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序贯联合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疗效
1
作者 陈婉蓉 《吉林医学》 2025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究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序贯与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RDS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疗法,研究组采... 目的:探究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序贯与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RDS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疗法,研究组采用联合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并发症等数值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90.0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气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血气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率为12.00%,对照组为38.0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RDS早产儿期间,联合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序贯与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治疗方式与单一治疗方式,均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增强患儿的通气能力,使患儿的血气指标得到改善,但是前者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 塞持续正压通气序贯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刘荣添 蔡运相 +3 位作者 毛金梅 沈子璇 龙琦 白玉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9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治疗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93例轻中度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治疗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93例轻中度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HHFNC组(47例)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46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NCPAP组相比,HHHFNC组患儿总氧疗时间及无创通气时间均有缩短,24 h内呼吸暂停次数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72 h内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长及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12 h后血气分析氢离子浓度指数(pH)、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乳酸(L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漏综合症、脑室内出血(IVH)、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喂养不耐受(FI)、早发型败血症(EOS)、腹胀及肺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HHFNC组较NCPAP组鼻损伤发生率显著减少(6.38 % vs 26.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HFNC作为轻中度新生儿RDS初始无创呼吸支持模式与NCPAP临床疗效相当,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可显著降低鼻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预防呼吸窘迫征早产儿鼻损伤有效性的Meta分析
3
作者 贾佳佳 陈雅岚 +2 位作者 李润 杨棋 唐灵玲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e,HHHFNC)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鼻损伤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维普、知网... 目的系统评价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e,HHHFNC)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鼻损伤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维普、知网等数据库有关HHHFNC预防RDS早产儿鼻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运用Stata 16.0和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最后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35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3502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HHHFNC)在鼻损伤发生率[RR=0.28,95%CI(0.23,0.35),P<0.001]、气漏发生率[RR=0.30,95%CI(0.18,0.49),P<0.001]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其他无创通气模式)。Grade证据分级结果显示:鼻损伤发生率、气漏发生率2项结局指标均为中等质量证据。结论使用HHHFNC可降低RDS早产儿鼻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损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赵鹏 林晓璐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5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究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滕州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AOP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枸橼酸... 目的探究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滕州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AOP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观察组行枸橼酸咖啡因联合HHFNC。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呼吸暂停时间为(15.24±1.69)s/次,住院时间为(18.50±2.57)d,均短于对照组的(19.71±2.56)s/次、(24.43±3.96)d,呼吸暂停发作次数为(1.34±0.23)次/d,少于对照组的(2.26±0.37)次/d,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26.32%,氧分压为(72.93±8.20)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65.85±6.34)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40.18±2.88)mmHg,低于对照组的(45.30±3.96)mm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FNC联合枸橼酸咖啡因能够减轻AOP患儿的症状,调节血气分析指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呼吸暂停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枸橼酸咖啡因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护理观察
5
作者 张琳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35-0138,共4页
观察分析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低流量氧疗法,观察组采取加温湿... 观察分析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低流量氧疗法,观察组采取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2.12%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外周血Th1、Th2、sTREM-1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外周血Th1、Th2、sTREM-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者吸氧、住院等时长,同时还能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理负担,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身心健康,推动患者加快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的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旭莉 杨祖铭 +1 位作者 顾丹凤 冯宗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41例临床诊断为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以半随机原则分为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组(研究组)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 目的探讨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41例临床诊断为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以半随机原则分为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组(研究组)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有效率、无创通气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气漏、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继发感染、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合、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的鼻部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的有效性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暂停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MAS合并Ⅰ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8
7
作者 宋焕清 宋红 +2 位作者 李晶晶 冯晓霞 霍志芳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C)合并Ⅰ型呼吸衰竭(RF)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MAS合并Ⅰ型RF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C)合并Ⅰ型呼吸衰竭(RF)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MAS合并Ⅰ型RF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HHHFNC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NCPAP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4~7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2 h和治疗24 h的血气指标,记录患儿治疗前、治疗24 h的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并统计患儿气促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2 h、24 h的SaO_2、PO_2、Pa CO_2以及p H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 05),观察组治疗12 h和24 h的SaO_2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其余指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24 h的IL-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IL-10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 05),但两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气促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 <0. 05);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腹胀以及鼻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 71%、8. 57%、5. 71%,均显著少于对照组20. 00%、22. 86%、22. 86%(P <0. 05)。结论对于新生儿MAS合并Ⅰ型RF患儿,给予NCPAP与HHHFNC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清指标和炎性因子指标,但后者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和气促缓解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腹胀以及鼻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联合抗生素阶梯疗法对小儿重症肺炎血氧状态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高萃 党赫铭 高永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3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联合抗生素阶梯疗法对小儿重症肺炎血氧状态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4例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联合常规抗生素)和观察组(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联合... 目的研究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联合抗生素阶梯疗法对小儿重症肺炎血氧状态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4例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联合常规抗生素)和观察组(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联合抗生素阶梯疗法),各4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肺动态顺应性(Cdyn)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机呼吸功(WOBv)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联合抗生素阶梯疗法应用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氧状态、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重症肺炎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护理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丽 《智慧健康》 2019年第26期72-73,79,共3页
目的分析与研究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接收诊治的100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流量氧疗,... 目的分析与研究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接收诊治的100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流量氧疗,每日维持16 h,吸氧浓度保持为25%~30%;对观察组患者应用鼻导管氧疗,吸氧浓度保持在30%左右,流量为3~8 L/min。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转机械通气率、吸氧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难易程度评分。结果对照组的转机械通气率为62.00%(31/50),观察组为14.00%(7/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吸氧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2.00%(36/50)和24.00%(12/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难易程度评分为(8.78±1.6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9±1.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进行治疗,可较快纠正患者低氧血症,显著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机械通气的风险,大幅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舒适程度,从而减轻相关护理工作的负担,值得广泛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呼吸内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拔管失败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莉 王美芹 +1 位作者 张建志 高文金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4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5例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经过呼吸机机械通气后N...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5例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经过呼吸机机械通气后NRDS的6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HHFNC治疗同型NRDS的55例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C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拔管失败率、无创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开奶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CO_2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无差异(t=1.07,P>0.05);观察组Pa CO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5);观察组拔管失败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无差异(x^2=0.20,P>0.05);观察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开奶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无差异(t=0.24,t=1.09,t=1.36;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3,P<0.05);观察组鼻黏膜损伤率、腹胀率、肺气漏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x^2=4.28,x^2=4.30,x^2=4.45;P<0.05)。结论:HHFNC对预防有创机械通气后拔管失败的效果与NCPAP近似,HHFNC在降低并发症发生及医疗费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通气机撤出法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波 尚利宏 周栓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9期1711-1713,共3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HHFNC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组,HHFNC组采用HHFNC呼吸支持,NCPAP组采用NCPA...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HHFNC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组,HHFNC组采用HHFNC呼吸支持,NCPAP组采用NCPAP呼吸支持。比较两组呼吸支持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呼吸暂停早产儿80例,其中NCPAP组40例,HHFNC组40例。两组患儿在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性别、合并窒息和RDS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方面,和NCPAP组比较,HHFNC组无创通气时间(5.2±2.6)d比(5.3±2.3)d、总用氧时间(7.0±2.1)d比(7.2±1.9)d、住院时间(15.6±5.1)d比(16.7±4.6)d、及需有创通气者(12.5%比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HHFNC组鼻损伤发生率低于NCPAP组(2.5%比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气漏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FNC作为一种新型的呼吸支持方式,效果良好,且患儿耐受性好,并发症少,可作为NCPAP的有效替代模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暂停 通气 机械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婴儿 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U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鼻中隔损伤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晓芬 谭素勤 +3 位作者 江敏 谭苗 杨小红 黄燕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3期104-106,共3页
目的对比NICU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鼻中隔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NCPAP治疗... 目的对比NICU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鼻中隔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NCPAP治疗及护理,观察组35例给予HHFNC治疗及护理,对比两组患儿鼻中隔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鼻中隔损伤发生率为2.86%(1/35),对照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NICU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能够有效减少鼻中隔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中隔损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对婴幼儿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晓霞 周丽华 +4 位作者 陈少环 傅惠燕 张梅香 黄小燕 刘淑霞 《智慧健康》 2020年第1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患儿采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76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婴幼儿,按照入院单号、双号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行低流...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患儿采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76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婴幼儿,按照入院单号、双号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行低流量氧疗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统计各组转机械通气状况、呼吸支持及吸氧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记录吸氧与转归状况。结果在转机机械通气率、鼻粘膜损伤、浓痰及不耐受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60.53%、26.32%、21.05%和26.32%,研究组分别是13.16%、5.26%、2.63%和7.89%,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更优(P<0.05)。在吸氧时间、低氧血症持续时间方面,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偏低(P<0.05);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HRF治疗过程中,HHFNC的应用,除降低转机机械通气率外,有助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缩短吸氧时间,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蓝振章 陈少华 +1 位作者 张光林 杨清 《医疗装备》 2021年第24期98-100,共3页
目的评估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三明市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43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1例)和试验组(22例)。对照组予以经鼻持... 目的评估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三明市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43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1例)和试验组(22例)。对照组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试验组予以HHFNC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气促消失时间、三凹征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哭闹频次少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试验组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HFNC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儿童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5
作者 梁舒镇 黄杰富 钟祥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596-598,602,共4页
目的分析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HRF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低流量氧疗,吸氧浓度25%~30%,每日维持16h,... 目的分析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HRF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低流量氧疗,吸氧浓度25%~30%,每日维持16h,检测患者的经皮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频率、结膜水肿、血气分析等情况,若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则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直至纠正低氧血症。严重的患者改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观察组40例,鼻导管氧疗,流量3~8L/min,氧浓度维持在30%左右,维持血氧饱和度90%左右,维持整个呼吸周期内气道压力正压,再采用输液泵持续间断湿化治疗,速度4~6mL/h,最大不超过10mL/h,维持时间每日≥5h。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指标,患者及家属的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转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吸氧时间、低氧血症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耐受、浓痰、鼻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吸氧舒适性、责任护士护理操作难易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治疗AHRF可使患者获益,降低机械通气风险,快速纠正低氧血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的舒适性,减轻护理操作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的临床应用建议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翠青 毛健 +91 位作者 封志纯 毕仲江 常立文 陈昌辉 陈宏香 陈梅 陈善昌 陈姝姝 陈铁强 程国强 程宪 初清 董文斌 范秀芳 高彩云 高平明 郭金珍 郭玮 杭杲 哈斯也提 . 吾买尔 郝玲 胡劲涛 胡民 花少栋 黄海燕 冀湧 贾春梅 江逊 蒋永江 黎惟广 李春艳 李桂芳 李鸿鸣 李娟 李立新 李琴 李晓东 梁琨 林莉 刘庆生 刘卫鹏 龙艳明 芦惠 蒙晶 米荣 米延 牛世平 潘家华 裴竹英 乔立兴 任尚申 沙莉 施丽萍 史源 苏玉武 谭玮 陶莉 田淑萍 田秀英 王彩丽 王凯 王淑莲 王晓蓉 王瑜 王玉惠 王源 吴俊超 吴淑明 肖敏 肖志辉 熊虹 熊英 徐丁 薛伟 杨传忠 杨国平 杨长仪 易彬 虞碧茹 毓明涛 张世昌 张卫星 张欣 张雨平 赵才祥 郑凤龙 仲国琴 周彬 周卫萍 周晓光 周志远 朱慧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132-135,共4页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是一种非侵入性的通气方式,通过非密封的鼻塞导管,将经过加温湿化、空氧混合的气体以最佳流量直接输送至鼻腔。HHHFNC最初起源于鼻导管氧疗,但与传统的...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是一种非侵入性的通气方式,通过非密封的鼻塞导管,将经过加温湿化、空氧混合的气体以最佳流量直接输送至鼻腔。HHHFNC最初起源于鼻导管氧疗,但与传统的鼻导管吸氧有所不同,HHHFNC可提供高流量、加温湿化的气体,通过专门的鼻导管装置提供呼吸支持,能够提供4~8 cm H2O(1 cm H2O=0.098 k Pa)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 流量 导管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优先策略在婴幼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明毅 肖厚兰 乐熙亮 《黑龙江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优先策略治疗婴幼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婴幼儿,采用随机数表的形式,将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优先策略治疗婴幼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婴幼儿,采用随机数表的形式,将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应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优先策略,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经治疗干预后的治疗有效率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心率及呼吸频率。结果: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优先治疗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优先治疗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优先治疗的患儿的PaO_(2)、PaO_(2)/FiO_(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优先治疗的患儿的PaCO_(2)、心率及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优先策略治疗婴幼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婴幼儿 毛细支气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6
18
作者 郭伟中 李波 +1 位作者 曾振华 曹晓燕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2期75-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6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经...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6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观察组采用HHFNC氧疗。观察两组治疗24 h后的动脉血气分析、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 h后,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aO_2、PaC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使用镇静剂比例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是治疗新生儿肺炎安全有效的呼吸支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新生儿肺炎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拔管失败的效果 被引量:7
19
作者 夏晓芹 张家杰 +2 位作者 张志刚 赖宝添 许瑶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9年第6期59-61,66,共4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拔管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8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试验组采用HHHFNC...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拔管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8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试验组采用HHHFNC治疗。观察2组用氧时间和有创、无创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包括腹胀、肺气漏、感染、鼻内损伤等)发生率、拔管失败率。结果 2组无创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2组拔管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1%比16.67%, P >0.05)。试验组用氧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18.45±5.43)d、(6.32±2.98)d比(23.17±5.87)d、(8.44±3.36)d,均 P <0.05)];试验组腹胀、肺气漏、感染、鼻内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41%、1.85%、1.85%、12.9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12.96%、 12.96%、37.04%( P <0.05)。结论 HHHFNC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拔管失败的效果与NCPAP相当,但HHHFNC在缩短用氧和有创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通气时间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与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蔡燕鸿 曾振华 曹晓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0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实用价值。方法 6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在研究过程中,治疗组无患儿退出,对照组因各种原因退出3例患儿,研究结束时对照组27例,治疗组30例...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实用价值。方法 6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在研究过程中,治疗组无患儿退出,对照组因各种原因退出3例患儿,研究结束时对照组27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按儿科常规护理治疗,同时给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对照组按儿科常规护理治疗,并予常规氧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评分及氧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h治疗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h,治疗组总有效率80.0%高于对照组的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缓解天数、心率恢复正常天数及住院治疗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有舒适、安全、易于操作、疗效显著四大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重症肺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