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身份、锚点、归属:流动青少年社会性生存的自我建构 |
周佳
刁燕洁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2
|
珠海市15~24岁流动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徐薇薇
张文娟
许小明
|
《中国性科学》
|
2024 |
3
|
|
3
|
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 |
李锡海
盛兆林
|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0 |
6
|
|
4
|
家庭功能与流动青少年认同整合的关系:希望与父母文化持守的作用 |
李虹
杨瑞东
王希
倪士光
徐继红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5
|
关于流动青少年性观念与性行为的定性调查 |
朱广荣
季成叶
宋逸
张兵
|
《中国健康教育》
|
2003 |
19
|
|
6
|
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研究进展 |
张蕾
朱洁萍
庞丽华
胡成花
郑晓瑛
|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
2015 |
7
|
|
7
|
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的支持性环境改善路径研究 |
张蕾
庞丽华
雷蕾
叶晓蒙
王磊
高嘉敏
郭华
刘桂华
淦宇杰
王灏晨
郑晓瑛
|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8
|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治理研究——基于社会融合的视角 |
金小红
陈明香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9
|
情感互动仪式链下的流动青少年犯罪问题探究——基于家庭在情感互动中的融入性研究 |
李健
金小红
|
《青少年犯罪问题》
CSSCI
|
2013 |
11
|
|
10
|
流动青少年犯罪类型的社会学解读:社会冲突论的视角 |
杨建
金小红
|
《青少年犯罪问题》
CSSCI
|
2013 |
9
|
|
11
|
流动青少年生殖健康的家庭影响 |
张苹
胡琪
|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
2014 |
6
|
|
12
|
流动青少年虐待和越轨行为关系研究:以一般压力理论为视角 |
高云娇
史丰源
高慧敏
郭澍
|
《青少年犯罪问题》
|
2017 |
3
|
|
13
|
加强流动青少年心理干预的政策探讨 |
王道阳
姚本先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14
|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研究 |
祝平燕
叶慧芳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5
|
|
15
|
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林婷
郑晓瑛
|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
2012 |
8
|
|
16
|
关于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的实证研究——基于武汉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状况的调查 |
陈明香
金小红
|
《青年探索》
|
2012 |
5
|
|
17
|
异地高考流动青少年基本状况分析——对异地高考流动青少年规模的估计 |
侯亚杰
段成荣
王宗萍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8
|
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工作行动研究——以昆明F社区为例 |
高万红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
2015 |
11
|
|
19
|
流动青少年艾滋病网络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
田小兵
|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
2012 |
7
|
|
20
|
殛需加强流动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以浦东为例 |
曾守锤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