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Cl胁迫对骆驼蓬幼苗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建新 胡浩斌 赵国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4-279,共6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骆驼蓬幼苗Na+、K+含量及液胞膜H+-ATP酶(H+-ATPase)和H+-焦磷酸酶(H+-P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使骆驼蓬幼苗根、叶中的K+含量下降,Na+含量和Na+/K+比及K+对Na+的吸收和运输选择性增高;...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骆驼蓬幼苗Na+、K+含量及液胞膜H+-ATP酶(H+-ATPase)和H+-焦磷酸酶(H+-P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使骆驼蓬幼苗根、叶中的K+含量下降,Na+含量和Na+/K+比及K+对Na+的吸收和运输选择性增高;根、叶液胞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升高,H+-ATP酶耦联比率无显著变化;根液胞膜依赖ATP和PPi的质子泵活性及Na+/H+逆向转运活性先升后降,叶依赖ATP的质子泵活性及Na+/H+逆向转运活性升高,依赖PPi的质子泵活性先升后降。说明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驱动的质子泵和Na+/H+逆向转运活性对Na+在液泡内的积累及其骆驼蓬的耐盐性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蓬 NACL胁迫 液泡H^+-ATPASE 液泡H^+-PPase 耦联比率 质子泵活性 Na^+/H^+逆向转运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 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桂红 华营鹏 +2 位作者 周婷 宋海星 张振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7,共9页
植物液泡膜ATP酶(H^+-ATPase)和液泡膜焦磷酸酶(H^+-PPase)是液泡膜上两个含量丰富的蛋白,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水解底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大量H^+由胞质泵入液泡内,形成... 植物液泡膜ATP酶(H^+-ATPase)和液泡膜焦磷酸酶(H^+-PPase)是液泡膜上两个含量丰富的蛋白,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水解底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大量H^+由胞质泵入液泡内,形成细胞质与液泡间的H^+电化学势梯度,为多种溶质分子的跨膜主动运输提供驱动力,维持细胞内的离子稳态和渗透平衡,为细胞内各种生理生化反应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此外,液泡作为植物细胞离子养分的储存库,其膜上H^+-ATPase和H^+-PPase能够通过改变其活性来调控硝酸盐在胞质和液泡间的分配比例,进而影响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在逆境胁迫条件下,提高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的活性有利于提高植株对逆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减少逆境胁迫对植株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介绍了植物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的结构特征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并对其在植物抵御非生物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提高作物的氮素利用率及逆境适应能力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泡 液泡H^+-ATPASE 液泡H^+-PPase 硝酸盐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泡膜H^+-PPase与植物耐盐性 被引量:33
3
作者 包爱科 张金林 +1 位作者 郭正刚 王锁民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7-783,共7页
文章介绍植物液泡膜H+-PPase的结构、功能及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液泡膜H+-PPase在植物耐盐性中的作用。
关键词 液泡H^+-PPase 耐盐性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毛柽柳液泡膜H^+-PPase基因的克隆与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春蕊 贾园园 +3 位作者 王艳敏 王玉成 杨传平 王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1-887,共7页
通过对刚毛柽柳转录组分析,鉴定获得1个液泡膜H^+-PPase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ThVP1。该cDNA序列全长3 022bp,开放阅读框为2 298bp,编码765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80.37kD,理论等电点5.25。ThVP1编码蛋白的疏水性较强,含有13个... 通过对刚毛柽柳转录组分析,鉴定获得1个液泡膜H^+-PPase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ThVP1。该cDNA序列全长3 022bp,开放阅读框为2 298bp,编码765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80.37kD,理论等电点5.25。ThVP1编码蛋白的疏水性较强,含有13个跨膜区。氨基酸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ThVP1具有典型的液泡膜H^+-PPase家族3个高度保守片段(CS1、CS2和CS3),与大豆VP1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为93%。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hVP1属于I型液泡膜H^+-PPase基因。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显示,NaCl和PEG胁迫下,ThVP1在柽柳根和叶中均呈现明显上调表达,表达量最高达到对照的20.9倍,暗示ThVP1可能在刚毛柽柳抗旱耐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毛柽柳 液泡H^+-PPase 胁迫响应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泡膜H^+-ATPase在植物的非生物胁迫响应和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赵雅丽 韩冰 +2 位作者 李淑芬 王艳芳 何江峰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2-816,共5页
液泡膜H^+-ATPase是一种多亚基复合体,在植物受到非生物胁迫后,其对逆境信号的感知转导即做出相应的变化。在Ca^(2+)通道、ABA信号通路及盐过敏感途径等信号传递的过程中,都有V-ATPase的参与。文章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关键词 液泡H^+-ATPASE 非生物胁迫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下大麦根系液泡膜H^+-ATP酶活性受ATP和焦磷酸含量的调节(英文) 被引量:6
6
作者 章文华 於丙军 +1 位作者 陈沁 刘友良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5-52,共8页
选用两个耐盐性强弱不同的大麦(Hordeumvulgare L. )品种, 研究了NaCl胁迫下其幼苗根中ATP和焦磷酸(PPi)含量的变化以及PPi对液泡膜H+-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NaCl 200mmol/L的1/2 Hoagland 溶液中处理2 d,耐盐品种(滩引2号)根... 选用两个耐盐性强弱不同的大麦(Hordeumvulgare L. )品种, 研究了NaCl胁迫下其幼苗根中ATP和焦磷酸(PPi)含量的变化以及PPi对液泡膜H+-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NaCl 200mmol/L的1/2 Hoagland 溶液中处理2 d,耐盐品种(滩引2号)根中液泡膜H+‐ATP酶活性增加,然后逐渐下降,而H+-PPi酶活性在NaCl处理9 d中一直下降。盐敏感品种(科品7号)在NaCl胁迫下根中H+-ATP酶和H+-PPi酶活性都下降(图1)。与对照相比较,NaCl 胁迫下耐盐品种根中ATP含量2 d时增加,4 d后下降;盐敏感品种根中ATP积累受NaCl胁迫的抑制(图2)。NaCl胁迫下,两品种的PPi含量皆略有增加(图3)。PPi对液泡膜H+-ATP酶活性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图4)。结果表明:ATP积累是NaCl胁迫下液泡膜H+-ATP酶活性增加的原因之一,NaCl胁迫下大麦品种根中ATP含量下降和PPi对液泡膜H+-ATP酶的抑制使该酶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NACL胁迫 液泡H^+ATP酶 ATP 焦磷酸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滨雀稗液泡膜H^+-PPase(PvVP1)5′端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宋辉 南志标 +2 位作者 蔡小宁 钟小仙 顾洪如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8-174,共7页
根据已公布液泡膜H+-PPase基因家族同源序列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克隆出海滨雀稗中PvVP1基因的中间序列,然后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RACE)方法,从海滨雀稗中克隆到PvVP15′cDNA序列。该序列ORF长1605bp,编... 根据已公布液泡膜H+-PPase基因家族同源序列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克隆出海滨雀稗中PvVP1基因的中间序列,然后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RACE)方法,从海滨雀稗中克隆到PvVP15′cDNA序列。该序列ORF长1605bp,编码535个氨基酸,其编码序列、氨基酸序列与玉米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3%和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雀稗 液泡H^+-PPase RACE 耐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泡膜H^+-PPase及其对逆境胁迫的反应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利辉 刘友良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9年第6期441-445,共5页
概述了液泡膜H~+-PPase的分子组成、生化性质、生理功能及该酶对逆境的响应。
关键词 液泡H^+-PPase 生化性质 逆境 适应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液泡膜H^+-ATPase泵质子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祝雄伟 丁小强 +1 位作者 李如亮 王延枝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56-562,共7页
研究了大豆液泡膜H+-ATPase泵质子特性。液泡膜H+-ATPase泵质子活性受NEM、NBD-Cl、DCCD和NO3-的抑制。泵质子活性由二价阳离子启动,其有效性依次为Fe2+>Mg2+>Mn2+,它以ATP为最... 研究了大豆液泡膜H+-ATPase泵质子特性。液泡膜H+-ATPase泵质子活性受NEM、NBD-Cl、DCCD和NO3-的抑制。泵质子活性由二价阳离子启动,其有效性依次为Fe2+>Mg2+>Mn2+,它以ATP为最适底物,ADP为竞争性抑制剂;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50°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液泡H^+ 腺甘三磷酸酶 质子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脉根液泡膜H^+-PPase基因的cDNA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艳香 王勇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7-663,共7页
采用EST电子克隆和RACE技术从豆科模式植物百脉根中克隆到一个液泡膜H+-PPase基因的cDNA,命名为LcVP1。该cDNA长为2962bp,含2304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767个氨基酸,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绿豆、拟南芥等I类液泡膜H+-PPase的氨基酸序列... 采用EST电子克隆和RACE技术从豆科模式植物百脉根中克隆到一个液泡膜H+-PPase基因的cDNA,命名为LcVP1。该cDNA长为2962bp,含2304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767个氨基酸,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绿豆、拟南芥等I类液泡膜H+-PPase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0%以上,且有很高的功能区段保守性。该cDNA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EF440187。半定量RT-PCR表明,LcVP1在根、茎、叶中的表达不同,叶中表达最多,茎中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液泡H^+-PPase LcV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底物对大豆液泡膜H^+-ATPase二级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志强 董彩华 王延枝1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89-493,共5页
利用圆二色性光谱 ,检测了纯化的大豆液泡膜H+ -ATPase在不同条件下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液泡膜H + -ATPase的圆二色光谱对温度敏感 ,25°C、37°C分别保温10分钟和20分钟 ,208nm和222nm双负峰变小 ,酶蛋白α -螺旋含量减少 ,与... 利用圆二色性光谱 ,检测了纯化的大豆液泡膜H+ -ATPase在不同条件下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液泡膜H + -ATPase的圆二色光谱对温度敏感 ,25°C、37°C分别保温10分钟和20分钟 ,208nm和222nm双负峰变小 ,酶蛋白α -螺旋含量减少 ,与25°C相比较 ,37°C保温时酶蛋白构象的变化更为剧烈、迅速。不同磷酸数目的腺苷酸处理 ,液泡膜H+ -ATPase的α -螺旋含量均降低 ,降低程度为ADP>AMP>ATP ,酶蛋白二级结构对底物磷酸基数目敏感 ;用含不同碱基的三磷酸核苷酸处理 ,ATPase的α -螺旋含量均降低 ,降低程度为GTP>CTP>ATP ,酶蛋白二级结构对底物碱基类型敏感。与最适底物ATP相比 ,其它底物对酶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更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液泡H^+-ATPASE 温度 底物 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液泡膜H^+-ATPase及其在胁迫中的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兰东 丁同楼 王宝山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71-76,共6页
V-ATPase存在于所有已知的真核生物中,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和胁迫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V_ATPase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较快,V_ATPase主要亚基已经完成序列测定及分析,并对各亚基生理功能、V_ATPase... V-ATPase存在于所有已知的真核生物中,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和胁迫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V_ATPase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较快,V_ATPase主要亚基已经完成序列测定及分析,并对各亚基生理功能、V_ATPase全酶复合体的组装、调控也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该文在阐述植物细胞液泡膜H+_ATPase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介绍V-ATPase亚基组成、编码基因及在胁迫应答中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泡H^+-ATPASE 结构 亚基 活性 胁迫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爪爪液泡膜H^+-ATPase B亚基基因克隆及盐胁迫液泡膜相关基因的表达
13
作者 易小娅 杨瑞瑞 曾幼玲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2-907,共6页
【目的】研究藜科盐生植物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V-H+-ATPase B亚基基因的克隆与液泡膜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盐爪爪V-H+-ATPase B亚基基因(VHAB),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液泡膜相关... 【目的】研究藜科盐生植物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V-H+-ATPase B亚基基因的克隆与液泡膜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盐爪爪V-H+-ATPase B亚基基因(VHAB),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液泡膜相关基因Kf VHA-B、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Kf NHX的表达情况。【结果】Kf VHA-B全长1 881 bp,含1 467 bp的ORF阅读框,命名为Kf VHA-B(Gen Bank登录号:EF114316),编码488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大小为54.01 k D,理论等电点为4.68,含一个保守的ATP结合位点‘323-SGSIT-327’和两个推测的多聚腺苷酸化的信号保守序列;基因编码蛋白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盐爪爪VHA-B与盐穗木的VHA-B聚类关系最近;qRT-PCR检测了液泡膜相关基因Kf VHA-B、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Kf NHX的表达,100、500 mmol/L Na Cl处理下,Kf VHA-B在转录水平表达量始终保持较稳定,Kf NHX基因在转录水平随盐浓度的增加其表达量呈现递增趋势,而且100 mmol/L Na Cl处理下72 h时其表达量达到最大。【结论】Kf VHA-B可能在盐爪爪应对盐胁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爪爪 液泡H^+-ATPASE B亚基 盐胁迫 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液泡膜H^+-Pyrophosphatase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雪 张少英 王晓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4,共7页
植物液泡膜H+-PPase是一种区别于H+-ATPase的质子泵,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该文重点介绍植物液泡膜H+-PPase基因及同源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该基因在不同植物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并展望了该基因应用于植物耐盐抗旱基因... 植物液泡膜H+-PPase是一种区别于H+-ATPase的质子泵,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该文重点介绍植物液泡膜H+-PPase基因及同源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该基因在不同植物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并展望了该基因应用于植物耐盐抗旱基因工程中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液泡H^+-PPase 结构 功能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水稻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邱生平 周国安 +5 位作者 陆驹飞 黄骥 潘丽娟 王建飞 杨清 张红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24,共6页
通过RT-PCR技术从水稻幼苗组织中克隆了一个新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OsNHX2,它编码一条长544氨基酸的多肽。OsNHX2与水稻和拟南芥的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OsNHX1、AtNHX1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78%和77%。基因结构分析表明OsNHX2... 通过RT-PCR技术从水稻幼苗组织中克隆了一个新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OsNHX2,它编码一条长544氨基酸的多肽。OsNHX2与水稻和拟南芥的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OsNHX1、AtNHX1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78%和77%。基因结构分析表明OsNHX2与OsNHX1具有类似的外显子和内含子构成,但不同于拟南芥AtNHX1,表明OsNHX2与OsNHX1可能起源于单双子叶植物分化后的水稻染色体复制。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OsNHX2与OsNHX1在水稻耐盐品种韭菜青与盐敏感品种IR28的地上部与根部的表达。结果表明:耐盐品种韭菜青的OsNHX2与OsNHX1基因在盐胁迫下表达持续增强,而在盐敏感品种IR28的地上部,OsNHX2基因在盐胁迫处理后1h表达增强后立即减弱,根部的表达则基本不变,而IR28地上部与根部OsNHX1则在盐胁迫处理初期表达增强,随后即减弱。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两个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OsNHX2、OsNHX1在盐敏感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中表达有所不同,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转录调控可能是决定水稻耐盐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液泡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与植物耐盐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伍国强 王强龙 +1 位作者 包爱科 王锁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21,共9页
土壤盐碱化作为一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严重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植物抵御盐胁迫的有效策略之一是将细胞质中过多的Na+区隔化在液泡,这一过程是由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完成的。本文概述了植物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 土壤盐碱化作为一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严重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植物抵御盐胁迫的有效策略之一是将细胞质中过多的Na+区隔化在液泡,这一过程是由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完成的。本文概述了植物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分子结构、功能、表达调控及其与植物耐盐性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几年该蛋白的主要研究方向作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液泡Na^+/H^+逆向转运蛋白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质膜、液泡膜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秋菊 张晓伟 +1 位作者 吕中伟 魏国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5-129,共5页
研究硅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根细胞质膜H+-ATPase、液泡膜H+-ATPase、H+-PPase和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严重抑制黄瓜幼苗生长,根细胞质膜H+-ATPase、液泡膜H+-ATPase、H+-PPase和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硅处理... 研究硅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根细胞质膜H+-ATPase、液泡膜H+-ATPase、H+-PPase和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严重抑制黄瓜幼苗生长,根细胞质膜H+-ATPase、液泡膜H+-ATPase、H+-PPase和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硅处理明显提高盐胁迫黄瓜根液泡膜H+-ATPase、H+-PPase、Ca2+-ATPase活性,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液泡膜质子泵活性,有效地防御了细胞质酸化,这可能是硅提高黄瓜耐盐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黄瓜 H^+-ATPASE 液泡H^+-ATPASE 液泡H^+-PPase CA^2+-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红萍 包爱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4期4-8,共5页
土壤盐渍化是造成全世界农作物减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盐渍化土壤中过多的Na^+是使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的主要阳离子。植物细胞中的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NHX)是应对盐胁迫的一种重要离子转运蛋白,盐胁迫下NHX可以调控植物体... 土壤盐渍化是造成全世界农作物减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盐渍化土壤中过多的Na^+是使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的主要阳离子。植物细胞中的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NHX)是应对盐胁迫的一种重要离子转运蛋白,盐胁迫下NHX可以调控植物体内的离子稳态平衡及细胞内的pH,对提高植物耐盐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简要概述了近年来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与结构特点、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与植物耐盐性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泡Na^+/H^+逆向转运蛋白 离子稳态 亚细胞定位 结构特点 生理功能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膜离子转运蛋白与植物耐盐的分子生物学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萍 张富春 +1 位作者 王瑜 李金耀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共5页
植物抵御盐害的主要方式是增加Na+的外排、减少Na+的吸入和Na+的区隔化,而Na+的跨膜运输主要由质膜和液泡膜上的离子转运蛋白完成。对质膜和液泡膜跨膜离子转运蛋白包括K+/Na+离子转运蛋白,Na+/H+逆向转运蛋白以及液泡膜H+-PPase的分子... 植物抵御盐害的主要方式是增加Na+的外排、减少Na+的吸入和Na+的区隔化,而Na+的跨膜运输主要由质膜和液泡膜上的离子转运蛋白完成。对质膜和液泡膜跨膜离子转运蛋白包括K+/Na+离子转运蛋白,Na+/H+逆向转运蛋白以及液泡膜H+-PPase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耐盐跨离子转运蛋白 K^+/Na^+离子转运蛋白Na^+/H^+逆向转运蛋白 液泡H^+-P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Salt Stress on the Activity and the Amount of Tonoplast H^+-ATPase from Pea Roots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和芬 陈珈 王学臣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6期586-591,共6页
To study the function and adaptive mechanism of tonoplast H + ATPase under salt stress, pea ( Pisum sativum L.) seedling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alt (100-250 mmol/L NaCl) and with 100 mmol... To study the function and adaptive mechanism of tonoplast H + ATPase under salt stress, pea ( Pisum sativum L.) seedling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alt (100-250 mmol/L NaCl) and with 100 mmol/L NaCl for different days (1-3 d). The ATP hydrolytic activity and the proton transport activity and the changes of the amount of tonoplast H + ATPase (subunit A) were measured. ATP hydrolytic activity of H + ATPase prepared from plants treated with 250 mmol/L NaCl was reduced by about 25% compared to that of control plants, but that of stressed plants treated with 100 mmol/L and 200 mmol/L NaCl was unchanged. The activity from plants treated with 100 mmol/L NaCl for up to 3 d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plants by 20%. But the proton transport activity was increased under the same salt stresses as above.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ges of the hydrolytic activity and the proton transport activity were not in proportion and salt stress may cause the change of the coupling ratio of H + transport activity to ATP hydrolysis. The protein amount kept unchanged and reduced a little only when pea was treated with 100 mmol/L NaCl for 3 d.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alinity stimulated the increase of the pump efficiency of the V_ATPase from pea roots, which was due to the change of the coupling ratio, but not due to the increase of ATP hydrolysis and the amount of V_ATP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 + ATPase TONOPLAST salt stress pea roo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