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受河流阻止的滑坡水平运动距离与滑坡堵江判别 被引量:13
1
作者 樊晓一 黄润秋 +2 位作者 乔建平 曾耀勋 段晓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8-133,共6页
滑坡堵江是滑坡诱发的次生灾害之一,常导致堰塞湖、洪水等次生的灾害链,其根本原因在于滑坡与河流的空间区域小于滑坡运动的距离。如果滑坡的运动未受河流的显著阻止,滑坡的水平运动距离主要受控于滑坡的诱发机制、滑坡体积和滑坡的垂... 滑坡堵江是滑坡诱发的次生灾害之一,常导致堰塞湖、洪水等次生的灾害链,其根本原因在于滑坡与河流的空间区域小于滑坡运动的距离。如果滑坡的运动未受河流的显著阻止,滑坡的水平运动距离主要受控于滑坡的诱发机制、滑坡体积和滑坡的垂直运动距离。因此,根据未受河流明显阻止的地震和降雨滑坡的水平运动距离与滑坡体积和垂直运动距离的相关性以及预测模型,可对滑坡堵江的危险性进行判别。由此,根据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和汶川地震诱发的无明显受阻的滑坡数据,在分析了滑坡等效摩擦系数与体积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地震和降雨滑坡水平运动距离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体积等级滑坡水平运动距离的预测分布图上,地震和降雨诱发的堵江滑坡都明显地偏离其对应的体积曲线,根据建立的经验关系可对滑坡堵江的危险性进行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性滑坡 滑坡体积 垂直运动距离 水平运动距离 滑坡堵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河长——坡降指数的滑坡堵江事件自动识别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珊珊 童立强 +1 位作者 郭兆成 贺鹏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1-519,共9页
由于本身特征的复杂差异性和背景环境信息干扰,目前地质灾害自动识别难度较大,尚无法满足应用需求。利用算法自动提取某类地质灾害普遍具备且明显区别于周围地物的特征,是实现地质灾害自动识别的有效途径。一定规模的滑坡堵江事件常通... 由于本身特征的复杂差异性和背景环境信息干扰,目前地质灾害自动识别难度较大,尚无法满足应用需求。利用算法自动提取某类地质灾害普遍具备且明显区别于周围地物的特征,是实现地质灾害自动识别的有效途径。一定规模的滑坡堵江事件常通过链式过程在山间河谷形成裂点等诸多微地貌特征,成为其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河流地貌演化角度出发,以河流裂点作为滑坡堵江的普遍地貌特征,提出了基于河长-坡降指数(Stream Length-gradient index,SL)的滑坡堵江事件自动识别方法,并通过GIS程序设计和编写提供了相应功能模块。以DEM、遥感影像和区域地质图为数据源,利用该方法在西藏亚东县康布麻曲上游流域开展应用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针对1︰5万DEM数据,采样点计算间隔设定为300m比较合理,能够同时满足降低数据误差和突出地形差异的要求;研究区中不同因素按照对河流地貌的改造程度,排序为滑坡堵江>基岩变化>构造活动;经验证研究区滑坡堵江事件自动提取的正确率达85.71%,表明在高山峡谷地区,基于河长—坡降指数开展滑坡堵江事件自动识别具有可行性,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堵江 裂点 Hack剖面 河长-坡降指数(SL) 数字高程模型(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滑坡堵江编目及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童立强 祁生文 +1 位作者 安国英 刘春玲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1-372,共12页
滑坡堵江数据获取与编目是其区域研究开展的基础。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新构造运动强烈,滑坡堵江事件频发,在产生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不良国际影响。鉴于该区区域滑坡堵江现场调查难以开展的问题,本文利用遥感技术... 滑坡堵江数据获取与编目是其区域研究开展的基础。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新构造运动强烈,滑坡堵江事件频发,在产生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不良国际影响。鉴于该区区域滑坡堵江现场调查难以开展的问题,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结合野外验证获取了区内136处滑坡堵江事件的空间位置、基本属性和几何形态,建立了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滑坡堵江编目。区内滑坡堵江集中分布在米林、札达、加查、错那、隆子、郎县等县,成因类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基于环境要素信息量计算得出该区滑坡堵江的易发程度随高程、坡度、地震加速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地震点密度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构造线密度增大逐渐增大,随与水系距离增大逐渐减小。不同坡向中,西向斜坡更容易诱发滑坡堵江,东南坡向最不容易诱发滑坡堵江。高位高山地貌类型、地层条件中的朗县构造混杂岩组和坚硬岩组,构造分区中的高喜马拉雅分区和雅鲁藏布江分区是滑坡堵江形成的有利条件。对比各环境要素不同类别的信息量取值认为影响该区滑坡堵江事件形成的主要背景因素是高程、地貌类型、地层岩组、构造分区和地震点密度。这些滑坡堵江事件几何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坝体长度一坝体面积与滑坡面积一坝体面积之间具有拟合程度较高的乘幂函数关系,而其他参数问的相关性并不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堵江编目 遥感解译标志 信息量模型 几何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坝溃决洪水峰顶流量计算公式应用于滑坡堵江坝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爱果 韩坤立 +1 位作者 刘汉超 柴贺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1-234,共4页
滑坡堵江事件在山区广泛发育,堵江形成的天然坝的稳定性一般不高,在暴雨、地震等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发生溃决,溃坝洪水对下游河道及沿江两岸的各种设施及居民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溃坝洪水计算意义重大,而峰顶流量和洪水演进过程中... 滑坡堵江事件在山区广泛发育,堵江形成的天然坝的稳定性一般不高,在暴雨、地震等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发生溃决,溃坝洪水对下游河道及沿江两岸的各种设施及居民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溃坝洪水计算意义重大,而峰顶流量和洪水演进过程中洪峰高度的变化直接决定了溃坝洪水的灾害程度。利用谢任之教授提出的人工坝溃决洪水计算方法,根据滑坡天然坝体溃决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分析溃口形态,调整了溃口宽度的取值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滑坡堵江天然坝瞬时溃决洪水峰顶流量计算中,经历史溃坝实例验证计算结果可靠,为天然坝溃决洪水峰顶流量计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溃坝洪水灾害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堵江 天然坝 溃决洪水 峰顶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制定西藏易贡滑坡堵江减灾预案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宁 《中国水利》 2000年第7期37-38,共2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发生巨型滑坡,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及时派出技术专家组,对滑坡堵江的成因、性质和危害进行了调查分析,因地制宜、科学地制定了减灾预案,使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 西藏易贡 滑坡堵江 减灾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C数值试验的滑坡堵江临界方量计算
6
作者 王焘 肖明砾 罗渝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7-160,共4页
针对滑坡堵江的预判问题,采用PFC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滑坡堵江数值模拟计算。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滑坡体方量与堵江程度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发生滑坡堵江的临界滑坡体方量计算模型。以唐家山滑坡为例,开展了滑坡堵江的临界... 针对滑坡堵江的预判问题,采用PFC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滑坡堵江数值模拟计算。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滑坡体方量与堵江程度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发生滑坡堵江的临界滑坡体方量计算模型。以唐家山滑坡为例,开展了滑坡堵江的临界方量研究,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的堵江临界方量计算模型计算简单、快捷,能够实现对滑坡堵江与否的快速预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为滑坡堵江灾害链的预判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堵江 数值试验 滑坡堵江灾害链 临界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谷文明演变与历史滑坡堵江——以金沙江上游卓英村为例
7
作者 邓建辉 周小棚 +3 位作者 赵思远 李化 叶成林 谢和平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近年来,作者在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开展历史堵江滑坡调查,在金沙江上游发现系列沿江分布的残碉,其中以左岸的白玉县卓英村残碉分布最为集中,共17座,且未见公开报道。这些残碉是一个历史部落或村庄的遗迹,是藏彝走廊历史文化遗存的组成部... 近年来,作者在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开展历史堵江滑坡调查,在金沙江上游发现系列沿江分布的残碉,其中以左岸的白玉县卓英村残碉分布最为集中,共17座,且未见公开报道。这些残碉是一个历史部落或村庄的遗迹,是藏彝走廊历史文化遗存的组成部分。鉴于藏彝走廊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方面,本文尝试采用自然科学方法拓展相关研究。基于现场调查和地质测年,结合前人工作成果,确定残碉群的建造时间与历史归属,分析历史滑坡堵江事件对河流地貌与河谷文明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卓英村残碉群兴建于1780~1490 a BP,相应的历史年代为东汉末期至南朝时期,按地域极有可能是古白狼国遗迹;2)残碉的修建高程和时间与措拉古滑坡堰塞湖尾部的湖滩高程和溃决时间等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湖泊淤积、干热河谷气候、取水便利等为卓英村的兴起奠定了基础;3)约1510 a BP前的一次大洪水事件导致措拉堰塞坝完全溃决,岸坡塌岸引起的耕地逐渐消失,以及取水不便等人居环境恶化是导致卓英村被遗弃的自然因素;4)横断山脉河流历史堵江滑坡引起的河道淤积为民族迁徙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也留存了丰富的历史遗迹,类似卓英村残碉的深入研究有望丰富和拓展白狼国与藏彝走廊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残碉 藏彝走廊 古白狼国 滑坡堵江 淤积 溃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相双质点MPM的滑坡堵江灾害链生全过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杜文杰 盛谦 +3 位作者 杨兴洪 魏鹏飞 李丽华 付晓东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45,共10页
滑坡—堵江—堰塞湖灾害链是高山峡谷地区的典型地质灾害,其中,滑坡堵江环节作为该灾害链的衔接过程,往往决定了后续灾害在时间、空间上的延拓规模,合理再现这一复杂流–固耦合过程对于灾害链风险评估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物质点法(MPM)... 滑坡—堵江—堰塞湖灾害链是高山峡谷地区的典型地质灾害,其中,滑坡堵江环节作为该灾害链的衔接过程,往往决定了后续灾害在时间、空间上的延拓规模,合理再现这一复杂流–固耦合过程对于灾害链风险评估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物质点法(MPM)模拟岩土材料非线性的优势,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表征失稳运动的岩土体,引入人工状态方程表征水体流动过程,发展了岩土体(固相)与水体(液相)相互作用的两相双质点物质点法(TPDP–MPM);通过模型试验尺度下滑坡体–水体相互作用过程的仿真分析,验证了TPDP–MPM处理岩土体、水体两相耦合的有效性。以此为基础,针对2011年湖北十堰市二荒村滑坡堵江(平渡河)灾害链,再现了灾害演化全过程;通过演化过程中的速度场与动能分析,认为二荒村滑坡堵江全过程可分为失稳启动、高速滑动、入江制动和堆积成坝4个阶段,揭示了滑坡体在失稳启动和高速滑动阶段的运移模式及入水制动阶段水体对于滑坡堆积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可为滑坡堵江灾害链全过程的推演与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链 滑坡堵江 物质点法 流固耦合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崩塌滑坡堵江堰塞湖灾害链铁路减灾选线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承振 姚令侃 +1 位作者 黄艺丹 Sarfraz Ali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22,共6页
青藏高原南缘是崩塌滑坡堵江形成堰塞湖灾害链的高风险区,而我国铁路缺乏应对堰塞湖灾害的经验。铁路灾后改建工程线路优化设计将产生直接减灾效益,而新建铁路在选线阶段就采取一些主动减灾策略,也是风险调控的重要手段。为此,以中巴经... 青藏高原南缘是崩塌滑坡堵江形成堰塞湖灾害链的高风险区,而我国铁路缺乏应对堰塞湖灾害的经验。铁路灾后改建工程线路优化设计将产生直接减灾效益,而新建铁路在选线阶段就采取一些主动减灾策略,也是风险调控的重要手段。为此,以中巴经济走廊中拟建哈维连至喀什铁路Attabad堰塞湖段为研究对象,根据堰塞湖灾害特点,通过将改建工程分段设计,并对不同改建线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完成该段改建线路设计。基于上述工作,提出以有利地形控制溢流口开挖深度、宜尽量利用既有工程、在离开湖区后集中展线尽快与既有线联接、有条件时可提高限制坡度等灾后绕湖铁路选线设计要点与高位选线、酌情预留提高限坡措施的条件、尽量不跨河等新建铁路减灾选线设计策略,希望为铁路应对崩塌滑坡堵江堰塞湖灾害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 方案比选 滑坡堵江 减灾策略 堰塞湖灾害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堵江灾害分析及离散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鸿强 《山西建筑》 2017年第14期72-74,共3页
简要分析了滑坡堵江形成的灾害链,采用离散元软件PFC2D对其进行了模拟,考虑了地形坡度及河道宽度对堵江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河宽是决定滑坡体能否堵江的重要因素,随着河宽层增加,滑坡堵江由全堵型变成部分堵江。
关键词 滑坡堵江 山区河流 离散元模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汶川_较场段滑坡稳定性的神经网络评判及其堵江可能性浅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蒋良文 王士天 +1 位作者 刘汉超 韩坤立 《山地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47-553,共7页
在滑坡的变形迹象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B -P神经网络模型对岷江上游汶川_较场河段内 2 8个典型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判 ,评判结果表明 :目前岷江上游汶川_较场河段内共有 1 0个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在降雨。
关键词 岷江上海 滑坡 稳定性 神经网络评判 滑坡堵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堵江的地貌效应 被引量:17
12
作者 徐则民 刘文连 黄润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0-500,共11页
综合采用现场调查、测量及室内理论分析等方法,以金沙江干流寨子村巨型滑坡群和金沙江支流海口大型滑坡为例,对滑坡堵江的地貌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寨子村古滑坡群的滑坡坝及堰塞湖沉积均有残留,后者沿江分布长度55km,面积约120km^2。... 综合采用现场调查、测量及室内理论分析等方法,以金沙江干流寨子村巨型滑坡群和金沙江支流海口大型滑坡为例,对滑坡堵江的地貌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寨子村古滑坡群的滑坡坝及堰塞湖沉积均有残留,后者沿江分布长度55km,面积约120km^2。堵江段的金沙江平面弯曲、纵断面比降小、横断面宽而浅,具有平原区河流特征,与非堵江段差异显著。堰塞湖沉积分布区地形开阔,发育有土塬、冲沟及土梁等地貌单元,有时还会发生沙尘暴。海口滑坡的滑坡坝和堰塞湖沉积均保存完整:前者顺河水平投影长约1000m、最大厚度135m,后者沿河长3km、面积8km^2;两者分别使海口河河床比降增大、减小了11‰和95‰。滑坡堵江的地貌效应显著,它可以抑制高山峡谷区的河流底蚀,使之成为"走两步退一步"的自我调节过程,而营造开阔空间的堰塞湖沉积大多都可开垦为农田,在长期影响所在区域地貌演化的同时,也为人类在复杂山区创造了若干宜居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滑坡堵江 堰塞湖沉积 地貌 地质环境
原文传递
基于河谷横剖面形态特征的滑坡体堵江易发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珊珊 童立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102,109,共7页
滑坡体堵江易发性评价是滑坡堵江风险研究中的短板,不利于其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该文以物质来源、水力条件和河谷地形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滑坡体堵江概率预测分析和应用,提供了基于GIS技术的河谷横剖面形态参数自动提取方法,以定量表征... 滑坡体堵江易发性评价是滑坡堵江风险研究中的短板,不利于其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该文以物质来源、水力条件和河谷地形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滑坡体堵江概率预测分析和应用,提供了基于GIS技术的河谷横剖面形态参数自动提取方法,以定量表征河谷地形特征;以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为例,分别提取堵江滑坡和非堵江滑坡事件为样本,基于逻辑回归建立了研究区滑坡体堵江概率预测模型,经验证精度较理想。取得的主要结论有:1)河谷横剖面形态参数自动提取方法,具有面向对象、表征全面、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等优点。2)在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堵江滑坡事件与非堵江滑坡事件发生处河谷横剖面的坡高、不同深度宽深比、凹度和河宽指数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河宽指数差异最大,3/4坡高宽深比次之。3)基于逻辑回归开展滑坡体堵江易发性评价是可行的,该方法在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应用精度达80%以上,各变量按照与滑坡体堵江形成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是坡高宽深比、滑坡面积、工程地质岩组、河宽指数和凹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堵江 河谷横剖面 自动提取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地震滑坡高速滑动堵江机制的离散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金玉 赵志强 +1 位作者 郑珠光 杨继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6期47-50,共4页
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大型滑坡,这些滑坡体在峡谷河流地带堵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本文以唐家山滑坡形成的堰塞湖为例,通过离散元数值方法对地震作用下唐家山滑坡的滑动堵江机制进行了模拟,结论如下:唐家山滑坡确实为一高速滑坡,滑坡从... 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大型滑坡,这些滑坡体在峡谷河流地带堵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本文以唐家山滑坡形成的堰塞湖为例,通过离散元数值方法对地震作用下唐家山滑坡的滑动堵江机制进行了模拟,结论如下:唐家山滑坡确实为一高速滑坡,滑坡从启动到停止,其速度变化曲线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滑坡的最大滑速达27 m/s;直观地再现了唐家山滑坡的滑动以及形成堰塞体的全过程运动特征和滑坡堵江机制,并把其划分为5个阶段,即滑动启动阶段、加速滑动阶段、减速滑动阶段、遇阻堆积阶段和自稳成坝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山滑坡 离散元数值模拟 滑坡堵江机制 高速滑坡 全过程运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白格滑坡残留体稳定性及堵江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岳灏 姜清辉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5期38-44,共7页
为评估2018年金沙江白格村两次特大型滑坡堰塞堵江事件后所形成潜在不稳定块体(残留体)的稳定性及堵江风险,在应用严格三维极限平衡分析白格滑坡残留体稳定性的基础上,结合应急处置方案,基于SPH-DEM流固耦合模型,对残留体滑坡范围和堆... 为评估2018年金沙江白格村两次特大型滑坡堰塞堵江事件后所形成潜在不稳定块体(残留体)的稳定性及堵江风险,在应用严格三维极限平衡分析白格滑坡残留体稳定性的基础上,结合应急处置方案,基于SPH-DEM流固耦合模型,对残留体滑坡范围和堆积体厚度进行了预测,定量评估崩滑堵江风险。结果表明:①K1-Ⅰ和K2-Ⅰ滑块处于临界状态,失稳风险较大,存在再次发生滑坡堵江的可能;②河道清淤方法可降低堰塞体整体高度,增大滑坡物质堆积空间,有效降低再次滑坡堵江的风险。研究成果可为高位滑坡堵江风险预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格残留体 滑坡堵江 SPH-DEM 数值模拟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堵江–涌浪灾害链模拟的DEM–CFD耦合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东阳 年廷凯 +1 位作者 吴昊 张彦君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49,共9页
滑坡–堵江–涌浪灾害链的演化过程涉及复杂的滑坡–河流相互作用。为了真实再现这一演进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扩展的离散元法(DEM)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耦合数值方法,通过在局部平均DEM–CFD耦合方法中引入流体体积法(VOF)建立了一套... 滑坡–堵江–涌浪灾害链的演化过程涉及复杂的滑坡–河流相互作用。为了真实再现这一演进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扩展的离散元法(DEM)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耦合数值方法,通过在局部平均DEM–CFD耦合方法中引入流体体积法(VOF)建立了一套能够描述河流自由水面演化的扩展DEM–CFD耦合数值框架,实现了对滑坡涌浪形成及传播过程的追踪;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局部孔隙率计算方法即虚拟球模型,来克服网格颗粒临界尺寸比的限制,从而实现复杂地形建模要求;进一步通过多个典型算例验证其准确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滑坡–堵江–涌浪灾害链演化模拟,并应用至白格滑坡坝形成过程复演,深入分析了滑坡–河流动态演化过程及耦合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模拟滑坡–河流相互作用;滑坡–河流–河谷地形的耦合作用驱动了灾害演化,滑坡体驱动了涌浪的传播,而河流则增加了滑坡体的动能耗散,且对其沉积过程在河流流向上产生相反影响;模拟得到的白格滑坡运移路径、沉积形态及涌浪侵蚀面积与实地调查结果吻合度较高,成功再现了2018年10月11日白格滑坡堵江事件。本文所提出的扩展DEM–CFD耦合数值方法为深入研究滑坡–堵江–涌浪灾害链演化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数值工具,对于灾害预测及防灾减灾策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堵江 滑坡涌浪 灾害链 DEM–CFD耦合方法 滑坡–河流相互作用 白格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堵江—溃决灾害链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阮合春 陈华勇 +2 位作者 陈剑刚 曹春然 李慧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64,共9页
受强降雨或高烈度地震作用,高山峡谷地区极易暴发大规模滑坡或产生大型潜在滑坡体,一旦滑坡体启动,将迅速入江堵断主河,引发因堵江造成的上游回水淹没、下游溃决洪水的巨大灾害链危害,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安全。因... 受强降雨或高烈度地震作用,高山峡谷地区极易暴发大规模滑坡或产生大型潜在滑坡体,一旦滑坡体启动,将迅速入江堵断主河,引发因堵江造成的上游回水淹没、下游溃决洪水的巨大灾害链危害,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安全。因此,系统深入开展滑坡—堵江—溃决灾害链的研究,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理论支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总结国内外关于滑坡堵江机理、滑坡坝稳定性评估、滑坡坝溃决机理以及滑坡—堵江—溃决灾害链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一些亟待解决的前沿性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堵江 堵江机理 稳定性评估 溃决机理 灾害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碎屑流堵江形成过程的模型试验研究
18
作者 何浩波 吕定励 +2 位作者 彭克喜 陈紫怡 廖海梅 《贵州科学》 2023年第3期84-87,共4页
滑坡堵江是我国一种重要地质灾害,对堵江堆积体上下游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研究滑坡碎屑流堵江的形成过程有助于理解堵江堆积体几何形态与颗粒分布特性,从而为堰塞坝风险评估方法的建立与应急处置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滑坡堵江是我国一种重要地质灾害,对堵江堆积体上下游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研究滑坡碎屑流堵江的形成过程有助于理解堵江堆积体几何形态与颗粒分布特性,从而为堰塞坝风险评估方法的建立与应急处置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开展室内物理模型试验,探讨不同颗粒质量比的分层滑源体的运动时间、堵江堆积体几何形态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小粒径质量占比越小,滑坡堵江总运动时间越短,在滑槽前、中、后三段的平均速度越大。同时,随着滑源体中小粒径质量占比的减小,堵江堆积体宽度W越大,长度L越小,而高度H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堵江 碎屑流 运动过程 堆积体几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三江并流区重大堵江滑坡孕育规律及其防灾挑战 被引量:12
19
作者 高云建 赵思远 邓建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61,共12页
青藏高原三江并流区剧烈的构造活动和强烈的河流侵蚀导致其高山峡谷中大型堵江滑坡频频发生,并且链生灾害剧烈,严重影响川藏铁路、滇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堵江具有独特的天然形成条件及鲜明的内外动力特征,通... 青藏高原三江并流区剧烈的构造活动和强烈的河流侵蚀导致其高山峡谷中大型堵江滑坡频频发生,并且链生灾害剧烈,严重影响川藏铁路、滇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堵江具有独特的天然形成条件及鲜明的内外动力特征,通过对典型堵江滑坡的考察,建立青藏高原三江并流区堵江滑坡数据库,对认识堵江滑坡地质孕育特征在区域上的普遍性规律及孕灾条件意义重大。基于2019年实施的三江并流区堵江滑坡野外地质调查和滑坡地质成因分析,阶段性揭示了堵江滑坡的一般孕育规律:1)三江并流区的缝合带和活动断裂不仅易使斜坡岩体发生蚀变,降低坡体结构的完整性,提高对风化作用的敏感性,而且还会产生剧烈的地震内动力作用,诱发堵江滑坡的启动。2)堵江滑坡具有发生在倾倒变形的逆倾斜坡上及岸坡凹岸处的空间分异特性,在河流下切作用下,高势能、大方量的滑体向河谷运动形成堵江。3)河谷中的背斜构造在河流侵蚀过程中为两岸的逆倾或近直立岩层创造了倾倒变形的临空条件,加上背斜核部邻近斜坡岩体的挤压破碎性质,使斜坡结构更易发生深层变形破坏,造成堵江滑坡事件。4)软弱炭质岩层化学风化在内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坡体结构的变形、破坏亦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基岩滑坡一旦发生堵江,其潜在的灾害链问题将十分严重,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借助高科技手段克服青藏高原滑坡灾害考察的诸多困难。本文通过揭示堵江滑坡孕育的一般规律,为堵江滑坡数据库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应对更严峻的青藏高原防灾减灾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并流区 堵江滑坡 滑坡孕育规律 防灾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寨子村巨型古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机制 被引量:27
20
作者 徐则民 刘文连 黄润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539-3550,共12页
通过现场调查,对金沙江寨子村巨型古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该滑坡后缘与前缘高差638 m,体积2.5×108 m3。主断壁外围发育有宽30~100 cm的冠裂缝,滑坡断壁为高5~30 m的石灰岩峭壁。滑源区地形起伏较大... 通过现场调查,对金沙江寨子村巨型古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该滑坡后缘与前缘高差638 m,体积2.5×108 m3。主断壁外围发育有宽30~100 cm的冠裂缝,滑坡断壁为高5~30 m的石灰岩峭壁。滑源区地形起伏较大,内部发育有规模不一的冲沟,覆盖有发育植被的坡积物、倒石堆和直径1~6 m的巨石。滑坡主体为程海断裂带,断裂带背景地层主要为C2+3石灰岩,岩性为碎裂石灰岩和岩溶角砾岩。寨子村滑坡曾诱发严重的滑坡堵江事件,滑源区对面岸坡残留滑坡坝坝顶高出江面118 m,体积180×104 m3,由70%的粒径在30 cm以下的灰岩碎块和30%的粒径30 cm以上的灰岩、岩溶角砾岩块石组成。长200 km的程海断裂带是一条规模巨大的岩石圈断裂,长期活动导致带内及其两侧岩体质量降低。沿断裂带北西侧顺其走向流过的金沙江的底蚀作用使得右岸岸坡越来越陡,为其大规模失稳奠定基础。程海断裂带还是一条活动性断裂,其自身活动产生的地震是寨子村滑坡的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金沙江 寨子村滑坡 滑坡 滑坡堵江 岩溶角砾岩 程海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