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康唑治疗深部真菌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殷凯生 吴振国 +5 位作者 范洵楠 朱晓莉 解卫平 包志达 戴玲娟 张祖贻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氟康唑注射剂治疗深部真菌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在 170例深部真菌病患者中作了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结果 试验组 (T组 )与对照组 (C组 )临床综合疗效痊愈率 (5 0 .9%和 5 0 .9% )、有效率 (83.6 %和89.1% )、...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氟康唑注射剂治疗深部真菌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在 170例深部真菌病患者中作了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结果 试验组 (T组 )与对照组 (C组 )临床综合疗效痊愈率 (5 0 .9%和 5 0 .9% )、有效率 (83.6 %和89.1% )、致病菌株清除率 (83.9%和 89.1% )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8.9%和 9.1% )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国产与进口氟康唑注射液都是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氟康唑 真菌感染 药物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历史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姜红浩 张宏 +2 位作者 佘国荣 张敬文 张丁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探讨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的历史地理学规律,为防治该类疾病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文献,设置发病年龄、病种、相关发病因素等特征变量,以中间年限1980年和中国八大地区为界,采用SPSS13.0对报... 目的探讨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的历史地理学规律,为防治该类疾病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文献,设置发病年龄、病种、相关发病因素等特征变量,以中间年限1980年和中国八大地区为界,采用SPSS13.0对报道的15778例深部真菌病在不同时段及不同地区间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国深部真菌病呈逐年增长趋势,在地域上逐渐由集中向分散变化,报道病例数前三位的地区依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原地区和岭南地区。中国深部真菌病的高发年龄段、病种和相关发病因素具有不同的历史地理学特征,1950~2007年,该病的高发年龄均为中青年,但1980年后,中青年比例下降,儿童和老年病例增多;且报道病种在1980年后明显增多,其中以念珠菌病最多见和最广泛,而鼻孢子菌、球孢子菌、帚霉菌感染区域仍较局限;同时,1980年前外伤是发病主要相关因素,而在1980年后被不洁性接触、抗生素滥用、慢性病等取代。结论中国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将逐年上升,气候湿润、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地区等将成为该类病的主要发病区。将深部真菌病的防治工作与其历史地理学特征结合起来,对从整体上把握该类疾病的发病特征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中国 历史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真菌病的实验诊断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真 徐晓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5,共4页
深部真菌病指除表皮、毛发、甲床以外,真菌侵犯内脏、皮下组织和黏膜所致的感染,其发生取决于外界致病因素和人体免疫力的相互作用。常见的病原真菌有念珠菌、曲霉、隐球菌等。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及免疫抑制剂人... 深部真菌病指除表皮、毛发、甲床以外,真菌侵犯内脏、皮下组织和黏膜所致的感染,其发生取决于外界致病因素和人体免疫力的相互作用。常见的病原真菌有念珠菌、曲霉、隐球菌等。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及免疫抑制剂人群的增多,真菌感染不断增多,已成为应用免疫抑制患者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诊断 血清学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念珠菌败血症及深部真菌病 被引量:3
4
作者 万仕琼 陈德珍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07-307,302,共2页
关键词 念珠菌败血症 深部真菌病 广谱抗生素 免疫抑制剂 抗肿瘤药物 多脏器真菌感染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要深部真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廖万清 潘搏 潘炜华 《微生物与感染》 2011年第4期199-204,共6页
近20年来,由于接受肿瘤化学治疗、细胞毒药物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多,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术广泛开展,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急剧上升。而生物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真菌研究的深入,为临床提供了早期、特异的诊断方法和新型抗真菌药物。本... 近20年来,由于接受肿瘤化学治疗、细胞毒药物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多,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术广泛开展,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急剧上升。而生物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真菌研究的深入,为临床提供了早期、特异的诊断方法和新型抗真菌药物。本文归纳了深部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深部真菌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内容,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科研人员寻找新的研究路线,有助于临床医师预防和诊治深部真菌病;同时,尚需广大科研和临床工作者对深部真菌病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满足临床和科研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诊断 真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深部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附30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一军 张瑞宣 +1 位作者 俞生林 朱雪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5,117,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深部真菌病 诊断 治疗 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曲康唑联合疗法治疗4例深部真菌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焦健 李春阳 +2 位作者 徐永豪 王克玉 王玉坤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10期780-783,共4页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联合疗法治疗4例深部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对3例孢子丝菌病、1例着色芽生菌病分别采用伊曲康唑口服加10%碘化钾口服,伊曲康唑口服加中药局部烫洗治疗。结果:4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伊曲康唑联合疗法治疗深部真菌病有效。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孢子丝菌病 着色芽生菌病 伊曲康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病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靳颖 王俊妨 +1 位作者 周鑫 王鸿智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5期102-104,10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2~6月天津市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110份数据(标本140份)分为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组33例和无侵袭性真菌病组77例,分析比较葡聚糖水平,并使用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2~6月天津市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110份数据(标本140份)分为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组33例和无侵袭性真菌病组77例,分析比较葡聚糖水平,并使用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组的葡聚糖水平(279.78±83.26)p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34.05±9.35)pg/m L(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95%的置信区间为0.904~0.988),当以95.20 pg/m L为临界值时,实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8%、93.5%、80.0%和93.3%;临床符合率达到89.1%。Kappa值0.784(P〈0.05)。结论血清葡聚糖水平可以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本研究中用北京金山川公司的GKT-1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葡聚糖水平,进行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时的最佳临界值为95.20 pg/m L,当以此临界值对深部真菌感染进行诊断时,临床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诊断 血清1 3-β-D-葡聚糖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真菌病相关免疫重建综合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廖勇 廖万清 《微生物与感染》 2010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机体的免疫力在清除感染微生物中起重要作用。免疫功能恢复或免疫失衡(包括免疫反应不足和免疫反应过度)都会对机体产生损害。免疫重建综合征(IRS)是指原有免疫抑制状态迅速缓解所激发的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局限性和系统性的表现,它常... 机体的免疫力在清除感染微生物中起重要作用。免疫功能恢复或免疫失衡(包括免疫反应不足和免疫反应过度)都会对机体产生损害。免疫重建综合征(IRS)是指原有免疫抑制状态迅速缓解所激发的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局限性和系统性的表现,它常被误判为抗真菌治疗的失败。目前快速、强效免疫调节剂在临床中广泛使用,IRS逐渐被人们认识。IRS的概念强调免疫失调及过度免疫反应会对机体造成损害,但在内源性抗感染免疫反应不足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免疫调节治疗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免疫重建综合征 真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癣菌致皮肤深部真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莎莎 王桂芝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98-500,共3页
关键词 毛癣菌 皮肤 深部真菌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确诊深部真菌病45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敬军 叶小茵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 探讨深部真菌病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经病理确诊为深部真菌病4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副鼻窦真菌感染14例;肺部真菌病19例;胃肠道真菌病4例;口腔真菌病2例,脑部真菌病2例,... 目的 探讨深部真菌病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经病理确诊为深部真菌病4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副鼻窦真菌感染14例;肺部真菌病19例;胃肠道真菌病4例;口腔真菌病2例,脑部真菌病2例,其他真菌病4例。结果 我院近5年来真菌病的确诊病例明显增多,且内脏及器官真菌病患者多合并基础性疾病,如血液病、肿瘤等。部分病例的致病菌根据病理确定有曲霉、念珠菌及隐球菌等。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结合氟康唑静滴的治疗方法。结论 我院经病理确诊的真菌病例呈上升趋势,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特殊染色可将大部分致病菌鉴定至属,治疗前最好进行培养鉴定至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诊断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用于深部真菌病早期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朴英兰 李若瑜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0年第1期35-38,共4页
近些年来 ,免疫缺损患者的大量增加 ,使条件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迅速上升。由于系统性真菌病治疗困难 ,预后不良 ,及早确立诊断和判明感染来源显得十分重要。现就聚合酶链反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以及非白念珠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病... 近些年来 ,免疫缺损患者的大量增加 ,使条件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迅速上升。由于系统性真菌病治疗困难 ,预后不良 ,及早确立诊断和判明感染来源显得十分重要。现就聚合酶链反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以及非白念珠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些近期进展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聚合酶链反应 皮肤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深部真菌病机体防御反应及免疫器官的改变(附64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敏 周莉 +1 位作者 于东海 王延复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75-78,145,共4页
本文分析了64例儿童深部真菌病的免疫器官,将胸腺、脾、淋巴结、阑尾、扁桃体的萎缩程度划分为Ⅰ、Ⅱ、Ⅲ级。胸腺表现小体集中、囊性变、钙化,解体严重者成串小体解体消失。其他器官中相当非胸腺依赖区的萎缩则不如胸腺依赖区明显。分... 本文分析了64例儿童深部真菌病的免疫器官,将胸腺、脾、淋巴结、阑尾、扁桃体的萎缩程度划分为Ⅰ、Ⅱ、Ⅲ级。胸腺表现小体集中、囊性变、钙化,解体严重者成串小体解体消失。其他器官中相当非胸腺依赖区的萎缩则不如胸腺依赖区明显。分析了真菌侵入的局部反应与全身白细胞计数关系。念珠菌26例,曲菌25例,毛霉菌17例,酵母样菌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免疫器官 萎缩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深部真菌病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德荣 苗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年第4期188-188,共1页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药物研究进展 广谱抗菌药物 免疫抑制剂 抗肿瘤化疗 真菌药物 药物应用 上升趋势 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深部真菌病使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名称的质疑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飞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真菌感染,尤其是条件性致病真菌感染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1]。由于深部真菌感染(deep fungal infection)或系统性真菌感染(systemic fungal infection)危害大,国外学者将这一类疾病统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 真菌感染,尤其是条件性致病真菌感染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1]。由于深部真菌感染(deep fungal infection)或系统性真菌感染(systemic fungal infection)危害大,国外学者将这一类疾病统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或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ie fungal disease,IFD),以区别非侵袭性真菌感染[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病 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病理学方法在皮肤深部真菌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琳毅 曾学思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3年第5期321-324,共4页
随着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临床上尽早做出诊断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组织病理学是深部真菌病的重要诊断方法 ,现对几种深部真菌病的特征性组织病理表现。
关键词 组织病理学方法 皮肤深部真菌病 诊断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真菌病用药
17
作者 戴德银 谢梅 卢海波 《现代临床医学》 2006年第3期231-233,共3页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条件致病性真菌 系统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 皮下组织 念珠菌属 医院获得性 暗色真菌 孢子丝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真菌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秀兰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护理 广谱抗素 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技术在深部真菌病诊断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蕾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1年第5期291-292,共2页
现行的各种应用于系统性真菌病的诊断方法存在种种限制。原位杂交技术虽已广泛用于各领域的研究中 ,但其根据真菌核酸序列不同用于真菌病的鉴定、诊断研究却起步较晚。由于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直观等优点 ,仍显示其具有很好的... 现行的各种应用于系统性真菌病的诊断方法存在种种限制。原位杂交技术虽已广泛用于各领域的研究中 ,但其根据真菌核酸序列不同用于真菌病的鉴定、诊断研究却起步较晚。由于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直观等优点 ,仍显示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原位杂交 诊断 系统性曲霉病 系统性念珠菌病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新生隐球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真菌病的临床病理(附播散性真菌病尸检2例报告)
20
作者 李凡彩 曾思恩 韦华生 《华夏医学》 CAS 1997年第2期10-12,共3页
深部真菌病无论是临床或病理均无明显特异性,极易误诊而发展为播散性真菌病死亡,多在死后尸检方得到证实。报告了2例播散性真菌病尸检所见,并进行小结,指出误诊原因,结合文献复习归纳深部真菌病的基本病变有化脓、坏死、肉芽肿形... 深部真菌病无论是临床或病理均无明显特异性,极易误诊而发展为播散性真菌病死亡,多在死后尸检方得到证实。报告了2例播散性真菌病尸检所见,并进行小结,指出误诊原因,结合文献复习归纳深部真菌病的基本病变有化脓、坏死、肉芽肿形成。如有上述病变之一,应作为真菌感染的病理诊断线索,须进一步做真菌染色或多切片查找真菌体。此外还对真菌病的诱发因素、预防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最好发的器官为肺脏,婴幼儿的发生率远较成人高,对可疑病例尽早使用抗真菌药是提高存活率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播散性真菌病 病理学 尸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