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岩相特征及有利源储组合 被引量:2
1
作者 邢浩婷 匡立春 +7 位作者 伍坤宇 张静 张娜 张梦麟 邓立本 陆振华 李亚锋 张庆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82,共13页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形成与富集条件,石油资源量可达44.5×10^(8) t,但英雄岭页岩油纵向分布厚度大(>1000m),页岩岩相及岩相组合变化较大,给页岩油的有效勘探开发带来了巨大挑战。以英雄岭页岩典型井柴2-4、柴906、...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形成与富集条件,石油资源量可达44.5×10^(8) t,但英雄岭页岩油纵向分布厚度大(>1000m),页岩岩相及岩相组合变化较大,给页岩油的有效勘探开发带来了巨大挑战。以英雄岭页岩典型井柴2-4、柴906、柴12等12口井578m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储层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英雄岭页岩混积特征明显,矿物组成以方解石、白云石和黏土矿物为主;沉积构造以厚度小于1cm的纹层为主。根据“二元”命名原则,可将研究区内页岩岩相划分为5类,包括纹层状灰云岩、纹层状云灰岩、层状灰云岩、层状云灰岩、纹层状黏土质页岩。通过对各类岩相有机地球化学和储集性能综合评价,认为纹层状云灰岩为最优烃源岩相类型,层状灰云岩为最优储层相类型,储集空间主要为白云石晶间孔。甜点综合评价结果和生产实践证实,层状灰云岩与纹层状云灰岩互层为最有利的源储组合模式,各甜点段平面上连通性较好,纵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岭页岩油 岩相 源储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源储组合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1
2
作者 高岗 梁晓伟 +4 位作者 朱康乐 淡卫东 孙明亮 尤源 冯胜斌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8-205,共8页
依据不同单井黑色页岩、暗色泥岩与储集层的垂向叠置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源储组合划分为Ⅰ、Ⅱ、Ⅲ、Ⅳ、Ⅴ和Ⅵ6种类型。不同类型源储组合的分布区域存在差异。Ⅰ、Ⅱ和Ⅳ型源储组合主要分布在黑色页岩发育范围之内,储集层含油性... 依据不同单井黑色页岩、暗色泥岩与储集层的垂向叠置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源储组合划分为Ⅰ、Ⅱ、Ⅲ、Ⅳ、Ⅴ和Ⅵ6种类型。不同类型源储组合的分布区域存在差异。Ⅰ、Ⅱ和Ⅳ型源储组合主要分布在黑色页岩发育范围之内,储集层含油性普遍较好。Ⅲ、Ⅴ和Ⅵ型源储组合主要分布在黑色页岩发育范围之外,储集层含油性在局部地区较好。黑色页岩分布区内的油气连续性分布较好,其中黑色页岩生成的油气主要为垂向强充注,暗色泥岩生成的油气主要为就近运移充注;在缺乏黑色页岩发育的三角洲前缘地区,油气以弱充注为主,其中暗色泥岩内的油气就近运移聚集,黑色页岩内的油气主要进行长距离侧向运移,油气在局部地区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组合 油气成藏模式 黑色页岩 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源储组合差异富集机制与控藏模式——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罗群 红兰 +5 位作者 高阳 邓远 李映艳 王仕琛 马文彧 许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9,共11页
源储品质及其空间匹配组合类型是致密油充注成藏与富集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对其认识不足,尤其对不同类型源储组合致密油充注成藏与富集的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缺少深入研究,制约了致密油成藏理论的形成与勘探开发进展。以酒泉盆地青西凹... 源储品质及其空间匹配组合类型是致密油充注成藏与富集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对其认识不足,尤其对不同类型源储组合致密油充注成藏与富集的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缺少深入研究,制约了致密油成藏理论的形成与勘探开发进展。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为例,通过野外观察、岩心描述、钻井分析,总结出下源上储、上源下储、三明治型3种基本类型,源储一体、源储(薄)互层2种特殊类型,下源上储Ⅱ型、上源下储Ⅱ型、三明治Ⅱ型3种复合类型共8种类型的致密油源储组合,其中前5种为常见的源储组合类型。钻探成果统计与核磁共振实验相互验证了源储组合类型与致密油富集的对应关系,即源储一体型致密油富集程度最高,其次是三明治型,上源下储型要好于下源上储型,薄互层型不利于致密油的成藏与富集。揭示了下源上储、上源下储、三明治、源储一体、薄互层5种常见源储组合类型的致密油充注成藏与富集机制及其差异,总结了这5种源储组合致密油充注成藏与富集模式,指出致密油成藏动力、充注方式、保存条件是控制致密油充注成藏机制与富集差异的主控因素,而这些主控因素又与致密油源储组合类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组合 成藏模式 富集机制 致密油 青西凹陷 酒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台地构造控制因素及源储组合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宇 胡鑫 黄鑫 《四川地质学报》 2018年第2期239-244,共6页
以国内外各盆地的碳酸盐岩台地实例为出发点,基于前人研究基础,将碳酸盐岩台地分为镶边大陆架型、陆架内台地和孤立台地。前者的碳酸盐一般沉积在台地边缘,后者台地向海一侧可以过渡到碳酸盐岩海相沉积,被动大陆边缘的孤立台地,碳酸盐... 以国内外各盆地的碳酸盐岩台地实例为出发点,基于前人研究基础,将碳酸盐岩台地分为镶边大陆架型、陆架内台地和孤立台地。前者的碳酸盐一般沉积在台地边缘,后者台地向海一侧可以过渡到碳酸盐岩海相沉积,被动大陆边缘的孤立台地,碳酸盐岩台地相一般发育在碎屑岩、蒸发岩以及底部浅滩火山之上。另外,碳酸盐台地的形成受多种构造因素控制,而拉伸作用形成下的台地又可以根据运动学分为基底断块台地、旋转断块台地、生长断块台地。另外,小克拉通构造活动以及古地形地貌对于台地的发育也有重要的影响。源储组合可以分为常规组合、侧变型组合、顶生型组合、自生、自储、自盖型组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台地 构造因素 源储组合 组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储组合特征对花海凹陷致密油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雄雄 罗群 +2 位作者 姚立邈 袁青 王葡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58,153,共4页
为研究不同源储组合对致密油成藏富集的影响,通过分析花海凹陷内的源储组合特征,并针对下源上储型、上源下储型、三明治型3种源储组合类型设计了3组物理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对比不同模型的充注效率与含油性差异,分析不同源储组合的充注机... 为研究不同源储组合对致密油成藏富集的影响,通过分析花海凹陷内的源储组合特征,并针对下源上储型、上源下储型、三明治型3种源储组合类型设计了3组物理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对比不同模型的充注效率与含油性差异,分析不同源储组合的充注机制及其对致密油成藏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含油性和充注效率与源储组合类型有较大相关性。源储配置关系、源储压差及储层非均质性共同决定了致密油运移和聚集的差异性,制约了含油饱和度的大小。从充注效率和含油性来看,三明治型好于上源下储型和下源上储型。深化源储组合特征研究对于致密油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下白垩统 源储组合 成藏 花海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沙帐地区中二叠统平地泉组一段致密油源储组合模式 被引量:5
6
作者 严锐涛 徐怀民 +4 位作者 易震 王清辉 杨迪生 赵磊 李林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3-790,共8页
综合利用录井、镜下薄片及压汞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东部沙帐地区中二叠统平地泉组一段致密油储集层岩性、储集空间和孔隙结构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平一段致密油纵向岩性组合特征及源储关系,总结了平一段致密油源储组合模式... 综合利用录井、镜下薄片及压汞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东部沙帐地区中二叠统平地泉组一段致密油储集层岩性、储集空间和孔隙结构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平一段致密油纵向岩性组合特征及源储关系,总结了平一段致密油源储组合模式。研究发现平一段致密油储集层岩性以碎屑岩为主,云质类岩石次之,储层孔隙结构具"粗态型"、"偏细态型"和"细态型",储集空间表现为常规孔隙与纳米孔隙并存;平一段源储组合表现为"泥包砂"、"砂包泥"和"砂泥互层"。研究表明:平一段储集层表现为致密储层特征,纳米孔喉是致密油储层的主体孔喉,平一段致密油具有源储一体型、源储交接型和源储隔离型三类组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 源储组合 致密油 平地泉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源-储组合类型与致密(低渗)砂岩油差异富集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韩载华 刘华 +3 位作者 赵兰全 刘景东 尹丽娟 李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2-738,共17页
为了揭示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致密(低渗)砂岩油的差异富集机理,在依据空间配置和岩性组合划分源-储组合类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测井、录井、试油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不同源-储组合类型含油性及其供烃条件、储集条件、输... 为了揭示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致密(低渗)砂岩油的差异富集机理,在依据空间配置和岩性组合划分源-储组合类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测井、录井、试油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不同源-储组合类型含油性及其供烃条件、储集条件、输导条件和运聚动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致密(低渗)砂岩油差异富集模式。结果显示:①研究区存在源-储共生型(夹层型、互层型)、源-储紧邻型(源上型、源间型和源下型)、源-储间隔型(源下型)3大类6亚类源-储组合,对应3种致密(低渗)砂岩油富集模式。②源-储共生型具有“强供烃-强动力-高效充注-储集控富”模式,供烃条件和运聚动力最优,油气通过孔缝高效充注,储层含油性最好;相较于互层型,砂体厚度制约了夹层型油气富集规模。③源-储紧邻型具有“较强供烃-差异动力-联合输导-多元控富”模式,供烃条件较好,运聚动力变化大,油气通过孔缝-断裂-砂体联合输导,优先充注物性和孔隙结构好的储层,储层含油性较好;亚类中,源间型供烃条件和运聚动力优于源上型和源下型,含油性最好。④源-储间隔型具有“弱供烃-弱动力-断砂输导-输储控富”模式,供烃和运聚动力较弱,断裂、砂体组成的有效输导通道和优质储层发育对于油气富集至关重要,含油性整体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条件 富集模式 -组合 致密(低渗)砂岩油 古近系 临南洼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有效源储组合对天然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红军 卞从胜 施振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6,共9页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发育3套区域性的泥质烃源岩和致密砂岩储层,构成大面积分布的生储盖组合。通过气藏解剖研究发现,天然气具有近源运移、聚集成藏的特征,受有效源储组合的控制,天然气藏平面分布具有较强的分隔性。以须三段烃源岩和须四...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发育3套区域性的泥质烃源岩和致密砂岩储层,构成大面积分布的生储盖组合。通过气藏解剖研究发现,天然气具有近源运移、聚集成藏的特征,受有效源储组合的控制,天然气藏平面分布具有较强的分隔性。以须三段烃源岩和须四段储层为例,通过对砂泥岩组合结构的细致分析,发现有效的源储组合不仅分布在须三段和须四段之间,而且还存在于各层段内部。构成须家河组各段源储组合的源岩质量、生气强度、储层物性及有效厚度是控制成藏的关键因素,在平面上控制天然气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源储组合 天然气 成藏 分布
原文传递
非常规油气内涵辨析、源-储组合类型及中国非常规油气发展潜力 被引量:88
9
作者 李建忠 郑民 +3 位作者 陈晓明 李登华 汪少勇 宋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1-532,共12页
通过辨析非常规油气术语内涵,将非常规油气的源-储组合关系划分为源-储紧邻型、源-储一体型和源-储分离型3种类型。源-储紧邻型资源主要包括致密油、致密气,其形成条件及特征为:1紧邻优质烃源岩,以源-储压差为动力的近源高效聚集;2具有... 通过辨析非常规油气术语内涵,将非常规油气的源-储组合关系划分为源-储紧邻型、源-储一体型和源-储分离型3种类型。源-储紧邻型资源主要包括致密油、致密气,其形成条件及特征为:1紧邻优质烃源岩,以源-储压差为动力的近源高效聚集;2具有一定孔隙度的大面积致密储层,以微—纳米级无机成因孔隙为主;3分布于凹陷及斜坡区,含油气面积及资源规模大,丰度低,局部发育甜点;4构造作用较弱。源-储一体型资源主要包括煤层气、页岩气、页岩油、油页岩,其形成条件及特征为:1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及热演化程度形成不同类型的资源;2储集空间以纳米级有机质孔、粒间孔和微裂隙为主,富有机质集中段连续分布;3烃类主要以游离、吸附方式赋存,不同资源类型差异大;4具有自封闭性,保存条件受构造、温度、压力等控制,凹陷及斜坡富集;5通过体积压裂'人造渗透率'来提高单井产量。源-储分离型资源较特殊,主要包括:1经过改造的常规资源,如油砂、重油等;2特殊的温、压条件下形成的非稳态资源,以天然气水合物为代表。中国3类源-储组合资源的发展前景与现实性有差异:1源-储紧邻型资源最现实,未来5年将快速发展;2源-储一体型资源需要持续探索和技术攻关,未来10年有望较快发展;3源-储分离型资源以天然气水合物最具发展潜力,正在开展技术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内涵 -组合 -紧邻型 -一体型 -分离型 发展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源储特征及其发育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段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天祥 赵卫卫 +1 位作者 段逸飞 李富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209-10219,共11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段为研究目标,对陆相页岩有机地化特征,物性特征,微观结构等方面对储层源储特征关系以及发育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分布在0.13%~13.3%,分布范围较大,主要位于2%~7%,平均值为4.8%;有机质类型...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段为研究目标,对陆相页岩有机地化特征,物性特征,微观结构等方面对储层源储特征关系以及发育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分布在0.13%~13.3%,分布范围较大,主要位于2%~7%,平均值为4.8%;有机质类型主要是Ⅰ型和Ⅱ_(1)型为主,以生气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分布在0.827%~1.042%,主体分布范围是0.8%~1.0%,平均值为0.92%,烃源岩已经完全进入成熟阶段;孔隙度介于0.75%~14.97%,均值为3.77%。研究区泥页岩主要发育粒间孔、晶间孔及有机孔等,为页岩气提供储集空间与运移通道,页岩气排烃动力主要为源储压差,一般为5~12 MPa,运移类型主要为初次及二次运移。按照岩性组合以及有机地化参数可分为两大类型,分别是厚层暗色泥岩夹薄层泥质细砂岩和厚层泥岩与纹层互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有机孔隙 无机孔隙 源储组合 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非均质性及其意义——以中国元古界下马岭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晓梅 张水昌 +4 位作者 王华建 苏劲 何坤 王宇 王晓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9,共8页
以中国元古界下马岭组页岩为例,基于野外露头、镜下观察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不同尺度的烃源岩非均质性及烃类的微观赋存特征进行研究。岩石圈板块运动和古纬度位置导致烃源岩宏观旋回性和非均质性,天文轨道力控制的气候变化可能是导... 以中国元古界下马岭组页岩为例,基于野外露头、镜下观察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不同尺度的烃源岩非均质性及烃类的微观赋存特征进行研究。岩石圈板块运动和古纬度位置导致烃源岩宏观旋回性和非均质性,天文轨道力控制的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烃源岩微观非均质性的最主要原因。因此,烃源岩非均质性是恒定存在的,不仅体现为有机质含量的差异,还包括碎屑物来源和孔隙度的差异。在油气资源评价,尤其是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时需要充分考虑烃源岩的非均质性。烃源岩非均质性特征为油气生成、排驱和储集提供了良好的"源储组合",为估算非常规油气经济可采储量提供了新的参考指标。因此烃源岩非均质性的定量化研究对非常规油气形成机理及资源量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非均质性 有机质纹层 源储组合 非常规油气资评价 元古界 下马岭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尔凹陷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云峰 冯亚琴 +1 位作者 徐涵 付宝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0-517,共8页
利用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地球化学等分析资料对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属于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 利用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地球化学等分析资料对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属于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沉积环境、有机质演化中产生的有机酸、烃源岩与储层的组合关系以及碳酸盐含量是影响储层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中次凹 有效 有机酸 碳酸盐含量 源储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雷家地区沙四段中-低熟烃源岩排烃效率与致密油-页岩油勘探前景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媛 汪少勇 +1 位作者 李建忠 张义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0-821,共12页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河街组四段在咸化闭塞湖湾环境下,发育高丰度厚层云质、方沸石质泥岩和页岩,整体处于低成熟阶段(R_o=0.3%~0.7%)。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页岩储层广泛发育构造缝和收缩缝,碎屑矿物粒间孔发育,纳米孔主要为...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河街组四段在咸化闭塞湖湾环境下,发育高丰度厚层云质、方沸石质泥岩和页岩,整体处于低成熟阶段(R_o=0.3%~0.7%)。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页岩储层广泛发育构造缝和收缩缝,碎屑矿物粒间孔发育,纳米孔主要为白云石、方沸石矿物溶蚀孔,有机质纳米孔不发育。采用TOC测井定量评价方法(ΔlgR法)明确了沙四段优质烃源岩(TOC>4%)的纵横向展布特征。其中,杜家台油层优质烃源岩和高升油层优质烃源岩均集中分布在雷家-陈家洼陷地区。排烃效率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热演化程度下,烃源岩排烃效率在12%~17%,总生烃量在10~35 mg/g。由于高丰度烃源岩累积厚度大,估算雷家地区沙四段致密油-页岩油总资源量达1.37×10~8 t。通过源-储组合综合分析,认为雷家地区沙四段杜家台油层为致密油-页岩油有利勘探区,高升油层为页岩油有利勘探区,由于各类岩性均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和储集能力,适合致密油-页岩油整体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 中-低熟烃 排烃效率 致密油-页岩油 沙四段 雷家地区 辽西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牟蜚声 尹相东 +4 位作者 胡琮 张海峰 陈世加 代林锋 陆奕帆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4,共14页
综合利用地球化学、扫描电镜、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以及油井生产数据等,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储层特征、烃源岩特征和致密油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烃源岩展布、输导体系和源-储组合关系3个方面对致密油差异富集控制... 综合利用地球化学、扫描电镜、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以及油井生产数据等,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储层特征、烃源岩特征和致密油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烃源岩展布、输导体系和源-储组合关系3个方面对致密油差异富集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陕北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分布在一亚段(长71)和二亚段(长72),以灰色—灰白色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长71和长72平均孔隙度分别为5.56%和7.32%,平均渗透率分别为0.097 m D和0.110 m D,长72储层物性更好;孔隙空间以溶孔为主,发育少量粒间孔。(2)研究区烃类主要来源于本地长72顶部和长73这2套烃源岩,平均厚度大于20 m,有机质丰度高,平均TOC值为3.02%,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处于生烃高峰期,平均生烃量为270.2×10^(4)t/km^(2),长73烃源岩生烃潜力更大,供烃至长72储层,长71致密油来源于长72烃源岩;新安边地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末端的长72储层中致密油由湖盆烃源岩侧向供烃。(3)研究区致密油富集受烃源岩展布、砂体连通性以及源-储组合共同控制,在长72更富集,在新安边地区分布面积最大,安塞地区无大规模致密油聚集;纵向上和平面上致密油的聚集差异受控于烃源岩厚度和源-储组合关系,下生上储、上下生油而中间储集和砂泥互层时含油性更好;新安边地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末端的长72致密油聚集规模大于三角洲前缘主体,是由于三角洲前缘末端发育的局部连通砂体阻碍了湖盆烃类物质的侧向运移。(4)研究区致密油为“源控-砂控”成藏模式,远源河道优势砂体尖灭处和近源局部连通的砂体是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差异聚集 三角洲前缘砂 岩展布 -组合 砂体连通性 侧向运移 长7段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下侏罗统勘探潜力评价 被引量:24
15
作者 邹娟 金涛 +3 位作者 李雪松 韦腾强 郭蕊莹 白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8,共9页
川东地区多口井在侏罗系见良好的油气显示,但因区内侏罗系构造高部位已被剥蚀殆尽,一直以来都未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确区内侏罗系的勘探潜力,对于指导川东地区侏罗系下一步勘探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烃源岩、储层、构造及保存等条件分析认... 川东地区多口井在侏罗系见良好的油气显示,但因区内侏罗系构造高部位已被剥蚀殆尽,一直以来都未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确区内侏罗系的勘探潜力,对于指导川东地区侏罗系下一步勘探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烃源岩、储层、构造及保存等条件分析认为:区内下侏罗统凉高山组和大安寨段烃源岩厚度大,凉高山组有效烃源岩厚5.6~35.8m,大安寨段有效烃源岩厚2.7~58.0m;凉高山组有机碳含量为0.15%~3.86%,大安寨段有机碳含量为0.15%~2.76%,平均都在1.00%左右,有机质丰度高,处于油气生成高峰期,资源丰富;砂岩和石灰岩储层均表现出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但有利储集体滩坝和介壳滩在川东中北部地区大面积分布;互层式的源储组合有利于油气短距离运移聚集成藏;褶皱带宽缓向斜区内侏罗系保存完整,油气保存条件较好。这些都反映出川东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和大安寨段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其中川东中北部地区的宣汉—开江—梁平—万州一带成藏条件最优,评选出凉高山组勘探有利区面积约5000km^2、大安寨段勘探有利区面积约3000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下侏罗统 凉高山组 大安寨段 源储组合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混积层系致密油成藏机理与富集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6
作者 郭迎春 宋岩 +3 位作者 方欣欣 姜振学 陈建军 郭继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6-777,共12页
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层系中的致密油是一种重要的致密油类型,在中国及北美地区分布广、资源潜力大,研究混合层系中致密油成藏机理与富集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青南次凹下沟组(K_1g)混积层系为例,主要利用盆地... 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层系中的致密油是一种重要的致密油类型,在中国及北美地区分布广、资源潜力大,研究混合层系中致密油成藏机理与富集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青南次凹下沟组(K_1g)混积层系为例,主要利用盆地模拟技术恢复下沟组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烃史,研究异常高压形成与源储压差演化过程及相应的致密油充注孔喉下限,探讨混积层系中致密油充注渗流过程及富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早期高热流导致K_1g^0烃源岩早期生烃(早白垩世末),K_1g^2和K_1g^3属晚期生烃(新近纪以来),K_1g^1则有早晚两期生烃过程。生油增压是青南次凹下沟组异常高压的主要因素。20 Ma以来,源储界面的剩余压力由2 MPa逐渐增大至现今的32 MPa。基于充注动力学平衡关系,计算得到源储界面充注孔喉下限可达6 nm。青南次凹下沟组混积层系致密油充注及短距离运移符合入侵逾渗方式,导致形成近源聚集和源内聚集的广泛分布的致密油。源储组合配置方式和内部构成特征是影响致密油富集程度的主要因素,源储一体、三明治型油气富集程度较下生上储型和薄互层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注孔喉下限 生油增压 源储组合 成藏机理 致密油 青西凹陷 酒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Oriente盆地北部海绿石砂岩油藏特征及成藏规律 被引量:5
17
作者 阳孝法 谢寅符 +7 位作者 张志伟 陈和平 马中振 周玉冰 王丹丹 刘亚明 贺正军 赵永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9-203,共15页
南美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斜坡带发育的白垩系Napo组高伽马特征的UT海绿石砂岩段是成熟探区新发现的隐蔽含油层段。本文分析了海绿石砂岩储层的矿物组成、孔隙结构、成岩作用、物性特点,并结合烃源岩评价与石油空间分布探讨海绿石砂岩... 南美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斜坡带发育的白垩系Napo组高伽马特征的UT海绿石砂岩段是成熟探区新发现的隐蔽含油层段。本文分析了海绿石砂岩储层的矿物组成、孔隙结构、成岩作用、物性特点,并结合烃源岩评价与石油空间分布探讨海绿石砂岩油藏的成藏特征。海绿石粘土矿物以颗粒形式存在,与石英共同构成海绿石砂岩的颗粒组分,海绿石砂岩的孔隙结构具有双峰特征,束缚水含量高,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层类型,孔隙类型主要是剩余粒间孔。海绿石砂岩储层中石英次生加大属Ⅱ级,长石碎屑颗粒发生溶蚀作用,含铁碳酸盐类胶结物发育,结合泥岩低的I/S混层比和高的最高峰温值Tmax,指示海绿石砂岩层段属于中成岩阶段A期的产物。与海绿石砂岩油藏紧邻的大面积分布的Ⅱ,腐泥型成熟烃源岩就是缓翼斜坡带的生烃中心,大面积连续发育的海绿石砂岩与之构成优越的源储组合,有利于上生下储式成藏。海绿石砂岩油藏表现为近源性、成藏晚期性等特点,规模发育的海绿石砂岩储层得以成藏的主要运聚机制是体积流和扩散流运聚机制。这对盆地其它油区同类油藏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绿石砂岩 源储组合 成藏条件 Oriente盆地 厄瓜多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武胜拉张槽西段构造—沉积特征及勘探领域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开平 曹清古 +3 位作者 彭金宁 李龙龙 曾华盛 张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基于前人的认识和勘探成果,结合川西地区地球物理及地表地质资料,研究分析了四川盆地德阳—武胜拉张槽(西段)的结构及沉积充填特征,探讨了有利勘探领域及方向。德阳—武胜拉张槽是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长兴期在弱伸展背景下形成的北西向张... 基于前人的认识和勘探成果,结合川西地区地球物理及地表地质资料,研究分析了四川盆地德阳—武胜拉张槽(西段)的结构及沉积充填特征,探讨了有利勘探领域及方向。德阳—武胜拉张槽是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长兴期在弱伸展背景下形成的北西向张性构造单元,具有两侧地层厚、中间地层薄的槽状结构特征。德阳—武胜拉张槽两侧边缘(台缘带)发育生物礁、生屑滩等高能相带沉积,有利于储层发育;槽中央发育较深水—深水环境下的微晶灰岩、硅质泥岩、碳质泥岩、页岩等岩性组合,是有利的烃源岩;其西段龙宝梁三维工区内沿着北西向台缘带发育带状生物礁,与下伏龙潭组等烃源岩及槽内长兴组泥页岩构成"下生上储"、"旁生侧储"源—储组合。该拉张槽边缘相带是油气的潜在勘探领域,龙宝梁地区是近期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沉积特征 源储组合 长兴组 上二叠统 德阳—武胜拉张槽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家南地区高台子油层致密油成藏模式 被引量:9
19
作者 袁青 罗群 +2 位作者 李楠 李斌 高雄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57,153,共4页
近年来,大庆齐家南地区高台子油层致密油显示了较大的资源潜力,但其源储关系不明,成藏模式不清,难以确定甜点,增加了勘探风险。为了弄清研究区的源储关系及对应的成藏模式,利用钻井、测井和实验资料数据,结合沉积微相分析、油藏类型分... 近年来,大庆齐家南地区高台子油层致密油显示了较大的资源潜力,但其源储关系不明,成藏模式不清,难以确定甜点,增加了勘探风险。为了弄清研究区的源储关系及对应的成藏模式,利用钻井、测井和实验资料数据,结合沉积微相分析、油藏类型分析等综合研究,总结出致密油源储组合类型和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4种类型的源储组合成藏模式:三明治型源储组合成藏模式、下源上储复合型源储组合成藏模式、上源下储型源储组合成藏模式和薄互层型成藏模式。该区致密油藏以三明治型源储成藏模式和下源上储型源储成藏模式为主,油气富集程度最高;薄互层类型的源储组合不利于石油的富集。该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研究区的勘探开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高台子油层 源储组合 成藏模式 齐家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古生代构造—沉积分异对四川盆地二叠系多类型气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龙龙 罗开平 +4 位作者 刘栩 张长江 曹清古 陆永德 彭金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71,共12页
基于晚古生代全球构造背景和上扬子地区构造环境、盆地原型及四川盆地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的分析,结合二叠系气藏特征和成藏条件认识,探讨了晚古生代构造—沉积分异对四川盆地二叠系多类型气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伸展背景下构造差异隆... 基于晚古生代全球构造背景和上扬子地区构造环境、盆地原型及四川盆地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的分析,结合二叠系气藏特征和成藏条件认识,探讨了晚古生代构造—沉积分异对四川盆地二叠系多类型气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伸展背景下构造差异隆升或沉降形成隆凹相间的古地貌,导致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晚二叠世经历早期台地与台凹相间,晚期台地与裂陷槽(陆棚)相间的沉积格局的演化,台凹、潮坪—潟湖、斜坡、陆棚—盆地等相区(亚相—微相)控制发育的多套、多类型烃源岩,与受台地边缘礁滩、台内浅滩控制及后期成岩作用改造形成的多套、多类型储层构成下生上储、旁生侧储、自生自储等多种高效源储组合,构建了二叠系成藏的基本条件;多套、多类型储层是二叠系含气层系多、气藏类型多的根本原因。二叠系具备多领域、多类型、多层系综合、立体勘探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组合 气藏类型 构造—沉积分异 晚古生代 二叠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