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重力测量结果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孟夏 孟万辉 +1 位作者 徐敬文 王力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77,共4页
对兰州—天水—武都地区重力网 1 991~ 1 999年 9期复测的重力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合地质构造分析了重力场变化与永登 5 .8级和宕昌 3.9级地震的关系 .结果表明 ,这 2次地震前后 。
关键词 甘肃 流动重力测量 重力场变化 永登地震 宕昌地震 重力资料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流动重力测量中的温度改正
2
作者 程光华 《内陆地震》 1988年第4期431-434,共4页
随着对重力测量精度要求的逐步提高,对各种误差的研究日渐深入,正确了解重力测量结果中各类误差的性质、来源、量级以及如何加以改正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许多文献表明,当前各类误差中第一类半系统误差数值最大,它主要是由重力仪格值的... 随着对重力测量精度要求的逐步提高,对各种误差的研究日渐深入,正确了解重力测量结果中各类误差的性质、来源、量级以及如何加以改正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许多文献表明,当前各类误差中第一类半系统误差数值最大,它主要是由重力仪格值的误差引起的。而重力仪格值的误差在格值测定时就存在,这是由于重力仪自身的性能以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使仪器格值发生波动和改变,从而增大了格值的误差。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解决由重力仪自身性能所造成的仪器格值的改变,但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可通过一定的方法加以改善,现就温度变化对重力仪格值的影响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仪格值 仪器格值 流动重力测量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载原子干涉仪的野外流动重力测量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旭 颜树华 +2 位作者 李期学 朱凌晓 杨俊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101,共8页
移动重力测量在计量学、地球科学及国防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原子干涉重力仪在可移动高精度重力测量上具有良好的技术潜力,但目前仍很难兼具高集成度与高灵敏度。针对此问题,本文研制了一套基于原子干涉仪的车载重力测量系统... 移动重力测量在计量学、地球科学及国防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原子干涉重力仪在可移动高精度重力测量上具有良好的技术潜力,但目前仍很难兼具高集成度与高灵敏度。针对此问题,本文研制了一套基于原子干涉仪的车载重力测量系统,基于小型化、高度集成的仪器设计,实现了高精度的野外重力测量,室外测量灵敏度为520μGal/Hz、测量重复性优于20μGal。在长10 km、高程变化100 m的野外测线上开展了单点调试时间小于5 min、有效测量时间小于15 min的快速重力测量,并与LG-1相对重力仪进行比对。在一般性的野外测试环境下,2种重力仪的测量残差小于100μGal,车载绝对重力仪自身测量残差小于15μGal。因此,该车载重力测量系统极大地提高了野外重力测量效率,方便运输、随停随测、测量准确,为可移动重力测量领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原子重力 绝对重力测量 野外流动重力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地震活动背景地区流动重力变化探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胡敏章 郝洪涛 +3 位作者 宋浩 刘少明 汪健 文翔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9-343,共5页
利用现有高精度流动重力测网观测资料,总结2016-10-20江苏射阳4.4级、2017-06-16湖北秭归4.3级、2017-07-15广西南丹4.0级、2018-02-09河南淅川4.3级等4次地震相关重力变化,探讨利用流动重力观测手段监测弱地震活动背景地区地震活动的... 利用现有高精度流动重力测网观测资料,总结2016-10-20江苏射阳4.4级、2017-06-16湖北秭归4.3级、2017-07-15广西南丹4.0级、2018-02-09河南淅川4.3级等4次地震相关重力变化,探讨利用流动重力观测手段监测弱地震活动背景地区地震活动的可行性,并给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流动重力测量 重力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流动重力测网的中小地震映震能力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永奇 丁晓光 +3 位作者 曹建平 翟宏光 苏利娜 郑增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8-256,共9页
采用拟稳平差方法对1992—2011年陕西关中重力测网流动观测资料进行平差计算,获得各期高精度重力值,利用Kriging插值算法获得差分及累积重力场变化图像,结合1998年1月5日泾阳M_S4.8地震及2009年11月5日高陵M_S4.4地震,分析2次地震前后... 采用拟稳平差方法对1992—2011年陕西关中重力测网流动观测资料进行平差计算,获得各期高精度重力值,利用Kriging插值算法获得差分及累积重力场变化图像,结合1998年1月5日泾阳M_S4.8地震及2009年11月5日高陵M_S4.4地震,分析2次地震前后重力场及重力点值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次地震前后都有较明显的重力异常变化,变化过程表现为正向―负向―正向重力变化,符合地震扩容模式;(2)2次地震的发生与渭河断裂及泾阳—渭南断裂构造活动有关,震中位置处于重力等值线零值线及拐弯处,但2次地震前重力累积变化不明显;(3)关中西部重力测点在2次地震前后重力值变化显著,关中东部重力点值变化不明显,震中附近的测点在泾阳地震前后变化明显,在高陵地震前后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流动重力测量 重力场变化 泾阳MS4.8地震 高陵MS4.4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台流动重力测网前兆异常变化特征研究
6
作者 苏树朋 《山西地震》 2009年第1期9-13,46,共6页
应用重力变化平面图和各点时序变化曲线,结合网区及周边地区震例,对邢台网重力场震前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网区重力场存在整体单调上升变化背景;重力场变化同周边地震活动水平明显相关;震前伴有网区重力场变化加速或转折过程,... 应用重力变化平面图和各点时序变化曲线,结合网区及周边地区震例,对邢台网重力场震前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网区重力场存在整体单调上升变化背景;重力场变化同周边地震活动水平明显相关;震前伴有网区重力场变化加速或转折过程,平面图出现大面积高值异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重力测量 异常 邢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重力布局评价及其观测技术
7
作者 石亚雄 项爱民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4年第3期93-99,共7页
本文从流动重力测量的布局、复测周期以及观测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地震系统重力测量的现状,提出了优化现行布局、调整复测周期、提高观测技术以及改善观测条件的具体意见。指出:为了获得与地震有关的重力变化信息,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布局... 本文从流动重力测量的布局、复测周期以及观测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地震系统重力测量的现状,提出了优化现行布局、调整复测周期、提高观测技术以及改善观测条件的具体意见。指出:为了获得与地震有关的重力变化信息,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布局的优化和复测周期的调整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重力测量 复测周期 地震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重力导纳模型均衡异常时空特征 被引量:29
8
作者 陈石 王谦身 +5 位作者 祝意青 蒋长胜 王武星 卢红艳 刘端法 郭凤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34,共13页
青藏高原东缘地处南北地震带,在卫星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图上对应明显的正负异常梯级带变化特征,沿着异常梯级带分布多条深大断裂,属于构造单元的边界区域.本文利用重力导纳分析方法,计算了该区重力导纳模型均衡异常背景场;通过与Airy模型... 青藏高原东缘地处南北地震带,在卫星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图上对应明显的正负异常梯级带变化特征,沿着异常梯级带分布多条深大断裂,属于构造单元的边界区域.本文利用重力导纳分析方法,计算了该区重力导纳模型均衡异常背景场;通过与Airy模型和弹性板模型的均衡重力异常特征对比,结合地震活动性分布特点,评价均衡重力异常计算结果和选择计算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比和分析了横跨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南北三条剖面上的均衡异常响应特征;以此均衡重力背景场为参考,进一步解释了1998~2005年流动重力观测得到的重力异常场的时空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导纳模型均衡异常更适用于构造边界等反均衡作用区,可反映壳内介质的横向不均衡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重力导纳 Airy模型 弹性板模型 流动重力测量 均衡重力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门源M_S6.4地震前的区域重力场变化与定量参数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同庆 陈石 +1 位作者 梁伟锋 刘金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9-360,共12页
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现象常被认为是一种物理前兆。通过陆面流动重力观测,可以获得一定时空尺度的区域重力场变化。通常流动重力观测网络由于受陆面自然条件限制,测点空间分布不均匀;重力场随时间的动态变化量与测量误差基本在同一水平;... 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现象常被认为是一种物理前兆。通过陆面流动重力观测,可以获得一定时空尺度的区域重力场变化。通常流动重力观测网络由于受陆面自然条件限制,测点空间分布不均匀;重力场随时间的动态变化量与测量误差基本在同一水平;由于测量设备以相对重力仪为主,测量段差变化比点值变化更可靠。基于以上3点文中设计了流动重力段差的表示方法,并定义了1个评价区域测网重力场变化显著性程度的G值定量化新参数。文中应用该方法跟踪研究了2016年1月21日门源M_S6.4地震前2009—2015年的多期重力年变化,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刻画区域重力场变化程度,能够为地震重力前兆的定量描述提供1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流动重力测量 段差变化 地震前兆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重力场及时空动态演化特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祝意青 韩海华 郭树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67,共7页
利用鲁南地区1996—2006年的流动重力测量资料,研究了沂沭断裂带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研究表明:重力场变化与活动断裂构造密切相关,重力场有规律的变化与区域应力-应变场微动态活动有关。区域重力场总的趋势变化为齐村至郯城坳陷... 利用鲁南地区1996—2006年的流动重力测量资料,研究了沂沭断裂带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研究表明:重力场变化与活动断裂构造密切相关,重力场有规律的变化与区域应力-应变场微动态活动有关。区域重力场总的趋势变化为齐村至郯城坳陷区一带重力正值变化,蒙阴隆起区一带重力负值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演化 地壳运动 构造活动 沂沭断裂带 流动重力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2004年滇西地区重力场演化与Ms≥6.0地震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云马 祝意青 程宏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5,共5页
对滇西地震实验场1998—2004年的重力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的研究表明:重力场变化与该区断裂活动密切相关;相邻两期动态变化对测区内发生的2001年10月永胜6.0、2001年1月姚安6.5、2003年7月大姚6.2和2003年10月大姚6.1级地震均有较好的反映。
关键词 滇西地震实验场 流动重力测量 重力场演化 地壳运动 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场源变化微重力观测系统设计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石 龚立卓 +2 位作者 徐伟民 卢红艳 王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基于陆地μGal级精度的重力重复测量可以获取高精度区域重力场时变信号,实现对地壳内部介质物性变化的监测能力。提出一种基于现有地震重力监测网络,通过优化场地观测条件,联合应用高精度绝对重力、相对重力,联合水准、GNSS系统和水文... 基于陆地μGal级精度的重力重复测量可以获取高精度区域重力场时变信号,实现对地壳内部介质物性变化的监测能力。提出一种基于现有地震重力监测网络,通过优化场地观测条件,联合应用高精度绝对重力、相对重力,联合水准、GNSS系统和水文等观测手段,设计一种新型的场地重力阵列式观测系统,有助于分离不同深部场源引起的微重力变化信号。该观测系统除可以提高地壳深部场源信号的信噪比外,还可以通过调整阵列间距来监控敏感区场源变化,有助于探测地壳深部地震孕育和发生阶段的场源介质物理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重力测量 重力观测 场源模型 地震重力监测 敏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宁蒗—盐源5.7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兵 王青华 +4 位作者 罗海元 马伶俐 蒲晓霞 李菲菲 苏琴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0-376,517,共7页
利用2010年7月-2012年3月四川省和云南省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对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5.7级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重力场动态演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震孕育阶段震中区域重力场出现大面积的重力正值变化高值异常区域,并形成... 利用2010年7月-2012年3月四川省和云南省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对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5.7级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重力场动态演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震孕育阶段震中区域重力场出现大面积的重力正值变化高值异常区域,并形成密集的正值变化梯度带;震前震中区域呈重力正变化低值状态,处于重力变化0值线附近且等值线稀疏;震前与发震有关的断裂带的跨断层重力测段段差值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重力测量 重力 川滇地区 宁蒗—盐源5.7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时变重力数据的可视化、指标量定义与解释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晓一 陈石 卢红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2-693,共12页
针对流动重力观测获得的数据成果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流动重力段差变化的时变重力数据可视化方法,并定义了两个指标量G值和C值,用以评价区域性重力场变化的显著性程度.在此基础上,应用该方法处理和分析了首都圈地区的流动重力数据.结果表... 针对流动重力观测获得的数据成果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流动重力段差变化的时变重力数据可视化方法,并定义了两个指标量G值和C值,用以评价区域性重力场变化的显著性程度.在此基础上,应用该方法处理和分析了首都圈地区的流动重力数据.结果表明:与传统采用等值线方式来刻画时变重力场特征不同,该方法更能突出发生变化的重力测点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变化的显著性程度,可为研究与地震孕育、发生过程有关的重力场变化提供更多的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重力测量 时变重力 重力段差 重力指标量 地震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重力异常与地面沉降重力异常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桂金 叶东华 +3 位作者 邓志辉 李翀 唐国英 胡伟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5-908,共14页
2015年9月24日陆丰M_(L)4.3地震发生前后,广东汕头流动重力测网中的陆丰、博美、南塘、甲子、溪西等测点出现重力异常,2a累积重力变化大于3倍观测值中误差,出现中期下滑与反向转折上升的陆丰重力异常区。同时,陈店、和平测点也出现重力... 2015年9月24日陆丰M_(L)4.3地震发生前后,广东汕头流动重力测网中的陆丰、博美、南塘、甲子、溪西等测点出现重力异常,2a累积重力变化大于3倍观测值中误差,出现中期下滑与反向转折上升的陆丰重力异常区。同时,陈店、和平测点也出现重力异常区,且陈店出现继承性单调上升的重力异常区,2个重力异常区相邻,但其异常性质可能不同,可能存在地震重力异常和地面沉降重力异常。为分析震后地震发展趋势,需确定其重力异常的性质,采用数据分析与实地核查的方法区分各重力异常区的重力变化性质。结果表明:陆丰重力异常区为地震重力异常,陈店重力异常区为地面沉降重力异常。开展地震重力异常与地面沉降重力异常的特征分析,有利于认识地震重力场演化与地震孕育的相关性、捕捉地震重力变化前兆信息,并为地震趋势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M_(L)4.3地震 流动重力测量 地震重力异常 地面沉降重力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地区重力场时空动态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陆汉鹏 吕子强 +2 位作者 韩海华 佟瑞清 王梅 《山西地震》 2011年第3期1-6,12,共7页
系统分析了山东地区1996—2010年期间流动重力测量资料,研究了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区域重力场总的趋势变化为山东地区以正值变化为主,鲁南地区变化平稳,幅度较小,胶东地区变化幅度稍大,胶东西部尤其潍坊西到滨州方向,重力变化以... 系统分析了山东地区1996—2010年期间流动重力测量资料,研究了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区域重力场总的趋势变化为山东地区以正值变化为主,鲁南地区变化平稳,幅度较小,胶东地区变化幅度稍大,胶东西部尤其潍坊西到滨州方向,重力变化以每年7×10-8m/s2的平均速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近两年开始监测并引入绝对重力观测以来,变化最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鲁中北部(淄博—大山)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 山东地区 流动重力测量 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圈地区重力变化及其映震能力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晶 孟国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6年第2期61-67,共7页
对首都圈流动重力观测成果进行非潮汐信息的提取,得到了首都圈地区1984—1993年期间的重力动态变化图像,认为重力变化与区域构造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以大于2倍均方差作为异常判断标准,统计了北京小网的段差重力异常与地震... 对首都圈流动重力观测成果进行非潮汐信息的提取,得到了首都圈地区1984—1993年期间的重力动态变化图像,认为重力变化与区域构造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以大于2倍均方差作为异常判断标准,统计了北京小网的段差重力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测网内发生的4级左右的地震,有异常出现的段差数占总数的16.9%,对于距测网100km以内发生的5级以上的地震有异常出现的段差数占总数的37.5%。西北部测环的段差异常出现率比南部和东北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重力测量 重力变化 映震能力 地震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及周缘卫星重力场长期时变特征研究
18
作者 邹正波 李辉 +2 位作者 吴云龙 吴桂桔 康开轩 《国际地震动态》 2015年第9期123-123,共1页
地震的孕育与发生总是伴随地球内部物质结构与密度的重新分布,引起地球内部局部重力场的时间变化,因此,重力观测对研究巨大地震震源区内部物质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60年代邢台地震之后,我国就开始定点地面重力观测和流动重力... 地震的孕育与发生总是伴随地球内部物质结构与密度的重新分布,引起地球内部局部重力场的时间变化,因此,重力观测对研究巨大地震震源区内部物质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60年代邢台地震之后,我国就开始定点地面重力观测和流动重力测量,并在多次大地震测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地面重力测量受观测条件限制存在空间分布不均匀和时间分辨率低等不足,尤其在我国西部地区及中国境外,而卫星重力观测将成为地面重力观测的有力补充,为研究震前重力场变化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重力 中国西部 时变特征 流动重力测量 重力观测 场长 周缘 巨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重力场随时间的变化及其与地震之间的联系
19
作者 廖华 彭长虹 万创 《四川地震》 1996年第4期102-108,共7页
处理了鲜水河断裂带上1987年至1995年间的八期高精度重力复测资料,并利用计算机辅助图形分析程序将所有相邻两期的重力变化速率值转换为速率等值线图,通过对资料的逐一分析及与地震对应关系的比较,我们看到,鲜水河断裂带的... 处理了鲜水河断裂带上1987年至1995年间的八期高精度重力复测资料,并利用计算机辅助图形分析程序将所有相邻两期的重力变化速率值转换为速率等值线图,通过对资料的逐一分析及与地震对应关系的比较,我们看到,鲜水河断裂带的重力变化与其测区及邻区的地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存在震前重力发生较大异常变化,震后重力立即发生反向直至恢复的变化,并且震前的重力异常变化量与震后重力的反向变化量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些典型的例子包括1989年4月14日至5月3日的巴塘6.7级群震,也包括1989年6月9日石棉的5.3级地震,以及1989年9月22日小金的6.6级地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重力测量 地震 鲜水河断裂带 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漂改正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重力数据处理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隗寿春 徐建桥 +1 位作者 郝洪涛 韩宇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3-406,共4页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2000年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分析18台LCR-G型相对重力仪的零漂特性。结果显示,重力仪零漂率在某些时段变化较大,最大达10μGal/h以上。根据重力仪零漂改正的不同处理方法,利用传统平差模型与改进模型对观测数据进...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2000年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分析18台LCR-G型相对重力仪的零漂特性。结果显示,重力仪零漂率在某些时段变化较大,最大达10μGal/h以上。根据重力仪零漂改正的不同处理方法,利用传统平差模型与改进模型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在相同先验中误差的情况下,传统平差模型的后验中误差为39μGal,重力值平均精度为26.5μGal,而改进模型的后验中误差为16.5μGal,重力值平均精度为11.2μGal,远高于传统平差模型。在数据预处理阶段按闭合观测分段进行零漂改正,可以有效消除重力仪零漂剧烈变化的影响,明显优于将仪器零漂率当作固定参数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重力测量 零点漂移 平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