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分子对计量置换保留理论的验证
1
作者 刘建波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27-29,共3页
依据液相色谱中溶质的计量置换保留理论,通过苯甲醇、苯乙醇、苯丙醇和苯丁醇四种小分子在反相色谱中的保留实验数据对计量置换保留理论进行了验证,实验数据与理论方程符合较好,用计量置换保留理论来表示溶质保留参数间的定量关系有很... 依据液相色谱中溶质的计量置换保留理论,通过苯甲醇、苯乙醇、苯丙醇和苯丁醇四种小分子在反相色谱中的保留实验数据对计量置换保留理论进行了验证,实验数据与理论方程符合较好,用计量置换保留理论来表示溶质保留参数间的定量关系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892,使计量置换保留理论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得到较好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置换保留理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溶质保留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液相色谱中溶质保留参数间的定量关系研究
2
作者 郭鸿 张养军 +1 位作者 高娟 耿信笃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比较了Snyder经验公式中的K0w 与S和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SDM R)中溶质保留参数Z(1mol溶剂化溶质被溶剂化固定相吸附时 ,在其接触表面处释放出溶剂或置换剂的总摩尔数 )与lgI(与 1mol溶质对固定相的亲和势有关的常数 )之间的定量关系... 比较了Snyder经验公式中的K0w 与S和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SDM R)中溶质保留参数Z(1mol溶剂化溶质被溶剂化固定相吸附时 ,在其接触表面处释放出溶剂或置换剂的总摩尔数 )与lgI(与 1mol溶质对固定相的亲和势有关的常数 )之间的定量关系。SDM R中的两个参数间不仅对同系物溶质可以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而且对非同系物溶质也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关系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这两个参数数值范围的大小 ,与文献中报告的线性关系取决于是否单因素影响溶质的保留和完全由统计学规律决定的结论不同。与Snyder经验公式中相对应的参数进行了比较 ,SDM R保留参数的线性范围比Snyder公式中参数的线性范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溶质保留参数 溶质计量 置换保留模型 同系物 非同系物 定量关系 线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液相色谱体系中溶质保留的计量置换模型 被引量:10
3
作者 耿信笃 边六交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915-922,共8页
本文全面地考虑了液相色谱体系中溶质和溶剂、溶质和固定相,溶剂和固定相分子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和不同种类溶剂分子在固定相表面上的竞争吸咐,提出了一个具有四组参数的溶质在液相色谱中的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以文献及实验数据对此模型... 本文全面地考虑了液相色谱体系中溶质和溶剂、溶质和固定相,溶剂和固定相分子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和不同种类溶剂分子在固定相表面上的竞争吸咐,提出了一个具有四组参数的溶质在液相色谱中的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以文献及实验数据对此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不同的流动相和不同的固定相体系,在多组分全浓度范围内,此模型都能良好地描述实验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保留模型 计量置换
原文传递
《计量置换理论及其应用》
4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6-476,共1页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一种与组分在界面上迁移有关地全新理论——计量置换理论(SDT)及其在化学、化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药学等正在发展的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全书共计12章,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从提出新概念到计量置换模...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一种与组分在界面上迁移有关地全新理论——计量置换理论(SDT)及其在化学、化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药学等正在发展的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全书共计12章,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从提出新概念到计量置换模型的建立,再到从理论上推导出液相色谱和物理化学中组分保留机理和吸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置换模型 应用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 高新技术 吸附机理 保留机理 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中的一个新的表征参数Z——Ⅰ.反相液相色谱中非极性小分子溶质分离体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时亚丽 耿信笃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1008-1012,共5页
文中首次提出了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中的计量参数Z可作为液相色谱的一个新的表征参数。Z值除了可作为溶质构象表征参数外,在限定条件下,亦可分别作为溶质种类、大小和空间效应、流动相中置换剂和所用固定相特性及有关溶质分... 文中首次提出了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中的计量参数Z可作为液相色谱的一个新的表征参数。Z值除了可作为溶质构象表征参数外,在限定条件下,亦可分别作为溶质种类、大小和空间效应、流动相中置换剂和所用固定相特性及有关溶质分离选择性大小的表征参数。本法以非极性小分子苯的取代物为例对此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计量置换 保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液相色谱中同系物保留过程中的等焓点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维平 郭鸿 耿信笃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0-485,共6页
依据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从理论上分别推导出了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LC)中同系物端基和重复结构单元对Z(1mol)溶剂化溶质被固定相吸附时,在其接触表面释放出溶剂的摩尔总数)与绝对温度倒数间的线性关系式。也从分... 依据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从理论上分别推导出了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LC)中同系物端基和重复结构单元对Z(1mol)溶剂化溶质被固定相吸附时,在其接触表面释放出溶剂的摩尔总数)与绝对温度倒数间的线性关系式。也从分子结构参数推导出了同系物端基对总焓变的贡献△Hi和同系物非端基(或链长)对总焓变的贡献△HsNc的表达式。从而建立了等焓点的坐标方程,阐明了等焓点的纵坐标相等是溶质在等焓点处的焓变为零,等焓点的横坐标是当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的浓度为10%时同系物端基的保留焓变。它们的物理意义为在此点溶质的焓变相等。其各溶质自由能变的差别完全取决于熵变,并以实验数据对该坐标方程进行了验证,两者符合较好。还用分值△Hi和△HsNe对总焓变面△H进行了估算,其估算值与实验值符合程度尚可,其相对偏差小于±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液相色谱 等焓点 同系物 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液相色谱中生物大分子保留自由能及相比的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白泉 耿信笃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70-875,共6页
依据液相色谱中溶质的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SDM R)和反相液相色谱 (RPLC)中小分子溶质柱相比的热力学新定义 ,建立了准确测定生物大分子柱相比的理论模式和实验方法 ,准确测定了生物大分子的柱相比 .同时依据计量置换参数logI和Z具有热力... 依据液相色谱中溶质的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SDM R)和反相液相色谱 (RPLC)中小分子溶质柱相比的热力学新定义 ,建立了准确测定生物大分子柱相比的理论模式和实验方法 ,准确测定了生物大分子的柱相比 .同时依据计量置换参数logI和Z具有热力学平衡常数的性质 ,并以logI和Z对 1/T作图呈线性为途径 ,解决了生物大分子色谱热力学研究中存在的三个难题 ,准确测定了七种标准蛋白质在RPLC保留过程中的自由能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液相色谱 热力学 自由能 柱相比 生物大分子 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色谱中计量置换保留模型第二组线性参数j和1g 被引量:15
8
作者 耿信笃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4-371,共8页
基于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中的第一组线性参数Z与1gI分别与该接触表面面积成正比的这一基本事实,从理论上推导出了适用于极性和非极性小分子溶质的1gI与Z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到了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中的第二组线性参数j和1gψ,阐... 基于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中的第一组线性参数Z与1gI分别与该接触表面面积成正比的这一基本事实,从理论上推导出了适用于极性和非极性小分子溶质的1gI与Z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到了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中的第二组线性参数j和1gψ,阐明了各自的物理意义和置换剂的j值为该纯置换剂摩尔浓度的对数值,并从热力学上给1gψ(ψ为柱相比)以新的定义.还用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文中推导出的公式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反相色谱 保留机理 计量置换模型
原文传递
用芳香醇同系物研究疏水色谱的保留机理
9
作者 卫引茂 赵建国 +1 位作者 姚丛 耿信笃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1-644,共4页
首次研究了芳香醇同系物在疏水色谱 (HIC)中的保留行为。同系物的保留符合同系物规律。随绝对温度倒数的增加 ,保留值先增大而后减小 ,符合Van′tHoff曲线方程。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中的参数表征了同系物分子的性质 ,揭示了HIC中小分子... 首次研究了芳香醇同系物在疏水色谱 (HIC)中的保留行为。同系物的保留符合同系物规律。随绝对温度倒数的增加 ,保留值先增大而后减小 ,符合Van′tHoff曲线方程。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中的参数表征了同系物分子的性质 ,揭示了HIC中小分子的保留在本质上与反相色谱相同 ,均由非选择性疏水作用力所控制。证明了用中性小分子作为溶质研究HIC保留机理是一个新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色谱 芳香醇同系物 保留机理 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分离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脂肪酸水流动相中小分子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的保留表征
10
作者 张养军 张维平 +1 位作者 高娟 耿信笃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在反相液相色谱 (RPLC)中用Snyder经验方程和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SDM R)中的参数对溶质为脂肪醇同系物 ,流动相为脂肪酸同系物时溶质的保留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用SDM R参数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另外 ,由于用Snyder经验公式中二参数之... 在反相液相色谱 (RPLC)中用Snyder经验方程和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SDM R)中的参数对溶质为脂肪醇同系物 ,流动相为脂肪酸同系物时溶质的保留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用SDM R参数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另外 ,由于用Snyder经验公式中二参数之间的作图无法准确求得斜率 ,且其不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而由SDM R二参数作图 ,不但能准确求得斜率j(与 1mol溶剂和固定相结合能有关的常数 ) ,而且j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并符合碳数规律 ,所以 ,参数j有可能用于RPLC中表征溶剂强度。由此得出 ,在RPLC中 ,对同一置换剂而言 ,随同系物溶质的Z(1mol溶剂化溶质被溶剂化固定相吸附时 ,从二者接触面释放出的置换剂分子数 )和logI(与 1mol溶质和固定相亲和势有关的常数 )值增大 ,它们的保留时间也增大 ;对同一溶质而言 ,随着在同系物置换剂中碳链的增长 ,Z和logI值的减小 ,它的保留时间也缩短。同时还可得出 ,随着同系物置换剂j值的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保留机理 流动相 脂肪酸 醇同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过程中计量置换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耿信笃 F.E.Regnier 王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81-889,共9页
自20世纪80年代初反相色谱中的计量置换模型问世以来,引起了国内外色谱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此模型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这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已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中.简要介绍了液-固界面上... 自20世纪80年代初反相色谱中的计量置换模型问世以来,引起了国内外色谱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此模型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这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已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中.简要介绍了液-固界面上的计量置换模型(SDM)的概念、发展史及其新近的发展,包括了SDM的理论基础,在物理化学、液相色谱、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中重要的数学表达式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 液-固体系 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吸附机理 蛋白折叠 分离过程 热力学函数
原文传递
以离子液体作流动相添加剂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辣椒素类生物碱 被引量:13
12
作者 边敏 杨勇 周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4-178,共5页
建立了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为流动相添加剂分离辣椒素类生物碱的方法及分离模型,探讨了其作用机理。考察了添加剂离子液体的种类、浓度、烷基链长度、柱温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离液序列较高的阴离子离... 建立了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为流动相添加剂分离辣椒素类生物碱的方法及分离模型,探讨了其作用机理。考察了添加剂离子液体的种类、浓度、烷基链长度、柱温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离液序列较高的阴离子离子液体作为置换剂,可明显改善此类生物碱的分析效果。离子液体的链长、浓度与组分保留因子的变化符合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M-R),r>0.99,即分离作用过程完全符合溶质计量置换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辣椒素类生物碱 添加剂 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氢氯吡格雷异构体的手性拆分及其限量检查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锐 纪宏 +5 位作者 吕雯 周长明 李志刚 张首国 彭涛 王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1-246,共6页
采用卵类黏蛋白手性固定相键合硅胶(Ultron ES-OVM)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建立手性固定相HPLC直接拆分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映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的方法,并通过对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热力学参数、熵焓驱动过程及影响色谱行为... 采用卵类黏蛋白手性固定相键合硅胶(Ultron ES-OVM)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建立手性固定相HPLC直接拆分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映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的方法,并通过对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热力学参数、熵焓驱动过程及影响色谱行为的因素等内容进行研究,对手性拆分过程进行探讨。经优化,确定色谱条件为:流动相0.02 mol/L磷酸二氢钾-乙腈(80∶2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对映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6;S-硫酸氢氯吡格雷、R-硫酸氢氯吡格雷及其各自位置异构体的定量限分别为0.115,0.102,0.118,0.106 mg/L,在0.33~20.68,0.63~40.20,0.32~20.20,0.31~19.28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按外标法计算,加样回收率在98.2%~101.7%之间;RSD小于2.0%。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可用于硫酸氢氯吡格雷异构体杂质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氢氯吡格雷 对映异构体 位置异构体 手性拆分 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热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帕米对映体在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类手性柱上的拆分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边敏 杨勇 贺浪冲 《中国药业》 CAS 2006年第16期14-16,共3页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对映体在氨基甲酸酯类(ChiralcelOJ)手性柱上的拆分特性和规律。方法色谱柱为ChiralcelOJ手性柱(250mm×4.6mm,10μm),流动相为正己烷-无水乙醇-三乙胺,紫外检测波长为236nm。用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考察固定相和...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对映体在氨基甲酸酯类(ChiralcelOJ)手性柱上的拆分特性和规律。方法色谱柱为ChiralcelOJ手性柱(250mm×4.6mm,10μm),流动相为正己烷-无水乙醇-三乙胺,紫外检测波长为236nm。用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考察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置换剂强度对拆分的影响,同时考察三乙胺及温度对保留与拆分的影响。结果维拉帕米对映体在选定色谱条件下均得到了基线分离,置换剂无水乙醇、三乙胺及温度对各对映体拆分有不同的影响,分离度在三乙胺浓度为0.6%、柱温为15℃时出现极大值。结论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的计量置换参数lgI和Z值,可以分别表征ChiralcelOJ柱的拆分能力和各对映体空间效应,适当增加三乙胺浓度和适当提高柱温可以改善和提高拆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手性分离 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类手性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蛋白同时复性及纯化的制备型装置中流动相用量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养军 李翔 耿信笃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3-426,共4页
在生物大分子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中 ,由计量置换保留模型可得出生物大分子在色谱柱上的保留行为取决于流动相中置换剂的浓度的结论。据此提出了用于蛋白同时复性及纯化的制备型装置 (USRPP)中最小流动相用量的估算公式 ,并进一步得出在... 在生物大分子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中 ,由计量置换保留模型可得出生物大分子在色谱柱上的保留行为取决于流动相中置换剂的浓度的结论。据此提出了用于蛋白同时复性及纯化的制备型装置 (USRPP)中最小流动相用量的估算公式 ,并进一步得出在保持最小流动相用量不变的条件下 ,改变流动相流速和线性梯度时间几乎不影响制备型USRPP分离蛋白的分离度和复性效率的结论。该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流动相 优化 生物大分子 分离 纯化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液相色谱中柱相比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维平 高娟 耿信笃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79-1182,共4页
从理论上阐明了热力学观点所定义的柱相比 (即溶质的保留自由能变为零时的k′值 )与溶质种类、柱温、固定相以及溶剂种类的依赖关系。通过研究 3种配基链长不同的固定相对 7种非极性苯的取代物溶质保留行为的影响 ,发现柱相比与固定相... 从理论上阐明了热力学观点所定义的柱相比 (即溶质的保留自由能变为零时的k′值 )与溶质种类、柱温、固定相以及溶剂种类的依赖关系。通过研究 3种配基链长不同的固定相对 7种非极性苯的取代物溶质保留行为的影响 ,发现柱相比与固定相对溶质吸附力有关 ;通过对 9种正链烷溶质在 4种温度下的保留行为的研究 ,发现了柱相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也发现了柱相比与同系物溶质的碳数无关 ;通过对 3种正链醇同系物 ,3种正链酸同系物 ,以及丙酮、乙腈和异丙醇共 9种置换剂对 9种烷基醇同系物溶质色谱保留行为影响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液相色谱 柱相比 计量置换模型 溶质 溶剂 固定相 柱温 容量因子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相互作用色谱中Z值的测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立安 耿信笃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898-901,共4页
对在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IC)中报道的3种测定蛋白质Z值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比较,从线性参数、各种Z值的物理意义Z值的准确性等结果看,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中的计量参数Z是一个在HIC中好的和通用的描述蛋白质保留特征的表征参数。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Z值 HIC 计量置换 保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分离科学理论框架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耿信笃 张养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3-437,共5页
分离科学是研究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空间分布和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如果这一看法是正确的话,那么,分离科学理论就应该有一个能将各种分离技术原理及支持这些原理的共同理论,即分离科学理论框架。既然分离科学是从分子在空间迁移和分布... 分离科学是研究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空间分布和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如果这一看法是正确的话,那么,分离科学理论就应该有一个能将各种分离技术原理及支持这些原理的共同理论,即分离科学理论框架。既然分离科学是从分子在空间迁移和分布规律的全过程来设计的,该理论必然要涉及到溶质分子在流体中的空间迁移和分布,就必须了解在体系中组分的宏观性质。即1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2溶质的迁移和扩散,因为目前绝大多数组分的分离是在界面(特别是液-固界面)上完成的,这就是3分离过程中发生在界面上的计量置换。然而要从微观上深入了解物质能够被分离的实质便是4平衡分离的分子学基础及5疏水效应。在了解了物质的微观、宏观性质及迁移规律后,如何才能使分离进行得更好,这便是6分离过程中的最优化和选择分离方法时必须对各种分离方法的特点有所了解的,7分离方法的简介和比较。上述七部分内容应当成为现代分离科学的理论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科学 热力学 溶质计量置换保留理论 疏水效应 分离方法 最优化 理论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在烟草上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长英 杨志宏 +1 位作者 韩松 聂基兰 《江西科学》 2005年第3期221-223,228,共4页
用静态吸附研究了Co(Ⅱ)在烟草上的吸附,考察了温度、pH值、共存物及不同烟丝对吸附的影响,测定了Co(Ⅱ)的吸附等温线,级附结果能用液-固吸附中溶质计量置换模型(SDM-A)良好地描述,根据此模型计算了吸附过程中的热力学函数△G、△H和△S。
关键词 吸附 烟草 溶质吸附计量置换模型 热力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在Chiralcel OD-H和Chiralcel AD-H上的拆分比较
20
作者 石宁宁 蔺云云 +1 位作者 李臻 韩小茜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2期13-14,共2页
在Chiralcel OD-H和Chiralcel AD-H手性柱上分别研究了流动相中异丙醇含量及柱温对精氨酸手性分离的影响。并利用溶质计量保留置换模型(SDM-R)初步探讨了样品在Chiralcel OD-H和Chiralcel AD-H上的手性识别机理。
关键词 精氨酸对映异构体 CHIRALCEL OD—H和Chiralcel AD—H 手性分离 溶质计量保留置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