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药理学结合LC-MS/MS技术探讨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安宇 黄伟斌 +7 位作者 莫静媛 张梓煊 谢询 黄晓冰 钟碧莲 张永萍 王利胜 王春怡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6-718,共13页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结合系统药理学研究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特点。方法通过LC-MS/MS技术结合文献检索获取温性经筋通贴膏活性成分信息,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结合系统药理学研究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特点。方法通过LC-MS/MS技术结合文献检索获取温性经筋通贴膏活性成分信息,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作用靶点预测;利用GeneCards、DrugBank和OMIM数据库检索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疾病靶点并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进行映射取交集,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有效靶点”网络;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应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关键成分与有效靶点的分子对接研究。结果通过应用LC-MS/MS技术从温性经筋通贴膏中共鉴别出142个活性成分,经检索相关文献补充活性成分至174个,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交集靶点175个;预测温性经筋通贴膏可能通过小檗碱、新补骨脂异黄酮、盐酸巴马汀等主要成分,作用于TNF、IL6、AKT1等关键靶点,调控PI3K/Akt1、JAK/STAT、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节与抗炎镇痛作用;在1152组分子对接验证中,结合能小于-5.0 kcal·mol^(-1)的占94%、小于-7.0 kcal·mol^(-1)的占51%,表明所筛选的潜在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亲和力。结论该研究预测了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启发其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经筋通贴膏 类风湿性关节炎 LC-MS/MS 系统药理学 药效物质基础 作用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康郁 朱群娣 +1 位作者 黄伟斌 钟建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1-1333,共3页
目的:观察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风寒湿阻及气血瘀滞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医院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寒湿阻、气血瘀滞证)患者共4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7例... 目的:观察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风寒湿阻及气血瘀滞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医院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寒湿阻、气血瘀滞证)患者共4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7例和对照组179例,观察组采用本院内部制剂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对照组采用骨通贴膏治疗,疗程为6 d,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及中医证候恢复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2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WOMA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恢复控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风寒湿阻及气血瘀滞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经筋通贴膏 贴膏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性经筋通贴膏体外释放和透皮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袁伟彬 刘桂联 +1 位作者 吴涵 吴雪茹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4-537,共4页
目的考察温性经筋通贴膏的体外释放和透皮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装置,离体SD大鼠皮肤作为透过介质,以20%乙醇为接收液,采用双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接收液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 目的考察温性经筋通贴膏的体外释放和透皮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装置,离体SD大鼠皮肤作为透过介质,以20%乙醇为接收液,采用双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接收液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24 h累计释放百分率分别为:47.58%、29.16%、31.64%;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6.529 2,10.730 9,7.253 2μg·cm^(-1)·h^(-1);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24 h累计透过百分率分别为:6.83%,3.81%;平均透皮速度分别为1.867 4μg·cm^(-1)·h^(-1),0.695 9μg·cm^(-1)·h^(-1);促渗剂阴性贴膏中补骨脂素的透皮速率明显降低,异补骨脂素则未检出。结论温性经筋通贴膏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处方中的冰片和氮酮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均有促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经筋通贴膏 体外释放 透皮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温性经筋通贴膏中3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桂联 吴康郁 +1 位作者 袁伟彬 吴雪茹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77-1979,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温性经筋通贴膏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3种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HPLC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5∶75);流速为1.0 m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温性经筋通贴膏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3种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HPLC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5∶75);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46 nm(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345nm(盐酸小檗碱)。结果: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均在0.8~48μg/m 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Y1=72355.0X1+28120.0(r1=0.9995)、Y2=78893.4X2+12795.2(r2=0.9999)、Y3=39918.4X3+4128.01(r3=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80%(RSD=2.84%)、100.61%(RSD=3.84%)、99.12%(RSD=3.67%)。结论:该试验建立的HPLC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温性经筋通贴膏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经筋通贴膏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盐酸小檗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性经筋通贴膏醇提和制剂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毛香 吴雪茹 +1 位作者 周艳 袁伟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9-211,共3页
目的优化温性经筋通贴膏的醇提工艺和制剂配方工艺,使其发挥更好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以乙醇浓度,乙醇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混合型骨架,用L_(9)(3^... 目的优化温性经筋通贴膏的醇提工艺和制剂配方工艺,使其发挥更好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以乙醇浓度,乙醇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混合型骨架,用L_(9)(3^(4))正交试验法,以NP-700、高岭土、甘羟铝、酒石酸为考察因素,以成型凝胶贴膏的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综合感官为评价指标,优选出制剂最佳配方。结果温性经筋通贴膏最佳醇提工艺是以6倍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2 h;优化的制剂配方是NP-700∶高岭土∶甘羟铝∶酒石酸=100∶80∶8∶0.8。结论优选出的工艺稳定可行,适合制剂生产操作,可作为温性经筋通贴膏的提取工艺和制剂配方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经筋通贴膏 综合评价法 正交设计 制剂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温性经筋通贴膏中柚皮苷的含量 被引量:4
6
作者 黄伟斌 吴康郁 《海峡药学》 2019年第6期60-61,共2页
目的测定温性经筋通贴膏中柚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HypersilC18分析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醋酸-水(30∶4∶7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3nm,柱温为30℃。结果柚皮苷在0.0146~0.... 目的测定温性经筋通贴膏中柚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HypersilC18分析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醋酸-水(30∶4∶7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3nm,柱温为30℃。结果柚皮苷在0.0146~0.4671mg·mL^-1范围具良好线性;平均回收率为99.25%(RSD=0.84%)。结论本法快速、灵敏、准确,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可用于温性经筋通贴膏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经筋通贴膏 柚皮苷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性经筋通贴膏制剂质量统计分析
7
作者 刘羽龙 王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194-197,共4页
对医院中药制剂温性经筋通贴膏的质量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温性经筋通贴膏近2年(2019年-2020年)的质量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2020年生产温性经筋通贴膏批次分别为11批次、12批次,按现行法定标准... 对医院中药制剂温性经筋通贴膏的质量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温性经筋通贴膏近2年(2019年-2020年)的质量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2020年生产温性经筋通贴膏批次分别为11批次、12批次,按现行法定标准检验,质检结果全部合格。结论:通过评价发现,温性经筋通贴膏按现行标准检验总体质量良好,可连续稳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经筋通贴膏 质量分析 产品质量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学对温性经筋通贴膏的质量评价
8
作者 吴颖 李亚欣 +6 位作者 苏安宇 杜锦顔 冯祥和 杜骏 吴雪茹 黄伟斌 王利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040-4046,共7页
目的:建立温性经筋通贴膏HPLC指纹图谱及其7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12批温性经筋通贴膏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对照品确定盐酸小檗... 目的:建立温性经筋通贴膏HPLC指纹图谱及其7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12批温性经筋通贴膏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对照品确定盐酸小檗碱、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丹皮酚、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和大黄素成分,并进行含量测定;借助SPSS 16.0、SIMCA-P 14.1等软件对12批温性经筋通贴膏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12批温性经筋通贴膏指纹图谱共确定了3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0.9,并指认了7个成分峰,7种成分的线性关系均比较良好(R2≥0.9990),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考察中的RSD均<5%,回收率试验按照已知含量的100%分别加入各对照品,回收率RSD均<5%;12批次温性经筋通贴膏7种成分含量范围分别在17.69~52.48,24.07~50.86,22.73~58.39,74.76~130.30,7.71~10.25,1.07~5.10,16.18~46.89μg/g;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显示可将S5划分为Ⅰ类,其他批次为Ⅱ类,OPLS-DA共确定15个差异标志物。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科学、可靠,并结合了化学计量学,为温性经筋通贴膏质量控制及后期剂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经筋通贴膏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质量 化学计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