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速生杨木横向层正交胶合木滚动剪切性能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志强 付红梅 +3 位作者 罗欢 董惟群 骆嘉言 卢晓宁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120,共5页
为评价速生杨木应用于正交胶合木(CLT)的可行性,采用3层混合CLT结构测试方法测试普通速生杨木、横纹压缩改性速生杨木、浸渍改性速生杨木和云杉-松-冷杉(SPF)规格材的滚动剪切模量和强度,分析滚动剪切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改性处理后,速... 为评价速生杨木应用于正交胶合木(CLT)的可行性,采用3层混合CLT结构测试方法测试普通速生杨木、横纹压缩改性速生杨木、浸渍改性速生杨木和云杉-松-冷杉(SPF)规格材的滚动剪切模量和强度,分析滚动剪切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改性处理后,速生杨木的滚动剪切性能没有明显提高;年轮方向的早、晚材交界处,木射线方向和髓心等区域是普通速生杨木和SPF规格材滚动剪切破坏主要区域;速生杨木和改性速生杨木的滚动剪切性能都高于SPF规格材。普通速生杨木可直接作为CLT的横向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杨木 横纹压缩改性 浸渍酚醛树脂改性 正交胶合木 滚动剪切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胶合木及其滚动剪切性能研究现状 被引量:4
2
作者 董惟群 王志强 《山东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99-103,93,共6页
介绍了正交胶合木的定义、特性和生产工艺流程及其滚动剪切性能的定义和测试方法,并列举了国内外对正交胶合木滚动剪切性能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正交胶合木 特性 生产工艺 滚动剪切性能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胶合木滚动剪切性能测试方法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蔡诗晨 宋焕 +1 位作者 梁星宇 王志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9-264,272,共7页
介绍正交胶合木滚动剪切性能测试方法,分析和比较不同标准中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并总结CLT滚动剪切性能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以期能为国内CLT材料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测试方法尚未统一,不同测试方法、材料种类、锯材宏观构造特征、CL... 介绍正交胶合木滚动剪切性能测试方法,分析和比较不同标准中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并总结CLT滚动剪切性能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以期能为国内CLT材料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测试方法尚未统一,不同测试方法、材料种类、锯材宏观构造特征、CLT加工工艺和产品几何构造对滚动剪切性能影响较大。建议针对目前概括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统一的测试标准,同时应基于国产木材、结构复合板材和国内木结构行业实际情况展开CLT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胶合木 滚动剪切性能 测试方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胶合木滚动剪切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文胜 刘佳宾 +3 位作者 袁龙飞 许清风 于明昊 向家良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7-222,245,共7页
正交胶合木滚动剪切性能是设计及应用正交胶合木结构的关键,也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结合既有研究成果,对正交胶合木滚动剪切性能的影响因素、测试方法、破坏模式和数值模型进行总结分析,并对现阶段正交胶合木滚动剪切性能研究... 正交胶合木滚动剪切性能是设计及应用正交胶合木结构的关键,也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结合既有研究成果,对正交胶合木滚动剪切性能的影响因素、测试方法、破坏模式和数值模型进行总结分析,并对现阶段正交胶合木滚动剪切性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胶合木 滚动剪切性能 试验方法 影响因素 数值分析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正交胶合竹木滚动剪切强度的影响
5
作者 王新雨 张秀标 +2 位作者 覃道春 严彦 赵晨朦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20-225,共6页
准确评估并提高正交胶合竹木(CLBT)的滚动剪切性能,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国产杉木和毛竹展平竹为基材制备CLBT,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方法测试CLBT在强轴和弱轴方向上的滚动剪切强度,研究施胶量(200、250 g/m^(2))和压力(0.4、... 准确评估并提高正交胶合竹木(CLBT)的滚动剪切性能,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国产杉木和毛竹展平竹为基材制备CLBT,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方法测试CLBT在强轴和弱轴方向上的滚动剪切强度,研究施胶量(200、250 g/m^(2))和压力(0.4、0.6、0.8 MPa)2种工艺参数对CLBT滚动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压力对CLBT强轴方向上的滚动剪切强度有显著影响,对弱轴方向上的滚动剪切强度无显著影响。相比于0.4和0.8 MPa,压力为0.6 MPa时滚动剪切强度最好。2)施胶量对强轴和弱轴方向上的滚动剪切强度无显著影响,相比于200 g/m^(2)的施胶量,250 g/m^(2)时滚动剪切强度更大。3)施胶量和压力的交互效应对CLBT强轴和弱轴方向上的滚动剪切强度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胶合竹木 滚动剪切强度 强轴方向 弱轴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胶合木滚动剪切性能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新雨 张秀标 +1 位作者 严彦 覃道春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63,共6页
滚动剪切强度和滚动剪切模量是决定正交胶合木(CLT)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被认为是CLT在工程应用中关键的设计参数。因此,CLT的滚动剪切性能是CLT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中首先从基材种类、密度、锯切模式、层板宽厚比等方面重点介绍正交... 滚动剪切强度和滚动剪切模量是决定正交胶合木(CLT)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被认为是CLT在工程应用中关键的设计参数。因此,CLT的滚动剪切性能是CLT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中首先从基材种类、密度、锯切模式、层板宽厚比等方面重点介绍正交胶合木滚动剪切性能的影响因素;其次全面介绍Timoshenko方法、γ理论、剪切类比法和k方法等滚动剪切性能理论计算方法的优劣和使用条件;随后着重介绍滚动剪切性能的常用测试方法——平面剪切试验和短跨度弯曲试验,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理论计算方法和测试方法结果的差异;最后指出当前CLT滚动剪切性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为CLT滚动剪切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为CLT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胶合木 滚动剪切性能 影响因素 理论计算 测试方法
原文传递
滚材式剪切机最大剪力研究
7
作者 姜长平 《冶金设备管理与维修》 1996年第5期34-36,共3页
提出了同一试验机上进行滚动剪切和斜刃剪切试验的设想.并于1996年1月设计制造了1台小型试验机,同鞍山钢铁学院一起利用该机进行了科学试验.实验对两种材料进行同样条件下、同一速度300多刀次的剪切实测,并对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回... 提出了同一试验机上进行滚动剪切和斜刃剪切试验的设想.并于1996年1月设计制造了1台小型试验机,同鞍山钢铁学院一起利用该机进行了科学试验.实验对两种材料进行同样条件下、同一速度300多刀次的剪切实测,并对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回归计算.提出了滚动剪最大剪力计算的经验公式,经验公式理论数据与实验数据之误差为3%~4%。用该经验公式对鞍钢厚板厂引进的DSS和DS滚切剪进行了公称能力的较验,其误差小于2.5%.说明该公式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剪切 斜刃剪切 滚材式剪切 最大剪力 计算公式 轧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液针头自动剪切装置的模块化研制 被引量:1
8
作者 翟浩磊 常澎钊 +3 位作者 张嘉旭 李佳宇 常雨晴 王春雷 《山西电子技术》 2021年第4期31-33,共3页
设计并制作了一款基于STC89C51单片机控制的输液针头自动剪切装置。本设计主要包括机械光圈限位装置、双向滚动式剪切装置、人体感应传感器,51单片机作为其主控芯片,实现对输液针头的自动化剪切,旨在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量,降低针刺伤的... 设计并制作了一款基于STC89C51单片机控制的输液针头自动剪切装置。本设计主要包括机械光圈限位装置、双向滚动式剪切装置、人体感应传感器,51单片机作为其主控芯片,实现对输液针头的自动化剪切,旨在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量,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防止产生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剪切 STC89C51 机械光圈 双向滚动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液压双边滚切剪机构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韩贺永 乔永杰 +1 位作者 李佳 黄庆学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28,159,共6页
基于空间复合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理论,提出一种新型液压双边滚切剪剪切机构的滚动剪切数学模型,以纯滚动剪切为目标,设定导向杆与刀架的铰接点为基础点,分别建立剪切机构的正、逆运动学数学模型,结合3-RRR平面并联机构的运动学研究方... 基于空间复合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理论,提出一种新型液压双边滚切剪剪切机构的滚动剪切数学模型,以纯滚动剪切为目标,设定导向杆与刀架的铰接点为基础点,分别建立剪切机构的正、逆运动学数学模型,结合3-RRR平面并联机构的运动学研究方法,应用两个坐标系间的位置关系,确定伺服液压缸与上刀架两者之间的过渡矩阵,进而推导出伺服液压缸位移与上刀架位姿之间的数学模型,实现了通过控制伺服液压缸活塞杆的位移实时调整上刀架的位姿功能,提高了剪切机构系统的运动控制精度.通过调整剪切机构数学模型的参数,反算获得滚动剪切不同步长钢板时伺服液压缸的位移参数,以便提高剪切机构纯滚动剪切质量,同时也为剪切设备提供了模型参数设计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连杆机构 双边滚切剪 剪切机构 滚动剪切 运动学分析
原文传递
正交胶合木产品特性及其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被引量:5
10
作者 殷天啸 王志强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9年第8期4-7,共4页
正交胶合木作为一种由规格材正交组坯的新型工程木产品,具有尺寸稳定性强、防火性能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市场前景广阔。总结了CLT产品在构造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特性,以及CLT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 正交胶合木 特性 构造 滚动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显著性加权与梯度奇异值最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被引量:11
11
作者 程博阳 李婷 王喻林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5-688,共14页
为了综合利用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光谱显著性信息,同时提高融合图像的视觉对比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显著性加权与梯度奇异值最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该全新算法通过滚动引导剪切波变换作为多尺度分析工具,来获取图像... 为了综合利用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光谱显著性信息,同时提高融合图像的视觉对比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显著性加权与梯度奇异值最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该全新算法通过滚动引导剪切波变换作为多尺度分析工具,来获取图像的近似层分量与多方向细节层分量。其次,针对反映图像主体能量特征的近似层分量,采用视觉显著性加权融合作为其融合规则,该方法利用显著性加权系数矩阵指导图像内的光谱显著性信息有效融合,提高了融合图像的视觉观察度。此外,采用基于梯度奇异值最大原则来指导细节层分量的融合,该方法可以极大程度地将隐藏在两种源图像内的梯度特征还原到融合图像中,使融合图像具有更加清晰的边缘细节。为了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5组独立的融合实验,最终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融合图像的对比度更高,边缘细节更加丰富,并且相较于其它现有典型方法,AVG、IE、Q^(E)、SF、SD、SCD等客观参数指标分别提高了16.4%、3.9%、11.8%、17.1%、21.4%、10.1%,因此具有更加优良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滚动引导剪切波变换 显著性加权 梯度奇异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ulation of shear stress on rolling behaviors of HL-60 cells on P-selectin 被引量:4
12
作者 LING YingChen FANG Ying +3 位作者 YANG XiaoFang LI QuHuan LIN QinYong WU JianHua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1998-2006,共9页
Circulating leukocytes in trafficking to the inflammatory sites, will be first tether to, and then roll on the vascular surface. This event is mediated through specific interaction of P-selectin and P-selectin glycopr... Circulating leukocytes in trafficking to the inflammatory sites, will be first tether to, and then roll on the vascular surface. This event is mediated through specific interaction of P-selectin and 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 (PSGL-1), and regulated by hemodynamics. Poor data were reported in understanding P-selectin-mediated rolling. With the flow chamber technique, we herein observed HL-60 cell rolling on P-selectin with or without 3% Ficoll at various wall shear stresses from 0.05 to 0.4 dyn/cm:.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force rather than transport regulated the rolling, similar to rolling on L- and E-selectin. The rolling was accelerated quickly by an increasing force below the optimal shear threshold of 0.15 dyn/cm2 first and then followed by a slowly decelerating phase starting at the optimum, showing a catch-slip transition and serving as a mechanism for the rolling. The catch-slip transition was completely reflected to the tether lifetime and other rolling parameters, such as the mean and fractional stop time. The narrow catch bond regime stabilized the rolling quickly, through steeply increasing frac- tional stop time to a plateau of about 0.85. Data presented here suggest that the low shear stress threshold serves as a mecha- nism for most cell rolling events through P-select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LECTIN 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 cell adhesion shear stres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