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流对餐厨垃圾和稻草混合两相厌氧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秀金 陈雪 +6 位作者 左小宇 冷静柠 靳小宇 林均衡 刘研萍 袁海荣 蒋婷婷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7,共6页
文章以餐厨垃圾和稻草为原料,研究了不同进料负荷和回流对半连续式两相厌氧消化产气及系统能量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回流的酸化相(A1)和甲烷相离心液回流的酸化相(A2)的产酸量随着负荷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其对应的甲烷相(R1,R2)的... 文章以餐厨垃圾和稻草为原料,研究了不同进料负荷和回流对半连续式两相厌氧消化产气及系统能量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回流的酸化相(A1)和甲烷相离心液回流的酸化相(A2)的产酸量随着负荷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其对应的甲烷相(R1,R2)的日产甲烷量随着进料负荷的提高也逐渐增大。在酸化相中,当进料负荷为10 g VS·L-1d-1,水力停留时间为10天时,A1和A2的产酸量同时达到最大,分别为30583 mg·L-1和47559 mg·L-1,A2比A1的产酸量提高了55%。在甲烷相中,当负荷为4 g VS·L-1d-1时,R1,R2的单位VS产气率达到最大,分别为0.43 L·g-1VS和0.51 L·g-1VS,R2比R1单位VS日产甲烷率提高了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稻草 两相厌氧消化 进料负荷 消化液回流 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与游离发酵液接触比例对产沼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杜静 陈广银 +2 位作者 叶小梅 付广青 常志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1-816,共6页
在中温(37±1)℃条件下,以破碎麦秸为原料,采用批次进料和消化液每天回流方式(发酵固含率为10%),通过在反应器底部设置不同高度的多孔滤板使秸秆与游离发酵液接触比例分别为100%(T1)、50%(T2)和0%(T3),研究秸秆与游离发酵液接触比... 在中温(37±1)℃条件下,以破碎麦秸为原料,采用批次进料和消化液每天回流方式(发酵固含率为10%),通过在反应器底部设置不同高度的多孔滤板使秸秆与游离发酵液接触比例分别为100%(T1)、50%(T2)和0%(T3),研究秸秆与游离发酵液接触比例对产沼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产气特征和发酵前后VS变化来看,各处理均无明显差异,表明减少秸秆与游离发酵液的接触比例,对秸秆产沼气效果无影响,即通过渗滤液每天回流方式,未浸没于游离发酵液中的秸秆可以达到与浸没秸秆相同的传质效果,此结果为秸秆厌氧发酵工程中提高秸秆有效发酵浓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试验还发现,T3处理中消化液与秸秆接触比例随发酵进程呈逐渐降低趋势,并于发酵第6d基本稳定,表明发酵系统中实际的游离发酵液量逐渐减少,分析认为秸秆物料对消化液有吸收和截持作用,发酵第6d后已达秸秆物料吸持水饱和状态(秸秆物料含固率为16.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游离发酵 接触比例 吸持水特性 消化液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干式厌氧消化系统氨氮变化规律及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曹秀芹 张达飞 +2 位作者 盛迎雪 郭非凡 李彩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181-186,共6页
在中温(36℃)条件下,进行了猪粪干式厌氧消化中试试验,以探索系统运行过程中氨氮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厌氧微生物没有足够的驯化时间,对氨氮的耐受力较低。为促进厌氧微生物对高浓度氨氮的耐受力,进行消化液回流以逐渐提高氨氮浓度。... 在中温(36℃)条件下,进行了猪粪干式厌氧消化中试试验,以探索系统运行过程中氨氮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厌氧微生物没有足够的驯化时间,对氨氮的耐受力较低。为促进厌氧微生物对高浓度氨氮的耐受力,进行消化液回流以逐渐提高氨氮浓度。但是持续快速升高的氨氮浓度会造成氨氮抑制,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对出料进行固液分离后只进行沼渣回流,氨氮浓度稳定在5 000 mg·L^(-1)。为了进一步考察氨氮的变化规律再次变为回流消化液,系统氨氮浓度逐渐升高达到6 000 mg·L^(-1),沼气产量由38 m^3·d^(-1)降为28 m^3·d^(-1)。说明沼渣回流比消化液回流对系统氨氮浓度能起到更好地控制作用。另外,酸碱比(VFA/TA)是否能作为系统稳定性指标,也会受到氨氮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干式厌氧消化 氨氮抑制 沼渣回流 消化液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行条件下改进型A^(2)/O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嗣靖 许传音 张先舟 《供水技术》 2023年第6期17-21,共5页
为了提升传统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采用改进型A^(2)/O工艺,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对其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改进型A^(2)/O工艺的最佳运行条件。通过调整消化液回流比、进水分配比、溶解氧(DO)浓度,确定改进型A^(2)/O工艺的最佳... 为了提升传统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采用改进型A^(2)/O工艺,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对其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改进型A^(2)/O工艺的最佳运行条件。通过调整消化液回流比、进水分配比、溶解氧(DO)浓度,确定改进型A^(2)/O工艺的最佳运行工况为消化液回流比200%、进水分配比6∶4、DO浓度1.9~2.0 mg/L,该运行条件下,脱氮除磷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出水水质能够稳定地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液回流 进水分配比 DO 脱氮除磷 A^(2)/O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