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够N”语义量级的浮现及其认知机制
1
作者 尹夏燕 吴炳璋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够N”常规用法是对事物或事件是否满足数量或达到标准的足量判断。随着名词类型由具体到抽象、由可计量到不可计量扩展,“够”动词词性弱化,激活了名词的内涵义,“够N”整体性状化,并浮现出不同的语义量级。不同类型的名词在语境和句... “够N”常规用法是对事物或事件是否满足数量或达到标准的足量判断。随着名词类型由具体到抽象、由可计量到不可计量扩展,“够”动词词性弱化,激活了名词的内涵义,“够N”整体性状化,并浮现出不同的语义量级。不同类型的名词在语境和句法的共同影响下制约“够N”的量级表征,“够N”由足量或达标量引申出程度量。量级表征是人类特有的认知参照能力。“够N”基于客观需求量、社会常规量和个人心理预期量等不同参照基准实现量级表征。其中,主观赋量是一种重要的量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够N” 语义量级 浮现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况句式义的浮现与固化
2
作者 许光灿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57-68,共12页
学界普遍意识到,比较与比况在形式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但在语义上仍然没有将二者分离,只认为比况是特殊的比较,甚至把比况视为修辞上的比喻。实际上,比况在形式和语用上均显著不同于比较,比况义“X很W”更已发展为独立的句式义,与比较... 学界普遍意识到,比较与比况在形式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但在语义上仍然没有将二者分离,只认为比况是特殊的比较,甚至把比况视为修辞上的比喻。实际上,比况在形式和语用上均显著不同于比较,比况义“X很W”更已发展为独立的句式义,与比较义已经相去甚远了。比况句是由比较句发展而来的独立句式,二者之间存在一个过渡状态。比较到比况在语义、形式、语用上出现了多个连续统。这一演变过程受语义推理、语用推理、高频效应、重新分析等机制的深刻影响。比况义“X很W”是比较句在语篇中浮现出来并逐渐固化的句式义,比况句式是交际需求下比较句篇章语法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 比况 句式义 浮现语法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倒”隐性否定义的浮现机制
3
作者 王洁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9期188-195,共8页
“拉倒”由动补结构演变为包括“拉倒吧”“你可拉倒吧”等多种变体的话语标记,表现出隐性否定的语义。这篇文章运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以“拉倒”及其变体中的隐性否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语料,考察了“拉倒”隐性否定义的语义表... “拉倒”由动补结构演变为包括“拉倒吧”“你可拉倒吧”等多种变体的话语标记,表现出隐性否定的语义。这篇文章运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以“拉倒”及其变体中的隐性否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语料,考察了“拉倒”隐性否定义的语义表现和言语环境。研究发现,“拉倒”的隐性否定义在语境吸收和语用推理、主观化与主观性以及语义的激活扩散等机制作用下浮现。From being a verb-complement construction, “ladao” has developed into a discourse marker with several variations, including “ladao ba” and “ni ke ladao ba”, which show implicit negation semantics. Using the theory of pragmatics and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licit negation in “ladao” and its variants to investigate the semantic expression and verbal context of implicit negation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rpus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implicit negative meaning of “ladao” emerges under the mechanism of contextual absorption and pragmatic reasoning, subjectivism and subjectivity, and semantic activation and dif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倒 隐性否定 语境 浮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视角下“算了”的三个变体以及立场义的浮现
4
作者 王桢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8期38-45,共8页
本文从互动语言学的视角对“算了”进行了自然语料的分析,重点对“算了”三个变体的句法位置及会话位置、话语关联及功能辖域、语义功能及有无互动性等特征进行了考察,论述了句法环境与会话序列位置对“算了”立场义浮现的重要作用。Thi... 本文从互动语言学的视角对“算了”进行了自然语料的分析,重点对“算了”三个变体的句法位置及会话位置、话语关联及功能辖域、语义功能及有无互动性等特征进行了考察,论述了句法环境与会话序列位置对“算了”立场义浮现的重要作用。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variants of “Suan le (算了)” from a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onal linguistics using natural corpus data.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syntactic positions, discourse positions, discourse relations, functional domains, semantic functions and interactive natures of the three variants of “Suan le (算了)”. It argues that the syntactic environment and discourse sequence posi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mergence of the stance of “Suan le (算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关联 立场 浮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言标记 “说白了”的形成机制与浮现性语义特征
5
作者 关凯骞 《前卫》 2024年第1期0105-0107,共3页
“说白了”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崇祯年间,民国后又由中补结构短语逐步发展为坦言标记,后来其被大量应用于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语体的表达中.本文尝试从形成机制和“说白了”的语意特征出发,对坦言标记“说白了”的标记化过程与形成动因... “说白了”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崇祯年间,民国后又由中补结构短语逐步发展为坦言标记,后来其被大量应用于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语体的表达中.本文尝试从形成机制和“说白了”的语意特征出发,对坦言标记“说白了”的标记化过程与形成动因进行分析.“说白了”一词受到了构式压制与去范畴化,以及语境吸收与交际互动的影响,并在标记化过程中逐步浮现出“非真值条件性”“主观性”“确定性”“±真实性”的语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白了 形成机制 浮现性语义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社会标注的Web服务语义自动浮现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宁达 何克清 +3 位作者 彭蓉 冯在文 刘建晓 李征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14-2426,共13页
社会化标注已经成为当前Web2.0时代流行的资源识别和管理方法.针对当前Web服务语义描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维度的Web服务语义社会标注方法.在社会标注模型的指导下,利用涉众的广泛参与性,从推荐标签集、候选标签集以及自由... 社会化标注已经成为当前Web2.0时代流行的资源识别和管理方法.针对当前Web服务语义描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维度的Web服务语义社会标注方法.在社会标注模型的指导下,利用涉众的广泛参与性,从推荐标签集、候选标签集以及自由标签集3种集合中选取若干个标签对服务进行社会标注;同时从服务的功能语义、非功能语义、目标语义、交互语义和补充语义5个维度建立服务语义社会标注框架,给出具体标注类型,将其分为机器标注和群体标注,利用群体智能,对机器标注的服务语义进行修正和完善,提高Web服务语义描述的完整性(即服务标签的语义覆盖率).进而作者提出了一种服务语义自动浮现方法,结合服务语义维度优先级,并根据标签出现频率以及服务属性类型优先级对标签进行排序,使得Web服务能够呈现大众用户认可的语义信息,提高Web服务语义描述的准确性(即服务标签的有效使用率),为后期准确发现Web服务奠定基础.最后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上述方法在提高服务语义描述能力方面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标注 WEB服务 标签过滤 标签排序 标签推荐 语义浮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现理论及其对第二语言获得年龄效应的新解释 被引量:14
7
作者 郭晶晶 陈宝国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00-503,共4页
近年来,来自认知行为实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对第二语言获的关键期假设提出了质疑。浮现理论对第二语言获得的年龄效应提出了新的解释,该理论认为在第二语言获得中并不存在先天决定的关键期,第二语言的获得年龄效应是由双语之间... 近年来,来自认知行为实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对第二语言获的关键期假设提出了质疑。浮现理论对第二语言获得的年龄效应提出了新的解释,该理论认为在第二语言获得中并不存在先天决定的关键期,第二语言的获得年龄效应是由双语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的,即第一语言的防守和第二语言同第一语言间的竞争两种机制决定着第二语言的获得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获得关键期 第二语言获得年龄效应 浮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的时间目标依赖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琼 原献学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7,共6页
为探讨个体复杂决策过程中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的时间目标依赖性,考察了四组大学生被试(共160名)在"知觉不同分心时间"条件下的复杂决策。结果发现:(1)"告知分心3分钟,实际分心3分钟组(知3实3)"成绩显著优于"... 为探讨个体复杂决策过程中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的时间目标依赖性,考察了四组大学生被试(共160名)在"知觉不同分心时间"条件下的复杂决策。结果发现:(1)"告知分心3分钟,实际分心3分钟组(知3实3)"成绩显著优于"不知分心时间组"和"知5实3组",但与"知3实5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显示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具有自我可控性;(2)"知3实5组"成绩显著优于"知5实3组",与"不知分心时间组"为边缘显著,显示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具有可延迟性;(3)"知5实3组"与"不知分心时间组"成绩之间无显著差异,显示个体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具有相对精确的时间目标依赖性,提前要求结果浮现不出现无意识思维效应。上述结果支持了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具有自我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决策 无意识思维 结果浮现 时间目标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词“还”量级义的浮现 被引量:5
9
作者 贾泽林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58,共9页
量级义是副词"还"的义项之一,其来源和浮现过程学界未曾进行过专门研究。本文考察发现,"还"的量级义是由其基本义"延续"在互动交际中用作回应语时浮现而来的。在会话中,"还"字句能够通过衍推... 量级义是副词"还"的义项之一,其来源和浮现过程学界未曾进行过专门研究。本文考察发现,"还"的量级义是由其基本义"延续"在互动交际中用作回应语时浮现而来的。在会话中,"还"字句能够通过衍推会话含义的方式对先行语话轮做出否定性回应,"还"字句所述内容与其推导出的会话含义构成量级关系,副词"还"在此条件下被重新分析为标记量级关系的元语。在形式、语义和语用诸因素的加推下,"还"的量级义得以完全确立。言域层面的语用否定是"还"量级义及其句法结构浮现的直接动因,其浮现机制是借助回溯推理进行的衍推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 量级义 浮现 衍推 动因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现意义对语言不完备性的自救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正元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6,共5页
语言本身有谬误、矛盾、歧义等不完备性,语言本身的粗糙、不完备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本文分析词语、新奇隐喻和不透明隐喻浮现意义生成的机理,力图说明:浮现意义是在概念整合中生成的,浮现意义是语言交际的实际意义,浮现意义的生成机理... 语言本身有谬误、矛盾、歧义等不完备性,语言本身的粗糙、不完备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本文分析词语、新奇隐喻和不透明隐喻浮现意义生成的机理,力图说明:浮现意义是在概念整合中生成的,浮现意义是语言交际的实际意义,浮现意义的生成机理对语言不完备性给予救助,并揭示隐喻、词语搭配等语言形式意义的生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不完备性 浮现意义 语言自救
原文传递
基于浮现主义的语言习得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默 王建勤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浮现主义为语言习得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和新颖的研究视角。基于浮现主义的语言习得研究,在语音、言语产出、词汇、句法和话语五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综述了这几方面最新的进展,并探讨了浮现主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浮现主义为语言习得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和新颖的研究视角。基于浮现主义的语言习得研究,在语音、言语产出、词汇、句法和话语五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综述了这几方面最新的进展,并探讨了浮现主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指出了语言习得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加深了对语言习得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现主义 语言习得 复杂性科学理论 语言习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语义功能及其浮现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德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33,共11页
推测情态是认识情态的一个子类,是说话人对话语真实性的坚信程度。现代汉语“说不定”是个具有认识情态功能的情态副词,在话语中主要用来表达对事件可能性的估计和推测,强调可能性很大,是推测情态的典型成员,其情态语义功能决定了其对... 推测情态是认识情态的一个子类,是说话人对话语真实性的坚信程度。现代汉语“说不定”是个具有认识情态功能的情态副词,在话语中主要用来表达对事件可能性的估计和推测,强调可能性很大,是推测情态的典型成员,其情态语义功能决定了其对词类、句式的选择。“说不定”情态功能的浮现机制在于话语预期和主观化的双重作用。“说不定”情态语义功能的解析对认识和构建汉语推测情态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不定” 情态功能 推测情态 浮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语浮现意义的认知解读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金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4-188,共5页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构件,已经成为人们最喜欢的重要语言表达手段。作为语言中最有效和最精练的表达手段的习语自然浓缩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模式。文章尝试探究了从概念整合生成的浮现意义去解释习语...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构件,已经成为人们最喜欢的重要语言表达手段。作为语言中最有效和最精练的表达手段的习语自然浓缩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模式。文章尝试探究了从概念整合生成的浮现意义去解释习语意义生成机制,深入挖掘了习语产生的认知根源,并确立了原型范畴理论是习语形成的主要动因这一思想。这将有利于深化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也会加强我们对习语的理解,也可以使我们更准确、更恰当地使用习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语 浮现意义 认知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现》荒野思想的生态批评解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靖怡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荒野是西方生态批评领域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保护荒野是生态批评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作品中,对荒野与人关系的认识是她多部作品的主题。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其作品《浮现》中的荒野思想,探讨荒... 荒野是西方生态批评领域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保护荒野是生态批评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作品中,对荒野与人关系的认识是她多部作品的主题。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其作品《浮现》中的荒野思想,探讨荒野与文明、荒野与人类生态意识复苏的关系,可以加深对回归荒野真正内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现 荒野 生态批评 文明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社会学:学科抑或理论浮现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向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41,共5页
文化社会学所研究的是特定社会中的文化实践和文化关系,这种研究一方面体现在古典社会理论家们为解释现代性世界的文化意义、文化经验和文化后果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理论的方法尝试中,另一方面也与当下的文化研究以及社会理论的兴起... 文化社会学所研究的是特定社会中的文化实践和文化关系,这种研究一方面体现在古典社会理论家们为解释现代性世界的文化意义、文化经验和文化后果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理论的方法尝试中,另一方面也与当下的文化研究以及社会理论的兴起有着复杂的共生关系。文化社会学的理论浮现并不是要实现文化与社会学的简单嫁接,而是一种以文化与社会学为核心的极具张力的理论社会学研究新范式。在这个张力场中,跨学科性、审美性与批判性是其独特的理论品性。文化社会学对处于生成中的文化与社会的整体意义给予阐释的向度与空间,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传统社会学由于过于注重实证考察而导致的现实阐释层面上的理论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社会学 理论浮现 理论渊源 理论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下《浮现》对工具理性霸权的批判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影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工具理性霸权源于现代社会人类对知识及其技术产品极度推崇的信仰,体现为对绝对技术理性的追求,贬斥了人的感性价值,造成了人性的异化。根据后现代空间理论,这种异化总是凭借资本向乡村空间的流动,以机械文明对乡村空间的侵入为表征,从... 工具理性霸权源于现代社会人类对知识及其技术产品极度推崇的信仰,体现为对绝对技术理性的追求,贬斥了人的感性价值,造成了人性的异化。根据后现代空间理论,这种异化总是凭借资本向乡村空间的流动,以机械文明对乡村空间的侵入为表征,从发达地区蔓延到发展中地区,客观上提出了人性救赎的问题。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生动地展现了这种蔓延,并通过对工具理性霸权所造成的人性异化的描绘,对其展开揭露和批判,同时提出回归自然的人性救赎之途。《浮现》在创作理念上远超过一般的生态女性主义作品,在全球化背景下独具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伍德 浮现 工具理性 霸权 自然生态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篇衔接构式“这样一来”的功能浮现路径与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振艳 施春宏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52,共14页
作为语篇衔接构式,"这样一来"具有承接性连接、因果性连接和推理性连接三大承上启下的语篇功能,其语篇功能的浮现,不仅是构件结构化组配的结果,也是构式群内部相关构式互动的结果。在"这样一来"的形成过程中起支配... 作为语篇衔接构式,"这样一来"具有承接性连接、因果性连接和推理性连接三大承上启下的语篇功能,其语篇功能的浮现,不仅是构件结构化组配的结果,也是构式群内部相关构式互动的结果。在"这样一来"的形成过程中起支配和制约作用的根本机制是语篇化,主要表现为语义内容上的去事件化、语法性质上的去小句化以及句法结构上的语块化。文章还试图借此对事件小句语篇化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进行思考,进而致力于构建事件小句语篇化的统一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衔接构式 “这样一来” 浮现路径 浮现机制 事件小句语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现》中的民族性与时间性构建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林棚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阿特伍德在《浮现》中描写了一种特殊的循环性时间,并对线性时间作出抗拒,这种时间性的对抗是文化本土化的一种尝试。女主人公的时间之旅暗示了"另一种时间模式",它代表一种本土化时间性,是基于多元文化主义的加拿大文化身份... 阿特伍德在《浮现》中描写了一种特殊的循环性时间,并对线性时间作出抗拒,这种时间性的对抗是文化本土化的一种尝试。女主人公的时间之旅暗示了"另一种时间模式",它代表一种本土化时间性,是基于多元文化主义的加拿大文化身份的内在认知。通过强调现在和过去的共存性和及时通达性,小说对殖民主义模式下对加拿大的"空白地域"的解读进行了反击。通过对历史和现在的共时描写,阿特伍德从文学和艺术上展开本土化的想象,使本土性书写成为反映加拿大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现实的重要元素,并使加拿大人认识到本土历史的现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伍德 浮现 民族性 时间性 本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现意义加工:路径、准则及推演模式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美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28-35,共8页
本文将交际中产生的意义称为"浮现意义",并从交际中话语的生成过程入手重点论述了"浮现意义"的加工路径、准则及推演模式。这一研究不但能使我们了解"浮现意义"是如何加工的,而且也给我们提供了充分理解... 本文将交际中产生的意义称为"浮现意义",并从交际中话语的生成过程入手重点论述了"浮现意义"的加工路径、准则及推演模式。这一研究不但能使我们了解"浮现意义"是如何加工的,而且也给我们提供了充分理解符号的丰富概念并阐释交际中出现的一些易于引起歧义的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现意义 路径 准则 推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词“总”的量级义及其浮现过程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泽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37-141,共5页
文章指出,副词"总"能表达量级义,其具体内涵是"表最低限度",我们根据副词"总"相关的语义和形式表现对这一释义进行了证明。"最低限度"意义是在互动性话语环境中由"总"的基本义"... 文章指出,副词"总"能表达量级义,其具体内涵是"表最低限度",我们根据副词"总"相关的语义和形式表现对这一释义进行了证明。"最低限度"意义是在互动性话语环境中由"总"的基本义"持续不断"浮现而来的,文章运用动态浮现语法理论和"三域"理论对"最低限度"义的浮现过程进行了刻画,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总"的最低限度义的表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 量级 最低限度 语义浮现 三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