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表微波散射模型和SAR遥感数据的农田洪涝淹没区动态监测
1
作者 王芳 丁建闯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5-94,共10页
农田洪涝淹没区的微波散射依赖于所使用雷达遥感图像的波长、入射角和极化等信息,洪区复杂地表散射特征可以通过地表微波散射模型来进行定量描述。本文利用多时相Sentinel-1遥感影像,解译2021年豫北地区洪灾过程中淹没农田、半淹没农田... 农田洪涝淹没区的微波散射依赖于所使用雷达遥感图像的波长、入射角和极化等信息,洪区复杂地表散射特征可以通过地表微波散射模型来进行定量描述。本文利用多时相Sentinel-1遥感影像,解译2021年豫北地区洪灾过程中淹没农田、半淹没农田、居民点建筑和开放水域的地表后向散射特征的动态变化。随后,章综述了农田洪涝淹没区和非淹没区微波散射模型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基于改进的农作物一阶相干散射模型,模拟分析了水稻后向散射系数与植被高度、植被生物量的相关性,为农田洪涝淹没区微波散射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 农田淹没 植被微波散射模型 Sentinel-1 二面角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洼地区农田淹没成因分析方法及应用——(I)数学模型验证及洪水特性分析
2
作者 方神光 姚志坚 陈文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3-155,共3页
为探求从化市水南村部分农田被淹没的原因,分别采用现场调查、水文地形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调洪演算等方法,对本次流溪河洪水和下游牛心岭电站对淹没位置河段水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洪水从大拗坝到达水南村淹没位置河... 为探求从化市水南村部分农田被淹没的原因,分别采用现场调查、水文地形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调洪演算等方法,对本次流溪河洪水和下游牛心岭电站对淹没位置河段水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洪水从大拗坝到达水南村淹没位置河道的时间约为2.6h;从5月7日凌晨4时至12时,流溪河水位明显高于淹没区地形,极容易导致外江洪水从未封堵暗渠进入淹没区;牛心岭电站只用4个闸孔泄洪,在洪峰时刻引起淹没区外侧河道水位抬高约0.0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水流数学模型 混合有限分析法 洪水 农田淹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菜园闸淹没赔偿案反思
3
作者 李国繁 李怀前 吴四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水闸 关闸 农田淹没 管理 赔偿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GF-3雷达影像的农田洪涝遥感监测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阳驰轶 官海翔 +3 位作者 吴玮 刘美玉 李颖 苏伟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80,共10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愈发频繁的洪涝灾害是造成我国粮食作物减产的主要农业灾害之一。雷达遥感技术具备全天候的对地观测能力,是快速监测区域范围内洪涝灾害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机器学习方法广泛应用于洪涝...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愈发频繁的洪涝灾害是造成我国粮食作物减产的主要农业灾害之一。雷达遥感技术具备全天候的对地观测能力,是快速监测区域范围内洪涝灾害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机器学习方法广泛应用于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虽然该类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但其训练过程往往需要大量的野外调查或遥感解译样本支持。为克服样本标记限制、提高区域尺度洪涝灾害监测的精度,本研究以2021年7月20日河南北部特大洪涝事件为背景,利用国产高分三号(GF-3)双极化雷达影像(HH-HV),构建了一种基于弱监督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的洪涝淹没作物监测方法,通过该方法提取了豫北部分区域农田洪涝淹没范围。通过对比4种典型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分类和平行六面体方法,发现该文构建的弱监督GMM方法的精度最高,其总体精度为0.95,Kappa系数为0.90。该研究对于提高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遥感技术监测区域尺度作物洪涝的准确性和普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3雷达影像 洪涝 农田洪涝淹没 高斯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加剧了旱涝灾害——以安徽省泾县为例
5
作者 郝安宁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4-35,41,共3页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的北部,平原丘陵区与山区的分界部位,是长江一级支流青弋江的上游区。全区总面积204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096平方公里,丘陵5467平方公里,平原面积4067平方公里,区内山多、地少、坡陡、沟...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的北部,平原丘陵区与山区的分界部位,是长江一级支流青弋江的上游区。全区总面积204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096平方公里,丘陵5467平方公里,平原面积4067平方公里,区内山多、地少、坡陡、沟壑纵横,河谷坡降大。人口密度高,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灾害 土流失 地质灾害 洪涝灾害 泥石流 安徽省地矿局 淹没农田 水利工程 洪水灾害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1年江淮水灾灾民的救济 被引量:6
6
作者 孙语圣 《民国春秋》 1998年第4期14-15,共2页
民国时期,灾害频仍.据统计,自民国成立至抗战全面爆发的20几年间,“各种灾害之大者,竟达七十七次之多”.而民国1931年的大水灾,无论从受灾的范围来说,还是从危害的程度来说,在民国乃至于近代的灾荒史上,都是空前的.此次水灾,全国“被灾... 民国时期,灾害频仍.据统计,自民国成立至抗战全面爆发的20几年间,“各种灾害之大者,竟达七十七次之多”.而民国1931年的大水灾,无论从受灾的范围来说,还是从危害的程度来说,在民国乃至于近代的灾荒史上,都是空前的.此次水灾,全国“被灾省份计有十七省之多,灾民几达七八千万人,淹没农田约占七万万亩”.“人民死于水患及病疫者,日以百千万计”.其中以湘、鄂、赣、皖、苏、豫、鲁、浙八省受灾最重.据估计,此次水灾的总损失在50亿元以上,仅农产品的损失即达4亿余元.八省的农作物年产量占平常年景的百分比是:稻米为38%,高粱、小麦为29%,棉花为24%.前五省89县的流亡人口占五省总人口的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水灾 灾民 民国时期 粥厂 导淮 宋子文 赈款 淹没农田 灾荒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