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屯昌地区高通岭钼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时代 被引量:19
1
作者 廖香俊 王平安 +4 位作者 覃海灿 路西坤 董法先 刘晓春 舒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0-570,共11页
高通岭钼矿床位于华南板块南部的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内,共查明平行脉状矿体9个、矿化体5个。矿石分石英脉型和钾长花岗岩型2种,矿石中含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及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等。高通岭... 高通岭钼矿床位于华南板块南部的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内,共查明平行脉状矿体9个、矿化体5个。矿石分石英脉型和钾长花岗岩型2种,矿石中含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及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等。高通岭花岗岩体的Mo含量比其克拉克值高4倍,沿岩体构造裂隙发育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和钼矿化。成矿流体成分为K+-Na+-Cl--F--SO42-型;S、C、H、O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物质以岩浆源为主,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来源。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98.4Ma±2.5Ma,与高通岭花岗岩体侵位的时代一致。该矿床为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石英-硫化物脉型钼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屯昌地区 钼矿床 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变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许德如 夏斌 +4 位作者 Nonna Bakun-Czubarow 马驰 李鹏春 Robert Bachlinskl 陈广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987-3006,共20页
海南岛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原岩可能包括辉长岩(粗粒的斜长角闪岩)、辉长-辉绿岩(中细粒和中粗粒的斜长角闪岩)和枕状熔岩(细粒或块状斜长角闪岩)。由于受多期变质和蚀变作用的影响,组成这些岩石的多数矿物如角闪石、斜长石和绿泥石... 海南岛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原岩可能包括辉长岩(粗粒的斜长角闪岩)、辉长-辉绿岩(中细粒和中粗粒的斜长角闪岩)和枕状熔岩(细粒或块状斜长角闪岩)。由于受多期变质和蚀变作用的影响,组成这些岩石的多数矿物如角闪石、斜长石和绿泥石等常表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世代。角闪石环带矿物化学分析表明,从核到边,钛、铝、(钠+钾)含量增长,反映了压力和温度同时升高的进变质演化过程;相反,角闪石环带从核部到边部钛、铝和钾+钠含量降低,则暗示温度和压力同时降低而进入另一个退变质演化阶段。所获得的 Sm-Nd 全岩及角闪石的内部等时线年龄为128±12 Ma、Rb-Sr 全岩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1.8±6.2 Ma和344±11Ma。根据角闪石环带、矿物共生组合、微结构以及变质温压条件的半定量计算和同位素定年,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的变质作用可能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527~450 Ma)可能记录了与洋底变质作用有关的(亚)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条件,早期的阳起石、钙质角闪石及镁铁质角闪石残余核为该阶段的产物;第二阶段(~330~240 Ma)进变质作用达到高峰的P=~0.9 GPa、T=~700℃,显示了过渡的高角闪石相-麻粒岩相变质条件。广泛的剪切变形及韭闪质普通角闪石-韭闪石边是该阶段的产物;第三阶段(~130 Ma~90 Ma)显示一个绿片岩相变质条件(P=~0.1~0.3 GPa、7=~300~400℃),可能与区域/热接触变质有关。因而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的变质作用演化显示了一个逆时针 P-T-t 轨迹,最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大陆边缘裂解及洋壳化和随后的年轻洋壳消亡、陆(华南大陆)-陆(印支板块)碰撞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基性岩体 海南晨星地区 角闪石环带 逆时针P-T-t轨迹 洋壳消亡残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