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样本中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的结果分析
1
作者 陈国丽 《科技与健康》 2025年第1期97-100,共4页
针对诺如病毒在不同样本中的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与探讨。采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贵阳市花溪区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的肛拭子、粪便、呕吐物、环境涂抹物及食品样本,对现场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收集,采用双重荧光PCR法定性检测诺如病毒,分... 针对诺如病毒在不同样本中的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与探讨。采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贵阳市花溪区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的肛拭子、粪便、呕吐物、环境涂抹物及食品样本,对现场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收集,采用双重荧光PCR法定性检测诺如病毒,分析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1月—2023年12月,共报道22起诺如病毒感染事件。在送检的383例疑似诺如病毒感染样本中,阳性样本86例,总阳性率为22.45%。在发生地点中,幼儿园以50.00%的占比位列第一。在送检的383例样本中,检出阳性样本86例,其中呕吐物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46.15%;在86例阳性样本中,肛拭子以73.26%的占比位列第一。研究发现,贵阳市花溪区在2021年1月—2023年12月出现的诺如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学校,幼儿园占比最大,其次为小学。为有效减少诺如病毒感染事件,快速明确致病因子并采取应对方案,应进一步加强对诺如病毒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阳性 双重荧光PCR法定性 感染性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检出率的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琛 文铖熹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6期145-146,共2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医疗、经济负担。尽早确诊新冠肺炎感染者及无症状感染者是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爆发的重要手段。作为精准医疗技术的代表,核...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医疗、经济负担。尽早确诊新冠肺炎感染者及无症状感染者是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爆发的重要手段。作为精准医疗技术的代表,核酸检测具有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高等优点,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诊疗、防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进行核酸检测存在一定的漏诊情况。本文从核酸检测前、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新型冠状病毒自身的特性等方面着手,综合分析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检出率的因素,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 阳性 影响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庚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出率及其近期变化
3
作者 胡长征 李刚 《新医学》 2000年第9期536-536,共1页
目的:了解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GV)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的流行状况及其近期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 582例 HBsAg 阳性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抗-HGV检测,抗-HGV 阳性者在 3个月后再次检... 目的:了解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GV)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的流行状况及其近期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 582例 HBsAg 阳性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抗-HGV检测,抗-HGV 阳性者在 3个月后再次检测抗-HGV,以观察抗-HGV的近期转归情况。结果: 582例 HbsAg阳性者中抗-HGV 阳性 46例,阳性率为7.9%,46例中5例在3个月后抗-HGV转为阴性,阴转率为11%。结论:HBsAg阳性者比普通人群有较高的抗-HGV检出率,部分病人抗-HGV在短期内可发生阴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阳性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和血清学指标结合,多类型标本联检,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检出率 被引量:18
4
作者 鲁彦 居军 李德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9期1161-1163,1165,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传染性极强,主要经飞沫和接触传播,不排除通过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COVID-19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ARS-CoV-2核酸...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传染性极强,主要经飞沫和接触传播,不排除通过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COVID-19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ARS-CoV-2核酸是目前确诊COVID-19的重要方法,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是否能出院和解除隔离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标本和不同品牌试剂的核酸检测结果不完全一致。血清学检测SARS-CoV-2阳性率比较高,将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结合,可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多种生物样本核酸检测的检出率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罗胜和 陈美霞 +4 位作者 刘传勇 杨艳芳 莫凤秋 杨智娟 陈秋红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5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多种生物样本的核酸检测检出率,为临床提供高检出率的生物样本选择,减少假阴性的发生。方法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8日~2020年11月28日收治的17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每日采...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多种生物样本的核酸检测检出率,为临床提供高检出率的生物样本选择,减少假阴性的发生。方法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8日~2020年11月28日收治的17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每日采集3~4种不同生物样本送检,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技术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对各类生物样本在不同类型患者不同病程阶段的核酸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例确诊患者各类生物样本多次核酸检测,咽拭子、鼻拭子及鼻咽拭子均检出17例,检出率100%,尿液未检出阳性病例,肛拭子检出3例,检出率为17.65%。17例确诊患者中,根据临床症状分类,普通型12例,重型4例,重型合并消化道症状1例。普通型患者咽拭子阳性率为50.00%,鼻拭子阳性率为40.80%,鼻咽拭子阳性率为52.31%,肛拭子阳性率为0.75%;重型患者咽拭子阳性率为68.60%,鼻拭子阳性率为50.62%,鼻咽拭子阳性率为66.22%,肛拭子阳性率为1.22%;重型合并消化道症状患者咽拭子阳性率为80.00%,鼻拭子阳性率为58.82%,鼻咽拭子阳性率为77.27%,肛拭子阳性率为94.44%。根据病程不同阶段核酸检测结果,发病期咽拭子阳性率为84.24%,鼻拭子阳性率为63.03%,鼻咽拭子阳性率为83.33%,肛拭子阳性率为18.52%;恢复期咽拭子阳性率为17.53%,鼻拭子阳性率为10.67%,鼻咽拭子阳性率为17.07%,肛拭子阳性率为6.74%。结论通过多次核酸检测咽拭子、鼻拭子和鼻咽拭子均能100%检出确诊病例,尿液未能检出阳性病例,不能作为取材选择,呼吸道症状确诊患者肛拭子检出率低,容易漏诊,但合并消化道症状确诊患者肛拭子阳性率高,疑似患者合并消化道症状时应同时采集肛拭子及呼吸道标本送检提高检出率。确诊患者咽拭子及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鼻拭子,建议采集咽拭子及鼻咽拭子作为常规送检样本。确诊患者各类生物样本发病期核酸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恢复期,提示检出率与病毒载量相关,对疑似患者潜伏期和确诊患者恢复期应采集多部位多次送检,减少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生物样本 RT-PCR 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检验用于麻疹病毒检验中对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6
作者 王育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279-282,共4页
分析PCR检验应用在麻疹病毒检验过程中对其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麻疹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最终临床诊断确诊,并在入院时采集血液标本和咽拭子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荧光... 分析PCR检验应用在麻疹病毒检验过程中对其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麻疹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最终临床诊断确诊,并在入院时采集血液标本和咽拭子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荧光PCR法两种方法分别进行检测,回顾患者通过不同方法获得的检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麻疹病毒检出阳性率。同时,按照患者的采样时间进行分组,分为出疹后4d内、出疹后4-7d、出疹后7d以上等三组,比较不同采样时间获得的标本在不同检测方法下对麻疹病毒的检出情况,分析采样时间与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麻疹患者经不同方法检测后,可见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7.69%(90/156)、74.36%(116/156),有实时荧光PCR法显著高于前者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患者采样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则在发病后4d内采样的患者80例,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0.00%(48/80)、80.00%(64/80),有后者显著高于前者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后4-7d之间采样的患者62例,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6.45%(35/62)、69.35%(43/62),发病后7d以上采样患者14例,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0%(7/14)、64.29%(9/14),虽然也有后者高于前者的情况,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R技术应用于麻疹病毒检验的优势十分显著,病毒的阳性检出率高,特别是出诊时间在4d以内的患者,阳性检出率更高,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患者的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麻疹病毒 阳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足口病密切接触儿童预防用药后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海英 王明月 +4 位作者 王进 张全发 徐曼曼 吴金勇 宋惠霄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FMD)密切接触儿童预防用药后病原体阳性检出率的变化,为HFMD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HFMD密切接触儿童1 106例分为预防1组(用中药)、预防2组(用中药加干扰素)、预防3组(用干扰素)、对照组(空白对照),统计各组HFM...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FMD)密切接触儿童预防用药后病原体阳性检出率的变化,为HFMD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HFMD密切接触儿童1 106例分为预防1组(用中药)、预防2组(用中药加干扰素)、预防3组(用干扰素)、对照组(空白对照),统计各组HFMD发病率,并从中随机抽取282例儿童采集大便标本,进行EV71和CoxA16病毒PCR检测。结果:(1)发病率各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预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间、各组内发病与未发病儿童大便标本EV71和CoxA16病毒PCR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用药能显著降低HFMD发病率,但不能降低EV71和CoxA16病毒PCR总阳性检出率,其原因可能与投药剂量或其他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密切接触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ELISA法检测分析龋齿补牙患者血清HBV、HCV、HDV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
8
作者 李金星 朱国雄 常健 《天津医药》 CAS 1996年第6期375-376,共2页
输血和血制品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传播的主要途径。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龋齿补牙者肝炎病毒检出率较高。本文对387例龋齿补牙者进行了HBV、HCV、HDV标志物检测,并以415例查体者为对照,探讨牙... 输血和血制品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传播的主要途径。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龋齿补牙者肝炎病毒检出率较高。本文对387例龋齿补牙者进行了HBV、HCV、HDV标志物检测,并以415例查体者为对照,探讨牙钻在补牙过程中传播肝炎病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补牙 肝炎病毒 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某医院近一年内儿童EB病毒检出率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雪莹 张译如 +5 位作者 李慧玲 赵玉德 王淑英 邬剑 苏晓曼 张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某医院2018-10~2019-09这一年内儿童EB病毒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0~2019-09在我院接受EB病毒检测的剔除同一患者的非重复6994名儿童患者的EB病毒检测结果,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儿童的病毒检出情...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某医院2018-10~2019-09这一年内儿童EB病毒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0~2019-09在我院接受EB病毒检测的剔除同一患者的非重复6994名儿童患者的EB病毒检测结果,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儿童的病毒检出情况并且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2018-10~2019-09进行EB病毒检测的人数为6994例,其中男生3786例,阳性数为532例,检出率为14.05%;女生3208例,阳性数为430例,检出率为13.40%。EB病毒阳性的男女构成比分别为55.30%和44.70%,男生阳性比例高于女生。检测EB病毒阳性的儿童以≤4岁这个年龄段为主,其次是5~8岁。检测的EB病毒的核酸载量也有所不同,分为以下几个区间:≤5000,占47.40%;5000~10000,占19.75%;10000~50000,占22.04%;50000~100000,占5.72%以及>100000,占5.09%。EB病毒的检出率存在季节差异,春季的检出率为12.44%(279/2243);夏季的检出率为14.96%(219/1464);秋季的检出率为15.68%(220/1403)以及冬季的检出率为12.95%(244/1884)。结论:EB病毒的感染情况男女存在一定差异,我院EB病毒的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主要以≤4岁这个年龄段为主,说明儿童的年龄越小,机体免疫功能低下,EB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越大。病毒的核酸载量以≤5000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病毒核酸载量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检测技术在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筛查中的应用
10
作者 姚秀霞 曾琼 周美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70-0073,共4页
研究核酸检测技术的实施价值,分析该措施在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筛查中的效果,进而为后续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为梧州市中心血站检验科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筛查者,样本数量为15300例,选取时间为2023年01月-... 研究核酸检测技术的实施价值,分析该措施在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筛查中的效果,进而为后续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为梧州市中心血站检验科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筛查者,样本数量为15300例,选取时间为2023年01月-2023年03月,分别进行核酸检测(N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数据均纳入SPSS26.0系统,分析上述措施在疾病筛查中的价值。结果 15300例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筛查者中,NAT阳性16例,ELISA阳性为2例;结果显示NAT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P<0.05)。结论 NAT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保障输血安全、预防控制输血传染病的传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乙型肝炎病毒筛查 核酸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瘤性病毒DNA尿液检出率与HIV感染的关系
11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5年第2期12-12,共1页
据医学空间网1月6日报道(原载J Clin Virol,April 1,2004;29(4):224—9),大多数人在幼儿期就已感染了BK及UC这两种多瘤性病毒,一旦感染,上述病毒就会持续存在于泌尿系统中。在出现免疫缺陷时又会重新活跃起来。HIV感染是否会对BK... 据医学空间网1月6日报道(原载J Clin Virol,April 1,2004;29(4):224—9),大多数人在幼儿期就已感染了BK及UC这两种多瘤性病毒,一旦感染,上述病毒就会持续存在于泌尿系统中。在出现免疫缺陷时又会重新活跃起来。HIV感染是否会对BK、JC病毒的生长产生影响一直比较引人瞩目。科研人员对HIV抗体阳性患者、其抗体阴性的配偶及对照者发生B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性病 BK 病毒DNA 尿液 HIV抗体阳性 生长 发生 配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扩增检查可提高急性HIV感染病例的检出率
12
作者 陆向锋 《国外医学情报》 2005年第12期35-35,共1页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在标准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查基础上增加HIV核酸扩增检查以检出有病毒血症但抗体阴性的急性HIV感染病例。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核酸扩增 感染病例 抗体阴性 病毒血症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荧光RT⁃PCR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不同标本 类型核酸检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刚 李超 +4 位作者 郑国栋 柳洪涛 周荣荣 王洪涛 王刚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4期406-409,41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标本类型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中的阳性检出率,为疫情的防控提供指导与建议。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集的2258例疑似SARS⁃CoV⁃2感染患者口咽拭子、鼻咽拭子、痰液标本及粪便标本共3284人份,采用... 目的探讨不同标本类型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中的阳性检出率,为疫情的防控提供指导与建议。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集的2258例疑似SARS⁃CoV⁃2感染患者口咽拭子、鼻咽拭子、痰液标本及粪便标本共3284人份,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PCR扩增,SPSS 19.0软件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3284人份样本中共检出阳性样本79人份,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性别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同时检测一种样本类型与两种样本类型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增加样本类型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不同样本类型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口咽拭子阳性检出率最低,鼻咽拭子、痰液标本相对口咽拭子较高,而粪便标本阳性检出率最高(本组粪便的样本量较小)。而同一疑似感染者、同一时间不同标本类型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荧光RT⁃PCR法针对不同样本类型阳性检出率有差异,可为实验室检测中样本的选择及更好的防控疫情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RT⁃PCR 阳性 新型冠状病毒 咽拭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肝血清HCVRNA和抗-HCV检出率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羌韧 《交通医学》 2003年第6期640-640,642,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血清丙肝病毒核酸 (HCVRNA)、丙肝病毒抗体 (抗 -HCV)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 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同时进行了HCVRNA、抗 -HCV与肝功能检测。结果 :抗 -HCV、HCVRNA阳性率分别为 78.1%和 60 .4% ,抗 -HCV...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血清丙肝病毒核酸 (HCVRNA)、丙肝病毒抗体 (抗 -HCV)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 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同时进行了HCVRNA、抗 -HCV与肝功能检测。结果 :抗 -HCV、HCVRNA阳性率分别为 78.1%和 60 .4% ,抗 -HCV与HCVRNA检测的总阳性率为 86.5 %。ALT≥ 3 0 0IU/L、BI≥ 85 μmol/L的病人 ,HCVRNA与抗 -HCV的阳性检出率较ALT <3 0 0IU、BI<85 .5 μmol/L的病人明显增高 (P <0 .0 1)。 结论 :肝功能损害严重者抗 -HCV和HCVRNA阳性检出率高 ,说明HCV在体内复制 ,对肝功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伤 ;重复检测抗 -HCV和HCVR NA可提高慢性丙型肝炎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血清 丙肝病毒核酸 抗—HCV 肝功能损害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检测淋病奈瑟氏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人乳头瘤病毒的核酸
15
作者 薛平 郭中华 +1 位作者 李梅 黄明金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9年第4期203-203,共1页
1997-01~1998-07我院门诊对1435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尿道及阴道分泌物和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液用PCR检测淋病奈瑟氏菌(NGH)、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及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等四种病原体的核酸,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①... 1997-01~1998-07我院门诊对1435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尿道及阴道分泌物和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液用PCR检测淋病奈瑟氏菌(NGH)、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及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等四种病原体的核酸,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①研究对象:本组1435例病人为我院皮肤科、妇产科和泌尿外科就诊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病例,其中男性427例,女性1008例。②标本采集:用加有无菌生理盐水之无菌有盖塑料离心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淋病奈瑟氏菌 沙眼衣原体 PCR 支原体 阳性 泌尿生殖系统 慢性前列腺炎 阴道分泌物 妇产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分析(多管同测)法检测低浓度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16
作者 雷震 斯志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9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探讨批分析(多管同测)法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细胞保存液将SARS-CoV-2全基因组假病毒质控品阶梯稀释形成S1(1∶10)、S2(1∶20)、S3(1∶40)、S4(1∶80)、S5(1∶160)、S6(1∶... 目的探讨批分析(多管同测)法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细胞保存液将SARS-CoV-2全基因组假病毒质控品阶梯稀释形成S1(1∶10)、S2(1∶20)、S3(1∶40)、S4(1∶80)、S5(1∶160)、S6(1∶320)、S7(1∶640)系列梯度浓度样本盘,用SARS-CoV-2核酸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检测样本盘样本,每批各浓度平行检测6管,共检测6批次。结果ORF1ab单管阳性检出率与批分析阳性检出率分别为S1(50.00%/100.00%)、S2(47.22%/100.00%)、S3(16.67%/66.67%)、S4(13.89%/66.67%);N基因单管阳性检出率与批分析阳性检出率分别为S1(100.00%/100.00%)、S2(91.67%/100.00%)、S3(61.11%/100.00%)、S4(30.56%/83.33%)、S5(27.78%/100.00%)、S6(11.11%/50.00%)、S7(5.55%/33.33%)。结论批分析(多管同测)法可以提高低浓度核酸样本的阳性检出率,在临床有提高检测灵敏度需求时可以采用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分析法 多管同测 低浓度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健康狐狸、貉粪中检出犬冠状病毒的两种基因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光刚 陆承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5-308,共4页
取某养殖场健康狐狸 (6 1份 )、貉 (2 4份 )粪样 ,用套式PCR(RT-nPCR)方法检测犬冠状病毒 (CCV)并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 :狐狸粪样中有 4 3份 (70 . 5 % )为CCVⅡ型阳性 ,2 9份 (47. 5 % )为CCVⅠ型阳性 ,两型混合感染2 5份 ,占 4 1... 取某养殖场健康狐狸 (6 1份 )、貉 (2 4份 )粪样 ,用套式PCR(RT-nPCR)方法检测犬冠状病毒 (CCV)并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 :狐狸粪样中有 4 3份 (70 . 5 % )为CCVⅡ型阳性 ,2 9份 (47. 5 % )为CCVⅠ型阳性 ,两型混合感染2 5份 ,占 4 1 0 % ,两型总感染率为 77 .0 %。 2 4份貉粪样中 ,2 2份为CCVⅡ型阳性 (91 .7% ) ,其中 16份为CCVⅠ型、Ⅱ型混合感染 (6 6 . 7% )。分别取狐狸和貉粪样中CCVⅠ、Ⅱ型阳性PCR产物各 2份 (共 8份 )进行测序 ,均与CCV的M基因序列相符 ,证实PCR结果非假阳性。序列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 ,CCVⅠ型与源于意大利腹泻犬的CCVⅠ型 (AF5 0 2 5 83)同源性最高 (96 . 7%~ 98. 1% ) ;CCVⅠ、Ⅱ两种基因型同源性为 88. 3%~ 89. 7% ,在进化树中处于两个大的分支上 ;同为CCVⅡ型 ,狐狸源与貉源序列也存在多个位点差异。首次在貉粪中检出CCV ,证实在健康狐狸、貉群体中存在CCV流行 ,且CCVⅠ、Ⅱ型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冠状病毒 狐狸 健康 CCV 混合感染 基因型鉴定 PCR产物 基因序列 系统进化 同源性 Ⅱ型 粪样 Ⅰ型 养殖场 感染 阳性 分析表 意大利 进化树 腹泻 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检验与酶联免疫在检测血液病毒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赫英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年第10期73-75,共3页
近年来通过输血途径感染血液病毒如艾滋病(HIV)、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的患者逐年增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和影响。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血液病毒检测准确性差[1]。目前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液病毒较为普遍,但是... 近年来通过输血途径感染血液病毒如艾滋病(HIV)、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的患者逐年增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和影响。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血液病毒检测准确性差[1]。目前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液病毒较为普遍,但是这一检测方法有明显的局限性,受检测仪器和环境的影响较大。我院近年来主要采用核酸检验法(NAT)对血液病毒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较高,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 病毒 验法 测方法 血液 解剖学 酶联免疫法 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和血清学指标的检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寇存山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734-734,共1页
目的研究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诊断中血清学指标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研究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纳入且诊治的2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数据,均开展血清学指标... 目的研究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诊断中血清学指标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研究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纳入且诊治的2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数据,均开展血清学指标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检验,研究检验情况。结果 2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胆碱酯酶(3556.23±123.35)U/L、总胆汁酸(20.32±5.21)μmol/L、清蛋白(32.35±2.22)g/L、总胆红素(23.21±3.22)μmol/L,HBV-DNA检验阳性占比70.00%,HBeAg、HBsAg、抗-HBc的阳性标志物存在最高的阳性检出率,存在最低阳性检出率的是抗-HBc。结论血清中总胆红素、清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等指标水平可适当表达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的病情进展,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有利于了解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及判断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 验结果分析 血清学指标 感染患者 阳性 胆碱酯酶 总胆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效果研究
20
作者 杨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81-0084,共4页
分析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时实施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后的效果。方法 以2023年2月16日—2024年2月6日为研究时段,摘取我院检验科接诊的72例感染性疾病患儿,设为试验组,其中细菌感染患儿36例,病毒感染患儿36例,另选同一时间段... 分析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时实施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后的效果。方法 以2023年2月16日—2024年2月6日为研究时段,摘取我院检验科接诊的72例感染性疾病患儿,设为试验组,其中细菌感染患儿36例,病毒感染患儿36例,另选同一时间段进行检查的正常儿童72例,设为对照组,患者均需要采取血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检验,最终分析两相关数据。结果 ①试验组检测后的指标比对照组高(P<0.05)。②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相比,细菌组数据更高(P<0.05)。③两种检测联合使用阳性检出率更高,比单一检验更高,而只检验一种指标,阳性率低于连续检验(P<0.05)。④两种检验同时进行,准确率更高,单一检验准确率低(P<0.05)。结果 血常规WBC和CRP联合检验对小儿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阳性检出率和准确率均高于单一检验,结论 可为临床诊断所用,促进感染检测的准确率提升,值得长期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