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经颅磁刺激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庞兰 李佩璠 +2 位作者 朱晓岗 杨再红 郑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98-2103,共6页
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目前治疗手段有限,深部经颅磁刺激(dTMS)作为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已经被运用于重度抑郁症(MDD)的治疗,但临床研究证据较少。目的探究dTMS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Esc)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为dTM... 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目前治疗手段有限,深部经颅磁刺激(dTMS)作为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已经被运用于重度抑郁症(MDD)的治疗,但临床研究证据较少。目的探究dTMS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Esc)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为dTMS治疗抑郁症患者进一步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月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的73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对照组35例、联合治疗组38例。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Esc(第1周10 mg/d,第2周起20 mg/d,连续2周),联合治疗组患者在药物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dTMS治疗[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为刺激靶点,18 Hz,120%MT,1980次/d,一共2周,总计10次]。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2周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基于言语流畅性任务(VFT)期间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仪(fNIRS)测量的前额叶平均氧合血红蛋白(oxy-Hb)浓度变化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实际完成试验的药物对照组30例、联合治疗组31例。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AMD、BSS评分低于药物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BSS评分低于组内治疗前,MoCA评分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前额叶皮质未见明显激活。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优于药物对照组。结论dTMS联合Esc治疗较单独Esc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深部经颅磁刺激 近红外光谱成像 认知功能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经颅磁刺激在精神障碍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许月航 王学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9-704,共6页
深部经颅磁刺激(deep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dTMS)作为常见物理治疗方式的一种,近年来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精神疾病的治疗研究中。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抑郁障碍、强迫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精神疾病,治疗方案初步成熟,... 深部经颅磁刺激(deep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dTMS)作为常见物理治疗方式的一种,近年来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精神疾病的治疗研究中。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抑郁障碍、强迫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精神疾病,治疗方案初步成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加速治疗方案在抑郁障碍、强迫障碍中初见成效。也有研究尝试使用dTMS治疗双相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进食障碍等疾病,改善了部分症状,但是否具有切实的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目前研究也在尝试使用不同线圈,探索不同治疗部位、不同治疗方案对各类疾病的疗效,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经颅磁刺激 抑郁障碍 强迫障碍 物质使用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 进食障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垣针法联合深部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肌电图的影响
3
作者 付玥 董莹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2259-2262,共4页
目的探讨东垣针法联合深部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唐山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26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在常... 目的探讨东垣针法联合深部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唐山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26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深部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组给予深部经颅磁刺激联合东垣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评估)、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步态指标(步速、步长)、肌电图检查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上肢、手、下肢Brunnstrom分值和FMA评分、MBI均较干预前明显增高(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2组步速、步长均较干预前加快和增加(P均<0.05),且研究组快于及长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2组踝跖屈/背伸状态积分肌电值均较干预前明显增高(P均<0.05),协同收缩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东垣针法联合深部经颅磁刺激可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垣针法 深部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 肌电图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及对血清BDNF的影响
4
作者 潘婵媛 《精神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深部经颅磁刺激(dTMS)辅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效果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7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丙戊酸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 目的探讨深部经颅磁刺激(dTMS)辅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效果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7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丙戊酸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TMS治疗(18 Hz,120%rMT),对照组接受伪刺激,两组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应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两组抑郁状况,于治疗前后应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评估两组躁狂状况和自杀风险,同时检测血清BNDF水平,并对患者安全性和耐受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HAMD-17评分快速降低,治疗后第2、4周末观察组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SS评分均较各自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B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ND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BND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MS能快速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抑郁症状,降低自杀风险,有效上调BNDF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经颅磁刺激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丙戊酸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莫凡 武亮 +2 位作者 靳沙沙 刘泽键 许淑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年第2期6-9,12,共5页
深部经颅磁刺激(deep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dTMS)是一种应用于精神类疾病的非侵入性治疗,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调节半球间平衡与神经可塑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重塑,可以在不增大强度的前提下作用到更深层大脑皮质从而产生更... 深部经颅磁刺激(deep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dTMS)是一种应用于精神类疾病的非侵入性治疗,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调节半球间平衡与神经可塑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重塑,可以在不增大强度的前提下作用到更深层大脑皮质从而产生更强的生理生化反应。本文介绍了dTMS的背景及原理、分类及作用,回顾了dTMS在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和其安全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表明dTMS为脑卒中康复提供了一种相对安全且无创的新治疗方式,能够同时兼顾到患者的多种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颅刺激 深部经颅磁刺激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大脑自发神经活动的影响
6
作者 许月航 赵天宇 +8 位作者 刘不凡 卢文婷 任若佳 林泉 靳娜 黄凡凡 刘快快 白美娜 王学义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4年第9期647-653,共7页
目的探讨深部经颅磁刺激(d TMS)对抑郁症患者大脑自发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住院治疗的17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健康... 目的探讨深部经颅磁刺激(d TMS)对抑郁症患者大脑自发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住院治疗的17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1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研究组使用dTMS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频率为18 Hz,刺激强度为静息运动阈值的120%;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2周,共计10次。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及焦虑情况,并采集受试者头颅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rs-fMRI)图像。使用分数低频振幅(fALFF)评估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研究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的大脑自发神经活动变化。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评估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大脑自发神经活动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临床症状与脑区自发神经活动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组16例,对照组10名。研究组治疗后的HAMA总分、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右中央旁小叶fALFF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P<0.05)。研究组经dTMS治疗后的左侧额中回、右内侧额上回fALFF值降低,右侧舌回、左侧舌回、右侧枕中回、右中央旁小叶fALFF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6、16.01、-11.07、-10.81、-10.19、-14.14,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的左侧舌回fALFF值与HAMA总分(r=-0.89,P=0.017)、焦虑/躯体因子得分(r=-0.96,P=0.002)呈负相关,治疗后左侧额中回fAFLL值下降与迟滞因子得分下降呈正相关(r=0.88,P=0.021)。结论抑郁症患者的额叶、舌叶和枕叶存在异常的自发神经活动,dTMS治疗后自发神经活动的平衡与抑郁焦虑和迟滞症状的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深部经颅磁刺激 静息态功能共振 自发神经活动 分数低频振幅
原文传递
基于H线圈的深部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一涵 王朦朦 +2 位作者 周子扬 栗智 林永忠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0,共5页
深部经颅磁刺激(DTMS)是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其通过采用新型的H线圈,能够在不增加刺激强度的前提下刺激更大范围的大脑皮层及更深的大脑区域,目前已应用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 深部经颅磁刺激(DTMS)是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其通过采用新型的H线圈,能够在不增加刺激强度的前提下刺激更大范围的大脑皮层及更深的大脑区域,目前已应用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本文现围绕DTMS在PD、AD、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失语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经颅磁刺激 H线圈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原文传递
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强迫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月龄 陈璐 朱春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8-182,共5页
近年来安全无创的经颅磁刺激技术在强迫症临床治疗上取得一些新进展。研究发现,刺激靶点的选择对强迫症症状改善有一定影响,一般优先选择背外侧前额叶和辅助运动区。为提高标准方案的效果持续时间,发展了θ爆发式脉冲刺激模式,该模式对... 近年来安全无创的经颅磁刺激技术在强迫症临床治疗上取得一些新进展。研究发现,刺激靶点的选择对强迫症症状改善有一定影响,一般优先选择背外侧前额叶和辅助运动区。为提高标准方案的效果持续时间,发展了θ爆发式脉冲刺激模式,该模式对强迫症患者来说足够安全但未必有效。与常规刺激方案相比,加速和维持型的增强方案具有更高的时间和临床效益。另外,新近发展的深部经颅磁刺激治疗强迫症的效果尚可,前景可期。总体而言,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强迫症的效果良好,但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和评估治疗是否“有效”的统一标准,且研究对象局限于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未来可结合增强方案开展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扩大研究对象选择范围,并建立科学的疗效评估及反馈机制,为强迫症的经颅磁刺激治疗提供科学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经颅刺激 刺激靶点 刺激模式 增强方案 θ爆发式脉冲刺激 深部经颅磁刺激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头模型的H型线圈颅内感应电场分布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程欢欢 赵琛 +1 位作者 刘志朋 殷涛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4年第3期141-146,共6页
研究了H线圈作用下人体颅内感应电场分布情况,并且评估H型线圈的深部特性;建立包含边缘系统的真实头部电导率模型,沿头部模型轮廓建立H型线圈模型,分析其在头皮表面和边缘系统产生的感应电场的分布规律;与8字线圈颅内电场分布进行了比较... 研究了H线圈作用下人体颅内感应电场分布情况,并且评估H型线圈的深部特性;建立包含边缘系统的真实头部电导率模型,沿头部模型轮廓建立H型线圈模型,分析其在头皮表面和边缘系统产生的感应电场的分布规律;与8字线圈颅内电场分布进行了比较,采用头皮电场峰值和边缘系统电场峰值之比来评估H型线圈和8字线圈脑深部电场分布特性;结果显示,H型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场在头皮不聚焦,但能集中刺激到边缘系统的前扣带回;与8字线圈相比,H型线圈能够减弱头皮电场强度,增强边缘系统电场强度,具有良好的深部特性;本文基于真实头模型的H型线圈研究,初步揭示了H型线圈感应电场的颅内分布特性,有助于脑深部磁刺激线圈的设计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经颅磁刺激 真实头模型 H型线圈 边缘系统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依赖的神经生理学机制物理治疗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文霞 惠李 +1 位作者 钱胜 朱程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7期129-132,共4页
酒依赖会对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危害,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探究酒依赖的物理治疗方法有助于发现有效的临床治疗路径,降低患者的复饮率。本研究对酒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梳理,并对经颅直流电刺激、重复经颅... 酒依赖会对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危害,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探究酒依赖的物理治疗方法有助于发现有效的临床治疗路径,降低患者的复饮率。本研究对酒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梳理,并对经颅直流电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深部重复经颅磁刺激等新兴物理治疗方法在酒依赖治疗康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酒依赖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依赖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经颅直流电刺激 重复经颅刺激 深部重复经颅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