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中健脾 行气止痛——从脾胃虚寒夹瘀论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临床观察
1
作者 黄钊雄 《中国处方药》 2003年第7期81-81,共1页
消化性溃疡病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痞症"等病症范畴,本病常因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常而致诸症出现.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中医药疗 胃虚 温中健 行气止痛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中健脾、活血生肌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脾胃虚寒证30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邬礼霞 梁英 +1 位作者 林锋 夏文萍 《河南中医》 2020年第8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观察温中健脾、活血生肌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萍乡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 目的:观察温中健脾、活血生肌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萍乡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温中健脾、活血生肌中药治疗,连续服用4周,4周后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镜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中健脾、活血生肌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胃虚 温中健脾、活血生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散寒法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2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乃亮 杨亚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34-1335,共2页
目的:观察温阳散寒法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温阳散寒法基本方药联合化疗;对照组25例,单纯用化疗。结果:近期疗效有效率治疗组为64%,对照组为56%,2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56>0.... 目的:观察温阳散寒法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温阳散寒法基本方药联合化疗;对照组25例,单纯用化疗。结果:近期疗效有效率治疗组为64%,对照组为56%,2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56>0.05)。生活质量karnofsky(KPS)评分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为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9<0.01)。毒副反应方面: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4.0%,对照组为88.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96.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年生存率比较治疗组为64.0%(16/25),对照组为40.0%(10/2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阳散寒法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有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减轻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 肺癌 肾阳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建中散治疗上腹痛综合征脾胃虚寒证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晟 林振文 +1 位作者 程珠琴 陈曦 《海峡药学》 2014年第9期86-88,共3页
目的观察参芪建中散治疗上腹痛综合征脾胃虚寒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前瞻性入选我院门诊及病房诊治的55例功能性胃肠病上腹痛综合征脾胃虚寒证的患者,分组采用参芪建中散(研究组)、马来酸曲美布汀(对照组)单药治... 目的观察参芪建中散治疗上腹痛综合征脾胃虚寒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前瞻性入选我院门诊及病房诊治的55例功能性胃肠病上腹痛综合征脾胃虚寒证的患者,分组采用参芪建中散(研究组)、马来酸曲美布汀(对照组)单药治疗,并进行6个月的治疗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腹痛发作频率、胃电图异常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25例、对照组30例均完成了治疗6个月的随访评估,无脱漏。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腹痛发作频率均无较治疗前加重情况;两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上腹痛发作频率和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1例(4.0%)出现轻微不良反应(1例口干、嗜睡);对照组2例(6.7%)出现轻微不良反应(1例出现恶心感,1例出现食欲不振)。两组患者治疗后无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参芪建中散温中健脾,通过调节胃电节律和功率,增加胃动力,可改善上腹痛综合征患者的上腹痛、腹胀、嗳气等主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建中 上腹痛综合征 胃虚 胃电图 温中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腹疗法结合温经止痛操治疗原发性重度痛经30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沈潜 刘江 +2 位作者 关青 魏培栋 戴晓晖 《北京中医药》 2011年第9期682-683,共2页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自我按摩治疗原发性重度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以神阙穴为中心的振腹疗法,结合温经止痛操治疗本病3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有效率。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自我按摩治疗原发性重度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以神阙穴为中心的振腹疗法,结合温经止痛操治疗本病3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有效率。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运用振腹疗法结合温经止痛操治疗原发性重度痛经疗效可靠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重度痛经 温阳、活血化瘀、调理冲任 按摩手 温经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胃脘痛行气止痛八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重明 汪自源 白迎堂 《陕西中医》 2010年第1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胃脘痛 行气止痛 化瘀理气 临床病症 疏肝达木 疏肝解郁 补土 温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本止痛法辨治胃脘痛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峰 魏凤琴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34-36,共3页
以临床常见疼痛病证胃脘痛为切入点,根据胃脘痛发病痛有缓急的临床特点,从治标和治本角度对止痛法进行分析。认为治标止痛能够快速缓解或消除剧烈的胃痛,减轻患者的痛苦,不考虑能否解除胃痛的病因及胃痛的愈后;治本止痛法着眼于胃痛的... 以临床常见疼痛病证胃脘痛为切入点,根据胃脘痛发病痛有缓急的临床特点,从治标和治本角度对止痛法进行分析。认为治标止痛能够快速缓解或消除剧烈的胃痛,减轻患者的痛苦,不考虑能否解除胃痛的病因及胃痛的愈后;治本止痛法着眼于胃痛的病因病机辨治,是治疗胃痛的最终选择,常用治本止痛法有散寒止痛法、化瘀止痛法、疏肝止痛法、消导止痛法、清热燥湿止痛法、补虚止痛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止痛 治标 治本 止痛 化瘀止痛 疏肝止痛 消导止痛 清热燥湿止痛 补虚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挥发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付强 杜晓曦 +3 位作者 张萍 付超美 曹俊岭 肖小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水蒸气蒸馏 肉桂挥发油 挥发油提取 最佳工艺条件 樟科植物 止痛 活血通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维琴教授从脾胃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验 被引量:4
9
作者 梁晋普 王亚红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23-225,共3页
从《内经》脏腑、气血理论出发探讨了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胸痹、心痛"发病与脾胃之间生理、病理关系,从而确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有脾胃虚寒证以益气活血,温中健脾为治疗大法,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提出有效的... 从《内经》脏腑、气血理论出发探讨了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胸痹、心痛"发病与脾胃之间生理、病理关系,从而确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有脾胃虚寒证以益气活血,温中健脾为治疗大法,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提出有效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维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胃虚 胃论治 益气活血 温中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泻十法
10
作者 邓先军 《中医研究》 1989年第1期39-39,共1页
解表和中法外感风寒,脾阳受遏,运化失司,腹痛肠鸣,便稀多沫,色淡不臭,伴有风寒表证。治宜解表和中。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白芷、苏叶疏风散寒,芳香化湿;陈皮、半夏,茯芩、苍术燥湿健脾,理气和中;厚朴、桔梗除满利咽;生姜温中散寒。... 解表和中法外感风寒,脾阳受遏,运化失司,腹痛肠鸣,便稀多沫,色淡不臭,伴有风寒表证。治宜解表和中。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白芷、苏叶疏风散寒,芳香化湿;陈皮、半夏,茯芩、苍术燥湿健脾,理气和中;厚朴、桔梗除满利咽;生姜温中散寒。全方共凑疏风散寒,健脾除湿,扶正祛邪之效。利湿健脾法环境潮湿或贪食生冷,损伤脾胃,湿从中生,内外湿相合,脾被湿困,健运失司则泄泻。《素问》所言“湿胜则濡泻”即指此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风 藿香正气 芳香化湿 外感风 表证 理气和中 运化失司 湿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妙用桂枝考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妍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年第10期12-13,共2页
桂枝在《伤寒论》中应用十分灵活,不拘一方一法,非单解肌发表、温经通阳,关键在于配伍,配伍不同则具解肌发表、平冲降逆、温经活血、化气行水、通阳化饮、温通心阳、温中健脾、散寒止痛之功,必须掌握其处方原理及药物间的配伍关系,不可... 桂枝在《伤寒论》中应用十分灵活,不拘一方一法,非单解肌发表、温经通阳,关键在于配伍,配伍不同则具解肌发表、平冲降逆、温经活血、化气行水、通阳化饮、温通心阳、温中健脾、散寒止痛之功,必须掌握其处方原理及药物间的配伍关系,不可只看单味药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肌发表 平冲降逆 温经活血 化气行水 通阳化饮 温通心阳 温中健 止痛 理论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十一法考释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俊萼 《河南中医》 2005年第12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慢性胃炎 益气健 行气化湿 疏肝理气 和胃降逆 温中健 滋阴养胃 养血益胃 辛开苦降 活血化瘀 益肾补 开郁宣肺 清热祛湿 解毒化瘀 酸甘化阴 缓急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源性咳嗽中医治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平生 艾博海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第11期1082-1085,1090,共5页
喉源性咳嗽属于中医学咳嗽、咽痒、喉痹等范畴,临床以"咽痒作咳,不痒不咳"为主要表现。喉源性咳嗽的中医治法较丰富,主要着眼于具体证候的病机,如:风寒犯肺证,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风热犯肺证,治宜疏风清热、理肺止咳;脾... 喉源性咳嗽属于中医学咳嗽、咽痒、喉痹等范畴,临床以"咽痒作咳,不痒不咳"为主要表现。喉源性咳嗽的中医治法较丰富,主要着眼于具体证候的病机,如:风寒犯肺证,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风热犯肺证,治宜疏风清热、理肺止咳;脾虚痰蕴证,治宜益气健脾、化痰止咳;肝火犯肺证,治宜清肝泻肺、利咽止咳。通过系统总结有关喉源性咳嗽中医治疗的研究,归纳出9种治法,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借鉴。参考文献29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源性咳嗽 中医治 疏风 清热 润燥 利咽 止咳 清肝泻肺 补肺益肾 益气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金匮要略》浅析张仲景胃痛治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可伟 王建康 +7 位作者 陈霞波 周开 陈靓 顾颖杰 苏琼 龚文波 张业 王晖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24期226-229,共4页
《金匮要略》对胃痛的诊治方法颇具特色,其在病机方面注重脾胃虚寒,兼顾痰饮、气滞、邪风、实结、瘀血,治疗以辛温散寒、甘温健脾为大法,可概括为6种证型治法,用药方面擅长桂枝止痛。通过研究《金匮要略》诊疗胃痛方法,可以提高胃痛的... 《金匮要略》对胃痛的诊治方法颇具特色,其在病机方面注重脾胃虚寒,兼顾痰饮、气滞、邪风、实结、瘀血,治疗以辛温散寒、甘温健脾为大法,可概括为6种证型治法,用药方面擅长桂枝止痛。通过研究《金匮要略》诊疗胃痛方法,可以提高胃痛的诊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痛 《金匮要略》 止痛 辛温 甘温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名老中医李谱智验方——加减乌梅丸
15
《广西中医药》 2024年第6期76-76,共1页
名医验方【方名】加减乌梅丸。【组方】乌梅15 g,干姜6 g,白芍18 g,甘草6 g,黄连4 g,党参15 g,桂枝8 g,细辛2 g。【功效】平调寒热、缓急止痛。【主治】寒热互结之腹痛。【方解】乌梅味酸,性平,能生津润燥,养肝柔肝泻肝,为君药。党参益... 名医验方【方名】加减乌梅丸。【组方】乌梅15 g,干姜6 g,白芍18 g,甘草6 g,黄连4 g,党参15 g,桂枝8 g,细辛2 g。【功效】平调寒热、缓急止痛。【主治】寒热互结之腹痛。【方解】乌梅味酸,性平,能生津润燥,养肝柔肝泻肝,为君药。党参益气健脾,助脾运化功能,能补脏腑之虚;桂枝、细辛、干姜补火助阳,温通经络,散寒止痛;黄连味苦能坚阴,性寒可清肠道湿热;白芍配甘草,即为芍药甘草汤,能养血柔肝、止痛。全方酸甘合用以补虚缓急止痛,酸苦合用能开泄清热,辛苦合用能升阳补火、温中止痛、通腑降气、开泄郁结而止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急止痛 养血柔肝 生津润燥 益气健 温中止痛 止痛 开泄 方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温中散寒话花椒
16
作者 周满茹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4年第1期54-55,共2页
大建中汤蜀椒3克,干姜12克,人参6克,水煎取汁,加人饸糖30克,搅匀温服。服药后可饮粥一碗。此方用于治疗胸中寒痛、呕不能食、手足厥冷,属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腹剧痛证。方中蜀椒温脾胃,助命火,散寒止痛,为君药;以辛热之干姜温中散寒,... 大建中汤蜀椒3克,干姜12克,人参6克,水煎取汁,加人饸糖30克,搅匀温服。服药后可饮粥一碗。此方用于治疗胸中寒痛、呕不能食、手足厥冷,属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腹剧痛证。方中蜀椒温脾胃,助命火,散寒止痛,为君药;以辛热之干姜温中散寒,助蜀椒散寒之力,糖温补中虚,缓急止痛,助蜀椒止痛之功,共为臣药;人参补脾益气,配合饸糖重建中脏,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补虚、降逆止痛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急止痛 益气 止痛 温中补虚 蜀椒 中脏 降逆 佐药
原文传递
《金匮要略》论治痛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红普 汪泳涛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3年第8期457-459,共3页
“疼痛”在《金匮要略》中的描述非常具有特色 ,文章介绍了《金匮要略》中对疼痛的描述 ,通过归纳《金匮要略》中“疼痛”的治疗方法和常用药物 。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疼痛 发汗祛湿止痛 温阳止痛 通阳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216例
18
作者 王凤菊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溃疡胶囊 温中健 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加附子治疗腰痛
19
作者 胡献国 《医师在线》 2021年第6期41-41,共1页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依其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黑附片、白附片、盐附子等。中医认为,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主要用于:①亡阳证,症见吐利汗出,发热恶寒,...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依其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黑附片、白附片、盐附子等。中医认为,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主要用于:①亡阳证,症见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或大汗、大吐、大泻等;②阳虚证,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应用,如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阳痿滑精、宫寒不孕、腰膝冷痛、夜尿频多;脾肾阳虚、寒湿内盛所致脘腹冷痛、大便溏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致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心阳衰弱所致心悸气短、胸痹心痛等;③寒痹证,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均可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阳虚 命门火衰 肾阳不足 发热恶 小便不利 心悸气短 止痛 回阳救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虚良品——红糖
20
作者 蒲昭和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4年第11期45-45,共1页
红糖是从甘蔗或甜菜中提取的粗制糖,其颜色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它内含棕色物质"红蜜"和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及铁质。红糖虽杂质较多,但营养成分保留较好。研究表明,500克红糖中含钙450毫克(为白糖的3倍),铁20毫克(为白糖的2倍)... 红糖是从甘蔗或甜菜中提取的粗制糖,其颜色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它内含棕色物质"红蜜"和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及铁质。红糖虽杂质较多,但营养成分保留较好。研究表明,500克红糖中含钙450毫克(为白糖的3倍),铁20毫克(为白糖的2倍),红糖中微量元素猛、锌的含量也比白糖高。此外,还含核黄素、尼克酸等有益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行不利 产后贫血 经色 腹冷痛 尼克酸 止痛 营养成分 月经期 中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