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油浓度对不锈钢表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透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薛文斌 金乾 +3 位作者 刘润 金小越 王彬 杜建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82-887,共6页
以50%~90%(体积分数)甘油水溶液为电解液,研究304不锈钢表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快速渗碳工艺;分析不同甘油浓度和电压下渗碳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随甘油浓度的提高,渗透电压上升,渗碳层厚度增加,渗碳层硬度增大,最... 以50%~90%(体积分数)甘油水溶液为电解液,研究304不锈钢表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快速渗碳工艺;分析不同甘油浓度和电压下渗碳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随甘油浓度的提高,渗透电压上升,渗碳层厚度增加,渗碳层硬度增大,最大硬度达到762HV;且渗碳层中固溶碳的奥氏体(γC)含量急剧增加,但碳化物含量降低。在80%(体积分数)甘油水溶液和电压350 V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渗碳层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不锈钢 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 渗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氮时间对38CrMoAl钢液相等离子体渗氮层组织及性能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周贤良 许武波 +2 位作者 华小珍 周浪 崔霞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6-181,共6页
应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氮技术,在氨水电解液体系下,探究渗氮时间对38CrMoAl钢液相等离子体渗氮组织与性能影响。采用OM、SEM、XRD对渗氮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相组成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采用Parstat2273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渗层的耐蚀性能,... 应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氮技术,在氨水电解液体系下,探究渗氮时间对38CrMoAl钢液相等离子体渗氮组织与性能影响。采用OM、SEM、XRD对渗氮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相组成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采用Parstat2273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渗层的耐蚀性能,并对渗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渗氮时间的延长,渗氮层中白亮层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扩散层不断增加;试样表面"火山凸起"微区落差和层絮状结构逐渐增大,孔洞分布均匀度降低且孔径逐渐增大,表面粗糙度明显提高;渗氮层最大硬度值逐渐增大,耐磨性能较之未处理试样有显著提升,最大磨损失重量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经2、5、10min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氮处理的试样表现出的耐蚀性要高于未经处理试样,其中t=10 min时,耐蚀性最好;经15 min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氮处理的试样表现出的耐蚀性要低于未经处理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等离子体渗氮 处理时间 组织 腐蚀 耐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电压对纯铁表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硼碳氮三元共渗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金小越 吴杰 +4 位作者 杨璇 王彬 陈琳 曲尧 薛文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64,共7页
利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技术分别在340,360V和380V槽电压下对纯铁进行硼碳氮三元共渗(PEB/C/N)表面处理。分析纯铁表面PEB/C/N共渗层的形貌、成分、相组成和显微硬度分布。采用球-盘摩擦磨损仪评估槽电压对渗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分... 利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技术分别在340,360V和380V槽电压下对纯铁进行硼碳氮三元共渗(PEB/C/N)表面处理。分析纯铁表面PEB/C/N共渗层的形貌、成分、相组成和显微硬度分布。采用球-盘摩擦磨损仪评估槽电压对渗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渗层与ZrO_2球对磨时磨损机理。纯铁表面的PEB/C/N三元共渗层厚度随着放电电压升高而增大,最高硬度也相应增加。380V处理1h后硼碳氮三元共渗层中渗硼层和过渡层厚度分别达到26μm和34μm,渗层最高硬度可以达到2318HV。硼碳氮三元共渗层的磨损率仅为纯铁基体的1/10。硼碳氮共渗处理大幅度降低纯铁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但不同槽电压下制备的PEB/C/N共渗层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 硼碳氮共渗 摩擦磨损 纯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体系中不锈钢表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碳工艺 被引量:8
4
作者 薛文斌 金乾 +2 位作者 刘润 金小越 杜建成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8-111,共4页
采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方法,在80%甘油水溶液中实现了304不锈钢表面快速渗碳。研究施加电压和放电时间对渗碳过程的影响,分析了渗碳层的显微组织,并比较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渗碳层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经过5 min的快速放电处理,渗碳层... 采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方法,在80%甘油水溶液中实现了304不锈钢表面快速渗碳。研究施加电压和放电时间对渗碳过程的影响,分析了渗碳层的显微组织,并比较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渗碳层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经过5 min的快速放电处理,渗碳层厚度接近100μm,硬度达到880 HV。在350 V和3 min渗透条件下渗碳层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 渗碳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等离子体电沉积表面处理技术 被引量:16
5
作者 魏同波 田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0-455,共6页
液相等离子体电沉积技术是一项新兴的表面处理技术 ,利用此技术可在多种金属及合金表面得到耐磨、耐蚀、耐热冲击、绝缘的优质膜。本文分别从等离子体氧化和等离子体渗透两个方面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机理、制备及影响因素、膜层性能 。
关键词 液相等离子体电沉积 表面处理技术 等离子体氧化 等离子体渗透 火花放电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硼碳共渗AZ31镁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6
作者 张锋刚 景然 +1 位作者 炊鹏飞 李江华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32,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显微硬度计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硼碳共渗(PEB/C)AZ31镁合金表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PEB/C处理使AZ31镁合金表面形成具有沟壑形貌特征的熔体组织,且熔体组织随PEB/C电压的升高而...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显微硬度计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硼碳共渗(PEB/C)AZ31镁合金表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PEB/C处理使AZ31镁合金表面形成具有沟壑形貌特征的熔体组织,且熔体组织随PEB/C电压的升高而增多;PEB/C处理AZ31镁合金表层组织由MgO、MgC2、Mg2 C3和Mg(BO2)2相组成,试样表面硬度增加,且随PEB/C电压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PEB/C电压为90 V时,表面硬度达到最大值,由未处理的75.8 HV0.1增加至125.4 HV0.1;PEB/C处理使AZ31镁合金的耐蚀性提高,且随着PEB/C电压的升高,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极化电阻增加,PEB/C电压增加至130 V时,自腐蚀电流密度由未处理的2.396×10^-4 A/cm^2降低至6.228×10^-5 A/cm^2,极化电阻由未处理的9.354×10^4Ω增加至3.533×10^5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液相等离子体电解 硼碳共渗 相结构 耐蚀性
原文传递
液相等离子体强化纳米复合镀层技术研究现状
7
作者 陈劲松 杨建明 乔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3-105,108,共4页
介绍了纳米复合镀层制备技术存在的问题,综述了纳米复合镀层强化技术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液相等离子体强化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液相等离子体将镀件与基体加热到熔凝状态,使得镀层材料与基体材料相互渗透,形成再结晶组织,... 介绍了纳米复合镀层制备技术存在的问题,综述了纳米复合镀层强化技术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液相等离子体强化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液相等离子体将镀件与基体加热到熔凝状态,使得镀层材料与基体材料相互渗透,形成再结晶组织,实现了两者的冶金结合,提高了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等离子体 纳米复合镀层 冶金结合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塞环表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碳硼共渗研究
8
作者 赵卫东 朱昭君 +1 位作者 姚江微 梅德清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132,共10页
活塞环表面强化可减少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提高机械效率,是商用车低碳化战略实现的重要途径与保障。为提升活塞环性能,尝试采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碳硼共渗(PEC/B)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活塞环表面改性的研究,系统探究了操作参数对工件表面形... 活塞环表面强化可减少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提高机械效率,是商用车低碳化战略实现的重要途径与保障。为提升活塞环性能,尝试采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碳硼共渗(PEC/B)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活塞环表面改性的研究,系统探究了操作参数对工件表面形貌、硬度、相组成、截面形貌、元素分布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层主要由渗硼层和渗碳过渡层组成,渗硼层主要组成相为Fe 2B,渗碳过渡层的主要组成相为Fe 3C,渗碳处理可有效提升渗硼效率。改性层厚度最大可达15μm以上,渗硼层硬度最大可达1460HV。经碳硼共渗处理后,工件的摩擦因数、磨损率约为未处理工件的11%、7%,摩擦学性能显著提升。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碳硼共渗为活塞环性能的提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环 液相等离子体 碳硼共渗 摩擦因数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直流液相等离子体法强化层的生长 被引量:4
9
作者 闫鹏庆 卢文壮 +3 位作者 刘森 潘韩飞 张吴晖 左敦稳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61,共7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TC4钛合金在直流液相等离子体法强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探索强化层的生长过程,通过液相等离子体电解强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强化层。使用热电偶测量强化过程中的试样温度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 为了进一步研究TC4钛合金在直流液相等离子体法强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探索强化层的生长过程,通过液相等离子体电解强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强化层。使用热电偶测量强化过程中的试样温度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等测试方法分别研究强化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结构、元素分布和硬度。结果表明,较高的试样温度(约500℃)有利于TC4钛合金得到表面完整、均匀的强化层,而260V左右的处理电压能使试样达到该温度。表面化合物层以Ti(C,N)相为主,化合物层下有碳氮元素渗入基体。经过处理的强化层硬度较基体明显提升,近表层硬度可达784HV0.01。研究表明,TC4钛合金强化层的生长分为4个阶段:基材预热阶段、初步起弧阶段、表面弧光渗氮阶段和碳氮化合物层向外生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直流液相等离子体 TI(C N) 强化层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氮电压对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氮层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芳兴 陈雄清 +2 位作者 许武波 华小珍 周贤良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5,61,共5页
以氨水和KCl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利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氮工艺在180,200,220,240V电压下于38CrMoAl钢表面制备了渗氮层,研究了渗氮电压对渗氮层组织与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渗氮电压升高,渗氮层中白亮层和扩散层的厚度不断增... 以氨水和KCl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利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氮工艺在180,200,220,240V电压下于38CrMoAl钢表面制备了渗氮层,研究了渗氮电压对渗氮层组织与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渗氮电压升高,渗氮层中白亮层和扩散层的厚度不断增加,当渗氮电压为240V时,白亮层和扩散层的厚度最大,分别为42.9μm和84.9μm;渗氮层表面均呈"火山凸起"微区形貌,随着渗氮电压增大,"火山凸起"微区的落差逐渐增大,孔洞分布均匀性逐渐降低,孔径逐渐增大,渗氮层的峰值硬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在200,220,240V电压下制备渗氮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基体的;当渗氮电压为220V时,渗氮层的耐腐蚀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氮 渗氮电压 组织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对低碳钢表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层的摩擦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蓬予 朱新河 +3 位作者 付景国 马春生 马圣林 刘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8107-8112,共6页
为了提高低碳钢的耐磨性,成功地采用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技术在不同电压下对低碳钢进行表面处理。使用往复式摩擦磨损测试仪分析改性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和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为了提高低碳钢的耐磨性,成功地采用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技术在不同电压下对低碳钢进行表面处理。使用往复式摩擦磨损测试仪分析改性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和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分析渗透层的表面、截面形态和组成;使用3D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渗透层的磨痕;使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研究渗透层的相组成。结果表明,共渗层的厚度和显微硬度均随着施加电压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电压为350 V时,共渗层厚度最厚,硬度最大,分别为130.24μm和846.7 HV,此时共渗层的摩擦系数最小,约为0.65,磨痕轮廓深度仅为14.79μm。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技术在共渗层形成的铁碳化合物和铁氮化合物是其耐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 碳氮共渗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等离子体碳氮共渗时间对H13热作模具钢渗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兴平 范维 谢雯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9-105,共7页
为提高H13热作模具钢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及硬度,采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技术对H13热作模具钢进行了碳氮共渗处理,用XRD、SEM、维氏硬度计等检测手段,对模具钢共渗层的微观结构、物相组成、硬度及高温抗氧化性进行测试,研究了碳氮共... 为提高H13热作模具钢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及硬度,采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技术对H13热作模具钢进行了碳氮共渗处理,用XRD、SEM、维氏硬度计等检测手段,对模具钢共渗层的微观结构、物相组成、硬度及高温抗氧化性进行测试,研究了碳氮共渗时间对渗层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 V电压下,分别经3、5、7 min液相等离子体碳氮共渗后的H13热作模具钢表面形成了铁的碳化物和氮化物,渗层的相组成包括Fe、Fe_(19)Mn、CrFe_(4)、Fe_(3)C、Fe_(2-3)N。随着碳氮共渗时间的延长,熔融物颗粒越聚越多,会产生“山坡”状形貌,使其表面变得更加粗糙,渗层厚度也增加,当碳氮共渗时间为7 min时,渗层厚度最大约5.9μm。显微硬度随碳氮共渗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碳氮共渗7 min渗层的显微硬度最高达到403.13 HV0.2。H13热作模具钢经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后,其耐高温氧化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热作模具钢 液相等离子体电解 碳氮共渗 高温抗氧化
原文传递
气液相等离子体对水中四环素去除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行浩 朱文秀 +1 位作者 张凤琳 胡淑恒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80,共6页
本研究采用气液相等离子体处理四环素废水。利用示波器分析放电过程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采用发光光谱测定等离子体在不同放电气体组分下产生的活性物质,其中氩气放电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和活性氢的强度明显比其他气体组分强;考察了放电功... 本研究采用气液相等离子体处理四环素废水。利用示波器分析放电过程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采用发光光谱测定等离子体在不同放电气体组分下产生的活性物质,其中氩气放电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和活性氢的强度明显比其他气体组分强;考察了放电功率、溶液pH、放电气体组分、溶液电导率对四环素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长寿命活性物质变化情况,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长寿命活性物质包括臭氧、过氧化氢等物质对四环素的降解起到重要作用,且这些物质的浓度随着放电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在放电功率为19.7 W,四环素的质量浓度为20 mg/L,pH为6.5,工作气体为空气的条件下,处理20 min时,四环素的去除效率可以达到82.2%。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存在的降解机制,四环素的特征吸收峰强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其原因可能是苯环上的羟基、酰胺基与芳香环上的烯醇被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等离子体 抗生素 四环素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等离子体及其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芮立晨 庞子宁 +3 位作者 李煊赫 沈剑 李青 林良良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5-168,共14页
液相等离子体是冷等离子体的一个新分支,具有温度低、传质传热快、常压操作、反应活性高等特点。基于液相等离子体的过程强化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挥发性有机物降解、杀菌消毒、化学合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液相等离子体中纳米... 液相等离子体是冷等离子体的一个新分支,具有温度低、传质传热快、常压操作、反应活性高等特点。基于液相等离子体的过程强化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挥发性有机物降解、杀菌消毒、化学合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液相等离子体中纳米材料的制备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反应体系可能存在的活性粒子、检测方法和反应机理;对常见的反应器结构进行归纳整理,按照放电是否在电解液内部进行将其分为非浸没式和浸没式液相等离子体两大类,并列举了几种典型的反应器结构;介绍了几类利用液相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典例,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做了总结;对该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发展方向进行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设备 纳米技术 等离子体-液相作用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等离子体法制备石墨烯及其摩擦学性能
15
作者 万轶 李建亮 +1 位作者 熊党生 徐伟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9-73,共5页
为制备一种低成本的石墨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采用液相等离子体法制备了石墨烯粉末,研究放电电压与电流的对应关系及电解质浓度对起始放电电压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对石墨烯的微观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利用... 为制备一种低成本的石墨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采用液相等离子体法制备了石墨烯粉末,研究放电电压与电流的对应关系及电解质浓度对起始放电电压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对石墨烯的微观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利用分光光度计研究不同石墨烯添加量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性和透光性,利用往复式摩擦试验机对不同石墨烯添加量的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电解质环境下,等离子体放电所需的功率基本恒定,当电解质Na2CO3浓度为0.3 g/L时,所需的起始电压(1.24 k V)和功率(0.258 kW)最低;制备的石墨烯粉末呈片层结构,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较好,静置48 h后透光率略有下降;当石墨烯添加量为0.4%和0.5%时,润滑油摩擦系数较低,约0.04,缸套和活塞环的磨损率下降至(2.5~2.8)×10-7mm3/(N·m),且随石墨烯添加量的增加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石墨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可在摩擦表面形成稳定的吸附膜和化学反应膜,减少摩擦副的直接接触,使黏着磨损转变为轻微的磨粒磨损和腐蚀磨损,降低了摩擦系数和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等离子体 石墨烯 添加剂 润滑性能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Ar气液相等离子体处理盐酸四环素的研究
16
作者 胡佳俊 陈雪燕 +1 位作者 程诚 沈洁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1-781,共11页
研究采用温室气体、氩气(CO_(2)/Ar)作为载气,产生气液相等离子体处理水中的盐酸四环素。研究了CO_(2)/Ar气液相等离子体CO_(2)分解、活性物质产生(如O、·OH、^(1)O_(2)、H_(2)O_(2)、O_(3))及不同参数条件下对盐酸四环素的降解机... 研究采用温室气体、氩气(CO_(2)/Ar)作为载气,产生气液相等离子体处理水中的盐酸四环素。研究了CO_(2)/Ar气液相等离子体CO_(2)分解、活性物质产生(如O、·OH、^(1)O_(2)、H_(2)O_(2)、O_(3))及不同参数条件下对盐酸四环素的降解机理。气相方面考察了CO_(2)/Ar比例、气体流量对CO_(2)转化的影响;液相方面考察了CO_(2)/Ar比例、不同初始浓度、气体流量及初始pH对盐酸四环素降解的影响。结合光谱诊断、液相活性物质表征、相关淬灭剂,分析了不同活性物质的产生规律及对盐酸四环素降解的影响。最后检测了降解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提出了本体系盐酸四环素降解原理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为CO_(2)利用以及水污染治理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等离子体 二氧化碳分解 活性物质生成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水浓度对38CrMoAl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氮层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周浪 邹爱华 +1 位作者 夏天成 顾晓晓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1-168,共8页
在不同氨水浓度的电解液中,采用液相等离子体渗透技术在38CrMoAl钢表面制备了渗氮层。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渗氮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采用Parstat2273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渗氮层... 在不同氨水浓度的电解液中,采用液相等离子体渗透技术在38CrMoAl钢表面制备了渗氮层。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渗氮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采用Parstat2273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渗氮层的耐蚀性能,并对其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测试,研究了氨水浓度对38CrMoAl钢液相等离子体渗氮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氨水浓度的增大,渗氮层中的白亮层厚度呈增加趋势,分布着针状的氮化物和细小碳化物的扩散层厚度和渗氮层最大显微硬度值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氨水浓度为60%时,渗氮层厚度达160μm,其中扩散层为112μm,渗氮层硬度最高为1023 HV0.1,约是基体硬度的3.5倍;渗氮层主要以Fe_(2)N、Fe_(3)N相等为主;渗氮层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蚀优于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浓度 38CRMOAL钢 液相等离子体 渗氮层 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相等离子体诱变选育安普霉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18
作者 丁强 向继武 +4 位作者 周明 程波 谭小芳 闫雪 沈洁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10-516,共7页
以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保藏的黑暗链霉菌(Streptomyces tenebrarius)菌株A-0为出发菌种,采用改进后的气液相等离子体诱变法,选育安普霉素稳定高产突变菌株。诱变后挑取单孢子获得生长平板后,采用24孔板快速筛选法初筛后摇瓶复筛,高效... 以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保藏的黑暗链霉菌(Streptomyces tenebrarius)菌株A-0为出发菌种,采用改进后的气液相等离子体诱变法,选育安普霉素稳定高产突变菌株。诱变后挑取单孢子获得生长平板后,采用24孔板快速筛选法初筛后摇瓶复筛,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安普霉素含量检测及成品质量分析,同时结合杯碟法(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tles)为指示菌)进行生物效价测定。结果显示:气液相等离子体诱变对安普霉素菌株突变效果较显著,处理75 s后,致死率为78.6%时正突变率达28.9%。孔板初筛得到5株效价增幅5%~30%的突变株,复筛后获得1株安普霉素稳定突变株A-4,其发酵水平达到0.375 mg/mL,生物效价达到3420 U/mL,较出发菌株生物效价提高了32.6%。经5代传代,发酵水平变化低于5%。结果表明:诱变用的活性离子导致细胞DNA损伤和破坏,在其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完全修复的突变,最终获得了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普霉素 黑暗链霉菌 液相等离子体诱变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酶提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富硒蔬菜中硒形态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倩 刘兴勇 +5 位作者 陈兴连 罗兰 尹本林 李新宇 杜丽娟 王云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6-311,共6页
该研究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HPLC-ICP-MS)同时测定富硒蔬菜中SeO_(4)^(2-)、SeO_(3)^(2-)、SeMet、SeCys 2、MeSeCys... 该研究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HPLC-ICP-MS)同时测定富硒蔬菜中SeO_(4)^(2-)、SeO_(3)^(2-)、SeMet、SeCys 2、MeSeCys等5种硒形态化合物含量的方法。蔬菜样品0.2 g加入4 mg蛋白酶XIV,加入5.00 mL pH为7.5的水溶液在37℃超声波提取80 min,微孔滤膜过滤,利用Hamilton PRP-X100阴离子交换柱,以25 mmol/L柠檬酸溶液(pH 6.0)为流动相,可在7 min内完成5种硒形态的完全分离。SeO_(4)^(2-)、SeO_(3)^(2-)、SeMet、SeCys 2、MeSeCys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0.9995,回收率范围为96.3%~104.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6%。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适用于富硒蔬菜中硒的形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硒形态 富硒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灰化-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茶叶中的铬酸铅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欠 吴绮莉 潘春秀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5,共9页
为了准确测定茶叶中铬酸铅的含量,为市场监管提供判断依据,茶叶样品经微波灰化仪在500℃的条件下灰化50 min后,用0.25 mol/L的NaOH和0.14 mol/L的Na_(2)CO_(3)混合碱性提取液在90~95℃下不间断搅拌提取10 min,提取液经色谱柱分离后,用... 为了准确测定茶叶中铬酸铅的含量,为市场监管提供判断依据,茶叶样品经微波灰化仪在500℃的条件下灰化50 min后,用0.25 mol/L的NaOH和0.14 mol/L的Na_(2)CO_(3)混合碱性提取液在90~95℃下不间断搅拌提取10 min,提取液经色谱柱分离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52)Cr,建立了微波灰化-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茶叶中铬酸铅的方法。研究表明,方法在5.00~500μg/L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检出限低至2.5 mg/kg,三水平加标回收率为91.3%~95.3%,精密度在1.1%~2.0%。与电炉灼烧茶叶相比,微波灰化具有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准确度良好等特性,能够满足茶叶中铬酸铅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灰化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铬酸铅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