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6篇文章
< 1 2 1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尚品杰 夏永欣 刘晓政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4期2587-259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5例NET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ESE组(48例)和EMR组(47例)。对...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5例NET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ESE组(48例)和EMR组(4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复发情况。结果ESE组一次性完整病灶切除成功率高于EMR组,ESE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EMR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E组术中出血率、术中穿孔率、术后出血率较EMR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EM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E较EMR治疗NET的效果更为显著,一次性完整病灶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且可降低复发风险,但术中术后出血率及术中穿孔率较高,临床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与黏膜切除治疗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招鹏 谭学明 +2 位作者 李卫东 夏金荣 张丹丹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006-1008,1012,共4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ESD)与黏膜切除(EMR)治疗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消化内科收治早期NET接受内镜手术治疗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ESD)与黏膜切除(EMR)治疗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消化内科收治早期NET接受内镜手术治疗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EMR组和ESD组,各49例。患者分别接受EMR或ESD治疗后,组织病理学评价肿瘤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84、4.749、17.204,P均=0.000);EMR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切除病灶平均直径均优于ESD组(χ^2/P=6.282/0.012,4.141/0.042、t/P=4.132/0.000);ESD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EMR组高(χ^2=6.682,P=0.010);术后随访12个月EMR组4例患者复发再次行ESD治疗。结论 ESD有助于提高肿物彻底清除效果,临床治疗效果优于EMR,但手术安全性较差,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需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 内镜下黏膜切除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严欢 和水祥 +4 位作者 王淑英 贾皑 张娟 邓元 李红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8-74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I-NEN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超声内镜诊断为GI-NENs患者的病例资料,同时收集患者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I-NEN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超声内镜诊断为GI-NENs患者的病例资料,同时收集患者术后病理、内镜特点及治疗方式等,分析超声内镜对GI-NENs的诊断准确率、内镜下特点及对治疗方式的指导价值。结果共收集33例超声内镜诊断为GI-NENs且于我院进行治疗并获取病理的患者,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为90.9%,GI-NENs好发于直肠和胃,镜下表现为球形或半球形隆起,色黄或色白、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多起源于黏膜下层,为低回声病变。结论超声内镜对GI-NENs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并为后期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保健 顾文芬 +1 位作者 胡忠卓 薛林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完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09年6月-2016年6月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共4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2...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完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09年6月-2016年6月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共4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分别采用EMR(A组)和ESD(B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费用、病变组织直径、病变组织厚度、肿物完全切除率、垂直切缘阴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病变组织直径和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肿物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垂直切缘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两种内镜术式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肿物切除效果方面较为接近,EMR具有操作时间短、经济负担轻及并发症少等优势;而ESD应用则有助于提高肿物彻底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神经内分泌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检查联合血清嗜铬粒素A检测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雷蕾 肖迅 +1 位作者 张志宏 宋彦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联合血清嗜铬粒素A(CgA)检测诊断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疑似消化道NEN患者的超声内镜检查和CgA检测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独超声内镜检查、CgA检测与两者联合对消化道NEN...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联合血清嗜铬粒素A(CgA)检测诊断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疑似消化道NEN患者的超声内镜检查和CgA检测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独超声内镜检查、CgA检测与两者联合对消化道NEN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703),其诊断NEN的灵敏度为84.17%、特异度为55.56%、准确度为82.17%;血清CgA检测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般性较好(Kappa值为0.786),其诊断NEN的灵敏度为87.08%、特异度为77.78%、准确度为86.43%;超声内镜检查与血清CgA检测联合与病理检测结果的一般性较好(Kappa值为0.836),其诊断NEN的灵敏度为89.58%、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89.15%,均高于单一检测或检查(均P<0.05)。结论与单一检测或检查比较,超声内镜检查联合CgA检测诊断消化道NEN的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消化道 超声内镜 嗜铬粒素A 联合检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与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连颖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29期129-130,共2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剥离与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剥离与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对照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各项指标、肿瘤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 <0.01);但2组病变组织直径及病变组织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肿瘤整块切除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1.88%(χ2=7.585,P <0.01);观察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0.62%,高于对照组的68.75%(χ2=4.730,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25%,高于对照组的6.25%(χ2=6.564,P <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效果更好,肿瘤病灶清除效果更好,但与黏膜切除治疗术相比安全性较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医护人员需充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内镜下黏膜剥离 内镜下黏膜切除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与黏膜切除治疗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7
作者 夏俊 曹大中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2172-2174,2178,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与黏膜切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72例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研究组应用内镜下黏膜剥... 目的研究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与黏膜切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72例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研究组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内疾病复发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除病灶直径长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内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可取得很好的疗效,治疗安全性也较高,还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其应用价值高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认可度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28例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8
作者 金海林 韩树堂 +2 位作者 肖君 张其德 孙仁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4期3950-3954,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I-NEN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对2012-05/2015-02在江苏省中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下治疗...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I-NEN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对2012-05/2015-02在江苏省中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下治疗的28例GI-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ESD治疗,对其内镜下表现特点及疗效、并发症等数据进行总结.结果:28例GI-NENs患者均成功接受ESD术,所有剥离标本全部得到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共出现术后迟发性大出血2例,无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36 mo无1例患者出现残留或复发.结论:ESD治疗不超过20 mm的且未侵犯固有肌层的GI-NENs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类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宋婕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2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早期消化道NE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 目的:分析并比较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早期消化道NE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组(EMD组,n=42)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EMR组,n=42)。分别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EMD组患者与EMR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相比,P>0.05。与EMR组相比,EMD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治疗的费用更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消化道NEN的效果相当,但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该病能缩短患者手术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减少其治疗的费用,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A、CA125、CA199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10
作者 阮长龙 石瀚枫 +3 位作者 马成明 杭玉捷 孙泽群 王仲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4期3658-3661,3667,共5页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十堰市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45例GI-NENs患者为试验组,以同期在该院体检的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十堰市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45例GI-NENs患者为试验组,以同期在该院体检的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CEA、CA125、CA199水平的差异,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EA、CA125、CA199单项及联合检测对GI-NENs的诊断效能。结果 试验组中CEA、CA1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EA、CA125、CA199升高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的GI-NENs患者中,CEA水平升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125、CA199水平升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CEA、CA125、CA199水平升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25水平升高是GI-NEN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CEA、CA125单独检测诊断GI-NENs的AUC分别为0.672(95%CI:0.561~0.784)、0.674(95%CI:0.563~0.784),均低于CEA、CA125联合检测诊断GI-NENs的AUC[0.735(95%CI:0.632~0.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CA125水平在GI-NENs患者中明显升高,且CEA、CA125水平升高是GI-NENs发生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CEA、CA125水平对GI-NENs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癌胚抗原 CA125 CA1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EMR与ESD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11
作者 李响 陈宇 +3 位作者 王雪 宁佳曦 杨适 王忠琼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2期187-193,共7页
目的对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类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选题拟定检索词,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 目的对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类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选题拟定检索词,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Embase、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权威数据库,检索时间从2013年4月至2023年4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提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制作森林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共有973篇文献,经过筛选后纳入10片文献进入研究,包括6篇随机对照试验与4篇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共计642例患者。其中EMR组315例,ESD组327例。Meta分析结果如下:①有效性指标:ESD术内镜下完全切除率高于EMR术(RCT:OR=0.25,95%CI:0.13,0.49,P<0.05;回顾性分析:OR=0.34<1,95%CI:0.16,0.88,Z=2.23,P<0.05);ESD术内镜下整块切除率高于EMR术(RCT:OR=0.14<1,95%CI:0.04,0.43,P<0.05);内镜下EMR组与ESD组的病变切除尺寸相似(RCT:MD=0.38,95%CI:-0.29,1.05,P>0.05;回顾性分析:MD=-1.32,95%CI:-2.36,-0.28,P<0.05;MD合并=-0.33,95%CI:-0.95,0.29,P>0.05);ESD与EMR手术时间无明显区别(MD合并=-7.28,95%CI:-25.16,10.61,Z=0.80,P>0.05);②安全性指标:EMR术较ESD术的出血率低(RCT:OR=0.54<1,95%CI:0.30,0.96,P<0.05;回顾性分析:OR=0.21<1,95%CI:0.04,1.24,P>0.05;OR合并=0.32<1,95%CI:0.17,0.60,P<0.05);ESD组与EMR组穿孔率相似(RCT:OR=0.89<1,95%CI:0.34,2.33,P>0.05;回顾性分析:OR=2.35>1,95%CI:0.05,2.31,P=0.28);EMR术较ESD术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RCT:OR=0.59<1,95%CI:0.36,0.97,P<0.05;回顾性分析:OR=0.24<1,95%CI:0.06,0.87,P<0.05;OR合并=0.36<1,95%CI:0.21,0.60,P<0.05)。结论①EMR与ESD均能在内镜下有效切除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其手术时间和肿块切除大小无明显差异,但ESD术内镜下完全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高于EMR术;②两组术式均相对安全,穿孔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EMR术出血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SD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衍生技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震宇 王小云 +4 位作者 龚镭 唐学军 彭晓斌 吴高珏 胡臻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4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衍生技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采用ESE方法对23例消化道NET进行治疗,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疗效,随访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衍生技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采用ESE方法对23例消化道NET进行治疗,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疗效,随访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肿瘤直径0.4~3.0 cm,中位大小1.0 cm,均一次性完整剥离切除,ESE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20~75 min,中位手术时间30 min,1例出现迟发性出血,1例因肿瘤侵犯固有肌层主动穿孔全层切除。术后23例病理诊断为NET,其中G1级21例、G2级2例,3例胃NET中,1型2例,2型1例,基底和切缘均未见病变累及。中位随访28个月,无1例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ESE治疗消化道NET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神经内分泌肿瘤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幸雨 陈文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2-528,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53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计算其5年复发转移率,同... 目的探讨影响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53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计算其5年复发转移率,同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及生存分析,并对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153例患者中,男性90例(58.82%),女性63例(41.18%);G1期114例(74.51%),G2期25例(16.34%),G3期14例(9.15%),接受内镜手术112例(73.20%),外科手术41例(26.80%),5年内复发转移人数26人(16.99%)。手术部位在十二指肠、食管、胃和直肠的5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31%、3.92%、3.27%和8.50%。采用内镜手术和外科手术的患者5年内复发转移率分别为3.92%和13.07%。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不同肿瘤部位、不同肿瘤直径、不同病理分级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肿瘤复发转移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和切缘见肿瘤组织是影响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肿瘤直径越大、病理分级越高,术后患者复发转移风险越高。G1、G2期直径不超过2 cm的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不同手术的复发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和切缘见肿瘤组织是影响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G1、G2期直径不超过2 cm的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在内镜下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消化道 治疗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1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分析
14
作者 汲翔 袁维堂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5期2723-2726,共4页
目的分析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1例GI-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性别、年龄、部位、临床症状、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免疫组化、转移情... 目的分析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1例GI-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性别、年龄、部位、临床症状、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免疫组化、转移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61例患者年龄为21~81岁,中位年龄54岁,男104例,女57例;161例中67例发生于胃部,17例发生于小肠,其中十二指肠14例,空、回肠3例,77例发生于结直肠,其中结肠5例,直肠72例;患者临床症状特异性不明显,初诊不易诊出,未见家族聚集现象。消化道不同部位的NENs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其中胃NENs与结直肠NENs相比,发病年龄更高,男性患者更多,G3级患者占比更多,肿瘤直径更大,CgA阳性率与ki-67阳性率更高,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阳性率更高。结论 GI-NENs男性比女性多发,发病年龄多为40~70岁,最常见发病部位是直肠与胃。其中胃NENs与结直肠NENs相比,男性、老年患者更常见,肿瘤分级差、直径大、转移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消化道 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M1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燕维 倪慕兰 王宇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8期3176-3178,共3页
目的:检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中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M1)的表达,并分析其在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GNEN和消化道非神经内分泌肿瘤(non-GNEN)中INSM1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GNEN... 目的:检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中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M1)的表达,并分析其在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GNEN和消化道非神经内分泌肿瘤(non-GNEN)中INSM1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GNEN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检测神经内分泌瘤(NET)、神经内分泌癌(NEC)、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NEN)及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CWND)中INSM1、CD56、突触素(Syn)、嗜铬素A(CgA)等指标表达,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结果:INSM1在GNEN中阳性率为97.1%,明显高于non-GNEN的1.7%(P<0.01)。在GNEN的鉴别诊断中,INSM1的敏感性为96.4%,高于CgA的54.1%(P<0.01),与CD56的91.9%、Syn的94.6%相近(P>0.05);特异性为96.3%,高于CD56的59.2%、Syn的33.3%和CgA的77.8%(P<0.05)。结论:INSM1在GNEN中兼具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GNEN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可靠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INSM1 CD56 SYN C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分析
16
作者 张莉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7期265-265,共1页
分析上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诊断结果、治疗结果等因素,总结各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0 例上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总结男女例数、治疗结果、生存率等情况。结果:通过对70 例患者资料分析得知,男性患者多于... 分析上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诊断结果、治疗结果等因素,总结各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0 例上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总结男女例数、治疗结果、生存率等情况。结果:通过对70 例患者资料分析得知,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病发年龄段以41-60 岁为主;术后随访1 年得知,未出现死亡现象,生存率为100.0%。结论:临床根据上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表现、病情等选择合适疗法,可提高疾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内镜术式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志宾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5期159-161,共3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52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单...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52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单号者纳入ESD组,双号者纳入EMR组,每组26例。ESD组采用ESD治疗,EMR组采用EMR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病变组织直径和治疗费用及垂直切缘阴性和肿物完全切除的比例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消化道穿孔、术中出血及迟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SD组手术时间较EMR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用较EMR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肿物完全切除比例明显高于EM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M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ESD和EMR两种内镜术式总体效果相似,EMR在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而ESD在肿物彻底清除上有更突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神经内分泌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18
作者 杨壮凤 李力 《基层医学论坛》 2012年第32期4275-4277,共3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罕见的异质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1%-2%,多见于消化道,其次是肺[1],近年来发病率有所提高。因其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与其他类型的肿瘤有很大不同,所以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我科2004年10月—2...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罕见的异质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1%-2%,多见于消化道,其次是肺[1],近年来发病率有所提高。因其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与其他类型的肿瘤有很大不同,所以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我科2004年10月—2012年3月共收治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特点 消化道 治疗 神经内分泌系统 异质性肿瘤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黄倩 赵声春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肝脏NEN的活检病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肝脏NEN的活检病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男、女患者各1例,2例患者均行肝脏穿刺术,例1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圆形,胞质丰富,排列成巢团状及腺管样,未见确切核分裂象。例2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卵圆形,核深染,界限不清,胞质少,呈巢团状排列。2例患者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示Syn(+)、CgA(+)、CD56(+),AE1/AE3(核旁点状+);例1,Ki-67(+,约70%);例2,Ki-67(+,约15%),临床影像学、内镜检查显示其余脏器未见占位性病变。结论:肝脏原发性NEN相对罕见,确诊为肝脏原发前需排除转移,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神经内分泌肿瘤 免疫组化 治疗与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指南(2025年版)
20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 陈洁 +9 位作者 聂勇战 吴文铭 樊代明 李洁 李景南 邵成浩 谭煌英 徐巍 殷晓煜 虞先濬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142,共58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特性并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少见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以肺和胃肠胰最为常见。国内外研究均显示,NENs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特性并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少见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以肺和胃肠胰最为常见。国内外研究均显示,NENs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NENs的异质性较高,可起源于多个组织和器官,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皮肤、支气管肺及胸腺、胃肠胰、肾上腺、生殖泌尿器官等,且同一组织或器官起源的NENs分类、分级不同时,亦有显著不同的生物学行为。NENs的高度异质性决定其诊断的困难和复杂性,除了临床症状,还需包括特殊的生物标志物、内镜、超声、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常规影像学检查以及各种功能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整合诊断。此外,NENs的治疗方式也涵盖了内镜治疗、外科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放疗及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PRRT)等多种手段。治疗策略的制定既要遵循指南规范,又要在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协作整合诊治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选择。2024年,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再次组织本领域相关专家,在《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指南(2022年版)》、其他相关国内外指南和共识、以及最新临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指南(2025年版)》。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Practice guideline REgistration for transPAREncy,PREPARE)上注册,注册编号为PREPARE-2024CN1158。2025年版指南对2022年版指南相应内容进行更新及修订,并进一步扩充了除胸部和胃肠胰以外的NENs,包括垂体神经内分泌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PitNETs)、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s,PPGLs)及Merkel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MCC)的诊治推荐,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断 治疗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