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碱池塘围隔生态系统浮游原生动物种群增长和生产量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文 董双林 +1 位作者 张兆琪 李德尚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9-255,共7页
1998年 5~ 9月用原位测定法研究了盐碱池塘无鱼和单养鲢围隔生态系统浮游原生动物的种群增长和生产量。结果表明 ,原生动物主要优势种团焰毛虫、瓜形膜袋虫、旋回侠盗虫、绿色前管虫和拟急游虫的世代时间分别为 6 93~ 2 3 10、 6 30... 1998年 5~ 9月用原位测定法研究了盐碱池塘无鱼和单养鲢围隔生态系统浮游原生动物的种群增长和生产量。结果表明 ,原生动物主要优势种团焰毛虫、瓜形膜袋虫、旋回侠盗虫、绿色前管虫和拟急游虫的世代时间分别为 6 93~ 2 3 10、 6 30~ 18 73、 9 90、 9 90~ 14 75和 7 6 2hr,其种群增长率分别为 0 0 30~ 0 10 0、0 0 37~ 0 110、 0 0 70、 0 0 47~ 0 0 70和 0 0 91/hr。 5~ 8月份无鱼和有鱼围隔原位试验瓶中原生动物累积日均产量分别为 10 70 2 5和 944 2 5mg/m3 ·d ,而相同时间两围隔中原生动物按月计算的日均生产量分别为 1 79和9 72mg/m3 ·d ,日P/B系数分别为 2 5 0和 2 0 3。无鱼围隔原生动物生物量和生产量均比有鱼围隔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原生动物 种群增长 生产量 盐碱池塘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富营养化对浮游原生动物生产力的影响
2
作者 徐润林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2年第3期100-104,共5页
本文通过对水生态系中浮游原生动物生产力的测定,分析了湖泊富营养化对湖泊浮游原生动物的次级生产力的影响。认为:浮游原生动物生产力可作为评价水环境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浮游原生动物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岛河道纤毛虫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及对水环境的指示
3
作者 叶华建 王冠华 +4 位作者 陈乐乐 陈立婧 李晨虹 姜佳枚 潘宏博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79-1887,共9页
浮游纤毛虫原生动物是真核微型生物的重要类群,在微食物环中扮演着物质和能量转换的关键角色,可作为水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但传统沉降计数法对纤毛虫的鉴定分辨率较低,常造成多样性被低估。为此本研究在2020年7月2021年5月期间利用可... 浮游纤毛虫原生动物是真核微型生物的重要类群,在微食物环中扮演着物质和能量转换的关键角色,可作为水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但传统沉降计数法对纤毛虫的鉴定分辨率较低,常造成多样性被低估。为此本研究在2020年7月2021年5月期间利用可获得更高分类分辨率的定量蛋白银法(QPS),对崇明岛河道浮游纤毛虫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同时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环境因子对其影响,并筛选潜在指示种。结果共检出纤毛虫131种,隶属于3纲11目,其中寡毛目相对丰度最高,是全年优势类群。Shannon-Wiener指数为1.53±0.06(范围为0.16~2.62),Pielou指数为0.75±0.02(范围为0.18~1.00),Margalef指数为1.07±0.06(范围为0.13~2.98),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与硝酸盐和叶绿素a浓度均呈显著相关。ANOSIM检验发现4个季节的纤毛虫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存在明显演替过程。dbRDA分析显示,营养盐、叶绿素a、溶解氧和降水量是影响全年纤毛虫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盐度对其无显著影响;而各季节纤毛虫群落结构的异质性也均与水质指标呈显著相关,盐度仅在秋季对纤毛虫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12种纤毛虫对群落结构的累积贡献率达90%以上,以食藻性和杂食性种类为主,它们与富营养化指标显著相关。优势种中奇异海游虫(Pelagostrombidium mirabile)和透明裂隙虫(Rimostrombidium hyalinum)不易受盐度影响,可作为崇明岛水质状况的潜在指示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岛 浮游原生动物 纤毛虫 群落结构 定量蛋白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淡水原生动物的种类及分布调查初报 被引量:1
4
作者 毕丽克孜 帕力旦 米合热古丽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4期67-76,共10页
几年来,在对乌鲁木齐淡水浮游生物调查中,对原生动物也作了初步研究.为了对乌鲁木齐的原生动物做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从1994年5月~7月在9个样点采集水样,并对分属于植鞭纲、根足纲、辐足纲、寡膜纲、动基片纲及多膜纲等6... 几年来,在对乌鲁木齐淡水浮游生物调查中,对原生动物也作了初步研究.为了对乌鲁木齐的原生动物做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从1994年5月~7月在9个样点采集水样,并对分属于植鞭纲、根足纲、辐足纲、寡膜纲、动基片纲及多膜纲等6个纲的109种原生物进行了鉴定.同时对各样点的主要生态因素及浮游原生动物的分布特征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原生动物 分类 原生动物 淡水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cesses of coastal ecosystem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approaches for increasing carbon sink 被引量:9
5
作者 ZHANG Yao ZHAO MeiXun +14 位作者 CUI Qiu FAN Wei QI JiaGuo CHEN Ying ZHANG YongYu GAO KunShan FAN JingFeng WANG GuangYi YAN ChongLing LU HaoLiang LUO YaWei ZHANG ZiLian ZHENG Qiang XIAO Wei JIAO NianZh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809-820,共12页
The oceans are the largest carbon pools on Earth, and play the role of a "buffer" in climate change. Blue carbon, the carbon(mainly organic carbon) captured by marine ecosystem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ch... The oceans are the largest carbon pools on Earth, and play the role of a "buffer" in climate change. Blue carbon, the carbon(mainly organic carbon) captured by marine ecosystem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of marine carbon storage.Blue carbon was initially recognized only in the form of visible coastal plant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fact, microorganisms(phytoplankton, bacteria, archaea, viruses, and protozoa), which did not receive much attention in the past, account for more than 90% of the total marine biomass and are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blue carbon. Chinese coastal seas, equivalent to 1/3 of China's total land area, have a huge carbon sink potential needing urgentl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coastal ocean's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the approaches for increasing that sequestration. We discuss the structures of coastal ecosystems, the processes of carbon cycle, and the mechanism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Using the evolution of coastal ocean's carbon sinks in sedimentary records over geologic times, we also discuss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natural processes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on marine carbon sinks. Finally, we discuss the prospect of us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engineering for increasing coastal ocean's carbon storage capa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ocean's carbon sink Mechanism for increasing carbon sink Microorganism Climate chang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