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2-40在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中的标记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孙薇 周晓军 +3 位作者 刘晓红 马恒辉 周航波 陆珍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在判断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74例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的情况,并分析其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及和癌周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D2-4...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在判断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74例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的情况,并分析其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及和癌周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D2-40选择性地表达在CD31染色阴性的淋巴管内皮细胞。HE染色和D2-40染色判断肿瘤淋巴管浸润的阳性率分别是16.2%(12/74)和52.7%(39/7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统计学相关分析显示借助D2-40(r=0.641)和HE(r=0.415)方法判断淋巴管浸润均相关于淋巴结微转移,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采用D2-40标记判断淋巴管浸润来预测淋巴结微转移是一种更可靠的手段。结论D2-40抗体的应用较HE染色方法更敏感和特异地检测出肿瘤的淋巴管浸润,并且在预测淋巴结微转移方面有更高的可靠性,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病理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淋巴管浸润 淋巴结微转移 D2-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40在宫颈癌淋巴管生成、淋巴管浸润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柴红娟 施薇 +3 位作者 杜光烨 张建平 范琴 李东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19-2020,共2页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也是肿瘤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淋巴结转移是官颈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与预后相关性高于原发灶的直接浸润,已成为宫颈癌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近年来,随着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标记分子的发...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也是肿瘤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淋巴结转移是官颈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与预后相关性高于原发灶的直接浸润,已成为宫颈癌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近年来,随着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标记分子的发现,使我们加深了对肿瘤微淋巴管的了解^[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浸润 临床意义 淋巴管内皮细胞 预后相关性 恶性肿瘤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40标记的乳腺癌淋巴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丁贵坡 叶长生 +2 位作者 刘民锋 甄乐峰 廖佳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01-2303,共3页
目的探讨D2-40标记乳腺癌组织淋巴管的可行性及淋巴管浸润(LVI)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72例乳腺癌和1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2-40的表达及淋巴管受癌细胞浸润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 目的探讨D2-40标记乳腺癌组织淋巴管的可行性及淋巴管浸润(LVI)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72例乳腺癌和1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2-40的表达及淋巴管受癌细胞浸润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LVI阳性率为69.4%;腋淋巴结转移组LVI阳性率85.7%,未转移组了LVI阳性率54.1%,转移组高于未转移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LVI与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82),淋巴结转移大于10个患者中,LVI阳性率最高(100%),淋巴结阴性组LVI阳性率最低(54.1%)。结论 D2-40可作为可靠的淋巴管标记物;LVI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早于淋巴结转移出现,可作为临床病理学检测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40 乳腺癌 淋巴管 淋巴管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期、Ⅱ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血管和淋巴管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德华 高子芬 +3 位作者 廖松林 李宁 王珏 张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7-269,共3页
为评价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浸润(BVI)和淋巴管浸润(LVI)的预后意义,随访76例Ⅰ、Ⅱ期NSCLC病人,HE切片中组织学观察各例NSCLC中的BVI和LVI,Pearsonx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Kaplan-Meier乘积限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 为评价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浸润(BVI)和淋巴管浸润(LVI)的预后意义,随访76例Ⅰ、Ⅱ期NSCLC病人,HE切片中组织学观察各例NSCLC中的BVI和LVI,Pearsonx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Kaplan-Meier乘积限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生存分析。病人平均年龄56.0岁±8.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51个月,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8%和64%;BVI(+)占28%,LVI(+)占0.7%,BVI(+)/或LVI(十)占34%;单变量生存分析显示:BVI而非LVI与生存差显著相关(x2=8.66,p=0.003);Cox回归多变量分析显示:脉管浸润(p=0.003)和淋巴结状况(p=0.01)是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本研究提示:脉管浸润是评价Ⅰ、Ⅱ期NSCLC病人预后重要的病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浸润 淋巴管浸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NET1的表达和淋巴管浸润与病理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海涛 丁胜光 +2 位作者 王飞 陆晨希 仲崇俊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神经上皮细胞转化基因1(neuroepithelial cell transforming gene 1,NET1)的表达及D2-40标记的肿瘤淋巴管浸润与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E...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神经上皮细胞转化基因1(neuroepithelial cell transforming gene 1,NET1)的表达及D2-40标记的肿瘤淋巴管浸润与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ESCC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NET1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SCC中NET1及D2-40的表达情况,观察D2-40标记的淋巴管内癌细胞浸润(lymphatic vessel invasive,LVI)的情况,分析NET1、LVI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患者5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NET1在E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1.3%(20.4%/40.9%)(49/80),正常食管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0.5%(2/19),2例均为弱阳性(+),LVI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6.3%(29/80),NET1高表达、LVI阳性与ESCC的淋巴结阳性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的神经血管侵犯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NET1高表达与LVI阳性密切相关(P=0.012),NET1高表达或LVI阳性的ESCC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明显降低,而且同时存在NET1高表达和LVI阳性的ESCC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最低。结论联合检测NET1及LVI可以提高对食管鳞癌患者的术后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判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上皮细胞转化基因1 D2-40 食管鳞状细胞肿瘤 淋巴管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肿瘤出芽与D2-40标记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成万 陶明珠 周铁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中肿瘤出芽与D2-40标记淋巴管浸润(lymphatic vessel invasion,LVI)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方法:参照Ueno标准,通过HE染色观察并判断70例食管鳞癌肿瘤出芽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技术检测D2-40表达并观察肿瘤细...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中肿瘤出芽与D2-40标记淋巴管浸润(lymphatic vessel invasion,LVI)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方法:参照Ueno标准,通过HE染色观察并判断70例食管鳞癌肿瘤出芽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技术检测D2-40表达并观察肿瘤细胞浸润淋巴管情况,分析肿瘤出芽、LVI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结果:70例食管鳞癌的高级别肿瘤出芽率和LVI阳性率分别为30%和40%,二者均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LVI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肿瘤出芽与LVI符合率为72.86%.结论:联合检测肿瘤出芽和LVI可作为食管鳞癌判断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出芽 食管鳞癌 淋巴管浸润 D2-40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40在直肠癌淋巴管浸润检测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利民 朱德茂 《实用癌症杂志》 2009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在直肠癌淋巴管浸润检测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128例直肠癌淋巴管浸润情况,与常规HE染色对比,并分析其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D2-40标记显示128例中有51例淋巴管浸润... 目的探讨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在直肠癌淋巴管浸润检测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128例直肠癌淋巴管浸润情况,与常规HE染色对比,并分析其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D2-40标记显示128例中有51例淋巴管浸润;HE染色显示18例淋巴管浸润。大体浸润型组、低分化组、浸润至浆膜外组的直肠癌淋巴管浸润的检测率明显高于HE染色对应组。结论特异性检测肿瘤淋巴管浸润D2-40抗体较HE染色更敏感,且浸润程度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大体类型密切相关,因此具有明显临床病理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淋巴管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浸润状态对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李明林 任中海 +3 位作者 马慧利 梅馨月 胡跃世 杨立新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97-602,共6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浸润(LVI)状态对阴茎鳞状细胞癌(SCCP)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提取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诊断为SCCP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LV... 目的探讨淋巴管浸润(LVI)状态对阴茎鳞状细胞癌(SCCP)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提取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诊断为SCCP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LVI状态SCCP患者的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VI状态对SCCP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按肿瘤分期(局限性、区域性、远处转移)、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分为不同的亚组,分析不同亚组中LVI状态对SCCP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共计143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LVI阴性1102(76.8%)例,LVI阳性333(23.2%)例。中位生存时间LVI阴性患者为27.5个月,LVI阳性患者为17.0个月,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x0E䥺SymbolcA@0x0F 2=55.028,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LVI阳性是降低SCCP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80,95%CI为1.044~1.569,P=0.018)。亚组分析中,在局限性肿瘤(HR=1.446,95%CI为1.009~2.110,P=0.046)和区域性肿瘤(HR=1.323,95%CI为1.018~1.720,P=0.036)中,LVI阳性是降低SCCP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高分化肿瘤(HR=2.797,95%CI为1.573~4.971,P=0.046)和中分化肿瘤(HR=1.431,95%CI为1.071~1.914,P=0.015)中,LVI阳性也是降低SCCP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VI状态是影响SCCP患者总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在局限性、区域性肿瘤以及中分化、高分化肿瘤中,LVI阳性是影响SCCP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预后 生存分析 危险因素 淋巴管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neu 扩增和淋巴管浸润(LVI)在 T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詹颉 马少君 刘延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 HER2/neu 扩增和淋巴管浸润(LVI)在 T1期(肿块小于2 cm)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6例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 T1乳腺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如年龄、... 目的:探讨 HER2/neu 扩增和淋巴管浸润(LVI)在 T1期(肿块小于2 cm)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6例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 T1乳腺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如年龄、肿瘤大小(T1a,T1b,T1c)、组织学分级,核分级、淋巴管浸润(LVI)、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状态、HER2/neu 表达、Ki-67标记指数和 Bcl-2表达进行分析,探讨各项因素与 T1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206例 T1乳腺癌患者中139例淋巴结阴性(T1N0),其余67例淋巴结阳性(T1N1-3),年龄(χ^2=6.484,P =0.011),LVI(χ^2=72.813, P <0.001),组织学分级(χ^2=74.813,P =0.019),HER2/neu(χ^2=72.813,P <0.005),Ki-67(χ^2=6.255,P =0.012)和Bcl-2(χ^2=4.977,P =0.026)的表达,LVI 和 HER2/neu 是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而诸如肿瘤大小(χ^2=1.544,P =0.254)、手术方法(χ^2=2.414,P =0.120)、核分级 HG(χ^2=2.017,P =0.159)、ERC 雌激素受体(χ^2=0.140, P =0.709)、PgR 孕激素受体(χ^2=2.199,P =0.145)则与早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结论 HER2/neu过度表达和淋巴管浸润 LVI 与 T1期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LVI 是临床最有价值预测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HER2/NEU 淋巴管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浸润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赵志强 朱帅科 高建凯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8期3298-3300,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浸润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管浸润情况将患者分为浸润组... 目的探讨淋巴管浸润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管浸润情况将患者分为浸润组和非浸润组,其中浸润组19例,非浸润组41例。分析两组预后情况和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无死亡病例。淋巴管浸润组患者膀胱内复发10例,复发率为52.6%;非淋巴管浸润组患者膀胱内复发12例,复发率为29.3%。淋巴管浸润组复发率高于非淋巴管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管浸润(95%CI:1.098~2.894,P<0.05)、肿瘤分级(95%CI:1.043~2.541,P<0.05)和病理分期(95%CI:1.325~4.625,P<0.05)是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淋巴管浸润是上尿路尿路上皮癌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淋巴管浸润、肿瘤分级较高以及病理分期较晚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疾病复发风险,需接受密切随访和早期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浸润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预后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肿瘤芽殖与淋巴管浸润预估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11
作者 高照华 王振宁 《实用癌症杂志》 2008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联合肿瘤芽殖与淋巴管浸润预估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旨在确立一组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指标。方法回顾性调查施行根治手术并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大肠癌病例168例,评价芽殖或与淋巴管浸润联合预估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结果... 目的联合肿瘤芽殖与淋巴管浸润预估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旨在确立一组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指标。方法回顾性调查施行根治手术并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大肠癌病例168例,评价芽殖或与淋巴管浸润联合预估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结果肿瘤芽殖与淋巴结转移程度、数目、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等病理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肿瘤芽殖单独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5%、49%、84%;而联合淋巴管的预测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4%、49%、85%。结论术前通过超声纤维结肠镜和螺旋CT的准确判断,结合肿瘤芽殖这一病理生物学指标预估伴发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对选择个体化的合理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芽殖 淋巴管浸润 淋巴结转移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40标记食管鳞癌淋巴管浸润的检测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白冰 马伟 +7 位作者 王凯 哈斯塔 王建波 谭炳煦 王娜娜 杨圣思 贾亦斌 程玉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D2-40标记食管鳞癌淋巴管浸润(LVI)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7例食管鳞癌D2-40蛋白表达并观察淋巴管受肿瘤细胞浸润的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观察患者总生存期。结果:食管鳞癌... 目的:探讨D2-40标记食管鳞癌淋巴管浸润(LVI)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7例食管鳞癌D2-40蛋白表达并观察淋巴管受肿瘤细胞浸润的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观察患者总生存期。结果:食管鳞癌组织LVI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70%,LVI阴性组淋巴结转移率21%,LVI阳性组转移率高于阴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VI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LVI阴性组中位生存时间4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多因素分析显示LVI不能成为食管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62),淋巴转移(P=0.031)、临床分期(P=0.019)和肿瘤残留(P=0.026)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2-40标记的LVI可以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淋巴管浸润 D2-40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CT量化的细胞外容积评估结直肠癌神经、血管及淋巴管浸润 被引量:17
13
作者 郑文霞 王莉莉 +6 位作者 陈杏彪 郑小霞 崔雅琼 马颖 魏照坤 梁小芹 黄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96-90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密度测量的细胞外容积(ECV)评估结直肠癌神经、血管及淋巴管浸润的可行性及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7月—2021年2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诊断为结直肠癌的95例(结肠癌22例,直肠癌73例)患者的基... 目的探讨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密度测量的细胞外容积(ECV)评估结直肠癌神经、血管及淋巴管浸润的可行性及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7月—2021年2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诊断为结直肠癌的95例(结肠癌22例,直肠癌73例)患者的基本资料,所有患者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增强检查,检查前均采集红细胞压积,扫描后测量病灶及正常肠壁的静脉期、延迟期碘密度及同层面腹主动脉或髂血管碘密度,计算ECV;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病理切片疑有血管、淋巴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者行免疫组化染色。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ECV术前诊断结直肠癌神经、血管及淋巴管浸润的效能。结果血管侵犯阳性组40例,阴性组55例;淋巴管侵犯阳性组37例,阴性组58例,神经侵犯阳性组51例,阴性组44例。神经、血管、淋巴管浸润阳性组及阴性组静脉期E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41、1.646、1.543,P均>0.05)。神经、血管、淋巴管浸润阳性组及阴性组间延迟期EC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63、5.806、6.663,P均<0.001)。静脉期、延迟期结直肠癌的ECV与正常肠壁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561、17.317,P均<0.001)。静脉期、延迟期ECV对于免疫组化的AUC分别为:血管侵犯0.576、0.798,淋巴管侵犯0.575、0.838;神经侵犯0.584、0.759。结论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延迟期碘密度量化的ECV分数可反映结直肠癌患者的神经、血管及淋巴管浸润情况,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术前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CT 结直肠癌 碘密度 细胞外容积 神经及血管淋巴管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浸润与乳腺癌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梅红 孔德娣 +2 位作者 朱亚芹 周艳贞 王伟 《西部医学》 2014年第9期1146-114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浸润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乳腺浸润性癌(浸润性小叶癌除外)患者280例,根据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浸润情况分为淋巴管浸润组与无淋巴管浸润组,分析淋巴管浸润情况与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浸润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乳腺浸润性癌(浸润性小叶癌除外)患者280例,根据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浸润情况分为淋巴管浸润组与无淋巴管浸润组,分析淋巴管浸润情况与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相关性。结果淋巴管浸润组淋巴结转移、肿瘤>2cm及病理分级Ⅱ和Ⅲ级(87.5%、67.2%、59.4%)均高于无淋巴管浸润组(39.8%、50.0%、4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管浸润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较无淋巴管浸润组患者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12.25,P=0.0005;Log Rank=15.20,P=0.0001)。结论淋巴管浸润与乳腺癌多种临床病理特点有相关性,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有浸润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管浸润 预后 D2-40 临床病理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内皮标记D2-40和CD34检测原发性黑色素瘤淋巴管浸润的临床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Rose A E Christos P J +2 位作者 Lackaye D 解建军(摘译) 张仁亚(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5-165,共1页
利用免疫组化内皮标记可以很容易的检测原发性黑色素瘤淋巴管浸润(LVI),然而强化检测的临床意义尚不明了。本文主要探讨与常规组织学相比较,利用淋巴管内皮标记物D2-40和广谱脉管标记物CD34是否可以增加LVI的阳性检出率,
关键词 原发性黑色素瘤 淋巴管内皮 淋巴管浸润 CD34 临床相关性 检测 阳性检出率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术前CT影像特征预测胆囊癌淋巴管浸润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车小双 刘大亮 +3 位作者 吴昆鹏 李钊 王铭君 张馨燕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 评估术前胆囊癌CT影像特征对预测胆囊癌淋巴管浸润(LVI)的价值,构建预测胆囊癌LVI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接受术前增强CT检查的胆囊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病人按6︰4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72例... 目的 评估术前胆囊癌CT影像特征对预测胆囊癌淋巴管浸润(LVI)的价值,构建预测胆囊癌LVI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接受术前增强CT检查的胆囊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病人按6︰4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72例,验证集44例。根据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LVI阳性组及LVI阴性组。由2位放射科医生评估训练集及验证集的CT影像特征,包括肿瘤基底浸润胆囊壁范围、影像T分期和N分期、有无胆囊结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检验比较2组病人中各项CT征象的差异性,并对训练集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绘制校准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采用决策曲线评价其临床净获益。结果 训练集及验证集中,LVI阳性组的CT影像N分期、肿瘤基底浸润胆囊壁范围、T分期均显著高于LVI阴性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像N分期、T分期、肿瘤基底浸润胆囊壁范围为LVI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肿瘤基底浸润范围的得分最高,其次是N分期,再次是T分期。决策曲线分析显示模型的净获益良好,训练集和验证集中CT影像特征预测LVI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28(95%CI:0.721~0.907)、0.752(95%CI:0.599~0.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AUC的截断值为0.521时,模型在训练集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29和0.892;验证集AUC的截断值为0.432时,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8和0.654。结论 联合T分期、N分期及肿瘤基底浸润范围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胆囊癌L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胆囊癌 淋巴管浸润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和淋巴管浸润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蕾 艾自胜 +2 位作者 方建萍 汤如勇 陈锡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2-564,共3页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淋巴管生成[常表现为淋巴管密度(LVD)增加]和癌细胞淋巴管浸润(LVI)可能是肿瘤淋巴结转移前的两个重要过程,与患者预后可能存在关联。采用新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D2-40免疫组化染色判定...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淋巴管生成[常表现为淋巴管密度(LVD)增加]和癌细胞淋巴管浸润(LVI)可能是肿瘤淋巴结转移前的两个重要过程,与患者预后可能存在关联。采用新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D2-40免疫组化染色判定LVI较传统HE染色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淋巴结转移 淋巴管浸润 淋巴管密度 胃癌患者 预后 免疫组化染色 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内皮
原文传递
大肠癌淋巴管形成浸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陶茜 陈玉刚 +1 位作者 郑煦光 杨海涛 《西部医学》 2012年第2期239-240,243,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淋巴管形成、浸润特点及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检测96例大肠癌中心区、周边区及相应正常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LVD),观察淋巴管浸润(LVI)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大肠癌中心区LVD明显高... 目的探讨大肠癌淋巴管形成、浸润特点及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检测96例大肠癌中心区、周边区及相应正常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LVD),观察淋巴管浸润(LVI)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大肠癌中心区LVD明显高于周边区及正常组织(P<0.01)。周边区淋巴管具有功能性,其LVI与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肝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周边区淋巴管形成与浸润是判断其转移和不良预后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40 大肠癌 淋巴管形成 淋巴管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淋巴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强 丁贵坡 张旋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6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D2-40标记乳腺癌组织淋巴管的可行性(LVI)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72例乳腺癌和1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2-40的表达及淋巴管受癌细胞浸润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癌... 目的探讨D2-40标记乳腺癌组织淋巴管的可行性(LVI)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72例乳腺癌和1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2-40的表达及淋巴管受癌细胞浸润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LVI阳性率为69.4%,腋淋巴结转移组为85.7%,未转移组为54.1%,转移组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I与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呈ft.相关(r=0.382),淋巴结转移〉10个患者中LVI阳性率最高(100%),淋巴结阴性组LVI阳性率最低(54.1%)。结论D2-40可作为可靠的淋巴管标记物;LVI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早于淋巴结转移出现,可作为临床病理学的检测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40 乳腺癌 淋巴管 淋巴管浸润
原文传递
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诊断早期胃癌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状况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秋蒙 朱正纲 +2 位作者 川村泰一 坂东悦郎 米村丰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评价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诊断早期胃癌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状况的价值。方法4420例接受剖腹胃癌D2根治术的早期胃癌.常规方法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状况,并与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状况作比较。结果全组早期胃癌患者中... 目的评价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诊断早期胃癌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状况的价值。方法4420例接受剖腹胃癌D2根治术的早期胃癌.常规方法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状况,并与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状况作比较。结果全组早期胃癌患者中,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诊断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4.5%、82.0%、78.9%、27.4%和93.5%;其中2426例局限于黏膜内者分别为14.5%、98.0%、95.8%、15.8%和97.8%;而1994例侵及黏膜下层者则分别为60.3%、57.8%、58.3%、28.1%和84.2%。黏膜下淋巴管浸润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显著相关(P〈0.01);但与早期胃癌的预后无关(P〉0.05)。黏膜下淋巴管浸润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和87.3%.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998d和7237d,平均生存期分别为6163.9d和6042.6d(P=0.2495)。结论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准确度过低.不适合于诊断早期胃癌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早期 淋巴管浸润 黏膜下 病理学 苏木精-伊红染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