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夏颖 沈磊 杨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2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外周血T淋巴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76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全身麻醉)与观察组(38例...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外周血T淋巴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76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全身麻醉)与观察组(38例,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时、拔管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术后6、24、48、72 h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术前及术后24、48 h的T淋巴亚群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插管时、拔管时对照组患者HR、MAP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点观察组HR、MAP更低,两组患者SpO_(2)水平逐渐降低,且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HR、MAP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相比,术后6~72 h观察组更低;术后24、48 h两组CD8^(+)百分比先升高后降低,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先降低后升高,且不同时间点观察组CD8^(+)百分比更低,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更高(均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16%对比7.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平稳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术后疼痛,且能够改善外周血T淋巴亚群细胞,提高免疫功能,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全身麻醉 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T淋巴亚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湿体质与高尿酸血症及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曹凤娇 杜梦梦 +2 位作者 施晓军 康天伦 侯秀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2期177-184,共8页
目的从免疫角度探讨痰湿体质与高尿酸血症(HUA)的关系,揭示“体病相关”理论的生物学基础,为HUA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及科学依据。方法依据HUA及中医体质诊断标准及纳排标准,以2023年1—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就诊的... 目的从免疫角度探讨痰湿体质与高尿酸血症(HUA)的关系,揭示“体病相关”理论的生物学基础,为HUA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及科学依据。方法依据HUA及中医体质诊断标准及纳排标准,以2023年1—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就诊的平和体质HUA患者20例为平和体质HUA组,痰湿体质HUA患者20例为痰湿体质HUA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平和体质健康者20例为平和体质健康组。比较3组人群性别、年龄、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抗体标记的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和Th17/Treg比值、Th1/Th2比值。结果3组人群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湿体质HUA组Th1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Th1/Th2比值均明显高于平和体质健康组(P均<0.05),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平和体质健康组和平和体质HUA组(P均<0.05),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平和体质健康组(P<0.05);平和体质HUA组Th1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Th1/Th2比值与平和体质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Th2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痰湿体质HUA患者存在更明显的免疫失衡现象,以Th1和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增强为主,早期调节痰湿体质或可为HUA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痰湿体质 CD4^(+)T淋巴细胞 免疫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ALOX12B对高危型HPV感染病情自然转归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刘敏 杨易 +1 位作者 刘兰 夏春兰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4期485-490,495,共7页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12(R)-脂加氧酶(ALOX12B)预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病情自然转归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179例高危型HP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年随访期内病情自然转归情况分为转阴组、持...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12(R)-脂加氧酶(ALOX12B)预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病情自然转归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179例高危型HP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年随访期内病情自然转归情况分为转阴组、持续阳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值(简称CD4^(+)/CD8^(+))、ALOX12B mRNA。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型HPV感染病情自然转归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ALOX12B mRNA预测高危型HPV感染病情自然转归价值。结果179例高危型HPV感染者,随访2年,失访1例,获访患者中,124例(69.66%)自然转阴,54例(30.34%)持续阳性(持续阳性组),持续阳性患者中5例(9.26%)病情发生进展。持续阳性组活检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细胞学≥未明确意义的非鳞状上皮细胞患者占比及高危型HPV负荷量高于转阴组(P<0.05)。持续阳性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CD4^(+)/CD8^(+)低于转阴组(P<0.05),ALOX12B mRNA表达水平高于转阴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活检结果后,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CD4^(+)/CD8^(+)、ALOX12B mRNA是高危型HPV感染病情自然转归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3^(+)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ALOX12B mRNA联合预测高危型HPV感染病情自然转归的曲线下面积为0.928(95%CI:0.879~0.961)。结论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ALOX12B mRNA是高危型HPV感染病情自然转归的影响因素,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ALOX12B检测可作为预测病情自然转归的方案,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12(R)-脂加氧酶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持续感染 病情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张小丽 李样 高慧娟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2期337-340,344,共5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90例MM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n=68例)和不良组(n=2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CD3^(+)、CD4^(+)、CD8^... 目的探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90例MM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n=68例)和不良组(n=2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CD3^(+)、CD4^(+)、CD8^(+)、CD4^(+)/CD8^(+)、NK细胞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对MM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M蛋白、血肌酐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良组CD3^(+)、CD4^(+)、CD4^(+)/CD8^(+)、NK细胞均显著低于良好组(t=3.276,P=0.002、t=6.635,P=0.000、t=2.242,P=0.028、t=6.271,P=0.000),CD8^(+)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3,P=0.00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CD3^(+)、CD4^(+)、CD8^(+)、CD4^(+)/CD8^(+)、NK细胞的表达水平在MM患儿预后的评估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AUC分别为0.701、0.880、0.711、0.621、0.860、0.959,上述指标联合应用对MM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最高,AUC最大,为0.959,灵敏度为0.935,特异度为0.921。CD3^(+)、CD4^(+)、CD8^(+)、CD4^(+)/CD8^(+)、NK细胞的预测阈值分别为57.252%、34.255%、42.241%、0.847、22.144%。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对MM患儿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作为临床上MM患儿预后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IL-17、IL-12评估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价值
5
作者 张帅 王帧 许哲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究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2(IL-12)检测在小儿病毒性脑炎(VE)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VE患儿(VE组),和同期健康儿童96例,VE患儿于治疗结束... 目的探究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2(IL-12)检测在小儿病毒性脑炎(VE)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VE患儿(VE组),和同期健康儿童96例,VE患儿于治疗结束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级分为预后良好(4~5级)、预后不良(1~3级);所有儿童均采集外周血标本,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IL-17、IL-12水平,对比检测结果,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检测结果对VE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E组患儿CD3^(+)、CD4^(+)及CD4^(+)/CD8^(+)比值水平降低(P<0.05),CD8^(+)、IL-17、IL-12水平升高(P<0.05);VE组患儿IL-17、IL-12均与CD3^(+)(r=-0.517,-0.531,P<0.05)、CD4^(+)(r=-0.572,-0.568,P<0.05)及CD4^(+)/CD8^(+)比值(r=-0.631,-0.608,P<0.05)呈正相关,均与CD8^(+)呈负相关(r=0.508,0.537,P<0.05);VE组中,与预后良好者比较,预后不良者CD3^(+)、CD4^(+)及CD4^(+)/CD8^(+)比值水平降低(P<0.05),IL-17、IL-12水平升高(P<0.05),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3^(+)、CD4^(+)/CD8^(+)比值、IL-17、IL-12及四者联合评估VE预后不良的AUC为0.660、0.741、0.758、0.797、0.886,四者联合评估效能最高,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0.00%和70.15%。结论VE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水平失衡和IL-17、IL-12水平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IL-17、IL-12水平存在相关性,CD3^(+)、CD4^(+)/CD8^(+)比值、IL-17、IL-12四者联合可用于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儿童 T淋巴细胞 细胞介素-17 细胞介素-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单抗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分析
6
作者 吕青芳 张鹏 李桂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索淋巴细胞亚群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的5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索淋巴细胞亚群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的5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期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总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总B淋巴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等)的数据。治疗2周期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的疗效,分为疾病控制(DC)组和疾病进展(PD)组。使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近期疗效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PD-1单抗联合化疗对NSCLC患者的免疫状态产生了显著影响,接受免疫联合化疗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升高(均P<0.01),CD8^(+)T细胞下降。近期疗效显示,DC组患者血清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T细胞比值均高于PD组(均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CD4^(+)/CD8^(+)T细胞比值是PD-1单抗联合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CD4^(+)/CD8^(+)T细胞比值变化量AUC为0.820>0.5,截断值为0.15,CD4^(+)/CD8^(+)T细胞比值变化量≥0.15的患者的PFS更长。结论: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可以预测PD-1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D-1单克隆抗体 免疫治疗 淋巴细胞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及其与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关系
7
作者 蔡忠 李婷 彭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9,共7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射频消融(RFA)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及其与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成都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RFA治疗的105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射频消融(RFA)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及其与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成都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RFA治疗的105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3年内肿瘤相关性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45例)和死亡组(60例)。分析患者RFA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T/CD8^(+)T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RFA治疗前、术后1 d、7 d和14 d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因素,分析术后7 d T淋巴细胞亚群的预测价值;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其稳定性。结果:术后7 d、14 d的CD3^(+)T、CD4^(+)T、CD4^(+)T/CD8^(+)T较RFA治疗前明显降低,CD8^(+)T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7 d、14 d的CD3^(+)T、CD4^(+)T、CD4^(+)T/CD8^(+)T较RFA治疗前明显降低,CD8^(+)T明显升高;死亡组术后7 d、14 d的CD3^(+)T、CD4^(+)T、CD4^(+)T/CD8^(+)T明显低于生存组,CD8^(+)T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肿瘤直径≥3 cm、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后7 d CD8^(+)T增加为影响患者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治疗、术后7 d的CD3^(+)T、CD4^(+)T、CD4^(+)T/CD8^(+)T增加为保护因素(P<0.05);调整协变量后,术后7 d的CD3^(+)T、CD4^(+)T、CD8^(+)T、CD4^(+)T/CD8^(+)T仍是独立预测因素(P<0.05);预测模型的稳定性较好。结论:RFA治疗后7 d的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与NSCLC患者肿瘤相关性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射频消融 T淋巴细胞 肿瘤相关性死亡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37联合PNI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武少雄 党惠兵 林晓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37(IL-37)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3年01月入院治疗的103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治疗前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37(IL-37)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3年01月入院治疗的103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治疗前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37、PNI,探讨接受化疗的M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37、PNI对短期疗效、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CD3^(+)、CD4^(+)、CD8^(+)、CD4^(+)/CD8^(+)、IL-37、PNI均为MM患者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D3^(+)、CD4^(+)、CD8^(+)、CD4^(+)/CD8^(+)、IL-37、PNI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9(95%CI:0.619~0.820)、0.764(95%CI:0.670~0.858)、0.732(95%CI:0.625~0.840)、0.700(95%CI:0.598~0.802)、0.779(95%CI:0.689~0.869)、0.750(95%CI:0.654~0.845),联合预测AUC为0.852(95%CI:0.777~0.926)。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37、PNI水平为MM患者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且对MM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T淋巴细胞 IL-37 预后营养指数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内镜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9
作者 陈景霞 廖晓斌 康承湘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胃管组和肠管组,每组60例。入院后12~24 h,胃管组给...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胃管组和肠管组,每组60例。入院后12~24 h,胃管组给予鼻胃管进行早期营养支持,肠管组胃镜辅助下置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次日和第14天NIHSS、GCS评分、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院后第14天,相较于胃管组,肠管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GCS评分、外周血Alb、PAB、Hb、IgG、IgA、IgM、CD3^(+)T、CD4^(+)T、CD4^(+)T/CD8^(+)T水平明显升高(P<0.05)。肠管组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胃潴留、呕吐的发生率低于胃管组(P<0.05)。结论:早期内镜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重症脑出血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出血 肠内营养支持 内镜 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10
作者 欧阳俊 刘林芳 +4 位作者 石大友 查亚云 唐秋燕 廖立潇 曾灵芝 《天津药学》 2025年第1期48-50,54,共4页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4年7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结肠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卡培他滨辅...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4年7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结肠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卡培他滨辅助化疗,观察组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ORR)(74.29%)、疾病控制率(DCR)(94.29%)均较对照组(51.43%、77.14%)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59.62±4.27)%、CD4^(+)(41.39±5.76)%均较对照组高,CD8^(+)(21.05±1.79)%较对照组低,癌胚抗原(CEA)(12.33±1.16)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41.05±3.17)pg/L、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51.25±3.22)U/mL、糖类抗原(CA)125(28.14±1.77)kU/L、CA199(24.22±2.16)kU/L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患者予以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辅助化疗可有效调节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T淋巴细胞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11
作者 施方静 罗信国 蒋志勇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5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分析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2例C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 目的分析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2例C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BTK抑制剂+常规治疗)和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T细胞亚群治疗前后的变化、不良反应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3.3%,高于对照组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1402±478)个/μl、CD4^(+)(700±241)个/μl、NK细胞(389±168)个/μ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52±272)个/μl、(585±192)个/μl、(302±134)个/μl]。观察组出血(1例)、消化道不适(0例)及不良反应种类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K抑制剂对CLL患者具有疗效,能够促进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恢复,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减少部分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 T淋巴细胞 杀伤细胞 天然 BTK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休克患儿血清LRG1、sTREM-1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王宇艳 王书华 孙文武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2期262-267,共6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SK)患儿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32例SK患儿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SK)患儿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32例SK患儿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132例脓毒症非休克患儿为对照组,并根据住院28 d后生存情况将SK患儿分为生存组和病死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两组入院时血清sTREM-1、LRG1水平和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分析观察组患儿血清sTREM-1、LRG1水平及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比较观察组不同预后患儿入院时、入院7 d后、入院14 d后血清sTREM-1、LRG1水平及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血清sTREM-1、LRG1水平及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与SK患儿预后的交互作用。结果观察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入院时观察组血清sTREM-1、LRG1水平及CD8^(+)T细胞百分比较高(P<0.05),CD3^(+)、CD4^(+)T细胞百分比较低(P<0.05)。观察组患儿入院时sTREM-1、LRG1水平及CD8^(+)T细胞百分比与PCT水平、CRP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CD3^(+)、CD4^(+)T细胞百分比与PCT水平、CRP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132例SK患儿住院28 d后生存86例(生存组),病死46例(病死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期间sTREM-1、LRG1水平及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生存组和病死组入院7 d后、入院14 d后sTREM-1、LRG1水平及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 d后血清sTREM-1>569.35 pg/mL、LRG1>754.83μg/mL、CD8^(+)T细胞百分比>39.25%的SK患儿住院28 d后病死的风险是sTREM-1≤569.35 pg/mL、LRG1≤754.83μg/mL、CD8^(+)T细胞百分比≤39.25%的SK患儿的数倍(RR=1.929、2.494、2.653,P<0.05);入院14 d后血清sTREM-1>523.61 pg/mL、LRG1>748.64μg/mL、CD8^(+)T细胞百分比>39.06%的SK患儿住院28 d后病死的风险是sTREM-1≤523.61 pg/mL、LRG1≤748.64μg/mL、CD8^(+)T细胞百分比≤39.06%的SK患儿的数倍(RR=2.822、3.426、3.980,P<0.05)。结论血清sTREM-1、LRG1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SK患儿患病及预后有关,可为SK的早期辅助诊断、治疗方案制订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淋巴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3
作者 何慧萍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5月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采用奇偶数字法分为CLZ+RIS组和RIS组,各45例。RIS组单纯予利培酮片治... 目的观察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5月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采用奇偶数字法分为CLZ+RIS组和RIS组,各45例。RIS组单纯予利培酮片治疗,CLZ+RIS组在RIS组基础上联合氯氮平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效果差异。比较2组治疗前后精神症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2组PANSS评分中阳性因子、阴性因子及一般精神病理因子评分及SD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CLZ+RIS组下降或提高的程度大于RIS组(P均<0.01);治疗4周后,2组CD3^(+)、CD4^(+)以及CD4^(+)/CD8^(+)均较治疗前上升,CD8^(+)降低,且CLZ+RIS组变化程度大于RIS组(P均<0.01);CLZ+RIS组与RIS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11%vs.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8,P=0.711)。结论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均有积极影响,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改善,还能调节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强化机体免疫能力,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老年 氯氮平 利培酮 认知功能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对大肠癌合并HIV患者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肖雯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对大肠癌合并HIV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大肠癌患者80例为大肠癌组,按照是否合并HIV分为大肠癌未合并HIV组60例,大肠癌合并HIV组20例,另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健康对照组...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对大肠癌合并HIV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大肠癌患者80例为大肠癌组,按照是否合并HIV分为大肠癌未合并HIV组60例,大肠癌合并HIV组20例,另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其对大肠癌合并HIV预后的影响。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大肠癌组CD4^(+)T细胞、CD4^(+)/CD8^(+)水平明显降低,CD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肠癌未合并HIV组相比,大肠癌合并HIV组CD4^(+)T细胞、CD4^(+)/CD8^(+)水平明显降低,CD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患者死亡12例,生存8例,PFS为(23.85±3.31)个月,OS为(27.97±3.48)个月;与生存患者相比,死亡患者CD4^(+)T细胞、CD4^(+)/CD8^(+)水平明显降低,CD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CD4^(+)水平7例,生存5例,死亡2例,3年生存率为71.43%,低CD4^(+)水平13例,生存3例,死亡10例,3年生存率为23.08%,高CD8^(+)水平12例,生存3例,死亡9例,3年生存率为25.00%,低CD8^(+)水平8例,生存5例,死亡3例,3年生存率为62.50%,高CD4^(+)/CD8^(+)水平8例,生存6例,死亡2例,3年生存率为75.00%,低CD4^(+)/CD8^(+)水平12例,生存2例,死亡10例,3年生存率为16.67%;ROC曲线结果显示,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9.78%、35.83%、13.66%,AUC分别为0.783、0.766、0.729,灵敏度分别为79.68%、74.33%、72.51%,特异度分别为73.68%、70.53%、68.56%。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对大肠癌合并HIV预后具有一定影响,可作为大肠癌合并HIV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HIV 大肠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儿EB病毒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与病情进展的关系
15
作者 陈玉婷 张诗海 +1 位作者 张晨宇 袁春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5年第3期72-78,共7页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S)患儿EB病毒(EBV)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分析两者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NS患儿79例纳入NS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79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对照组、NS组EBV...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S)患儿EB病毒(EBV)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分析两者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NS患儿79例纳入NS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79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对照组、NS组EBV-脱氧核糖核酸(DNA)载量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NS组EBV-DNA载量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根据激素敏感情况将NS患儿分为敏感组、抵抗组,根据是否复发将患儿分为未复发组、复发组、频繁复发组,比较各组EBV-DNA载量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S组EBV-DNA、EBV抗体衣壳抗原免疫球蛋白M抗体(VCA-IgM)、衣壳抗原免疫球蛋白G抗体(VCA-IgG)阳性率,以及EBV-DNA载量、CD8^(+)T淋巴细胞构成比升高,CD3^(+)、CD4^(+)T淋巴细胞构成比及CD4^(+)/CD8^(+)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介于4.674~28.535之间,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显示,NS组EBV-DNA载量与CD8^(+)T淋巴细胞构成比表现为正相关性(r=0.595,P<0.05),与CD3^(+)、CD4^(+)T淋巴细胞构成比及CD4^(+)/CD8^(+)比值表现为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642、-0.557、-0.657,P<0.05);与敏感组比较,抵抗组EBV-DNA、抗VCA-IgM、抗VCA-IgG阳性率,以及EBV-DNA载量、CD8^(+)T淋巴细胞构成比升高,CD3^(+)、CD4^(+)T淋巴细胞构成比及CD4^(+)/CD8^(+)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介于2.194~6.254之间,P<0.05);未复发组、复发组、频繁复发组的EBV-DNA、抗VCA-IgM、抗VCA-IgG阳性率,以及EBV-DNA载量、CD8^(+)T淋巴细胞构成比依次升高,CD3^(+)、CD4^(+)T淋巴细胞构成比及CD4^(+)/CD8^(+)比值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F值介于7.595~31.882之间,P<0.05)。结论EBV感染、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肾病综合征发生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且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儿童 EB病毒 淋巴细胞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预后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张相梅 潘洪鑫 蒋焰 《医药前沿》 2025年第10期16-19,共4页
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ALL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62例作为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儿在诱导化疗28 d后,... 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ALL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62例作为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儿在诱导化疗28 d后,根据病情缓解情况分为缓解组(38例)和未缓解组(22例)2个亚组。比较观察组诱导化疗前与对照组健康体检当天、观察组诱导化疗前和诱导化疗28 d后及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患儿诱导化疗前和诱导化疗28 d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随访12个月缓解组与未缓解组患儿病死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诱导化疗前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当天;诱导化疗28 d后,观察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均高于诱导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化疗28 d后,缓解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高于诱导化疗前,未缓解组CD3^(+)、CD4^(+)和CD8^(+)水平低于诱导化疗前;缓解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高于未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缓解组复发率低于未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与未缓解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LL患儿,通过监测诱导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助于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T淋巴细胞 预后 诱导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
17
作者 王娟 倪云峰 +3 位作者 刘勇世 滕鑫 菅利华 贠俊茹 《中国医刊》 2025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基于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构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预后的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化学治疗的110例NSCLC患者,将化疗后1年内存活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病死患者纳入预后不... 目的基于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构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预后的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化学治疗的110例NSCLC患者,将化疗后1年内存活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病死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分布,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分析NSCLC患者化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110例患者化疗后随访1年,随访期内死亡36例,预后不良率为32.73%。预后不良组中TNM分期Ⅲ~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CD4+T细胞百分比及血清CE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CD4+T细胞百分比、CEA、CA125单独及联合预测NSCLC患者化疗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联合检测的AUC最高(0.98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D4+T细胞百分比、血清CEA水平增高为NSCLC患者化疗后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而TNM分期Ⅲ~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低分化、血清CA125水平增高为NSCLC患者化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其预测NSCLC患者化疗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915(95%CI 0.813~0.986),表明该模型有较高的预测效能。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值,确定预测的界值为197.316,当Y≥197.316时敏感度为70.56%,特异度为96.64%。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肿瘤标志物与NSCLC患者化疗后的预后密切相关,据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相关干预措施的制订与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T淋巴细胞 肿瘤标志物 预后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血栓弹力图为导向成分输血对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中用血量、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8
作者 郝秋丽 刘丹丹 白雪 《贵州医药》 2025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 探讨以血栓弹力图(TEG)为导向的成分输血对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中用血量、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行胃肠肿瘤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输血方案)和研究组(以TEG为导向的成分输血方案)各41例。比较两... 目的 探讨以血栓弹力图(TEG)为导向的成分输血对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中用血量、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行胃肠肿瘤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输血方案)和研究组(以TEG为导向的成分输血方案)各41例。比较两组术中用血量、细胞因子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术中浓缩红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冷沉淀和单采血小板的输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研究组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研究组CD3^(+)、CD4^(+)、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TEG为导向的成分输血可有效减少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中用血量,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成分输血 胃肠肿瘤 用血量 细胞因子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颅内感染及预后的相关性
19
作者 乔松鹤 张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2期203-206,210,共5页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围术期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趋势,及对颅内感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72例,分别于术前(t_(0))、术后1d(t_(1))、术后7d(t_(2))检测其外周血...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围术期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趋势,及对颅内感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72例,分别于术前(t_(0))、术后1d(t_(1))、术后7d(t_(2))检测其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CD4^(+)/CD8^(+)比值,将患者按照昏迷程度分成轻中型组(44例)和重型组(28例),按照是否继发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11例)和未感染组(61例),按照1个月后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46例)和预后不良组(26例),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趋势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的临床价值。结果:患者整体CD4^(+)细胞比例及CD4^(+)/CD8^(+)随时间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重型组患者CD4^(+)/CD8^(+)升高趋势较轻中型组低(P<0.05);未感染组患者CD3^(+)细胞水平先升高后下降、CD8^(+)无显著变化,而感染组CD3^(+)、CD8^(+)细胞水平先降低后升高;预后良好组患者CD8^(+)细胞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而预后不良组先降低后升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_(1)时的CD3^(+)、CD4^(+)及CD8^(+),t_(2)时的CD4^(+)、CD4^(+)/CD8^(+)对于患者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较高,t_(0)时的CD4^(+)/CD8^(+)、t_(1)时的CD4^(+)、t_(2)时的CD4^(+)及CD4^(+)/CD8^(+)对于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较高。结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整体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且对患者继发颅内感染及预后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围术期 T淋巴细胞 颅内感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直视下椎旁神经阻滞对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病人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0
作者 高铁梅 佘汗涛 吴冰清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腔镜直视下椎旁神经阻滞(PVNB)对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病人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3年8月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病人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 目的探讨腔镜直视下椎旁神经阻滞(PVNB)对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病人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3年8月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病人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基于对照组予以PVNB,两组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两组术后1小时(T_(1))、术后6小时(T_(2))、术后12小时(T_(3))、术后24小时(T_(4))及术后48小时(T_(5))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PCIA药物使用状况、术后应激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1)~T_(5)时刻两组VAS评分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变化,且T_(1)~T_(4)时刻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CIA首次按压时间分别为(11.18±3.29)小时和(9.61±2.48)小时,PCIA按压次数分别为(4.63±1.51)次、(7.22±1.86)次,舒芬太尼输注用量分别为(46.29±6.24)ml、(55.41±7.8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观察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血糖分别为(252.27±19.75)ng/ml、(346.63±25.06)ng/ml和(5.48±0.72)mmol/L,对照组分别为(275.78±21.46)ng/ml、(381.71±23.71)ng/ml和(6.03±0.64)mmol/L,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观察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0.57±0.05)×10^(9)/L、(0.39±0.04)×10^(9)/L、(0.26±0.02)×10^(9)/L、(1.50±0.35),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0.55±0.05)×10^(9)/L、(0.36±0.03)×10^(9)/L、(0.29±0.04)×10^(9)/L、(1.24±0.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2%、2.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病人予以腔镜直视下PVNB有利于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感,减少机体应激反应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肺叶切除 应激反应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