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用浓度加和模型预测有机磷与三嗪农药对绿藻的联合毒性 被引量:8
1
作者 葛会林 刘树深 苏冰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13-2419,共7页
基于微板藻毒性试验测定5个有机磷农药与4个三嗪类农药的单个及联合毒性.根据半数效应浓度(EC50),对斜生栅藻96h生长抑制的毒性大小顺序为:西草净>阿特拉津>扑灭通>苯嗪草酮>草甘膦>敌敌畏>磷胺>乙酰甲胺磷>甲... 基于微板藻毒性试验测定5个有机磷农药与4个三嗪类农药的单个及联合毒性.根据半数效应浓度(EC50),对斜生栅藻96h生长抑制的毒性大小顺序为:西草净>阿特拉津>扑灭通>苯嗪草酮>草甘膦>敌敌畏>磷胺>乙酰甲胺磷>甲胺磷.这表明直接干扰光合作用电子传输的三嗪除草剂的藻毒性明显大于有机磷农药.以通用浓度加和作为参考模型,三嗪类农药按EC50和EC10(10%效应浓度)浓度比的混合物对斜生栅藻呈现加和毒性.有机磷农药按EC50和EC10浓度比的混合物在低浓度呈现加和毒性,在高浓度呈现协同毒性.有机磷与三嗪类农药按EC50和EC10浓度比的混合物在低浓度为加和毒性,在高浓度为协同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生栅藻 微板毒性试验 有机磷农药 三嗪除草剂 通用浓度加和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度加和模型与独立作用模型在化学混合物联合毒性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小庆 郭璞 +3 位作者 王晓静 谢长清 韩崇 王旭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4,共4页
环境中污染物的组分十分复杂,仅仅研究污染物单一组分的毒性不能完全反映环境中污染物所致风险。因此,需要选择相关模型对两种或者多种组分引起的联合毒性进行研究。目前,较为常用的模型主要有相互作用(interaction,IAI)模型、浓度加和(... 环境中污染物的组分十分复杂,仅仅研究污染物单一组分的毒性不能完全反映环境中污染物所致风险。因此,需要选择相关模型对两种或者多种组分引起的联合毒性进行研究。目前,较为常用的模型主要有相互作用(interaction,IAI)模型、浓度加和(concentration addition,CA)模型、独立作用(independent addition,IA)模型、两阶段预测(two stage prediction,TSP)模型等,其中CA模型和IA模型应用较为广泛。论文综述了CA、IA、TSP模型(由CA和IA模型发展而来)的基本原理、评价标准及其在农药、化学混合物、金属混合物等在联合毒性预测方面的应用,并对该类模型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人类生存的环境、药物之间联合应用等的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毒性 浓度加和模型 独立作用模型 两阶段预测模型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浓度加和模型预测三种三嗪类除草剂混合物的时间依赖毒性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猛超 刘树深 陈浮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0,共5页
浓度加和(CA)模型是评估与预测化学混合物毒性效应的常用模型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组合与农药混配等多个混合物体系.然而,CA不能用于包含不同时间具有不同效应组分的混合物体系,需要拓展.以具有不同时间依赖毒性特征的三种三嗪类除草... 浓度加和(CA)模型是评估与预测化学混合物毒性效应的常用模型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组合与农药混配等多个混合物体系.然而,CA不能用于包含不同时间具有不同效应组分的混合物体系,需要拓展.以具有不同时间依赖毒性特征的三种三嗪类除草剂即嗪草酮(MET)、西草净(SIM)和环嗪酮(HEX)为混合物组分,以直接均分射线法(EquRay)构建它们的二元混合物,以青海弧菌Q67为受试生物,在6个不同时间(即0.25,2,4,8,12和16 h)下测定各混合物组分及其二元混合物暴露于Q67时的发光抑制毒性,分析与归纳抑制毒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除草剂对发光菌Q67的发光抑制毒性具有不同的时间变化规律:MET的毒性随时间延长有明显增大的趋势,SIM的毒性在不同时间没有显著性变化,而HEX随着时间的延长毒性开始有所增加,而后变化很小;二元混合物毒性的时间变化规律与混合物组分有关,MET与HEX的二元混合物体系的毒性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加,MET-SIM体系开始有所下降而后缓慢增加,而SIM-HEX体系的毒性在不同时间差异不明显;应用拓展后的CA模型分析所有二元混合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毒性变化,表明都是加和的,没有协同或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加和 化学混合物 直接均分射线 三嗪类除草剂 时间依赖毒性
原文传递
超声波浸提—加标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大豆中的微量氟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向阳 李彩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00-302,共3页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食品中微量氟的分析方法。以大豆为原料,用超声波浸提样品,用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测定,向试液中加入标准溶液后直接读取氟的浓度。结果表明:大豆中氟的含量分别为3.424、3.050μg/g,5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3....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食品中微量氟的分析方法。以大豆为原料,用超声波浸提样品,用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测定,向试液中加入标准溶液后直接读取氟的浓度。结果表明:大豆中氟的含量分别为3.424、3.050μg/g,5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3.0%,与标准溶液比较,测定的相对误差为-1.25%,分析结果令人满意。本法无需作图和进行复杂计算,直观方便、实用性强、测定时间短、工作效率高,适用于现场大批量复杂样品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超声波浸提 微量氟 浓度直读法 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标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椒类调味品中的微量氟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向阳 高遒竹 王长青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测定调味品中微量氟的方法,以郑州地区市售花椒、辣椒、胡椒等调味品为样品,用超声波法浸提,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直接读取试液中氟的浓度,根据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g/m...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测定调味品中微量氟的方法,以郑州地区市售花椒、辣椒、胡椒等调味品为样品,用超声波法浸提,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直接读取试液中氟的浓度,根据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g/mL)。结果表明:相对标准偏差(RSD)〈3%,加标回收率为98.7%~101.2%,干基样品中氟的含量在12~20μg/g。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直观、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现场大批样品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味品 浓度直读法 超声波浸提 微量氟 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标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大蒜中微量氟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向阳 郝梅 李彩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672-15673,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食品中微量氟的新方法。[方法]用超声波浸提法提取大蒜中的氟离子,利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在加入标准溶液后直接读取样品液的氟浓度。[结果]大蒜的水分含量平均值为77.730%,其RSD为2.1%。各因素对样品液氟含量的影响...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食品中微量氟的新方法。[方法]用超声波浸提法提取大蒜中的氟离子,利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在加入标准溶液后直接读取样品液的氟浓度。[结果]大蒜的水分含量平均值为77.730%,其RSD为2.1%。各因素对样品液氟含量的影响依次为:超声温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大蒜氟离子的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为0.5:25.0,在25℃下超声提取3min。氟电极的斜率转换系数为97.9%。试验测得样品液氟含量的平均值为29.076μg/g,其RSD为2.6%。在测定样品液氟含量条件下,10.00μmol/L氟标准液氟含量的平均测定值为9.875μmol/L,相对误差为-1.25%。[结论]利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结合加标浓度直读法与超声波浸提技术快速测定大蒜中微量氟的方法简便、直观,适用于现场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超声波浸提 微量氟 浓度直读法 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标浓度直读法测定茶叶中不同溶解特性的铜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向阳 魏姜勉 张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6-150,共5页
建立测定茶叶中不同溶解特性铜的一种新方法。茶叶样品依次经过水溶、醇溶和微波消解后,用铜离子选择性电极加标浓度直读法测定。结果表明:pH4.00的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中,1.00mol/L硝酸钾和1.00mol/L氟化钠溶液的最佳用量均为... 建立测定茶叶中不同溶解特性铜的一种新方法。茶叶样品依次经过水溶、醇溶和微波消解后,用铜离子选择性电极加标浓度直读法测定。结果表明:pH4.00的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中,1.00mol/L硝酸钾和1.00mol/L氟化钠溶液的最佳用量均为5.00mL。所用铜电极有良好的能斯特响应,转换系数大于93%。实验条件下,茶叶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n=11)、加标回收率为94-38%~101.22%,铜离子的检出限为1.20×10^-6mol/L,与国家标准方法进行对照,测定的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直读法 茶叶 溶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n作图法运算血清游离氟测定和加标浓度的探讨
8
作者 王银起 吕凤英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79-180,共2页
Gran作图法是由标准添加法公式“直线化”推导而来的测定离子浓度的图解方法。本文试用于血清游离氟的分析,对结果运算、添加标准液的浓度等条件进行了实验探讨。
关键词 Gran作图法 血清 测定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油田原油流动改进剂合理加药浓度试验
9
作者 彭文忠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5-46,共2页
原油流动改进剂TXH-1对河南油样的降黏率为86.4%-93.6%,凝油黏壁量降低幅度为62.8%-94.4%,具备较好的减阻降黏效果。以河南油田赵安4005井、东1209井、赵安4021井及安平1井油样为介质,分别就加药浓度对原油乳状液视黏度的影... 原油流动改进剂TXH-1对河南油样的降黏率为86.4%-93.6%,凝油黏壁量降低幅度为62.8%-94.4%,具备较好的减阻降黏效果。以河南油田赵安4005井、东1209井、赵安4021井及安平1井油样为介质,分别就加药浓度对原油乳状液视黏度的影响和加药浓度对凝油黏壁量降低幅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能使降黏率及凝油黏壁量降低幅度达到稳定的最低加药浓度,即为合理加药浓度。从现场大规模加药的覆盖性和经济性综合考虑认为,加药浓度500mg/L,为TXH-1型原油流动改进剂在河南油田的合理加药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油田 原油流动改进剂 浓度 减阻降黏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堆厂址气态放射性污染物浓度迭加方法与分析
10
作者 姚仁太 《辐射防护通讯》 2001年第1期7-10,37,共5页
本文以秦山核电工程多堆厂址为例 ,当正常运行工况下年均气态放射性污染物浓度分布采用极坐标方式表示时 ,提出了 2种多源时污染物浓度迭加的计算方法。方法 1是直接根据各污染源对网格点浓度贡献进行迭加 ,具有可靠的精度。方法 2是建... 本文以秦山核电工程多堆厂址为例 ,当正常运行工况下年均气态放射性污染物浓度分布采用极坐标方式表示时 ,提出了 2种多源时污染物浓度迭加的计算方法。方法 1是直接根据各污染源对网格点浓度贡献进行迭加 ,具有可靠的精度。方法 2是建立一个等效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 大气弥散 核电厂 气态放射性污染物 厂址选择 环境影响评价 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天然气管网加臭浓度检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建军 高宇 《上海煤气》 2016年第6期15-17,36,共4页
管网天然气加臭浓度的检测,作为天然气加臭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其可靠的检测手段尤为重要。通过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在天然气管网中的检测应用,我们发现所得数据有些与预期值存在较大偏差甚至矛盾,但正是这样,使我们对管网天然气加臭的复... 管网天然气加臭浓度的检测,作为天然气加臭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其可靠的检测手段尤为重要。通过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在天然气管网中的检测应用,我们发现所得数据有些与预期值存在较大偏差甚至矛盾,但正是这样,使我们对管网天然气加臭的复杂状态有了进一步认识,为有效的分析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浓度检测 管网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标浓度对大白菜有机磷回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珺 缪晓丹 叶小君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507-507,510,共2页
通过在大白菜中添加2种浓度的11种有机磷农药标样,比较不同加标浓度下的回收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添标对回收率有一定的影响,11种有机磷农药在高浓度下的加标回收率均高于低浓度的加标回收率。
关键词 浓度 有机磷 回收率 大白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度迭加模式在不环境模拟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磊 《环境与开发》 1992年第4期158-162,共5页
关键词 浓度模式 水环境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整合加和模型INFCIM及其应用于混合物毒性预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覃礼堂 刘树深 莫凌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90-1896,共7页
目前,准确预测混合物毒性仍然面临着挑战,为改进现有整合加和模型INFCIM,将该模型中"浓度=浓度+效应"形式修改为更加科学合理的"浓度=浓度+浓度"形式.利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表征混合物组分的分子结构,以模糊... 目前,准确预测混合物毒性仍然面临着挑战,为改进现有整合加和模型INFCIM,将该模型中"浓度=浓度+效应"形式修改为更加科学合理的"浓度=浓度+浓度"形式.利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表征混合物组分的分子结构,以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表征混合物组分的相似性和相异性,从而构建新的整合加和模型.利用6组六元混合物(共72个样本)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无相互作用混合物毒性.在改进的模型中,利用多组混合物作为校正集,克服了INFCIM模型仅使用少量混合物数据作为校正集的缺点,使之更加可靠和具有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加和 独立作用 化学混合物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Zn^(2+)、Fe^(3+)对卤虫(Artemia saline)幼体联合毒性评价
15
作者 蒋湘 李小莲 +4 位作者 梁金荣 张灿凤 刘瑞薇 梁欢予 王锂韫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145,共9页
为了评估与预测铜锌铁离子混合物对海洋环境影响及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该研究以单一组分的48 h半致死浓度为毒性单位采用等毒性比方法构建4种混合体系研究对卤虫幼体的毒性效应。利用概率单位法分析4种混合体系的24 h、48 h半致死浓度... 为了评估与预测铜锌铁离子混合物对海洋环境影响及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该研究以单一组分的48 h半致死浓度为毒性单位采用等毒性比方法构建4种混合体系研究对卤虫幼体的毒性效应。利用概率单位法分析4种混合体系的24 h、48 h半致死浓度与安全浓度及置信区间;毒性单位法(TU)评价混合物的作用类型。同时,根据单一金属离子浓度-效应(CRC)曲线运用CA模型与IA模型对4种混合物的联合毒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铜锌、铜铁、铁锌、铜铁锌混合物安全浓度为1.147(0.803,1.345)、0.190(0.153,0.944)、0.636(0.513,0.652)、0.168(0.126,0.422)mg/L。4种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主要表现为强协同与部分协同效应。模型预测表明IA模型、CA模型对铜铁、铜锌混合物毒性效应在一定区间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铁锌、铜铁锌混合物的毒性效应与CA模型、IA模型均偏离较远,CA模型的准确性与混合物是否具有加和性有关,当金属离子间有很强的协同效应时,通过模型预测会低估其毒性效应。本研究可为开展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海洋水质影响和卤虫的重金属联合毒性评价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 重金属离子 联合毒性 浓度加和 效应加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S和双酚F诱导斑马鱼的神经发育毒性及联合作用分析
16
作者 杨潇 包志伟 +5 位作者 韩晓雯 苏心聪 孟令浩 代卓雅 王泽君 王慧利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8-1098,共11页
本研究选择亚致死剂量下等效应的BPS和BPF,从斑马鱼的发育表型、运动行为、血管发育和神经毒性等4个方面比较神经发育毒性的差异和联合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LC5的BPS和BPF均会诱导斑马鱼表观畸形,如抑制了斑马鱼游泳囊、卵黄囊等发育;... 本研究选择亚致死剂量下等效应的BPS和BPF,从斑马鱼的发育表型、运动行为、血管发育和神经毒性等4个方面比较神经发育毒性的差异和联合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LC5的BPS和BPF均会诱导斑马鱼表观畸形,如抑制了斑马鱼游泳囊、卵黄囊等发育;BPS和BPF的暴露会影响斑马鱼的早期运动行为,这与心血管系统损伤以及神经中枢系统损伤有着潜在的关联.BPS和BPF造成了斑马鱼心血管发育的异常,尾静脉(CV)宽度缩短;DA、AChE以及NO神经递质的异常传递导致了斑马鱼神经元发育受损,这对侧线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进而导致斑马鱼早期运动行为的受损.BPF暴露更容易诱导斑马鱼的组织、器官毒性,而BPS直接毒性影响要小于BPF,更多的通过分子层次表现出来,这表明两者作用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此外,结合浓度加和模型的联合作用分析来分析20个检测指标,BPS和BPF产生加和作用有16个,达到了80%,因此混合物产生的毒性效应应当引起重视.研究结果为BPS、BPF及其混合物暴露后的健康风险评估与风险预警给予相关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F 双酚S 神经毒性 联合暴露 浓度加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滴连续加药技术对油井的防腐蚀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进文 金文刚 +2 位作者 庞广明 赵相才 井峰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12年第5期31-34,共4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文东油田油藏比较复杂,油井使用普通缓蚀剂防腐效果不佳,相同配方药剂在不同断块应用效果差异比较大。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大量实验和研究,优选出了适合文东油田不同区块特性的系列缓蚀剂,而...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文东油田油藏比较复杂,油井使用普通缓蚀剂防腐效果不佳,相同配方药剂在不同断块应用效果差异比较大。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大量实验和研究,优选出了适合文东油田不同区块特性的系列缓蚀剂,而且缓蚀剂的配伍性、稳定性等指标均符合要求。对加药方式、加药浓度与腐蚀速率的关系也分别进行了实验,总结出了适合文东油田的最佳加药方式和加药浓度。结合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研究,在文东油田应用了点滴连续加药技术。点滴连续加药所用装置由立式可调柱塞泵、电动机、储药箱、计量加药系统、液位控制系统、加热系统及电路控制系统7部分组成,其中电加热控温系统,能保证药液在冬天不被结冻。点滴连续加药技术相对传统人工定期加药,不仅能降低劳动强度、延长检泵周期,还能节省药剂、提高缓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药剂 腐蚀速率 药方式 浓度 点滴连续 药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加臭广义预测精准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亮 廖聪冲 +2 位作者 肖启强 卓勇 罗明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7-125,共9页
燃气加臭浓度精准控制对保证燃气的安全运输和使用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对终端用户处实际燃气加臭浓度的监控,现有以燃气流量比例开环控制为代表的线性控制算法难以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为此,基于开环阶跃响应最小二乘法辨识,以燃... 燃气加臭浓度精准控制对保证燃气的安全运输和使用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对终端用户处实际燃气加臭浓度的监控,现有以燃气流量比例开环控制为代表的线性控制算法难以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为此,基于开环阶跃响应最小二乘法辨识,以燃气终端用户处的加臭剂浓度为控制对象,建立了燃气加臭过程的CARIMA模型,在传统广义预测控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并通过燃气加臭控制的仿真测试和现场实验验证了该控制算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的燃气流量比例开环控制,改进型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可实时在线精准控制终端用户处的加臭剂浓度,稳态误差小于2 mg/m^(3),工况变化时超调量小于10%,平均绝对误差小于1.5 mg/m^(3),可以满足燃气加臭过程精准控制需要。研究成果在提高燃气加臭效率和质量的同时,起到了节约成本和提升燃气安全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臭控制 广义预测控制 系统辨识 臭剂浓度 燃气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加浓糖提高谷氨酸发酵产酸率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容保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01年第3期14-15,共2页
谷氨酸发酵工业化的实现起于氮源的流加,而高产酸率的突破关键应归功于碳源的流加,即流加糖工艺。
关键词 谷氨酸 浓度 发酵 产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加氧冲管在彭城发电厂的应用
20
作者 马新立 《江苏电力技术》 1997年第3期36-39,共4页
阐述蒸汽加重氧冲管的基本原理,介绍徐州彭城发电厂一期工程两台300MW机组锅炉在省内首次采用蒸汽加氧冲管的实际应用及效果。
关键词 锅炉 蒸汽氧冲管 浓度 发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