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中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和淋巴管生成因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蔡兆根 于东红 +2 位作者 吴海波 冯振中 赵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A(VEGF-C、-D、-A)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表达和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胃癌组织...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A(VEGF-C、-D、-A)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表达和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胃癌组织和30例对照组中的Hp-L型感染情况,同时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VEGF-C、-D、-A及FGF-2的表达情况及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值(LVD值),分析Hp-L型和淋巴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关系及与LVD值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革兰染色Hp-L型检出率为65%,免疫组化Hp-L型抗原表达率为62%。胃癌组的Hp-L型阳性率、淋巴管生成因子阳性率及LVD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胃癌组中Hp-L阳性组的LVD值和VEGF-C、-D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Hp-L阴性组(均P<0.05);VEGF-C、-D阳性组的LVD值高于阴性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TNM分期和LVD值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 Hp-L型感染和淋巴管生成因子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VEGF-C、-D与胃癌淋巴管生成关系密切,Hp-L型感染在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两方面因素共同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L型 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生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淋巴管生成因子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天星 杨慧 麻新梅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44例甲状腺癌中VEGF-C的表达情况,并以17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结果VEGF-C在甲状腺癌中有高水平表达(81.8%),其中乳头状癌... 目的研究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44例甲状腺癌中VEGF-C的表达情况,并以17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结果VEGF-C在甲状腺癌中有高水平表达(81.8%),其中乳头状癌阳性表达(88.9%)高于其他类型,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92.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8.4%,P<0.05)。9例死亡病例中7例为阳性表达。结论VEGF C表达与甲状腺癌病理分型及预后可能有一定关系,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管生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生成因子、骨桥蛋白在大肠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3
作者 崔勇 王立杰 徐洪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骨桥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1例大肠癌、15例大肠增生性息肉、15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淋巴管生成因子-C(VEGF-C)、骨桥蛋白(OPN)的表达。结果 VEGF-C、OPN在正常大肠...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骨桥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1例大肠癌、15例大肠增生性息肉、15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淋巴管生成因子-C(VEGF-C)、骨桥蛋白(OPN)的表达。结果 VEGF-C、OPN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没有表达。大肠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织(P<0.05)。VEGF-C及OPN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无关(P>0.05),但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VEGF-C和OPN在促进大肠癌浸润和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淋巴管生成因子 骨桥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生成因子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林凯煌 陈维荣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75-278,共4页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内容和预后指标,而淋巴管生成对肿瘤淋巴结转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多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的发现和淋巴管生成模型的建立,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和分子调控,以及其受体在促进肿瘤...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内容和预后指标,而淋巴管生成对肿瘤淋巴结转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多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的发现和淋巴管生成模型的建立,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和分子调控,以及其受体在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过程中的地位。淋巴管生成因子正逐渐成为肿瘤淋巴道转移机制和抗肿瘤研究的新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生成因子 淋巴管生成 肿瘤 淋巴道转移
原文传递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与淋巴管生成抑制因子 被引量:3
5
作者 邵旭建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74-78,共5页
应用血管或淋巴管生成抑制因子破坏或抑制肿瘤的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从而有效地阻止肿瘤 的生长和转移,进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肿瘤的抗血管和抗淋巴管生成疗法。该法使 肿瘤的血管和淋巴管系统成为一个崭新... 应用血管或淋巴管生成抑制因子破坏或抑制肿瘤的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从而有效地阻止肿瘤 的生长和转移,进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肿瘤的抗血管和抗淋巴管生成疗法。该法使 肿瘤的血管和淋巴管系统成为一个崭新的、有希望的抗肿瘤的靶点。人们正致力于开发和研究安全、有效、经 济、实用的血管和淋巴管生成抑制药物,该类药物被称为肿瘤血管或淋巴管生成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淋巴管生成抑制因子 治疗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俊 郭燕 +1 位作者 陈正堂 朱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87-389,396,共4页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内容和预后指标。淋巴管生成不仅参与了正常胚胎淋巴管发育、组织修复,而且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状况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如LYVE-1、Prox-1、Podoplanin的发现和淋巴管生...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内容和预后指标。淋巴管生成不仅参与了正常胚胎淋巴管发育、组织修复,而且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状况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如LYVE-1、Prox-1、Podoplanin的发现和淋巴管生成模型的建立,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和分子调控,以及其受体VEGFR-3在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地位。抗肿瘤淋巴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靶点,并证实阻断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肿瘤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生成 肿瘤 转移 淋巴管生成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郑海燕 张娜 杜华欣 《医学综述》 2008年第22期3419-3421,共3页
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在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VEGF-D是最具代表性的淋巴管生成因子,肿瘤组织可以生成大量的淋巴管生成因子,它们与相应的受体VEGFR-3结合诱导肿瘤性的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在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VEGF-D是最具代表性的淋巴管生成因子,肿瘤组织可以生成大量的淋巴管生成因子,它们与相应的受体VEGFR-3结合诱导肿瘤性的淋巴管生成。实体瘤播散的最早途径是经淋巴道的区域性淋巴结播散,所以对肿瘤组织中淋巴管生成的研究有助于肿瘤转移的预防和开展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生成因子 恶性肿瘤 淋巴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淋巴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洁静 庄志刚 范跃祖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4年第1期50-54,共5页
随着多个促淋巴管生成因子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透明质酸、果蝇prospero同源转录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肾小球足突细胞膜蛋白、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以及肿瘤胚胎性抗原M2A的单克隆抗体等... 随着多个促淋巴管生成因子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透明质酸、果蝇prospero同源转录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肾小球足突细胞膜蛋白、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以及肿瘤胚胎性抗原M2A的单克隆抗体等的发现,有关肿瘤淋巴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得到了重视。目前,肿瘤淋巴转移和淋巴管生成及其机制研究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该文对近期发现的促淋巴因子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进行简要综述,为恶性肿瘤的检出、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转移 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生成因子 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生成相关因子与肿瘤
9
作者 周洁 刘诗佚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6年第6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淋巴道转移 淋巴管生成相关因子 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胃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清华 钱昆 +2 位作者 李小军 卜君 伍晓汀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明确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胃癌淋巴管生成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能途径,进一步探索HGF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胃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胃组织和20例胃溃疡组织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记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 目的明确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胃癌淋巴管生成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能途径,进一步探索HGF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胃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胃组织和20例胃溃疡组织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记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HGF、c-Met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结合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HGF、c-Met表达明显上调,其微淋巴管密度(MLD)也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和胃溃疡组织(P〈0.001),有无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和胃溃疡边缘淋巴管内皮有c-Met表达,HGF和肿瘤MLD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系(P〈0.001)和多元线性回归关系(P=0.001)。结论HGF与VEGF.C一样是胃癌的淋巴管生成刺激因子,它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刺激淋巴管的增生,促进肿瘤淋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肝细胞生长因子 C-MET 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生成因子
原文传递
乳腺癌中脾酪氨酸激酶蛋白表达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芳 吴佩 +1 位作者 洪书剑 刘银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脾酪氨酸激酶(Syk)蛋白表达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表达的影响及对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30例无淋巴结转移、30例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及10例乳腺腺病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脾酪氨酸激酶(Syk)蛋白表达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表达的影响及对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30例无淋巴结转移、30例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及10例乳腺腺病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yk、VEGF-C、VEGF-D的表达,并检测计数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Syk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腺病组织(P<0.01),VEGF-C和VEGF-D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腺病组织(P<0.01),Sky阳性表达与VEGF-C和VEGF-D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s=-0.352,rs=-0.355;P<0.01),与LVD水平呈负相关(rs=-0.297,P<0.05).结论 Syk阳性表达与VEGF-C、VEGF-D阳性表达、D2-40标记的LVD水平呈负相关,提示乳腺癌中Syk的下调可能使VEGF-C、VEGF-D的表达增高,从而使淋巴管的生成增多,导致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脾酪氨酸激酶(Syk) 淋巴管生成因子 淋巴管 淋巴转移
原文传递
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3的表达及临床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润琦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4期496-497,共2页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淋巴管内皮细胞及淋巴管的增生。乳腺癌早期主要经淋巴道转移,淋巴结受累程度是一个关键的预后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淋巴管生成因子,其受体VEGFR-3是毛细淋...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淋巴管内皮细胞及淋巴管的增生。乳腺癌早期主要经淋巴道转移,淋巴结受累程度是一个关键的预后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淋巴管生成因子,其受体VEGFR-3是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标志物,VEGF—C与VEGFR-3特异性的作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它可以诱导淋巴内皮细胞增殖、迁徙,并形成淋巴窦,并且与肿瘤细胞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㈦。本研究拟通过对乳腺癌组织中VEGF—C与VEGFR-3表达的检测。旨在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 乳腺癌组织 临床作用 淋巴管内皮细胞 VEGFR-3 受体 区域淋巴结转移 淋巴管生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眩降压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褚剑锋 吴广文 +7 位作者 郑良扑 林薇 黄梅雅 黄云梅 林如辉 周常恩 杨美玲 郑国华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462-1465,共4页
目的:探讨清眩降压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40只SHR随机平均分为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替米沙坦)、模型组(矿泉水),另取10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自由饮水),连续治疗8周,每周检... 目的:探讨清眩降压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40只SHR随机平均分为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替米沙坦)、模型组(矿泉水),另取10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自由饮水),连续治疗8周,每周检测血压1次;8周结束后水合氯醛麻醉取血、处死,取大脑;生化检测循环NO、TNOS、iNOS、cNOS,HE染色检测大脑病理,免疫组化学检测大脑组织中淋巴管生成因子2和iNOS的表达。结果:清眩降压汤单次给药不能降低大鼠血压,连续治疗8周大鼠血压未见明显降低(P>0.05);西药组大鼠收缩压获得显著降低(P<0.01),舒张压未见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收缩压升高达25 mmHg(P<0.01),舒张压变化不明显(P>0.05)。所有治疗组大鼠循环NO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中药和西药均可升高大鼠cNOS水平,降低iNOS(P<0.05),各组间TNOS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眩降压汤可以控制SHR的收缩压进一步升高,减轻由于高血压导致的SHR脑部损害,其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眩降压汤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高血压 一氧化氮合成酶 淋巴管生成因子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D、MMP-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摘要)
14
作者 徐桂芳 邹晓平 +2 位作者 张伟杰 张丽莉 顾超 《世界肿瘤杂志》 2011年第1期8-8,共1页
背景淋巴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是一种淋巴管生成因子,在肿瘤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能水解细胞外基质,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目的探讨VEGF-D、MMP-7... 背景淋巴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是一种淋巴管生成因子,在肿瘤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能水解细胞外基质,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目的探讨VEGF-D、MMP-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D MMP-7 胃癌组织 预后 肿瘤淋巴结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淋巴管生成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康燕 张轶清 +3 位作者 罗永红 胡红珍 李硕 王倩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宫颈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对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因子-C(VEGF—C)、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02年4月...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宫颈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对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因子-C(VEGF—C)、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02年4月~2007年8月45例宫颈癌患者,按有无接受TACE冶疔分为两组,分析TACE治疗后宫颈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TACE前后病灶组织中VEGF-C、MMP-2的表达变化。结果:TACE治疗后癌灶发生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分别有4例和15例,有效率为70.83%;组织学有效率为45.83%,其中发生Ⅱ级变化的有8例、Ⅲ级变化的有3例;TACE治疗前后癌灶组织中VEGF-C、MMP-2的统计学概率分别是P=0.001(P〈0.05)、P=0.038(P〈0.05),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CE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影响较非TACE组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治疗能够缩小肿块体积、降低癌组织中VEGF—C、MMP-2的表达,在宫颈癌治疗中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淋巴管生成因子-C 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