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高温定形相变材料对聚酰胺6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陈姿晔 胡泽旭 +2 位作者 俞森龙 相恒学 朱美芳 《合成纤维》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为了研究定形相变材料(ssPCM)的引入对聚酰胺6(PA6)可纺性能的影响,采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ssPCM在PA6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并使用毛细管流变仪对系列PA6/ssPCM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sPCM在PA6基体中分布均匀,未出现明... 为了研究定形相变材料(ssPCM)的引入对聚酰胺6(PA6)可纺性能的影响,采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ssPCM在PA6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并使用毛细管流变仪对系列PA6/ssPCM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sPCM在PA6基体中分布均匀,未出现明显团聚,显示出良好的分散性;PA6/ssPCM熔体表现出明显的剪切变稀特性,属于非牛顿流体行为;随着ssPCM质量分数的增加,PA6/ssPCM熔体的剪切变稀现象更加显著;当ssPCM质量分数增加至20%时,PA6/ssPCM的非牛顿指数从0.735降至0.536,而结构黏度指数从0.406增加至0.683。此外,PA6/ssPCM的黏流活化能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即熔体黏度对温度的敏感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熔融纺丝 流变行为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共混体系流变行为对吹塑薄膜雾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贾雪飞 唐毓婧 +3 位作者 姚雪容 郑萃 张龙贵 张韬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3,共7页
研究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体系的吹塑薄膜雾度与流变行为之间的关系。利用DSC、光散射和WLI等方法对吹塑薄膜制品的内部结晶情况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利用GPC和流变学方法对单组分及共混物熔体的结构进行表... 研究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体系的吹塑薄膜雾度与流变行为之间的关系。利用DSC、光散射和WLI等方法对吹塑薄膜制品的内部结晶情况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利用GPC和流变学方法对单组分及共混物熔体的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LLDPE/LDPE共混体系吹塑薄膜的总雾度主要取决于薄膜的表面粗糙度;薄膜的表面粗糙度与可恢复剪切应变参数(γ_(∞))呈开口向上抛物线函数关系,选择具有合适γ_(∞)的LDPE树脂以及添加量是控制LLDPE/LDPE共混体系吹塑薄膜雾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 雾度 流变行为 可恢复剪切应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取向对铝单晶的高温流变行为影响
3
作者 李佳 陈宇强 +5 位作者 熊雯雯 王臻 徐加贝 巫海亮 黄磊 曾立英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30,共14页
采用Cube、Copper、S三种取向铝单晶(ASCs)在25~300℃、0.001~10 s-1条件下进行热模拟等温单轴压缩实验,获得三种取向ASCs在不同高温变形条件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建立其应变补偿高温变形本构方程以及热加工图。结果表明:不同晶体取向... 采用Cube、Copper、S三种取向铝单晶(ASCs)在25~300℃、0.001~10 s-1条件下进行热模拟等温单轴压缩实验,获得三种取向ASCs在不同高温变形条件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建立其应变补偿高温变形本构方程以及热加工图。结果表明:不同晶体取向的ASCs的动态再结晶(DRX)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三种取向ASCs的DRX难度为:Cube>Copper>S。ASCs在等温单轴压缩过程中的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减小与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各取向的最高流变应力水平为:Copper>S>Cube。各取向ASCs在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化耗能存在差异,其功率耗散率数值的大小顺序为:Cube>Copp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取向 铝单晶 高温流变行为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泵压环境膏体水分迁移转化与流变行为数值推演 被引量:1
4
作者 夏志远 程海勇 +4 位作者 吴顺川 姜关照 刘津 孙伟 刘泽民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2,共12页
通过微细观结构分析、低场核磁共振量化研究,科学、准确地描述膏体跨尺度颗粒群存在形态与水分赋存状态,并基于有限元和离散元耦合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泵压扰动下膏体颗粒流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膏体料浆中的吸附水、间隙水和弱自由水存... 通过微细观结构分析、低场核磁共振量化研究,科学、准确地描述膏体跨尺度颗粒群存在形态与水分赋存状态,并基于有限元和离散元耦合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泵压扰动下膏体颗粒流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膏体料浆中的吸附水、间隙水和弱自由水存在动态连通与转化行为,并主要以吸附水形式存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弛豫强度与吸附水峰面积非线性增强,与料浆的流动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液网结构与絮网结构反映了导水通道的活跃性与力链结构的强度,共同组成了膏体稳定性与流动性的双支撑骨架结构.通过Fluent-EDEM软件耦合模拟,分析了脉冲泵压环境颗粒运动行为,在速度差的影响下高、低流速颗粒冲击扰动加剧,力链接触作用增强,流态均匀性和整体颗粒运动稳定性可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脉冲泵压 低频核磁 水分迁移 双骨架结构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O/─OH物质的量比对无外加溶剂聚氨酯预聚体的MMA溶液流变行为影响
5
作者 陈芬婷 熊露 +4 位作者 张丹丹 王小君 杜淼 潘鹏举 单国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6-804,共9页
无外加溶剂、自乳化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复合乳液的绿色合成是聚氨酯(PU)工业的重要研究目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代替丙酮,会影响该预聚体溶液的流变行为,而调控其流变行为的主要方法是调控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物质的量比n。为了... 无外加溶剂、自乳化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复合乳液的绿色合成是聚氨酯(PU)工业的重要研究目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代替丙酮,会影响该预聚体溶液的流变行为,而调控其流变行为的主要方法是调控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物质的量比n。为了探究n值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制备了不同n值PU预聚体的MMA溶液,采用旋转黏度计和流变仪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n值PU预聚体的MMA溶液黏性占主导;随n值增大,PU预聚体的MMA溶液黏度下降、黏流活化能增加,剪切变稀的临界剪切速率增大,损耗模量与储能模量降低,Lissajous曲线偏离椭圆形的线性响应程度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预聚体 甲基丙烯酸甲酯 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物质的量比 流变行为 无外加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流变行为在三元乙丙橡胶/硅橡胶共混物形态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大鹏 王灿 +2 位作者 熊其鹏 罗权焜 吴叔青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利用开放式炼胶机制备了三元乙丙橡胶(EPDM)与硅橡胶(SR)混炼胶和单相硫化硅橡胶(v-SR)的共混胶,通过流变行为研究了组成比例、界面交联作用等对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两相剥离强度对形态结构的研究结果进行了... 利用开放式炼胶机制备了三元乙丙橡胶(EPDM)与硅橡胶(SR)混炼胶和单相硫化硅橡胶(v-SR)的共混胶,通过流变行为研究了组成比例、界面交联作用等对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两相剥离强度对形态结构的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动态流变行为成功预测了高黏度聚合物复合体系的形态结构。共混物中EPDM的用量在30~70份(质量,下同)时,EPDM/SR混炼胶的形态呈双相连续结构。用超过1份的过氧化物交联剂对EPDM用量为70份的EPDM/SR混炼胶中的SR进行单相交联,v-SR的连续结构发生了融合,转变成颗粒状结构,且颗粒结构的相畴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而高剂量的交联剂可以使两相形成共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硅橡胶 共混物 动态流变行为 形态结构 界面交联作用 界面相容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浆纤维素/质子型离子液体溶液的流变行为
7
作者 马凯 邓璐璐 +2 位作者 王学琳 石国民 邹光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8,共9页
为实现棉浆纤维素的绿色、高效溶解,促进其高值化利用,以质子型离子液体([DBNH][Lev])为溶剂,制备了5种不同质量分数的纤维素/[DBNH][Lev]溶液;借助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机制,测定了纤维素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 为实现棉浆纤维素的绿色、高效溶解,促进其高值化利用,以质子型离子液体([DBNH][Lev])为溶剂,制备了5种不同质量分数的纤维素/[DBNH][Lev]溶液;借助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机制,测定了纤维素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态和动态流变行为,讨论了纤维素含量、温度和剪切速率等对均相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纤维素/[DBNH][Lev]溶液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对温度具有敏感性,且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此外,该溶液在高频率下出现凝胶点,存在黏性流动为主的类液态向弹性形变为主的类固态转变,且温度越高转变点越向低频区移动,这为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流变响应提供理论基础,并对后续的纤维素加工工艺(如涂层、纺丝)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浆纤维素 质子型离子液体 溶解 流变行为 Cox-Merz定律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砖细骨料形态对混凝土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党钧陶 刘耘池 +2 位作者 肖建庄 李风兰 杨金龙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9-636,共8页
评价了再生砖细骨料(RFCB)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形态,研究了RFCB颗粒级配和初始饱水度对混凝土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天然河砂,RFCB几何形状不规则且形状参数较低,表面形态呈凹陷凸起状且粗糙度较大;RFCB复杂的物理特性导... 评价了再生砖细骨料(RFCB)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形态,研究了RFCB颗粒级配和初始饱水度对混凝土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天然河砂,RFCB几何形状不规则且形状参数较低,表面形态呈凹陷凸起状且粗糙度较大;RFCB复杂的物理特性导致新拌混凝土的屈服应力与塑性黏度增大,劈裂抗拉强度有所提高且对抗压强度无较大不利影响;适当降低RFCB的最小粒径和初始饱水度,虽会使混凝土的流变性能变差,但有助于在混凝土中形成以再生砖细骨料为软核、界面为硬壳的结构,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砖细骨料 再生混凝土 几何形状 表面形态 流变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聚氨酯导热胶的动态流变行为与性能
9
作者 王志凯 朱友志 +1 位作者 朱芸 王贵友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1-490,共10页
制备了不同氧化铝载荷(w(Al_(2)O_(3)))和粒径的氧化铝/蓖麻油(Al_(2)O_(3)/Castor oil)悬浮液、氧化铝/聚氨酯(Al_(2)O_(3)/PU)预聚体悬浮液和氧化铝/聚氨酯(Al_(2)O_(3)/PU)导热胶。对两种悬浮液动态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两相模... 制备了不同氧化铝载荷(w(Al_(2)O_(3)))和粒径的氧化铝/蓖麻油(Al_(2)O_(3)/Castor oil)悬浮液、氧化铝/聚氨酯(Al_(2)O_(3)/PU)预聚体悬浮液和氧化铝/聚氨酯(Al_(2)O_(3)/PU)导热胶。对两种悬浮液动态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两相模型对线性黏弹数据进行拟合和定量分析;同时考察了Al_(2)O_(3)载荷和粒径变化对导热胶搭接剪切强度和导热性能的影响,探究了流变性能-结构-性能三者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当Al_(2)O_(3)载荷为80%以上时,悬浮液的储能模量(G′)-频率(ω)曲线出现第二平台区,对应逾渗网络的形成;应变放大因子和黏弹贡献因子均随Al_(2)O_(3)体积分数(φ)的增加而增大,凝胶点随φ增加向低频区移动;固定Al_(2)O_(3)载荷为80%,Al_(2)O_(3)粒径越小对悬浮液的黏弹性贡献越大。当Al_(2)O_(3)粒径为70μm、载荷为80%时,Al_(2)O_(3)/PU导热胶对铝合金和不锈钢的搭接剪切强度分别达到了21.38、25.85 MPa,热导率最高为1.38 W/(m·K),这与Al_(2)O_(3)-PU相界面的减小和导热逾渗网络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氧化铝 动态流变行为 两相模型 搭接剪切强度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流延模入口段结构调整及流变行为分析
10
作者 吴梦 王玉峰 +1 位作者 闫普选 王梦沂 《模具工业》 2024年第8期64-66,共3页
针对传统圆管流延模不利于歧管均匀分流浆料而导致薄膜产生不良的问题,提出鱼尾式分流结构,通过使用Simdroid三维仿真设计软件对不同结构的流延模入口段进行流体仿真分析,对比其挤出速率及云图。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溶剂流延模中浆料在进... 针对传统圆管流延模不利于歧管均匀分流浆料而导致薄膜产生不良的问题,提出鱼尾式分流结构,通过使用Simdroid三维仿真设计软件对不同结构的流延模入口段进行流体仿真分析,对比其挤出速率及云图。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溶剂流延模中浆料在进入定型段前,其平均挤出速率偏差高达166.1%,而调整鱼尾式分流锥的结构和位置,其平均挤出速率偏差降低至19.2%,使得浆料经鱼尾式分流锥挤压后形成厚度均匀,致密性良好的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模 结构 数值分析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56铝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和本构模型
11
作者 李林 冯柯茹 何成奎 《锻压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4-232,共9页
为研究5456铝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及本构关系,首先在温度为573~773 K和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条件下进行了等温热压缩试验,获取了材料的流变曲线。然后,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带应变补偿的Arrhenius(AH)、Hensel-Spittel(HS)和人工神... 为研究5456铝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及本构关系,首先在温度为573~773 K和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条件下进行了等温热压缩试验,获取了材料的流变曲线。然后,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带应变补偿的Arrhenius(AH)、Hensel-Spittel(HS)和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最后,针对现有模型的不足,基于对数应力、温度、对数温度、对数应变速率和二次对数应变速率等参数的线性组合,提出了一种新本构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加,5456铝合金的应力呈现出先迅速增加,再缓慢下降,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佳,其次是新模型,然后是AH模型和HS模型;新模型具有简洁的参数形式和良好的可解释性,适用于较高精度要求的数值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456铝合金 高温流变行为 神经网络 预测精度 本构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溶剂对聚乙烯醇溶液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黎园 张素眉 陈金耀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分别以水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采用旋转流变仪测试了不同聚乙烯醇(PVA)含量的PVA水溶液和PVA/DMSO溶液体系的流变行为,研究了PVA含量、温度及溶剂对高聚合度、高醇解度PVA溶液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PV... 分别以水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采用旋转流变仪测试了不同聚乙烯醇(PVA)含量的PVA水溶液和PVA/DMSO溶液体系的流变行为,研究了PVA含量、温度及溶剂对高聚合度、高醇解度PVA溶液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PVA水溶液和PVA/DMSO溶液的表观黏度(ηa)下降,呈现假塑性流体的行为;随着PVA含量的增加,PVA水溶液和PVA/DMSO溶液的ηa急剧增加,体系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也随之增大,两种溶液体系的黏弹性行为增强;与PVA水溶液体系相比,PVA在DMSO中的溶解度更高,PVA分子流体力学体积更大;在相同的PVA含量下,PVA/DMSO溶液体系的ηa、G′和G″均高于PVA水溶液体系;升高温度可促使PVA链段运动能力增强,抵消一部分剪切作用对PVA溶液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二甲基亚砜 溶液体系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分改性沥青的化学特性和流变行为研究
13
作者 王强 张云霞 +2 位作者 张震 曹亚东 牛晓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30-235,共6页
为探究高含量油分在基质沥青内的降黏降温效果及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环烷基和芳香基油分对沥青改性,对其化学特性、高温、低温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油分加入沥青后转变为沥青组分,但并非单一组分呈现出线... 为探究高含量油分在基质沥青内的降黏降温效果及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环烷基和芳香基油分对沥青改性,对其化学特性、高温、低温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油分加入沥青后转变为沥青组分,但并非单一组分呈现出线性增加。化学成分上均无新的特征官能团出现,分子量变化受沥青组分转变程度的影响。沥青的数均分子量减小,而重均分子量受油分种类的影响。随着油分掺量增加,改性沥青具有优异降黏降温效果、同时改善了疲劳性能和低温性能,高温性能略有损伤。环烷基油分对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的改善效果略逊色于芳香基油分,但抗老化性能、抵抗应变敏感性和耐疲劳性能优于芳香基油分。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油分的添加使得沥青组分与改性沥青性能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油分 改性机理 流变行为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分性质对电极浆料流变行为及成型的影响
14
作者 明皓 关银燕 +3 位作者 高瑛俊 刘诗月 高维春 梁吉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107,共8页
以聚合物溶液为分散剂、活性粒子为填充剂配制浆料,应用涂覆法制备电容去离子电极是常用方式。聚合物和粒子等组分对涂层微观结构有不同贡献,电极可呈现强度和性能差异。讨论涂覆成型过程中组分间相互作用有助于结构机制的识别。流变学... 以聚合物溶液为分散剂、活性粒子为填充剂配制浆料,应用涂覆法制备电容去离子电极是常用方式。聚合物和粒子等组分对涂层微观结构有不同贡献,电极可呈现强度和性能差异。讨论涂覆成型过程中组分间相互作用有助于结构机制的识别。流变学可通过宏观流动现象研究浆料内部微观相互作用。文中选用不同链长聚合物和不同粒径填充粒子制备浆料,通过流变分析讨论了剪切条件下组分性质对涂覆成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长链聚合物分子缠结贡献了基体黏度和柔性网络,加工窗口内可容纳更多粒子;短链分子则通过桥接絮凝与粒子形成物理交联网络,相互作用力弱时结构不稳定。微米粒子对调控流变行为和成型更有利,而纳米尺度下发生类凝胶行为逾渗阈值较低,易导致脆性涂层。基于此,提出了涂层电极浆料组分和成型条件选择的流变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去离子 涂层电极 涂覆 流变行为 缠结 桥接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形状对TPEE流变行为的影响
15
作者 孙刚伟 李尚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95,共7页
不同形状填料对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复合材料产生不同的的流变响应。为了研究填料形状对TPEE的流变响应,本研究对TPEE分别填充球状重质碳酸钙(CaCO_(3))和片层滑石粉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填料形状的TPEE复合材料,并用毛细管剪切流变方... 不同形状填料对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复合材料产生不同的的流变响应。为了研究填料形状对TPEE的流变响应,本研究对TPEE分别填充球状重质碳酸钙(CaCO_(3))和片层滑石粉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填料形状的TPEE复合材料,并用毛细管剪切流变方法研究了填料形状对TPEE剪切流变、圆形流道流动行为与挤出胀大等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填充球状重质CaCO_(3),片层滑石粉填充TPEE的复合体系剪切应力(或剪切黏度)更大,幂律指数(n)更小,假塑性非牛顿流体特征更明显,壁面滑移速率与在流道中的熔体流动速率更大,“柱塞流”流动行为更明显,熔体表观黏流活化能(E_(a))与挤出胀大比更小;球状重质CaCO_(3)/TPEE和片层滑石粉/TPEE复合材料的E_(a)均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酯弹性体 填料形状 流变行为 黏弹活化能 挤出胀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A70铝合金平面应变压缩的流变行为与微观组织
16
作者 张秋锦 曹海龙 +5 位作者 田宇兴 张玉春 王燕 梁瑞栋 杨森淋 王鹏卫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42-48,共7页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2A70铝合金进行平面应变压缩试验,研究了合金平面应变压缩的流变行为与微观组织演变,变形温度为350~500℃,应变速率为0.01~1 s^(-1),变形量为65%。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升高,随着应变...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2A70铝合金进行平面应变压缩试验,研究了合金平面应变压缩的流变行为与微观组织演变,变形温度为350~500℃,应变速率为0.01~1 s^(-1),变形量为65%。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升高,随着应变速率的减小而降低。建立了2A70铝合金的本构方程,以描述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流变应力之间的关系。Z值可描述动态再结晶程度,动态再结晶程度随着Z值的增大而减少,低温高速的条件下动态再结晶程度较弱。变形组织中含有Brass、Goss和Cube等织构。通过改变合金的热加工工艺可以调控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70铝合金 平面应压缩 本构方程 流变行为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亚共析钢温变形过程中流变行为及组织演变规律研究
17
作者 张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175-0178,共4页
随着现代铁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对列车亚共析钢温变形过程中流变行为及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日益引起行业专家的关注。亚共析钢是铁路车辆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温变形过程中的流变行为和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保障列车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铁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对列车亚共析钢温变形过程中流变行为及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日益引起行业专家的关注。亚共析钢是铁路车辆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温变形过程中的流变行为和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保障列车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温变形过程中的流变行为和组织演变规律,可以揭示亚共析钢的力学性能、塑性变形规律和组织演变机制,为优化亚共析钢的热处理工艺和制造工艺提供科学依据。这将有助于提高列车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推动铁路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亚共析钢 形过程 流变行为 组织演 规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对SSBR/SiO_2混炼胶体系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周明 宋义虎 +3 位作者 孙晋 何力 谭红 郑强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研究了高填充白炭黑(SiO2)补强溶液聚合丁苯橡胶(SSBR)混炼胶体系的动态流变特性,分别考察了在2个混炼温度(120℃、160℃)下添加3种不同偶联剂(TESPT、TESPD、NXT)对其体系中SiO2粒子表面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较低混炼温度下添加偶联... 研究了高填充白炭黑(SiO2)补强溶液聚合丁苯橡胶(SSBR)混炼胶体系的动态流变特性,分别考察了在2个混炼温度(120℃、160℃)下添加3种不同偶联剂(TESPT、TESPD、NXT)对其体系中SiO2粒子表面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较低混炼温度下添加偶联剂,不利于SiO2粒子表面改性.在较高混炼温度下,偶联剂TESPT、PESPD、NXT均对SiO2粒子表面有改性效果,但同时引起混炼胶不同程度的焦烧,其中以TESPT最明显.随SiO2粒子表面改性程度的提高,出现“Payne效应”的临界应变(γc)值以及低频率(ω)区域lgG′-lgω曲线的斜率值均增大,反映出偶联剂对SiO2与SSBR相互作用的促进以及SiO2粒子分散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聚合丁苯橡胶 白炭黑 硅烷偶联剂 表面改性 动态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填充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动态流变行为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李文春 沈烈 +2 位作者 孙晋 郑强 章明秋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9-273,共5页
对多壁碳纳米管/高密度聚乙烯(MWNTs/HDPE)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动态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复数粘度η^*随MWNTs含量φ的增大而增大.当φ〉3wt%时,η^*发生突变,在低ω区域表现为非牛顿流体行为,出现强烈的剪切... 对多壁碳纳米管/高密度聚乙烯(MWNTs/HDPE)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动态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复数粘度η^*随MWNTs含量φ的增大而增大.当φ〉3wt%时,η^*发生突变,在低ω区域表现为非牛顿流体行为,出现强烈的剪切变稀现象.将其称为流变渗流现象,对应的填料含量即渗流阈值φc.在动态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与频率(ω)关系曲线上,随φ增加出现“第二平台”,第二平台的出现表明MWNTs与MWNTs之间、MWNTs与聚合物之间存在相互缠结形成网络的结构.同时发现,在tanδ—ω曲线上的低ω区出现凹谷.认为这是由于MWNTs长链结构在低ω时伸长/收缩,MWNTs与MWNTs相互接触形成了次级网络造成的.经过不同时间热处理后的ω扫描以及动态间扫描的结果证实了这种结构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流变渗流阈值与电渗流阈值相一致(均在3%~5%之间),动态流变行为与导电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高密度聚乙烯 导电性 动态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反转技术制备环氧树脂水基体系——相反转过程的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杨振忠 许元泽 +1 位作者 赵得禄 徐懋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8-82,共5页
对高乳化剂浓度下的相反转发展过程的流变行为进行了应力扫描、动态频率扫描实验表征.结果表明,乳化剂浓度较高时,体系发生完全相反转;体系在相反转点前为W/O结构,其粘度几乎不随剪切应力的改变而改变,表现为牛顿流体行为;体... 对高乳化剂浓度下的相反转发展过程的流变行为进行了应力扫描、动态频率扫描实验表征.结果表明,乳化剂浓度较高时,体系发生完全相反转;体系在相反转点前为W/O结构,其粘度几乎不随剪切应力的改变而改变,表现为牛顿流体行为;体系在相反转点后为O/W结构,具有很高的粘弹性,并且在较高剪切应力下表现为典型的假塑性.这是由于高分子水基微粒间通过其表面覆盖的表面活性剂与水形成氢键而产生了一种静态结构,此结构在较高剪切应力作用下破坏而导致假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相反转 流变行为 相反转 环氧树脂 水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