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成熟的唐代游记文学 被引量:3
1
作者 梅新林 崔小敬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106,共6页
从中国游记文学发展史的视角 ,就唐代游记文学的演化历程与内在精神展开探讨 ,由此看出 ,唐代是中国游记文学的成熟期。古文运动的兴起与诗性精神的浸润共同推动着唐代游记文学的走向成熟 ,同时也决定了唐代游记文学的内在价值取向。从... 从中国游记文学发展史的视角 ,就唐代游记文学的演化历程与内在精神展开探讨 ,由此看出 ,唐代是中国游记文学的成熟期。古文运动的兴起与诗性精神的浸润共同推动着唐代游记文学的走向成熟 ,同时也决定了唐代游记文学的内在价值取向。从元结的前奏到柳宗元的高潮 ,以及与此相辉映的中晚唐游记创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游记文学 语本变革 诗性精神 元结 柳宗元 文学研究 古文运动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霞客在游记文学创作上的贡献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国城 《旅游学刊》 1987年第2期74-75,共2页
徐霞客的贡献主要是在地理学和地貌学,但是他在游记文学创作方面也有独到的成就。内容上,更重要是,他在描写各种奇险壮丽自然风光的同时,有机地记述了作为审美主体的探险家发掘这种自然美,追求这种自然美的探险过程,人们看到的不是一个... 徐霞客的贡献主要是在地理学和地貌学,但是他在游记文学创作方面也有独到的成就。内容上,更重要是,他在描写各种奇险壮丽自然风光的同时,有机地记述了作为审美主体的探险家发掘这种自然美,追求这种自然美的探险过程,人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旁观者的印象,而是执着发掘的探索精神与藏奇蕴秀的自然美的结合。艺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霞客 游记文学 自然美 自然风光 旁观者 地理学 审美主体 地貌学 探索精神 探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古代游记文学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1
3
作者 孟秋莉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07,共2页
一、旅游游记概述 中国古代文人游历名山大川,有感而发,或写景状物,或托物言志,或记事说理,以游记的形式记述整个游历过程,抒发内心思想情感,表达作者审美情趣。如此丰富的游记文学,为现世旅游者欣赏一然景观与人史风俗,提供... 一、旅游游记概述 中国古代文人游历名山大川,有感而发,或写景状物,或托物言志,或记事说理,以游记的形式记述整个游历过程,抒发内心思想情感,表达作者审美情趣。如此丰富的游记文学,为现世旅游者欣赏一然景观与人史风俗,提供了独特的审美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人 游记文学 写景状物 托物言志 思想情感 审美情趣 审美视角 旅游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学时代的自由之花——论宋代游记文学及其审美特征
4
作者 叶碧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3期21-26,共6页
在宋代意识形态领域占有主导地位的理学,对当时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学也不例外。但各种文学形式受其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各不相同,结果也不一样。处于正统地位的诗在理学的正向控制下,尚理致、好议论,在辉煌的唐诗面前黯然... 在宋代意识形态领域占有主导地位的理学,对当时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学也不例外。但各种文学形式受其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各不相同,结果也不一样。处于正统地位的诗在理学的正向控制下,尚理致、好议论,在辉煌的唐诗面前黯然失色。继承晚唐五代婉约绮丽风格的词在理学的反向激发下,因擅长"抒情"而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游记文学则忠实于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游山历水时的独特感受,注重情与理的结合,形成了深邃而自然的审美特征,成为理学时代绽放出的别具一格的自由之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时代 游记文学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庐山记》在山水游记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兼与张大新先生商榷 被引量:2
5
作者 余如忠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58-61,共4页
虽说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说过“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话,但对山水真正产生“乐”,并实地去考察它、欣赏它、描摹它,把它写成有真情实感的专门山水记游散文,则是晋南北朝才开始的事。这当中,释慧远的《庐山记》(载清严可均辑《全晋... 虽说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说过“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话,但对山水真正产生“乐”,并实地去考察它、欣赏它、描摹它,把它写成有真情实感的专门山水记游散文,则是晋南北朝才开始的事。这当中,释慧远的《庐山记》(载清严可均辑《全晋文》卷一百六十二)当为首推佳作。这不仅因为这篇描写庐山胜景的文章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因其有特殊的历史地位。释慧远(334—416),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原平县崞阳镇东)人,早年师事东晋高僧释道安。梁慧皎《高僧传》载,慧远“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庄老”。他是有名的僧人,为当时南方佛教界的领袖人物,因其有出众的天赋,24岁就讲说佛经真义。但是佛理般若实相又实在有些难懂,尽管他反复诠讲,听的人还是越听越不明白。这时,“远乃引《庄子》义为连类,于惑者晓然。”这大概是中国僧人用中国的“土产”——道家学说成功解释佛教教义的早期范例吧。而且,他“虽老,讲论不辍”。这是慧远为什么能赢得佛门弟子“皆肃然增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释慧远 游记文学 山水游记 发展史 历史地位 山水散文 商榷 雁门楼烦 水经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记文学的发展刍议 被引量:2
6
作者 方腊全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6期104-106,共3页
游记文学的发展刍议方腊全游记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无论是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的形式,还是作为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都值得重视与研究。旅游,就其本义,是旅行游玩于自然之中。古时称之寻幽,现代名曰潇洒。旅游是社会生... 游记文学的发展刍议方腊全游记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无论是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的形式,还是作为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都值得重视与研究。旅游,就其本义,是旅行游玩于自然之中。古时称之寻幽,现代名曰潇洒。旅游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凝炼,它超越那种“日出而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记文学 山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然之美 自然风光 古代游记 三个发展时期 《登楼赋》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游记文学中的传统人生哲学思想探析
7
作者 涂伟峰 《皖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18-120,共3页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思想。游记文学中所蕴含的"比德"的道德取向观念、所传达的天人合一的强烈情感及所表达的中国人独特的山水审美情趣,都反映了中国传统人生哲学思想。
关键词 游记文学 道德取向 天人合一 审美情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游记文学的精品——读柳宗元《小石潭记》 被引量:2
8
作者 何虹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8期136-137,共2页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文中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文中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石至奇、水至清、鱼至乐、境至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小石潭记 游记文学 艺术独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记文学的分类
9
作者 李青松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0-82,共3页
本文论述了游记文学分类的概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对游记文学分类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游记文学 分类 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记文学纵横谈
10
作者 廷青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48-51,共4页
一我国的游记文学,古人已经勾勒出一个上限:“山水之名,始于《禹贡》,嗣载《山海经》、《十洲记》等书。若郭景纯之释《尔雅》,郦道元(?~527)之注《水经》,盖亦略疏艮坎,弘长风流。逾乎后代,荟萃成编。”这说明从传统角度看,我国游记... 一我国的游记文学,古人已经勾勒出一个上限:“山水之名,始于《禹贡》,嗣载《山海经》、《十洲记》等书。若郭景纯之释《尔雅》,郦道元(?~527)之注《水经》,盖亦略疏艮坎,弘长风流。逾乎后代,荟萃成编。”这说明从传统角度看,我国游记文学源远流长。我们不能否认,从西周至春秋中叶这一段,《诗经》已有“游以北国”“驾言出游”的记载,但《诗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记文学 李流芳 黄山 中国画 时代精神 文字 手法 纵横谈 柳宗元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女性游记文学创作漫谈
11
作者 黄克琴 《外国语文》 1994年第2期57-61,共5页
西方女性游记文学创作漫谈黄克琴提起游记文学作品,人们往往会迷醉于德国著名诗人海涅那被奉为游记文学精品的《游记集》.而忽视了那些默默无闻地从事游记文学创作的女作家们。她们的作品更是鲜为人知。倘若我们用心地对她们的作品仔... 西方女性游记文学创作漫谈黄克琴提起游记文学作品,人们往往会迷醉于德国著名诗人海涅那被奉为游记文学精品的《游记集》.而忽视了那些默默无闻地从事游记文学创作的女作家们。她们的作品更是鲜为人知。倘若我们用心地对她们的作品仔细考察一番的话,就会发现蕴含其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记文学 女作家 土耳其 作品 女性角色 意大利 个性解放 君士坦丁堡 妇女问题 创作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后之游者告也——中国传统游记文学在国产电影中的呈现
12
作者 史羽航 《声屏世界》 2023年第17期73-76,共4页
中国传统游记文学不仅具有散文式结构特点,还具有借景抒情、山水悟道的独有内涵。因游览和电影镜头观察景物具有相似性,使得游记文学和电影之间的关系更密切,而中国传统游记文学无论是结构还是内容都已经内化于国产电影的创作之中,且在... 中国传统游记文学不仅具有散文式结构特点,还具有借景抒情、山水悟道的独有内涵。因游览和电影镜头观察景物具有相似性,使得游记文学和电影之间的关系更密切,而中国传统游记文学无论是结构还是内容都已经内化于国产电影的创作之中,且在国产电影游览情节的展现中呈现为片段式结构展现,内容上则常常表现为乐游中夹杂着愁绪,游览中说明历史人文,欣赏景物后感悟人生,实现顿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记文学 散文 借景抒情 悟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家形象构建的文化翻译策略——以游记文学《禅的行囊》汉译为例
13
作者 刘诗梦 《新纪实》 2021年第5期61-66,共6页
国家形象是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对一个国家的认知,这种认知是通过某个国家的文化传播来实现的,因此文化对国家形象的构建影响重大。文化翻译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展文化翻译有助于国家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建... 国家形象是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对一个国家的认知,这种认知是通过某个国家的文化传播来实现的,因此文化对国家形象的构建影响重大。文化翻译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展文化翻译有助于国家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建设。文化翻译策略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设定的、与国家形象构建相关的文化翻译目标,一般包括文化移除、文化适应和文化移入。《禅的行囊》原作和译本均受到海内外读者的高度认可,译本以文化适应的翻译策略为主,通过淡化、美化、转化的翻译方法,在海内外读者心中构建了良好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构建 文化翻译 游记文学 禅的行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翻译契合观视角看游记文学翻译——以译本《空谷幽兰》为例
14
作者 王伊越 《新纪实》 2021年第4期82-85,共4页
游记文学翻译要求译本既要契合客观事实,又要契合作者的主观感情。所以忠实于原文的游记文学翻译远比简单直译更为复杂。本文认为,翻译契合观可以指导游记文学翻译。本文以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游记Road to Heaven:Encounter with... 游记文学翻译要求译本既要契合客观事实,又要契合作者的主观感情。所以忠实于原文的游记文学翻译远比简单直译更为复杂。本文认为,翻译契合观可以指导游记文学翻译。本文以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游记Road to Heaven:Encounter with Chinese Hermits的中文译本《空谷幽兰》为例,从文化、信息、风格三个层面的契合入手,提高译本和原作的契合度,提升译本可读性,满足游记读者的审美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契合观 游记文学 《空谷幽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游记文学的精品——柳宗元《小石潭记》浅析
15
作者 余盛凤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5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小石潭记》 游记文学 柳宗元 《永州八记》 精品 中国 政治革新 艺术魅力 第四篇 王叔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伯游记文学概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玲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8年第3期36-38,共2页
一、阿拉伯游记作品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阿拉伯游记作品的科学价值比较容易认识.阿拉伯旅行家们在旅行中直接接触自然与人群并加以记录,他们像搬运工一样把大量的地理、历史、社会、经济等情况提供给有关的学者,以便于他们研究和分析.... 一、阿拉伯游记作品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阿拉伯游记作品的科学价值比较容易认识.阿拉伯旅行家们在旅行中直接接触自然与人群并加以记录,他们像搬运工一样把大量的地理、历史、社会、经济等情况提供给有关的学者,以便于他们研究和分析.历史上,不少阿拉伯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同时也是大旅行家,他们把考察旅行作为搜集科研素材的主要手段.阿拉伯游记作品对地理学的贡献尤其显著,因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上的自然状况和人类生活状况,而旅行家们记录下的则是在世界各地的见闻,当他们描述国家、省区、城镇、道路、谈论自然、气候、居民分布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人 游记文学 旅行家 地理学家 科学价值 伊本·赫勒敦 伊斯兰 地理学著作 文学价值 穆罕默德
全文增补中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任务设计——以八年级下册游记单元为例
17
作者 徐丽娜 《中学语文》 2024年第35期64-65,共2页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是以审美创造为核心,以欣赏美、表达美为导向,促进各项语文素养的关联性发展和学习活动的协同性建构,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体验。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游记单元为例,通过确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是以审美创造为核心,以欣赏美、表达美为导向,促进各项语文素养的关联性发展和学习活动的协同性建构,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体验。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游记单元为例,通过确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起点、搭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桥梁、升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要旨,对游记类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写作教学进行设计,让学生“游”从“阅”来,再由“游”向“写”,形成对游记作品的深层审美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阅读 创意表达 任务群 游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游记》的文学与史料双重价值探索——兼论其汉译名更改之理由
18
作者 金国平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4期5-33,共29页
《朝圣之旅》——原译名《远游记》,是16世纪葡萄牙探险家费尔南·门德斯·平托(Fernão Mendes Pinto,约1514‒1583)以其在中国及远东地区的丰富旅行经历为蓝本,所撰写的一部纪实性游记文学作品。这部作品不仅拓宽了文学的... 《朝圣之旅》——原译名《远游记》,是16世纪葡萄牙探险家费尔南·门德斯·平托(Fernão Mendes Pinto,约1514‒1583)以其在中国及远东地区的丰富旅行经历为蓝本,所撰写的一部纪实性游记文学作品。这部作品不仅拓宽了文学的表现形式,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明代中国社会、文化和经济状况的珍贵窗口。尽管书中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想象和时代色彩,但对中国城市的细致描绘无不流露出对中华文明的深深好奇与敬意。作为一部虚实交织的文学作品,《朝圣之旅》在文学史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激发了人们对历史真实性的批判性思考。书中关于双屿港的消逝与中国澳门的崛起的叙述,与历史事实不谋而合,进一步印证了其作为史料的价值。作为地理大发现和全球化初期的重要文献,它巧妙融合了文学的美感、历史的深度、探险的激情和批判的敏锐,映射出当时欧洲对东方世界的复杂认知与丰富想象,为对殖民扩张的批判性思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历史视角。《朝圣之旅》不仅记录了葡萄牙人在东方的经贸往来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程,更为研究全球化的早期阶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的影响力横跨文学与历史学界,启发了对文化多样性和全球互联的深刻思考,提醒我们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次文学上的探险,也是一次对历史、文化和人类认知的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游记 《朝圣之旅》 费尔南·门德斯·平托 纪实游记文学 史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美国圣地游记文学与东方叙事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建平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105,共10页
美国圣地游记文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美国人对圣地的狂热,由此产生的大量纪实文学构成了一个内容十分庞杂的文类。这些以纪实为主要特征的游记文学大多是美国人在奥托曼巴勒斯坦游历的记述,也是美国人在19世纪关于近东的文学... 美国圣地游记文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美国人对圣地的狂热,由此产生的大量纪实文学构成了一个内容十分庞杂的文类。这些以纪实为主要特征的游记文学大多是美国人在奥托曼巴勒斯坦游历的记述,也是美国人在19世纪关于近东的文学想象。本文以圣地游记文学切入"美国与中东"这一主题,解释美国深层文化对阿拉伯文化的持续误读,寻找持续误读背后的帝国书写符号,为解读当今地缘政治背景下美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冲突提供一个文化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地 19世纪 游记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