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采用自适应星座重组的新型HARQ方案
1
作者 蔡蕾 鲁昌华 《现代电子技术》 2007年第19期57-59,68,共4页
为了使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的传输快速可靠,需要采用自动重发请求(ARQ)和前向纠错码(FEC)相结合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技术。针对星座映射中比特符号产生可靠性差异,提出一种自适应星座重组的新型HARQ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新型HARQ... 为了使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的传输快速可靠,需要采用自动重发请求(ARQ)和前向纠错码(FEC)相结合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技术。针对星座映射中比特符号产生可靠性差异,提出一种自适应星座重组的新型HARQ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新型HARQ方案具有降低系统误码率和时延,提高系统性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自动请求 自动请求 前向纠错码 Chase合并 自适应星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通信中基于Turbo码的混合ARQ方案
2
作者 王玮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0-94,共5页
在移动环境中,由于信道的时变特性,单纯的FEC或ARQ机制往往无法提供所希望的系统性能。为了提高数据及图像的传输可靠性,需采用ARQ与FEC相结合的混合ARQ差错控制方案。首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以Turbo码作为纠错码的混合ARQ方案,然后研究... 在移动环境中,由于信道的时变特性,单纯的FEC或ARQ机制往往无法提供所希望的系统性能。为了提高数据及图像的传输可靠性,需采用ARQ与FEC相结合的混合ARQ差错控制方案。首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以Turbo码作为纠错码的混合ARQ方案,然后研究了基于Turbo码组合译码的有限次重传混合ARQ方案,给出了传输方案及组合译码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低Eb/No时,该方案对通过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 TURBO码 混合ARQ 混合自动请求 ARQ FEC 差错控制 组合译码算法 自动请求 前向纠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基激光通信大气湍流传输的HARQ方案性能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娟 武文周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4-491,共8页
大气湍流信道所引起的激光链路信号功率随机衰落是影响空基激光链路通信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空基激光通信链路受大气湍流影响在短时间随机衰落导致的通信性能恶化情况开展HARQ传输能力仿真和性能分析。分析了不同编码码率、重传帧结构... 大气湍流信道所引起的激光链路信号功率随机衰落是影响空基激光链路通信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空基激光通信链路受大气湍流影响在短时间随机衰落导致的通信性能恶化情况开展HARQ传输能力仿真和性能分析。分析了不同编码码率、重传帧结构对误码纠错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整HARQ传输策略,对误码率性能改善以及通信带宽利用率等传输性能结果进行比较。根据仿真结果可知,较精细化的重传控制以及改变纠错编码码率能够有效提高激光链路的误码纠错能力。通过平衡HARQ重传过程中的编码码率和重传帧长度,可以在不影响链路传输效率的情况下明显改善激光链路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基激光通信 大气湍流 混合自动请求
原文传递
HSDPA中的H-ARQ技术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渊 杨万全 《信息技术》 2006年第11期79-82,共4页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即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是3G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作为一种无线增强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下行数率,而且同时适用于WCDMA和TD-SCDMA系统。HSDPA中引入了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技术(AMC)、混合自动...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即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是3G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作为一种无线增强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下行数率,而且同时适用于WCDMA和TD-SCDMA系统。HSDPA中引入了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技术(AMC)、混合自动请求重发(H-ARQ)、快速小区选择(FCSS)、MIMO技术等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其中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技术。首先介绍H-ARQ的起源及三种不同类型H-ARQ的特点,其次研究了H-ARQ在HSDPA中的应用,最后对不同H-ARQ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自动请求重发 递增冗余 高速下行分组接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PC编码的最优化HARQ方案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学华 李振松 +1 位作者 杨大成 缪旻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3-656,共4页
使用高斯近似和最优化理论的方法,对基于LDPC码度分布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根据LDPC编码的度分布和初始信道条件,能够确定一个编码码字中各个度数的比特所对应的最优的重发比例,如果按照该比例进行... 使用高斯近似和最优化理论的方法,对基于LDPC码度分布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根据LDPC编码的度分布和初始信道条件,能够确定一个编码码字中各个度数的比特所对应的最优的重发比例,如果按照该比例进行重发,重发功率的效率能够最大化。计算结果显示基于LDPC码度分布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方案具有最优的重发比例,是一种最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分布 高斯近似 混合自动请求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信息的TD-SCDMA HSDPA系统链路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云 何晨 汪晴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93-1197,共5页
在TD-SCDMA HSDPA系统3GPP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发送端信道编码比特与接收端解速率匹配后软比特之间的平均互信息的链路模型.本模型以互信息为接口参数.采用QPSK比特信噪比合并、16QAM信噪比等效等建模方法,考虑了TDSCDMAHSDPA... 在TD-SCDMA HSDPA系统3GPP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发送端信道编码比特与接收端解速率匹配后软比特之间的平均互信息的链路模型.本模型以互信息为接口参数.采用QPSK比特信噪比合并、16QAM信噪比等效等建模方法,考虑了TDSCDMAHSDPA系统速率匹配、HARQ合并、16QAM星座重排等因素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链路模型在瑞利衰落信道,QPSK和16QAM调制方式下的块误码率(BLER)误差均在0.2~0.3dB以下.且模型具有仿真数据量少、时间复杂度低和扩展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 链路模型 混合自动请求 块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无线电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焕 王衍文 《中兴通讯技术》 2007年第3期31-33,共3页
认知无线电技术(CR)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演化,是一种新的智能无线通信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根据环境不断调整参数以适应通讯的需求从而提高通讯质量。目前宽带无线通讯系统有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输入多输出(MIMO)等关... 认知无线电技术(CR)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演化,是一种新的智能无线通信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根据环境不断调整参数以适应通讯的需求从而提高通讯质量。目前宽带无线通讯系统有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输入多输出(MIMO)等关键技术。将CR引进OFDM系统中,采用特殊的导频设计,感知宽带的传输特征,从空间、时间、频率、调制方式等多维度共享无线频谱,能提高频谱利用的灵活性,有效抑制窄带干扰。LTE是由3GPP定义的下一个移动宽带网络标准,基于OFDM、MIMO等关键技术,论述了实现CR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多入多出 正交频分复用 混合自动请求 自适应调制和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TDD MIMO-OFDM系统中一种补偿干扰不对称的改进方法
8
作者 曾端阳 宋荣方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6-112,共7页
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由于信道的对称性,发射端无需通过反馈即能得到信道状态信息,并可以用来显著提高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频谱利用率。但是,上下行的干扰结构根本不相关。如果上下行干扰差别很大,利用反向测量决定的调制编码参... 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由于信道的对称性,发射端无需通过反馈即能得到信道状态信息,并可以用来显著提高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频谱利用率。但是,上下行的干扰结构根本不相关。如果上下行干扰差别很大,利用反向测量决定的调制编码参数可能导致较大的误帧率。提出一种发射端能动态跟踪接收端实际干扰值简单的闭环反馈干扰自适应新方法,并研究其在具有HARQ的自适应TDD MIMO-OFDM系统中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干扰估计值能很好地跟踪实际值,系统能始终满足误帧率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分双工 多输入多输出 正交频分复用 自适应调制编码 混合自动请求 闭环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HSDPA的研究与分析
9
作者 王同 李小文 《广东通信技术》 2008年第1期30-35,46,共7页
TD-HSDPA在NodeB中增加了MAC-hs实体、传输信道HS-DSCH、物理信道HS-SCCH、HS-SICH、HS-PDSCH,采用了共享信道、自适应编码调制、混合自动重传、快速调度等技术提高了TD-SCDMA的下行速率。
关键词 自适应编码和调制 混合自动请求 快速调度 多输入多输出 传输时间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