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份、锚点、归属:流动青少年社会性生存的自我建构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佳 刁燕洁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随着教育政策改革走向深入,流动青少年社会性生存的制度环境不断向好。已有的主体性视角研究表明流动青少年可以能动地建构流动生活,但对于他们社会性生存中的资源与限制、采取的主体性策略等都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对城市公立高中就读的... 随着教育政策改革走向深入,流动青少年社会性生存的制度环境不断向好。已有的主体性视角研究表明流动青少年可以能动地建构流动生活,但对于他们社会性生存中的资源与限制、采取的主体性策略等都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对城市公立高中就读的流动青少年进行深度访谈,以扎根理论构建社会性生存的理论分析框架,发现,流动青少年尝试在正式标准、社会交往、象征符号以及情感依恋的多重维度上发展社会性“锚点”。他们虽然在多维“锚点”组合中体验到差异化的归属感,但是都以将身份锚定于安全的位置为生存目标,通过自我适应、反思性的自我表达和目标取向的关系塑造等策略,逐渐实现了社会性生存的自我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社会性生存 身份理论 社会锚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市15~24岁流动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薇薇 张文娟 许小明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目的了解珠海市15~24岁流动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月至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 目的了解珠海市15~24岁流动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月至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流动青少年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流动青少年1060人,931人(87.8%)发生过婚前性行为。其中8.2%性行为对象为同性,女性比例高于男性(P<0.05);近一年性行为中从不使用安全套占47.9%,男性比例高于女性(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每日工作时长在11~<14 h是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保护因素,年龄在20~24岁、文化程度为高中/大专、月收入2000~<5000元是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珠海市15~24岁流动青少年人群婚前性行为及HIV相关高危性行为发生比例较高,男性、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每日工作时间越短、月收入越高的流动青少年更容易发生婚前性行为,女性同性性行为也值得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婚前性行为 艾滋病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锡海 盛兆林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3期22-26,共5页
我国流动青少年犯罪具有犯罪数量多,犯罪比例大;犯罪低龄化严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犯罪类型以侵财犯罪为主,暴力犯罪亦很突出;团伙性犯罪上升,地域性特征明显等特点。流动青少年犯罪大量增多,既有社会转型历史背景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方... 我国流动青少年犯罪具有犯罪数量多,犯罪比例大;犯罪低龄化严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犯罪类型以侵财犯罪为主,暴力犯罪亦很突出;团伙性犯罪上升,地域性特征明显等特点。流动青少年犯罪大量增多,既有社会转型历史背景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方面的原因,又有经济上相对贫困、流动人口管理上存在漏洞,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和流动青少年自身心理异常等方面的原因。要遏制流动青少年犯罪多发的势头,必须采取大力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保障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流动青少年的素质;大力发展经济,缩小贫富差距;优化社会环境,完善社区建设;加强普法教育,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流动青少年犯罪 地域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功能与流动青少年认同整合的关系:希望与父母文化持守的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虹 杨瑞东 +2 位作者 王希 倪士光 徐继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7-424,共8页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来自广东省三所民办中学的1345名流动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探查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对其认同整合的影响,以及希望和父母文化持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正向预测了认同整合。(2...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来自广东省三所民办中学的1345名流动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探查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对其认同整合的影响,以及希望和父母文化持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正向预测了认同整合。(2)希望在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与其认同整合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功能既对认同整合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希望对认同整合产生间接影响;(3)流动青少年的父母文化持守调节了家庭功能与认同整合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家庭功能 认同整合 希望 父母文化持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流动青少年性观念与性行为的定性调查 被引量:19
5
作者 朱广荣 季成叶 +1 位作者 宋逸 张兵 《中国健康教育》 2003年第5期333-335,共3页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性观念 定性调查 艾滋病 婚前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蕾 朱洁萍 +2 位作者 庞丽华 胡成花 郑晓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47-351,共5页
青少年在生命周期中处于一个特定的时期,其生殖健康有许多特点,享有生殖健康服务是青少年的基本权利。继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首次在《行动纲领》中明确提出青少年所面临的生殖健康挑战,并要求各国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生殖健... 青少年在生命周期中处于一个特定的时期,其生殖健康有许多特点,享有生殖健康服务是青少年的基本权利。继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首次在《行动纲领》中明确提出青少年所面临的生殖健康挑战,并要求各国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后,世界各国各地区相继出台一些生殖健康政策和服务支持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健康服务 流动青少年 未婚 中国 生殖健康教育 生命周期 基本权利 国际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的支持性环境改善路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蕾 庞丽华 +8 位作者 雷蕾 叶晓蒙 王磊 高嘉敏 郭华 刘桂华 淦宇杰 王灏晨 郑晓瑛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9,共11页
分析了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主要风险,梳理了其在"需求唤醒"、"服务利用"和"服务评价"三个阶段服务利用的支持性环境的作用,提出从生命历程的视角分阶段确立支持性环境的优先干预领域的健康促进... 分析了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主要风险,梳理了其在"需求唤醒"、"服务利用"和"服务评价"三个阶段服务利用的支持性环境的作用,提出从生命历程的视角分阶段确立支持性环境的优先干预领域的健康促进设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性与生殖健康 服务利用 支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治理研究——基于社会融合的视角 被引量:7
8
作者 金小红 陈明香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10,共8页
本文从社会融合的视角将流动青少年犯罪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型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社会融合的相关文献回顾,挑选有代表性的社会融合变量,主要从流动犯罪青少年在城市的社会关系建构和相对剥夺感两方面来考察城市融合状况,进而分析这种社会... 本文从社会融合的视角将流动青少年犯罪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型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社会融合的相关文献回顾,挑选有代表性的社会融合变量,主要从流动犯罪青少年在城市的社会关系建构和相对剥夺感两方面来考察城市融合状况,进而分析这种社会融合状况与犯罪行为选择的关联。研究发现:原始的生存风险直接影响犯罪刑期;流动中形成的相对剥夺感间接影响犯罪刑期;非正式社会控制直接影响犯罪动机;社会解体与社会排斥直接影响犯罪动机。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引申出几点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犯罪 社会融合 相对剥夺 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互动仪式链下的流动青少年犯罪问题探究——基于家庭在情感互动中的融入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健 金小红 《青少年犯罪问题》 CSSCI 2013年第4期57-64,共8页
家庭作为一个微观情境,其互动沟通的程度会影响到子女的情感行动,且高度的情感能量会获得丰厚的情感投入报酬,因此家庭中的情感互动对于流动青少年的社会化行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如此,家庭中情感互动和情感能量所发挥的强大作用... 家庭作为一个微观情境,其互动沟通的程度会影响到子女的情感行动,且高度的情感能量会获得丰厚的情感投入报酬,因此家庭中的情感互动对于流动青少年的社会化行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如此,家庭中情感互动和情感能量所发挥的强大作用却受到学术界的忽视。本次研究旨在以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和情感社会学为理论主线,从家庭情感互动缺失的角度探析流动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并对流动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进行家庭因素的归因分析,突出家庭中的情感互动及情感能量作用机制在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问题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犯罪 家庭 情感互动 情感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青少年犯罪类型的社会学解读:社会冲突论的视角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建 金小红 《青少年犯罪问题》 CSSCI 2013年第1期67-74,共8页
目前流动青少年犯罪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犯罪学对该问题的研究着重于分析引起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本次研究采用社会学的社会冲突视角,对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类型进行重新解读,试图通过冲突视角整合影响流动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因素,... 目前流动青少年犯罪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犯罪学对该问题的研究着重于分析引起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本次研究采用社会学的社会冲突视角,对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类型进行重新解读,试图通过冲突视角整合影响流动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因素,从而归纳出犯罪发生的内在作用机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犯罪 冲突论 现实性犯罪 非现实性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青少年生殖健康的家庭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苹 胡琪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116-121,共6页
流动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存在明显的弱质性:总体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是性病与避孕知识缺乏严重;对早恋和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日渐开放;性活动与性行为趋向活跃,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成为流动未婚青年生殖健康的严重问题。流动... 流动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存在明显的弱质性:总体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是性病与避孕知识缺乏严重;对早恋和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日渐开放;性活动与性行为趋向活跃,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成为流动未婚青年生殖健康的严重问题。流动青少年家庭客观生存环境较差、父母主观重视不够、家庭教育能力不足、亲子关系欠佳、交流沟通不畅等因素,成为影响流动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的重要因素。必须要重视流动人口的家庭发展权,丰富家庭教育支持资源,逐步建立全方位、开放性的性教育和服务模式,促进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生殖健康 家庭影响因素 教育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青少年虐待和越轨行为关系研究:以一般压力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云娇 史丰源 +1 位作者 高慧敏 郭澍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7年第3期93-102,共10页
采用问卷法对深圳市667名流动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一般压力理论为研究视角,探究父母虐待对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影响以及越轨信念、学业投入、家庭经济贫困、不良朋辈交往和社区风险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虐待对越轨行为有显著的正... 采用问卷法对深圳市667名流动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一般压力理论为研究视角,探究父母虐待对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影响以及越轨信念、学业投入、家庭经济贫困、不良朋辈交往和社区风险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虐待对越轨行为有显著的正影响,越轨信念、不良朋辈交往和社区风险对虐待和越轨行为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高越轨信念、与不良朋辈交往、生活在低风险社区的被虐待流动青少年具有更高的越轨风险。本研究对于预防和干预流动青少年的越轨行为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待 越轨行为 流动青少年 一般压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流动青少年心理干预的政策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道阳 姚本先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7-378,共2页
流动青少年是我国社会处在转型期出现的一个重要社会群体,他们的迁移和流动使其生活模式、生活习惯等均会受到都市生活的极大冲击,随之而来的是态度、意识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由于流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交织着社会、学校、家庭及身... 流动青少年是我国社会处在转型期出现的一个重要社会群体,他们的迁移和流动使其生活模式、生活习惯等均会受到都市生活的极大冲击,随之而来的是态度、意识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由于流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交织着社会、学校、家庭及身心等诸多因素。因此,为了提升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增加流动青少年城市认同感、归属感,及时疏导流动青少年不良心理,亟须加强流动青少年心理干预。构建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流动青少年心理干预体系,逐步完善流动青少年社会支持、创新流动青少年社会管理,从而促进流动青少年社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心理干预 政策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祝平燕 叶慧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16,共9页
本文运用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理论,通过分析湖北省武汉市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即流动青少年自我意识存在矛盾、自我与社会认知存在偏差、家庭教育方式及亲子关系存在问题、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缺乏及教学条件落... 本文运用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理论,通过分析湖北省武汉市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即流动青少年自我意识存在矛盾、自我与社会认知存在偏差、家庭教育方式及亲子关系存在问题、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缺乏及教学条件落后、缺乏与城市同龄人的沟通交流、流动青少年聚集的社区基本设施不足、卫生条件较差和社会主流文化对流动青少年群体的负面评价等因素,探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策略,优化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埃里克森 自我同一性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林婷 郑晓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813-816,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提供政策依据。方法:使用2009年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调查数据。以调查时点开始至6个月为时间界限,抽取3032名15... 目的:了解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提供政策依据。方法:使用2009年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调查数据。以调查时点开始至6个月为时间界限,抽取3032名15~24岁未婚流动青少年进行分析。结果:36.7%的未婚流动青少年有过性经历,性经历的比例高于非流动青少年(P<0.05);21.5%的流动青少年在过去12个月内有多个性伴侣。多因素分析显示流动青少年中,年龄较大、收入水平较高、饮酒、西部地区、城镇、偶尔或经常浏览黄色网站/书籍等情况更易发生性行为。结论: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行为发生比例较高,而发生性行为与否受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性行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的实证研究——基于武汉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明香 金小红 《青年探索》 2012年第6期65-70,共6页
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无论是从学理上来看,还是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深入研究这一现象都颇具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流动青少年的犯罪状况,同时对其流动前后的家庭... 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无论是从学理上来看,还是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深入研究这一现象都颇具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流动青少年的犯罪状况,同时对其流动前后的家庭环境、空间环境、人际交往、亚文化及社会融入程度等进行了比较。根据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作出如下推论:流动前后这些方面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流动青少年的犯罪行为选择。据此,优化流动青少年流动前后的生存环境对预防其犯罪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流动青少年 流动 犯罪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地高考流动青少年基本状况分析——对异地高考流动青少年规模的估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亚杰 段成荣 王宗萍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7,共7页
本文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以及2010-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估算了我国异地高考流动青少年的规模每年可达18.7万人,并对这一群体的流入地、户籍地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为现有政策修... 本文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以及2010-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估算了我国异地高考流动青少年的规模每年可达18.7万人,并对这一群体的流入地、户籍地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为现有政策修正与新政策的出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异地高考 规模 地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工作行动研究——以昆明F社区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高万红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5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本研究以昆明最大的一个流动人口聚居区(F社区)中的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服务为个案,探索如何从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出发,通过提升流动青少年的抗逆力,促进其正面成长,积极融入城市生活,减低违法犯罪的风险。通过实施行动研究,本研... 本研究以昆明最大的一个流动人口聚居区(F社区)中的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服务为个案,探索如何从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出发,通过提升流动青少年的抗逆力,促进其正面成长,积极融入城市生活,减低违法犯罪的风险。通过实施行动研究,本研究发现流动青少年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缺乏社区公共服务;学校教育质量差;家庭支持不足,亲子关系不佳;人际关系不佳,同伴支持不足;缺乏自尊与自信等问题。通过开展以抗逆力建设为核心的生命教育、职业生涯辅导、家庭、学校和社区文化建设等社会工作服务,能有效改善流动青少年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减低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本研究还认为,在流动人口社区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站,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促进青少年与环境的正向互动是预防犯罪的前提;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预防犯罪的重点;唤起偏差行为青少年的"耻感",是预防其落入犯罪深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青少年犯罪 抗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青少年艾滋病网络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田小兵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平台在流动青少年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建立15个QQ群和一个宣传网页,开展为期6个月的在线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采用面对面询问和在线调查的方式对605人和35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接受...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平台在流动青少年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建立15个QQ群和一个宣传网页,开展为期6个月的在线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采用面对面询问和在线调查的方式对605人和35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接受调查的人群在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异。与基线比较,干预后调查对象中能通过4种及以上途径获取知识的比例由30.91%升至41.41%,知道三个传播途径的比例则由50.91%升高至77.75%,对9个知识问题的得分由(12.11±2.84)分提高至(13.19±2.93)分(t=5.37,P<0.001),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和最近6个月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则分别由35.15%提高到48.31%(χ2=7.93,P=0.005),及由18.41%提高到35.27%(χ2=16.59,P=0.0002)。结论:基于网络平台在流动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可行、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网络 教育 流动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殛需加强流动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以浦东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曾守锤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0-23,共4页
无论是从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讲,流动青少年的社会工作都是必要的。而目前浦东流动青少年工作中管理多于服务的现状更是对流动青少年社会工作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文章指出了流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四个可能的途径... 无论是从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讲,流动青少年的社会工作都是必要的。而目前浦东流动青少年工作中管理多于服务的现状更是对流动青少年社会工作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文章指出了流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四个可能的途径:提高对流动青少年生存状况和发展需要的关注度;推动流动人口相关政策的制订和颁布;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帮助流动青少年了解公共政策;加强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社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社会工作 必要性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