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界层湍流垂直混合强度对局地热对流模拟影响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明燕 张述文 《干旱气象》 2023年第2期290-300,共11页
针对弱环境场下局地对流性降水难于准确预报问题,本文以长江下游地区两次局地对流性降水过程为例,通过调整WRF模式中两类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和ACM2)的湍流垂直混合强度,探究改善降水预报准确度的一种可行途径。结果表明:在模式默认的... 针对弱环境场下局地对流性降水难于准确预报问题,本文以长江下游地区两次局地对流性降水过程为例,通过调整WRF模式中两类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和ACM2)的湍流垂直混合强度,探究改善降水预报准确度的一种可行途径。结果表明:在模式默认的垂直混合强度下,YSU方案模拟的对流发展较缓,对流触发时间略晚;ACM2方案则由于垂直混合过强,模拟的对流弱于YSU方案,对流触发时间晚于观测1~2 h。无论是YSU还是ACM2方案,减弱边界层内垂直混合强度能够更准确模拟对流触发及其发展演变。不同垂直混合主要通过影响边界层内位温、水汽混合比、风的垂直分布和能量输送来影响对流过程模拟:减弱垂直混合后,对流前期边界层内更湿冷,风速和垂直风切变增大,同时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增加,这些因素利于更早触发对流,模拟的对流强度也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边界层方案 垂直混合强度 局地热对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浪致混合对亚热带冬季海洋混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思宇 乔方利 +1 位作者 黄传江 宋振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30,共9页
上层海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上层海洋层结及混合的模拟偏差一直是海洋和气候数值模式发展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首先评估了CMIP5中45个模式对上层海洋层结模拟的偏差,确认了冬季亚热带地区海洋模式垂向混合偏强。... 上层海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上层海洋层结及混合的模拟偏差一直是海洋和气候数值模式发展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首先评估了CMIP5中45个模式对上层海洋层结模拟的偏差,确认了冬季亚热带地区海洋模式垂向混合偏强。随后,基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地球系统模式(FIO-ESM v1.0),分别开展了1986-2005年期间包含和关闭海浪垂向混合情况下的数值实验,分析浪致混合对亚热带冬季海洋混合强度模拟的影响及机制。发现浪致混合使得气候模式中亚热带海域冬季的海洋层结增强,增强的层结使上层海洋更加稳定。首次揭示了增加浪致混合反而降低了海洋总体的垂向混合率:浪致混合使北半球冬季亚热带海域混合率从无浪实验的227 cm^2/s降低到有浪实验的178 cm^2/s,降低了21.6%;南半球冬季亚热带海域混合率从无浪实验的189 cm^2/s降低到有浪实验的165 cm^2/s,降低了12.7%。进一步分析发现,浪致混合主要是通过增加冬季亚热带海域上层海洋的热含量从而强化了海洋的层结,最终改善了气候模式对上层海洋混合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强度 浪致混合 数值模式 冬季 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强度U形肋加劲钢板受压稳定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秋 翟战胜 陈宝春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4-63,共10页
混合强度U形肋加劲钢板是由U形肋和被加劲板采用不同强度组合而成的,用作桥面板,可充分发挥钢材的使用效率、降低工程造价。按不同结构尺寸和不同强度组合的U形肋与被加劲板,设计制作了9个混合强度U形肋加劲钢板试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 混合强度U形肋加劲钢板是由U形肋和被加劲板采用不同强度组合而成的,用作桥面板,可充分发挥钢材的使用效率、降低工程造价。按不同结构尺寸和不同强度组合的U形肋与被加劲板,设计制作了9个混合强度U形肋加劲钢板试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试验得到了这些U形肋加劲钢板试件的破坏模式、稳定承载力以及荷载位移曲线。将试验试件截面的低强钢部分等效为具有初始压应力的等强钢构件,并考虑试件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分析了该加劲钢板失稳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试件整体失稳有被加劲板受弯失稳和U形肋受弯失稳两种,局部屈曲或材料屈服可发生在U形肋的翼缘、U形肋的腹板和被加劲的钢板中。试件两端的转动装置是否被约束对试验结果也有较大影响,有约束情况下,在试件端部附近的U形肋会发生局部屈曲破坏;无约束的情况下,在试件中部区域的加劲肋会发生局部屈曲破坏或试件整体发生弯曲破坏。对于发生整体失稳破坏的试件,结构具有较大的延性,平均应力峰值变化较大;而发生局部失稳破坏的试件,结构破坏具有明显的脆性,其平均应力峰值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桥面板 U形肋加劲钢板 静力试验 受压稳定 混合强度
原文传递
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液混合强度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苏贞峰 薛升长 +3 位作者 康瑞娟 石绍渊 丛威 蔡昭玲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内培养液混合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规律。方法:在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户内和户外培养,通过改变通入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量来控制培养液的混合强度,测定藻细胞的面积产量和... 目的:探讨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内培养液混合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规律。方法:在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户内和户外培养,通过改变通入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量来控制培养液的混合强度,测定藻细胞的面积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在一定的混合强度范围内,藻细胞的面积产量随着混合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室内培养时,混合强度的改变不会影响藻细胞的光合反应特性,户外高密度培养时,培养液混合强度的改变会造成藻细胞光合反应特性的变化。结论:强化培养液的混合可以提高螺旋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 混合强度 光衰减 钝顸螺旋藻
原文传递
基于场协同原理的涡发生器强化撞击流反应器混合性能分析
5
作者 张建伟 尹祖彪 +1 位作者 董鑫 冯颖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292,共10页
为了提高撞击流反应器的混合性能,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置入矩形翼涡发生器后撞击流反应器内的流场特性与混合特性,并且优化了矩形翼涡发生器参数。研究了矩形翼涡发生器尺寸参数与位置参数对撞击流反应器混合强度的影响,以及涡发... 为了提高撞击流反应器的混合性能,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置入矩形翼涡发生器后撞击流反应器内的流场特性与混合特性,并且优化了矩形翼涡发生器参数。研究了矩形翼涡发生器尺寸参数与位置参数对撞击流反应器混合强度的影响,以及涡发生器位置参数对反应器内速度分布和湍动能分布的影响,运用传质场协同原理分析了设置矩形翼涡发生器和未设置矩形翼涡发生器的撞击流反应器内速度场和浓度场的协同性。结果表明,随着径向间距r的增加混合强度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当翼宽h、转轴间距d和迎流攻角β逐渐增加时混合强度波动变化,在矩形翼涡发生器的翼宽h=10 mm,转轴间距d=8 mm,径向间距r=30 mm,迎流攻角β=30°时,反应器内混合强度最大,得到的混合效果最佳;在两股流体充分撞击的情况下,撞击流反应器内径向射流区域的速度分布呈现为“双峰”分布规律,涡发生器位置参数的改变可以提高径向速度,在转轴间距d=8 mm、迎流攻角β=30°时径向速度最高,反应器内径向射流区域的湍动能分布呈现出“单峰”分布规律,但涡发生器位置参数的变化对于湍动能分布的影响不大;从场协同的角度分析可知,矩形翼涡发生器的加入改变了撞击流反应器内径向射流的速度大小和方向,进而改善了撞击流反应器内速度场与浓度场的协同性,提高了撞击流反应器的混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反应器 场协同理论 矩形翼涡发生器 数值模拟 混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直径桩复合地基的桩体混合料强度研究
6
作者 谢永雄 《轻工科技》 2014年第3期71-72,78,共3页
小直径桩复合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发展迅速,在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施工中应用逐渐广泛,但目前还没有小直径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规范及施工技术规程。本文通过试验分析比较,结合工程实例验证,详细介绍小直径的桩体材料可因地制宜,采用普通硅酸... 小直径桩复合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发展迅速,在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施工中应用逐渐广泛,但目前还没有小直径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规范及施工技术规程。本文通过试验分析比较,结合工程实例验证,详细介绍小直径的桩体材料可因地制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按混凝土强度等级C5配比施工,既可满足小直径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又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直径桩 材料 配合比 混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温度对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及强度的影响
7
作者 张晓亮 《福建交通科技》 2014年第6期13-15,共3页
研究压实温度对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和强度性能的影响对沥青路面顺利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AC-13和AC-20两种级配混合料在不同压实温度条件下,对压实特性指数K、CEI、毛体积密度和孔隙率等压实特性参数的影响,以及压实温度... 研究压实温度对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和强度性能的影响对沥青路面顺利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AC-13和AC-20两种级配混合料在不同压实温度条件下,对压实特性指数K、CEI、毛体积密度和孔隙率等压实特性参数的影响,以及压实温度对AC-20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粘聚力和抗剪强度等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压实温度虽然使沥青混合料更容易压实,但当温度大于150℃时,再升高压实温度反而会降低混合料的强度,表明存在最佳温度范围使混合料达到最佳的压实效果;相同压实温度下,AC-13混合料比AC-20混合料更容易被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 压实温度 压实特性 混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城市流的武汉城市圈交通经济混合联系强度研究
8
作者 肖宇松 赵欣 《工程与建设》 2020年第5期795-799,共5页
城市圈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城市流的健康流动,二者息息相关。为了武汉城市圈的健康均衡发展,发挥武汉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城市流理论的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的城市流进行分析,基于引力模型分别对交通流、经济流这两种城市流类型建立模型... 城市圈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城市流的健康流动,二者息息相关。为了武汉城市圈的健康均衡发展,发挥武汉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城市流理论的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的城市流进行分析,基于引力模型分别对交通流、经济流这两种城市流类型建立模型,并结合二者构建复合的交通经济混合联系强度模型,得到了武汉城市圈东部城市联系较为紧密、西部地区联系较弱,且武汉与其他8个城市间联系紧密而其他8个城市间联系度不高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圈 城市流 交通经济混合联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沥青混合料初始强度评价方法的研究
9
作者 封晨辉 李江 赵德军 《石油沥青》 2007年第6期41-45,共5页
通过修正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两种试验方法来研究乳化沥青混合料初始强度的评价方法。在马歇尔试验中,对于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采用再修正马歇尔试验方法,并采用正交方法设计试验。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采用无侧... 通过修正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两种试验方法来研究乳化沥青混合料初始强度的评价方法。在马歇尔试验中,对于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采用再修正马歇尔试验方法,并采用正交方法设计试验。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评价乳化沥青混合料初始强度更合理,并提出评价的参考标准;同时表明水泥和矿粉是影响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混合 再修正马歇尔试验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初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回流被动式微混合器设计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端 汪甜 +1 位作者 高岩 何熊熊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21-1626,共6页
为了提高混合强度设计了一种高回流被动式微混合器,其反馈通道中的回流延长了混合时间并促进形成涡流,增强了对流和扩散作用。通过优化反馈通道形状和混合腔入口尺寸,该微混合器提升了其回流率和混合强度。利用仿真软件Fluent分析该微... 为了提高混合强度设计了一种高回流被动式微混合器,其反馈通道中的回流延长了混合时间并促进形成涡流,增强了对流和扩散作用。通过优化反馈通道形状和混合腔入口尺寸,该微混合器提升了其回流率和混合强度。利用仿真软件Fluent分析该微混合器的性能,仿真表明对于给定的微混合器其回流率和混合强度仅仅决定于雷诺数,回流率和混合强度均随雷诺数增大而增大。特别地,当雷诺数低至8.3时,仍可在反馈通道中找到回流;当雷诺数为99.6时,回流率达到24%,混合强度则超过60%。通过对反馈通道倾斜角度参数的模拟,该微混合器的回流率和混合强度均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回流 数值模拟 涡流 混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结构微混合器的性能分析及压损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国栋 吴宏杰 +2 位作者 李健 崔珍珍 周明正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6-472,共7页
对平面内非对称圆形通道、扇形通道及错位通道3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微混合器的混合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讨论在不同雷诺数下,通道几何结构参数对微混合器混合强度及通道压力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雷诺数大于10时,3种类型微混合... 对平面内非对称圆形通道、扇形通道及错位通道3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微混合器的混合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讨论在不同雷诺数下,通道几何结构参数对微混合器混合强度及通道压力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雷诺数大于10时,3种类型微混合器混合强度均随雷诺数增大而增大;在不同雷诺数下,错位通道微混合器混合效果最佳,但其压力损失会相对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混合强度 压力损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腔对方波型微混合器混合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赵淼 王文凯 逄燕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4-262,共9页
微混合器凭借节约试剂、混合强度高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在材料合成、医药制备和生化检测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合性能,保证混合过程的安全性及生化反应结果的准确性,设计了一种带扩展腔的新型方波型微混合器.在综合考... 微混合器凭借节约试剂、混合强度高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在材料合成、医药制备和生化检测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合性能,保证混合过程的安全性及生化反应结果的准确性,设计了一种带扩展腔的新型方波型微混合器.在综合考虑混合强度和压降的前提下,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了窄缝宽度、窄缝长度和扩展腔高度对微混合器混合性能的影响并得到了不同雷诺数Re条件下的最优结构参数.与方波型微混合器的混合性能进行比较,发现Re 5时,带扩展腔的方波型微混合器的混合强度更高,其中Re=20时两者混合强度相差最多,可达12%.在相同Re下,带扩展腔的方波型微混合器的压降要低于方波型微混合器.对带扩展腔的方波型微混合器进行内部流场分析,发现扩展腔结构能在流体层流状态的基础上引入涡流,使通道中流体的流动状态发生改变、对流增强,进而混合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混合强度 压降 结构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剂混合状态对焦化蜡油催化裂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银东 王刚 +2 位作者 李泽坤 徐春明 高金森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09年第5期8-11,共4页
以大港焦化蜡油为原料,利用催化裂化工业平衡催化剂LBO-16在提升管催化裂化中试装置和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上考察了油剂混合状态(混合温度、混合强度)对催化裂化反应的影响,并对不同油剂混合温度及不同湍动混合强度(通过改变水蒸气... 以大港焦化蜡油为原料,利用催化裂化工业平衡催化剂LBO-16在提升管催化裂化中试装置和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上考察了油剂混合状态(混合温度、混合强度)对催化裂化反应的影响,并对不同油剂混合温度及不同湍动混合强度(通过改变水蒸气注入量的方法进行调节)下的生焦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剂混合状态对焦化蜡油催化裂化反应影响很大,提高油剂混合温度可以减弱碱性氮化物和稠环芳烃竞争吸附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在原料转化率提高的同时焦炭选择性降低;提高油剂混合区湍动强度有利于单分子裂化反应的进行,抑制双分子氢转移生焦反应,降低焦炭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蜡油 催化裂化 油剂混合温度 油剂混合强度 氢转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料形状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响
14
作者 丛彦国 《交通标准化》 2011年第8期68-70,共3页
采用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ASTM)中D 3398方法对集料颗粒形状和纹理进行测量和评定,对不同集料形状特征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性能试验,可分析研究集料形状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响。
关键词 集料棱角性 颗粒形状 混合料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构型对平面混沌式微混合器混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赵淼 赵晟 +4 位作者 王文凯 李梦麒 逄燕 殷参 徐迎丽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1-1329,I0001,I0002,共11页
微混合器作为实验室芯片(LOC)和微全分析系统(μTAS)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和化学合成等领域,大多用于分析检测系统中的前处理部分,实现检测样本与试剂的充分混合,提升检测精度和效率。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在五边形混合腔内... 微混合器作为实验室芯片(LOC)和微全分析系统(μTAS)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和化学合成等领域,大多用于分析检测系统中的前处理部分,实现检测样本与试剂的充分混合,提升检测精度和效率。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在五边形混合腔内布置窄缝和障碍物的新型平面被动式微混合器,充分利用流体的射流特性及挡板成涡原理,强化流体扰动,打破流体流动的层流状态,可有效地促进流体混合。通过高速摄影和Micro-PIV系统相结合,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总结了在不同雷诺数(R e)下微混合器的流动特性及混合机理。在综合考虑混合强度和压降的前提下,分析了窄缝宽度、混合腔形状、障碍物形状对微混合器混合性能及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窄缝宽度的缩小可显著提升混合强度,实现高效混合;当R e≤5和Re≥20时,经过优化后的五边形混合腔微混合器与四边形混合腔微混合器相比,由于引入了渐扩结构,可实现在压降减小的同时提升混合强度;当Re≥20时,工字形挡板和凹槽挡板引起的混合强度优于矩形挡板。本研究结果为微流控和微全分析前处理部分中具有高效混合功能的微混合器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几何构型 混合强度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数线性过程的数控机床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策略研究
16
作者 任丽娜 王子倩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7,共7页
针对数控机床维修时产生较高维修成本和未能充分利用系统剩余寿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数线性过程的数控机床非等周期不完全预防性维修方法。建立对数线性过程下机床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的混合故障强度模型,根据经验取值法给出役龄递减... 针对数控机床维修时产生较高维修成本和未能充分利用系统剩余寿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数线性过程的数控机床非等周期不完全预防性维修方法。建立对数线性过程下机床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的混合故障强度模型,根据经验取值法给出役龄递减因子和故障强度递增因子的表达式,以可靠度为约束,推导出不同预防性维修阈值和更换阈值下的动态维修间隔期。在此基础上,以平均维修费用最小为目标给出设备维修周期内的最佳预防维修次数。以数控机床主轴系统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分别与未考虑更换阈值的维修模型以及混合故障强度因子服从均匀分布的维修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维修成本且能充分利用设备的剩余寿命。研究结果为制定合理的数控机床预防性维修策略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 数控机床 对数线性过程 不完全预防性维修 混合故障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形微通道中液体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东健 秦利涛 +1 位作者 岳金彩 郑世清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8-73,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出口尺寸为500μm×500μm的圆和椭圆弧波浪形微通道的混合特性。受离心力影响波浪形通道在较低雷诺数下(Re=10)可产生二次流漩涡,随着雷诺数增大二次流漩涡逐步由两涡结构过渡到四涡及多涡结构,混合强度急剧...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出口尺寸为500μm×500μm的圆和椭圆弧波浪形微通道的混合特性。受离心力影响波浪形通道在较低雷诺数下(Re=10)可产生二次流漩涡,随着雷诺数增大二次流漩涡逐步由两涡结构过渡到四涡及多涡结构,混合强度急剧增加。通过改变圆的曲率R,发现二次流漩涡及混合强度随迪恩数的增大而增强,且在中等雷诺数下(Re≈100)曲率R对混合的影响最为明显;在所考察范围内,曲率半径最小的圆波浪形通道混合效果最好,同时压降也最大。改变椭圆半轴长度比,发现通道压降随着半轴长度比的减小而降低,而混合强度和平均迪恩数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半轴长度比a/b=0.75时,通道的平均迪恩数最大,混合强度最大,而压降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流 波浪形微通道 混合强度 迪恩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腔方波型微混合器的数值研究
18
作者 李晓勇 陈晔 《轻工机械》 CAS 2019年第1期43-48,共6页
通过对微混合器的通道结构进行优化或设计新型的通道,改变流体的运动状态,实现流体之间的快速混合和提高混合效率是当今微混合器研究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微混合器的混合效率,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带有凹凸腔的方波型微混合器。在不同的Re... 通过对微混合器的通道结构进行优化或设计新型的通道,改变流体的运动状态,实现流体之间的快速混合和提高混合效率是当今微混合器研究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微混合器的混合效率,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带有凹凸腔的方波型微混合器。在不同的Re下,对设计的微混合器进行数值模拟,以混合强度和压降作为评价指标,得到了凹凸腔方波型微混合器的最优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凹凸腔微混合器的混合强度和压降都高于方波型微混合器,在Re=10时混合强度提升最显著。对2种结构进行流场分析,发现流体流经凹凸腔结构时能够产生涡流,层流状态被打破,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混合强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凹凸腔 方波型 混合强度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挡板结构对微混合器内流动与混合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雪芳 林莹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38-343,共6页
对内置3种不同挡板的T型微混合器内的流动与混合进行数值模拟,比较流动与混合的发展过程,分析不同挡板结构的对流作用机理以及混合随通道长度方向的发展变化.讨论了不同雷诺数(Re)下,挡板结构对混合强度与压力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l... 对内置3种不同挡板的T型微混合器内的流动与混合进行数值模拟,比较流动与混合的发展过程,分析不同挡板结构的对流作用机理以及混合随通道长度方向的发展变化.讨论了不同雷诺数(Re)下,挡板结构对混合强度与压力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Re≤90范围内,3种挡板结构产生的混合强度与压力损失均随Re的增大而增大.矩形挡板产生的混合效果最佳,但结合压力损失评价,认为斜面梯形具备最优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板 对流 混合强度 压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血尿素氮和血乳酸控制游泳训练负荷和强度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勤 《中国体育教练员》 1996年第2期10-12,45-46,共5页
我国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迅速,游泳已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实践证明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训练中控制好训练节奏是关键.我带训的4名男运动员,1994年度有重大的国内、外比赛任务,主项为中、长距离及个别短距离项目,比赛场次多,项目多,在速度耐... 我国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迅速,游泳已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实践证明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训练中控制好训练节奏是关键.我带训的4名男运动员,1994年度有重大的国内、外比赛任务,主项为中、长距离及个别短距离项目,比赛场次多,项目多,在速度耐力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如何来控制运动量和强度及运动后的恢复是训练中需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素氮 血乳酸 运动员 训练负荷 自由泳 运动值 恢复值 混合 混合强度 游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