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类材料滑动裂纹模型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银平 伍佑伦 杨春和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8-284,共7页
滑动裂纹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岩石类材料压剪断裂分析及损伤分析。针对较为典型的6种翼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型,综合考虑主裂面方位、翼裂方位、侧压及翼裂当量长度的影响,对各计算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针对翼裂纹沿主压应力方向的... 滑动裂纹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岩石类材料压剪断裂分析及损伤分析。针对较为典型的6种翼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型,综合考虑主裂面方位、翼裂方位、侧压及翼裂当量长度的影响,对各计算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针对翼裂纹沿主压应力方向的情形,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和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最后综合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可为选用滑动裂纹计算模型进行岩石类材料压剪断裂和损伤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滑动裂纹模型 应力强度因子 岩石类材料 翼形裂纹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动裂纹模型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士良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3-26,共4页
采用滑动裂纹模型模拟岩石体内存在的缺陷,建立了基于断裂力学机理的岩石微元强度理论,并根据连续损伤力学和统计损伤理论,提出考虑损伤阈值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根据脆性岩石的常规三轴试验结果对其进行比较验证,应力—应变曲线的... 采用滑动裂纹模型模拟岩石体内存在的缺陷,建立了基于断裂力学机理的岩石微元强度理论,并根据连续损伤力学和统计损伤理论,提出考虑损伤阈值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根据脆性岩石的常规三轴试验结果对其进行比较验证,应力—应变曲线的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裂纹模型 损伤力学 本构模型 脆性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围压下脆性岩石单裂纹扩展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士良 徐营 +2 位作者 施国栋 沈华章 马茂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84-1390,共7页
为了探究低围压下脆性岩石单个裂纹扩展与影响因素,开展了混合片麻岩室内岩石力学基本实验,确定了Sheorey强度准则参数;利用岩石滑动裂纹模型和非局部线弹性理论,在综合分析裂纹尖端应力场包括非奇异应力项的基础上,建立了混合片麻岩单... 为了探究低围压下脆性岩石单个裂纹扩展与影响因素,开展了混合片麻岩室内岩石力学基本实验,确定了Sheorey强度准则参数;利用岩石滑动裂纹模型和非局部线弹性理论,在综合分析裂纹尖端应力场包括非奇异应力项的基础上,建立了混合片麻岩单裂纹扩展USR判据。理论分析认为:脆性岩石单个裂纹扩展过程分为缓慢、中等和加速3个阶段,并且裂纹逐渐向最大竖向压力方向扩展;影响因素分析表明:(1)随着裂纹摩擦系数和裂纹倾角增大,竖向应力随着裂纹扩展而增大;(2)当侧压力为拉应力时,竖向应力随着裂纹扩展而减小;当侧压力为压应力时,随着测压力系数增大,竖向应力随着裂纹扩展而增大;(3)随着初始裂纹长度增大,竖向应力随着裂纹扩展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围压 脆性岩石 裂纹扩展 滑动裂纹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预制2条贯通裂隙类岩材料断裂行为 被引量:54
4
作者 蒲成志 曹平 衣永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708-2716,共9页
在伺服控制单轴加载试验机上,对采用养护前期拔出预埋插片方式制作的含2条贯通裂隙类岩石试件进行压缩试验;基于滑动裂纹模型理论,并结合试件破坏全应力-应变曲线和贯通破坏面颗粒体破坏形态分析裂隙试件断裂破坏机理。滑动裂纹模型表明... 在伺服控制单轴加载试验机上,对采用养护前期拔出预埋插片方式制作的含2条贯通裂隙类岩石试件进行压缩试验;基于滑动裂纹模型理论,并结合试件破坏全应力-应变曲线和贯通破坏面颗粒体破坏形态分析裂隙试件断裂破坏机理。滑动裂纹模型表明:驱动裂纹相对错动的有效剪力是裂隙倾角α和裂隙面摩擦因数f的函数。试验中发现:裂隙试件发生破坏时,依据裂隙倾角和岩桥倾角的不同,将会出现单裂隙微裂纹贯通破坏、预制裂隙贯通破坏和无微裂纹发育的脆性破坏;根据裂隙试件岩桥区受力特征的不同,预制裂隙发生贯通破坏时,将呈现拉伸破坏、剪切破坏和拉剪复合破坏3种模式,岩桥区贯通面上颗粒体破坏形态随之依次呈现无摩擦、完全摩擦和部分摩擦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压缩 类岩材料 滑动裂纹模型 断裂破坏模式 颗粒体破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ock-like material with multi-fissure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被引量:10
5
作者 PU Cheng-zhi CAO Pi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85-191,共7页
The compression test on rock-like specimens with prefabricated closed multi-fissures made by pulling out the embedded metal inserts in the precured period was done on the servo control uniaxial loading instrument. The... The compression test on rock-like specimens with prefabricated closed multi-fissures made by pulling out the embedded metal inserts in the precured period was done on the servo control uniaxial loading instrument. The influence of fissure inclination angle and distribution density on 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fissure bodies was research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fissure inclination angle was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 on the failure modes of fissure bodies.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tes of micro-cracks would appear on specimens under different fissure inclination angles.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fissure distribution density on the failure mode of fissure bodies was achieved by influencing the transfixion pattern of fissures. It was shown by the sliding crack model that, the effective shear, which drove the relative sliding of the fissure, was a function of fissure inclination angle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fissure surface. The strain-softening model of fissure bodie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that were obtained by the test of rock-like materials 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 And the reliability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was identified by using this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like material prefabricated fissure uniaxial compression sliding crack model strain-softening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