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
1
作者 徐恩沛 孙先勇 +3 位作者 高荣玉 刘建东 李南 杨娟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的PCV并发sPED患者共13例(13眼),所有患眼术前接受过至少3次(每月1次)的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雷珠单抗)注射治疗,且治疗无效。检测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凹PED高度及宽度变化,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患眼BCVA较术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7,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CRT均较术前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80、-3.180、-3.110、-3.180,P=0.001、0.001、0.002、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PED高度和宽度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13眼平均接受过(4.15±1.40)次玻璃体内注药(雷珠单抗)治疗,治疗时间为(5.92±3.95)个月(相当于每6周注射1次)。术后随访6个月内13眼平均接受了(2.31±1.97)次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相当于每10周注射1次)。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CRT的降低量呈弱正相关(r=0.416,P=0.203);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PED高度和宽度的变化量无明显相关性(r=0.218、0.209,P=0.520、0.538)。术后1个月时,9眼出现PED复发或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后期配合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ED均改善。术后6个月时,3眼黄斑中心凹下PED完全消失,视网膜解剖完全复位,1眼黄斑区视网膜仍存在活动性渗出。13眼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全身及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PCV并发sPED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患者CRT和改善PED,减少PED长期存在对视网膜的损害,但对术后6个月时患者BCVA的提高无明显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抽液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芍汤治疗AMD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疗效机制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盛倩 亢泽峰 +1 位作者 庄曾渊 王潇潇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6年第1期67-69,共3页
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不伴有脉络膜新生血管)是老年性黄斑变性早中期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生关系密切。西医目前对此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柴芍汤是名老中医经验用方,能有效促进色素上皮下积液吸收,但... 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不伴有脉络膜新生血管)是老年性黄斑变性早中期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生关系密切。西医目前对此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柴芍汤是名老中医经验用方,能有效促进色素上皮下积液吸收,但其疗效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芍汤 疗效机制 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老年黄斑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影像学观察
3
作者 王炜 李星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2-432,共1页
关键词 特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影像学检查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4
作者 张国梅 《实用防盲技术》 2008年第3期38-38,F0004,共2页
患者男性,36岁。体检时发现右眼黄斑部有一囊状物。于2007年11月日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双眼裸眼视力均为1.5。双眼外眼正常,屈光问质透明。眼底检查:左眼眼底正常,右眼视盘正常,在黄斑颞侧2DD附近处可见为1/4DD大小的圆形隆... 患者男性,36岁。体检时发现右眼黄斑部有一囊状物。于2007年11月日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双眼裸眼视力均为1.5。双眼外眼正常,屈光问质透明。眼底检查:左眼眼底正常,右眼视盘正常,在黄斑颞侧2DD附近处可见为1/4DD大小的圆形隆起病灶,其边界划限,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光线不能通过隆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光彻照病灶呈黄红色,病灶周围无脱色素及色素增殖(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眼底检查 裸眼视力 眼部检查 黄斑部 眼视盘 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AMD伴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942-1944,共3页
目的:探讨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伴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erous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SPED)患者应用雷珠单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02/2016-02在我院治疗的渗出型AMD伴SPED患者60例60眼,给予玻璃体腔... 目的:探讨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伴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erous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SPED)患者应用雷珠单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02/2016-02在我院治疗的渗出型AMD伴SPED患者60例60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ranibizumab,IVR)治疗,检查患者治疗前后最佳视力矫正(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PED高度和容积、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 thickness,CFT)以及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结果:患者治疗后1、3、6mo BCVA分别为0.6±0.1、0.4±0.1和0.3±0.1,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1、3、6mo PED高度和容积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6mo患者PED高度和容积分别为240.02±35.10μm和0.310±0.120mm3;患者治疗后6mo CFT为290.02±33.10μm,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m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1、3、6mo房水VEGF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6mo患者房水VEGF为149.11±28.89pg/mL;治疗期间未发现有眼内炎、葡萄膜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IVR治疗渗出型AMD伴SPED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PED高度和容积以及房水VEGF浓度,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出型黄斑变 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雷珠单抗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眭红艺 孙永彪 郑振世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9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特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典型病例报道 眼科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多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所见 被引量:1
7
作者 Mike Sawa Fumi Gomi Seiyo Harino Nobuyuki Ohguro Masahito Ohji Yasuo Tano 郑邦和(译)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2005年第3期174-175,共2页
1例46岁男性,患双侧特发性多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s)7年余(图1),左眼患有大泡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纤维蛋白性渗出(图2A)。我们在黄斑区最大的PED边缘查出渗漏点(图3A),在荧光素血管造影中期广泛渗漏(图3B)代表由纤... 1例46岁男性,患双侧特发性多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s)7年余(图1),左眼患有大泡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纤维蛋白性渗出(图2A)。我们在黄斑区最大的PED边缘查出渗漏点(图3A),在荧光素血管造影中期广泛渗漏(图3B)代表由纤维蛋白渗出围绕的清亮间隙(图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脱离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视网膜 浆液 特发 多发 纤维蛋白渗出 荧光素血管造影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治疗以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层脱离为特征的新生血管性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8
作者 王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218-2222,共5页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以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层脱离(PED)为特征的新生血管性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100眼)慢性CS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对...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以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层脱离(PED)为特征的新生血管性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100眼)慢性CS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口服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注射雷珠单抗(3.51±0.88)次。两组患者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视力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CRT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CRT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扁平不规则PED最大高度、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以扁平不规则PED为特征的新生血管性慢性CSC疗效良好,但对扁平不规则PED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中心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 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黄斑部特发性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丁琴 宋艳萍 +2 位作者 陈中山 岳璠 邱金兰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03-304,共2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黄斑部特发性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特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光动力治疗 黄斑部 临床观察 光动力疗法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微小色素上皮脱离 被引量:6
10
作者 田蓓 魏文斌 +2 位作者 王光璐 杨丽红 汪东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9-682,685,共5页
目的应用共聚焦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HRA+频域OCT系统)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荧光素渗漏点,评估渗漏点频域OCT图像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CSC患者18例(21眼)接受HRA+... 目的应用共聚焦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HRA+频域OCT系统)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荧光素渗漏点,评估渗漏点频域OCT图像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CSC患者18例(21眼)接受HRA+频域OCT检查,其中男13例(13眼),女5例(8眼);年龄31~71岁,平均44.9岁,分析33处荧光素渗漏点的同步眼底血管造影及频域OCT图像。结果应用HRA中荧光素血管造影同步定位急性CSC12眼的14处荧光素渗漏点,频域OCT显示13处荧光素渗漏点(92.9%)伴有微小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光带异常改变,1处渗漏点可见较大PED(7.1%),其中3处渗漏点可见RPE光带断裂(21.4%)。在复发性CSC7处渗漏点中,频域OCT显示5处荧光素渗漏点显示PED(71.4%),较大的PED可以在其他2处荧光素渗漏点被观察到(28.6%);6处渗漏点可以看到RPE结节状突起(85.7%)。在慢性CSC6眼的12处荧光素渗漏点中,频域OCT显示7处渗漏点有微小PED,2处渗漏点可见中等程度的PED,而3处荧光素渗漏点可见高度隆起的PED(25.0%)。结论应用HRA+频域OCT系统可以对CSC的荧光素渗漏点进行准确定位,并对RPE层病理组织结构进行精确分析,大大提高了渗漏点处微小PED的检出率。研究发现微小PED、RPE形态学改变和RPE的断裂是CSC荧光素渗漏点中普遍存在的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渗漏 色素上皮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岁以上患者黄斑区视网膜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的相干光断层扫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婕 陆豪 +1 位作者 秦洁 徐翀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目的探讨50岁以上患者黄斑区视网膜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PED)的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8月50岁以上患者出现黄斑区浆液性 PED 的37例(50只眼)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经黄斑区 OCT 检测,观察其图像特征... 目的探讨50岁以上患者黄斑区视网膜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PED)的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8月50岁以上患者出现黄斑区浆液性 PED 的37例(50只眼)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经黄斑区 OCT 检测,观察其图像特征,并结合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部分病例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本文所选病例的 OCT 特征,将50岁以上患者出现黄斑区浆液性 PED 脱离分为3种:单纯性 PED 者14只眼(28%),玻璃膜疣样 PED 者26只眼(52%),合并神经上皮层脱离的 PED 者10只眼(20%)。单纯性 PED 见于部分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9只眼(18%)、特发性浆液性 PED 者5只眼(10%);玻璃膜疣样 PED 见于部分黄斑玻璃膜疣样病变26只眼(52%);合并神经上皮层脱离的 PED 见于部分复发性/迁延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6只眼(12%)、视网膜下血管病变病例4只眼(8%)。结论 50岁以上患者发生黄斑区浆液性 PED 可能是早期和基础性的老年性改变,其进一步的变化将导致脉络膜和视网膜的损害。OCT 能够发现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浆液性 PED,清晰地显示 PED 形态,准确地测量 PED 范围,简化随访过程,有利于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断层扫描 黄斑 浆液 色素上皮脱离 年龄相关黄斑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实验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PCNA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铁城 马志中 +2 位作者 刘百臣 王常观 张卯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32-833,共2页
研究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RPE)的增殖情况。利用微穿刺技术将 0 2 5 %Healon注入视网膜下腔造成视网膜脱离 ,并在不同时间 (术后 0 5、1、2、3、4、5、6、7、10、14、2 0、30、6 0天 )摘除眼... 研究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RPE)的增殖情况。利用微穿刺技术将 0 2 5 %Healon注入视网膜下腔造成视网膜脱离 ,并在不同时间 (术后 0 5、1、2、3、4、5、6、7、10、14、2 0、30、6 0天 )摘除眼球。采用免疫组化法 ,观察视网膜脱离后RPE细胞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的表达。光镜下确定PCNA染色阳性的RPE并量化增殖反应。结果显示 ,在上述相应各时间点 ,组织切片平均每 0 2 5mm视网膜有PCNA标记的RPE细胞数是 :脱离区分别为 0 0 5 5、0 4 4 4、0 86 1、1 972、3 139、5 833、6 0 2 8、4 917、3 333、2 195、1 0 83、0 195、0 0 5 6 ,非脱离区为 0 0 0 0~ 0 6 3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研究表明 ,神经视网膜与RPE细胞分离可诱导RPE细胞PC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实验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色素上皮 增殖细胞核抗原 接触抑制 穿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模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CD44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青 曾水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研究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模型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CD44的表达,及其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90只健康有色兔随机分为5组建立不同模型:Ⅰ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组,28只眼;Ⅱ组:孔源性视... 目的研究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模型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CD44的表达,及其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90只健康有色兔随机分为5组建立不同模型:Ⅰ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组,28只眼;Ⅱ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组,27只眼;Ⅲ组:单纯视网膜裂孔组,18只眼;Ⅳ组:玻璃体切除组,17只眼;Ⅴ组:空白对照组,90只眼。分别于手术后不同时间点(1、3、7、14、21、28d)摘取各组兔眼眼球,用酶消化和机械分离法分离RPE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荧光免疫法标记CD44,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RPE细胞膜上CD44的表达水平。结果Ⅰ组和Ⅱ组模型眼均发生视网膜脱离,Ⅲ组和Ⅳ组模型眼未发生视网膜脱离。Ⅰ、Ⅱ组中RPE细胞CD44的表达明显高于Ⅲ、Ⅳ、Ⅴ组,Ⅰ、Ⅱ组RPE细胞CD44表达水平在术后1d即增高,7d左右达到高峰,继而下降,Ⅰ、Ⅱ组与Ⅴ组RPE细胞CD44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Ⅲ、Ⅳ组与Ⅴ组RPE细胞CD4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RPE细胞CD44表达增强,RPE细胞CD44的表达变化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理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CD44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萎缩轨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娟娟 李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8-78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萎缩轨迹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6例(51眼)慢性中浆患者的视力、眼底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 目的探讨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萎缩轨迹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6例(51眼)慢性中浆患者的视力、眼底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征;;观察RPE细胞萎缩轨迹的特点及其与视力的关系。结果慢性中浆患者的眼底主要表现为视盘颞侧黄斑区附近不同程度的RPE色素紊乱、RPE萎缩区域大小及形态不一;;可见明显的朝向下方的RPE萎缩带。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RPE细胞萎缩表现为视网膜下不同形态的强荧光区域;;为RPE细胞萎缩所致的透见荧光。RPE细胞的萎缩轨迹外观呈不同形态并呈重力依赖性。视力较差的患者黄斑中心凹均位于RPE萎缩区内;;反之;;视力较好的患者黄斑中心凹均未累及。结论对于渗出较多、黄斑区长期处于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状态、渗出病变吸收缓慢甚至吸收不明显的患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防止病变进展过程中因渗出的浆液导致黄斑区RPE细胞不可逆性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萎缩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的短波长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图像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纯 周挺业 林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963-968,共6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眼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FIPED)的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SW-FAF)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NIR-FAF)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确诊伴有FI...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眼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FIPED)的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SW-FAF)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NIR-FAF)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确诊伴有FIPED的慢性或复发性CSCR 38例38眼。使用Spectralis HRA+OCT仪行SW-FAF、NIR-FAF等多模影像检查,分析FIPED的两种FAF图像特征。结果:38例慢性或复发性CSCR眼中有20眼存在血管化FIPED,18眼存在非血管化FIPED。血管化FIPED在SW-FAF上表现为点状弱自发荧光(AF,13例,占65%),混合状弱AF(4例,占20%),点状强弱混合AF(3例,占15%);非血管化FIPED在SW-FAF上表现为点状强弱混合AF(10例,占55.6%),点状弱AF(7例,占38.9%),混合状弱AF(1例,占5.6%)。血管化FIPED在NIR-FAF上表现为融合状伴点状弱AF(16例,占80%),斑片状强弱混合AF(4例,占20%);非血管化FIPED在NIR-FAF上表现为斑片状强弱混合AF(15例,占83.3%),斑片状弱AF(3例,占16.7%)。结论:慢性或复发性CSCR患者的血管化和非血管化FIPED具有特征性SW-FAF和NIR-FAF改变,能够指导治疗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 脉络膜新生血管 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 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二例湿性AMD患者抗VEGF治疗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樊小娟 朱姝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1,共2页
患者1,男,70岁,以左眼视力下降3个月为主诉就诊,既往体健,眼科查体: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右:0.8左:0.12,眼压:右13mmHg(1mmHg=0.133kPa)左12mmHg。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左眼底彩照、FFA、ICG... 患者1,男,70岁,以左眼视力下降3个月为主诉就诊,既往体健,眼科查体: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右:0.8左:0.12,眼压:右13mmHg(1mmHg=0.133kPa)左12mmHg。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左眼底彩照、FFA、ICGA及OCT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VEGF治疗 色素上皮脱离 患者 AMD 视网膜 湿 最佳矫正视力 视力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永淑 白彩霞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 研究实验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D)后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增殖的动态改变 ,以期寻找药物抑制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 2 4只有色家兔随机分为 1d、4d、1 4d及 2 8d 4组。一眼制备RD模型 ,另一眼为对照眼。各组按时间摘除眼球后... 目的 研究实验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D)后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增殖的动态改变 ,以期寻找药物抑制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 2 4只有色家兔随机分为 1d、4d、1 4d及 2 8d 4组。一眼制备RD模型 ,另一眼为对照眼。各组按时间摘除眼球后行视网膜光学显微镜观察 ,并用流式细胞仪 (FCM )对RPE细胞周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眼在RD后 4d ,RPE细胞个体变大变圆 ,1 4d呈双核及多层排列。FCM分析显示 ,RD后 1dRPE细胞中S +G2 M期的细胞数 (2 0 0 1± 2 46 ) %明显高于对照眼 (1 2 6 1±0 70 ) %,P <0 0 5。随着RD时间延长 ,S +G2 M期的细胞数进一步增加 ,1 4d达高峰 (2 5 6 2±1 0 7) %,但 2 8d却回降至 (1 6 6 7± 0 88) %,与对照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RD后 1d一部分RPE细胞已进入细胞增殖周期 ,远远早于形态学改变 (4d) ,2周达高峰 ,2 8d后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色素上皮 细胞增殖周期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状态下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对色素上皮作用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鲍玉洲 蒋永祥 +2 位作者 王永淑 孙声桃 郭希让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评价视网膜脱离状态下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对视网膜色素上皮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时期检测脱离视网膜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并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增殖情况。结果 视网膜脱离后8h视网膜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Glu(4.68±1.22)... 目的 评价视网膜脱离状态下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对视网膜色素上皮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时期检测脱离视网膜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并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增殖情况。结果 视网膜脱离后8h视网膜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Glu(4.68±1.22)nmol/mg,Asp(0.53±0.23)nmol/mg]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增殖指数(18.41%±0.22%)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视网膜脱离后早期视网膜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脱离后视网膜色素上皮增殖,其机制与兴奋性氨基酸刺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色素上皮 兴奋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的FFA表现
19
作者 王利群 聂新刚 赵丽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4-524,共1页
关键词 中心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 FFA 表现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钙粘素表达变化
20
作者 肖青 曾水清 石浩军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究外伤性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模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细胞膜表面钙粘素(Cadherin)表达变化规律。方法90只健康有色兔,分为5组:Ⅰ组,外伤性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组;Ⅱ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组;Ⅲ组,单纯视网膜裂孔组;Ⅳ组,... 目的探究外伤性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模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细胞膜表面钙粘素(Cadherin)表达变化规律。方法90只健康有色兔,分为5组:Ⅰ组,外伤性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组;Ⅱ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组;Ⅲ组,单纯视网膜裂孔组;Ⅳ组,玻璃体切除组;Ⅴ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后1、3、5、7、14、21、30d摘取眼球,酶消化和机械分离法分离RPE细胞,制成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PE细胞膜上钙粘素表达水平。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差异。结果各模型组RPE细胞钙粘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612;P<0.001),Ⅰ组和Ⅱ组中RPE细胞钙粘素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Ⅲ组、Ⅳ组和Ⅴ组。不同时间点组中钙粘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5,P<0.001)。Ⅰ组和Ⅱ组模型RPE细胞钙粘素表达均数无明显差异,与Ⅲ组、Ⅳ组和Ⅴ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外伤性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模型RPE细胞钙粘素表达在发病早期表达减弱,随着病情的发展钙粘素表达逐步恢复至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粘素 外伤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