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痰化瘀方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血流变、血小板聚集率、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继业 赵辉 +2 位作者 杨莉 徐瑾 王倩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670-672,676,共4页
目的观察消痰化瘀方对痰阻血瘀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血脂、血流变、血小板聚集率、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4例TIA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入院先后顺序奇偶数分组法分为... 目的观察消痰化瘀方对痰阻血瘀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血脂、血流变、血小板聚集率、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4例TIA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入院先后顺序奇偶数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口服消痰化瘀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变、血小板聚集率、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指标变化。结果血脂: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显著,高密度脂蛋白(HDL-C)指标较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及血小板聚集率: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组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痰化瘀方能显著降低患者血脂中的TC、LDL-C水平并升高HDL-C水平,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变,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提高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化瘀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干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痰化瘀方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凯 孙冠婴 +3 位作者 陈玲玲 关胜江 张一昕 郭秋红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4年第4期1-2,22,共3页
目的:研究消痰化瘀方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服用消痰化瘀中药,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 目的:研究消痰化瘀方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服用消痰化瘀中药,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两组服药24周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水平及颈动脉IM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hs-CRP和I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颈动脉IMT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CAM-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痰化瘀方具有显著的抗AS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化瘀方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白细胞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消痰化瘀方维持治疗乳腺癌痰瘀毒热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懿明 李浩华 宋长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自拟消痰化瘀方维持治疗乳腺癌痰瘀毒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上海建工医院收治的乳腺癌痰瘀毒热证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2组均给予内分泌维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消... 目的探讨自拟消痰化瘀方维持治疗乳腺癌痰瘀毒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上海建工医院收治的乳腺癌痰瘀毒热证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2组均给予内分泌维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消痰化瘀方内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疗效。对比2组实体瘤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性激素[雌二醇(E 2)、促卵泡激素(FSH)]、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CA15-3]水平及癌症治疗性功能评价量表-乳腺癌(FACT-B)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值]水平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28.9%(1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6/45)(P<0.05)。2组治疗后血清E 2、F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但2组组间同时点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CA125、CA15-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FACT-B中功能、情感、社会/家庭状况及附加关注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生理状况评分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生理状况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其余各维度评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但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均>0.05)。观察组潮热、恶心呕吐、关节/肌肉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将自拟消痰化瘀方用于乳腺癌痰瘀毒热证患者内分泌维持治疗中能有效下调血中相关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能减少内分泌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消痰化瘀方 内分泌维持治疗 乳腺癌 毒热证 生活质量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痰化瘀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继业 杨光福 《武警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687-689,共3页
目的观察消痰化瘀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疗效。方法将64例TIA伴HHcy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 目的观察消痰化瘀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疗效。方法将64例TIA伴HHcy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消痰化瘀方,观察两组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8天,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3.04±1.41)μmol/L vs(17.27±1.4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痰化瘀方可降低血浆Hcy水平,治疗TIA伴Hhcy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化瘀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痰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痰瘀凝滞证5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常玉双 《国医论坛》 2019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消痰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痰瘀凝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痰瘀凝滞证患者(癌前病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消痰化瘀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 目的:观察消痰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痰瘀凝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痰瘀凝滞证患者(癌前病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消痰化瘀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伴Hp(+)者联合三联疗法,两组均治疗6月,观察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疗效及胃镜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7%(51/55),高于对照组的61.8%(34/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痞胀、胃脘隐痛、纳呆、口淡无味等症状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痰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痰瘀凝滞证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凝滞证 消痰化瘀方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痰化瘀方对高脂血症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晓东 张凯 +4 位作者 陈海英 何英肖 陈利明 陈晓辉 郭秋红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151-1153,共3页
目的研究消痰化瘀方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消痰化瘀中药,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2组服药24... 目的研究消痰化瘀方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消痰化瘀中药,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2组服药24周后血浆ET-1、NO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1浓度较治疗前降低,NO含量升高,颈动脉IMT降低,斑块面积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2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痰化瘀方具有显著的抗AS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其有效调节ET-1/NO动态平衡,保护内皮细胞并逆转其功能紊乱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化瘀方 高脂血症 颈动脉粥样硬 内皮功能 ET-1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痰化瘀利窍方抑制细胞焦亡减轻CIH小鼠胸主动脉损伤的研究
7
作者 李红京 秦飘然 +2 位作者 丁哲 许俸月 郭秋红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消痰化瘀利窍方(XHLF)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CIH)小鼠胸主动脉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的8周龄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成为常氧对照组(Con组)、慢性间歇性低氧暴露组(CIH组)... 目的:探讨消痰化瘀利窍方(XHLF)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CIH)小鼠胸主动脉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的8周龄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成为常氧对照组(Con组)、慢性间歇性低氧暴露组(CIH组)、慢性间歇性低氧+消痰化瘀利窍方组(CIH+XHLF组)、常氧+消痰化瘀利窍方组(Con+XHLF组)。CIH组与CIH+XHLF组暴露于CIH的环境中,Con+XHLF组和CIH+XHLF组每日给予消痰化瘀利窍方灌胃[26.8 g/(kg·d)],而CIH组与Con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共计干预28 d。造模结束后采用尾套法监测小鼠血压;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病理改变;检测血清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DHE染色观察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检测胸主动脉中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观察胸主动脉TUNEL染色阳性细胞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CIH组小鼠收缩压升高(P<0.05);血管内膜不平整,细胞核排列紊乱;ET-1含量升高,NO含量下降(P<0.05);ROS、MDA水平增加;T-SOD活力下降(P<0.05);主动脉TUNEL染色阳性细胞率增加,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增强(P<0.05)。与CIH组相比,CIH+XHLF组小鼠血压下降(P<0.05);血管内皮损伤减轻,ET-1含量降低,NO含量增高(P<0.05);ROS、MDA水平下降;T-SOD活力上升(P<0.05);主动脉TUNEL染色阳性细胞率下降,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XHLF可能通过抑制ROS/NLRP3/Caspase-1通路减轻CIH小鼠胸主动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歇性低氧 细胞焦亡 ROS/NLRP3/Caspase-1 胸主动脉 消痰利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小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8
作者 张睦清 李红京 +2 位作者 张晓雪 丁哲 郭秋红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消痰化瘀利窍方(Xiaotan Huayu Liqiao Formula,XHLF)改善慢性间歇性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小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的8周龄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成常氧组(Con组)、慢性间歇... 目的:探讨消痰化瘀利窍方(Xiaotan Huayu Liqiao Formula,XHLF)改善慢性间歇性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小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的8周龄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成常氧组(Con组)、慢性间歇性低氧暴露组(CIH组)、慢性间歇性低氧+消痰化瘀利窍方组(CIH+XHLF组)、常氧+消痰化瘀利窍方组(Con+XHLF组)。CIH组与CIH+XHLF组暴露于间歇性低氧的环境中,CIH+XHLF组和Con+XHLF组每日给予消痰化瘀利窍方灌胃(26.8 g/kg/d),而CIH组与Con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共计处理28 d。采用尾套法监测小鼠血压;HE和Masson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病理改变;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Tunel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leaved 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CIH组小鼠血压出现升高(P<0.05);血管内膜不平整,细胞核排列紊乱,弹性纤维减少;血清中VEGF水平升高,NO水平下降(P<0.05);线粒体皱缩、嵴断裂;凋亡水平增加,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减弱(P<0.05)。与CIH组相比,CIH+XHLF组小鼠血压下降(P<0.05),血管内皮功能和损伤改善(P<0.05),血管内皮线粒体损伤改善,凋亡水平下降(P<0.05)。结论:XHLF可能通过抑制凋亡改善CIH暴露引起的胸主动脉血管损伤和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利窍 慢性间歇性低氧 胸主动脉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化瘀消痰方治疗血瘀痰阻型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及对激素水平及血流流变学的影响
9
作者 李路路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观察化瘀消痰方治疗血瘀痰阻型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及对激素水平及血流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血瘀痰阻型卵巢囊肿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 目的:观察化瘀消痰方治疗血瘀痰阻型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及对激素水平及血流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血瘀痰阻型卵巢囊肿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增用化瘀消痰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变化、性激素水平及血流流变学指标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卵巢囊肿直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2、FSH与LH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还原黏度、全血比黏度与血沉速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消痰方能够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缩小卵巢囊肿体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可通过改善血瘀痰阻型卵巢囊肿患者的血流流变学状况来提高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肿 痰阻证 消痰 血流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痰化瘀利窍方防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文瑾 吉恩生 +3 位作者 田小超 张睦清 张一昕 郭秋红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消痰化瘀利窍方对痰瘀互结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口服降压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消痰化瘀利窍... 目的:研究消痰化瘀利窍方对痰瘀互结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口服降压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消痰化瘀利窍方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 2)及血清或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内皮素1(ET-1)、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BMI、AHI显著下降,LSaO 2升高,TNF-α、IL-6、ET-1和VEGF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NO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消痰化瘀利窍方能有效改善OSA患者AHI和BMI,提高LSaO 2,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一定抗炎、保护内皮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鼾症 消痰利窍 互结 高血压 炎症因子 内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肠系膜动脉损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富洋 杨胜昌 +3 位作者 郭亚净 赵亚硕 刘思文 吉恩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观察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IH)大鼠肠系膜动脉功能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常氧对照组(Normoxia)、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慢性间歇性低氧中药干预组(Formula+CIH)、中药... 目的:观察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IH)大鼠肠系膜动脉功能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常氧对照组(Normoxia)、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慢性间歇性低氧中药干预组(Formula+CIH)、中药对照组(Formula)。CIH与Formula+CIH组置于间歇性低氧装置,通过充入氮气、氧气使O2含量在9%至21%间循环,每循环3min;Normoxia和Formula组则充入空气。其中,Formula+CIH与Formula组于每日造模前中药水煎液灌胃(24g/kg),而CIH组与Normoxia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肠系膜动脉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微血管环技术观察ACh、L-Arg诱导的肠系膜动脉舒张反应,通过ELISA技术检测大鼠造模前及造模21d血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应用Westernblot技术测定肠系膜动脉eNOS和p-eNOS的蛋白水平。结果:与Normoxia组相比,CIH组大鼠肠系膜动脉内皮明显损伤、中膜增厚,ACh、L-Arg诱导的肠系膜动脉舒张反应明显减弱,血清中NO水平及肠系膜动脉p-eNOS/eNOS比值显著降低。消痰化瘀利窍方干预能够减轻大鼠肠系膜动脉的内膜与中膜病理损伤,改善肠系膜动脉舒张功能,提高血清NO含量及肠系膜动脉eNOS磷酸化水平。而单纯给予消痰化瘀利窍方大鼠与Normoxia组相比各指标均未发现显著变化。结论:消痰化瘀利窍方可以减轻慢性间歇性低氧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动脉功能损伤,其机制与提高NO的生物利用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利窍 慢性间歇性低氧 肠系膜动脉 内皮功能障碍 一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小鼠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洋 杨胜昌 +2 位作者 于富洋 李文雅 吉恩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探讨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小鼠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48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n=12),常氧对照组(Normoxia),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慢性间歇性低氧中药干预组(Formula+CIH)、中药对照组(Formula)。Normoxia和Fo... 目的:探讨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小鼠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48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n=12),常氧对照组(Normoxia),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慢性间歇性低氧中药干预组(Formula+CIH)、中药对照组(Formula)。Normoxia和Formula组暴露于常氧环境,CIH与Formula+CIH组暴露于间歇性低氧环境(低氧舱中前1.5 min充入氮气使舱内氧浓度降至9%,后1.5 min充入氧气使氧浓度恢复至21%,3 min/循环,每天上舱8 h,共35 d)。其中,Formula+CIH与Formula组于每日灌胃中药水煎液灌胃(26.8 g/kg),同时CIH组与Normoxia组灌胃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实验在26~35 d连续应用水迷宫观测各组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35 d造模结束后,首先进行Y-迷宫实验,麻醉后断头取脑,分离海马组织。应用尼氏染色和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神经元synapsin和PSD-9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ormoxia组相比,CIH组小鼠水迷宫和Y-迷宫的成绩显著下降(P<0.01,P<0.01),海马神经元尼氏小体的数量和突触后致密物质的厚度均减少,PSD-95蛋白表达下调(P<0.01),而synapsin表达无明显改变。与CIH组小鼠比较,消痰化瘀利窍方干预可显著提高小鼠水迷宫和Y-迷宫的成绩(P<0.01),增加海马神经元尼氏小体的数量和突触后致密物质的厚度,上调PSD-95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消痰化瘀利窍方可改善由CIH诱导的突触后致密区的结构和功能受损,进而对认知功能障碍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歇性低氧 认知障碍 海马 PSD-95 消痰利窍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暴露大鼠血压与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于富洋 杨胜昌 +2 位作者 郭亚净 李文雅 吉恩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IH)暴露大鼠血压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CIH组、CIH+中药干预组和常氧+中药干预组,每组12只。CIH组和CIH+中药干预组大鼠于舱内暴露于CIH环境21 d。每天暴露... 目的:观察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IH)暴露大鼠血压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CIH组、CIH+中药干预组和常氧+中药干预组,每组12只。CIH组和CIH+中药干预组大鼠于舱内暴露于CIH环境21 d。每天暴露前给予CIH+中药干预组和常氧+中药干预组大鼠消痰化瘀利窍方灌胃(生药量24 g/kg)。实验前和实验第7、14、21天测定大鼠尾动脉收缩压。造模结束后,应用Power Lab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大鼠肾交感神经活性(RSNA),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取左心室称重并行HE、Masson染色观察。结果:常氧组和常氧+中药干预组大鼠尾动脉压无明显变化,CIH组和CIH+中药干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逐渐升高(P<0.05),CIH+中药干预组升高幅度小于CIH组(P<0.05)。CIH暴露可使大鼠RSNA、血清NE水平、左心室质量/体重的比值增加(P<0.05),中药干预可拮抗CIH暴露导致的上述变化(P<0.05)。CIH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纤维化增多;CIH+中药干预组心肌组织学变化较CIH组明显减轻。结论:消痰化瘀利窍方可以通过降低RSNA,改善CIH诱导的高血压状态和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歇性低氧 高血压 心肌损伤 消痰利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痰化瘀利窍方对CIH大鼠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14
作者 任静 李杰茹 +5 位作者 郭亚净 杨胜昌 韩聚强 李文雅 赵洋 吉恩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7-930,共4页
目的探讨消痰化瘀利窍方(XHLR)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IH)大鼠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Normoxia)组、CIH组、CIH中药干预(Formula+CIH)组、中药(Formula)组,每组8只。CIH与Formula+CIH组的... 目的探讨消痰化瘀利窍方(XHLR)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IH)大鼠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Normoxia)组、CIH组、CIH中药干预(Formula+CIH)组、中药(Formula)组,每组8只。CIH与Formula+CIH组的大鼠置于CIH舱,8 h/d,同时Formula+CIH组与Formula组的大鼠用XHLR药液灌胃,剂量为25 mg/(kg·d),而Normoxia组与CIH组的大鼠用等量蒸馏水灌胃,均连续3 w。采用q-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ACE2的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大鼠心肌组织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Ang)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AngⅡ受体1(AT1R)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c-jun、PK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IH大鼠心肌组织中ACE基因表达升高而ACE2基因表达降低,心肌组织AngⅡ、醛固酮含量升高,AT1R、c-jun、PKC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多。XHLR干预后,CIH大鼠心肌组织ACE基因表达降低、ACE2基因表达升高,心肌组织AngⅡ、醛固酮含量降低,AT1R、c-jun、PK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XHLR可通过调节心肌RAS,进而改善CIH大鼠心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利窍 慢性间歇性低氧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婧 马朝群 《基层中医药》 2022年第5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自拟“消痰化瘀降脂方”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NP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2月—2021年05月江苏省中医院乳腺科收治的48例肿块期NP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素组、中药组、激素+中药组3组,每组16例,... 目的探讨自拟“消痰化瘀降脂方”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NP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2月—2021年05月江苏省中医院乳腺科收治的48例肿块期NP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素组、中药组、激素+中药组3组,每组16例,激素组口服甲泼尼龙,中药组口服消痰化瘀降脂方,激素+中药组在口服甲泼尼龙的基础上口服消痰化瘀降脂方,疗程均为6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激素水平变化,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结果1)治疗前,3组患者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百分比(ENU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雌二醇(E_(2))、催乳素(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3组患者E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激素+中药组明显低于激素组和中药组(P<0.05)。2)治疗前,3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激素+中药组明显低于激素组和中药组(P<0.05)。3)激素+中药组的中医症候疗效和临床疗效均明显高于激素组和中药组(P<0.05)。结论自拟消痰化瘀降脂方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肿块期NPM患者,能有效改善炎性指标和性激素水平,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激素或中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块期 非哺乳期乳腺炎 消痰降脂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肠系膜动脉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16
作者 赵洋 杨胜昌 +3 位作者 王东海 李文雅 李阳阳 吉恩生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9年第6期4-8,共5页
目的:研究观察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IH)暴露大鼠肠系膜动脉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常氧对照组(Normoxia)、慢性间歇性低氧暴露组(CIH)、中药干预+慢性间歇性低氧暴露组(Formula+C... 目的:研究观察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IH)暴露大鼠肠系膜动脉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常氧对照组(Normoxia)、慢性间歇性低氧暴露组(CIH)、中药干预+慢性间歇性低氧暴露组(Formula+CIH)。Normoxia组暴露于常氧环境,CIH与Formula+CIH组暴露于间歇性低氧环境。其中,Formula+CIH组于每日造模前中药水煎液灌胃(24 g/kg),而CIH组与Normoxia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应用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肠系膜动脉纤维化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I型胶原(Col-I)蛋白和III型胶原(Col-III)蛋白的表达,应用q-PCR技术测定TGF-β和c-JUN的mRNA水平。结果:与Normoxia组相比,CIH组暴露大鼠肠系膜动脉出现显著的纤维化,Col-I、Col-III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伴随TGF-β和c-JUN的mRNA水平明显上调;消痰化瘀利窍方干预能够显著降低CIH暴露大鼠肠系膜动脉纤维化水平,抑制Col-I、Col-III以及TGF-β和c-JUN的表达水平。结论:消痰化瘀利窍方能够显著改善CIH暴露大鼠肠系膜动脉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消痰利窍 慢性间歇性低氧 肠系膜动脉 动脉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肠系膜动脉收缩反应性的抑制作用
17
作者 杨胜昌 赵洋 +1 位作者 郑钰莹 吉恩生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9年第5期7-1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消痰化瘀利窍方在慢性间歇性低氧(CIH)暴露大鼠肠系膜动脉对内皮素-1(ET-1)收缩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组为常氧对照组(Normoxia)、慢性间歇性低氧暴露组(CIH)、中药干预+慢性间歇性低氧暴露组(Formula+CIH)、...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消痰化瘀利窍方在慢性间歇性低氧(CIH)暴露大鼠肠系膜动脉对内皮素-1(ET-1)收缩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组为常氧对照组(Normoxia)、慢性间歇性低氧暴露组(CIH)、中药干预+慢性间歇性低氧暴露组(Formula+CIH)、中药干预对照组(Formula)。Normoxia和Formula组暴露于常氧环境,CIH与Formula+CIH组暴露于间歇性低氧环境。其中,Formula +CIH与Formula组于每日造模前中药水煎液灌胃(24 g/kg),而CIH组与Normoxia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制备微血管环观测肠系膜动脉对ET-1的收缩反应,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观测肠系膜动脉内皮素受体A(ET AR)的表达,应用q-PCR技术测定肠系膜动脉ET-1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mRNA水平。结果:与Normoxia组相比,CIH组大鼠肠系膜动脉对ET-1的收缩反应明显增强,肠系膜动脉ETAR 表达以及ET-1、Hif-1α的mRNA水平明显上调。消痰化瘀利窍方干预能够抑制大鼠肠系膜动脉对ET-1的收缩反应性,降低肠系膜动脉ETAR以及ET-1、Hif-1α的表达。结论:消痰化瘀利窍方可以抑制CIH鼠肠系膜动脉对ET-1的收缩反应,降低肠系膜动脉ET AR及ET-1、Hif-1α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利窍 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 慢性间歇性低氧 肠系膜动脉 内皮素-1 内皮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消瘀方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丹 魏睦新 +1 位作者 王平 冯小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究化痰消瘀方与常规西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例入院接受治疗的胃癌癌前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化痰消瘀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肿瘤标志... 目的探究化痰消瘀方与常规西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例入院接受治疗的胃癌癌前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化痰消瘀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肿瘤标志物及病理肠化逆转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口渴的症状评分(0.44±0.12)分、胃脘疼痛(0.37±0.09)分、大便溏(0.39±0.08)分、胃脘胀满(0.29±0.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95±0.32)分、(0.89±0.55)分、(0.88±0.38)分、(0.84±0.31)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A125(15.77±1.53)U/mL、CA19-9(31.11±3.07)U/mL、CA72-4(4.90±0.33)U/mL及CEA含量(1.34±0.35)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8.64±2.20)U/mL、(42.44±4.85)U/mL、(10.49±1.88)U/mL、(2.91±0.45)ng/mL(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的病理肠化逆转率(52.00%)、(63.00%)、(78.00%)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月(34.00%)、6个月(49.00%)、1年(58.00%)的(P<0.05)。结论化痰消瘀方治疗胃癌癌前病变效果显著,症状缓解,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增加病理肠化逆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消 胃癌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