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10不锈钢在H_2S/H_2/CO_2混合气氛中的高温腐蚀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陵川 朱日彰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4-288,共5页
310不锈钢在0.4%H2S/H2/7%CO2的混合气氛中于600℃发生硫化腐蚀。前50h的腐蚀遵从抛物线规律,延长至250h的腐蚀其增重低于抛物线增长,这一转变对应于内层铬硫化物由分散的颗粒态生长成为连续层。腐蚀产... 310不锈钢在0.4%H2S/H2/7%CO2的混合气氛中于600℃发生硫化腐蚀。前50h的腐蚀遵从抛物线规律,延长至250h的腐蚀其增重低于抛物线增长,这一转变对应于内层铬硫化物由分散的颗粒态生长成为连续层。腐蚀产物层可以分为三层:最外FeS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氛 腐蚀 硫化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硅化钼材料在Co和N_2混合气氛条件下使用时的破坏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刚 张红波 +1 位作者 周继伟 江莞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449-451,共3页
考察了二硅化钼电热材料在CO和N_2混合气氛条件下使用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在这种非氧化气份条件下,二硅化钼材料表面很难生成氧化物保护膜;二硅化钼材料表面发生脱硅反应,生成低硅化物,甚至MoC,在表面形成变质层。在频繁的升降温过程中... 考察了二硅化钼电热材料在CO和N_2混合气氛条件下使用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在这种非氧化气份条件下,二硅化钼材料表面很难生成氧化物保护膜;二硅化钼材料表面发生脱硅反应,生成低硅化物,甚至MoC,在表面形成变质层。在频繁的升降温过程中,由于表面变质层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发生剥落。从而导致二硅化钼材料在这种特出气氛条件下使用寿命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硅化钼 CO和N2混合气氛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氩混合气氛下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YBa_2Cu_3O_(7-δ)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代秀红 张宇生 +3 位作者 葛大勇 娄建忠 赵红东 刘保亭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64-1469,共6页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在质量流量比为1∶3的氧气和氩气的混合气氛下,在STO(001)基片上制备了外延的YBa_2Cu_3O_(7-δ)(YBCO)超导薄膜。尽管薄膜表面分布有亚微米到微米量级颗粒,但与传统PLD制备YBCO的方法相比,大颗粒的密度要小得...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在质量流量比为1∶3的氧气和氩气的混合气氛下,在STO(001)基片上制备了外延的YBa_2Cu_3O_(7-δ)(YBCO)超导薄膜。尽管薄膜表面分布有亚微米到微米量级颗粒,但与传统PLD制备YBCO的方法相比,大颗粒的密度要小得多。直流电阻和磁化率测量法同时证明了YBCO薄膜的超导转变温度(T_c)大于90 K。在40 K时,零场临界电流密度(J_c)为63.8 MA/cm^2,在5.2 T时达到最大钉扎力密度(F_(pmax))387.9 GN/m^3;在65 K时,零场Jc为28.3 MA/cm^2,在2.6 T时F_(pmax)达到71.3 GN/m^3;在77 K时,零场J_c为8.7 MA/cm^2,在0.91T时F_(pmax)达到12.1 GN/m^3。研究结果为氧气和氩气混合气氛下PLD方法制备YBCO薄膜提供了重要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沉积 氧氩混合气氛 YBCO超导薄膜 临界电流密度 磁通钉扎力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气氛下褐煤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雪 周松 梁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9-31,35,共4页
在模拟煤地下气化过程中气化剂参与状态的条件下,采用卧式干馏炉进行褐煤恒温热解,对乌兰察布褐煤在单一气氛(N_2、CO_2及H_2O)及混合气氛(CO_2/N_2、H_2O(g)/N_2)下的原煤热解特性进行研究,综合分析了温度和气氛对原煤热解特性的影响... 在模拟煤地下气化过程中气化剂参与状态的条件下,采用卧式干馏炉进行褐煤恒温热解,对乌兰察布褐煤在单一气氛(N_2、CO_2及H_2O)及混合气氛(CO_2/N_2、H_2O(g)/N_2)下的原煤热解特性进行研究,综合分析了温度和气氛对原煤热解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和混合气氛下,热解气氛对半焦产率的影响较小,其变化趋势基本相似;热解气氛中的H_2O有利于焦油的生成;混合气氛下水产率一般要大于单气氛;对于煤气组分,当热解终温升高时,H_2浓度随着H_2O与C的还原反应速率的增大而不断升高,高达60%;升温有利于混合气氛下CH_4的析出和CO浓度的提高,分别达到22%和45%;对于烃类组分,单气氛下的烃类气体浓度大于混合气氛,这是由于混合气氛与热解产物进行化学反应,破坏了烃类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气氛 混合气氛 热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对PbZr_(0.5)Ti_(0.5)O_3在氮氢混合气氛退火中铁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庆勋 耿波 +3 位作者 王书彪 边芳 关丽 刘保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3-186,共4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针对PbZr0.5Ti0.5O3无氢和含氢的顺电相和铁电相的二层超晶胞,分别计算了Ti沿c轴位移时体系总能量的变化、电子云密度分布和Ti—O、Zr—O和H—O的重叠布居数.结果表明,含氢铁电相的Ti—O键和Zr—O键...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针对PbZr0.5Ti0.5O3无氢和含氢的顺电相和铁电相的二层超晶胞,分别计算了Ti沿c轴位移时体系总能量的变化、电子云密度分布和Ti—O、Zr—O和H—O的重叠布居数.结果表明,含氢铁电相的Ti—O键和Zr—O键相对无氢铁电相明显减弱,氢氧之间较强的轨道杂化使它们趋于形成共价键;晶格中氢氧键的钉扎效应使含氢情况下的顺电相能量始终低于铁电相能量,说明氢的引入阻碍了PbZr0.5Ti0.5O3从立方顺电相到四方铁电相的相变,并推断其为含氢气氛退火过程中PbZr0.5Ti0.5O3铁电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得结果对于深入理解铁电材料在氮氢混合气氛退火后铁电性能下降的微观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氢混合气氛退火 铁电相 PbZr0.5Ti0.5O3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大气-氨混合气氛中Pt、Pd和Ni的腐蚀 被引量:1
6
作者 宁远涛 杨正芬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2,共6页
研究了在大气+氨混合气体(氨浓度11.8%)、压力0.1 MPa和温度为820~850℃环境中Pt、Pd和Ni金属的腐蚀,采用SEM、TEM和XPS观测和分析了试样腐蚀形貌特征和表面化学状态。所研究的3种金属显示了完全不同的腐蚀行为。讨论了Pt和Pd金属的腐... 研究了在大气+氨混合气体(氨浓度11.8%)、压力0.1 MPa和温度为820~850℃环境中Pt、Pd和Ni金属的腐蚀,采用SEM、TEM和XPS观测和分析了试样腐蚀形貌特征和表面化学状态。所研究的3种金属显示了完全不同的腐蚀行为。讨论了Pt和Pd金属的腐蚀机制,腐蚀特性与金属及其氧化物的挥发、再沉积、氧吸附和晶面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铂、钯和镍 腐蚀 大气-氨混合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3和SO3混合气氛下的灰沉积生长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昊 白子贤 +1 位作者 陈振寰 张佳凯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9-397,共9页
通过沉降炉系统研究NH3和SO3混合气氛中不同探针表面温度下的灰沉积生长特性.利用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记录灰沉积生长过程,并实时监测探针内外温度,得到灰沉积物厚度变化及探针表面热流密度变化,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通过沉降炉系统研究NH3和SO3混合气氛中不同探针表面温度下的灰沉积生长特性.利用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记录灰沉积生长过程,并实时监测探针内外温度,得到灰沉积物厚度变化及探针表面热流密度变化,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等进一步研究灰沉积物特性.研究表明,探针表面温度越高,灰沉积物的稳定厚度越小、探针表面的相对热流密度越大.当探针表面温度为200、230、260°C时,平均灰沉积厚度分别为2.15、1.82、1.40 mm,平均热流密度相对变化量分别为30.6%、40.3%、41.8%.灰沉积生长可以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和稳定阶段.XRD检测出硫酸氢铵(ABS),EDS检测出N元素,说明在混合气氛下生成黏性ABS加剧飞灰沉积.SEM结果表明,探针上部灰沉积物多为团聚状,粒径增大;下部灰沉积物多为圆球状,与原飞灰形貌相似.随着探针表面温度的升高,上部灰沉积物团聚现象减弱,下部灰沉积物变得更为平滑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氛 探针表面温度 硫酸氢铵(ABS) 灰沉积生长 热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氢混合气氛对SrBi_2Ta_2O_9铁电薄膜和粉末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东生 于涛 +3 位作者 胡安 吴迪 李爱东 刘治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7-740,共4页
用金属有机物分解法分别制备了SrBi2Ta2O9(SBT)薄膜和粉末样品.XRD和SEM结果显示SBT粉末经历氮氢混合气氛400℃退火处理后发生了还原反应,金属Bi和δ-Bi2O3析出,成针状结构聚集在表面,晶体结构没有被破坏.SBT薄膜在500℃退火处理时,表... 用金属有机物分解法分别制备了SrBi2Ta2O9(SBT)薄膜和粉末样品.XRD和SEM结果显示SBT粉末经历氮氢混合气氛400℃退火处理后发生了还原反应,金属Bi和δ-Bi2O3析出,成针状结构聚集在表面,晶体结构没有被破坏.SBT薄膜在500℃退火处理时,表面出现Bi的球形及针状结构聚集体,相对于薄膜结构,SBT粉末中的Bi元素在较低温度时更容易被还原.Bi的大量缺失严重影响薄膜的铁电性能,当退火时间为5.5min时,SBT薄膜剩余极化强度Pr下降了约43%,但是在109极化反转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抗疲劳特性;退火时间超过8.5min时,薄膜被击穿,铁电性能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T铁电薄膜 氮氢混合气氛 还原 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3Al在低氯分压和低氧分压混合气氛中的高温腐蚀行为
9
作者 周永璋 丁毅 李铁藩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4,共3页
研究了 Ni3Al在 80 0℃ ,PCl2 =1× 1 0 - 4 Pa,Po2 =2 .34× 1 0 - 1 5Pa氯氧混合气氛中的高温腐蚀行为。应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 Ni3Al在该环境中的动力学行为 ,借助 SEM、金相显微镜和 X衍射分析来研究反应后样品的表面形貌... 研究了 Ni3Al在 80 0℃ ,PCl2 =1× 1 0 - 4 Pa,Po2 =2 .34× 1 0 - 1 5Pa氯氧混合气氛中的高温腐蚀行为。应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 Ni3Al在该环境中的动力学行为 ,借助 SEM、金相显微镜和 X衍射分析来研究反应后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断面形貌以及分析反应生成的腐蚀产物 ,并用热力学平衡相图对 Ni3Al在该环境下的高温腐蚀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腐蚀 氯分压 氧分压 混合气氛 铝化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38高温合金在SO_2+O_2混合气氛中的腐蚀行为
10
作者 齐慧滨 李铁藩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B106-B110,共5页
研究了铸造镍基高温会金M38在不同SO_2+O_2平衡混合气氛中于700—900℃高温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发现非连续称重测得的动力学曲线呈抛物线规律。提出了M38合金在SO_2+O_2混合气氛中的腐蚀机理,并探讨了合金元素Al,Ti,Ta的作用。
关键词 SO2+O2 混合气氛 腐蚀机理 M38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i-Cr合金在H_2S/H_2/CO_2混合气氛中的高温腐蚀
11
作者 李陵川 朱日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6-50,共5页
研究了铬含量相当、镍含量分别为18wt%和39wt%的两种Fe-Ni-Cr合金在H_2S/H_2/CO_2混合气氛中于600℃的腐蚀动力学和产物层结构。镍含量不同使腐蚀产物结构上有差异:18wt%Ni合金的外腐蚀层为FeS,其下是FeCr_2S_4和Cr_3S_4;而39wt%Ni... 研究了铬含量相当、镍含量分别为18wt%和39wt%的两种Fe-Ni-Cr合金在H_2S/H_2/CO_2混合气氛中于600℃的腐蚀动力学和产物层结构。镍含量不同使腐蚀产物结构上有差异:18wt%Ni合金的外腐蚀层为FeS,其下是FeCr_2S_4和Cr_3S_4;而39wt%Ni合金的腐蚀产物外层是疏松多孔、呈黑色粉状的(Ni,Fe)S,其下也是FeCr_2S_4与Cr_3S_4。低含镍合金的腐蚀遵从抛物线规律,高含镍合金的动力学曲线不规则;前者受硫分压的影响不大,而后者的腐蚀增重随硫分压的升高而上升。含镍高的合金腐蚀增重低于含镍低的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氛 腐蚀 高温 铁镍铬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S28在低氯和低氧分压混合气氛中的高温腐蚀行为
12
作者 周永璋 施兵兵 李铁藩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5-6,共2页
研究了铁基528在800℃,Pcl2=1×10-10MPa,Po2=2.34×10-21MPO氯氧混合气氛中的高温腐蚀行为和动力学行为及其表面形貌、断面形貌和腐蚀产物。
关键词 高温腐蚀 氯分压 氧分压 氯氧混合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元混合气氛腐蚀相图到四元热腐蚀相图
13
作者 李陵川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8-62,共5页
三元混合气氛腐蚀相图和四元热腐蚀相图的计算具有相通性。三元体系中,将一凝聚相视为由单质金属和气相中两个组元反应生成,而在四元体系内把凝聚相设为由单质金属、Na-O-S体系中一凝聚相和气相中的两个组元反应而成。通过其反应自由能... 三元混合气氛腐蚀相图和四元热腐蚀相图的计算具有相通性。三元体系中,将一凝聚相视为由单质金属和气相中两个组元反应生成,而在四元体系内把凝聚相设为由单质金属、Na-O-S体系中一凝聚相和气相中的两个组元反应而成。通过其反应自由能的变化来衡量判断相图中凝聚相西两组合的平衡线和叁叁组合的三相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氛腐蚀 热腐蚀 稳定区相图 相图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钒转炉烟气净化系统混合气氛腐蚀探讨
14
作者 马世立 《河南冶金》 2006年第B09期179-180,182,共3页
介绍和探讨了提钒转炉烟气净化系统在钒气氛等综合影响下的管道和设备腐蚀机理,分析了腐蚀发生的一些特定诱因,初步提出了解决腐蚀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提钒转炉 烟气净化 混合气氛 气氛 防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对Fe-25Cr合金在H_2S-H_2混合气氛中高温硫化腐蚀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日彰 齐慧滨 +1 位作者 何业东 黄震中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1期1-6,21,共7页
研究了5%Al、10%Al对Fe-25Cr合金在H2S-H2平衡混合气氛中700~900℃下高温硫化腐蚀行为。发现加Al能显著降低Fe-25Cr合金的硫化速度并改变其硫化层的形貌、成分及结构。加Al合金的硫化动力学在... 研究了5%Al、10%Al对Fe-25Cr合金在H2S-H2平衡混合气氛中700~900℃下高温硫化腐蚀行为。发现加Al能显著降低Fe-25Cr合金的硫化速度并改变其硫化层的形貌、成分及结构。加Al合金的硫化动力学在孕育期后遵从抛物线规律。综合反应动力学、硫化层结构和成分分析。提出了Fe-Cr-Al合金的硫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氛 硫化 黑色金属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和H2O混合气氛下碱金属催化剂对神木煤气化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连庭 张煜 +5 位作者 邵琳涛 匡建平 刘水刚 熊伯春 张镓铄 杨卫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76-181,共6页
为了考察神木煤同时在碱金属催化条件下,以及CO2和H2O的混合气氛下的催化气化特性,通过在线测量技术在管式炉内研究了H2O和CO2的混合气氛下CaCl2和K2CO3作为催化剂对煤气化气相产物及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00℃时神木煤在H2O和CO2混合... 为了考察神木煤同时在碱金属催化条件下,以及CO2和H2O的混合气氛下的催化气化特性,通过在线测量技术在管式炉内研究了H2O和CO2的混合气氛下CaCl2和K2CO3作为催化剂对煤气化气相产物及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00℃时神木煤在H2O和CO2混合气氛下催化气化,H2O浓度较大或CO2浓度较大的气氛下有利于H2或CO的生成,但在50%H2O+50%CO2气氛中,气化率和单位煤气化气体热值最低,分别只有88%和20 MJ/kg。CaCl2和K2CO3对神木煤的气化具有非常强的催化作用,能提高神木煤的气化产量、反应速率以及产气热值。其中,K的催化能够延长高反应速率的持续时间,提高气化率约5%。而Ca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前期气化速率近50%,并提高产气热值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混合气氛 碱金属催化剂 神木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氢混合气氛退火中氢对Bi_4Ti_3O_(12)铁电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赵庆勋 马继奎 +3 位作者 耿波 魏大勇 关丽 刘保亭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042-8047,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在氮氢混合气氛中退火后Bi4Ti3O12铁电性的退化机理.分别计算了无氢、含氢模型中Ti沿c轴位移时体系总能量的变化,电子云密度分布,以及电子结构的总能态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含氢Bi4Ti3O12铁电相Ti...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在氮氢混合气氛中退火后Bi4Ti3O12铁电性的退化机理.分别计算了无氢、含氢模型中Ti沿c轴位移时体系总能量的变化,电子云密度分布,以及电子结构的总能态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含氢Bi4Ti3O12铁电相Ti-O,Bi-O间的电子云重叠布居分布较无氢情况下变化明显,氢氧之间较强的轨道杂化使它们趋于形成共价键;晶格中氢氧键的钉扎效应使含氢情况下顺电相能量低于铁电相能量,表明氢的引入阻碍了Bi4Ti3O12从四方顺电相到正交铁电相的相变,同时造成Bi4Ti3O12晶体的导电性能增强,并推断其为含氢气氛退火过程中Bi4Ti3O12铁电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氢混合气氛退火 铁电性 BI4TI3O12 第一性原理
原文传递
不同气氛对硫化钙和磷石膏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新刚 时婷 +4 位作者 王辛龙 张志业 杨林 王茹 杨秀山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56,共4页
硫化钙与磷石膏之间的固-固反应,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硫的反应为优势反应,同时反应中存在许多副反应。考虑到实际工业生产情况,在高温管式炉中,控制硫化钙与硫酸钙物质的量比为1.2∶3,在氮气、二氧化硫混合气氛基础上,逐步引入二氧化... 硫化钙与磷石膏之间的固-固反应,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硫的反应为优势反应,同时反应中存在许多副反应。考虑到实际工业生产情况,在高温管式炉中,控制硫化钙与硫酸钙物质的量比为1.2∶3,在氮气、二氧化硫混合气氛基础上,逐步引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等气氛,研究外加气氛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气氛对固-固反应有不同的影响。高物质的量分数的二氧化硫和氧气会抑制反应,使得磷石膏分解率大幅度降低;一氧化碳可以促进磷石膏的分解;二氧化碳的存在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混合气氛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氛对硫铁矿与磷石膏反应过程软化温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烨 王俊哲 +5 位作者 张志业 杨林 钟本和 杨秀山 孔行健 王辛龙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7-60,共4页
不同气氛会影响硫铁矿还原磷石膏制酸反应体系的软化温度,从而导致回转窑内产生结圈和黏结堵塞等问题。先利用热力学软件计算了不同气氛对硫铁矿与磷石膏固-固反应体系熔融液含量、产物迁移过程的影响。通过微机灰熔点测定仪对二硫化亚... 不同气氛会影响硫铁矿还原磷石膏制酸反应体系的软化温度,从而导致回转窑内产生结圈和黏结堵塞等问题。先利用热力学软件计算了不同气氛对硫铁矿与磷石膏固-固反应体系熔融液含量、产物迁移过程的影响。通过微机灰熔点测定仪对二硫化亚铁与硫酸钙物质的量比以及气氛条件对反应体系软化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反应体系软化温度随着二硫化亚铁与硫酸钙物质的量比的增加而降低,气氛条件对反应过程固相产物迁移过程的影响不大;相比于100%氮气气氛,在86%氮气+7%二氧化碳+5%二氧化硫+2%氧气的混合气氛下,磷石膏和硫铁矿反应体系熔融液含量少、软化温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矿 磷石膏 热力学分析 混合气氛 软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N_(2)气氛下油页岩热解特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柏静儒 郝田田 +2 位作者 杨乐 王勃 王佳琦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3-110,共8页
随着一次能源不断消耗,油页岩以其丰富的储量备受关注,同时一次能源利用加剧了CO_(2)排放,导致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研究表明CO_(2)可用于制取瓦斯气,因此,为了探究CO_(2)气氛对油页岩热解的影响,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探究5种不同混合气... 随着一次能源不断消耗,油页岩以其丰富的储量备受关注,同时一次能源利用加剧了CO_(2)排放,导致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研究表明CO_(2)可用于制取瓦斯气,因此,为了探究CO_(2)气氛对油页岩热解的影响,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探究5种不同混合气氛(CO_(2)与N_(2)不同比例混合)及不同升温速率下油页岩的热解失重情况,采用固相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固相产物进行检测,并运用peakfit软件将上述所得气/固相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分峰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随CO_(2)浓度增加,油页岩热解总失重率呈微弱的先增后减趋势,质量变化速率峰值向高温区域移动,增大油页岩热解第3阶段的失重率,过量CO_(2)会抑制油页岩热解;随升温速率提高,油页岩热解总失重率减小;相同条件下,适量浓度CO_(2)使C_(n)H_(m)、CH_(4)生成量增加,过量CO_(2)会抑制其生成;对半焦而言,CO_(2)气氛使半焦中碳酸盐类振动强度减小,部分官能团的热解温度发生改变;相同热解条件下,CO_(2)气氛下半焦中官能团种类较多、强度较高,热解反应向高温区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热解 混合气氛 热重-红外 分峰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