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混样检测快速定量筛查蔬菜农药残留及关键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唐淑军 梁幸 +5 位作者 周春梅 张玲 林慧纯 宋晓仪 陈怡 王瑞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4年第2期69-74,共6页
本研究采用混样检测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40种例行监测农药的混样检测快速定量筛查方法及其5项主要关键控制技术。混样检测40种农药的方法定量限为0.001 mg/kg,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5~0.5 mg/L,相关系数大于0.99。低浓度0... 本研究采用混样检测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40种例行监测农药的混样检测快速定量筛查方法及其5项主要关键控制技术。混样检测40种农药的方法定量限为0.001 mg/kg,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5~0.5 mg/L,相关系数大于0.99。低浓度0.001 mg/kg的加标水平下回收率在60%~120%范围内,变异系数在20%以下;中浓度0.01 mg/kg、高浓度0.05 mg/kg的加标水平下其回收率在70%~110%范围内,变异系数在14%以下,完全符合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对回收率和精密度的要求。本方法在实践检测中具有非常强的应用价值,混样检测效率是常规单样品检测方法的2~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样检测 快速定量筛查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蔬菜 农药残留 关键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筛传染病核酸混样检测与血清学实验并行检测流程的探索
2
作者 张珺珂 杨洪岗 《云南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68-71,共4页
目的通过质量监控指标的分析,探讨采用核酸混样模式的检测系统是否可以使用血清学与核酸并行检测的流程。方法对本中心2018年12月-2019年5月及2019年12月-2020年5月的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血清学核酸顺序检测与血清学核酸并行检测两种流... 目的通过质量监控指标的分析,探讨采用核酸混样模式的检测系统是否可以使用血清学与核酸并行检测的流程。方法对本中心2018年12月-2019年5月及2019年12月-2020年5月的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血清学核酸顺序检测与血清学核酸并行检测两种流程的混样阳性率、拆分阳性率、试剂损耗率进行χ^(2)检验,分析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华益美系统试剂损耗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科华系统试剂损耗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浩源系统HBV-DNA混样检测阳性率与试剂损耗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站核酸混样检测与血清学并行检测不宜作为常规检测流程,但在特殊情况下可缩短整个血液检测流程所需时间,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应急检测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核酸混样检测 检测流程 应急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质评样本混样核酸检测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庆敏 蒋昵真 +1 位作者 朱绍汶 黄成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97-1298,共2页
目的探索血站病毒核酸检测质评样本混样核酸(MP-NAT)检测的最佳工作模式。方法应用罗氏COBASs201核酸检测系统及配套的TaqScreen MPX试剂,采用6混样核酸检测(MP-6-NAT)。将质评样本采用2种混样模式进行平行检测,模式1:质评样本与常规待... 目的探索血站病毒核酸检测质评样本混样核酸(MP-NAT)检测的最佳工作模式。方法应用罗氏COBASs201核酸检测系统及配套的TaqScreen MPX试剂,采用6混样核酸检测(MP-6-NAT)。将质评样本采用2种混样模式进行平行检测,模式1:质评样本与常规待检献血者标本混样(pool),混样无反应性报告阴性,反应性pool进行拆分检测(单样本检测);模式2:质评样本与已知NAT阴性献血者标本混样,混样无反应性报告阴性,反应性pool只对质评样本进行单样本检测。比较2种混样检测模式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血液放行时间,试剂消耗量。结果核酸检测室间质评次数为12次,检测标本120份,共检出84份阳性标本,36份阴性标本,得分100分,2种混样模式的检测结果一致。模式1的血液放行时间比第2种大约延长5 h。模式1的试剂消耗量为3 744个测试,模式2的试剂消耗量为1 824个测试。结论室间质评样本与已知NAT阴性标本混样检测的工作模式,符合质评样本按常规标本对待的原则,节约试剂成本,加快血液放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评样本 混样核酸检测 工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样本混样核酸与酶免平行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庆敏 蒋昵真 黄成垠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评估单采血小板样本核酸检测的必要性,以及常规酶免和混样核酸平行检测模式的可行性。方法血液筛查方法为2遍酶免(ELISA)加1遍核酸检测(NAT)。抗-HCV、抗-HIV1/2检测采用万泰和新创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HBsAg检测采用科华和新创... 目的评估单采血小板样本核酸检测的必要性,以及常规酶免和混样核酸平行检测模式的可行性。方法血液筛查方法为2遍酶免(ELISA)加1遍核酸检测(NAT)。抗-HCV、抗-HIV1/2检测采用万泰和新创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HBsAg检测采用科华和新创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单采血小板样本采用ELISA与混样核酸平行检测,核酸检测采用罗氏COBASs201系统(6混样)。对ELISA反应性、NAT阴性样本进行确证实验,对ELISA阴性、NAT反应性献血者进行确认及追踪随访。结果共检测单采血小板样本37 496例,检出反应性样本64例,其中ELISA双试剂、NAT检测均为反应性12例,ELISA双试剂反应性、NAT阴性5例;ELISA单试剂、NAT均为反应性4例,ELISA单试剂反应性、NAT阴性20例;ELISA阴性、NAT反应性23例。6例ELISA反应性、NAT阴性样本的确证实验阳性,其中4例为ELISA双试剂反应性,2例为ELISA单试剂反应性。23例ELISA阴性、NAT反应性献血者,经确认22例为隐匿性HBV感染者,1例为HIV"窗口期"感染者。结论 ELISA与核酸检测形成互补,能有效减少单采血小板的输血感染风险;混样核酸与ELISA平行检测模式可行,可最大限度的缩短检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样本 混样核酸检测 酶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地区混样核酸检测试剂消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磊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对混样核酸检测试剂的消耗进行分析,查找原因、进行改进,减少消耗,提高检测效率。方法对天津滨海新区2015年度的22 367份标本核酸检测试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各种试剂消耗的原因,减低试剂的消耗。结果 2015年使用68.85盒检测试... 目的对混样核酸检测试剂的消耗进行分析,查找原因、进行改进,减少消耗,提高检测效率。方法对天津滨海新区2015年度的22 367份标本核酸检测试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各种试剂消耗的原因,减低试剂的消耗。结果 2015年使用68.85盒检测试剂,有效检测标本22 367份,有效标本检测使用试剂41.78盒,试剂有效标本检测利用率为60.68%,非有效标本试剂消耗率为39.32%。结论试剂的消耗率较大,造成试剂消耗的原因有试剂内部的阴、阳性对照,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的消耗,仪器故障、拆分鉴别实验、标本因素等其它多方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筛查 核酸检测 混样检测 有效标本检测 非标本检测试剂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与混样NAT平行检测在单采血小板样本病毒感染检测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崔晓蕾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9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研究ELISA与混样NAT平行检测在单采血小板样本病毒感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来自健康献血者的章采血小板样本5864例,同步进行ELISA双试剂和8人份混样NAT检测,ELISA单试剂阳性样本和单双试剂灰区样本双孔复查;NAT混检阳性pool第... 目的:研究ELISA与混样NAT平行检测在单采血小板样本病毒感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来自健康献血者的章采血小板样本5864例,同步进行ELISA双试剂和8人份混样NAT检测,ELISA单试剂阳性样本和单双试剂灰区样本双孔复查;NAT混检阳性pool第二天进行拆分鉴别,最终结果采用SPA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优劣势。结果:5864例单采血小板样本ELISA检测阳性率为1.65%,NAT检测阳性率为0.90%,ELISA与混样NAT平行检测具有明显关联性(P<0.05),且EL1SA阳性检出率优势显著(P<0.05);44例EL1SA双试剂阳性样本中NAT阳性26例(59.09%),53例ELISA单试剂阳性样本中NAT阳性2例(3.77%),两组阳性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NAT阳性样本鉴别检查结果显示,ELISA阳性样本鉴别阳性率高于ELISA阴性样本,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和NAT检测均存在一定局限性,两种方法相互补充,联合用于单釆血小板样本筛查,可降低病毒感染低假阴性,增加临床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混样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 核酸检测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核酸检测平台在与ELISA平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程卫芳 段有红 +4 位作者 周学勇 郭晓婕 张浩 马晶璟 袁亮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35-1237,共3页
目的探讨浩源混检、诺华单检2种核酸检测平台在血站血筛中的应用及与酶免结果的符合性。方法使用浩源混检、诺华单检2种核酸检测平台采取酶免、核酸平行检测的模式对22 616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对于酶免双试剂不合格、NAT阴性的标本... 目的探讨浩源混检、诺华单检2种核酸检测平台在血站血筛中的应用及与酶免结果的符合性。方法使用浩源混检、诺华单检2种核酸检测平台采取酶免、核酸平行检测的模式对22 616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对于酶免双试剂不合格、NAT阴性的标本再次进行核酸检测,同时对酶免阴性、HBV DNA阳性标本检测抗-HBs,抗-HBc,HBeAg和抗-HBe。对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 616份标本中检测到酶免阴性、NAT阳性30例,占0.13%;拆分/鉴别出23例,均为HBV DNA,其乙肝5项存在7种模式,以HBcAb阳性居多。检测到酶免不合格353例,占1.56%;其中单试剂不合格271例,NAT均合格;双试剂不合格82例,40份与NAT结果相符;对酶免双试剂不合格、NAT阴性标本进行NAT再检后,拆分出HBV DAN 9例。结论 NAT能检测出血清学阴性但存在病毒核酸的血液;NAT和ELISA共同用于血液筛查,能降低输血风险;2种核酸检测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各有利弊,血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最适合的NAT平台和检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NAT ELISA 混样检测 单人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方法在纺织品有害物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近 吴元可 +4 位作者 晏新程 王仲 张伟 龙强 袁霞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139,共6页
为提高纺织品生产过程中对有害物质的检测效率,本文将压缩感知方法应用于有害物质的检测过程,以观测矩阵作为混样方案,通过混检的方式得到远少于待测样品的检测次数;混检完成后,根据相应的重构算法由混检值重构出原样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为提高纺织品生产过程中对有害物质的检测效率,本文将压缩感知方法应用于有害物质的检测过程,以观测矩阵作为混样方案,通过混检的方式得到远少于待测样品的检测次数;混检完成后,根据相应的重构算法由混检值重构出原样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而获得不合格样品的编号及检出率等;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探讨了由不同参数生成的混检矩阵对重构效果的影响,并用在纤维纺织品中检测有害物质双酚A、芳香胺和甲醛的真实检测项目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基于压缩感知的混样检测方案不仅能保证检测的准确性,而且能降低检测成本和提高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纤维纺织品 有害物质检测 信号重构 混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学期望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小艳 《大学数学》 2020年第6期19-22,共4页
以武汉市全民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方法为例,阐述数学期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概率统计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诱导学生养成用数学理论、方法描述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数学期望 混样检测 新冠肺炎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站核酸混检模式质量指标监测及应用评价
10
作者 董菲 柳杨 +3 位作者 董国良 翟玮玮 刘炜民 李雪梅 《中国输血杂志》 2025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 探讨质量监测指标对核酸混样检测模式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持续改进核酸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方法 对本实验室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核酸混样检测的质量监测指标(NAT不合格率、NAT拆分反应率、NAT无效批次率、NAT无效结果率、设... 目的 探讨质量监测指标对核酸混样检测模式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持续改进核酸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方法 对本实验室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核酸混样检测的质量监测指标(NAT不合格率、NAT拆分反应率、NAT无效批次率、NAT无效结果率、设备故障率)及无效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实验室2020—2022年3年间的各项质量监测指标进行纵向比对。将本实验室2022年各项质量监测指标与同期全省行业总体水平进行横向比对,查找差异。结果 2020—2022年共检测标本218 686份,NAT单反应率为0.15‰(共32份),拆分反应率为39.02%,无效批次率为1.06%,无效结果率为1.18%,设备故障率为3.58%。不同年份间NAT单反应率、NAT拆分反应率、NAT无效批次率比较无差异(P>0.05),无效结果率比较有差异(P<0.05),设备故障是产生无效结果的主要原因(56.53%)。与省内实验室总体比较,单反应率、无效结果率有差异(P<0.05)。不同试剂间各项质量指标比较,单反应率、拆分率、无效结果率均有差异(P<0.05)。与本实验室使用相同厂家试剂的其他2家实验室各项质量指标的比较,单反应率、无效结果率有差异(P<0.05);拆分率、无效批次率无差异(P>0.05)。结论 建立质量指标进行过程控制并定期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实验室运行中的潜在风险。使用质量指标实施自身比对、实验室室间比对,可帮助实验室系统科学的评价自身的运行状况,并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策略,进而改进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保障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混样检测 质量监测指标 自身比对 横向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2核酸检测技术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斐 张春燕 +2 位作者 潘柏申 王蓓丽 郭玮 《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462-466,共5页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持续暴发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挑战。SARS-CoV-2核酸检测作为诊断病原体感染的“金标准”,是确诊、治疗和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主要检测手段。文章对SARS-CoV-2核酸检测技术...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持续暴发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挑战。SARS-CoV-2核酸检测作为诊断病原体感染的“金标准”,是确诊、治疗和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主要检测手段。文章对SARS-CoV-2核酸检测技术和混样检测模式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验室选择适宜的检测技术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核酸检测 高通量测序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等温扩增 混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血液核酸筛查技术的建立
12
作者 董欣怡 李锦群 +2 位作者 陈钦玺 廖明 曹伟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5-1126,共12页
为缩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 ALV-J)检测周期,进一步加快禽白血病净化进程,本研究结合SYBR GreenⅠqPCR和混样检测,建立了一种适用于低ALV-J流行率场景下的快速筛检ALV-J的血液核酸筛查技术(ALV-J blood ... 为缩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 ALV-J)检测周期,进一步加快禽白血病净化进程,本研究结合SYBR GreenⅠqPCR和混样检测,建立了一种适用于低ALV-J流行率场景下的快速筛检ALV-J的血液核酸筛查技术(ALV-J blood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LV-J-B-qPCR)。根据GenBank中ALV-J pol及env基因序列,设计ALV-J的特异性引物,并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ALV-J SYBR GreenⅠqPCR检测方法。以ALV-J病毒分离为阳性的鸡抗凝血为实验材料,分别制备抗凝血DNA、血细胞DNA、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外周血淋巴细胞cDNA和血浆cDNA 5类血液检测模板进行ALV-J的PCR检测,筛选最佳检测模板;进一步比较蒸馏水破裂红细胞法提取混合血液DNA的混样方法,血液混样总体积为200μL的混样方法,血液混样总体积为10μL的混样方法共3种混样方法的检测准确性,筛选最佳混样方法。综合上述qPCR方法、检测模板与混样方法,成功建立了ALV-J-B-qPCR。运用ALV-J-B-qPCR分别进行预期流行率为1%~2%、4%~5%场景下的模拟筛查试验,并与病毒分离法比较。q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显示,该方法仅特异性扩增ALV-J,对标准质粒的最低检测限度为1×10^(2)copies·μL^(-1),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均<1%。对90份临床送检血液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该qPCR方法对ALV-J的检出率(15.6%)高于p27抗原ELISA和普通PCR的检出率(12.2%)。检测模板筛选试验中,抗凝血DNA最符合检测准确度高、操作复杂度和成本低的要求,为最佳检测模板。混样方法摸索试验中,混样总体积为10μL(混样规模<12份)的混样方法检测准确性最高,为最佳混样方法。在样本数为400份,预期流行率为4%~5%场景的模拟筛查中,ALV-J-B-qPCR检出率为6.25%,比病毒分离法高2.00%;在样本数为400份,预期流行率为1%~2%场景的模拟筛查中,ALV-J-B-qPCR检出率为2.25%,比病毒分离法高0.75%。本研究建立的ALV-J-B-qPCR技术具有灵敏性高、检测快速和节约成本的优势,为种禽场加快ALV净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混样检测 筛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核酸筛查混检阳性池再检模式的探讨
13
作者 侯云 冯秋霞 +3 位作者 李蓓 张龙穆 杨忠思 焦淑贤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0-195,共6页
目的 通过分析核酸筛查混检阳性池CT值分布区间与拆分率的相关性,为改进混检阳性池再检模式,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本站Cobas S201检测系统核酸筛查HBV混检阳性池标本拆分情况,选取影响拆分... 目的 通过分析核酸筛查混检阳性池CT值分布区间与拆分率的相关性,为改进混检阳性池再检模式,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本站Cobas S201检测系统核酸筛查HBV混检阳性池标本拆分情况,选取影响拆分成功的主要因素CT值,以CT值分布区间为依据制定再检实验方案。针对2022年3月—2023年3月HBV混检阳性池标本,进行Cobas S201和Panther检测系统的同步检测,统计分析该类标本检测结果。 结果 2017—2021年5年间混检阳性池为474个,混检HBV阳性池为324个,占混检阳性池的 68.35% ,其中2017—2020年每年的HBV阳性池占比明显高于HCV和HIV阳性池( P <0.05);5年间HBV拆分阳性池为167个,占混检HBV阳性池的51.54%,拆分阴性池为157个,占混检HBV阳性池的48.46%。5年间HBV拆分阳性池按CT值分为3个区间:CT值≤36、36<CT值≤40和CT值>40,其拆分率分别为95.8%、56.5%和14.8%( P <0.05);拆分阳性和拆分阴性2组中,36<CT值≤40区间混检池数量占比最高分别为80.8%、66.2%,且与其它2区间比较有差异( P <0.05)。2022年3月—2023年3月混检HBV阳性池有65个,CT值≤36区间(5个)和CT值>40区间(12个),经Cobas S201拆分和Panther联检符合率都为100%,36<CT值≤40区间(48个),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81.25%。Cobas S201首次拆分结果和Panther联检结果不一致有9份标本,有4份标本Cobas S201首次拆分是阴性,同步Panther联检是阳性,4份标本中3份Cobas S201再单检是阳性,1份Cobas S201再单检是阴性,按照制定的再检方案判定规则是9份标本判定为不合格,按照混检阳性池拆分1次阴性即放行的规则至少会有3份标本漏检。 结论 核酸筛查中混检阳性池再拆分阴性的献血者标本占有一定的比例,混检阳性池拆分1次阴性即放行的规则有漏检风险,对这部分标本可以有选择性的(36<CT值≤40区间)进行再检判定结果,既保证了血液安全又节约了再检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检测 混样检测 残余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核酸筛查混检反应性拆分成功的多因素分析及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瑞馨 郝庆钦 +2 位作者 王庆辉 夏卫 钱惠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HBV核酸筛查中混检(pool)反应性拆分成功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价值,为本站制定重复拆分标准改进血液筛查策略,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站罗氏HBV核酸筛查pool反应性标本,收集相应献... 目的探讨影响HBV核酸筛查中混检(pool)反应性拆分成功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价值,为本站制定重复拆分标准改进血液筛查策略,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站罗氏HBV核酸筛查pool反应性标本,收集相应献血者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HBV核酸筛查pool反应性拆分成功的相关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拆分结果的价值。结果近2年本站罗氏核酸筛查系统共检测20 332 pool(约12 1962份无偿献血者标本),呈反应性的有199个(约占0.98%),拆分反应性的有123个,拆分成功率为59.80%。其中HBs Ag-/HBV DNA+感染无偿献血者119人,在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方面分布有差异(χ~2分别为8.46,71.61,7.41,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Ct(HBV)是HBV核酸筛查pool反应性拆分成功的独立相关因素(OR:0.762,95%CI:0.654-0.889)。在拆分反应性与无反应性pool组间,Ct(HBV)差异为2.04(t=3.15,P<0.01)。Ct(HBV)可预测拆分结果(AUC=0.66),最佳临界值为36.6,敏感性为38.8%,特异性为96.3%,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52.03%;临界值为37时,敏感性为46.60%,特异性为81.3%,阳性预测值为78.26%,阴性预测值为51.18%。结论 Ct(HBV)能独立预测HBV核酸筛查pool反应性标本拆分结果,但效能较低,当≤37时可考虑重复拆分,将来可联合其它实验室检测最大限度降低输血残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检测 混样检测 LOGISTIC回归分析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混合样品检测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董宏杰 张俊梅 +6 位作者 王帅 王宏伟 张坤迪 胡玮 谢晓鸿 谢时灵 谷立川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6,共6页
目的探究在新型冠状病毒样本混合检测中,稀释混样检测和混采检测的合理样本数量,为大人群样本的核酸筛查提供更为快捷有效的检测方案。方法设计一种利用注射器纯化柱进行大体积样本保存液核酸提取方法,在稀释混样检测和混采检测中,对比... 目的探究在新型冠状病毒样本混合检测中,稀释混样检测和混采检测的合理样本数量,为大人群样本的核酸筛查提供更为快捷有效的检测方案。方法设计一种利用注射器纯化柱进行大体积样本保存液核酸提取方法,在稀释混样检测和混采检测中,对比使用该方法将全部样本保存液提取核酸和只取200μL样本保存液提取核酸时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稀释混样检测中,对于单独一份阳性样本,取全部保存液样本提取核酸时ORF1ab基因和N基因的Ct值比取200μL保存液样本提取核酸时分别小3.583、2.904;当1份阳性样本与9份、19份阴性样本混合后,将全部样本保存液提取核酸,不同混合人份检测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混合样本多于20份时,Ct值明显变大。混采检测中,取所有保存液样本提取核酸检测所得Ct值明显小于只取200μL保存液样本提取核酸所得Ct值(目前通行方案)。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混合检测中,采用注射器纯化柱法将全部样本的混合保存液提取核酸,稀释混样检测时,可将混合人数上限由20人提高到50人;采用混采检测时,可以明显降低核酸检测的Ct值,从而提高检出率,减少混合检测过程中假阴性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稀释混样检测 混采检测 注射器纯化柱 RT-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