姜苑 《电子商务评论》 2025年第2期1430-1440,共11页
用能权交易制度是中国基于源头控制而实施的市场型环境规制政策,引入用能权交易制度对于促进能源技术知识的流动和实现能耗总量与强度“双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用能权交易试点作为切入点,基于2006~2019年全国256个地级市的面板... 用能权交易制度是中国基于源头控制而实施的市场型环境规制政策,引入用能权交易制度对于促进能源技术知识的流动和实现能耗总量与强度“双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用能权交易试点作为切入点,基于2006~2019年全国25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专利信息反映能源技术知识流动,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用能权交易制度对能源技术知识流动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用能权交易制度能够在总体上有效促进能源技术知识流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试点城市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有助于强化城市试点政策的促进作用。且在东中部地区、一、二线和非资源型城市,政策效果更加明显。The energy rights trading system is a market-base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olicy implemented by China to control energy consumption at the source. Introducing this system is significant for promoting the flow of energy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achieving the dual control targets of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tensity. This paper uses the energy trading pilot as a starting point, based on panel data from 256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cross China from 2006 to 2019. It uses patent information to reflect the flow of energy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employs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ethod to empirically test the effec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nergy rights trading system on the flow of energy technology knowledge.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energy rights trading system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flow of energy technology knowledge overall. 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higher levels of human capital in pilot cities help strengthen the policy’s promoting effect. The policy effects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first- and second-tier cities, and non-resource-based 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能权交易制度 能源技术知识流动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流动控制技术对民用运输机低速特性影响的风洞试验研究
8
作者 颜巍 王祁旻 +7 位作者 李锦烨 徐辉雯 赵克良 白峰 张美红 焦仁山 王飞 曾维平 《航空工程进展》 2025年第2期93-100,共8页
有效抑制机翼的流动分离可以提高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优化民用运输机增升构型的低速特性。通过风洞试验开展对翼身融合鼓包和发房外导流片这两种被动控制技术的选型研究,找到能优化低速特性的最佳组合方案——小翼身融合鼓包叠加外发... 有效抑制机翼的流动分离可以提高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优化民用运输机增升构型的低速特性。通过风洞试验开展对翼身融合鼓包和发房外导流片这两种被动控制技术的选型研究,找到能优化低速特性的最佳组合方案——小翼身融合鼓包叠加外发房导流片A,并通过流动显示试验呈现出优化手段所抑制流动分离的区域。结果表明:在最佳组合方案条件下的力矩特性满足波音准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运输机 低速特性 翼身融合鼓包 发房外导流片 高雷诺数 被动流动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大市场、技术流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彭桥 陈双娇 《统计学报》 2024年第2期40-52,共13页
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统一大市场、技术流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统一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统一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对欠发达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具有滞后性,对... 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统一大市场、技术流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统一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统一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对欠发达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具有滞后性,对于发达区域的促进效应则没有明显的滞后期;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统一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的技术流动,并存在区域产业结构相似度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正向调节效应;统一大市场不仅能直接影响相邻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还能通过技术流动的空间溢出效应发挥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商品市场 统一要素市场 技术流动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流动与国家创新能力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艳秀 刘修铭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20期132-140,共9页
深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IPP)在激励创新中的重要制度保障作用及其影响机制。首先构建包含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纵向深度测量法、文本分析法测度94个经济体签署的103项自由贸... 深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IPP)在激励创新中的重要制度保障作用及其影响机制。首先构建包含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纵向深度测量法、文本分析法测度94个经济体签署的103项自由贸易协定(FTA)中知识产权保护条款的保护深度;其次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选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FDI)净流入及FDI技术转移等多指标分析技术流动在其中的作用效果,并分析技术距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影响更为强劲;国际协定纳入及透明度对中等收入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更强;技术流动在IPP深度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技术距离对IPP的创新促进作用产生反向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深度 国家创新能力 技术流动 技术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技术流动与数字经济发展
11
作者 刘瑜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22,共8页
选取200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借助多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论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该作用在各地区间存在异质性;新... 选取200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借助多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论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该作用在各地区间存在异质性;新型城镇化通过助力技术流动间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即技术流动在新型城镇化促进数字经济发展间具有中介效应;技术流动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新型城镇化双重门槛效应,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技术流动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不断扩大。此外,新型城镇化与技术流动在不同数字经济发展层次上存在差异化作用,其与数字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仍有较大挖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型城镇化 技术流动 要素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带流动分析技术测定水质中六价铬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柏松 陆喜红 +1 位作者 许磊 王冬利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1期149-152,共4页
通过研究区带流动分析技术,借助于便携式Mobi Chem多功能化学分析仪,探索环境水样中六价铬的快速及连续的监测方法。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做显色剂,检测波长540 nm,线性范围0~1 000μg/L,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6,具备良好的线性,... 通过研究区带流动分析技术,借助于便携式Mobi Chem多功能化学分析仪,探索环境水样中六价铬的快速及连续的监测方法。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做显色剂,检测波长540 nm,线性范围0~1 000μg/L,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6,具备良好的线性,检测限MDL=4.0μg/L。本方法测试数据的重复性好,智能除泡技术,能有效排除气泡干扰,适用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现场快速应急监测与连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快速 连续监测 区带流动技术 智能除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吸纳对江苏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李闽慧 季春 《天津科技》 2025年第1期103-105,109,共4页
在分析江苏省技术输出与技术吸纳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得出江苏省技术要素流动属于技术引进吸纳型的结论。据此利用2013—2022年江苏省技术要素的相关数据,就技术吸纳对江苏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技术吸纳对江苏科技创新效... 在分析江苏省技术输出与技术吸纳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得出江苏省技术要素流动属于技术引进吸纳型的结论。据此利用2013—2022年江苏省技术要素的相关数据,就技术吸纳对江苏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技术吸纳对江苏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并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要素流动 技术吸纳 科技创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技术流动的扬州市重点产业布局优化分析
14
作者 叶晨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22期43-48,共6页
加快以优势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为主的“613”产业体系发展是扬州市推动制造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挖掘扬州市“613”产业体系的流动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和优化产业体系布局,文章从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类型、主要企业、跨产业... 加快以优势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为主的“613”产业体系发展是扬州市推动制造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挖掘扬州市“613”产业体系的流动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和优化产业体系布局,文章从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类型、主要企业、跨产业领域的专利技术流动5个方面,深入分析近5年扬州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生命健康六大重点产业的发明技术流动特征和规律,通过构建多层次专利技术流动网络,找准技术布局优势、薄弱点,探索跨领域的技术融合申请和布局优化脉络,提出优化产业技术布局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布局 专利技术流动 专利网络 技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权转移的中国区域技术流动网络研究 被引量:40
15
作者 任龙 姜学民 傅晓晓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93-1004,共12页
通过使用来自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of China)的专利权转移数据构建中国技术流动网络,并对其演化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技术流动主要集中于发达地区间,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间也存在较频繁的技术流... 通过使用来自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of China)的专利权转移数据构建中国技术流动网络,并对其演化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技术流动主要集中于发达地区间,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间也存在较频繁的技术流动,而欠发达地区间的技术流动则较为罕见。文章中使用负二项分布模型、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对我国技术流动网络演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发人力资本投入对于区域技术流动的贡献大于研发物质资本投入,这可能是由于人力资本的流动相较于物质资本更加迅速和简单,从而促进了区域技术流动;技术更可能从研发资源密集的地区,譬如北京、上海等,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转移,譬如广东、江苏和浙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流动 专利 FDI 技术流动网络
原文传递
流动电流混凝控制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被引量:31
16
作者 崔福义 李圭白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24-26,共3页
自1994年起,流动电流技术逐渐在国内水厂大量应用,迄今已有愈百台国产设备在全国各地水厂运转,其范围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国产设备是专门针对我国的水源水质、水处理工艺及应用条件进行研究设计的,因此绝大多数国... 自1994年起,流动电流技术逐渐在国内水厂大量应用,迄今已有愈百台国产设备在全国各地水厂运转,其范围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国产设备是专门针对我国的水源水质、水处理工艺及应用条件进行研究设计的,因此绝大多数国产设备获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取得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电流技术 混凝 控制系统 水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模拟技术在洗衣机面板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项辉宇 冷崇杰 +1 位作者 钟约先 焦洪杰 《模具工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10,共5页
通过实例介绍了注射模具设计过程中注射过程模拟技术的作用和技术途径 ,以及采用流动模拟技术进行模具流道系统和冷却系统设计方案的评估和优化的方法 。
关键词 流动模拟技术 洗衣机 面板 模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余辉技术与实验装置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书涛 倪晋智 +2 位作者 储焰南 曹德兆 夏宇兴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5期349-354,共6页
本文介绍了流动余辉技术及其特点.详细描述了在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激光光谱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运行的流动余辉实验装置.
关键词 流动余辉技术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隔流动注射分析技术测定水中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罗若荣 张红宇 邓辉萍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450-451,共2页
目的 :为间隔流动注射分析仪在水中酚的测定分析研究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对 Skalar SAN Plus间隔流动注射分析仪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加标回收率进行了测定。并对同一样品采用间隔流动注射分析仪和国标法手工测定其加标酚含量 ... 目的 :为间隔流动注射分析仪在水中酚的测定分析研究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对 Skalar SAN Plus间隔流动注射分析仪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加标回收率进行了测定。并对同一样品采用间隔流动注射分析仪和国标法手工测定其加标酚含量 ,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Skalar间隔流动注射分析仪分析水中酚 ,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在 1~ 4 0μg/L ,最低检出浓度为 1.0μg/L ;方法的精密度优良 ;平均回收率在 98.6 %~ 10 0 .3%之间 ,精密度和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均 <5 %。与手工的国标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方法稳定可靠。方法的性能参数符合国家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对方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流动注射分析技术 测定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M工艺注模过程模拟的有限元/控制体积方法和流动分析网络技术比较 被引量:14
20
作者 戴福洪 张博明 +1 位作者 杜善义 武湛君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8,共7页
 分析了有限元/控制体积方法和流动分析网络技术两种算法的区别,结果表明:在三角形网格上两种算法是一致的,在矩形网格上流动分析网络技术(FAN)相对于传统的有限元/控制体积方法(FE/CVM)可以构造更精确的控制体积表面流率计算方案。算...  分析了有限元/控制体积方法和流动分析网络技术两种算法的区别,结果表明:在三角形网格上两种算法是一致的,在矩形网格上流动分析网络技术(FAN)相对于传统的有限元/控制体积方法(FE/CVM)可以构造更精确的控制体积表面流率计算方案。算例研究表明:对于矩形网格流动分析网络技术预测的填充时间精度比传统的有限元/控制体积方法提高几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控制体积方法 流动分析网络技术 流率 R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