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0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和2,4-滴二甲胺盐在天然草原土壤和牧草中的消解动态
1
作者 牛树君 王玉灵 +3 位作者 赵峰 余海涛 张新瑞 胡冠芳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6,共6页
除草剂混用组合2,4-滴二甲胺盐+氨氯·二氯能兼防天然草原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披针叶野决明Thermopsis lanceolata和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等多种毒草,施用除草剂后的安全放牧时间对确保家畜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采... 除草剂混用组合2,4-滴二甲胺盐+氨氯·二氯能兼防天然草原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披针叶野决明Thermopsis lanceolata和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等多种毒草,施用除草剂后的安全放牧时间对确保家畜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了甘肃省肃南县天然草原土壤和牧草中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和2,4-滴二甲胺盐的残留消解动态,旨在确定施用除草剂后的安全放牧时间,并评价其在土壤和牧草中的残留期长短,为制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和2,4-滴二甲胺盐在天然草原土壤和牧草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3种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9、26.7 d和8.6 d,在牧草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8.2、1.8 d和12.0 d,2,4-滴二甲胺盐在土壤和牧草中均属于易降解除草剂,二氯吡啶酸在土壤和牧草中残留期相对较长,氨氯吡啶酸在土壤中残留期相对长,而在牧草中则属于易降解除草剂。参照3种除草剂在牧草中的残留量和相应除草剂在矮生浆果、蔬菜、小麦、大麦、燕麦和油菜籽中的国内外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评价,在天然草原喷施2,4-滴二甲胺盐+氨氯·二氯防除草原毒草,施药后30~45 d二氯吡啶酸在牧草中的残留量为4.1~2.3 mg/kg,氨氯吡啶酸在0.5 mg/kg以下,2,4-滴二甲胺盐在0.56 mg/kg以下,此期放牧,对牛、羊等家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吡啶酸 氨氯吡啶酸 2 4-滴二甲胺盐 消解动态 土壤 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樱桃中多菌灵等6种农药的残留检测方法建立及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2
作者 胡平国 李霞雪 +4 位作者 杨巧慧 曹璐 陈志民 陈亚 曾艳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研究多菌灵、吡虫啉、嘧霉胺、戊唑醇、吡唑醚菌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甜樱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保证甜樱桃质量安全,在建立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田间试验。样品用乙腈提取,快速滤过型净化(Multi-plug filtration cleanup,m-PFC)技术... 为研究多菌灵、吡虫啉、嘧霉胺、戊唑醇、吡唑醚菌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甜樱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保证甜樱桃质量安全,在建立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田间试验。样品用乙腈提取,快速滤过型净化(Multi-plug filtration cleanup,m-PFC)技术净化后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线性范围、精密度、定量限和基质效应考察;利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后得到6种农药的消解动态方程、消解曲线和安全间隔期。结果显示,甜樱桃中6种农药经m-PFC技术净化后,效果良好,回收率较高;在0.01~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弱基质效应;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3.95%~102.80%,相对标准偏差为0.16%~13.32%,定量限在0.0001~0.005 mg/kg。田间试验结果显示,6种农药在甜樱桃上的消解动态方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其中嘧霉胺消解99%所需的时间最短(14.5 d,套袋),多菌灵消解99%所需的时间最长(56.1 d,套袋);吡虫啉安全间隔期最短,为6 d(套袋),多菌灵安全间隔期最长,为31 d(套袋)。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快捷,线性良好,正确度和精密度符合农药残留测定方法验证的要求,定量限低,适用于甜樱桃中6种农药残留定性定量检测;田间试验为6种农药在甜樱桃上取得登记、合法使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农药残留 消解动态 检测方法 半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啶虫胺腈在茶叶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安全性评估
3
作者 陈峰 康文斌 +4 位作者 王俊 黄鹏 胡进锋 何玉仙 姚锦爱 《东南园艺》 2024年第6期492-498,共7页
【目的】为明确氟啶虫胺腈在茶叶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检测氟啶虫胺腈在茶叶中的残留量和消解率,并从药剂理化性质、毒性和膳食暴露风险方面综合评估该药剂的使用安全性。【结果】氟啶虫胺腈2种施用剂量在茶... 【目的】为明确氟啶虫胺腈在茶叶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检测氟啶虫胺腈在茶叶中的残留量和消解率,并从药剂理化性质、毒性和膳食暴露风险方面综合评估该药剂的使用安全性。【结果】氟啶虫胺腈2种施用剂量在茶叶中的残留量均较低,且随时间的推移呈负指数函数递减,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药后16 d的消解率均在79.00%以上,药后32 d残留量最高也仅0.089 mg/kg,其施用剂量的残留半衰期为8.66~9.76 d;氟啶虫胺腈在理化性质和毒性方面的累计安全性评价值为11,2种施用剂量的膳食暴露风险商值(RQ)为0.004和0.006。【结论】综上,氟啶虫胺腈在茶叶中属于易消解农药,残留量和膳食暴露风险低,可在茶园推广使用,研究结果可为该药剂在茶叶上合理使用和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胺腈 茶叶 残留消解动态 安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1
4
作者 卢莉娜 沈燕 +4 位作者 高美静 仲建锋 卢飞 郑尊涛 张志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184-2189,共6页
为探明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在梨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情况,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带氮磷检测器(NPD)分析法,在天津和安徽开展了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消解动态规律和残留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限为1.36×10^(-... 为探明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在梨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情况,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带氮磷检测器(NPD)分析法,在天津和安徽开展了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消解动态规律和残留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限为1.36×10^(-12)g,在梨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1和0.004 mg·kg^(-1)。在天津和安徽,苦参碱在梨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89和3.94 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77和5.27 d,其消解均符合消解动态方程。采用高低剂量分别施药3和4次,施药7~28 d后,梨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均低于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中的临时最大限量值(MRL)5 mg·kg^(-1)。因此,在规范施药条件下,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属于低残留、易消解农药,在梨上施用膳食摄入风险低,施用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在烟叶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5
作者 王辰雪 沈俊儒 +3 位作者 唐旭兵 任龙辉 慕文静 王秀国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0,79,共8页
为明确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两种农药在烟叶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分离,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 为明确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两种农药在烟叶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分离,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源(ESI+)雾化,多重反应监测(MRM)。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在0.02~20 mg/kg(鲜烟叶)与0.05~50 mg/kg(烤后烟叶)添加水平下,两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86%~9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0%~9.4%范围内,该方法简便准确,可行性高。通过田间试验对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在烟叶上的消解动态进行研究表明,二者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半衰期分别为7.2~15 d与5.3~12 d,均属于易降解农药;末次施药后21 d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50~6.246 mg/kg与0.063~3.547 mg/kg。本研究建立了烟叶中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的HPLC-MS/MS同时检测方法,探明了二者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为其在烟草上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二者在烟草上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 氟醚菌酰胺 烯酰吗啉 烟叶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农药在豇豆上单独与混合使用的消解动态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6
作者 梁启富 邹华娇 +4 位作者 黄承远 朱麒靖 朱鹏 余泓慧 姚志萍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4年第5期44-51,共8页
选用豇豆种植中常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蝇胺、啶虫脒、氯虫苯甲酰胺、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氟啶虫酰胺和噻虫嗪等8种农药,在大棚和露地条件下单独使用和混合使用,进行消解动态、最终残留量研究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 选用豇豆种植中常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蝇胺、啶虫脒、氯虫苯甲酰胺、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氟啶虫酰胺和噻虫嗪等8种农药,在大棚和露地条件下单独使用和混合使用,进行消解动态、最终残留量研究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在大棚和露地条件下,灭蝇胺在露地条件下单独使用和混合使用的消解动态过程均不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他处理的消解动态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大棚和露地条件下,这8种农药混合使用后的消解半衰期和最终残留量在部分情况下与单独使用后的有差异。利用急性参考剂量、每日允许摄入量、农药残留数据和膳食消费量数据进行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本研究中8种农药在大棚和露地条件下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后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暴露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的长期膳食暴露风险商贡献率(RQc%)相对较高,分别为11%和6%;阿维菌素的短期膳食暴露风险值(%ARf D)相对较高,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混合使用 农药残留 消解动态 短期膳食暴露风险 长期膳食暴露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胺在设施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7
作者 董惠颖 谷婧妍 +5 位作者 李贤宾 杜雨涵 万成瑞 朱光艳 周杨 张红艳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2期32-40,共9页
探究2%氯氟·噻虫胺颗粒剂在设施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r ex Spreng)上施用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QuEChERS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建立噻虫胺和氯氟氰菊酯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 探究2%氯氟·噻虫胺颗粒剂在设施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r ex Spreng)上施用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QuEChERS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建立噻虫胺和氯氟氰菊酯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通过撒施方式对设施韭菜进行施药,研究了2种农药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氯氟氰菊酯和噻虫胺在0.02~2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均>0.99;在0.05~2 mg/kg添加水平下,氯氟氰菊酯和噻虫胺在韭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7%~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4.6%;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6.9%,方法的线性、回收率和精密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要求。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大棚韭菜和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颗粒剂药效缓慢释放,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虫胺在韭菜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试验结果可为2%氯氟·噻虫胺颗粒剂在韭菜中的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氰菊酯 噻虫胺 韭菜 土壤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丁氟螨酯和联苯肼酯及2种代谢物在柑橘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8
作者 凌淑萍 付岩 +3 位作者 王全胜 吕燕 张亮 吴银良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7期59-65,共7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柑橘中丁氟螨酯和联苯肼酯及代谢产物2-三氟甲基苯甲酸和联苯肼酯-二氮烯的残留量,评价其在柑橘中的残留消解。...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柑橘中丁氟螨酯和联苯肼酯及代谢产物2-三氟甲基苯甲酸和联苯肼酯-二氮烯的残留量,评价其在柑橘中的残留消解。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方法,经酸化乙腈提取,加NaCl盐析,经无水MgSO_(4)除水和石墨化炭黑净化,采用UPLC-MS/MS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4种目标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为76%~101%,相对标准偏差为0.6%~15.2%。残留消解试验结果显示,柑橘中丁氟螨酯残留检出成分为其母体;而联苯肼酯与联苯肼酯二氮烯均有残留,联苯肼酯转换成联苯肼酯二氮烯非常迅速。不同试验点残留水平和消解速率不同,这不仅受到施用时间的影响,也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丁氟螨酯在湖北、广西和湖南试验点的全果中半衰期分别为13.9、28.8和20.0 d;联苯肼酯(总残留量)在广西试验点的全果中半衰期为20.7 d。结论在推荐最高剂量下,丁氟螨酯和联苯肼酯消解迅速,本研究中各采样时间点的残留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丁氟螨酯 联苯肼酯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在蕹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黄素芳 朱育菁 +4 位作者 林抗美 蓝江林 李芳 史怀 刘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69-271,共3页
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在蕹菜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蕹菜上的半衰期为2.11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5.48d。48%毒死蜱乳油按推荐剂量即75mg.hm-2施药3次,停药后7d,蕹菜上毒死蜱的残留量为... 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在蕹菜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蕹菜上的半衰期为2.11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5.48d。48%毒死蜱乳油按推荐剂量即75mg.hm-2施药3次,停药后7d,蕹菜上毒死蜱的残留量为0.779mg.kg-1,符合我国无公害蔬菜标准规定;停药后14d,蕹菜上毒死蜱的残留量为0.046mg.kg-1,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蕹菜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吡唑醚菌酯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28
10
作者 闫晓阳 徐金丽 +4 位作者 徐光军 杨立强 宋超 李义强 王秀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8-533,共6页
研究建立了吡唑醚菌酯在烟叶和土壤中残留及消解动态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固相萃取柱SPE-C18和SPE-PSA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2mg!kg添加水平下... 研究建立了吡唑醚菌酯在烟叶和土壤中残留及消解动态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固相萃取柱SPE-C18和SPE-PSA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2mg!kg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在烟叶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101.9%和93.4%~101.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8%~6.8%和1.5%~10.5%。吡唑醚菌酯在烟叶和土壤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1mg/kg。采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山东、湖南2年2地烟叶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在山东青岛烟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9~9.5d和11.1~13.4d;在湖南长沙烟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1~5.3d和5.4~6.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吡唑醚菌酯 烟叶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啶虫胺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26
11
作者 路彩红 刘新刚 +3 位作者 董丰收 徐军 王旭 郑永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4-618,共5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烯啶虫胺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烯啶虫胺在棉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9.41%—101.54%,变异系数为2.88%—5.76%;棉籽中烯啶虫胺的平均回收率为79.42%—94.19%,变异系数为1.06%—6.30%;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烯啶虫胺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烯啶虫胺在棉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9.41%—101.54%,变异系数为2.88%—5.76%;棉籽中烯啶虫胺的平均回收率为79.42%—94.19%,变异系数为1.06%—6.30%;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6.68%—105.58%,变异系数为1.40%—4.81%.烯啶虫胺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烯啶虫胺消解较快,在山东省和河南省两地棉叶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75d和5.58d,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1.45d和1.35d.在棉花上使用10%的烯啶虫胺水剂,按照最高推荐剂量和最高推荐剂量的1.5倍,施药3次,收获期距最后一次施药21d,烯啶虫胺在棉花和土壤中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06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啶虫胺 棉花 土壤 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虫胺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鹏 金芬 +3 位作者 杨莉莉 乌日娜 张艳欣 王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0-496,共7页
通过两年3地的田间试验,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在0.005、0.01和0.05 mg/kg添加水平下,噻虫胺在番茄中的回收率为90%~12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0%... 通过两年3地的田间试验,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在0.005、0.01和0.05 mg/kg添加水平下,噻虫胺在番茄中的回收率为90%~12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0%~4.5%(n=5),在土壤中的回收率为88%~92%,RSD为3.6%~5.8%(n=5),番茄和土壤中噻虫胺的定量限均为0.005 mg/kg,可满足现有限量标准的要求。噻虫胺在番茄中的消解动态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3.5~17.3 d。当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以推荐剂量(有效成分)60 g/hm2在番茄生长到成熟个体一半大小时施药3次,施药间隔7 d时,噻虫胺在番茄上的最终残留量在<LOQ^0.32 mg/kg之间,远低于日本规定的最大允许残留量(MRL)值3 mg/kg,推荐采收安全间隔期为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胺 番茄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分散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农药在烟草上的消解动态与复合效应 被引量:15
13
作者 花日茂 汤桂兰 +2 位作者 李学德 汤锋 岳永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0-443,共4页
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在烟草上的消解动态,同时研究了多菌灵、高效氯氰菊酯对吡虫啉及吡虫啉对高效氯氰菊酯降解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在烟叶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98d,喷药后15d,降解了94.60%;高效氯氰... 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在烟草上的消解动态,同时研究了多菌灵、高效氯氰菊酯对吡虫啉及吡虫啉对高效氯氰菊酯降解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在烟叶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98d,喷药后15d,降解了94.60%;高效氯氰菊酯对吡虫啉降解表现出延缓作用,而多菌灵对吡虫啉降解表现出加速作用.高效氯氰菊酯在烟草中消解半衰期为4.82d,喷药后15d,消解了88.32%;吡虫啉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消解表现出延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吡虫啉 高效氯氟菊酯 消解动态 复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呋虫胺在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18
14
作者 韦婕 邓婕 +4 位作者 黄慧俐 陈兆杰 韦婧 谭辉华 李雪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5-200,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呋虫胺在稻田水和土壤中残留量的方法,并采用所建方法分析了广西、湖南和安徽3地稻田水和土壤中呋虫胺的消解动态。稻田水样经过滤后直接分析;土壤用乙腈-水提取,提取液经盐析检测,探索在不同色谱条件下呋...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呋虫胺在稻田水和土壤中残留量的方法,并采用所建方法分析了广西、湖南和安徽3地稻田水和土壤中呋虫胺的消解动态。稻田水样经过滤后直接分析;土壤用乙腈-水提取,提取液经盐析检测,探索在不同色谱条件下呋虫胺的保留行为。结果表明:样品中目标峰的分离效果好,方法的最小检出量( LOD)为0.08 ng,最低检出浓度( LOQ)为0.05 mg/kg,平均回收率为74%~83%,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1.6%~5.9%;呋虫胺在稻田水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较快,半衰期分别为20.5 d(广西)、4.5 d(湖南)和3.3 d(安徽);其在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未检出,未进行动力学方程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虫胺 稻田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啶虫胺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金川 胡德禹 +3 位作者 张钰萍 王卉 安凤颖 张侃侃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1-526,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D)测定了烯啶虫胺在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和糙米样品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田水样品用二氯甲烷萃取;土壤样品用水提取后经二氯甲烷萃取;水稻植株和糙米样品依次用水、丙酮提取,提取液经液液萃...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D)测定了烯啶虫胺在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和糙米样品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田水样品用二氯甲烷萃取;土壤样品用水提取后经二氯甲烷萃取;水稻植株和糙米样品依次用水、丙酮提取,提取液经液液萃取及柱层析净化;HPLC-UVD检测。当烯啶虫胺在田水和土壤中的添加水平为0.1~5 mg/L和0.1~5 mg/kg,在植株和糙米中的添加水平为0.2~5 mg/kg时,其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7.2%~10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9%~12.9%之间。烯啶虫胺在稻田水、土壤、植株和糙米中方法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1 mg/L和0.1、0.2、0.2 mg/kg,检出限(LOD)分别为0.04 mg/L和0.04、0.08、0.08 mg/kg。温室模拟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以推荐使用高剂量的20倍(有效成分1 500 g/hm2)施药,烯啶虫胺在稻田水、土壤以及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半衰期分别为0.58、3.31及2.70 d,消解速率较快。最终残留试验表明,于大田分蘖期按推荐使用高剂量的1.5倍(有效成分112.5 g/hm2)分别施药3次和4次,间隔期为7 d,距最后一次施药7 d后采样,糙米中烯啶虫胺的残留量均低于LOD值(0.08 mg/kg)及日本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0.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啶虫胺 水稻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在猕猴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黄玉南 乔成奎 +6 位作者 庞涛 罗静 庞荣丽 郭琳琳 李君 王瑞萍 谢汉忠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1-227,共7页
研究建立了螺虫乙酯及其4种主要代谢物在猕猴桃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后,经PSA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2.00mg/kg的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及代谢产物在猕猴桃和土壤中的回收率为7... 研究建立了螺虫乙酯及其4种主要代谢物在猕猴桃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后,经PSA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2.00mg/kg的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及代谢产物在猕猴桃和土壤中的回收率为73.97%~110.5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6%~7.91%。采用所建方法,测定螺虫乙酯及代谢产物在猕猴桃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螺虫乙酯被施用到猕猴桃和土壤中后均迅速降解为B-enol、B-keto。在猕猴桃中螺虫乙酯、B-enol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B-keto和B-mono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土壤中螺虫乙酯、B-enol、B-keto均呈逐渐降低趋势,B-mono和B-glu在样品中均没有检出。螺虫乙酯和B-enol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1.42 d、1.99 d)快于在猕猴桃上的降解速度(4.08 d和6.39 d)。以3000倍液稀释液喷施2次,28 d后,猕猴桃中螺虫乙酯母体的残留量为0.06 mg/kg,高于我国制定的0.02 mg/kg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在猕猴桃上的安全使用剂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虫乙酯 猕猴桃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和土壤中噻虫嗪残留及消解动态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吴绪金 李萌 +3 位作者 张军锋 汪红 王铁良 李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0-1017,共8页
为对噻虫嗪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进行前处理及在样品中添加噻虫嗪,建立其残留量定量检测分析方法;通过两年三地的残留试验,分析了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噻虫嗪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并对小麦籽粒... 为对噻虫嗪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进行前处理及在样品中添加噻虫嗪,建立其残留量定量检测分析方法;通过两年三地的残留试验,分析了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噻虫嗪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并对小麦籽粒中的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噻虫嗪在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9.62%~94.70%,相对标准偏差为0.91%~6.56%,其最小检出量为5.0×10-8g,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mg·kg-1。该检测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精密度高,可满足噻虫嗪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要求。2011和2012年,河南、黑龙江和江苏三地噻虫嗪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0.85~2.24d和2.77~4.79d;通过不同施药次数、施药量及间隔采样检测,噻虫嗪在小麦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38mg·kg-1,占日允许摄入量的15.04%左右(普通人群噻虫嗪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0.25mg),因此按本试验方式进行施药,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小麦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和露地条件下3种农药在冬种豇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 被引量:12
18
作者 任红 柯用春 +3 位作者 许如意 刘勇 肖春雷 韩丙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88-1691,共4页
【目的】比较大棚与露地条件下阿维菌素、吡虫啉、三唑酮在冬种豇豆上的消解动态差异,旨在为冬种豇豆中农药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棚和露地条件下阿维菌素、吡虫啉、三唑酮在冬种... 【目的】比较大棚与露地条件下阿维菌素、吡虫啉、三唑酮在冬种豇豆上的消解动态差异,旨在为冬种豇豆中农药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棚和露地条件下阿维菌素、吡虫啉、三唑酮在冬种豇豆上的残留量,比较分析3种农药在冬种豇豆上的消解动态规律。【结果】大棚条件下阿维菌素、吡虫啉、三唑酮在冬种豇豆上的降解动态方程为C=0.5832e-0.5265x、C=3.2004e-0.2626x、C=1.8176e-0.2535x,半衰期分别为1.32、2.64、2.73d;露地条件下阿维菌素、吡虫啉、三唑酮在冬种豇豆上的降解动态方程为C=0.6098e-0.8168x、C=3.6773e-0.4573x、C=1.774e-0.3486x,半衰期分别为0.85、1.52、1.99d。【结论】3种农药在冬种豇豆上的消解动态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在大棚豇豆上的降解速度均慢于露地豇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 露地 冬种豇豆 农药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水稻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侃侃 胡德禹 +5 位作者 张钰萍 卢平 曾松 宋宝安 黄荣茂 郭晴晴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4,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D)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水稻植株、稻米、稻田水样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水稻、稻米和土壤样品用丙酮-水(7∶3,体积比)提取,水样用二氯甲烷提取,经液液萃取净化,HPLC-UVD检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D)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水稻植株、稻米、稻田水样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水稻、稻米和土壤样品用丙酮-水(7∶3,体积比)提取,水样用二氯甲烷提取,经液液萃取净化,HPLC-UV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田水中的添加水平为0.050~1.0mg/kg时,回收率为88.44%~94.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9%~10.57%;在植株、稻米和土壤中的添加水平在0.10~1.0mg/kg时,回收率分别为86.29%~101.1%,84.49%~105.5%和88.69%~93.27%,RSD分别为11.28%~13.68%,2.62%~6.73%和6.72%~8.89%;在稻米中的检出限为0.018mg/kg,定量限为0.061mg/kg;在植株、水样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52~1.61,1.93~2.04和2.01~2.14d;施药浓度为推荐剂量,最多4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的间隔期为7d时,稻米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出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 水稻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菌脲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宋国春 于建垒 +3 位作者 张君亭 李美 赵德友 潘洪亮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4-185,180,共3页
异菌脲常用于防治苹果树病害,为了探明其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对苹果树喷雾后,苹果和土壤取样。样品经丙酮和二氯甲烷提取,弗罗里硅土和活性炭柱净化,用气相色谱仪ECD检测,异菌脲在苹果和土壤中消解较慢。在苹果中半衰期为12.9... 异菌脲常用于防治苹果树病害,为了探明其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对苹果树喷雾后,苹果和土壤取样。样品经丙酮和二氯甲烷提取,弗罗里硅土和活性炭柱净化,用气相色谱仪ECD检测,异菌脲在苹果和土壤中消解较慢。在苹果中半衰期为12.91-17.11d,药后50d消解90%以上;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52-10.95d,药后30d消解90%以上。50%异菌脲悬浮剂500-1000倍液,连喷3-4次,药后7、14d、收获期苹果和土壤中残留量均未超过1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异菌脲 苹果 土壤 残留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