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重症监护室加热湿化器非故障性报警发生率中的应用探讨
1
作者 马丽标 杨梅 +2 位作者 林博晓 潘璐 王佳莹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6期87-92,共6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重症监护室加热湿化器非故障性报警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首先,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重症监护室加热湿化器非故障性报警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调查2021年12月1—15日期间重症监护室中加热湿化器的使用现状并设定...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重症监护室加热湿化器非故障性报警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首先,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重症监护室加热湿化器非故障性报警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调查2021年12月1—15日期间重症监护室中加热湿化器的使用现状并设定改善目标。其次,绘制柏拉图、鱼骨图分析发生非故障性报警的原因。最后,根据PDCA原则制订相应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加热湿化器非故障性报警的发生率及圈员的综合能力。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加热湿化器非故障性报警发生率由48.57%下降至8.23%,目标达成率为119.7%,进步率为83.06%,圈员的综合能力均有一定程度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重症监护室加热湿化器非故障性报警的发生率,在医学装备规范化管理上具有可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加热湿化器 非故障性报警 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雪派克MR850湿化器44例故障分析
2
作者 林洪义 张维 +1 位作者 张洺 周君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3期119-120,124,共3页
为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肺顺应性,避免因湿化不足导致的气道损伤[1],机械通气过程中需借助湿化器对患者吸入的空氧混合气体进行加热、加湿。湿化器以物理加热的方式为干燥的空氧混合气体提供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器件[2-3... 为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肺顺应性,避免因湿化不足导致的气道损伤[1],机械通气过程中需借助湿化器对患者吸入的空氧混合气体进行加热、加湿。湿化器以物理加热的方式为干燥的空氧混合气体提供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器件[2-3]。机械通气过程中,湿化器直接接入呼吸机管路,通过加热湿化罐内的水产生水蒸气,水蒸气与呼吸机输送的气体混合,达到湿化、加热的目的[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雪派克 MR850 湿化器 呼吸机 故障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850湿化器联合序贯式排痰干预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痰液黏稠度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3
作者 罗娜 魏冬华 张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究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用MR850湿化器联合序贯式排痰干预对痰液黏稠度、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2例,按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各31例。对... 目的探究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用MR850湿化器联合序贯式排痰干预对痰液黏稠度、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2例,按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被动湿化氧疗,并进行常规排痰护理,观察组采取MR850湿化器联合序贯式排痰干预,均于干预7 d后评估。比较2组痰液黏稠度、排痰量、血气指标、肺部感染情况。结果2组干预前痰液黏稠度、血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较对照组痰液黏稠度轻,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P<0.05);观察组干预第1天、第3天、第7天排痰量均较对照组多,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采用MR850湿化器联合序贯式排痰干预可减轻痰液黏稠度,增加排痰量,调节血气指标,减少肺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湿化器 排痰 血气指标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型调度Smith预估算法的湿化器管路温控方法
4
作者 王庆辉 康辉 《电子器件》 CAS 2024年第3期705-710,共6页
医用湿化器的管路温度控制是一个具有滞后性、大惯性且模型参数随流量变化的非线性变结构系统,难以采用单一结构的控制算法来实现高品质的动态性能控制。针对这一难题,提出基于多模型结构调度的Smith预估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流量平衡点处... 医用湿化器的管路温度控制是一个具有滞后性、大惯性且模型参数随流量变化的非线性变结构系统,难以采用单一结构的控制算法来实现高品质的动态性能控制。针对这一难题,提出基于多模型结构调度的Smith预估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流量平衡点处采用模型调度的方法进行控制器设计。实验测试证明多模型调度的史密斯预估算法适用于不同设定温度在不同流量模式下的管路温度控制,提升了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控制 医用湿化器 Smith预估算法 多模型 模型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大林算法的湿化器加热管路温度控制方法设计
5
作者 魏立峰 康辉 +1 位作者 姬繁悦 周成广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4年第3期740-745,共6页
高流量呼吸湿化器的加热管路温度控制是一个兼具非线性、滞后性和大惯性且模型参数随流量变化的变结构系统。对于加热管路温度控制的问题,提出基于多模型切换的大林算法控制,在目标温度平衡点进行线性化,根据流量的变化选择模型。仪器... 高流量呼吸湿化器的加热管路温度控制是一个兼具非线性、滞后性和大惯性且模型参数随流量变化的变结构系统。对于加热管路温度控制的问题,提出基于多模型切换的大林算法控制,在目标温度平衡点进行线性化,根据流量的变化选择模型。仪器测试实验表明:加热管路温度控制系统有更高的控制品质,适用于不同温度、不同流量的湿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器 温度控制 多模型 大林算法 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BP神经网络算法的湿化器的湿度预测控制
6
作者 苏健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4年第5期1587-1591,共5页
高流量呼吸湿化器的湿度控制效果,是衡量湿化器品质的重要标准,由于湿化罐出气口没有使用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无法对湿化器出气口的空氧混合气体的湿度做实时监测,所以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闭环负反馈的系统,只能构建一个基于预估数... 高流量呼吸湿化器的湿度控制效果,是衡量湿化器品质的重要标准,由于湿化罐出气口没有使用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无法对湿化器出气口的空氧混合气体的湿度做实时监测,所以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闭环负反馈的系统,只能构建一个基于预估数据进行控制的开环系统。对于湿化器的湿度预测控制的问题,提出基于多模型切换的BP神经网络算法预测控制,在目标温度平衡点进行线性化,根据流量的变化选择模型。仪器测试实验表明:湿化器的湿度预测控制系统有更高的控制品质,适用于不同温度,不同流量的湿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器 湿度预测 多模型 BP神经网络算法 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PAP呼吸机加热湿化器与过水湿化器在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郑佩 来纯云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2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Bi PAP)呼吸机加热湿化器与过水湿化器在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依据Bi PAP呼吸机湿化装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加热湿化器组和过水湿化器组,每组25例。加热湿化器组Bi PA... 目的:分析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Bi PAP)呼吸机加热湿化器与过水湿化器在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依据Bi PAP呼吸机湿化装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加热湿化器组和过水湿化器组,每组25例。加热湿化器组Bi PAP呼吸机采用加热湿化器,过水湿化器组Bi PAP呼吸机采用过水湿化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氧分压(Pa O_2)、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p H值以及湿化器对患者上气道干燥感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加热湿化器组患者的Pa O_2、p H值均显著高于过水湿化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3,t=3.182;P<0.05);Pa CO_2显著低于过水湿化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5,P<0.05)。上气道干燥感对比中,加热湿化器组无干燥比例为84.0%(21/25),过水湿化器组为32.0%(8/25),加热湿化器组显著高于过水湿化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3,P<0.05);加热湿化器组干燥感一般的比例为16.0%(4/25),过水湿化器组为40.0%(10/25),加热湿化器组显著低于过水湿化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P<0.05);加热湿化器组干燥感差的比例为0,过水湿化器组为28.0%(7/25),加热湿化器组显著低于过水湿化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8,P<0.05)。结论:在Bi 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中,加热湿化器应用价值及效果较过水湿化器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 PAP呼吸机 Ⅱ型呼吸衰竭 加热湿化器 过水湿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加热湿化器双伺服加热方式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黄桃 周发春 +2 位作者 刘琼 吕麟亚 古满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537-2539,共3页
目的研究呼吸机加热湿化器的双伺服加热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应用加热湿化器的呼吸机治疗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单伺服加热方式(即只有1个加热元件对湿化器的湿化水罐加... 目的研究呼吸机加热湿化器的双伺服加热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应用加热湿化器的呼吸机治疗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单伺服加热方式(即只有1个加热元件对湿化器的湿化水罐加热),实验组采用双伺服加热方式(即不仅对湿化器的湿化水罐加热,而且在呼吸机管道的吸气支路及呼气支路中均放置加热丝进行加热)。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在密切监测两组的管道倾倒冷凝水量、管道护理次数、痰液黏稠度、气道形成痰痂例数及发生VAP例数至呼吸机治疗结束;在应用呼吸机治疗后的第0、8、16、24、32、40、48、56、64、72h监测两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压(Pmean)、气道阻力(Raw)等呼吸力学指标。结果实验组管道倾倒冷凝水量、管道护理次数、Ⅲ度痰液黏稠度例数、气道形成痰痂例数及发生VAP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peak、Pplat、Pmean及Raw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呼吸机加热湿化器采用双伺服加热方式比单伺服加热方式的湿化效果更好,能为呼吸机治疗患者提供最佳湿化的气体,以利于保持分泌物良好的水化状态,降低VAP发生率,减少呼吸机管道护理工作量,降低气道压力及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 加热湿化器 双伺服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呼吸湿化器湿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9
作者 蓝惠兰 邓旭萍 +2 位作者 陈瀚熙 陈丽芳 张秀浓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3期94-97,共4页
为提高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质量,保障人工气道管理安全,从机械通气呼吸湿化器的湿化类型、湿化方式、湿化液选择、湿化温度、湿化效果与判断等方面综述机械通气呼吸湿化器湿化的研究现状。提出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湿度主要靠呼吸湿化器的... 为提高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质量,保障人工气道管理安全,从机械通气呼吸湿化器的湿化类型、湿化方式、湿化液选择、湿化温度、湿化效果与判断等方面综述机械通气呼吸湿化器湿化的研究现状。提出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湿度主要靠呼吸湿化器的主动湿化来达到最佳湿化,需加强人工气道湿化效果与最佳温度及湿度监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湿化器 湿化液 湿化温度 湿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流式空气湿化器加湿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玉璋 翁史烈 +1 位作者 李一兴 王永泓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52-156,共5页
为了详细研究HAT循环关键部件湿化器的加湿性能, 改进设计并搭建了适于利用激光PDA研究湿化器内部流场特性的逆流喷雾式空气湿化器实验系统。通过该实验系统测量了湿化器本身结构和喷雾场带来的总压损失。在不同进口气流温度、流量和相... 为了详细研究HAT循环关键部件湿化器的加湿性能, 改进设计并搭建了适于利用激光PDA研究湿化器内部流场特性的逆流喷雾式空气湿化器实验系统。通过该实验系统测量了湿化器本身结构和喷雾场带来的总压损失。在不同进口气流温度、流量和相对湿度以及不同进口水温度和流量等工况下,测量湿化器内气流和水出口温度、水滴蒸发量、气流相对湿度沿湿化器高度的分布等,分析了进出口参数对湿化器加热、加湿性能的影响。设计加工了可以分开测量气相和液相温度的热电偶,并测量了湿化器几个位置的气相和液相的温度。研究发现较大的气液逆流速度有助于传热、传质,但会带来较大总压压损,且气流会带走大量小水滴进入回热器和燃烧室吸收高品质的热,从而降低系统效率。水温的升高和增大水气比有助于加热和加湿。在喷嘴出口,水、气有较大的温差。远离喷嘴后,水、气温差逐渐减小,且在某个位置水、气温度都会低于进口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逆流式空气湿化器 湿性能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湿交换器和加热湿化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小勇 魏淑珍 +2 位作者 张峰 张鹏鹏 施毅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比较热湿交换器和加热湿化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检索PubMed等数据库,查找所有对比使用热湿交换器和加热湿化器患者VAP发病率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 5.0分析软件,对所选文献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 目的比较热湿交换器和加热湿化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检索PubMed等数据库,查找所有对比使用热湿交换器和加热湿化器患者VAP发病率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 5.0分析软件,对所选文献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随机对照研究。对于降低VAP发病率:热湿交换器和加热湿化器相似(OR1.18,95%CI[0.96,1.44]),但热湿交换器优于未含管道加热导丝的加热湿化器(OR1.39,95%CI[1.08,1.79]);使用热湿交换器和加热湿化器的患者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相似。结论预防VAP热湿交换器优于未含管道加热导丝的加热湿化器,但并不优于含管道加热导丝的加热湿化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湿交换器 加热湿化器 系统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器的传热传质机理和性能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尚德敏 王永青 +3 位作者 陈安斌 严家騄 刘铭 何健勇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9-231,209,共4页
从传热传质基本原理出发 ,建立了HAT循环的重要部件———湿化器的数学模型 ,研究了湿化器的工作性能 ,并指出了目前某些处理方法的不合理之处。
关键词 HAT循环 湿化器 传热传质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T循环关键部件-空气湿化器的初步实验性能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丽凤 张世铮 王逊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77-680,共4页
1前言空气湿化器作为HAT(HumidAirTurbine)循环的关键部件在HAT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湿化器内,通过气水间的逆流传热传质,达到加热和湿化空气的目的,从而加大透平流量,减少了压缩功,提高了循环效... 1前言空气湿化器作为HAT(HumidAirTurbine)循环的关键部件在HAT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湿化器内,通过气水间的逆流传热传质,达到加热和湿化空气的目的,从而加大透平流量,减少了压缩功,提高了循环效率和比功。空气在湿化器中的加热加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器 实验台 实验性能 HAT循环 湿化气涡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不同人工气道湿化器的应用及湿化管理 被引量:9
14
作者 文庭亮 王琏 +1 位作者 胡波 牟博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3年第1期49-51,共3页
应根据病人的气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应对不同的人工气道选择合适的湿化器。加强气道湿化管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维持有效氧合、预防呼吸道感染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器 气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嘴雾化对湿化器内空气加湿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震 王渺林 +1 位作者 王岳 肖云汉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41,共4页
建立了可用于湿空气透平(HAT)循环加湿过程研究的湿化器试验台。采用自行设计的旋流式喷嘴,通过改变喷嘴顶端喷孔的直径,测得了不同喷雾场中空气进出口参数,并分析了液滴尺寸对传热、传质过程的影响。在试验条件下,热质传递性能与液滴... 建立了可用于湿空气透平(HAT)循环加湿过程研究的湿化器试验台。采用自行设计的旋流式喷嘴,通过改变喷嘴顶端喷孔的直径,测得了不同喷雾场中空气进出口参数,并分析了液滴尺寸对传热、传质过程的影响。在试验条件下,热质传递性能与液滴尺寸并非呈单调增减关系,而是存在一最佳雾化粒径分布(索太尔平均直径S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 湿化器 传热传质 雾化颗粒 索太尔平均直径(S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器的性能与维护管理 被引量:14
16
作者 曹德森 刘光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1-192,共2页
关键词 通气机 湿化器 性能 呼吸机 维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丘里装置联合湿化器对昏迷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贺丽琼 逯学梅 +1 位作者 安颖 白荣荣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5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行文丘里装置联合湿化对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ICU因各种原因所致昏迷行气管切开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湿化器联合文丘里装置进...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行文丘里装置联合湿化对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ICU因各种原因所致昏迷行气管切开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湿化器联合文丘里装置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使用微量泵持续滴入对患者进行气道湿化,两组湿化液均使用灭菌注射用水。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干咳的情况、痰液黏稠度、气道黏膜出血、气道痰痂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在干咳、痰液黏稠度、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方面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后使用呼吸机湿化器联合文丘里装置可有效控制气道湿度,提高气道湿化效果,促进排痰,从而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气道湿 湿化器 文丘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伺服性加温控制型呼吸湿化器的应用对呼吸道与呼吸机回路细菌定植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蓝惠兰 谭杏飞 +7 位作者 陈萍云 唐桂平 梁大连 陈瀚熙 张秀浓 陈丽芳 廖游玩 王媚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3期798-801,共4页
[目的]分析双伺服性加温控制型呼吸湿化器对呼吸道与呼吸机管道细菌定植的影响,为规范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72h以上106例病人,使用伺服性加温控制型呼吸湿化器... [目的]分析双伺服性加温控制型呼吸湿化器对呼吸道与呼吸机管道细菌定植的影响,为规范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72h以上106例病人,使用伺服性加温控制型呼吸湿化器,分别于建立人工气道上机当天及应用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采样,采样部位分别为病人的咽喉部、下呼吸道、呼吸机接头端、呼吸机管道吸气端、呼吸机管道呼气端、湿化罐湿化液;对采样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致病菌,比较不同时间段、不同部位致病菌的阳性率、定植率。[结果]呼吸机管道的定植菌与呼吸道病原菌具有同源性;呼吸道相同部位不同采样时间的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管道相同部位不同采样时间的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使用双伺服性加温控制型呼吸湿化器至28d,呼吸道细菌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细菌定植增加,而呼吸机管道系统随机械通气时间的增加细菌定植无明显增加;使用双伺服性加温控制型呼吸湿化器无污染的情况下持续使用是安全的,对长期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呼吸机管道无需常规更换,对有污染或故障的呼吸机管道应及时更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湿 湿化器 呼吸机管道 细菌定植 呼吸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湿化器对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江家树 汤展宏 +2 位作者 赵晓琴 谢海莉 钟博华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721-1722,1731,共3页
目的探讨加热湿化器对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率的影响。方法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90例,分为加热湿化器组90例和热湿交换器组100例,记录两组气管插管率、无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ICU... 目的探讨加热湿化器对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率的影响。方法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90例,分为加热湿化器组90例和热湿交换器组100例,记录两组气管插管率、无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ICU住院期间死亡人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加热湿化器组与热湿交换器组的气管插管率、无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ICU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结论加热湿化器不能降低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的气管插管率,不推荐为所有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通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加热湿化器 湿交换器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部件湿化器性能的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丽凤 张世铮 肖云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3-48,共6页
建立了传热、传质微分方程以及能量、质量守衡方程,利用实验研究给出的传热与传质系数的经验关联式,沿湿化器高度积分,得到各参数及湿化器内传热传质推动力 焓差沿湿化器高度的变化,计算分析了湿化器的设计工况性能和变工况性能。
关键词 湿空气透平 湿化器 传热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