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江流域干支流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特征与驱动因子
1
作者 李娟 薛旭东 +1 位作者 杜豆 常朝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3,I0003,共11页
浮游细菌是河流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贡献者,其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因其地理位置而异.干流和支流通常在水文、地形和人类活动强度方面存在差异,目前对干流和支流之间浮游细菌群落组成的差异比较及其构建机制尚不明确.通过采... 浮游细菌是河流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贡献者,其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因其地理位置而异.干流和支流通常在水文、地形和人类活动强度方面存在差异,目前对干流和支流之间浮游细菌群落组成的差异比较及其构建机制尚不明确.通过采集丹江流域干流和支流19个样点的浮游细菌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和水质分析,确定了丹江流域干流和支流浮游细菌的基本分布格局及其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丹江流域浮游细菌主要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为主.丹江支流浮游细菌的α多样性高于干流,并且干流和支流浮游细菌在β多样性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干流浮游细菌群落组成主要受到TOC(总有机碳)和DO(溶解氧)的影响,而支流浮游细菌则主要受TN(总氮)、NO-3-N(硝态氮)和T(水温)的影响.此外,中性群落模型表明丹江干流浮游细菌主要受到确定性过程的影响,而支流主要受到随机性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流域 浮游细菌 群落构建 生物地理学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菹草腐解期上覆水浮游细菌群落动态模拟及其环境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昂松 武闯 +5 位作者 朱琳 徐丽桦 张劲 李兆华 蔡伟 冯学高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402,共14页
菹草生长期内可以从水体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有效抑制水体富营养化。但在季节交替期,菹草衰亡后,其残体腐解会向上覆水释放大量营养物质,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瞬时冲击。通过实验室模拟,将菹草分别浸泡在不同稀释比的上覆水中自然腐解,... 菹草生长期内可以从水体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有效抑制水体富营养化。但在季节交替期,菹草衰亡后,其残体腐解会向上覆水释放大量营养物质,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瞬时冲击。通过实验室模拟,将菹草分别浸泡在不同稀释比的上覆水中自然腐解,旨在研究菹草残体腐解过程上覆水水质变化及环境因子对浮游细菌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在稀释组(B、C组)中,菹草腐解的氮素均出现了短期冲击(第1天),冲击程度与稀释比呈正相关。(2)上覆水水质越好,浮游细菌共有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操作分类单元)数量占比越高,且浮游菌群结构受氮素冲击的变化越剧烈。实验第30天时,稀释湖水4倍组(C组)共有OTUs占比为61%,高于原水组(A组,OTUs占比40%)和稀释2倍组(B组,OTUs占比45%)。群落结构的剧烈变化主要通过影响厚壁菌门(Firmicu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放线杆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大小实现。(3)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是整个腐解过程中的第一大优势菌群,A、B、C三组的第一大优势菌门均为变形杆菌门,水质提升有助于厚壁菌门的生长和繁殖,在B组和C组中的第二大优势菌群是厚壁菌门,稀释比越高两类细菌门的总相对丰度越大。(4)总悬浮物、氧化还原电位、浊度和总氮对水体中的细菌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腐解进程可分为2个时段,环境因子对菌群结构影响的变化与腐解进程有关。因此,相关人员可通过适度收割沉水植物残体,调节水体氮素、浊度等上覆水理化指标,调控水体中细菌的群落结构及优势菌群种类,从而降低季节性水生植物腐解引发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科学管理沉水植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腐解 上覆水 氮素 浮游细菌 典范对应分析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水平下浮游细菌群落对盐度干扰的响应与稳定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毛振镀 王洪伟 +4 位作者 周天旭 夏炎雷 李化炳 邢鹏 吴庆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8-561,共14页
微生物群落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对于生态系统正常执行功能和服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营养富集和盐度增加为特征的全球变化深刻影响湖泊生态系统,揭示这些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具... 微生物群落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对于生态系统正常执行功能和服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营养富集和盐度增加为特征的全球变化深刻影响湖泊生态系统,揭示这些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浮游细菌群落为研究对象,开展2个营养水平和3个盐度干扰强度水平(对照组、3‰和9‰)的室内模拟实验;基于同一时间点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细胞密度的差异,计算反应力、抵抗力、恢复力和时间稳定性等多个稳定性指标,尝试揭示群落的稳定性机制;借助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对群落结构进行分析,阐明不同营养水平下浮游细菌群落不同类群对盐度干扰的响应。研究发现,浮游细菌的细胞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在盐度干扰后降低,对盐度敏感类群相对丰度减少;盐度干扰后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碳增加,促进了适应干扰后环境的浮游细菌生长。更高的干扰强度显著降低了细胞密度,导致了更低的抵抗力;盐度干扰和营养水平在反应力、恢复力和时间稳定性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9‰盐度干扰下,高营养水平群落表现出最低的稳定性。多数稳定性指标之间表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可以协同指示浮游细菌群落的稳定性;抵抗力和恢复力之间并不显著相关,但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群落稳定性。未来淡水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和盐度增加将显著降低浮游细菌群落稳定性,多个稳定性指标的应用和高频次观测有助于了解浮游细菌群落对干扰的响应与稳定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细菌 群落稳定性 营养水平 盐度干扰 补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近远岸浮游细菌多样性比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解鹏飞 王作春 +5 位作者 徐嘉泉 保瑞雪 田晓清 杨桥 杨希 张晓玲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3-732,共10页
浮游细菌是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球水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蓝碳、藻菌互作及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驱动作用。为探究东海不同海域浮游细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冬季东海... 浮游细菌是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球水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蓝碳、藻菌互作及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驱动作用。为探究东海不同海域浮游细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冬季东海近远岸11个站位的浮游细菌丰度差异及对其主要影响环境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的近岸浮游细菌种类主要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其中2个优势属(丰度>5%)为假交替单胞菌属(22.33%)和盐单胞菌属(5.09%)。而其远岸浮游细菌类群则主要由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组成,其5个优势属为假交替单胞菌属(12.30%)、食链菌属(9.98%)、弧菌属(8.67%)、海水单胞菌属(6.09%)及假单胞菌属(5.73%)。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近岸浮游细菌丰度明显高于远岸海域;离岸距离、海水盐度及溶氧量是影响调查海域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在所解析的5个属的标志细菌物种中,其中4个属即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极地杆菌属(Polaribacter)、Krokinobacter属和Fluviicola属的物种丰度与离岸距离和盐度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溶氧量呈负相关(P<0.01);而小红卵菌属(Rhodovulum)的物种丰度与离岸距离(P<0.05)和盐度(P<0.01)均呈负相关,与溶氧量呈正相关(P<0.001)。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东海浮游细菌的生态学功能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浮游细菌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素 16S rRNA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对青山湖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孙丽丽 张严 +4 位作者 黄丽 侯建军 李运涛 刘细霞 吴琴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3,共10页
湖泊生态系统在区域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浮游细菌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对维持水域生态统多样性和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2018年春季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黄石市城... 湖泊生态系统在区域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浮游细菌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对维持水域生态统多样性和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2018年春季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黄石市城中湖泊青山湖样品中的16SrDNAV3-V4区片段进行测序,来探究降雨对城中湖泊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均为雨前、雨后的优势类群,但雨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数量相对于雨前明显增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数量相对于雨前明显减少;雨后的群落组成发生了明显改变,群落多样性增加;总氮是影响雨前雨后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ANOSIM结果表明,青山湖雨前雨后浮游细菌群落存在显著差异(P<0.05,R=1)。由此可见,降雨对水域中浮游细菌生长繁殖以及水体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当人类对城中湖泊进行规划时,应当考虑降雨因素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细菌 青山湖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降雨影响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南部海域浮游细菌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白洁 刘小沙 +2 位作者 侯瑞 赵阳国 高会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50-2957,共8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南海南部海域浮游细菌丰度、群落组成和群落多样性的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浮游细菌丰度为107~108个/L,近岸大于离岸,同一站位不同水层细菌分布差异明显.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南海南部海域浮游细菌丰度、群落组成和群落多样性的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浮游细菌丰度为107~108个/L,近岸大于离岸,同一站位不同水层细菌分布差异明显.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蓝藻门和拟杆菌门,优势亚群为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蓝藻菌纲和黄杆菌纲,研究区域内不同水体间物种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另外该海域还存在大量未被认知的细菌类群.该海域浮游细菌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H′)(4.44~7.00),研究区域内表层水体H′接近,分别为5.26、5.33和5.07,处于上升流的次表层水体中H′为6.70明显高于其他水层.DOC和磷酸盐是影响该海域浮游细菌丰度的主要因素,同时磷酸盐也是影响其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表明该海域异养浮游细菌生长主要受P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南部 浮游细菌 16SrDNA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湖区浮游细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孙鑫鑫 刘惠荣 +3 位作者 冯福应 孟建宇 李蘅 玛丽娜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0-498,共9页
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与细菌群落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构建和分析16SrRNA基因片段克隆文库,以期揭示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水体细菌的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关系,并探讨富营养化与细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利用HaeIII对文库中的87个克隆... 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与细菌群落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构建和分析16SrRNA基因片段克隆文库,以期揭示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水体细菌的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关系,并探讨富营养化与细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利用HaeIII对文库中的87个克隆子进行单酶切,产生了23种带型,文库覆盖度达到了73.6%,反映出文库有较好的代表性。选择每种OTU的一个代表克隆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中多数细菌与淡水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细菌门类相同,即α-,β-,γ-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它们分别占总菌数的10.3%、41.4%、4.6%和6.9%,其中β-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是优势细菌类群。与典型淡水生态系统细菌群落组成不同的是,乌梁素海中存在约10.3%的轻度嗜盐碱细菌。水体中83.9%的细菌与已培养的细菌的同源性低于97%,其中58.9%的细菌未能鉴定到属;其余总菌数16.1%的克隆与具有降解污染物生物活性的已知菌相近。Bacteroidetes、Firmicutes和β-Proteobacteria中的某些类群成为优势菌群可能是对乌梁素海水体富营养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浮游细菌 群落结构 RFLP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春季浮游细菌分布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2
8
作者 白洁 李岿然 +4 位作者 李正炎 孙军 魏皓 刘素美 吴增茂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41-846,共6页
研究了 1 999年 4~ 5月渤海水体浮游细菌分布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 ,渤海春季表层水体浮游细菌含量与水温和溶解性有机碳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0 1 (P<0 .0 1 )和0 .4 0 6 (P<0 .0 5 ) ,并与溶解氧含量呈负相... 研究了 1 999年 4~ 5月渤海水体浮游细菌分布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 ,渤海春季表层水体浮游细菌含量与水温和溶解性有机碳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0 1 (P<0 .0 1 )和0 .4 0 6 (P<0 .0 5 ) ,并与溶解氧含量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5 1 9(P<0 .0 1 ) ;底层水体浮游细菌含量与水温、溶解性有机碳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颗粒性有机碳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和叶绿素 a含量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2 0 (P<0 .0 1 ) ,0 .6 6 1 (P<0 .0 1 ) ,0 .5 31 (P<0 .0 1 )和 0 .4 42 (P<0 .0 5 ) ,并与溶解氧含量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6 5 0 (P<0 .0 1 )。表明水温和DOC、POC含量是渤海水域浮游细菌含量的主要限制因子 ,而水体中的溶解氧 (dissolved oxygen,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浮游细菌分布 生态环境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浮游细菌与春末浮游藻类群落结构演替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邢鹏 孔繁翔 +1 位作者 曹焕生 张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96-1702,共7页
为研究浮游细菌与浮游藻类群落演替的相关性,2005年4月至6月在太湖5个观测点采集浮游细菌及浮游藻类样本。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显微观察的方法分析浮游细菌及浮游藻类群落组成。结果表明,春末夏初,浮... 为研究浮游细菌与浮游藻类群落演替的相关性,2005年4月至6月在太湖5个观测点采集浮游细菌及浮游藻类样本。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显微观察的方法分析浮游细菌及浮游藻类群落组成。结果表明,春末夏初,浮游细菌与藻类均呈现较高的多样性,浮游细菌DGGE图谱具有43种不同条带,浮游藻类的常见种有29种。浮游细菌群落聚类分析显示,丝藻(Ulothrixs p.)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p.)占优势时,浮游细菌群落基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以藻类种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浮游藻类总细胞数(N)以及Microcystis spp.(M)百分含量为变量,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浮游细菌与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变化的相关系数为30.9%,表明春末夏初太湖浮游细菌与浮游藻类群落演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浮游细菌 浮游藻类 CCA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北部湖区水体中浮游细菌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3
10
作者 冯胜 高光 +1 位作者 秦伯强 陈默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6-642,共7页
2003年1月-12月对太湖北部湖区8个采样点进行了每月1次、为期一年的水体中浮游细菌数量的测定,并同步对溶解性有机碳(DOC),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浮游细菌数量存在明显的季前变化和空间差异,夏秋季浮游细菌数量... 2003年1月-12月对太湖北部湖区8个采样点进行了每月1次、为期一年的水体中浮游细菌数量的测定,并同步对溶解性有机碳(DOC),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浮游细菌数量存在明显的季前变化和空间差异,夏秋季浮游细菌数量比冬春季高,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的7月份,平均值为7.43×106cell/ml,最低值出现在3月份,平均值为3.14×106cells/ml,最低值与最高值差异达73%;污染严重的河口区浮游细菌数量明显高于湖心区,最高值出现在河口的6#点,平均值为5.51×106cells/ml,比湖心区最低值8#点高83.2%,并呈现从河口、湾内至湖心随水体污染程度减轻而逐步递减的趋势;浮游细菌数量与温度和浮游植物量显著相关.而与水体中营养盐无关,预示着太湖水体中的营养盐已处于较高的水平,不再是浮游细菌生长的限制因素,而来源于浮游植物的有机碳可能是其生长的重要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细菌 环境因子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31
11
作者 白洁 张昊飞 +1 位作者 李岿然 孙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4-602,共9页
根据海洋异养浮游细菌既是分解者 ,又是生产者的特点 ,从生态学方面探讨了海洋异养浮游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现状及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制约因素。认为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海洋异养浮游细菌既是分解者 ,又是生产者的特点 ,从生态学方面探讨了海洋异养浮游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现状及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制约因素。认为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溶解性有机碳的性质及含量、无机营养盐浓度、海水温度、微量金属元素 (如铁 )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异养浮游细菌 生物量 生产力 生态学 海洋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玄武湖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3
12
作者 沈烽 赵大勇 +5 位作者 黄睿 王司辰 曹新益 徐慧敏 曾巾 余钟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2-669,共8页
应用16S rRNA基因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探究了南京玄武湖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并找出了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玄武湖4个季节中夏季Inv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 应用16S rRNA基因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探究了南京玄武湖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并找出了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玄武湖4个季节中夏季Inv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最高,而春季最低.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Mantel检验、典范对应分析、变量分割分析表明影响玄武湖细菌群落结构最显著的环境因子为温度,其次为pH.营养盐浓度对玄武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总的来说,本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浮游细菌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细菌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多元统计 玄武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浮游细菌种群基因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规律 被引量:25
13
作者 邢鹏 孔繁翔 高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3-381,共9页
为认识湖泊中浮游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的方法,研究了太湖梅梁湾和湖心区浮游细菌种群16S rRNA基因多样性以及种群基因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浮游细菌种群具... 为认识湖泊中浮游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的方法,研究了太湖梅梁湾和湖心区浮游细菌种群16S rRNA基因多样性以及种群基因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浮游细菌种群具有丰富的基因多样性.浮游细菌的丰度、DGGE条带数、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及秋季浮游细菌的丰度、基因多样性及种群的均匀度较高,而冬季和春季则较低.浮游细菌种群的基因组成随时间变化.梅梁湾浮游细菌的丰度显著高于湖心.梅梁湾与湖心浮游细菌主要建群种的基因型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浮游细菌 基因多样性 季节变化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海域春季浮游细菌和病毒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喆 王晓红 +4 位作者 巩秀玉 刘永 廖秀丽 蔡文贵 黄洪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39-1649,共11页
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了2014年春季南海北部海域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研究了其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分别介于1.28×10~4—9.96×10~5个/m L和4.69... 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了2014年春季南海北部海域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研究了其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分别介于1.28×10~4—9.96×10~5个/m L和4.69×10~5—5.39×10~7个/m L之间,二者丰度随水深的增加基本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水平分布趋势不明显。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与温度、p H和溶解氧显著正相关,与水深、盐度、活性磷酸盐、硅酸盐、硝酸盐和总氮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该海域细菌和病毒数量受到上述环境因子的共同调控。分析浮游细菌和病毒的相互关系发现,VBR(Virus to bacteria ratio)平均32.23,最小值位于S11站位25m层,最大值则位于S7站位75m层,分别为4.80和264.63,VBR值小于100的站位占到调查站位总数的95.6%。VBR值除与细菌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外(P<0.01),与其它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明显(P>0.05),说明该海区细菌是病毒的主要寄主,病毒可能主要是以噬菌体的状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食物环 浮游病毒 浮游细菌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潮汐锋对浮游细菌生物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洪波 肖天 +2 位作者 刘桂梅 吕瑞华 丁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608-2615,共8页
2 0 0 1年 5月 16~ 2 3日、6月 10~ 2 4日和 2 0 0 2年 6月 5~ 12日 ,利用“北斗号”船只对南黄海鱼产卵场进行了 3次专项调查。研究了潮汐锋断面叶绿素 a浓度、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分布 ,目的是阐明潮汐锋的存在对浮游细菌生物量分... 2 0 0 1年 5月 16~ 2 3日、6月 10~ 2 4日和 2 0 0 2年 6月 5~ 12日 ,利用“北斗号”船只对南黄海鱼产卵场进行了 3次专项调查。研究了潮汐锋断面叶绿素 a浓度、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分布 ,目的是阐明潮汐锋的存在对浮游细菌生物量分布的影响。3个航次中的叶绿素 a浓度变化范围分别是 0 .0 6~ 2 .34mg/ m3(2 0 0 1- 0 5 )、0 .0 8~ 0 .9mg/ m3(2 0 0 1- 0 6 )、0 .14~ 3.0 4 mg/ m3(2 0 0 2 - 0 6 )。 3航次的聚球藻 (Synechococcus spp.)蓝细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 7.6 2~ 2 2 .0 6 mg C/ m3(2 0 0 1- 0 5 )、8.5 3~2 7.5 2 mg C/ m3(2 0 0 1- 0 6 )、0 .6 9~ 5 5 .90 m g C/ m3(2 0 0 1- 0 6 )。异养细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 7.5 6~ 5 1.82 mg C/ m3(2 0 0 1-0 5 )、8.5 4~ 2 4 .77mg C/ m3(2 0 0 1- 0 6 )、3.12~ 10 .0 5 mg C/ m3(2 0 0 2 - 0 6 )。而聚球藻蓝细菌对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贡献 (CB:PB)平均值分别为 :5 8% (2 0 0 1- 0 5 )、77% (2 0 0 1- 0 6 )、31% (2 0 0 2 - 0 6 )。结果表明 :南黄海鱼产卵场在春末夏初 (5~ 6月份 ) ,叶绿素 a浓度最大值及次大值主要分布在锋区及其邻近的层化区2 0 m以浅位置 ;聚球藻蓝细菌生物量最大值主要分布于锋区及层化区表层和水体中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锋 浮游细菌 生物量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夏季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11
16
作者 庞兴红 吕丽媛 +5 位作者 牛远 沈宏 袁希功 陈文捷 陈隽 谢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5-341,共7页
为了研究太湖夏季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与水体营养盐的关系,在太湖全湖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规模浮游细菌采样调查,分析了太湖不同湖区浮游细菌丰度和多样性组成。研究发现,浮游细菌丰度在不同湖区中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北部和西部湖区沿... 为了研究太湖夏季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与水体营养盐的关系,在太湖全湖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规模浮游细菌采样调查,分析了太湖不同湖区浮游细菌丰度和多样性组成。研究发现,浮游细菌丰度在不同湖区中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北部和西部湖区沿湖流向东南方向至湖心和南部沿岸再到东部湖区呈下降趋势,这与太湖水体营养水平从高到低变化趋势一致。浮游细菌丰度与营养盐浓度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磷(TP)与细菌丰度存在较好的正相关(R2=0.6392,n=29,P<0.01),而总氮(TN)与细菌丰度无显著相关(R2=0.0663,n=29,P>0.05)。因此,磷是太湖夏季浮游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不同湖区营养盐与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随着营养水平的升高,浮游细菌多样性增加。此外,细菌群落的组成在不同湖区间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不同湖区营养水平空间变化一致。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淡水湖泊中微生物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浮游细菌群落 丰度 多样性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运河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被引量:22
17
作者 于洋 王晓燕 张鹏飞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7-344,共8页
污染源汇入和闸坝拦截等因素能够影响城市河流水生生态环境质量,主要表现在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分别于春季、夏季和冬季3个季节对北运河干流的10个点进行水样采集,通过16S rDNA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手段研究了北运... 污染源汇入和闸坝拦截等因素能够影响城市河流水生生态环境质量,主要表现在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分别于春季、夏季和冬季3个季节对北运河干流的10个点进行水样采集,通过16S rDNA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手段研究了北运河河道水体浮游细菌的群落结构,以揭示流域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浮游细菌群落与水质因子的响应关系。共得到47种不同的片段,其中218bp片段是优势菌。T-RFs片段计算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目前北运河水体生态结构已经较为脆弱。冬季与其他季节的群落组成有明显差别,夏季细菌丰度高于冬季。通过CANOCO软件分析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与水质指标的空间特点,发现水体流动性降低、支流汇入和污染源的汇入都会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在空间上的改变;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总磷、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温度对北运河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浮游细菌群落 16SrDNA T-RFLP C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大规模海水增养殖区柘林湾浮游细菌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20
18
作者 马继波 董巧香 黄长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7-485,共9页
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对粤东大规模海水增养区柘林湾表、底层水体中浮游细菌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柘林湾浮游细菌总均值为59.4×10^4/dm^3,与国内外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内湾海域大致相当。在平面分布上,浮游细菌总体... 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对粤东大规模海水增养区柘林湾表、底层水体中浮游细菌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柘林湾浮游细菌总均值为59.4×10^4/dm^3,与国内外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内湾海域大致相当。在平面分布上,浮游细菌总体上表现出湾内高于湾外、养殖区高于非养殖区的分布格局,说明大规模增养殖业对浮游细菌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网箱养殖的影响尤其显著。湾顶黄冈河口浮游细菌呈现显著的逐年增加趋势,其原因一方面与调查期间降雨减少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受周边陆源污染输入加剧的影响。在周年变化上,浮游细菌表现为典型的单峰型周年变化模式,主要是受水温的调控。年度峰值出现在夏季高温季节(6~8月),低谷出现在冬季低温季节(12~2月)。浮游细菌与溶氧呈现显著意义的负相关关系,但低溶氧可能是湾内养殖区初级生产力低下所致,而非浮游细菌耗氧所为。相反,溶氧降低可能会促进专性或兼性厌氧细菌的增加,使养殖环境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湾 浮游细菌 时空分布 温度 溶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鹏湾浮游细菌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0
19
作者 姜发军 胡章立 胡超群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100,共5页
应用荧光显微镜计数法,研究了大鹏湾海域细菌丰度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与温度、溶解氧、叶绿素a、氨盐、硝酸盐和磷酸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鹏湾全年细菌丰度介于1.40×108―24.43×108个.L?1之间。各季节细菌丰度高低依次... 应用荧光显微镜计数法,研究了大鹏湾海域细菌丰度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与温度、溶解氧、叶绿素a、氨盐、硝酸盐和磷酸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鹏湾全年细菌丰度介于1.40×108―24.43×108个.L?1之间。各季节细菌丰度高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浮游细菌的水平分布呈现近岸较高、离岸逐渐减少,自大鹏湾西部湾顶向东部湾口逐渐减少的特征。除了夏季,温度与浮游细菌呈显著正相关(P<0.05),是浮游细菌的主要控制因子;溶解氧与浮游细菌全年呈显著负相关(春、夏季P<0.01,秋冬季P<0.05);叶绿素a除了春季外其他季节与浮游细菌相关性非常显著(P<0.01),是浮游细菌的主要调控因子;无机营养盐中,氨盐和磷酸盐全年与浮游细菌丰度呈高度显著正相关(P<0.01);对浮游细菌丰度具有调控作用,硝态氮在冬季对浮游细菌丰度有显著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细菌 环境因子 大鹏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冬季节刺参养殖池塘浮游细菌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彬 荣小军 +4 位作者 姜卓 廖梅杰 王印庚 薛太山 李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48,共5页
应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计数法,对秋、冬季(2008年9月~2009年2月)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浮游细菌数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吖啶橙染色直接计数法(AODC)测得细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1.0×106~2.1×107个/... 应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计数法,对秋、冬季(2008年9月~2009年2月)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浮游细菌数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吖啶橙染色直接计数法(AODC)测得细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1.0×106~2.1×107个/ml,活菌直接计数法(DVC)测得活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4.0×105~5.7×106个/ml。异养细菌平板计数法(HPC)测得异养细菌数量为0.6×102~1.7×105CFU/ml。TCBS平板培养的弧菌数量在6.6×103CFU/ml以下。从时间分布看,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细菌数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秋季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冬季(P<0.01)。从空间分布看,水体底层细菌数量显著高于表层(P<0.05)。利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同一样品不同计数方法获得的细菌总数数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浮游细菌 AODC DVC H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