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0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饮食护理在子宫内膜癌高位淋巴结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袁子睿 曾秀群 +1 位作者 谢美连 黄欣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3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在子宫内膜癌高位淋巴结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子宫内膜癌高位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在子宫内膜癌高位淋巴结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子宫内膜癌高位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8)。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在子宫内膜癌高位淋巴结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高位淋巴结切除术 饮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三维重建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少敏 王文娟 +3 位作者 宿淑臻 柳林 孙凤仪 薛迎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MRI三维重建术前规划对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91例经术前盆腔MRI检查显示淋巴结大小正常或轻度肿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规划组(46例)和系统切除组(45例)。采用多模态影像学手术规划系统进... 目的探讨MRI三维重建术前规划对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91例经术前盆腔MRI检查显示淋巴结大小正常或轻度肿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规划组(46例)和系统切除组(45例)。采用多模态影像学手术规划系统进行规划,指导淋巴结定位切除。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时复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前规划组盆腔淋巴结切除手术时间显著短于系统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术前规划组的目标淋巴结全部切除,而系统切除组中2例漏切淋巴结。结论通过术前MRI三维重建定位和规划,术中可以成功发现并切除目标淋巴结,有效防止漏切,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手术准确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前规划 数字化三维重建 磁共振成像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成志 王光伟 杨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987-1990,共4页
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明确诊断、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并为术后的辅助治疗提供充分的临床资料。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常规进行淋巴结切除仍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对于低危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言,因为低危... 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明确诊断、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并为术后的辅助治疗提供充分的临床资料。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常规进行淋巴结切除仍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对于低危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言,因为低危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非常低,且不影响患者的预后,但目前没有全面的划分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其危险程度的统一标准。本文就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淋巴结切除的并发症,淋巴结切除术对预后的影响,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及淋巴结切除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加以综述,我们认为对于内膜癌患者应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注重术前的全面评估,对于G3,透明细胞,浸润肌层≥1/2,病灶>2cm,宫颈受累等应进行包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在内的系统淋巴结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转移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结扎淋巴管对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卢淮武 周晖 +4 位作者 彭永排 张丙忠 陆晓楣 王丽娟 林仲秋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93-1197,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囊肿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细针穿刺抽液、注射硬化剂、中医中药、手术治疗等均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对这部分患者而言预防更重要。本研究通过比较在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结扎和不结扎盆腔淋巴管断端术...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囊肿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细针穿刺抽液、注射硬化剂、中医中药、手术治疗等均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对这部分患者而言预防更重要。本研究通过比较在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结扎和不结扎盆腔淋巴管断端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情况,以期寻找能更有效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接受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排除心、肺、肝、肾等器质性疾病以及低蛋白血症放疗史,随机分为结扎组(19例)与开放组(20例)。结扎组用丝线结扎患者两侧腹股沟深淋巴管、闭孔近端淋巴管、闭孔远端淋巴管、髂总淋巴管、髂内外静脉交叉处淋巴管,开放组则对两侧淋巴管不做结扎处理。于术后第1、4、12、24周分别行盆腔B超检查了解淋巴囊肿形成的情况。结果:两组在病理类型的分布、年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体重指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和首次住院时间、术后总引流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术后第1周淋巴囊肿形成率高于结扎组(60.0%∶2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术后第4周(55.0%∶31.6%)、第12周(45.0%∶16.7%)、第24周(27.8%∶20.0%)淋巴囊肿形成率高于结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口感染、会阴水肿、下肢水肿、发热、肠梗阻、深静脉血栓形成、尿路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结扎腹股沟深淋巴管、闭孔近端淋巴管、闭孔远端淋巴管、髂总淋巴管、髂内外静脉交叉处淋巴管在近期能够较有效地防止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成,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外科手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淋巴 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肿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姚远洋 李云 +4 位作者 王悦 李艺 唐军 王建六 魏丽惠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3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对临床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100例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因...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对临床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100例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术后出现淋巴囊肿。(1)引流方式、是否行腹腔化疗及血清白蛋白含量是影响淋巴囊肿形成的独立因素(P均<0.05)。(2)淋巴囊肿体积与是否关闭后腹膜及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数量有关(P=0.025,0.011)。(3)65例淋巴囊肿患者中,14例有自觉症状(21.5%),10例出现并发症(15.4%)。结论:(1)经腹壁引流、减少不必要的腹腔化疗及纠正低蛋白血症可预防淋巴囊肿的形成。(2)术中开放后腹膜及减少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数量可减小淋巴囊肿体积,进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妇科肿瘤 淋巴囊肿 引流方式 腹腔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下肢皮下通路的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在外阴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高文 王颖 +11 位作者 彭冬先 王雪峰 杨进 马颖 崔曾营 朱洪磊 李肖璇 刘宇 郑友红 唐姣 童琳 王沂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1-435,共5页
目的:研究经下肢皮下通路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VEIL-L)在外阴癌治疗中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5年2月,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6例外阴癌患者(FIGO分期ⅠB期4例、Ⅱ期2例;单侧型病灶3例、中线型3例)... 目的:研究经下肢皮下通路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VEIL-L)在外阴癌治疗中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5年2月,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6例外阴癌患者(FIGO分期ⅠB期4例、Ⅱ期2例;单侧型病灶3例、中线型3例)施行了VEIL-L及改良广泛外阴切除术。总结VEIL-L术式的手术技巧、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了VEIL-L术式以及改良广泛外阴切除术。6例患者的VEIL-L平均手术时间68.7±9.3分钟(60~85分钟),平均出血量8.8±5.6 ml(5~20 ml),平均淋巴结切除数目17.7±1.9个(16~20个),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3.8±1.0天(3~5天),术后腹股沟引流量116.0±20.3 ml(85~139 ml)。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2个月内出现单侧腹股沟淋巴囊肿,经物理治疗后痊愈;切口淋巴渗漏1例,加压包扎后自然痊愈。6例患者随访33.7±13.2月(11~46月),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VEIL-L术式是可行的,该术式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是外阴癌治疗的又一新技术,未来有待进一步评估其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癌 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 腹腔镜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术2例 被引量:14
7
作者 梁志清 陈勇 +1 位作者 李玉艳 史常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016-1016,共1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 淋巴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与防治 被引量:34
8
作者 卢淮武 林仲秋 +2 位作者 周晖 张珍 陆晓楣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7年第4期308-310,共3页
关键词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囊肿形成 切除 腹股沟淋巴结 防治 髂外动脉 闭孔神经 旋髂深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结扎淋巴管对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卢淮武 周晖 +3 位作者 张丙忠 陆晓楣 王丽娟 林仲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8-76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在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结扎和不结扎盆腔淋巴管断端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情况,寻找能更有效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接受由同一医生主刀的盆腔...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在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结扎和不结扎盆腔淋巴管断端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情况,寻找能更有效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接受由同一医生主刀的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排除心、肺、肝、肾等器质性疾病、低蛋白血症及放疗史,根据由SAS 8.0系统产生的随机数字表相对应,共收集32例,随机结扎左侧或者右侧腹股沟深淋巴管、闭孔近端淋巴管、闭孔远端淋巴管、髂总淋巴管、髂内外静脉交叉处淋巴管,于术后第1、4、12、24周分别行盆腔B超检查了解结扎侧与开放侧淋巴囊肿形成的情况。【结果】开放侧术后第1周淋巴囊肿形成率高于结扎侧(40.63%:15.63%),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周、第12周开放侧淋巴囊肿形成率高于结扎侧(43.75%:21.88%、26.67%:16.67%),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24周开放侧淋巴囊肿形成率低于结扎侧(10.35%:13.79%),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结扎腹股沟深淋巴管、闭孔近端淋巴管、闭孔远端淋巴管、髂总淋巴管、髂内外静脉交叉处淋巴管在近期能够较有效的防止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淋巴囊肿 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健理 李状 +1 位作者 蒋玲玲 姚德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此指导临床对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1489例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或切除、伴/不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此指导临床对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1489例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或切除、伴/不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或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纳入的1489例患者中,253例发生下肢淋巴水肿(17.0%),其中宫颈癌、子宫恶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8.7%(150/801)、15.3%(62/404)和13.1%(32/244),不同类型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145例(57.3%)患者在术后1年内发生下肢淋巴水肿。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辅助化疗、辅助放疗和术后淋巴囊肿形成均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辅助放疗(HR=3.234,95%CI:2.441~4.285,P<0.001)和辅助化疗(HR=1.463,95%CI:1.005~2.128,P=0.041)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独立因素。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产生可能与放疗剂量和放疗次数有关(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较高,术后1年为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期。辅助放疗和辅助化疗能增加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下肢淋巴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对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滢 潘凌亚 +4 位作者 黄惠芳 沈铿 吴鸣 杨佳欣 郎景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3-748,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在初治及复发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OGCT)患者中对肿瘤复发及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OGCT患者102例,记录初治及复发手术时进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情况、病理及其他可... 目的探讨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在初治及复发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OGCT)患者中对肿瘤复发及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OGCT患者102例,记录初治及复发手术时进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情况、病理及其他可能与预后相关的因素。采用cox回归进行与肿瘤复发相关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初治及复发病例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疾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初治时肿瘤FIGO分期、化疗方案、手术彻底性和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是影响疾病复发的显著性因素,其中化疗方案的影响最大。对化疗方案分层后,在博莱霉素+足叶乙甙+顺铂(BEP)或顺铂+长春新碱+博莱霉素(PVB)方案化疗时,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与肿瘤复发无显著相关性,而在其他方案化疗组及未化疗者中,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显著减少复发。在复发病例中仅手术彻底性与复发后生存时间相关,复发手术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与复发后生存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OGCT的预后无明确的负相关性,对已进行手术而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者,如已开始化疗,无须再次手术,可根据初次手术的结果行BEP或PVB方案规范化疗;对于初治患者,如有足够熟练的手术技巧,在尽量进行肿瘤细胞减灭的同时,应行该术式;对于复发患者,手术的目的是进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意义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淋巴结转移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辅助小切口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外阴癌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豪锋 张军 贺建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小切口(3 cm)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外阴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9月~2015年12月,对6例外阴癌实施外阴局部广泛切除及腔镜辅助小切口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其中单侧淋巴结清扫2例,双侧4例。腹股沟处做...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小切口(3 cm)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外阴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9月~2015年12月,对6例外阴癌实施外阴局部广泛切除及腔镜辅助小切口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其中单侧淋巴结清扫2例,双侧4例。腹股沟处做小切口(3 cm),提起皮肤边缘,逐渐分离皮下组织,暴露术野,在腔镜下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结果 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未中转开腹手术,未出现术中副损伤。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手术时间60~90(78.3±14.7)min,术中出血量20~40(31.6±9.8)ml。术后病理回报每侧切除淋巴结3~13(8.7±3.0)个。病理诊断均为外阴鳞状细胞癌。FIGO分期ⅠB期2例,Ⅱ期4例。术后切口拆线时间7~9(7.8±0.7)d。随访3~12(6.5±4.4)月,无术后切口裂开或延迟愈合、腹股沟区皮肤坏死、下肢淋巴水肿等手术并发症,未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外阴局部广泛切除联合腔镜辅助小切口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外阴癌效果确切,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恢复快,可保证手术根治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辅助手 小切口 外阴癌 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对前哨淋巴结的辨认和处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强 高雨农 +3 位作者 赵绍杰 冷文淑 郑虹 项达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722-724,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对前哨淋巴结的辨认和处理,并寻找外阴癌淋巴引流的主要途径。方法收集3例外阴鳞癌患者,在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前,于肿瘤的外上方皮内和皮下注射亚甲蓝注射液,在腔镜下切除腹股沟淋巴结的过程... 目的探讨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对前哨淋巴结的辨认和处理,并寻找外阴癌淋巴引流的主要途径。方法收集3例外阴鳞癌患者,在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前,于肿瘤的外上方皮内和皮下注射亚甲蓝注射液,在腔镜下切除腹股沟淋巴结的过程中寻找蓝染的淋巴结和淋巴管,并确定其所在的位置。结果 3例外阴癌患者均显示出蓝染的前哨淋巴结和淋巴管,并予以切除。前哨淋巴结均为位于腹壁浅静脉上内方的耻骨结节旁淋巴结。结论腹股沟前哨淋巴结在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容易辨认和切除,耻骨结节旁淋巴结是外阴癌重要的前哨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癌 前哨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 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下腹膜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雨柔 张蔚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24-626,共3页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评估尤为重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是判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近年来腹腔镜下腹膜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PAL)已成...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评估尤为重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是判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近年来腹腔镜下腹膜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PAL)已成为妇科恶性肿瘤的研究热点。从腹膜后间隙解剖及妇科肿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特点入手,综合分析国内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和经腹膜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相关研究及其意义,不同学者对经腹膜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观点不尽相同,其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腹腔镜 腹膜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切除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志华 凌飞海 +1 位作者 崔世恩 郑书楷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8期112-113,共2页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LND)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203例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LND)组143例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组60例,根据检测结果 ,在术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LND)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203例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LND)组143例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组60例,根据检测结果 ,在术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腋窝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评价以判断手术效果。结果 203例患者均成功切除前哨淋巴结,成功率100%,203例患者在随访期限内无死亡及肿瘤复发情况。两组患者麻木、肿胀、疼痛、感觉减退、活动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ND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与ALN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腋窝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SLND能够明显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几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切除术 早期乳腺癌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引流联合皮内缝合在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颜磊 李明江 赵兴波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年第3期216-217,共2页
外阴恶性肿瘤占妇科恶性肿瘤中3%~5%,为少见的妇科肿瘤[1],其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范围根据外阴癌的部位、组织学分类、分级和浸润深度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范围逐渐适度减小,争取在创伤和效果之间寻求新的平衡。山东大学附属省... 外阴恶性肿瘤占妇科恶性肿瘤中3%~5%,为少见的妇科肿瘤[1],其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范围根据外阴癌的部位、组织学分类、分级和浸润深度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范围逐渐适度减小,争取在创伤和效果之间寻求新的平衡。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采用放置皮下负压引流管结合皮内缝闭切口、不缝合皮下组织的方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引流管 皮内缝合 淋巴结切除术 外阴癌 腹股沟 外阴恶性肿瘤 以手为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两种缝合引流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饶爱勤 宋磊 李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3-544,共2页
目的:探讨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并丝线间断皮外缝合加固、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法处理腹股沟切口的愈合效果。方法:对我院2000年至2010年间收治的26例外阴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均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分析比较可... 目的:探讨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并丝线间断皮外缝合加固、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法处理腹股沟切口的愈合效果。方法:对我院2000年至2010年间收治的26例外阴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均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分析比较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并丝线间断皮外缝合加固、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法(A组,16例)和丝线间断皮外缝合、引流条引流法(B组,10例)的腹股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A组伤口愈合不良率18.75%,B组伤口愈合不良率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5天,B组25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并丝线间断皮外缝合加固、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有利于提高腹股沟切口愈合率,减少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癌 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 可吸收线皮内缝合 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相关争议 被引量:5
18
作者 易跃雄 张蔚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6,共5页
宫颈癌的转移以淋巴转移常见,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可明显影响预后。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评估尤为重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作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评估的金标准,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综合分析近年关于腹主... 宫颈癌的转移以淋巴转移常见,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可明显影响预后。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评估尤为重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作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评估的金标准,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综合分析近年关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相关文献,发现其仍存不同方面的争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价值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腹腔镜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广泛全子宫切除联合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任艳芳 王玉红 张秀玲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广泛全子宫切除联合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入组14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广泛全子宫切除联合淋巴结切除术,对照组为...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广泛全子宫切除联合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入组14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广泛全子宫切除联合淋巴结切除术,对照组为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分析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减少,而淋巴结切除数目增加(P均<0.05)。观察组利用镇痛药例数少于对照组,且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正常体温时间、盆腔引流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均<0.05)。2组复发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广泛全子宫切除联合淋巴结切除术安全性较高,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存在明显优势,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以作为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宫颈癌 腹腔镜 阴式广泛全子宫切除 淋巴结切除术 开腹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宫颈癌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江维 曾四元 +3 位作者 梁美蓉 肖剑 刘晖 钟美玲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2期2066-2068,2072,共4页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行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宫颈癌进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双附件切除术。结果30例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理盆腔淋巴结...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行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宫颈癌进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双附件切除术。结果30例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理盆腔淋巴结转移18例,转移率60.0%;腹主淋巴结转移2例,转移率6.7%。共切除盆腔淋巴结1005枚,平均33.50枚;共切除腹主淋巴结305枚,平均10.17枚。手术时间1.5~3 h,平均2.0 h;出血量10~80 ml,平均42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6~41 h,平均21 h;术后放疗开始时间:7~12天,平均9.4天;术后单纯淋巴囊肿4例,直径3~4 cm。放疗后出现下肢淋巴回流障碍1例;3例出现放射性直肠炎;1例行结肠造瘘;1例出现放射性膀胱炎。随访8~5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2例复发,复发率6.7%(2/30),6例死亡,死亡率20.0%(6/30),3年无瘤生存率72%,3年总体生存率75%。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淋巴结切除手术安全、可行,评估淋巴结状态精确,可以弥补FIGO临床分期存在的缺陷,切除转移淋巴结的同时对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具体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淋巴结切除术 局部晚期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