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芝多糖对小鼠T细胞胞浆游离Ca^(2+)浓度和胞内pH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明春 雷林生 +4 位作者 王庆彪 梁东升 许自明 杨淑琴 孙莉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通过考察灵芝多糖(GLP)对免疫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影响,探讨GLP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技术,动态监测GLP均一体组分GLB7对小鼠T细胞胞浆游离Ca2+浓度([Ca2+)和胞... 目的通过考察灵芝多糖(GLP)对免疫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影响,探讨GLP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技术,动态监测GLP均一体组分GLB7对小鼠T细胞胞浆游离Ca2+浓度([Ca2+)和胞内 pH([pH]i)的影响。结果 GLB7(20mg·L-1)引起小鼠 T细胞中[Ca2+];和[pH];明显升高,1min即分别升高至334.70%±16,4%(n=3)、171.6% ± 10.4%(n=3),之后一直分别维持在该平台期,至 10 min仍维持高峰水平。加入ECTA和 verapamil处理后, 10 min GLB7 引起 T细胞[Ca2+];和[pH];分别升高为 202.4%± 13.6%(n=3)。140.2%±7.8%(n=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 EGTA和 verapamil处理后,再分别以 hep-erin和 procaine处理细胞 10 min,之后以 GLB7刺激T细胞,10min[Ca2+]i值分别为151.5%±9.4%(n=3)、143.2%± 8.1 %( n= 3),与 EGTA和 verapamil处理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T细胞 游离胞浆Ca^2+浓度 PH值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枣中性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胞浆游离Ca^(2+)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庆 雷林生 +1 位作者 杨淑琴 孙莉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17,共4页
目的 :探讨大枣中性多糖 (JDP N)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MΦ)胞浆游离Ca2 +浓度 ([Ca2 +]i)的影响。方法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LSCM )测定 [Ca2 +]i。结果 :JDP N能引起MΦ内Ca2 +浓度 [Ca2 +]i明显升高 ,[Ca2 +]i的升高是由胞... 目的 :探讨大枣中性多糖 (JDP N)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MΦ)胞浆游离Ca2 +浓度 ([Ca2 +]i)的影响。方法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LSCM )测定 [Ca2 +]i。结果 :JDP N能引起MΦ内Ca2 +浓度 [Ca2 +]i明显升高 ,[Ca2 +]i的升高是由胞外Ca2 +内流和通过IICR(IP3 inducedcalciumrelease)和CICR(calcium inducedcalciumrelease)机制释放细胞内贮存Ca2 +引起。结论 :[Ca2 +]i升高是J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枣多糖 巨噬细胞 游离CA^2+浓度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和茵陈素对顺铂引起的原代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周世文 刘世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5,共2页
目的 研究牛磺酸、茵陈素对顺铂引起的原代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 (PTC)内游离Ca2 +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培养PTC、顺铂与PTC共同保温 2 4h ,牛磺酸、茵陈素分别提前与PTC作用 2 4h ,然后再加入顺铂 ( 2 6 μmol·L- 1 )共同... 目的 研究牛磺酸、茵陈素对顺铂引起的原代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 (PTC)内游离Ca2 +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培养PTC、顺铂与PTC共同保温 2 4h ,牛磺酸、茵陈素分别提前与PTC作用 2 4h ,然后再加入顺铂 ( 2 6 μmol·L- 1 )共同保温 2 4h。采用Fura 2 AM测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结果 顺铂 ( 13,2 6 ,5 2 μmol·L- 1 )升高PTC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 ,牛磺酸 ( 1,10g·L- 1 )和茵陈素 ( 4 ,8mg·L- 1 ) ,可拮抗顺铂导致的PTC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超载。结论 顺铂可引起原代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内Ca2 +超载 ,牛磺酸、茵陈素能拮抗顺铂导致的细胞内Ca2 +超载 ,起到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牛碘酸 茵陈素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内游离Ca^2+浓度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甜菊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简报) 被引量:1
4
作者 熊玲媛 徐金森 +1 位作者 洪付祥 陈睦传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钙离子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一种大量元素,而且起了偶联细胞外刺激与胞内反应第二信使的作用,是多种受体激动后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环节。近年的研究表明:高温、干旱、触摸、低渗、低温、风、机械刺激、病原菌感染等多种环境胁迫均... 钙离子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一种大量元素,而且起了偶联细胞外刺激与胞内反应第二信使的作用,是多种受体激动后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环节。近年的研究表明:高温、干旱、触摸、低渗、低温、风、机械刺激、病原菌感染等多种环境胁迫均能引起胞质Ca^(2+)水平的改变。这种变化被认为是植物细胞感受环境胁迫的原初反应之一,它通过启动基因表达和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调节细胞对环境改变的适应反应。胞质Ca^(2+)水平的改变有两种来源:胞外Ca^(2+)跨膜内流和胞内钙库如内质网中的Ca^(2+)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甜菊 细胞内游离Ca^2+浓度 胞质Ca^2+ LSCM 肌醇磷脂调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对IL-2诱发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Ca^(2+)]_i变化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邹洁 李新 +3 位作者 李唐宁 刘张骞 孙文武 李俊英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7,共6页
研究大黄酸对IL-2引起大鼠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内[Ca^(2+)]_i变化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单细胞钙成像系统记录胞内游离Ca^(2+)浓度([Ca^(2+)]_i).结果表明,大黄酸对IL-2引起的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剂量有关;I... 研究大黄酸对IL-2引起大鼠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内[Ca^(2+)]_i变化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单细胞钙成像系统记录胞内游离Ca^(2+)浓度([Ca^(2+)]_i).结果表明,大黄酸对IL-2引起的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剂量有关;IL-2引起[Ca^(2+)]_i升高,并持续维持高[Ca^(2+)]_i水平,[Ca^(2+)]_i升高的机制包括胞内Ca^(2+)释放和胞外Ca^(2+)内流;大黄酸显著抑制IL-2引起的[Ca^(2+)]_i升高.结果提示大黄酸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Ca^(2+)]_i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T淋巴细胞 细胞内游离Ca^(2+)浓度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碱对HepG_2人肝癌细胞[Ca^(2+)]_i和细胞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季宇彬 杨红丹 +1 位作者 高世勇 何立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42-1846,共5页
目的研究甜菜碱对肝癌HepG2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和细胞膜电位的影响。方法Fluo-3/AM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epG2细胞[Ca2+]i,TMRE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膜电位的影响。结果甜菜碱能够升高HepG2细胞[Ca2+]i... 目的研究甜菜碱对肝癌HepG2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和细胞膜电位的影响。方法Fluo-3/AM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epG2细胞[Ca2+]i,TMRE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膜电位的影响。结果甜菜碱能够升高HepG2细胞[Ca2+]i,降低细胞膜电位。升高[Ca2+]i的强度具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随甜菜碱剂量的增大而升高。甜菜碱50、25mg/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甜菜碱12.5mg/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给药48h时间段内细胞内的[Ca2+]i升高的幅度较大,72h升高幅度相对较小。而降低膜电位上,在48h时间段内,甜菜碱50、25、12.5mg/mL各组膜电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72h时间段内甜菜碱12.5mg/mL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甜菜碱通过开放细胞膜上的通透性转换孔道(MPTP),从而升高HepG2细胞[Ca2+]i,启动细胞凋亡机制,诱导HepG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 细胞膜电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大黄素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Ca^(2+)]_i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臣宇 李新 +3 位作者 刘丽军 邹洁 胡芬 李俊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92-1196,共5页
目的研究芦荟大黄素对植物血凝素(PHA)引起的大鼠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内Ca2+浓度([Ca2+]i)变化的影响,探讨芦荟大黄素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单细胞钙成像系统记录细胞胞浆[Ca2+]i。结果芦荟大黄素... 目的研究芦荟大黄素对植物血凝素(PHA)引起的大鼠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内Ca2+浓度([Ca2+]i)变化的影响,探讨芦荟大黄素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单细胞钙成像系统记录细胞胞浆[Ca2+]i。结果芦荟大黄素对PHA引起的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与剂量有关;加入PHA引起细胞[Ca2+]i迅速升高,并持续维持高[Ca2+]i水平,芦荟大黄素对PHA引起的[Ca2+]i升高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作用途径包括阻断胞内Ca2+释放和抑制胞外Ca2+内流。结论芦荟大黄素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淋巴细胞内[Ca2+]i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大黄素 T淋巴细胞 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实时监测体外诱导分化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动态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邓方阁 郭连峰 +1 位作者 张秀英 李玉林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实时监测由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诱导分化的心肌样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动态变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MSC,5-氮胞苷诱导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分别以体外分离培养的原代搏动的出生2dSD大鼠乳... 目的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实时监测由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诱导分化的心肌样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动态变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MSC,5-氮胞苷诱导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分别以体外分离培养的原代搏动的出生2d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CM)和同代次的hMSC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Fluo-3/AM荧光探针分别标记hMSC、由hMSC诱导的心肌样细胞及CM,利用LSCM实时监测单细胞内Ca^2+动态变化的优势,观察加入心脏正性肌力药物后的细胞反应及细胞内Ca^2+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静息状态下(给药前),搏动的CM荧光强度有变化,而hMSC及心肌样细胞Ca^2+的荧光强度保持在稳定的波动水平内,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后,hMSC的Ca^2+离子流没有改变,与静息状态下趋于一致;而心肌样细胞则表现出一个明显的Ca^2+离子流,且下降后细胞内Ca^2+水平明显高于加药前静息钙水平,其Ca^2+离子流的表现趋势与搏动的CM基本一致。比较给药后hMSC与心肌样细胞的Ca^2+荧光强度落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4.04±22.68比180.75±34.04,P〈0.01)。结论hMSC经5-氮胞苷诱导后,在电学特性方面具有向CM分化的趋势,心肌样细胞与CM具有某些相同的电生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间质干细胞 电生理学 心肌样细胞 游离CA^2+浓度 离子流
原文传递
野西瓜总生物碱诱导HepG-2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季宇彬 于娜 +1 位作者 于蕾 谢乐琼 《中国药理通讯》 2010年第2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野西瓜(Capparisspinosa L.)总生物碱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通过观察野西瓜总生物碱对HepG-2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对HepG-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野西瓜总... 目的:探讨野西瓜(Capparisspinosa L.)总生物碱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通过观察野西瓜总生物碱对HepG-2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对HepG-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野西瓜总生物碱对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与野西瓜总生物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癌HEPG-2细胞 细胞凋亡机制 总生物碱 野西瓜 细胞内游离Ca^2+浓度 诱导细胞凋亡 肿瘤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神经细胞中胱硫醚β合成酶催化生成的H_(2)S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与VEGFR _(2)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佳妮 陈志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38-1144,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中的胱硫醚β合成酶(CBS)催化生成的H_(2)S对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与VEGFR 2的关系。方法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法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细胞迁移,甲基蓝法检测H_(2)S含量和钙荧光成像法检...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中的胱硫醚β合成酶(CBS)催化生成的H_(2)S对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与VEGFR 2的关系。方法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法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细胞迁移,甲基蓝法检测H_(2)S含量和钙荧光成像法检测内皮细胞的细胞内游离Ca^(2+)浓度,HT22细胞和bEnd.3细胞进行Transwell细胞共培养。结果H_(2)S供体NaHS(1×10^(-8)—1×10^(-3.5) mol·L^(-1))可明显增加HUVEC细胞和bEnd.3细胞的增殖、迁移面积和迁移的细胞数,而VEGFR 2阻断剂SU5416(10μmol·L^(-1))可明显抑制NaHS促进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在共培养体系中,H_(2)S合酶底物L-cys(100μmol·L^(-1))可明显促进bEnd.3细胞增殖和迁移及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并提高体系中的H_(2)S含量,但CBS抑制剂AOAA(1 mmol·L^(-1))和SU5416则明显减弱L-cys的增殖和迁移,促进作用及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的增高。结论神经细胞中CBS催化生成的H_(2)S可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其作用可能与激活VEGFR 2,导致内皮细胞的胞内游离Ca^(2+)浓度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神经细胞 小鼠脑微血管细胞 增殖 迁移 VEGFR 2 细胞内游离Ca^(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和TNF-α对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胞浆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凤妍 陆道炎 +2 位作者 王丽天 陈才根 吴念祖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小牛晶体上皮细胞(bovinelensepithelialcel,BLEC...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小牛晶体上皮细胞(bovinelensepithelialcel,BLEC)增殖和胞浆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探讨它们在后囊混浊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影响细胞增殖的机理。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IL-1及TNF-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荧光指示剂Fura-2测定它们对胞浆内游离Ca2+的影响。结果IL-1102~105ng/ml、TNF-α102~104U/ml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并增加胞浆内游离Ca2+浓度。结论推测IL-1、TNF-α参与了白内障术后的后囊混浊形成;它们影响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通过胞浆内游离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 TNF-Α 晶体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胞浆 游离CA^2+浓度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青蒿琥酯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长城 张小鹏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8-419,共2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ART处理PC-3细胞,用Ca2+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PC-3细胞,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PC-3细胞内[Ca2+]i变化。结果:ART诱导PC-3细胞内[Ca2+]i在0~0.5h...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ART处理PC-3细胞,用Ca2+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PC-3细胞,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PC-3细胞内[Ca2+]i变化。结果:ART诱导PC-3细胞内[Ca2+]i在0~0.5h显著升高;在0.5~1h维持高水平;在4~24h降到初始水平。结论:ART能够诱导PC-3细胞内[Ca2+]i显著持续升高,[Ca2+]i升高可能在ART诱导PC-3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前列腺癌 游离CA^2+浓度
原文传递
电离辐射对大鼠脑皮质牛磺酸、谷氨酸及其谷氨酸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龙 王奕萍 +4 位作者 荣曙 赵国良 许祥裕 罗成基 程天民 《中国辐射卫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大鼠脑皮质内谷氨酸(glutamate,Glu)、牛磺酸(taurine,Tau)水平和谷氨酸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头部分别给予0、10、20 Gy60Coγ射线照射。照射后12h测定脑皮质谷氨酸(Glu)、牛磺酸的含量...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大鼠脑皮质内谷氨酸(glutamate,Glu)、牛磺酸(taurine,Tau)水平和谷氨酸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头部分别给予0、10、20 Gy60Coγ射线照射。照射后12h测定脑皮质谷氨酸(Glu)、牛磺酸的含量以及神经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同时观察大鼠脑皮质Glu阳性神经元以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脑皮质内Glu含量升高,Tau含量减少,Glu/Tau比值逐渐上升,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升高,Glu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细胞凋亡数量上升,并与电离辐射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上述结果提示Glu产生的神经毒作用参与了电离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脑损伤 谷氨酸 牛磺酸 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cAMP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史源 吕毅 +1 位作者 刘昌 孟柯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DBcAMP对大鼠移植肝脏在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OLT)动物模型,根据保存液的不同,80只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HC-A液对照组(A组,n=30);DBcAMP+HC-A液实验组(B组,n=30);UW液对照组(C组,n=20)。所有... 目的:探讨DBcAMP对大鼠移植肝脏在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OLT)动物模型,根据保存液的不同,80只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HC-A液对照组(A组,n=30);DBcAMP+HC-A液实验组(B组,n=30);UW液对照组(C组,n=20)。所有组在单纯低温保存8h再行原位肝移植术,测定肝组织ATP含量和肝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变化情况、血清转氨酶,进行组化染色。结果:B组与A组相比,低温保存8h末ATP含量(μmol/g湿重)较高,分别为0.53±0.10,0.48±0.08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相比,门静脉开放6h后肝细胞内游离Ca2+浓度(nmol/L)低,分别为419.30±51.12,472.20±57.9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LT、AST(U/L)均较低,分别为3153±741.79,2208±450.34;3790±1029.82,2527±662.20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AS染色示门静脉开放后,B组较A组肝组织糖原含量少。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B组较A损伤明显减轻,但是仍比C组重。结论:DBcAMP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再灌注损伤 @双丁酰环磷腺苷 冷缺血再灌注损伤 DBCAMP 大鼠肝脏 保护作用 细胞内游离Ca^2+浓度 原位肝移植术 ATP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SZ滴眼液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陈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31-1631,共1页
目的:探讨复方SZ滴眼液(Co-SZ)抑制H2O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为将Co-SZ作为防治白内障的有效药物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方法:1、将H2O2与Co-SZ和SD大鼠晶状体共同孵育后:(1)TUNEL法检测LEC凋亡率.(2)透射... 目的:探讨复方SZ滴眼液(Co-SZ)抑制H2O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为将Co-SZ作为防治白内障的有效药物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方法:1、将H2O2与Co-SZ和SD大鼠晶状体共同孵育后:(1)TUNEL法检测LEC凋亡率.(2)透射电镜观察LEC凋亡形成.2、H2O2与Co-SZ和体外培养的牛LEC共同孵育后:(1)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不同浓度的Co-SZ抑制LEC活性的作用.(2)流式细胞仪(FCM)检测LEC细胞核内DNA含量.(3)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LEC内游离Ca2+浓度.(4)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LEC内环化腺苷酸(cAMP)和环化鸟苷酸(cGMP)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信号转导机制 实验研究 滴眼液 抑制 SZ 复方 游离CA^2+浓度 LEC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1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小文 黄燮南 吴芹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Rb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所致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利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以细胞直径、蛋白含量为心肌肥大标志,观察药物的抗心肌肥大效应。ANFmRNA的表达用Real-time...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Rb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所致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利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以细胞直径、蛋白含量为心肌肥大标志,观察药物的抗心肌肥大效应。ANFmRNA的表达用Real-timePCR检测;用Fura-2/AM负载的培养心肌细胞检测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以探讨Rb1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AngⅡ1×10-7mol.L-1使心肌细胞细胞直径明显增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mRNA表达明显上调,并使细胞[Ca2+]i明显升高。Rb150、100和200μg/ml使经AngⅡ处理的心肌细胞直径分别缩短18.4%,32.7%和43.8%;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分别减少8.4%、13.6%和17.2%;降低ANFmRNA的表达;Rb150、100和200μg/ml呈剂量依赖地抑制AngⅡ所致的[Ca2+]i升高,NO前体L-精氨酸L-arg10-3molμL-1具有相似的作用,NO合酶抑制剂L-NAME对Rb1的效应无明显影响。结论Rb1可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该作用可能与其降低AngⅡ所升高的心肌细胞[Ca2+]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肥大 血管紧张素Ⅱ 人参皂苷RB1 细胞内游离Ca^(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磷酸肌醇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
17
作者 杜鹃 张丽 张振书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六磷酸肌醇(IP6)对体外培养人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凋亡时细胞内钙(Ca2+)浓度的变化。方法透射电镜观察处理后LoVo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经IP6处理后,可见典型... 目的探讨六磷酸肌醇(IP6)对体外培养人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凋亡时细胞内钙(Ca2+)浓度的变化。方法透射电镜观察处理后LoVo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经IP6处理后,可见典型的细胞核固缩、碎裂等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IP6能诱导细胞凋亡,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处理组细胞内Ca2+浓度在较短时间内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IP6能在较短时间内(6h)及较低浓度(1mM)诱导细胞凋亡,凋亡与细胞内Ca2+浓度快速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磷酸肌醇 LOVO细胞 凋亡 游离CA^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药物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18
作者 祁明信 黄秀榕 胡艳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31-1631,共1页
目的:探讨天然药物榄香烯(Ele)、姜黄素(Cur)、雷公藤内酯醇(Tri)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方法:用rhEGF诱导体外培养的牛LEC增殖,将高、中、低不同浓度的Ele、Cur、Tri... 目的:探讨天然药物榄香烯(Ele)、姜黄素(Cur)、雷公藤内酯醇(Tri)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方法:用rhEGF诱导体外培养的牛LEC增殖,将高、中、低不同浓度的Ele、Cur、Tri与增殖状态的LEC共同孵育后,进行以下研究:1、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检测LEC增殖情况.2、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3、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LEC内游离Ca2+浓度.4、放射免疫法检测LEC内环化腺苷酸(cAMP)和环化鸟苷酸(cGM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信号转导机制 天然药物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药物抑制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游离CA^2+浓度 免疫法检测 四甲基偶氮唑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性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
19
作者 戴芸 刘新光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结肠平滑肌收缩运动 游离CA^2+浓度 应激相关性结肠平滑肌动力紊乱 胃肠道选择性Ca^2+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