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正消积汤联合放化疗对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陈海霞 蔡重阳 张宾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9期811-812,共2页
目的:探讨扶正消积汤联合放化疗对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ALNMC)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治疗的82例胃癌根治术后ALNMC患者,按1∶1比例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实施扶正消积汤联合放化疗... 目的:探讨扶正消积汤联合放化疗对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ALNMC)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治疗的82例胃癌根治术后ALNMC患者,按1∶1比例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实施扶正消积汤联合放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纯实施放化疗治疗。两组治疗6周后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6周后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变化,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评分、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客观缓解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提高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A199和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ALNMC患者采用扶正消积汤联合放化疗治疗疗效显著,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消积汤 放疗 化疗 根治术 腹腔淋巴结转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侧上部囊性淋巴结转移癌——附7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方一鸣 王莹 +2 位作者 胡美龙 王靖虓 丁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82-282,共1页
关键词 颈侧上部囊性淋巴结转移癌 误诊 诊断 治疗 囊性淋巴结转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腹盆腔淋巴结转移癌97例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穆庆霞 王榕生 +3 位作者 束永前 卢凯华 陆明洁 李燕敏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FEP-BY0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治疗腹、盆腔淋巴结转移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FEP BY01肿瘤 超声治疗机治疗腹、盆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97例。结果:显著有效率(CR)29.9%(29/97);有效率(PR)50.5%(49/97);总有 效率80.4%(CR+PR);无效... 目的:观察FEP-BY0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治疗腹、盆腔淋巴结转移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FEP BY01肿瘤 超声治疗机治疗腹、盆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97例。结果:显著有效率(CR)29.9%(29/97);有效率(PR)50.5%(49/97);总有 效率80.4%(CR+PR);无效率19.6%(19/97)。癌性疼痛缓解率77.5%(55/71)。结论: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腹、盆腔 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癌疗效确切,是中晚期恶性肿瘤局部姑息治疗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癌 盆腔 高能聚焦超声 肿瘤 超声治疗 患者 PR 有效率 CR 姑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18例的初步疗效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娟 吴娟 +5 位作者 魏东 隋爱霞 阎晓路 赵静 张宏涛 王泽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20个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粒子活度1.11×107~2.96×107B...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20个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粒子活度1.11×107~2.96×107Bq(0.3~0.8 m Ci),处方剂量60~110 Gy,CT引导下经皮、经肝植入粒子,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53~107 Gy,评价患者临床受益反应(CBR)、2个月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2~15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1年生存率22.2%。临床受益率72.2%,有效率70%,2个月局部控制率9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 ^125I粒子植入 近距离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腹盆腔淋巴结转移癌30例 被引量:7
5
作者 穆庆霞 束永前 +4 位作者 黄普文 王榕生 卢凯华 刘凌翔 朱陵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观察FEP -BY0 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治疗腹、盆腔淋巴结转移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应用FEP BY0 1肿瘤超声治疗机治疗腹、盆腔淋巴结转移癌 30例。结果 :完全缓解率 (CR) 30 % (9/ 30 ) ;部分缓解率 (PR) 5 7% (17/ 30 ) ;有效... 目的 :观察FEP -BY0 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治疗腹、盆腔淋巴结转移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应用FEP BY0 1肿瘤超声治疗机治疗腹、盆腔淋巴结转移癌 30例。结果 :完全缓解率 (CR) 30 % (9/ 30 ) ;部分缓解率 (PR) 5 7% (17/ 30 ) ;有效率 87% (CR +PR) ;无效率 13% (4 / 30 )。并且能明显缓解癌性疼痛 ,有效率达 87% (2 6 / 30 )。所有病例治疗时均未出现腹腔内出血、胃肠道穿孔、皮肤烧伤等并发症。结论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技术对中晚期腹、盆腔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治疗安全有效 ,是肿瘤局部治疗的又一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聚焦超声 淋巴结转移癌 腹腔 盆腔 HIFU 安全性 近期疗效 肿瘤超声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显像对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侯庆仪 唐安戊 +1 位作者 张祥松 陈丹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7-167,169,共2页
关键词 ^18F-FDG PET显像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诊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233例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晶 赵天如 +1 位作者 张乃鑫 张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 :探讨锁骨上淋巴结 (SCL)已知原发部位转移癌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 1980~ 1999年 (近 2 0年 ) 2 33例和 1961~ 1980年 (前 2 0年 ) 2 46例已知原发部位SCL转移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癌原发部位和组织学类型等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锁骨上淋巴结 (SCL)已知原发部位转移癌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 1980~ 1999年 (近 2 0年 ) 2 33例和 1961~ 1980年 (前 2 0年 ) 2 46例已知原发部位SCL转移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癌原发部位和组织学类型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近 2 0年来 ,SCL转移癌的患者趋于高龄、女性增多 ,转移性肺癌 (尤其是左侧SCL)增多 ,双侧SCL转移癌的原发部位皆肺居首位 ,转移性腺癌、鳞癌和未分化癌也都首先来自肺 ,左侧SCL转移性黏液腺癌 (包括印戒细胞癌 )主要来自胃肠道 (6/ 10例 ,特别是胃 ) ,右侧者全部来自肺 (8/ 8例 )等。结论 :在寻找SCL来源未明转移癌的原发部位时 ,任何一侧 (尤其是右侧 )SCL转移癌 (无论是腺癌、鳞癌或未分化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 病理学 S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癌 被引量:5
8
作者 石敏 廖旺军 +2 位作者 康世均 席菁乐 罗荣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88-1289,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对43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粒子分布及数量,局部浸润麻醉后,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结果4例(9.3%)患者...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对43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粒子分布及数量,局部浸润麻醉后,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结果4例(9.3%)患者肿瘤完全缓解,31例(72.1%)患者肿瘤部分缓解,6例(14.0%)肿瘤稳定,2例(4.7%)肿瘤进展,有效率为81.4%。无严重皮肤反应、骨髓抑制及其它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癌具有方法简单、定位准确、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粒子 淋巴结转移癌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液体隔离法辅助粗针穿刺活检对颈部大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程志刚 韩治宇 +2 位作者 刘方义 于杰 陈洪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0期131-133,F0003,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液体隔离法辅助粗针穿刺活检对诊断颈部大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2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枚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病灶平均最大径为(0.9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液体隔离法辅助粗针穿刺活检对诊断颈部大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2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枚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病灶平均最大径为(0.93±0.16)cm,均位于颈部Ⅳ区大血管旁,在超声引导下通过局部注射生理盐水行液体隔离法,辅助完成18G粗针穿刺活检,标本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00%(24/24)的患者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后实现了病灶与相邻大血管的有效分离,并完成了粗针穿刺活检操作。术后无损伤血管及大出血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引导液体隔离法辅助粗针穿刺活检是诊断颈部大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液体隔离法 粗针穿刺活检 颈部 淋巴结转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右侧第4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癌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景魁 吕金爽 +2 位作者 郑广钧 冯震 阎卫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9-790,共2页
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1〕是肺癌的严重并发症,常规的化疗、放疗效果极差,外科旁路手术的创伤及风险较大,经皮穿刺置血管内支架,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患者仍在短期内因癌转移或SVCS征加重而死亡〔2~4〕。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是近十... 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1〕是肺癌的严重并发症,常规的化疗、放疗效果极差,外科旁路手术的创伤及风险较大,经皮穿刺置血管内支架,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患者仍在短期内因癌转移或SVCS征加重而死亡〔2~4〕。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是近十余年来国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应用靶向技术治疗肿瘤的新手段〔5〕,该方法将放射性粒子种植入肿瘤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转移癌4R组 125I放射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超声(HIFU)治疗16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癌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松森 熊六林 +2 位作者 张国喜 赫崇军 何申戌 《中国医刊》 CAS 2004年第7期41-42,共2页
目的 了解HIFU治疗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应用FEP -BY0 1肿瘤热疗机对靶组织进行热疗 ,观察近期疗效和生存率。结果  161例中显效 3 8例 ( 2 3 .8%) ,有效 118例 ( 72 .7%) ,无效 5例 ( 3 .2 %) ;所有患者未发生皮肤烧... 目的 了解HIFU治疗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应用FEP -BY0 1肿瘤热疗机对靶组织进行热疗 ,观察近期疗效和生存率。结果  161例中显效 3 8例 ( 2 3 .8%) ,有效 118例 ( 72 .7%) ,无效 5例 ( 3 .2 %) ;所有患者未发生皮肤烧伤、胃肠道穿孔及大出血等并发症。 1年和 2年生存率分别为 83 %( 13 3 /161)和 2 4%( 3 8/161)。结论 HIFU技术治疗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是安全和有效的 ,因具有无创伤、无疼痛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超声 HIFU 治疗 腹腔淋巴结转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戴维德 吴明晓 +5 位作者 王川予 张征 陈岚 马卫华 韩秀婕 郭发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对于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细针穿刺抽吸,所获得标本送细胞学检查和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将穿刺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或随访...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对于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细针穿刺抽吸,所获得标本送细胞学检查和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将穿刺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结果本组病例穿刺取材成功率为97.1%(68/70)。68例患者中,66例细胞学检查与细胞块免疫组化联合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相符,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7.1%。穿刺细胞块免疫组化结果:淋巴结转移癌51例,非淋巴结转移癌17例。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淋巴结转移癌53例,非淋巴结转移癌15例。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敏感度为96.2%(51/53),特异度为88.2%(15/17)。结论超声引导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具有简便实用、安全可靠、准确率高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淋巴结转移癌 细胞块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朝晖 樊晋川 陈建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治疗方式。方法 分析 81例病例资料 ,采用治疗方法为手术 (S)、手术加放疗 (S +R)、手术加化疗 (S +C)、单纯放疗 (R)、放化疗 (R +C)。结果  (S) 11例 ,(S +R) 18例 ,(S +C) 5例 ,(R) 19例 ,(R +C... 目的 探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治疗方式。方法 分析 81例病例资料 ,采用治疗方法为手术 (S)、手术加放疗 (S +R)、手术加化疗 (S +C)、单纯放疗 (R)、放化疗 (R +C)。结果  (S) 11例 ,(S +R) 18例 ,(S +C) 5例 ,(R) 19例 ,(R +C) 2 8例。手术包括单侧颈清 30例 ,双侧颈清 2例 ,局部切除 2例。放射治疗剂量为 4 0Gy~ 75Gy。全组 5年总生存率为 5 9 2 6 %。中上颈部转移者 5年生存率 6 5 7% ,其中转移性低分化癌的治疗方式为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转移性鳞癌则以手术为主 ;转移性腺癌以手术为主 ,其中的乳头状腺癌采用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式 ,其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2 5 %、71 4 3%、6 2 5 %。锁骨上区转移癌以化疗及放疗为主 ,5年生存率为 2 8 5 7%。转移灶的部位、N分期、综合治疗及放疗范围影响 5年生存率。结论 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病理特点 肿瘤转移 病灶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和CT融合显像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癌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雄 李湘平 +2 位作者 李晓华 王全师 吴湖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ine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颈部肿块病人,CT或MRI发现可疑病变28处,其中鼻咽癌放射...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ine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颈部肿块病人,CT或MRI发现可疑病变28处,其中鼻咽癌放射治疗后6例,肺癌治疗后3例,甲状腺癌手术后3例,下咽癌放疗后1例,不明原发灶4例,行全身或颈部PET-CT检查,其结果与临床病理报告对照。结果17例患者,共28处PET-CT显像阳性20例,阴性8例;对照病理结果,假阳性1例,假阴性1例,18F-FDGPET-CT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5.0%,87.5%,92.9%。结论18F-FDGPET-CT结合PET提供肿瘤代谢图像,CT提供解剖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及监测复发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癌 显像诊断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PET-CT显像 临床病理报告 放射治疗后 不明原发灶 诊断价值 融合显像 颈部肿块 甲状腺 CT检查 病理结果 CT诊断 临床价值 FDG MRI 鼻咽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鳃裂囊肿为特征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附106例成人侧颈部囊性肿块的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加根 曾永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0-471,共2页
关键词 鳃裂囊肿 诊断 治疗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注射顺铂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放疗增敏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章龙珍 朱广迎 +2 位作者 李丹琼 张临泉 刘忠华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顺铂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  80例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及胸部恶性肿瘤伴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大于 3cm、需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患者 ,分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注射顺铂放疗增敏组 (...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顺铂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  80例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及胸部恶性肿瘤伴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大于 3cm、需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患者 ,分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注射顺铂放疗增敏组 (增敏组 ) 5 0例 ,同期单纯放疗组 (对照组 ) 30例 ,2组均用60 CO -γ射线或 6MVX线加 7~ 14MeVβ射线常规放疗 ,每周 5次 ,DT :2Gy/次 ,总量为 5 5~ 75Gy/5~ 8周。增敏组于放疗 2周即DT :2 0Gy后 ,顺铂 2 0~ 40mg(用 10~ 2 0ml生理盐水溶解 )淋巴结内多点注射 ,于每周五放疗后注射 1次 ,直到淋巴结完全消退或放疗结束后仍残留者继续注射 2~ 3次。结果 增敏组近期总有效率为 92 % ,淋巴结全消率为 80 % ;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为 73% ,淋巴结全消率为 43% ;2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放疗达PR及CR时的顺铂增敏比分别为 1.32和 1.2 3。结论 局部注射顺铂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放疗有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放射增敏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新秀 郑宗英 +2 位作者 林新霖 阮宁 唐丽钦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应用FEP-BYO1型高能体外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癌肿体积、B超声像学、多点穿刺活检病理变化。结果:显效5...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应用FEP-BYO1型高能体外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癌肿体积、B超声像学、多点穿刺活检病理变化。结果: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可作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 腹膜后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深淋巴结转移癌与颈动脉粘连的CT诊断-应用多层螺旋CT再评价肿瘤包绕颈动脉弧度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峰 李松柏 +1 位作者 朱玉森 白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的技术优势 ,进一步研究颈淋巴结转移癌包绕颈动脉弧度作为常用指标在诊断肿瘤与动脉粘连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头颈部鳞癌合并颈动脉间隙淋巴结转移患者 2 2例 ,颈动脉间隙转移淋巴结共 31枚 ,经多层CT三维增强扫...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的技术优势 ,进一步研究颈淋巴结转移癌包绕颈动脉弧度作为常用指标在诊断肿瘤与动脉粘连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头颈部鳞癌合并颈动脉间隙淋巴结转移患者 2 2例 ,颈动脉间隙转移淋巴结共 31枚 ,经多层CT三维增强扫描 ,应用多平面成像 (MPR)方法显示淋巴结与血管 ,选择淋巴结与动脉相接最大且垂直于颈动脉走行的平面 ,测量转移淋巴结包绕颈动脉弧度 ,对照手术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包绕颈动脉弧度≥ 1 80°作为诊断淋巴结与颈动脉粘连的标准 ,敏感度 47.67%、特异度 1 0 0 %、准确度 74.1 9% ;以≥ 90°作为诊断粘连的标准 ,敏感度 80 % ,特异度 93 .75 % ,准确度 87.1 0 % ;以≥ 45°作为诊断粘连的标准 ,敏感度 1 0 0 % ,特异度 68.75 % ,准确度为 83 .87% ;以包绕弧度 <45°作为诊断颈动脉未粘连受侵的标准 ,敏感性 68.75 % ,特异性 1 0 0 % ,准确度 83 .87%。结论 :以转移淋巴结包绕颈动脉弧度90°以上作为诊断粘连标准较合适 ;包绕颈动脉弧度≥ 1 80°可以肯定粘连的存在 ;包绕颈动脉弧度 <45°时可以排除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深淋巴结转移癌 颈动脉粘连 CT 诊断 包绕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与多普勒超声及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熊瑜琦 蒋莉莉 康宁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12期1983-1986,共4页
目的探讨DWI与多普勒超声及CT对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3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别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多普勒超声以及CT技术方法来鉴... 目的探讨DWI与多普勒超声及CT对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3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别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多普勒超声以及CT技术方法来鉴别诊断患者的颈部良性和恶性淋巴结,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统计分析三者诊断效能。结果用DWI技术检测出534枚淋巴结,其中179枚淋巴结为良性,355枚为恶性,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其诊断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81. 69%、68. 10%、77. 15%;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出643枚淋巴结,其中220枚淋巴结为良性,423枚为恶性,其诊断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94. 56%、80. 45%、89. 74%;用CT技术检测出552枚淋巴结,其中188枚淋巴结为良性,364枚为恶性,其诊断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82. 69%、73. 94%、79. 71%。多普勒超声检测出643枚淋巴结,数量最多,且检测出最小病灶直径最小,检测效果明显优于DWI和CT(P <0. 05),DWI和CT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测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诊断效果优于DWI和CT,而DWI和CT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多普勒超声 CT 甲状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原发灶与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上上皮型钙黏附蛋白和β-链接素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玉莹 黎静 +1 位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3509-3511,共3页
目的:研究鼻咽癌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β-链接素(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2例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 目的:研究鼻咽癌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β-链接素(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2例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基因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1)22例鼻咽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40.9%)显著低于22例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63.6%)(P<0.05);(2)β-catenin在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86.4%,90.9%),未显示有差异性(P>0.05);(3)原发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癌细胞表达的E-Cadherin呈正相关(r=0.676,P<0.01);转移癌组织中E-Cadherin与β-catenin呈正相关(r=0.507,P<0.05)。结论:(1)在鼻咽癌组织中,导致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E-Cadherin的表达下调。(2)因某些原因积聚于细胞内的β-catenin可能在协同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起作用。(3)在肿瘤侵袭转移的过程中,E-Cadherin与β-catenin之间可能通过某些细胞信号通路连接进而相互调节,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E-CADHERIN基因 Β-CATENIN基因 原发灶 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