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0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半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的混合控制策略研究
1
作者 王君瑞 赵东琦 +1 位作者 陈剑飞 秦豪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半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具有体积小、开关器件少、开关器件耐压高等优势,已逐渐应用于直流充电模块后级为动力电池充电。针对传统变频调制(PFM)策略与移相调制(PSM)策略无法实现宽输出电压范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宽增益范围的移相... 半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具有体积小、开关器件少、开关器件耐压高等优势,已逐渐应用于直流充电模块后级为动力电池充电。针对传统变频调制(PFM)策略与移相调制(PSM)策略无法实现宽输出电压范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宽增益范围的移相-变频(PSM-PFM)混合控制策略。通过搭建一台功率为600 W、输出电压为20~60 V的实验样机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相比单一调制策略具有更宽的增益,进而可实现宽输出电压范围,能够为动力电池提供稳定、宽范围且可调的充电电压,并实现开关管零电压开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谐振变换器 变频调制 移相调制 混合控制 零电压开关 宽输出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C谐振变换器混合控制策略的研究
2
作者 芮国相 王磊 宫平 《电子设计工程》 2025年第3期124-129,共6页
针对两级式车载充电机的后级全桥LLC谐振变换器,根据锂电池充电策略确定了电压电流双单环竞争的控制方案,并使用PFM+Burst混合控制方法提高LLC谐振变换器的轻载效率。采用等效电路法简化LLC谐振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推导出开关频率到输... 针对两级式车载充电机的后级全桥LLC谐振变换器,根据锂电池充电策略确定了电压电流双单环竞争的控制方案,并使用PFM+Burst混合控制方法提高LLC谐振变换器的轻载效率。采用等效电路法简化LLC谐振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推导出开关频率到输出电压的传递函数,基于此设计了2p2z型补偿器用于LLC谐振变换器闭环控制。并在全桥LLC谐振变换器实验平台验证了控制方案的正确性。实验表明,该控制方案下变换器工作稳定,恒压恒流输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谐振变换器 电压电流双单环 PFM+Burst混合控制 2p2z型补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范围输入三电平半桥LLC变换器混合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存刚 刘威 +2 位作者 朱文杰 张治国 李善庆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针对传统变频(PFM)控制的LLC谐振变换器在宽电压输入条件下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三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变频-移相(PFM-PS)混合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三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建立其等效模型,获得了移相控制和变频控制下... 针对传统变频(PFM)控制的LLC谐振变换器在宽电压输入条件下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三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变频-移相(PFM-PS)混合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三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建立其等效模型,获得了移相控制和变频控制下的电压增益曲线。其次,分析了变频控制的工作区间与软开关特性,推导得到了移相控制下实现软开关的最小占空比。通过混合控制策略,在升压时采用变频控制和在降压时采用移相控制,相较于全变频控制和全移相控制,混合控制可在较小频率变化范围内对电压进行升降压,在全增益范围内实现软开关,获得较宽的电压增益范围,提升了变换器的效率。最后,通过仿真和输入500~800 V/4.5 kW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出混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变换器 变频控制 电压增益 混合控制 宽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悬臂截割机器人相对动力学建模与力位混合控制研究
4
作者 刘鹏 周昊晨 +7 位作者 马宏伟 曹现刚 张旭辉 段学超 毛清华 田海波 薛旭升 王川伟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9,共10页
双悬臂截割机器人可解决传统单臂掘进机在截割大尺寸断面时效率低下的难题,但其与煤岩的动态交互影响控制性能。现有研究以双臂接触同一对象形成运动闭链为前提,无法满足双悬臂截割机器人双臂运动及末端截割头输出力的控制要求。针对该... 双悬臂截割机器人可解决传统单臂掘进机在截割大尺寸断面时效率低下的难题,但其与煤岩的动态交互影响控制性能。现有研究以双臂接触同一对象形成运动闭链为前提,无法满足双悬臂截割机器人双臂运动及末端截割头输出力的控制要求。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人相对动力学模型的力位混合控制系统。建立双悬臂截割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基于机器人的相对雅可比矩阵及虚位移与虚功原理推导出机器人的相对动力学模型,通过单一变量同时描述机器人双臂的运动状态,将机器人双臂独立的动力学模型整合为一个整体。基于机器人的相对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机器人双臂力位混合控制系统,通过李雅普诺夫函数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双悬臂截割工艺较单悬臂截割拥有更大的工作空间,具有一次性实现大断面截割的能力;双悬臂截割机器人力位混合控制系统能够完成对期望相对位置和期望相对力的同步跟踪,对截割头期望位置跟踪的绝对误差在0.3132 m以内,均方根误差为0.144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掘进 双悬臂截割机器人 力位混合控制 相对动力学 相对雅可比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控制的全桥LLC谐振变换器
5
作者 巫春玲 张旭鑫 +2 位作者 张震 邹浩 郭梦洁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3,共8页
针对全桥LLC谐振变换器最常采用的变频-移相法在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下动态超调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PI-滑模混合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结合了PI控制与滑模控制的优点,在输出电压距离参考电压较远时采用滑模控制,输出电压接近参考电压时... 针对全桥LLC谐振变换器最常采用的变频-移相法在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下动态超调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PI-滑模混合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结合了PI控制与滑模控制的优点,在输出电压距离参考电压较远时采用滑模控制,输出电压接近参考电压时切换为PI控制,通过模糊控制完成两者的平滑过渡。详细分析了全桥LLC谐振变换器在变频模式和移相模式下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特性,给出混合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方案。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搭建仿真模型进行PI控制方法、滑模控制方法与PI-滑模混合控制方法三种方法的性能对比分析,并制作一台额定功率2 kW的样机,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PI-滑模混合控制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系统的动态响应超调,同时消除稳态阶段的抖振问题,体现出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 滑模 PI 混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混合控制策略的宽输出双全桥LLC谐振变换器
6
作者 潘健 石迪 +2 位作者 刘松林 熊嘉鑫 宋豪杰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2,共13页
针对宽输出电压范围应用中传统频率控制的LLC型谐振变换器存在开关频率调节范围宽、循环电流大及难实现高效运行等问题,提出1种具有定频移相-定频PWM混合控制策略的双全桥LLC型谐振变换器,以适用于较宽输出电压范围。其由2个全桥LLC型... 针对宽输出电压范围应用中传统频率控制的LLC型谐振变换器存在开关频率调节范围宽、循环电流大及难实现高效运行等问题,提出1种具有定频移相-定频PWM混合控制策略的双全桥LLC型谐振变换器,以适用于较宽输出电压范围。其由2个全桥LLC型谐振变换器共用1个桥臂组合而成,输出电压通过定频移相-定频PWM混合控制进行调节,使该谐振变换器实现4倍电压增益范围以获得较宽输出电压,同时解决传统频率控制中循环电流过大及在移相控制移相角小时的软开关不能实现问题,提升系统效率。该转换器开关频率工作在谐振频率点,电压增益与负载无关且有助于磁性元件设计,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最后给出详细的电路工作原理分析并通过仿真进行验证,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变换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全桥LLC谐振变换器 定频移相-定频PWM混合控制 宽输出范围 零电压开关 零电流关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电平CLLLC谐振变换器的变频移相混合控制策略
7
作者 朱艳 王月武 朱俊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4-91,共8页
三电平CLLLC谐振变换器因功率开关管承受电压应力低、功率密度大、软开关范围广的特点而闻名,但同时也存在启动电流过大、可调输出电压范围窄等问题。本文以正反向结构完全对称的三电平CLLLC谐振变换器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该拓扑结构... 三电平CLLLC谐振变换器因功率开关管承受电压应力低、功率密度大、软开关范围广的特点而闻名,但同时也存在启动电流过大、可调输出电压范围窄等问题。本文以正反向结构完全对称的三电平CLLLC谐振变换器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该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其增益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三电平CLLLC谐振变换器的软启动控制策略和变频控制(pulse-frequency modulation,PFM)升压、变频移相混合控制(pulse-frequency modulation+phase-shift modulation,PFM+PSM)降压的混合控制策略;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本文所研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软启动控制能有效抑制启动阶段的电流过冲,变频加移相的混合控制策略能保证在宽输出电压范围的条件下满足开关管软开关特性,并且在模式切换和负载切换下都拥有较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CLLLC谐振变换器 输出电压宽范围 软启动 混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积分滑模-PI混合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玉友 黄晓蓉 +2 位作者 张庭森 彭忆强 刘昕然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6-1296,共11页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PI控制存在响应慢和鲁棒性差的问题,滑模控制存在高频抖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规则切换的积分滑模-PI混合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扩展函数描述法建立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大信号模型,利用输入输出反馈线...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PI控制存在响应慢和鲁棒性差的问题,滑模控制存在高频抖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规则切换的积分滑模-PI混合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扩展函数描述法建立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大信号模型,利用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设计滑模面;然后,利用扫频法验证PI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最后,经多次实验,确定模糊控制的最佳输入和输出隶属度函数,实现在瞬态时由滑模控制起主导作用,在稳态时仅使用PI控制的混合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不仅具有滑模控制的瞬态响应快、鲁棒性强的优点,还消除了高频抖振,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 积分滑模-PI混合控制 模糊切换控制 瞬态响应 稳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采用混合控制策略的反激型光伏微逆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朱一昕 侯大成 +1 位作者 刘淳铭 许德智 《电力电子技术》 2024年第1期69-72,共4页
微型逆变器可直接与光伏(PV)板连接,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输入输出隔离等优点。为了扩展PV微逆功率范围,前级DC/DC部分可采用两个反激变换器交错并联。首先分析了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针对传统工作模式下反激变换器不同控制策略的功... 微型逆变器可直接与光伏(PV)板连接,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输入输出隔离等优点。为了扩展PV微逆功率范围,前级DC/DC部分可采用两个反激变换器交错并联。首先分析了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针对传统工作模式下反激变换器不同控制策略的功率密度与损耗等方面存在不足,设计了一台具有主从关系的临界导通模式(BCM)和断续导通模式(DCM)混合控制的微型逆变器,该控制策略可提高PV微逆的稳定性和转换效率。根据电网相位和输出功率的变化选择不同的控制策略,弥补单一控制策略下存在的不足。最后搭建了一台350 W的交错并联反激微型逆变器样机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交错并联 混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桥高增益单级LED驱动电路及其混合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光清 林维明 陈欣玮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9,共15页
中小功率的LED驱动电源中,传统两级LED驱动电源存在体积大、成本高以及传统Boost PFC电路在低压输入时导通损耗大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由无桥二次型Boost PFC电路和DC-DC LLC电路集成的无桥高增益单级LED驱动电路,实现了高电压增益、功... 中小功率的LED驱动电源中,传统两级LED驱动电源存在体积大、成本高以及传统Boost PFC电路在低压输入时导通损耗大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由无桥二次型Boost PFC电路和DC-DC LLC电路集成的无桥高增益单级LED驱动电路,实现了高电压增益、功率开关器件软开关、一套控制电路和高电路转换效率。针对单级电路在电网输入电压变化引起直流母线电压变动范围大等问题,设计一种适用于所提电路的APWM-PFM混合控制策略,并对混合控制原理和控制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最后设计一台200 W的实验样机,在输入电压80~120 Vrms范围内,占空比最大为0.5,最大电压增益为6.7,直流母线电压基于网侧特性和LLC电路特性设计在700 V以内,样机的功率因数值均高于0.990,THD均低于15%。在满载条件下,110 Vrms输入时,样机效率为93.20%,相比于传统无桥PFC,电压增益提高了2.21倍,实现了高电压增益和软开关,有效提升了在低压输入条件下的电路转换效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电路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驱动电路 功率因数校正 高增益Boost与LLC电路集成 混合控制策略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隔震-减震混合控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医院建筑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宇菲 《安徽建筑》 2024年第3期71-73,共3页
文章选取一栋钢筋混凝土框架医院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叠层分析法对该建筑进行隔震-减震混合控制的设计。选取7条地震波,采用Perform-3D软件分别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下对隔震结构和隔震-减震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其抗震性能的差异... 文章选取一栋钢筋混凝土框架医院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叠层分析法对该建筑进行隔震-减震混合控制的设计。选取7条地震波,采用Perform-3D软件分别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下对隔震结构和隔震-减震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其抗震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相较于隔震结构,隔震-减震结构能有效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顶点位移,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减震混合控制 隔震结构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馈FxLMS-鲁棒混合控制算法的主动隔振平台研究
12
作者 杨纪楠 焦素娟 龙新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9-67,共9页
为解决传统滤波最小均方差(filtered-x least mean square,FxLMS)算法在收敛速度和稳定性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次级通道模型不确定性对控制收敛性能的影响,将反馈FxLMS算法和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器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反馈FxLMS-鲁棒混合控... 为解决传统滤波最小均方差(filtered-x least mean square,FxLMS)算法在收敛速度和稳定性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次级通道模型不确定性对控制收敛性能的影响,将反馈FxLMS算法和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器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反馈FxLMS-鲁棒混合控制算法,并在工程应用中常见的主动撑杆隔振平台上对该混合算法的振动控制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变载荷激励及控制通道变化仿真和试验结果均表明,不同激励下各个阶段的加速度响应衰减均超过80%,且与传统的FxLMS算法相比,所提出的混合控制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撑杆隔振平台 混合控制 滤波最小均方差(FxLMS) 混合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无桥Sepic谐振LED驱动电路及其APWM-PFM混合控制
13
作者 林中寅 林维明 +1 位作者 黄舒晨 郑勇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24,共19页
针对传统两级式LED驱动电源中存在着半导体功率器件数目多,控制电路复杂,效率低,成本高,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单级无桥Sepic谐振LED驱动电路,通过将单开关无桥Sepic电路主开关管与半桥LLC电路下开关管复用集成单级LED驱动电路,减少... 针对传统两级式LED驱动电源中存在着半导体功率器件数目多,控制电路复杂,效率低,成本高,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单级无桥Sepic谐振LED驱动电路,通过将单开关无桥Sepic电路主开关管与半桥LLC电路下开关管复用集成单级LED驱动电路,减少了半导体功率器件数目,简化控制电路,提高了电路效率和工作可靠性。详细分析了所提出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深入开展了电路输入输出电压变比、网侧特性、软开关特性等稳态特性推导和电路关键参数设计,并针对所提出单级电路由于输入电压变化引起直流母线电压变动范围大等问题,分析设计了一种APWM-PFM混合控制策略。最后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并设计一台交流输入185~265 V_(rms)、额定输出2 A/96 W的实验样机,样机效率最高可达91.5%,PF最大值为0.995,THD最小为5.5%,不同交流电压下直流母线电压总体变化范围在60 V以内,实现直流母线电压限压。计算机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验证所提出电路和混合控制策略的理论预期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照明 功率因数校正 单级无桥Sepic/LLC电路 软开关 直流母线电压APWM-PFM混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零刚度磁悬浮隔振平台主动混合控制系统设计
14
作者 颜枫 窦硕 陈骝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8期222-227,共6页
为增强准零刚度磁悬浮隔振平台的隔振性能,减轻振源振动对隔振对象的干扰,优化其主动混合控制系统设计;改装传感器、功率放大器和驱动设备,将控制器调整至主动混合模式,调整系统电路的连接方式,完成控制硬件系统的设计;模拟准零刚度磁... 为增强准零刚度磁悬浮隔振平台的隔振性能,减轻振源振动对隔振对象的干扰,优化其主动混合控制系统设计;改装传感器、功率放大器和驱动设备,将控制器调整至主动混合模式,调整系统电路的连接方式,完成控制硬件系统的设计;模拟准零刚度磁悬浮隔振平台工作过程,通过平台数据采集、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等环节,检测平台被隔振对象的振动状态;测量振动状态下,测量准零刚度磁悬浮隔振平台实时电磁力,作为平台控制的初始值;在电磁理论的支持下,通过电磁力和电流控制量的计算,从主动和混合两个方面实现磁悬浮隔振平台的主动混合控制功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主动混合控制系统应用后,准零刚度磁悬浮隔振平台中作用在被隔振对象上的振动幅度和频率衰减率分别提高了62.34%和32.005%;在准零刚度磁悬浮隔振平台控制效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零刚度磁悬浮 隔振平台 主动混合控制 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MCU混合控制的高压直流变换器
15
作者 秦吉娜 郑罡 +1 位作者 王一民 洪峰 《电力电子技术》 202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LLC谐振变换器的电路分析采用一次谐波近似法(FHA),忽略高次谐波的影响。对于LLC谐振变换器的宽范围输入,只调节开关频率稳定输出电压,会出现输出电压超出允许范围的情况。根据归一化频率和电压增益曲线,当开关频率远离谐振频率时,FHA... LLC谐振变换器的电路分析采用一次谐波近似法(FHA),忽略高次谐波的影响。对于LLC谐振变换器的宽范围输入,只调节开关频率稳定输出电压,会出现输出电压超出允许范围的情况。根据归一化频率和电压增益曲线,当开关频率远离谐振频率时,FHA不再有效,会导致电压致增益失效。采用单一调节频率控制模式,不能控制输出电压的允许范围。因此,通过调节频率和调节开关管占空比的混合控制方式,稳定输出电压。控制芯片采用国产的HPM6300单片机,具有160 MHz主频。这里搭建功率为1.5 kW的原理样机进行实验验证,额定输入电压为400 V,电压输入范围为±10%,额定输出电压为1500 V。实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和参数设计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变换器 一次谐波近似法 混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NN与RBF的打磨机器人的力/位混合控制
16
作者 杨谦 王志刚 +2 位作者 郭宇飞 江源 郝志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13,31,共8页
针对打磨机器人系统建模时存在的参数不确定和稳定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NN和RBF力/位混合控制方法。将LNN和RBF神经网络控制器相结合,在保证系统能量守恒的前提下,通过学习拉格朗日量,获得打磨机器人精确的动力学模型参数。同时,采用... 针对打磨机器人系统建模时存在的参数不确定和稳定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NN和RBF力/位混合控制方法。将LNN和RBF神经网络控制器相结合,在保证系统能量守恒的前提下,通过学习拉格朗日量,获得打磨机器人精确的动力学模型参数。同时,采用力/位混合控制器以满足打磨机器人对末端位置和打磨力的要求,将RBF神经网络控制器作为位置控制器,与PID力控制器相结合,对机械臂进行实时控制。在此基础上,以二自由度打磨机器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末端轨迹和打磨力跟踪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拉格朗日神经网络可以精确获得打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RBF力/位混合控制方法能实现良好的跟踪和打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磨机器人 拉格朗日神经网络 力/位混合控制 RBF神经网络 不确定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RT算法的图像轨迹跟踪混合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磊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2-35,共4页
当目标物体被其他物体部分或完全遮挡时,目标的有效特征点数量会逐渐减少,跟踪器无法继续准确地锁定目标,导致目标轨迹中断。为此,文中研究基于SORT算法的图像轨迹跟踪混合控制方法。选取FCOS算法,利用特征金字塔结构,依据检测头层输出... 当目标物体被其他物体部分或完全遮挡时,目标的有效特征点数量会逐渐减少,跟踪器无法继续准确地锁定目标,导致目标轨迹中断。为此,文中研究基于SORT算法的图像轨迹跟踪混合控制方法。选取FCOS算法,利用特征金字塔结构,依据检测头层输出的目标分类得分、位置回归结果以及中心度检测图像目标。将目标检测结果作为卡尔曼滤波器的输入,利用离散控制过程系统描述视频图像中的目标运动状态,预测目标轨迹。利用SORT算法控制图像目标检测结果与目标轨迹预测结果进行级联匹配与IoU匹配,输出匹配成功的目标,即图像目标轨迹跟踪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跟踪视频图像目标轨迹,未出现ID变更情况,轨迹中断占比低于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T算法 图像轨迹跟踪 混合控制方法 FCOS算法 卡尔曼滤波器 级联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减振器悬架NSGA-Ⅱ算法天地棚混合控制策略
18
作者 何浦 魏文智 +1 位作者 孙京哲 严天一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3期78-85,92,共9页
针对具有电控减振器(Electronic Shock Absorber, ESA)的半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策略参数设定问题,即天地棚混合控制策略阻尼及分配系数设定,提出了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s-Ⅱ, NSGA-Ⅱ)算法的天地棚... 针对具有电控减振器(Electronic Shock Absorber, ESA)的半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策略参数设定问题,即天地棚混合控制策略阻尼及分配系数设定,提出了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s-Ⅱ, NSGA-Ⅱ)算法的天地棚混合控制策略。首先构建四分之一半主动悬架系统模型,搭建ESA正、逆模型,为解决天地棚混合控制策略中参数整定问题,通过NSGA-Ⅱ算法进行优化,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分别开展典型随机路面与其叠加凸块路面工况下的仿真实验;针对适应度函数得到对应帕累托解集,对不同优化侧重点进行仿真实验,与无控制被动悬架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对汽车行驶平顺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减振器 半主动悬架 NSGA-Ⅱ 混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关系-中介:平台劳动过程的混合控制框架搭建——基于AI数据标注员的扎根研究
19
作者 陆高峰 姚智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7,共10页
在平台基础设施化背景下,“与数智技术同行”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的劳动方式。作为平台劳动者的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员,是AI的“老师”,也是AI产业的“赛博螺丝工人”,在技术与人力的双重控制下,数据标注员的劳动过程经历了风险转嫁与权力失... 在平台基础设施化背景下,“与数智技术同行”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的劳动方式。作为平台劳动者的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员,是AI的“老师”,也是AI产业的“赛博螺丝工人”,在技术与人力的双重控制下,数据标注员的劳动过程经历了风险转嫁与权力失衡的再中介化控制、标准化输出与价值异化的认知控制、时间操控与奖惩管理的数值控制。这三种控制机制缠绕作用,呈现出混合控制的现象。据此,“混合控制框架”整合了技术(算法)控制与社会(管理人员和中介机构)控制,通过区分平台技术执行的算法控制层、管理人员施加的关系控制层、层层外包后出现的中介控制层,阐释了“人-技”交织下平台劳动控制的多维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据标注员 劳动过程 混合控制框架 平台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控制策略的主动配电网韧性提升方法
20
作者 徐东旭 闫坤 +4 位作者 陈宇 颜钰霆 缪进荣 吕星辰 徐诗甜 《电力与能源》 2024年第1期27-30,89,共5页
针对新能源并网传统跟网型控制难以对故障进行快速主动应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构网型与跟网型控制相结合的混合控制方法。基于统一建模方法建立了构网型和跟网型控制的控制模型,以提高模型对不同类型控制器的适应性。通过功率解耦和... 针对新能源并网传统跟网型控制难以对故障进行快速主动应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构网型与跟网型控制相结合的混合控制方法。基于统一建模方法建立了构网型和跟网型控制的控制模型,以提高模型对不同类型控制器的适应性。通过功率解耦和扩展状态观测对分布式电网的动态响应和控制结构进行分析,利用提出的统一控制器对配电网中不同类型逆变器进行稳定控制,可将电压偏差状态控制在预期范围内。通过仿真和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不仅可提升配电网对系统干扰的免疫力,还可提高配电网的稳定运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混合控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