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温度损伤的的岩石真三轴蠕变本构模型
1
作者 陈有亮 黄健 +1 位作者 陈奇建 杜曦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4年第5期34-36,共3页
为了更好的描述岩石蠕变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考虑岩石在真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实际情况,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和Kachanov蠕变损伤演化规律以及应变等价性假设,定义了热力耦损伤变量,同时建立一个粘性损伤体,将伯格斯模型中的理想粘性体替换为... 为了更好的描述岩石蠕变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考虑岩石在真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实际情况,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和Kachanov蠕变损伤演化规律以及应变等价性假设,定义了热力耦损伤变量,同时建立一个粘性损伤体,将伯格斯模型中的理想粘性体替换为粘性损伤体,且引入SN元件对伯格斯模型中的开尔文体非定常数化。最终建立考虑温度损伤的真三轴条件下的三维非线性粘弹塑性蠕变本构模型。采用Origin软件的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最后通过用不同应力水平下和温度作用下的蠕变试验数据对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试验曲线和理论曲线的吻合度较高,所建模型不仅能够准确地描述岩石的衰减蠕变阶段和稳定蠕变阶段的蠕变曲线特征,而且能够较好地描述加速蠕变阶段蠕变曲线的非线性特征,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真三轴 温度损伤 加速蠕变全过程 黏弹塑性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损伤的盐岩蠕变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胡其志 冯夏庭 周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45-2248,共4页
根据统计力学原理,以分形岩石力学为桥梁,对盐岩在温度与应力耦合作用下蠕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导出了考虑围压效应的损伤变量表达式。综合前人的成果,推导出温度–应力耦合下的盐岩损伤方程。对盐岩在温度与三轴应力共同作用下的蠕变试验... 根据统计力学原理,以分形岩石力学为桥梁,对盐岩在温度与应力耦合作用下蠕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导出了考虑围压效应的损伤变量表达式。综合前人的成果,推导出温度–应力耦合下的盐岩损伤方程。对盐岩在温度与三轴应力共同作用下的蠕变试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盐岩蠕变过程中衰减蠕变阶段、稳态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的各自特征。对于广义Bingham蠕变模型在衰减和稳态蠕变阶段引入一非线性函数,在加速蠕变阶段引入损伤,建立了盐岩考虑温度损伤的蠕变本构关系。利用盐岩的三轴蠕变试验数据对新的蠕变损伤模型参数进行辩识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在不同温度作用下盐岩的衰减蠕变阶段、稳态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的规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蠕变试验 温度损伤 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箱梁水化热温度损伤安全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岗 贺拴海 宋一凡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43-147,共5页
目前混凝土箱梁0#块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水化热温度冲击和裂缝现象,严重影响混凝土箱梁结构早期强度的形成以及结构的安全性能。综合考虑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荷载和弹模的时变效应,给出时域损伤函数;根据变权分析原理,确定敏感损伤和累积损伤... 目前混凝土箱梁0#块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水化热温度冲击和裂缝现象,严重影响混凝土箱梁结构早期强度的形成以及结构的安全性能。综合考虑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荷载和弹模的时变效应,给出时域损伤函数;根据变权分析原理,确定敏感损伤和累积损伤,建立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损伤安全评价模型;对混凝土箱梁0#块水化热温度损伤进行三维数值仿真,总结水化热温度损伤时变效应规律,对早期含水化热温度损伤参数的混凝土箱梁结构安全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混凝土水化热反应速率、水化热温差峰值与损伤速率敏感度、累积损伤敏感度同步。温差峰值过大、水化热反应速率过快,敏感损伤度和累积损伤度增大,安全指标降低,易形成温冲,产生裂缝,导致整体破坏。通过时域损伤函数和安全评价模型可及时分析计算混凝土箱梁0#块的安全指标,指导混凝土箱梁0#块安全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评价 桥梁工程 混凝土箱梁 变权分析 有限元方法 时变效应 水化热 温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损伤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司政 辛兰芳 +1 位作者 牛芙蓉 徐宏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研究混凝土浇筑块在温度作用下的损伤分布,可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损伤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基于指数函数温度损伤模型,分析混凝土浇筑块结构计算周期内所有节点的损伤量,并结合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将结构体损伤量以等值线图... 研究混凝土浇筑块在温度作用下的损伤分布,可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损伤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基于指数函数温度损伤模型,分析混凝土浇筑块结构计算周期内所有节点的损伤量,并结合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将结构体损伤量以等值线图的形式呈现。计算结果表明,浇筑期间及浇筑完成的初期,混凝土浇筑块表面及基础约束区的温度损伤严重;结构体损伤程度与温度应力分布在时间上不同步。因此,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温度损伤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温度应力 温度损伤 包络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牙胶充填根管的温度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冬梅 包广洁 《口腔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46-48,共3页
热塑牙胶充填根管时产生的大量热能会向管壁牙本质及周围组织传导,这种温度的变化是否会对牙体及牙周组织造成热损伤,是决定热塑牙胶根管充填技术临床应用的关键。该文就该技术应用时对牙周造成热损伤的温度阈值的界定、根管表面温度的... 热塑牙胶充填根管时产生的大量热能会向管壁牙本质及周围组织传导,这种温度的变化是否会对牙体及牙周组织造成热损伤,是决定热塑牙胶根管充填技术临床应用的关键。该文就该技术应用时对牙周造成热损伤的温度阈值的界定、根管表面温度的变化、体内组织学的变化及影响热传导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牙胶 根管充填 温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RP筋温度损伤后的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旷金鑫 张春涛 郝志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1-187,共7页
开展温度损伤后的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疲劳性能研究,对其在高温环境中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改进单点-成组法,借助灰色理论GM(1,1)模型结合极值原理对疲劳S-N曲线三参数表达式进行回归分析,推导随应力水平变化的三参数W... 开展温度损伤后的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疲劳性能研究,对其在高温环境中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改进单点-成组法,借助灰色理论GM(1,1)模型结合极值原理对疲劳S-N曲线三参数表达式进行回归分析,推导随应力水平变化的三参数Weibull概率密度函数,根据极大似然估计原理确定分布参数。通过非线性拟合方法建立综合考虑温度和可靠度影响的Weibull概率疲劳T-P-S-N模型。通过温度损伤后的BFRP筋疲劳性能试验研究温度损伤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并验证理论模型。结果表明:BFRP筋疲劳寿命随温度和可靠度的升高疲劳寿命呈下降趋势,与实际相符;建议模型能较好描述BFRP筋疲劳性能随温度和可靠度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RP筋 温度损伤 疲劳 可靠度 T-P-S-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损伤的红砂岩本构模型
7
作者 蔡海涛 李亚娟 《建模与仿真》 2024年第4期4886-4892,共7页
本文针对深部地下岩体工程中岩石处于高温环境,且所处的三向应力状态一般为σ1>σ2>σ3。考虑了岩石高温下的损伤和真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岩石的应力损伤。基于Lemaitre应变等效假设理论,通过引入能够反映岩石在热力耦合条件下的温... 本文针对深部地下岩体工程中岩石处于高温环境,且所处的三向应力状态一般为σ1>σ2>σ3。考虑了岩石高温下的损伤和真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岩石的应力损伤。基于Lemaitre应变等效假设理论,通过引入能够反映岩石在热力耦合条件下的温度损伤变量和力损伤变量来描述岩石材料的损伤程度,根据热力耦合损伤变量的指数分解形式引入热力耦合损伤变量,基于D-P准则建立岩石高温–荷载耦合损伤的真三轴瞬时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温度损伤 热力耦合
原文传递
高温变温环境下喷射混凝土–岩石界面剪切特性及温度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王明年 胡云鹏 +3 位作者 童建军 王奇灵 王翊丞 董从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75,共13页
高岩温隧道修建过程中,喷射混凝土结构实际上是在高温变温环境下水化成型并发挥支护作用。基于隧道内实测环境参数及初支混凝土温度数据,开展混凝土–岩石界面剪切力学特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探明隧道内初期支护混凝土的温变周期,对比... 高岩温隧道修建过程中,喷射混凝土结构实际上是在高温变温环境下水化成型并发挥支护作用。基于隧道内实测环境参数及初支混凝土温度数据,开展混凝土–岩石界面剪切力学特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探明隧道内初期支护混凝土的温变周期,对比分析试样剪切破坏模式、界面剪切强度、位移在不同变温条件下的发展特征。通过讨论剪切变形曲线特点,建立考虑温度损伤效应的岩石–混凝土界面剪切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初支混凝土在5~7 d可降至洞内环境温度。随着初始养护温度的升高,剪切曲线峰前弹性增长,压密硬化及峰后弹性软化规律明显。剪切破坏模式主要为胶结面及混合剪切破坏2种。峰值剪切应力与养护温度呈负增长函数关系,峰值剪切位移与养护温度呈正增长函数关系,且法向应力水平的增加对于温度引起的力学特性损伤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基于室内剪切力学特性试验成果,建立考虑温度损伤及法向应力修正的岩石–混凝土界面剪切本构模型。通过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的对比验证,表明两者拟合度较高,该本构模型可以适用于分析不同程度高温损伤下的混凝土–岩石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研究结论可以为受高温影响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支护设计和分析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高温变温 剪切破坏模式 温度损伤模型 剪切应力
原文传递
强激光辐照下充压壳体损伤特征温度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玉恒 刘峰 +1 位作者 陈林柱 王立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2-516,共5页
提出了损伤特征温度的理论表述,该物理量表征的是材料结构达到强度极限时的温升大小,同时其对应的是壳体出现开裂损伤时满足的最低能量条件。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给出了激光加载下损伤特征温度的计算方法及结果,对加载功率密度和内压的... 提出了损伤特征温度的理论表述,该物理量表征的是材料结构达到强度极限时的温升大小,同时其对应的是壳体出现开裂损伤时满足的最低能量条件。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给出了激光加载下损伤特征温度的计算方法及结果,对加载功率密度和内压的影响关系进行了讨论,并预估了不同功率密度加载时壳体的损伤时间。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并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激光功率密度和壳体内压对损伤特征温度有不同的影响关系,该物理量对试验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激光 内压柱壳 损伤特征温度 损伤时间 试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损伤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国儿 汤群益 +3 位作者 王定仕 李天昊 诸云鹏 陈达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4,共6页
为更准确地判断浇筑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损失,提出了综合考虑混凝土绝热温升、环境温度、入模温度、模板材料散热系数、保温材料散热系数和浇筑层厚这6个影响因素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最不利时刻的温度分布预测公式,并采用响... 为更准确地判断浇筑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损失,提出了综合考虑混凝土绝热温升、环境温度、入模温度、模板材料散热系数、保温材料散热系数和浇筑层厚这6个影响因素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最不利时刻的温度分布预测公式,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率定公式中的参数,基于温度分布及Loland损伤模型提出了一种水化热损伤计算方法,通过有限元数值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判断浇筑过程中任意一点是否会因为温度梯度造成损伤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损伤 大体积混凝土 水化热 温度梯度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冻融条件下岩体温度-渗流-应力-损伤(THMD)耦合模型研究及其在寒区隧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11
作者 谭贤君 陈卫忠 +1 位作者 伍国军 郑朋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9-250,共12页
寒区隧道的围岩冻胀问题涉及到岩体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以及冻融损伤相互作用的多场耦合问题。在THDM耦合机制分析基础上,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热力学、渗流力学、损伤力学以及分凝势理论,建立低温冻融条件下岩体THMD耦合模型。该模型... 寒区隧道的围岩冻胀问题涉及到岩体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以及冻融损伤相互作用的多场耦合问题。在THDM耦合机制分析基础上,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热力学、渗流力学、损伤力学以及分凝势理论,建立低温冻融条件下岩体THMD耦合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体积应变对岩体温度场和渗流场的影响,温度梯度和渗透压力对岩体应力场的影响,还根据寒区工程实际,考虑冻胀压力和冻融循环对岩体劣化损伤的影响。数值仿真某寒区管道工程的冻胀过程,与现场的实测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岩土体由于负温所产生的冻胀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极端气候条件下嘎隆拉隧道围岩冻胀力的变化规律,并对隧道在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变形和受力特征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极端气候条件下嘎隆拉隧道围岩的最大冻胀力达到1.6 MPa,冻融循环对隧道衬砌受力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寒区隧道 冻融循环 温度-渗流-应力-损伤(THMD)耦合模型 冻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炸药损伤及损伤炸药环境适应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尹俊婷 袁宝慧 +2 位作者 牛鹏俊 刘扬 陈进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78-80,共3页
为研究炸药损伤及损伤炸药的安全性,对有边界限定的压装PBX炸药,采用高、低温贮存、温度冲击的方法进行温度损伤实验;采用冲击、振动、跌落的方法进行冲击损伤实验,并利用CT扫描对炸药的损伤情况进行观察;同时通过冲击、振动、跌落实验... 为研究炸药损伤及损伤炸药的安全性,对有边界限定的压装PBX炸药,采用高、低温贮存、温度冲击的方法进行温度损伤实验;采用冲击、振动、跌落的方法进行冲击损伤实验,并利用CT扫描对炸药的损伤情况进行观察;同时通过冲击、振动、跌落实验,对损伤炸药的环境适应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贮存、温度冲击、冲击实验都会使炸药产生裂纹损伤,温度冲击条件下更易引起炸药裂纹损伤。存在裂纹损伤的炸药经过环境适应性实验,未发生爆炸或燃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炸药损伤 损伤炸药 PBX 温度损伤 冲击损伤 环境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下矩形钢筋混凝土梁柱温度场的CA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梦成 谢力 +1 位作者 刘超 陈娜茹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50,共7页
建筑物遭受火灾高温作用时构件的承载力、耐久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使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降低。确定火灾下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场分布是进行火灾下力学性能分析的前提,而混凝土结构温度场一般不受其内力和变形状态影响,因此温度场分... 建筑物遭受火灾高温作用时构件的承载力、耐久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使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降低。确定火灾下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场分布是进行火灾下力学性能分析的前提,而混凝土结构温度场一般不受其内力和变形状态影响,因此温度场分析可以先于结构分析独立进行。本文基于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原理建立了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热扩散的CA模型,并通过CA模型复原了传热过程。使用CA模型计算分析了失火混凝土梁柱试件三面受火的情况下横截面内温度分布场,并和现有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度较好,证实了CA模型在火灾下钢筋混凝土中温度场分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运用CA模型对不同受火方式下的矩形钢筋混凝土梁柱温度场进行分析,得到钢筋混凝土梁柱截面内的温度损伤与受火方式及受火时间密切相关。四面受火时,温度损伤最为严重,且靠受火面越近升温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模型 模拟计算 热扩散 温度 混凝土梁柱 温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火温度和冷却方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翟越 艾晓芹 +1 位作者 邓子辰 何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4-80,共7页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大幅降低,特别是在消防射水扑救后其性能恶化更为显著.对添加了矿粉和粉煤灰的强度等级为C35的商品混凝土试件加热(300℃,400℃,600℃,800℃)后,分别进行自然冷却和水冷却处理,观测分析其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大幅降低,特别是在消防射水扑救后其性能恶化更为显著.对添加了矿粉和粉煤灰的强度等级为C35的商品混凝土试件加热(300℃,400℃,600℃,800℃)后,分别进行自然冷却和水冷却处理,观测分析其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在常温自然环境下将试件静置2周以上,然后对试件分别进行单轴抗压试验和弹性模量试验.研究表明冷却方式和加热温度对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压缩破坏模式等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在总结试验规律的基础上,构建考虑温度及冷却方式影响的非线性弹性本构方程,采用微分演化算法辨识出本构方程中的特征参数,所得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的一致性很好,验证了本构方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高温后 冷却方式 温度-冷却损伤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像图增强的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损伤检测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涂木兰 李海锋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20-423,444,共5页
为了及时检测出装配式建筑钢结构中的缺陷,以及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裂纹,保证其在工程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提出了一种热像图增强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首先对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检测机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当存在结构损伤时,通过一维... 为了及时检测出装配式建筑钢结构中的缺陷,以及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裂纹,保证其在工程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提出了一种热像图增强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首先对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检测机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当存在结构损伤时,通过一维解析方法构建损伤温度的数学模型,同时对加热过程以及瞬态加热过程进行分析,构建建筑钢表面温度分布和边缘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采用多层小波分解处理方法,对热像图中的编织信息和背景干扰进行去除,基于Mallat算法求解出离散信号的小波变换递归方程。最后通过Matlab软件将热像图转换成矩阵,经过归一化处理便于对装配式建筑钢损伤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能够有效识别装配式建筑钢结构的损伤信息,且裂纹长度的分割误差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钢 热像图增强 损伤温度 多层小波分解 归一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及饱水状态下裂隙岩石冻融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裴向军 蒙明辉 +1 位作者 袁进科 王东坡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99-2006,共8页
岩体冻融风化作用主要受控于岩性、岩体结构、饱和状态及温变环境等因素。采取新疆寒区4种裂隙岩石进行温度变化下的冻融应变试验,得到了裂隙岩石在饱水及干燥冻融状态下的应变过程,即饱水状态下为8个阶段、干燥状态下为5个阶段;针对饱... 岩体冻融风化作用主要受控于岩性、岩体结构、饱和状态及温变环境等因素。采取新疆寒区4种裂隙岩石进行温度变化下的冻融应变试验,得到了裂隙岩石在饱水及干燥冻融状态下的应变过程,即饱水状态下为8个阶段、干燥状态下为5个阶段;针对饱水裂隙岩石提出了冻融作用的胀缩率?,得到了不同岩性的?与冻融循环次数的拟合关系表达式,同时分析了在循环冻融过程中应变的变化规律,即裂隙岩石的冻胀阶段的微应变最大值都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此外,通过在不同恒温下裂隙岩石冻融应变试验,分析了应变的变化规律,得到应变与不同恒温的拟合关系表达式;试验结果表明:裂隙岩石的?都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大,胀缩率的变化程度与不同岩样的孔隙率特征有关。饱水裂隙岩石在冻融过程中对温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损伤表现在温度损伤和冻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石 冻融循环 应变 胀缩率κ 温度损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合金材料循环相关热机械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8
17
作者 施惠基 牛莉莎 王中光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9-93,共5页
在变温非线性运动强化规律所描述的高温合金材料热机械疲劳应力-应变循环特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应变控制的循环相关热机械疲劳寿命预测技术.所建模型采用了由应变能密度表示的损伤参数,并且引入了温度损伤系数,考虑了温度变化范围以... 在变温非线性运动强化规律所描述的高温合金材料热机械疲劳应力-应变循环特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应变控制的循环相关热机械疲劳寿命预测技术.所建模型采用了由应变能密度表示的损伤参数,并且引入了温度损伤系数,考虑了温度变化范围以及温度循环和应变循环相位关系对减劳寿命的影响.在确定模型的一些参数时,采用等温力学试验和疲劳试验的数据,为把等温疲劳研究成果推广到变温疲劳分析领域,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机械疲劳 温度损伤 疲劳寿命预测 高温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温觉转导与传入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永录 汪诚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496-500,共5页
机体通过温度感受器感知内外环境温度的变化。人和哺乳类皮肤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分别感受热刺激和冷刺激,通常能辨别的温度范围大约是-10~60℃。皮肤温度感觉不仅为维持体温在最佳恒定状态提供调节性输入信号,而且还可以感知潜在的损... 机体通过温度感受器感知内外环境温度的变化。人和哺乳类皮肤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分别感受热刺激和冷刺激,通常能辨别的温度范围大约是-10~60℃。皮肤温度感觉不仅为维持体温在最佳恒定状态提供调节性输入信号,而且还可以感知潜在的损伤性温度刺激对机体的损伤,其传入信号参与触觉进行分辨不同物体和材料的温度,如金属与木头的性质和温度的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觉 损伤温度 损伤温度 温度转导 温觉传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照金属圆柱壳体热力学效应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玉恒 刘峰 +3 位作者 王立君 韩峰 刘钰 丁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3期435-,共1页
激光辐照金属圆柱壳体的热力学效应是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受到诸多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材料和结构热响应和力学响应,结构的破坏失效,以及对破坏结果的定量评价等。概述了作者所在课题组在激光辐照金属壳体热... 激光辐照金属圆柱壳体的热力学效应是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受到诸多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材料和结构热响应和力学响应,结构的破坏失效,以及对破坏结果的定量评价等。概述了作者所在课题组在激光辐照金属壳体热力学效应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分别给出了金属材料和结构激光辐照三维温度场的理论解,建立了壳体损伤特征温度的数值模拟方法,并对结构破坏失效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理论探索。通过以上研究建立了有关热响应、力学破坏以及破坏评价等方面的模拟技术,并获得了相关的热力学效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激光 充压壳体 热响应 损伤特征温度 破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及冻融环境下岩体热、水、力特性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55
20
作者 陈卫忠 谭贤君 +2 位作者 于洪丹 袁克阔 李术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8-1336,共19页
研究低温及冻融循环条件下岩体热、水、力特性对于寒区工程冻胀机理研究及防寒保温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综述国内外低温及冻融循环条件下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温度,渗流特性以及水、热、力耦合特性4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取得的... 研究低温及冻融循环条件下岩体热、水、力特性对于寒区工程冻胀机理研究及防寒保温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综述国内外低温及冻融循环条件下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温度,渗流特性以及水、热、力耦合特性4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寒区隧道的特点,提出以现场监测、大量室内冻融试验和单轴、三轴压缩试验为手段,以研究低温相变条件下的导热系数等热、水、力学参数为基础,以建立含相变低温岩体水热耦合模型和考虑空气温度和湿度影响的隧道风流场湍流模型为前提,以获得通风条件下寒区隧道温度–渗流–应力–损伤耦合模型为目的,用以研究寒区隧道围岩的冻胀破坏机制;同时,开发出兼具轻质、保温、抗冻、抗裂和抗震等功能的泡沫混凝土,用于寒区工程保温层及抗震层使用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寒区隧道 温度–渗流–应力–损伤耦合 冰/水相变 防寒保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