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动力源激励下P2构型混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1
作者 张静 朱文龙 +2 位作者 刘长钊 罗键 葛帅帅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目的】动力源是传动系统重要的外部激励,需充分探究不同动力源对混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推导了四缸发动机和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动态驱动力矩,并将其表达成角位移的函数,建立了动力源动力输出模型;其次,基于... 【目的】动力源是传动系统重要的外部激励,需充分探究不同动力源对混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推导了四缸发动机和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动态驱动力矩,并将其表达成角位移的函数,建立了动力源动力输出模型;其次,基于有限元缩聚和集中参数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了传动系统混合动力学模型,并对建模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试验验证;最后,基于耦合动力源和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混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机电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使车辆分别以纯电动驱动模式、发动机驱动模式和联合驱动模式运行,分析了不同驱动模式下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探究了发动机转矩波动、电动机转矩波动、发动机与电动机同时作用时的转矩波动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电动机转矩波动与发动机转矩波动都会引起齿轮副啮合力矩振幅增大、轴承支反力振幅增大以及箱体轴承中心轨迹范围增大,并且电动机2倍基频和四缸发动机基频引起的振动是箱体轴承支反力振幅增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汽车 力传系统 态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300混动柴油机缸体铸造工艺设计
2
作者 刘浩辉 张伟光 +1 位作者 汪德松 李保全 《铸造工程》 2025年第2期29-34,共6页
根据FD300混动柴油机缸体的结构特征和性能要求,分析铸造工艺难点,设计缸体铸造工艺。采用三乙胺冷芯盒法进行制芯和树脂砂造型,水套增设预埋金属芯撑,回油道砂芯优化结构增设工艺孔和设计反变形补正量,并选用100%宝珠砂制备工艺。浇注... 根据FD300混动柴油机缸体的结构特征和性能要求,分析铸造工艺难点,设计缸体铸造工艺。采用三乙胺冷芯盒法进行制芯和树脂砂造型,水套增设预埋金属芯撑,回油道砂芯优化结构增设工艺孔和设计反变形补正量,并选用100%宝珠砂制备工艺。浇注系统设计为卧浇中注阶梯式,内浇口采用单层薄壁“扇形”结构,位置设计在曲轴半圆瓦处,并采用AnyCasting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熔炼方面采用碳化硅和复合孕育剂孕育处理。经工艺实验,缸体铸件外观质量状态良好,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和铸件壁厚等均满足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缸体 扇形内浇口 宝珠砂 预埋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动汽车并联模式敲击异响分析及优化
3
作者 郭林 刘学文 +2 位作者 刘欣豪 林伟雄 郑文昭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16,共5页
【目的】针对某款混动车型并联工况异响问题,研究其产生机制并提出优化方案。【方法】首先,对样车进行振动和噪声测试,明确异响类型;其次,建立仿真分析模型,模拟车辆并联工况,通过与测试数据对比,校核模型精度;最后,进行参数影响规律分... 【目的】针对某款混动车型并联工况异响问题,研究其产生机制并提出优化方案。【方法】首先,对样车进行振动和噪声测试,明确异响类型;其次,建立仿真分析模型,模拟车辆并联工况,通过与测试数据对比,校核模型精度;最后,进行参数影响规律分析,找出对异响影响较大的参数。【结果】综合测试和仿真分析可知,该异响为变速箱齿轮敲击噪声,主要发生在驱动电动机一侧;并联车速、驱动电动机转矩和次级飞轮转动惯量对该异响影响较大。验证结果表明,提高驱动电动机转矩,振动降幅为66.7%;提高并联车速,振动降幅为60%;提高次级飞轮转动惯量,振动降幅为46.7%。所提方案对抑制齿轮敲击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汽车 混动专用变速箱 并联模式 敲击异响 仿真分析 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油喷射参数对混动柴油机低温起动燃烧与性能影响研究
4
作者 刘雨龙 任正敏 +3 位作者 梁永森 程江华 石磊 邓康耀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6,共8页
针对柴-电混合模式下低温冷起动特性影响因素复杂、起动总能耗高的问题,开展了混合动力柴油机低温冷起动试验研究,搭建了混合动力柴油机低温环境试验平台,探明柴油机喷油控制参数对燃烧特性和起动瞬态特性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喷油... 针对柴-电混合模式下低温冷起动特性影响因素复杂、起动总能耗高的问题,开展了混合动力柴油机低温冷起动试验研究,搭建了混合动力柴油机低温环境试验平台,探明柴油机喷油控制参数对燃烧特性和起动瞬态特性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喷油量增大,燃烧始点前移,平均指示压力增大,但增速放缓,起动总时长下降明显,起动总能耗先降低后增加,在循环喷油量为36 mg时达到较优的起动性能和能耗经济性。随着喷油正时推迟,着火延迟期逐渐缩短,燃烧重心后移,最高燃烧压力先增大后减小,在喷油正时为压缩上止点后-12°和上止点后-8°时燃烧放热更集中,燃油能量得到有效利用。综合起动阶段燃烧特性分析和能耗平衡,循环喷油量为36 mg、喷油正时为上止点后-8°时,燃烧更加集中,起动过程的油耗和辅助电耗的总能耗降低8.4%,起动时间缩短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 柴油机 低温冷起 喷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翼混动无人机起动/发电电机控制器设计
5
作者 唐靖昆 吕伟 彭旭 《自动化应用》 202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针对油电混动无人机起动发电一体电机,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控制器,以提升无人机动力系统的经济性、响应性和安全性。首先,分析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和广阔应用前景,指出了固定翼与多旋翼无人机的优缺点,并提出混合动力无人机策略,以实... 针对油电混动无人机起动发电一体电机,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控制器,以提升无人机动力系统的经济性、响应性和安全性。首先,分析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和广阔应用前景,指出了固定翼与多旋翼无人机的优缺点,并提出混合动力无人机策略,以实现更好的载荷和航时性能;其次,回顾国内外在混动无人机和起动/发电一体化电机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挑战,提出新型“三段式”起动策略并采用线电流测量法进行换相原则;最后,通过设计软硬件及实验平台进行实物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电混动 复合翼 /发电电机 三段式 线电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动发动机三火花塞点火系统及高热效率研究
6
作者 闫博文 Benjamin Waters +1 位作者 胡铁刚 邓伟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8,共9页
基于一台3缸1.5 L混动发动机,研究了单火花塞、被动预燃室及三火花塞3种不同点火方式对发动机稀燃工况下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通过2000 r/min转速、0.8 MPa平均有效压力下的测试表明:在高滚流下,采用被动预燃室点火能实现的稀燃极限对... 基于一台3缸1.5 L混动发动机,研究了单火花塞、被动预燃室及三火花塞3种不同点火方式对发动机稀燃工况下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通过2000 r/min转速、0.8 MPa平均有效压力下的测试表明:在高滚流下,采用被动预燃室点火能实现的稀燃极限对应过量空气系数φ_(a)约为1.70,相比单火花塞略低,采用三火花塞点火则可在φ_(a)>1.95的条件下稳定燃烧,进而改善燃油消耗率和NO_(x)原始排放.随着空气稀释增加,采用被动预燃室点火对燃烧相位的改善效果逐渐减弱,且使得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增加明显.相比之下,三火花塞点火可有效加快燃烧速率,尤其在φ_(a)>1.70时优势显著,其燃烧持续期相比单火花塞和被动预燃室可缩短近4℃A.通过采用φ_(a)为1.80的稀混合气配合三火花塞点火,发动机在选用研究法辛烷值(RON)为92的燃油时可实现45.06%的最高有效热效率(BTE),选用RON100燃油及进一步采用电子增压器时,最高BTE可分别提升至45.63%和4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 三火花塞点火 燃烧特性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混动变速器油泵电机无法唤醒问题研究
7
作者 王政 罗智波 +1 位作者 刘晓莹 孙萧 《汽车零部件》 2025年第1期1-4,23,共5页
介绍了混动变速器油泵电机的休眠和唤醒机制,结合油泵电机在整车亏电恢复后无法正常唤醒的案例,对油泵电机无法唤醒的故障原因排查方法及解法方案进行研究分析。该研究解决了混动变速器油泵电机无法唤醒的问题,使油泵电机恢复正常工作,... 介绍了混动变速器油泵电机的休眠和唤醒机制,结合油泵电机在整车亏电恢复后无法正常唤醒的案例,对油泵电机无法唤醒的故障原因排查方法及解法方案进行研究分析。该研究解决了混动变速器油泵电机无法唤醒的问题,使油泵电机恢复正常工作,相关研究过程与结论可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变速器 油泵电机 整车亏电 唤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常见自主汽车品牌混动技术动力架构浅析
8
作者 邓腾 《时代汽车》 2025年第5期31-33,共3页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性的日益重视,汽车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混合动力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过渡方案,在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不仅在...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性的日益重视,汽车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混合动力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过渡方案,在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多项突破,还逐步扩大了市场份额。本文将以自主品牌混动系统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针对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混合动力驱动模式的结构与原理展开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品牌 混动技术 力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比对混动专用汽油机进气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马百坦 陈俊翔 +4 位作者 莫正旅 姚克甫 潘永亮 刘涛 康哲 《汽车实用技术》 2025年第2期5-9,共5页
以某1.5 L自然吸气混动专用汽油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压缩比对进气量、缸内湍流动能、滚流比和缸内流动的影响。采用某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软件,在其余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设计六种不同压缩比(13.1-16.9)进行研究分析。得到如... 以某1.5 L自然吸气混动专用汽油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压缩比对进气量、缸内湍流动能、滚流比和缸内流动的影响。采用某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软件,在其余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设计六种不同压缩比(13.1-16.9)进行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缸内进气量随压缩比增加而先上升后下降且变化程度很小,仅为0.5%以内,可以忽略不计;但压缩比增加对缸内湍流动能有较大的影响,在压缩上止点时,缸内湍流动能最大降低幅度,相较最小压缩比降低了近24%,不利于缸内火焰传播,通过缸内速度云图也可以得到相同结果。此外,压缩比变化也会导致缸内滚流比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专用内燃机 压缩比 进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模拟技术的混动车辆发动机电控单元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锐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2期93-98,104,共7页
电控单元是混动车辆发动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动机以及混动车辆的行驶性能产生直接影响,为保证电控单元的运行正常,利用动态模拟技术,优化设计了混动车辆发动机电控单元检测系统;改装温度、转速等传感器设备以及信号处理器设备,调... 电控单元是混动车辆发动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动机以及混动车辆的行驶性能产生直接影响,为保证电控单元的运行正常,利用动态模拟技术,优化设计了混动车辆发动机电控单元检测系统;改装温度、转速等传感器设备以及信号处理器设备,调整系统电路的连接方式,实现硬件系统的优化;利用动态模拟技术模拟混动车辆发动机电控过程,结合不同故障类型下电控单元的运行特征,设置系统的检测标准;采集电控单元输出信号,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提取信号特征,最终通过特征匹配确定电控单元状态、故障类型以及故障位置,实现系统的电控单元检测功能;综合混动车辆发动机的3种运行场景,通过系统测试实验得出结论:与传统检测系统相比,优化设计系统的漏检率和误检率分别降低了2.59%和2.05%,由此证明优化设计系统具有良好的检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模拟技术 混动车辆 机电控单元 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冷却优化
11
作者 赵丽丽 管昭辉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30-236,共7页
为了使整车能量控制与利用更加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从而提高整车的性能,以某混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基于某仿真软件搭建空调系统模型和电池电机冷却系统模型,进而拟合成协调配合的热管理系统模型。通过对热管理系统模型结构优化,使得电池... 为了使整车能量控制与利用更加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从而提高整车的性能,以某混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基于某仿真软件搭建空调系统模型和电池电机冷却系统模型,进而拟合成协调配合的热管理系统模型。通过对热管理系统模型结构优化,使得电池组可由风冷和液冷两种方式共同冷却。提出将空调系统与电池组冷却系统进行热量传递和转换的控制方案,并在NEDC工况下对比空调座舱独立热管理系统冷却方案和空调座舱与电池组协同热管理系统冷却方案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座舱舒适性的前提下,采用空调座舱与电池组协同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方案更加节能,有助于整车剩余电量与行驶里程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汽车 整车热管理系统 空调系统 电池电机系统 冷却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全电/混动飞机技术路线与动力系统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起旭 王群京 +4 位作者 钱喆 李国丽 曹文平 丁石川 孙泽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66-4985,I0031,共21页
该文对小型全电/混动载人飞机的技术发展路线、航空推进电机、动力系统架构进行分析、总结与展望。首先,从载人飞机的气动布局、结构拓扑、动力源和起降形式等方面分析,分出6条技术路线,总结各自的乘客数、最大起飞重量、巡航速度、功... 该文对小型全电/混动载人飞机的技术发展路线、航空推进电机、动力系统架构进行分析、总结与展望。首先,从载人飞机的气动布局、结构拓扑、动力源和起降形式等方面分析,分出6条技术路线,总结各自的乘客数、最大起飞重量、巡航速度、功率和航程等技术指标。其次,总结已装机或拟装机航空推进电机的技术参数和应用机型。对先进航空推进电机的发展现状,按功率等级分类探讨了三相永磁电机、多相永磁电机、兆瓦级涡轮机驱动的兆瓦级电机/发电机、高温超导电机。最后,对6种动力系统架构的技术路线特点、关键技术进行梳理,分析载人全电/混动飞机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内载人电动/混动飞机领域刚起步,该文的研究工作对飞机的总体气动布局设计、功率需求、器件选型、动力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电气化 /混动飞机 垂直起降 飞行汽车 电机 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电混动履带底盘电液系统联合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明兴 徐琨 +2 位作者 廖宜涛 李淼 余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6-408,418,共14页
针对传统以液压驱动或纯电驱动的履带式农机装备功耗大、系统响应慢、电池续航短、功率扭矩输出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液电混动履带式行走底盘,集成了液压驱动和电驱动两套独立动力系统,双液压马达及双伺服电机的四轮驱动结构,... 针对传统以液压驱动或纯电驱动的履带式农机装备功耗大、系统响应慢、电池续航短、功率扭矩输出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液电混动履带式行走底盘,集成了液压驱动和电驱动两套独立动力系统,双液压马达及双伺服电机的四轮驱动结构,可实现整机大扭矩输出,利于整机轻量化设计;通过伺服电机速度及力闭环控制,适应匹配底盘外负载的变化,可显著改善闭式液压驱动系统的动态输出特性,提高整机动态控制性能并降低工作能耗。基于AMESim与Matlab建立了电液混动系统的联合仿真模型,对比分析整机在平地直线行驶、山地爬坡、原地转向等不同工况的行驶动态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液电混合驱动履带底盘最大行驶速度可达1.1 m/s,原地转弯时间最快为2.4 s,最小转弯直径为150 cm,可实现丘陵山地复杂地形转弯及调头;履带底盘直线行驶偏移率不大于3.3%;在相同工况下与液压驱动相比,液电混合动模式下整机能耗可减少9.3%,提高了整机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底盘 液电混动 行驶性能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动叉车势能与制动能量联合回收系统设计及AMESim-Simulink仿真分析
14
作者 刘理想 祝俊 +1 位作者 张立杰 王博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188,共10页
针对混动叉车频繁升降及起停制动造成能量损耗严重等问题,聚焦混动叉车势能回收与行车时双动力能源分配控制策略能效提升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混动叉车势能与制动能量联合回收系统设计。在传统混动叉车并联式混动系统基础上改进优化,运用... 针对混动叉车频繁升降及起停制动造成能量损耗严重等问题,聚焦混动叉车势能回收与行车时双动力能源分配控制策略能效提升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混动叉车势能与制动能量联合回收系统设计。在传统混动叉车并联式混动系统基础上改进优化,运用前向建模思想搭建仿真模型。为实现精准控制液压缸位移,提出了一种模糊PID自适应控制系统;为优化混动叉车在行车时发动机和驱动电机的工作效率并进行制动能量回收,基于发动机最优工作曲线提出一种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最后基于JB/T 11988—2014制定多种工况,运用AMESim和Simulink进行多种工况下仿真对比试验,验证该方法有效性,实现能量回收效率提升,势能与制动能量联合回收效率最高可达56.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叉车 势能回收 能量回收 模糊控制 PID AMESim-Simulink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地智能混动割草机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鹏飞 高巧明 +3 位作者 曾俊豪 向浩 许鹏 韦增健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1,共9页
针对我国高原和丘陵山地果园、茶园等农业生产活动中,生草制管理所面临的割草机械作业效率低、时间短及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结合自主设计的丘陵山地智能混动割草机,设计一种可实时识别工况并自动完成能量管理的割草机控制系统。该系统... 针对我国高原和丘陵山地果园、茶园等农业生产活动中,生草制管理所面临的割草机械作业效率低、时间短及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结合自主设计的丘陵山地智能混动割草机,设计一种可实时识别工况并自动完成能量管理的割草机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割草机实时接收的行驶工况识别信号为切入点,采用实时工况识别算法程序,依据不同类别工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通过搭建控制系统并结合作业工况,进行该控制系统的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的响应割草机动力性与割草性能要求,且相比于同耗油量下无能量管理的油电混合割草机,其单次作业时间约增加18%。同时验证该工况识别系统的合理性,工况正确识别时长精度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混动割草机 控制系统 实时工况识别 能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动车用发动机运行工况的变化及潜在失效分析
16
作者 付佳明 胡景彦 +1 位作者 巴松淼 孟祥程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40-44,77,共6页
混动车用发动机的运行工况与常规燃油车相比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发动机承担主要动力源的角色也在发生转变。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寻找降本的优化路线,同时也需要预防由此产生新的失效问题。结合目前市场上应用效果较好的两款混动架构阐述混... 混动车用发动机的运行工况与常规燃油车相比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发动机承担主要动力源的角色也在发生转变。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寻找降本的优化路线,同时也需要预防由此产生新的失效问题。结合目前市场上应用效果较好的两款混动架构阐述混动发动机主要变化特点及潜在的失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车用发 变化 失效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混动专用机油性能浅析
17
作者 孙瑞雨 金佳佳 +1 位作者 许金山 张升 《石油商技》 2024年第S01期2-5,共4页
本文对市场上4款不同润滑油品牌推出的混动专用机油以及4款常规中档SP/GF-6A 0W-20汽油机油产品进行了分析和考察。通过对质量规格以及抗磨性、高温氧化安定性、低温性、乳化保持性、抗腐蚀性、剪切安定性6个关键性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本文对市场上4款不同润滑油品牌推出的混动专用机油以及4款常规中档SP/GF-6A 0W-20汽油机油产品进行了分析和考察。通过对质量规格以及抗磨性、高温氧化安定性、低温性、乳化保持性、抗腐蚀性、剪切安定性6个关键性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动专用机油均满足SP/GF-6A规格,黏度等级以0W-20为主,各品牌混动机油产品在乳化保持性、抗腐蚀性、高温氧化安定性方面表现出色,在抗磨性、低温性、剪切安定性等方面与中档SP/GF-6A 0W-20全合成汽油机油产品性能表现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专用机油 汽油机油 SP/GF-6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插电式混动RDE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柴家启 杨冬霞 +4 位作者 杜君臣 顾绍晶 欧阳曾繁 向桥 邵峰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6期8-11,共4页
随着国家碳中和政策和汽车企业油耗双积分政策的推行,插电式混动汽车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占有量稳步上升。以一辆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代表性插电式混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在环境模拟实验室使用全流排放测试系统(CVS)和PEMS串联测试,研究了环... 随着国家碳中和政策和汽车企业油耗双积分政策的推行,插电式混动汽车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占有量稳步上升。以一辆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代表性插电式混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在环境模拟实验室使用全流排放测试系统(CVS)和PEMS串联测试,研究了环境温度对插电式混动汽车RDE排放测试影响。结果表明:PN排放量和符合因子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升高;NOx符合因子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升高;THC、CO、NH_(3)排放量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升高;基于欧七或国七控制不同环境温度下插电式混动汽车RDE排放特点及风险分析,提出了通过进行原排、标定策略优化,加载CGPF,提升后处理催化剂的贵金属用量等思路以确保RDE排放满足法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电混动汽车 RDE排放 环境温度 欧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电混动小车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19
作者 刘志强 江世明 +1 位作者 刘易菲 陈鑫宇 《传感器世界》 2024年第7期18-23,共6页
油电混动汽车的智能控制系统在提升汽车性能与保护地球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调研发现,新能源汽车存在着电池馈电、电力显示不准、电池续航能力弱与油电模式切换速度不平稳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物联网和STM32... 油电混动汽车的智能控制系统在提升汽车性能与保护地球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调研发现,新能源汽车存在着电池馈电、电力显示不准、电池续航能力弱与油电模式切换速度不平稳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物联网和STM32的油电混动小车智能监测与控制方案,在EDA和MDK中,对电路和程序进行了设计,借助仪器仪表对系统进行了测试。系统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对于电池容量的精准检测与显示,电池及时充电续航与油电模式切换速度平稳运行,能较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并且具有物联网远程监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 物联网 油电混动小车智能监控 电池容量检测 速度平稳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动车用高效汽油机技术研究
20
作者 李建新 艾力夏提·阿不力孜 +3 位作者 周燕燕 薛喜红 王峰 张家辉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6期23-25,共3页
阐述当前发展高效率混动车用汽油机的必要性,解读当前内燃机应用燃油车向混动车发展的趋势。分析当前市场丰田混动系统、本田双电机混动系统、日产的混动、大众系列和国产高效发动机的特点。总结当前先进发动机所应用的米勒循环、缸内... 阐述当前发展高效率混动车用汽油机的必要性,解读当前内燃机应用燃油车向混动车发展的趋势。分析当前市场丰田混动系统、本田双电机混动系统、日产的混动、大众系列和国产高效发动机的特点。总结当前先进发动机所应用的米勒循环、缸内直喷、稀薄燃烧、可变压缩比等技术,并说明不同技术对发动机带来的发动机热效率、机械磨损、燃油消耗、排放污染等方面的影响和不同技术组合使用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 汽油机 高效内燃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