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对肺癌转移及预后评价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宁玲 李秋梅 《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第6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清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水平,并探讨血清LYVE-1用于判断肺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及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7例肺癌患者血清中LYVE-1的水平,同时分析血清LYVE-1水平与...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清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水平,并探讨血清LYVE-1用于判断肺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及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7例肺癌患者血清中LYVE-1的水平,同时分析血清LYVE-1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LYVE-1用于判断肺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价LYVE-1用于预测病人预后的临床意义。结果肺癌患者血清LYVE-1为1625.0±343.0 pg/m L;血清LYVE-1与肺癌患者性别、肿瘤组织学分型、血清CEA和CA125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有关(P<0.05);血清LYVE-1用于诊断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685-0.747,P<0.05);LYVE-1的为1821 pg/m L时,其诊断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68%;血清LYVE-1大于1821pg/m L的肺癌患者预后要比血清LYVE-1小于1821 pg/m L的肺癌患者预后差,两组总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5)。结论血清LYVE-1可用于确定肺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并可用于评估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肺癌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占霞 张国锋 +1 位作者 胡志前 范跃祖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 明确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结直肠癌标本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LYVE-1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Y... 目的 明确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结直肠癌标本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LYVE-1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YVE-1蛋白表达水平、淋巴管密度(LVD)及MVD.分析LYVE-1表达和LVD计数与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YVE-1的表达和LVD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LYVE-1表达水平和LVD计数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低LVD组术后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46.7%和90.1%,高LVD组则分别为60.0%和56.7%(均P〈0.05);而LYVE-1的表达则与术后复发及预后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LYVE-1特异性表达于淋巴管,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LVD可用于评价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淋巴管密度
原文传递
小鼠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雪梅 马晶 +2 位作者 张雅芳 刘宝全 杨树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建立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探讨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情况。方法:体外培养B16瘤细胞,接种B16瘤细胞于C57BL/6小鼠右侧背部皮内,构建C57BL/6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应用H-E染色、淋巴管内皮... 目的:建立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探讨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情况。方法:体外培养B16瘤细胞,接种B16瘤细胞于C57BL/6小鼠右侧背部皮内,构建C57BL/6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应用H-E染色、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1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 LYVE-1)免疫组化染色确认模型和观察肿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情况。结果:建立了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LY- VE-1主要着色于正常组织和移植瘤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构建C57BL/6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是获得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和进一步研究的有效手段;LYVE-1是特异性较高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组织中可能存在淋巴管的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黑移植瘤 淋巴管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培杰 肖宽林 +2 位作者 李筱明 周梁 陆洪芬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8年第2期75-77,137,共4页
目的探讨喉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以酶标链... 目的探讨喉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以酶标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和Envision二步法检测40例喉鳞癌组织中LYVE-1,VEGF-C和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分析LYVE-1标记的淋巴管的密度、位置、增殖情况及VEGF-C表达与喉鳞癌颈淋巴结转移、T分期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等之间的关系。结果(1)颈淋巴结转移组、T3和T4组瘤巢内LYVE-1(+)管腔密度分别高于非转移组、T1和T2组(t=4.539,P=0.000;t=3.896,P=0.000)。(2)瘤巢内LYVE-1(+)管腔存在Ki67细胞核棕黄色着色,而瘤巢周围LYVE-1(+)管腔未见这一现象。(3)VEGF-C在颈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T1和T2组与T3和T4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χ2=4.607,P=0.032);VEGF-C(+)组瘤巢内LYVE-1(+)管腔密度高于VEGF-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8,P=0.044)。结论喉鳞癌组织中LYVE-1标记的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VEGF-C表达有关,淋巴管生成及VEGF-C表达在喉癌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癌 淋巴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受体- 1 核增殖抗原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中小鼠肾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细胞的研究
5
作者 秦燕霞 李京敏 +1 位作者 冯国营 霍冠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396-3399,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阳性细胞在发育中小鼠肾内的分布及形态特点。方法胚胎期第13~16天(E13~16)的胎鼠和出生后第1、4、14和21天(P1~21)及成年的小鼠肾,震动切片后进行LYVE-1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阳性细胞在发育中小鼠肾内的分布及形态特点。方法胚胎期第13~16天(E13~16)的胎鼠和出生后第1、4、14和21天(P1~21)及成年的小鼠肾,震动切片后进行LYVE-1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LYVE-1+细胞在小鼠胚胎期第13天的肾髓质开始表达,这种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多直到出生后第4天,然后逐渐减少,直到出生后第21天完全消失。这些细胞有粗而不规则的突起,出生后这些突起逐渐变细变长。免疫荧光证实其为巨噬细胞。结论 LYVE-1+细胞为巨噬细胞,并在淋巴管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受体-1 巨噬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在发育小鼠肾内的表达
6
作者 秦燕霞 徐蕴 霍冠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5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发育小鼠肾内的表达。方法:胚胎期第13~18天(E13-18)的胎鼠和出生后第4、14和21天(P4-21)及成年小鼠的肾,行LYVE-1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LYVE-1免疫阳性淋巴管丛最早在胚...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发育小鼠肾内的表达。方法:胚胎期第13~18天(E13-18)的胎鼠和出生后第4、14和21天(P4-21)及成年小鼠的肾,行LYVE-1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LYVE-1免疫阳性淋巴管丛最早在胚胎期第14天的小鼠肾检测到,主要位于肾皮质的动脉周围。在胚胎期第15天的。肾小球中最早检测到LYVE-1免疫阳性细胞,但LYVE-1免疫阳性细胞在肾小球中的数量和位置不定。结论:LYVE-1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肾动脉周围淋巴管,在肾小球中也有LYVE-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受体-1 淋巴管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郑飞 和钢 《现代实用医学》 2010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LYVE-1表达进行检测,计算淋巴管密度(LVD),分析LYVE-1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LYVE-1表达进行检测,计算淋巴管密度(LVD),分析LYVE-1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他病理参数[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间的关系。结果LYVE-1所标记的乳腺癌组织中LVD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9.35±3.371.31±1.02,﹤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L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0.01)。乳腺癌患者不同年龄、肿瘤大小、ER、PR及C-erbB2 L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不同病理分期患者L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LYVE-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有关,LVD可作为乳腺癌淋巴道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对乳腺癌临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郑飞 和钢 《现代实用医学》 2010年第12期1417-1419,共3页
乳腺癌的淋巴转移发生较早,同时又是决定乳腺癌分期和选择治疗方案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探索乳腺癌淋巴转移的机制,研究针对肿瘤淋巴转移过程的有效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细胞 乳腺癌 透明质受体 淋巴管生成 肿瘤淋巴转移 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 癌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透明质酸受体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9
作者 杨彩虹 吴蔚 +1 位作者 魏春娥 张雪玉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585-588,前插1,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淋巴管密度(lL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侵袭及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LYVE-1、VEGF-C在15例正常宫颈鳞...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淋巴管密度(lL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侵袭及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LYVE-1、VEGF-C在15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15例CIN III及76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通过LYVE-1的表达计数LVD,统计分析LVD、VEGF-C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①从正常宫颈上皮、CIN III到宫颈鳞癌,LVD逐渐增高(P<0.05)。LVD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病理分级和肿瘤大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从正常宫颈上皮、CIN III到宫颈鳞癌,VEGF-C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VEGF-C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肿瘤大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VEGF-C的表达与LVD之间呈正相关(r=0.719,P<0.05)。结论淋巴管生成在宫颈鳞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LYVE-1、LVD及VEGF-C与宫颈鳞癌的进展及淋巴转移相关,LYVE-1的表达水平及VEGF-C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和肿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受体-1 淋巴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宫颈鳞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标记的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钱文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测定(MLD)在乳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和4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LYVE-1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计数MLD,评价淋巴管增殖情况。结果 LYV...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测定(MLD)在乳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和4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LYVE-1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计数MLD,评价淋巴管增殖情况。结果 LYVE-1阳性表达于肿瘤边缘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表现为淋巴管扩张明显,在肿瘤中心区实质部组织淋巴管则表达较少,多呈闭锁的条索状或隙状,乳腺癌肿瘤边缘和中心区MLD均值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粘膜组织(P<0.05,P<0.01),肿瘤边缘组织MLD均值则明显高于肿瘤中心组织(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的MLD可作为评价肿瘤淋巴管发生及判断淋巴转移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受体-1 淋巴管密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11
作者 杨启梅 李维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1期99-10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It-1)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组。男46例,女32例;年...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It-1)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组。男46例,女32例;年龄32~76(47.92±4.65)岁;体重指数20.37~27.94(24.57±3.24)kg/m^(2)。另外,选取同期38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参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4~63(48.23±4.81)岁;体重指数19.86~22.51(20.87±2.39)kg/m^(2)。采用纯音测听检查评估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并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组,重度组16例[纯音平均听阈(PTA)>60 dBHL]、中度组39例(PTA>40~60 dBHL)、轻度组23例(PTA 20~40 dBHL)。所有患者均给予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10 d为1个疗程,10 d后评估患者预后。根据预后情况将治疗后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7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程、临床症状、耳聋部位、听力损失程度、基础疾病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研究组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均高于参照组[(17.27±3.14)ng/L比(6.63±1.67)ng/L、(157.82±13.47)ng/L比(81.67±10.63)ng/L](均P<0.05)。重度、中度组Caspase-3、sFIt-1水平均高于轻度组,重度组上述指标均高于中度组(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81、0.841,均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年龄、听力损伤程度、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听力损失程度(OR:0.009,95%CI:0.000~0.209)、年龄(OR:1.165,95%CI:1.049~1.293)、血清Caspase-3(OR:1.546,95%CI:1.183~2.022)、sFIt-1(OR:1.058,95%CI:1.015~1.104)水平均是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单独预测。其中联合预测灵敏度66.67%,特异度87.72%,AUC为0.819(0.712~0.925);Caspase-3灵敏度52.38%,特异度82.46%,AUC为0.721(0.593~0.849);sFIt-1灵敏度52.38%,特异度84.21%,AUC为0.703(0.573~0.832)。结论血清Caspase-3、sFlt-1水平升高可反映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二者联合检测可更准确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半胱氨天冬氨蛋白酶3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预后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C2、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12
作者 孙秋悦 曹宸 +1 位作者 杨细虎 严志新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2(FoxC2)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病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C2、LYVE-1...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2(FoxC2)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病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C2、LYVE-1的表达情况,LYVE-1的表达情况用微淋巴管密度(MLVD)表示。结果FoxC2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组、中低分化组的高表达率[88.88%(8/9)、88.88%(16/18)]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42.85%(15/35)、26.92%(7/26)](均P<0.05)。LYVE-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组、中低分化组的表达(13.31±6.23、14.28±4.4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8.67±4.33、6.39±2.09)(均P<0.05)。FoxC2、LYVE-1的表达情况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长径无关(均P>0.05)。FoxC2与LYVE-1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FoxC2及LYVE-1参与调控皮肤鳞状细胞癌生长及淋巴结转移,此结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鳞状细胞 叉头框蛋白C2 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受体-1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鼠肺腺癌移植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血清蛋白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凡龙 吴宝 +1 位作者 白玉勤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472-1476,1482,共6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肺腺癌移植瘤裸鼠模型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清蛋白[Albumin、免疫球蛋白M(IgM)]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在裸鼠背部皮下注射肺腺癌A549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利用活... 目的:回顾性研究肺腺癌移植瘤裸鼠模型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清蛋白[Albumin、免疫球蛋白M(IgM)]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在裸鼠背部皮下注射肺腺癌A549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利用活体冷冻技术(IVCT)制备标本,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分析HIF-1α、Albumin、IgM和LYVE-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A549移植瘤细胞中HIF-1α蛋白表达呈阴性。肺腺癌侵袭组织中Albumin和IgM蛋白呈阳性的功能血管密度高于非侵袭组织[(14.80±1.03)个/高倍视野(HPF)与(3.50±0.53)个/HPF,P<0.01]。肺腺癌侵袭组织中LYVE-1蛋白呈阳性的淋巴管密度高于非侵袭组织[(25.90±4.43)个/HPF与(3.60±0.52)个/HPF,P<0.01]。结论:HIF-1α蛋白表达与肺腺癌侵袭和功能性血管、淋巴管密度无关,但是功能性血管和淋巴管密度与肺腺癌的侵袭、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移植瘤 侵袭组织 缺氧诱导因子-1Α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受体1 活体冷冻技术 功能性血管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通路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及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媛 王莹 +4 位作者 刘艳翠 张洋 冯克俭 赵微 孙平 《医学综述》 2017年第2期-,共5页
目的分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对淋巴管内皮细胞(LEC)的增殖作用及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的LEC,用SDF-1慢病毒(2μL,1×10^(10)病毒颗粒)和等剂量的小干扰RNA(siRNA)SDF-1转染6d后,实验细胞随机分... 目的分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对淋巴管内皮细胞(LEC)的增殖作用及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的LEC,用SDF-1慢病毒(2μL,1×10^(10)病毒颗粒)和等剂量的小干扰RNA(siRNA)SDF-1转染6d后,实验细胞随机分组:通过不同病毒转染分为SDF-1组、siRNA SDF-1组和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三组LEC的增殖情况,Western bol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三组细胞中SDF-1、CXCR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蛋白和信使RNA(mRNA)表达的情况,以及SDF-1与CXCR4和VEGF-C的相关性。结果 LEC呈典型铺路石特征,且与对照组(795.91±35.09)和siRNA SDF-1组(804.89±43.21)相比,SDF-1组(932.10±59.20)的MTT值显著升高(P<0.05)。SDF-1组中,SDF-1、CXCR4和VEGF-C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iRNA SDF-1组(P<0.05)。而对照组和siRNA SDF-1组中SDF-1、CXCR4和VEGF-C的蛋白及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F-1与CXCR4及VEGF-C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0.874,r=0.594,P<0.05)。结论 SDF-1/CXCR4信号通路能够通过上调VEGF-C表达促进LEC增殖,并可成为治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趋化因子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外源性透明质酸钠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冯瑛琦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82-484,共3页
目的研究家兔Hulth模型骨关节炎(OA)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和透明质酸(HA)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Hulth法建立家兔骨关节炎模型,分为正常组(A组)、造模组(B组)和造模给药组(C组),进行软骨Mankin... 目的研究家兔Hulth模型骨关节炎(OA)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和透明质酸(HA)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Hulth法建立家兔骨关节炎模型,分为正常组(A组)、造模组(B组)和造模给药组(C组),进行软骨Mankin评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软骨细胞中VEGF、HIF-1α表达。结果A组软骨细胞中VEGF和HIF-1α存在低度表达,B组和C组出现不同程度的OA软骨病变,软骨细胞中VEGF和HIF-1α表达增加;4周和8周时VEGF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百分数(细胞分数)差别有显著性(P<0.05);4周和8周造模组和造模给药组比较Mankin评分、VEGF细胞分数差别有显著性(P<0.05);各实验组中VEGF细胞分数和Mankin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91,0.917;P<0.01)。结论Hulth模型中软骨细胞VEGF和HIF-1α表达上调,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延缓OA进程,同时VEGF表达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类 透明质 缺氧诱导因子1Α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酪氨酸激酶受体-4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其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爱东 王献华 庞久玲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92-594,共3页
①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酪氨酸激酶受体-4(Flt-4)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②方法以80例大肠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另15例大肠黏膜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分别检测VEGF-C和Fl... ①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酪氨酸激酶受体-4(Flt-4)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②方法以80例大肠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另15例大肠黏膜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分别检测VEGF-C和Flt-4的表达在不同指标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③结果大肠癌组织中VEGF-C及Flt-4的表达量高于正常黏膜,VEGF-C及Flt-4在大肠癌中的表达都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二者呈正相关。④结论VEGF-C可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VEGF-C/Flt-4调控系统与大肠癌组织的淋巴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淋巴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酪氨激酶受体-4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部溃疡皮肤透明质酸酶受体-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民 薛耀明 +1 位作者 沙建平 曹瑛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354-356,363,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部溃疡皮肤组织中淋巴管内皮标志物透明质酸酶受体-1(lymphatic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receptor-1,LYVE-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5年5月-2007年10月在南方医院住院和门诊的30例患者自愿捐献标本,...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部溃疡皮肤组织中淋巴管内皮标志物透明质酸酶受体-1(lymphatic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receptor-1,LYVE-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5年5月-2007年10月在南方医院住院和门诊的30例患者自愿捐献标本,分为3组,每组10人(n=10),糖尿病足部溃疡组(diabetic foot,DF):男5例,女5例;非糖尿病足部溃疡组(non-diabetic foot,NDF)男6例,女4例;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男6例,女4例;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LYVE-1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LYVE-1蛋白表达。【结果】LYVE-1mRNA在各组中均有表达,DF组、NDF组及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化结果,LYVE-1在DF组表皮组织为阴性,在真皮组织和表皮组织交界未见阳性细胞;在NDF组表皮基底层细胞中表达为弱阳性,在真皮组织和表皮组织交界处可见阳性细胞出现;在NC组表皮组织呈阳性,阳性信号集中在表皮基底部。在真皮组织中,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真皮和表皮交界处。DF组、NDF组及NC组表皮组织中阳性细胞数量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F组和ND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DF组、NDF组及NC组真皮组织中积分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F组和N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糖尿病足部溃疡皮肤组织中LYVE-1表达减少,提示淋巴管形成减少可能和溃疡难愈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透明质受体-1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内皮素-1介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
18
作者 陈德秀 雷贤英 李家富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28-534,共7页
目的观察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G protein-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1,TGR5)被激活后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首先分对照组和ET-1组,ET-1浓度分别为10-6、10-7、10-8 mmol/L,分别... 目的观察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G protein-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1,TGR5)被激活后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首先分对照组和ET-1组,ET-1浓度分别为10-6、10-7、10-8 mmol/L,分别培养12、24、36、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各时段凋亡率。选择凋亡率较高的ET-1浓度及时间,进行后续实验。后续实验分为对照组、ET-1组、TGR5激动组、TGR5表达抑制组、TGR5空病毒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CCK-8测心肌细胞存活率,RT-PCR检测TGR5mRNA,Western blot检测TGR5、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N-terminal protein kinase,JNK)、磷酸化JNK(phosphorylated JNK,p-JNK)及门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epase-12)表达。结果ET-1在10^(-8)~10^(-6) mmol/L的浓度范围呈浓度依赖性,48 h内呈时间依赖性介导心肌细胞凋亡(P<0.05)。后续实验发现激活TGR5后,相较于ET-1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心肌细胞存活率提高,且CHOP、p-JNK、Caspase12蛋白表达受到抑制(P<0.05)。而抑制TGR5表达后可阻断TGR5对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降低心肌细胞存活率,CHOP、p-JNK、Caspase12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ET-1可介导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过度激活有关,而TGR5可能通过抑制ERS,拮抗ET-1对心肌细胞介导的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胆汁受体1 心肌细胞凋亡 内皮素-1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龙琼先 吴才良 +1 位作者 唐治蓉 彭勇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927-9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失巢凋亡抑制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 B)在卵巢上皮性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与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及两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06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失巢凋亡抑制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 B)在卵巢上皮性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与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及两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06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40例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及40例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VEGF-C和Trk B蛋白的表达,并测定肿瘤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结果 VEGF-C在卵巢癌中的表达率为82.1%(87/106),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35.0%(14/40)和交界性肿瘤组52.5%(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k B在卵巢癌中的表达率为74.5%(79/106),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7.5%(3/40)和交界性肿瘤组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40标记的瘤内淋巴管密度(MLVD)在卵巢癌组为(14.25±3.57),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8.87±4.46)和交界性肿瘤组(11.74±5.32)(P<0.05)。在卵巢癌组中,VEGF-C和Trk B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4,P<0.05),VEGF-C、Trk B的表达与瘤组织内MLVD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8,0.510,P<0.05)。在肿瘤分化越低、临床分期越高、脉管内有癌栓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中,Trk B和VEGF-C蛋白的阳性率越高,MLVD数越多(P<0.05)。结论 VEGF-C可能与Trk B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协调作用,促进卵巢癌中淋巴管形成及淋巴结的转移,联合检测VEGF-C、Trk B及MLVD可作为判断卵巢癌恶性程度、侵袭、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酪氨激酶受体B D2-40 瘤内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作用下对人内皮细胞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胜超 孙炜炜 +4 位作者 巩慧慧 马长剑 王菊 田珏 姜怡邓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降低内皮细胞存活率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按不同浓度的Hc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用分组:对照组(0μM Hcy)、50μM Hcy组、100μM Hcy组... 目的 :探讨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降低内皮细胞存活率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按不同浓度的Hc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用分组:对照组(0μM Hcy)、50μM Hcy组、100μM Hcy组、200μM Hcy组和500μM Hcy组;②100μM Hcy+30μM维生素B12+30μM叶酸组(拮抗剂组),各组(n=5)培养液孵育72 h后,采用3-(4,5)-双甲基-2-噻唑-(2,5)-2苯基溴化四氮唑蓝试验检测Hcy对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免法检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甲基转移酶-1(DNMT-1)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LOX-1和DNMT-1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测LOX-1蛋白的表达;巢式降落式PCR法测LOX-1基因甲基化的改变。结果 :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拮抗剂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200、500μMHcy组与对照组比较: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过氧化氢的含量、LOX-1信使核糖核酸(mRNA)相对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表达量及LOX-1蛋白相对β-肌动蛋白表达量均增加;DNMT-1的含量和mRNA表达、LOX-1基因甲基化程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OX-1低甲基化可能是Hcy致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过氧化氢、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DNMT-1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 动脉粥样硬化 甲基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